江苏省前黄高级中200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江苏省前黄高级中200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建设富有朝气活力、广有社会美誉的省五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200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大力推进新课程的今天,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也遇到了夹缝生存中难得的机遇,瓶颈发展中难得的空间。我校近几年发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但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们不能裹足不前,必须锐意改革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必须倡导创新为学校赢得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方针,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新课程理念,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富有朝气活力、广有社会美誉的省五星级普通高中。
一、以推进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学校工作,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校自我突破的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我校要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育人模式、学校管理等,创新学校制度,促使我校在根植于新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体制,优化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
(一)深化和改革学校德育
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打好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打好做人的基础。我校要努力构建具有省前中特色的德育体系。
1、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加强校训——“诚”的教育,发扬“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的常州市民精神,加强法制教育,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公民。
3、构建省前中德育课程体系。结合时代发展、学生实际,分年级,分类型,分专题进行研究,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能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零散德育的弱点,围绕德育内容,整合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社会活动、行为规范、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德育着落点形成合力,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4、完善德育队伍,全员参与消除盲点。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让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参与德育,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校长室、党总支、工会、政治处、年级部、团委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根据工作不同要求,充分发挥班主任、中层干部、全体教职员工三支德育队伍的作用,形成处处有人管的局面,消除德育的盲点。同时继续加强“以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的德育网络建设。
5、以争创“周恩来班”为契机,灵活开展德育活动。继续开展以“学伟人风采,做世纪新人”为主体的“周恩来班”争创活动,积极开展“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同时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6、发挥学校网络优势,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建立学校德育网站,设立德育法规、德育资源库、德育成果展示和学校德育动态等栏目,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7、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深入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意识

学习温家宝在十一届四次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和学习中国职协常务副会长毕结礼报告“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8、加强德育评价,优化评价方法。围绕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实施情况等,加强对学校、年级部、政治处、班级、班主任等不同层面德育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我们要优化评价方法,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灵活、弹性、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校要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完成我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制订和实验,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校本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新经验。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处和教科室的负责人、各年级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组建以本学科任课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学科课程小组。
2、实施具有个性化的学生课表。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课程指导委员会应及时对各学科课程小组上交的开课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列出和公布下一学期供学生选择的所有课程的总清单,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排出课程方案与课程表,尔后学生依据学校课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自己的课表。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要会同教务处、学术委员会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供学生参考。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采用“导师制”的方式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是一个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我校将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学分认定。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更多的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4、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开设的安排,我校将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深度研究等几个方面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1)兴趣性活动课程:它包括科技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各学科兴趣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陶冶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热爱体育、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热情,促进学生形成完美的主体人格。
(2)拓展性课程:它是以发展学生特长为目的的课程,包括学科特长型课程和兴趣特长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和研究方法。
(3)提高性课程:它是为培养各学科的尖子人才,满足学生“冒尖成才”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如数、理、化、生、信息学、英语等学科的竞赛培训。我校学科竞赛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校要继续巩固学科竞赛的优势,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塑造具有个性特长的,对学科学、用科学具有高度热情的学生。“领先江苏,走向世界,摘取国际奥赛金牌”是我校学科竞赛奋斗目标。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给予政策扶持,适当减轻竞赛教练员的课务工作量,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要培养一批竞赛教练员,形成一些特色学科;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竞赛实效,采取分年级、分学科的主教练负责制;要完善竞赛管理体制,制订《省前中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提高辅导效率。
高一年级以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高一学年全体学生必修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一课时,得2个学分。高一和高二学年四个学期开设由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每门课程18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每学期选一门,得1个学分。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教育改革
1、建设国际部,为学生成才开辟新的途径征地40亩,融国外、民间、学校教师资金于一体,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筹建省前中国际部。
2、继续办好sam课程,办学规模争取能扩大到每届4个班80名学生。继续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联系,为sam班学生创造更多申请就读的机会。
3、办好国外学生(主要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学生)中文学习班。通过对外籍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和中文培训扩大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4、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活的课程,从而促进我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外籍教师的合作共事,为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建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制度
为了让新课程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必须重建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让有效的评价引导、指导教师贯彻新课标。评价的标准应该体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1、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能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施教学,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活动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的选择,对活动目的、步骤和计划的确定,活动诸环节之间的调节,活动过程的控制等,均需要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参与。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视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我对妈妈说:“妈,我们家的这只猫隔一段时间不见,就长成大猫了,它真不知吃什么长大的,


3、采取多种评价渠道。1)建立由校领导、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的教师课堂教学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听10节课,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要接受评议小组的评议,同时也必须接受同教研组教师的评议。2)建立学生对课堂教学评议反馈制度。每班设立班级、学校联系册,联系册每周上交一次,保证各班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意见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校,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3)建立学校领导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议制度。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按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及师德、师风方面的意见。
4、继续实施阶段性质量评估制度

“六一”是我们最快乐的节日,因为: 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更是家庭的希望。我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家庭就充满欢歌与笑语。

。实施考试与教学分离,每学期期末考试或调研考试由非本年级任课教师出卷,确保考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估,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根不深则叶不茂。没有一支热爱学生、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没有教师的“新”,就没有“新”课程

地走回来。随后,就捥袖杀猪,而奶奶就盼着那猪头。她用早就备好的大锅清洗,随后放上花椒、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且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还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


(一)强化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建设
1)师德的核心是“爱生”,广大教师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传统的师德风尚,还要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合作、讲究效率、具有人格魅力的新时期教师形象。
2)积极开展“形象工程”,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在教师中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比业务、比奉献、比实绩”的舆论氛围。
3)坚持依法治教和依德治教的有机统一,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4)制订教师师德达标目标和考核制度,每年评选和树立一批师德高尚、学生爱戴的教师典型。制订一系列规范教师行为的规定,如“教育事故责任认定办法”等,使师德建设进一步纳入法治的轨道。
(二)确立以“学高”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
何谓“学高”,是指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水平、厚实的文化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研究能力以及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1)加强全体教师的理论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教师中确立起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上统一思想,真正行动起来。
2)强调教师基于学科教学的研究与探讨,鼓励教师结合我校教育理念和学校特点,用现代教育思想去分析总结教育中的问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要在备课组、教研组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每年至少上一节示范课,命一份试卷,开一门选修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能主编或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从职业道德、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教师接受继续学习的机会,不断输送中青年教师到高校进修研究生课程或报考研究生。继续实施《省前中骨干教师学术性津贴制度》,以制度促进骨干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4)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特级教师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名师”早日成为“名家”。发挥特级教师专长,加大教育科研和培养青年教师工作的力度,重点开展校本培训,带动一批教师早日成为“名师”,并尽快生成一流的学科教学思想。
5)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尽快完善课程能力。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决策能力。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实事求是地结合我校课程管理和开发的情况,积极参与我校课程改革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二是课程整合能力。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三是课程实施能力。能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四是课程评价能力。要学会对各种课程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评定。五是课程开发能力

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要充分利用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包括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提高课程活动质量。六是课程研究能力。能开拓多维的研究视野,逐步形成研究型的教师工作习惯和职业生活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
(三)加快中青年教师培养的进程
1)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系统,进一步落实“青蓝工程”的各项措施。每位青年教师进校后每学年至少开两次公开课,第一次为汇报交流课,第二次为教学评比课,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教师发展。学校举行比武课和对外大型公开课,并且举行专业知识考查,高一、高二教师要参加同年级的同步考试,成绩载入教师成长档案袋。每位教师每一学年应至少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弘扬合作、互助、交流的和谐的教师关系。备课组内继续执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组内公开课制度,加强学科专题研究,平时要统一进度,统一讲义,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以课题为重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需要以科研为依托,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办学品位。我校要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达到“以质立教”、“以质立校”的目标。
1、制订和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和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及奖励办法,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支持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以省级“十五”课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品质”为学校主干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改进学科教学,创新教学方式,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带动其他课题的研究。重视省级课题“新课程下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的研究,积极探索新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式,学校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服务。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加强校本教研,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4、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聘请专家,加强对本校进行科研指导,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动态,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吸取其中的精华,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深入课题组指导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推动课题充分有效的实施。根据各级课题的阶段安排,做好跟踪、检查、指导、信息提供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及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各级课题的阶段汇报及终结性鉴定等工作。
三、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龙头,加强学校资源建设
挖掘、创造、整合、利用资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有了丰富的人才、学习、文化、信息、管理、社会资源等,学校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校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一)、建设数字校园,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平台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要进一步发挥优势,走信息化之路。
1、我校数字校园的发展目标
建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将知识、资源、信息汇集成各种数字学习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服务,并形成相应的信息规则、信息习惯与信息氛围,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2、数字校园的整体规划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共分为五个层次:即网络层、基本服务层、应用层、分析决策层、个性化门户等。主要工作是:
1)完成一校两区的网络结构模型,加强网络中心的数据存储能力建设,通过无线网络,弥补现有有线网络的不足,形成覆盖全校区的网络覆盖。
2)加强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的终端配置,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3)基本服务层,除升级、完善现有的服务系统外,全面建设基于windows2003下的系统服务支持

上学了,我们也没能逃脱需要。我们需要老师教授的知识,需要同学的帮助-----


4)建设真正的一卡通系统服务,集门禁、考勤、图书、售饭、洗浴、上机等于一体的管理系统,真正做到“一卡在手,走遍全校”。
3、积累教学资源,实施知识管理
1)学校制制订资源的分类体系与归类标准,资源建设的流程、权限等,形成清晰的教学资源结构图,便于教师、学生按分类组织相关数据。
2)网络中心提供相关网络服务,满足资源的存储、交流、共享与发布,形成“存贮用共享文件夹,交流用邮件、发布用校内网站”的行为习惯。
3)教务部门、教研组、备课组作为资源建设的主体,要按照教学要求,对所属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集中管理,形成完整的学科资源库体系。
4)注重对学校隐性知识的挖掘与整理,形成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专题资源,如名师课堂、校本课程、精品课、专题讲座等,充分挖掘我校许多名特教师的隐性资源,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并争取结集出版发行。
5)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激励机制与政策,对优秀资源与成果进行奖励,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健康生态发展。
4、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管理革新
1)加强系统的开发研究,针对学校具有情况,开发相关的管理平台,如学生管理系统、教职工管理系统、教务系统、教科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生体质心理系统等,做到互容互通,能互操作,使之成为我校的管理平台。
2)及时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使用无线化办公,通知、文件、信息、公告等信息都要双公开,即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档同时公布,电子档案的存档率要达到90%以上,网站、邮件、共享文件夹的会使用率要达到100%,经常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
3)机制建设,重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尽量减少因信息源不明、信息交流不畅、共用信息重复建设等给管理和教师带来的不便,形成与信息化相应的办学机制,工作流程、存取习惯和激励机制。
4)建设班级信息化管理制度,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班级管理的评价机制,开发与之相应的管理平台,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班级活动内容、学期评语、平时表现、学业成绩表现等,逐步取代现行的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生成绩报告单,形成班级管理的信息化。
5、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1)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施与设备,加强维护和管理,使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20%。
2)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探索。通过举办活动,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模式,继续完善基于工具的科学探究模式和基于资源的社会探究模式,开展第三轮的行动研究,继续举办校网络教学评比活动,推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
3)推进与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整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力提倡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应用,推出研究性学习平台,便于学生跨班级跨学科开展研究性活动,同时对学习活动进行信息化的加工、处理和发布。提供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结合,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从而提升校本课程的质量。

四、采取严密措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要进一步加强对全体教师新课程理念和实施策略等辅导讲座,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宣传发动,适时召开家长会议、学生座谈会,激发学生和家长参与课程改革、课程开发的热情。
2)深入调研,加强科研

我害怕那痛苦哀悼的场景会击垮泪水的最后一道防线。母亲牵起我的手,指尖的温度蔓延到我全身,驱散了寒冬独有的冰冷。

。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进行项目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持。设立项目研究和专题研究成果奖,激励研究人员。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的设备、器材、场地、服务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估,有机整合,统一调配,保障利用。投入一定的经费,切实加强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室)、计算机房、活动室、校史官、动物标本馆的建设,建立和改善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一是2006年完成1.2万平方米的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

托白云送去我绵绵不尽的思念,托清风送去我轻轻的祝福。祝您生日快乐!

。在三年内建设好“科技活动中心”、“人文活动中心”和“体艺活动中心”,为促进高中部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二是按照省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在硬件、软件管理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对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各科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逐步充实、更新、升级换代,在一年内建设好创新实验室和理、化、生学科竞赛实验室。三是学校将进一步建立资料丰富、设施完备的校史室,使之成为教育学生、激励教师的重要基地;进一步完善动物标本馆的动物标本,同时争取把动物标本馆迁移到湖塘校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2005年9月1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