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灰吟》古诗原文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古诗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古诗翻译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古诗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12岁。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古诗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喻体小诗,有的版本全诗作:“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诗相传为于谦十多岁时所作。古人写诗往往讲究寄托,即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某种事物的描写之中。“托物喻志”是我国诗歌的传统手法,《石灰吟》正是此类作品,字面上四句诗都是写石灰,实际上语语双关,写得十分精巧,毫无雕琢感。所描写的事物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丝丝入扣,十分贴切。
首句是写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千锤万凿’描写了开采过程中石灰所受的磨难。石灰本无生命,但在于谦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石灰石从深山来到世间,。出”字也带有主动出世的意味。第二句是说石灰石变成石灰所经过的焙烧过程,“若等闲”同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充满生命感的描写。这比第一次的磨难更为酷烈,石灰毫不畏缩退避,反映了石灰崇高的献身精神。这里的石灰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是一个闪光的象征形象了。后两句继续写石灰的生产过程,“粉身碎骨”是指石灰石经过焙烧,变成粉末状的石灰,然后,最终被人们用之于粉刷建筑物等,在人间留下一片清白之色。“粉身碎骨”是一种比脱胎换骨更为酷烈的磨难。但是对待这种磨难,它却同样处之泰然。因为石灰抱定宗旨:“要留清白在人间”;造福于人,不惜毁灭自己,是它唯一的追求。无私才能无畏,石灰彻底的无私,使得他不怕任何磨难,心地坦然地去承受最严峻的考验。寥寥二十余字,一个高度人格化的石灰形象就刻划成功了。
《石灰吟》写石灰的一生,实际上是于谦的自我表白,含意深长,作者借对石灰的衷心赞美,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格追求,表明自己也愿象石灰一样,怀着一颗赤诚无私的心,处之泰然地忍受考验,对待种种人间磨难,造福于人类,唯愿留下清白之名。
历代象这类托物喻志的诗歌很多,但象《石灰吟》这样既字字紧扣所咏的事物写,又语语双关,隐含比喻,丝毫不露痕迹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却不可多得。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经受磨难和留下“清白”他另有一首诗《咏煤炭》。煤炭是黑色的,诗人突出煤炭不惜烧尽自己,为人们献出光和热的典型特征,同样歌颂献身精神,也写得非常贴切,说明作者善于运用托物喻志的技巧,来抒发自己高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简介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