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主备人

王清

教学内容

《消息二则》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认读并理解“溃退、泄气、督战、摧枯拉朽”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渡江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朗读中感悟法

教学预设过程

个性备课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个军团,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文体知识

世间上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读报纸、看电视等方式来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这些内容就是“新闻”,根据你所知道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1.什么是新闻?它有什么特点?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明确:又称消息,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2.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五部分?

明确: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副题,“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是主题;“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是主题,“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李克强王沪宁在北京观看发射实况”是副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暗含在主体里,不是每一篇新闻都有。

目标导学二: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基本内容

1.读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从标题中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提示:找六要素)

明确:何人:我三十万大军

明确:何事:胜利南渡长江

2.读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信息?和标题相比,包含的要素更多还是更少?

明确:何时:二十一日

明确:何地:长江

明确:何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

明确:何事:渡过长江

明确:标题和导语都概括了消息内容,但是标题更简洁,导语更详细。

3.读标题•读导语

找到标题和导语里表述相同内容的词语,分析标题和导语的语言特点。

明确:标题中的“何人”是“我三十万大军”

导语中的“何人”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大约三十万人”

明确:标题中的“何事”是“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中的“何事”是“渡过长江”

明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标题的语言特点是简洁、醒目,导语的语言特点是准确。

4.读主体部分,思考

(1)主体是否有导语未交待的要素?相同要素的表述有何不同?体现了主体部分的什么特点?

明确:主体部分交代了六要素的“如何”,即事情具体的发展。

对“何时”“何地”的介绍更加详细,而且描写了战争场景。

特点:主体要素更完整,表述更详细。

(2)整篇消息缺了哪一个要素?为什么不交代这个要素?

明确:是“何故”。因为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玩弄阴谋天下人皆知。

目标导学三:赏析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感情

1.细读主体部分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结合具体用词,赏析其表达效果,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了三个多月”与“摧枯拉朽”形成强烈对比,三个成语连用写出了敌军溃退之势,反衬出我军的英勇,而且暗含讽刺。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万船”“直取”写出了我军的气势与英勇;

“不到”“即已”写出了我军的进展神速和敌军的不堪一击;

“突破”“占领”用词准确,“现正向”凝练有力,“进击”用词典雅、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对我军英勇善战的赞扬、胜利的喜悦和取得最终胜利的自信。

2.读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明确:“英雄式的”“坚决地”等词语豪迈地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含而不露地对整个战役的走向做了预判。

3.电头有什么作用?

这则新闻“导语”前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称之为“点头”,电头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标注时间,体现了新闻及时性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复习消息的六要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基本内容,赏析语言特点

1.两则消息表述的是同一件事情,比较一下标题的不同之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样表述结果,为何第二篇用“横渡”,而不是直观的“南渡”?

明确:“横渡”的意思是横穿水面到达彼岸,不仅说明了客观事实,还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勇往直前,而且这个词读来更有气势,又表达了胜利的豪情。

2.运用第一课学到的方法,学习第二则消息,分三小组,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第一组:找到新闻的六要素。

第二组: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词句。

第三组: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你能找到相关词句吗?

(1)明确:新闻六要素

“何时” 是“ 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

“何地”是“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

“何事”是“横渡长江”

“何故” 无

“如何”是“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2)真实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词句。

明确:①真实准确

“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读过三十万人”中的“二十四小时内”,“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中的“大部”,“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中的“较为”,“冲破敌阵中的”“冲破”,“突破安庆、芜湖线”中的“突破”,“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的“突破”,“歼灭及击溃、占领、控制、封锁”等词语体现了新闻语言真实准确的特点。。

②凝练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中的“即已”(对比:就已经),“这一路现已占领”(对比:现在已经)“至发电时止”(对比: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对比:余下的部队)体现了新闻语言凝练的特点。

(3)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你能找到相关词句吗?

明确:①典雅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中的“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体现了新闻语言典雅的特点。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二十二日……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中的“然”“业已”

②口语化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中的“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

(4)本文有一处语句和“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找到并作赏析吗?

明确:“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又”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目标导学二:探究写作特色

1.这篇消息比《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更长,因为它详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本文详写的内容。

明确:(1)三路部队的作战过程。(2)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状况的原因分析。

2.再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描写战争场面时是敌略我详,本文分析战场情况时却是敌详我略,本文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明确:

(1)①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①我军之英勇通过对三路军队的展开的记述即可知,若这里再详细表述,则会重复;

②详细分析敌军失败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本课。

四【作业布置

A:1.完成配套练习2.听写词语

B: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每个2遍

C: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和拼音一个一遍。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消息二则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新闻

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总)

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语言特点:情感鲜明,真实准确、凝练,典雅、口语化

艺术特色: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时间没有把握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