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散文(精选5篇)

歌颂祖国散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复兴,中国哈萨克族当代文学整体上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发展着。这期间,优秀的作家队伍开始形成,各类文学作品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阅读当代哈萨克族作品,读者能感受到作家对他们生活的地方以及那里的人和事物饱含的浓浓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当代文学 乡土

故乡,是指人们出生地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故乡”一词,赋予许多雅称,如桑梓、家山、故国等等。人们对自己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以及那里的人的天然热爱与眷恋是一种自然人性,我们称之为故乡情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比较注重故乡,讲究落叶归根,所以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在传达着浓浓的故乡情怀。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西部的哈萨克族对自己世代生活的草原也有着特殊的情怀,中国当代的哈萨克族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将对家国的情感作为创作的重要话题。

一、哈萨克族当代文学的爱国主义主题

在当代哈萨克文学的发展中,有一批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团结、赞美家乡大好河山为主题的作品。爱国主义源于人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逐渐升华形成的一种维护祖国利益的行为准则和坚强信念。爱国主义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祖国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对祖国的河山、人民、历史和文化,对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各族人民身心得到了解放,很多歌颂新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作品出现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以歌唱党和祖国、歌唱改革开放为中心内容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以诗作居多。在当代哈萨克文坛上,这类创作的代表人物有库尔班阿里、夏侃·沃阿勒拜等诗人。

被誉为“从小毡房走向全世界的诗人”的库尔班阿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了许多歌颂祖国、歌颂党、歌唱哈萨克人民的新生活等的动人篇章。他在代表作《从小毡房走向全世界》中写道“希望的太阳升起来了/冲破了黑暗的云层/明朗的填给牧人新的理想/牧人得到了权利和自由……”[1]诗人在诗中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哈萨克牧民在新时代的自由心声。这一时期,他还写了《我们的党是幸福的源泉》等著名诗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时,他再次深情地为祖国献上了一首《母亲颂》。诗中“祖国,亲爱的母亲/你是我幸福的摇篮……如果没有你的抚育/我如何能够幸福地度过余生!”[1]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对共产党的热爱与赞美。

夏侃在新时期的成就最高,他满怀深情地歌颂祖国和亲爱的党。他写道“……我始终不渝地热爱着你啊——我伟大而神圣的祖国!”(《我是哈萨克》)[1]“……昨日的奢望变成了今天的欣喜/党啊,你使我灰冷的心重又复活。”(《我要唱上无数支歌》)[1]

此外,当代哈萨克作家歌颂共产党和祖国的诗作还有很多,比如努尔依拉·克孜汗的《棕色的手臂》、夏米希巴努·哈木扎的《写给母亲——祖国》等。

当代哈萨克文学中还有不少歌颂民族团结主题的作品。如《生活啊,生活》,这是乌拉赞拜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中描写了一段在“文化大革命”中哈萨克族干部叶木利、工人阿克拜与曾做过记者的汉族难友石纹和维吾尔族干部亚森在煤矿劳动中结下的友谊。还有夏侃的代表性作品《多斯江》,“多斯江”在哈萨克语中是指“友谊生命”。这部长篇叙事诗描述了一位生长在北京、家境贫寒的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张桂兰毕业后主动要求去新疆工作,为哈萨克同胞医病,最后成为哈萨克牧民的知心人的故事。

另外,歌颂民族团结也是杜坦·萨凯的创作主题之一。“毡房在暴风中岿然不动/是因为骨架紧紧相挨/缠绕毡房的绳子互相连接/正像民族团结的纽带……啊,我的兄弟姐妹们/你是否悟出它是团结友爱的象征?”(《民族团结之歌》)[1]正是他对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的歌颂。他的叙事长诗《雏鹰展翅》也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主人公叫巴克泰,他是一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汉族革命者的孩子,被一对哈萨克族老人收养,这对老人视他为己出,供他上大学,直至巴克泰成为飞行员。巴克泰孝敬双亲,带母亲看病,看望父老乡亲。他们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

还有扎贴木汗·哈山诺夫记述哈汉之间两个家庭友谊的散文作《一锹土》,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歌颂与赞美;《马哈孜》的中篇小说《漩涡》从反面着手来告诫后人一定要精心维护民族团结。

除了歌颂共产党和祖国、赞美民族团结外,当代哈萨克作家还写了很多歌颂家乡景色及其乡亲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来表达作家们对他们浓浓的情。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小说《红牛犊》中,不管是对高山景色的描写还是哈萨克婚礼和刁羊的描写,都含着浓浓的哈萨克族生活气息,反映出哈萨克人民团结、宽厚、勇武的性格。另外,艾克拜尔热爱故乡的花、水、马、鸟儿和小杉树,他的《伊犁记忆》表达的正是他对故乡的爱。著名诗人杜坦在他的《额尔齐斯河之歌》中,表达了哈萨克人民对祖国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居马德力·马曼也善于用精美的语言来描绘家乡的大好河山,“高山好比金弓/溪流好比引见……毡房犹如晶莹的雪莲”等语句是诗人对家乡挚爱的有力证据。马哈坦·夏力甫汗的《在路上》一诗是献给伊犁的赞歌,“正如蓝天上飞来的白天鹅/我驾着春风来到伊犁河边……我愿成为森林中的百灵鸟/把你的容颜化作美丽的诗篇”[1],表达了诗人对伊犁河谷的向往之情。

二、当代哈萨克族文学对自然的赞美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拜自然、热爱自然的民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胆子”越来越大,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惜破坏环境、肆意捕猎。当代哈萨克族的有识之士注意到了这一恶劣现象,于是纷纷拿起笔来批判这种现象,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扎达汗·蒙拜的组诗《我爱你,大自然》旗帜鲜明地唱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旋律,他恳请驾驶员要保护小路,因为“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实在禁不起车轮的碾压……”[1](《别把车子驶进我》)他诉说到“看不见青山的牧人心境黯然/吃不到鲜草的牲畜眼神哀怨……/愿我们的子子孙孙啊/重新还给母亲一派欢颜”[1](《老人的忧愁》),诗人浓郁的忧患意识跃然纸上。诗人居马德力·马曼也真诚呼吁人们珍爱环境,保护自然,他吟唱到“鲜花妖娆,自然欢呼雀跃/树木稀少,也会心如火燎/面对火山喷出的熔岩/恨不得用身体保护绿草……我怎么能像疯子一样/揪着你的头发/折断你的腰干拔你的根”[1](《不要成为大地母亲的孤儿》)。类似的作品还有乌玛尔哈孜的《飞去的大雁》。朱玛拜·比拉勒也是一位忧患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在《朦胧的山影》《棕牛》和《白马》等作品中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认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动植物,否则报复一定会落到人类头上,人类终会成为自己疯狂举动的受害者。哈孜木别克·阿拉宾的小说《扫荡的自然法则》告诉人们,人类社会若要健康发展,必须要维持生态平衡,要保护好害虫的天敌——为人类服务的益鸟。叶尔克西的作品中,对于自然的书写成为特定而醒目的内容,她的散文形成了她自己的自然生态观。在叶尔克西的视野中,自然与人平等,自然生态是有机的,自然之美与生态人性化之间的生态关联,唤起了来自自然的生态启示。在她的作品中,对神奇大自然的描绘随处可见,抒发了哈萨克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展现了自然给与哈萨克人的恩惠。一曲哈萨克人的生命牧歌《永生羊》,本色地记录着哈萨克牧人的生命形态。“叶尔克西在作品中充分强调了人与自然融合的和谐之美:哈萨克人将生命贴近自然,与自然为邻。”[2]散文家苏丹·张波拉托夫在他的散文《自然、家园:忧伤的爱》中,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忧虑。

艾克拜尔·米吉提在他的散文《伊犁记忆》一文中,说到“在伊犁河谷的山脉中,竟然也深藏着干涸的河床”,因为“这条山沟里的树已经被剃刀剃过似地砍光了”,“树被砍光了,一汪一汪的山泉消失了,河水也就枯了”[3]。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伊犁记忆》中,艾克拜尔表达了对环境遭到破坏的痛惜。

三、哈萨克族当代文学的地方色彩

由于哈萨克族处于我国西北大草原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色民族文化。在哈萨克族当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作品写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像毡房文化、阿肯文化、婚丧文化、饮食文化、待客礼仪等。哈萨克族先民很早就生活在草原上,一年年过着转场的生活,因此哈萨克牧民对草原以及草原上活动的感情的深厚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把毡房文化、阿肯文化、禁忌文化、婚丧习俗以及刁羊文化、待客礼仪文化和饮食文化等都放在草原文化之下进行分析。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很早就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在当代哈萨克族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是发生在毡房里的故事,或是对居住过的毡房的回忆。著名散文家叶尔克西在《老毡房》中这样表达自己的毡房情结:“没有领略过什么是真正的毡房生活,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丧失。幸运的是,我这一辈子躲过了风雨的侵扰,遗憾的却是失去了一种生活的浸染。”[3]

哈萨克族是一个歌舞民族。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体现了哈萨克族这一特色文化。比如,在库尔班阿里《她的梦幻与现实》中,可以明显看到阿肯们额民间弹唱文学同现代诗歌艺术结合的影子。库尔班阿里自称自己写诗的老师是阿肯,是民间文学的乳汁哺育了她。

在艾克拜尔的小说《红牛犊》中,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对哈萨克族婚礼习俗和刁羊活动进行了描写。在哈依霞的“灵魂三部曲”中,《魂在人间》最为成功,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使读者身临其境。乌尔曼阿孜的中篇小说《两只熊羊何时开战》中含有很多禁忌文化,“哈萨克人通常是不骚扰草地上的畜群的。即便有十万火急的事,也要绕它们过去……”[3]郝斯力汗的小说《斯拉木的同年》中,作者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的生活环境中,那里包含了诱人的饮食文化、待客礼仪文化等等。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现当代诗人、现当代戏剧文学奠基人之一的阿斯哈尔·塔塔乃除了文学创作,早也注重哈萨克民间文学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他收集、整理并出版了大量的哈萨克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民间对唱、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这些文学遗产中很多是哈萨克族优秀的民间文化,当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生活在中国西北边陲的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心理特色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哈萨克族的文学更是蓬勃发展,为中国文学增加了一道闪亮的色彩。细读当代中国哈萨克族作家的作品,读者不难发现抒写自己故土的作品琳琅满目。经仔细研读,笔者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哈萨克族当代文学中的故乡抒写:当代哈萨克族文学的爱国主义主题、当代哈萨克族文学对自然的赞美和哈萨克族当代文学的地方色彩。

(伊犁师范学院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哈萨克族当代文学的“故乡情怀”研究,项目编号:2023YSY014。)

注释:

[1]吴孝成,赵嘉麒:《20世纪哈萨克文学概观》,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2]汪娟,牟泽雄:《叶尔克西散文中自然书写的生态意识》,新疆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歌颂祖国散文范文第2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现实社会中,演讲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歌颂祖国的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歌颂祖国的演讲稿范文一

亲爱的祖国妈妈:

10月1日是您的生日,街上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到处都是花的海洋,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花儿如此鲜艳,小草如此碧绿,五星红旗如此耀眼,人们的心情如此喜悦,在这隆重的日子里,送上我一份衷心祝福:祝您生日快乐!

亲爱的祖国妈妈,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我为我能够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我赞美您有滔滔不息的长江黄河、您有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您有广茂的沃野平原、您有万里长城,您有唐诗宋词、您有诸子百家、您有石窟宝塔、您有宫殿城阙,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为这炎黄子孙的标志心生自豪。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我快乐、健康地成长着。回首往事,我更多的是感恩之心,感恩祖国给我爱的天空,让我能够沐浴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体会和平、富强国度的幸福,饱尝远离战乱、瘟疫、灾难的快乐!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这么多年的光辉,这么多年的风雨已承载不了我对您的敬意。经济飞速发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崛起,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祖国的各项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这么多年来,老百姓生活富裕、安居乐业,香港澳门回归、神州飞船遨游太空,青藏铁路胜利完工,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汶川地震举国众志成城、奥运会盛大开幕,都是在见证神州大地呈现的生机与活力,展示和宣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不证明了祖国的繁荣强盛!

在您xx华诞之际,我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为了祖国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一定刻苦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此刻我以满腔的爱国情怀高声呐喊:“祖国,我爱您!”

精选歌颂祖国的演讲稿范文二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就会想起祖国经历的屈辱,以及为了祖国的强盛,不断奋斗的仁人志士。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仁人志士和由带领下的中国共产党,才有了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才有了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纵观祖国历史的长河,中华民族蒙受了许多屈辱和外国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我们的国土有的被外国列强强行租借,有的被它们强取豪夺,四散飘零。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香港、澳门被列强夺去。祖国母亲陷入了苦难与屈辱之中。1925年爱国人士闻一多写的一组诗歌“七子之歌”,就以拟人的手法将被外国列强夺去的七处失地,比喻为脱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

纵观祖国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也拥有过辉煌。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李白、杜甫的诗篇熠熠生辉,明清小说广为流传……到了这天,中华民族更加辉煌!从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到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地环绕地球一圈,都在说明祖国的科技腾飞;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更说明了祖国的强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国拥有过辉煌,也经历了屈辱;享受过和平安宁,也有过英勇的反抗。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为我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

祖国,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精选歌颂祖国的演讲稿范文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亲爱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西湖、洞庭湖是母亲明亮的眼睛,奔腾的黄河、长江是母亲的血脉,连绵的长城是母亲的脊梁,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更让母亲傲视全球!

我们铭记中华5000年悠久的历史:

在世界的一切还处在愚昧和混沌的时候,古老的东方,象征生命的火种已经熊熊燃烧。

当欧洲还是教会神权统治的时候,中华儿女已经用四大发明拉开了科技时代的帷幕,人类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篇章!

改革开放,一个个现代企业腾飞,一座座高楼大厦耸起,北京奥运会成功,神舟7号飞天登月,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虽然,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手,但身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祖国母亲辽阔的疆土、秀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我同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候准备着,用自我勤劳的双手,谱写一首首中华民族更加漂亮的诗篇!

精选歌颂祖国的演讲稿范文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歌颂祖国,爱我中华》!

当我呀呀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我是一个中国人,是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懂事的时候,爷爷告诉我,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像一头雄鸡傲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就是中国。从此“中国”这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我的心中烙上了永恒的印记。

上学后,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冉冉升起,我的心中就装满了亲切,装满了神圣,也装满了对祖国妈妈那份深深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慢慢知道发生在祖国母亲身上所有的故事,才知道她的伤痕累累和自强不息。

她曾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她曾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此情此景,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行进。为挽救沉沦的中华民族,无数先烈们折戟沉沙、浴血奋战————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王二小血洒山头的悲歌;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气吞山河的壮举,让我们中华儿女呐喊、奋起。数十年的期盼,数十年的煎熬,数万万同胞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天安门城楼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啦!”

从此,炎黄子孙都有了一个新的家,她的名字就叫“中国”,从此,中国逐渐走向强大。改革开放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更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看吧,田野里五谷丰登,那是农民献出的赤诚;城市工业发展,那是工人付出的心血;校园中人才辈出,那是老师呕心沥血的成果;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长江上的三峡大坝,遨游太空的载人航天飞船是我们时代奏响的最强音。

同学们!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盛世年华,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同学们努力吧,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把祖国的明天装扮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让我们展开嘹亮的歌喉齐声歌唱《爱我中华》!

“莫忘国耻,振兴中华!”让这句话刻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歌颂祖国散文范文第3篇

在鸡年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国嫘祖文化学校”向所有的博友、朋友们、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中国嫘祖文化学校从2023年3月25日成立以来,宏扬嫘祖懿德,构建和谐,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之社会人文校园。在中国嫘祖文化学校实行规范化、系统化、组织化下,以传播嫘祖文化为导体, 让嫘祖懿德传遍四方,做孝子贤孙,振兴中华;以优秀圈友和著名作家为导师,共同研究和探讨文学,大家一起共勉,力争格物致知。在此,我们得到了社会、国家领导、华侨和网络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也可以说是在云集响应下,大家都付出了真心的智慧火花,点燃全球华人怀念嫘祖的明灯。中国嫘祖文化学校让我们更加感到中华嫘祖的无穷魅力,更加感到祖国母亲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华先民勤劳智慧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得到的关心、温暖,爱护和帮助, 让我们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和蔼、可亲。也可以说我们的关系是云天高谊了。

我们现有圈友人数: 1336人,大都是网络名家。我们的作品小说、散文、诗歌、音图、书画精粹 ,所有日志(23400)多篇,这些篇章,体现作者蕙质兰心,生香垂玉。其文笔功力深厚,感情丰富,无处不显示着作家们的羊章凤姿,让人百览不厌。篇篇华章犹如琼浆玉液,滴滴浓情,凝练文化底蕴,堪称云锦天章。让我感到览群章凝练人生智慧 ,赏美文丰厚人文底蕴。尤其是歌颂嫘祖的诗作,情韵凝神,用词精锐,动人心扉,淋淋尽致表现了嫘祖的风骨。

我常常为诗友们的美好情怀、高雅的章节所感动,也常常为诗友们奇巧的构思、精练的章句所折服。我感到“中国嫘祖文化学校”的美文确实是怡情养性之作,确实是学习提高之佳地。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今朝昌盛赞歌忙

喜庆来年日月光

国泰民安丁四海

睿姿云集谱华章。

鸡年的忙碌,终于在这寒冬腊月迎来了鸡年的春天。播撒下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祝愿,迎着希望的朝阳,等待着鸡年的春花秋实。

邀朋歌嫘祖,孝子爱中华;爱母群英会,盛开友谊花。新年伊始,中国嫘祖文化学校现向全球华人发起网上祭祀嫘祖征文活动,这次活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以诗词6月30日截止。 恭候您的赐稿。

为了感谢全球华人对嫘祖文化的倾慕,我们将出版的书籍相送给热爱嫘祖、歌颂嫘祖、支持和赞助嫘祖文化的全球华人。来宣扬、传播,让嫘祖文化名扬全球。 希望在鸡年里,圈友们似羊腾虎妖、羊马精神、创新杰作,云霞满纸。也真心希望此次征文能圆满成功。

在这鸡年里,我们的管理员将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 ,争取,把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推荐给大家。我们施行一年两次电子书出炉,散文和微型小说为一本,精品诗歌一本,精品诗词一本。纪念伟人(周恩来和毛泽东)一本 ,歌颂嫘祖一本。书法国画为参图点缀。

我们将给圈子有贡献的管理员、顾问、理事、嘉宾在历史的长河中浓妆淡抹得彩上一笔,出书时,纳入我们的编辑。希望大家能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把我们的家园打造成为一个有知名度的人文校园,让我们“中国嫘祖文化学校”像嫘祖一样在人间争光争辉。

现在,我们把圈子优秀的顾问、嘉宾、管理员和圈友公告给大家:

圈子主席 蔡丽雙 、名誉顾问 陈浩 、名誉顾问 胡锦 、高级顾问 高山流水 、圈子理事 闻天 、圈子理事 朱先贵 、特邀嘉宾 乐天雅士 、特邀嘉宾 品文 、特邀嘉宾 翰林院士 、特邀嘉宾 快乐老哥 、特邀嘉宾 李新春 、特邀嘉宾 思 、特邀嘉宾 杉楠 、特邀嘉宾 沙丘 特邀嘉宾 李荣金 、特邀嘉宾 、特邀嘉宾 南航 、特邀嘉宾 东方毕加索 、特邀嘉宾 明源斋主 、圈子管理员 发现好诗 监管 、圈子管理员 走南闯北 、圈子管理员 空天雄狮、圈子管理员 巴山云雾、圈子管理员 二月兰、圈子管理员 砂粒、圈子管理员 冷紫 、圈子管理员 俏也不争春、圈子管理员 王编辑、圈子管理员 张春华、圈子管理员 雪狐、圈主 爱心人村 、圈主 太极金星 、圈主 傻子哥 、圈主 田瑛瑛 、圈主 嫘乡人 、优秀圈友不是好人、优秀圈友绿雅思兰、优秀圈友王大可 、优秀圈友柔儿、优秀圈友云淡风轻、优秀圈友紫色家园 。

希望这些人尽快把您们的住址、真实姓名邮编留给我或者一安居士老师,我们统一把奖品免费发送给您们!奖品是《亲近嫘祖》书一本,嫘祖功勋章一枚,嫘祖文化研究纪念信封一个。特此鼓励!

歌颂祖国散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两汉;四言诗;发展;变化

王莽之乱将汉分为西汉和东汉,虽同为刘氏天下,思想制度多有承袭,但时代有别,不同时期又自有其时代特征。西汉文坛楚风浓厚。大赋兴盛,学术方面是经学大盛,儒家经典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东汉之初走向极端后,统治地位开始慢慢动摇,楚风浙淡,大赋趋向衰落,抒情小赋兴起,五言诗开始涌现。学术方面反谶纬、反虚妄的思想开始活跃并渐深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种雅正诗歌,四言诗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西汉四言诗的特点是受到《诗经》和《楚辞》等的双重影响,重在模拟,歌功颂德之诗尚未僵化。但个人情感则备受经学思想的桎梏,抒情言志之诗则不多见;东汉四言诗经历由强调颂美到诗歌创作重情求真的转变,逐渐摆脱对经学和政治的依附,歌功颂德之诗已无文采可言,但在个人情感抒发方面则出现了一些清新可曲的诗歌。本文拟就诗歌内容和语言来分析两汉四言诗的发展变化。

一、歌功颂德之诗趋向僵化

两汉歌功颂德之四言诗主要有两种:一是宗庙郊歌,如高祖时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十三首,武帝时《郊祀歌》中的《帝临》、《青阳》等,东平宪王刘苍《武德舞歌诗》等;二是文人的歌功颂德之诗,如译吏翻译白狼王唐蕞献歌《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和班固《南都赋》系诗《明堂诗》、《辟雍诗》和《灵台诗》等。这些诗主要是歌颂汉德、祥瑞及帝王功绩。但西汉和东汉此类诗歌相比较不难看出,发展到东汉这些诗从内容到语言已经僵化,试以郊祀歌为例探讨其内容及语言的变化。

西汉之初郊庙歌重在颂祖德。刘邦之姬妾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用于祭祀祖考:“乃立祖庙。敬明尊德”,其内容纯为儒家思想,尤侧重于孝道:“大矣孝哉”、“皇帝孝德”、“呜呼孝哉”等这样直接写“孝”的句子皆在四言篇章中,如第一章:“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官庭。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沈德潜云:“首云大孝备矣,以下反反复复,屡称孝德,汉朝数百年家法,自此开出。累代庙号,首冠以‘孝’,有以也。”其它几首也主要是歌颂先祖“令德”、“德音孔藏”、“浚则师德”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等人作的《郊祀歌》主要是祀天神地祗,其中四言八首可谓是一组完整的郊祀歌。第一首《帝临》写武帝郊祀时“海内安宁,兴文偃武。后土福缊”的国家背景,其后四首《青阳》、《朱明》、《西颢》、《玄冥》分咏春、夏、秋、冬,准确地概括四时特点,歌颂万物和季节的和谐。唐山夫人和司马相如的这些诗歌不仅仅歌功颂德,还有劝诫之意,如陆侃如所云“多祝颂及教训的话”。如“承天之则。吾易久远。烛明四极”、“嘉承天和,伊乐厥福。在乐不荒。惟民之则”、“承帝之明,下民之乐。”嘲即告诫汉臣民只有顺承先祖美德,子民才会安定,国家才会统治四方,天下才会幸福安康。《安室房中歌》“我定历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教申申。乃立祖庙”,有语重心长之感。“这歌格韵高严,规模简古……西汉乐章可与三代比拟的就只有这房中歌”。《郊祀歌》中对天地四时的描写意在使统治阶级顺应季节的变化、合乎神意“承神至尊”,还要“惟慕纯德。附而不骄。正心翊翊”,都有告诫之意在里面。 但到了东汉以后,此类诗歌内容则完全沦为国家的颂美之词。这和东汉之初的统治思想有关,东汉光武帝中元四年宣布图谶天下。章帝建初四年在汉宫白虎观大会经师,钦定经义,《白虎通义》即班固等人奉章帝之昭在此时期撰集而成。诗经学的神学化至此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东汉以后诗歌也重在美汉德、歌图谶,东平宪王苍进献的《武德舞歌诗》杂糅“天人感应”说以应图谶。“章明图谶。放唐之文”叫。班固《两都赋》后附四言诗三首,简直就是颂诗的翻版,索然无味。其一《明堂诗》:“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圣皇宗祀,穆穆煌煌。上帝宴飨,五位时序。谁其配之,世祖光武。普天率土,各以其职。猗欤缉熙,允怀多福。”表现出“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内容和虚妄之词。西汉之初的宗庙诗歌颂还透着一种警醒和劝诫,东汉则这种讽谏之意全无,都是纯粹的颂美之诗。

西汉楚文化浓厚,鲁迅《汉宫之楚声》“故在文章,则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刘邦以一亭长登帝位,其风遂亦披宫掖。”所以西汉郊庙之歌受楚风影响很深。其中《安世房中歌》“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语言不甚艰涩枯燥,“其中描写的地方,一方面雍容尔雅,不专以典重见长;一方面词句秀丽,颇有楚辞的风味”。如第一章最后四句“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被沈德潜评为“幽光灵响,不专以典重见长”又:“《七始》、《华始》,肃倡和声。神来宴娭,庶几是听。鬻鬻音送,细齐人情。忽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写音乐“清思呦呦,经纬冥冥”,极其形象的描绘了音乐的感染力量,梁启超评价云:“此歌为秦汉以来最古之乐章,格韵高严,规模简古,胎息出于三百篇,而词藻稍趋华泽,音节亦如舒曼,周汉诗歌嬗变之迹,最可考见”。《郊祀歌》写四时的语言形象生动。如写秋天:“西颢沆阳,秋气肃杀。含秀垂颖,续旧不废”;冬天:“玄冥陵阴,蛰虫盖藏。草木零落,抵冬降霜。”描写极具特征,文从字顺,旨趣了然,“体裁和气格,有点出自《诗经》的三颂,却并不袭三颂面目,有点出自楚辞的《九歌》,也不袭《九歌》面目,最少也是熔铸三颂《九歌》,别成自己的生命。”

东汉郊庙歌语言没有创新,完全模拟《诗经》。如东平王刘苍进献的郊庙歌诗《武德舞歌诗》,几乎就是《诗经·清庙》的翻版,刘苍诗对《清庙》仅做了几处改动而已,把五字句变为四言,比《清庙》更古奥庄重。“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经·清庙》)“于穆世庙,肃雍显清。俊义翼翼,秉文之成。越序上天,骏奔来宁。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谶,放唐之文。休矣惟德,罔射协同。本支百世,永保厥功。”(刘苍《武德舞歌诗》)

班固《东都赋》系诗三首流于颂语,如其二《辟雍诗》:“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梁。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抑抑威仪,孝友光明。于赫太上,示我汉行。洪化惟神,永观厥成”,胡应麟评价为:“太质无文”。白狼王唐蕞进献的三首诗之一:“大汉是治,与天合意。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多赐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曲申兼备。蛮夷贫薄,无所报嗣。顾主长寿,子孙昌炽。”(《远夷乐德歌》)虽没有沾染东汉浓厚的经义谶纬之学,却又走向另一极端,诗歌直白如文,“太浅无味”,亦没有什么价值。随着东汉颂体文学的繁荣,此类诗歌以后不见有载。

二、抒情言志诗走向新生

在经学思想浓厚的西汉,诗歌主要抒发的是诗人在政治、儒家礼仪等的规范下的思想感情,而其真实的内心世界并无表露;东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日渐松动,社会的日趋黑暗,文人开始关注自身命运,四言诗逐渐摆脱经学教义的束缚及对政治的依附,成为一种可以自由抒发的诗体。

西汉韦孟的《在邹诗》、韦玄成《自劾诗》,在“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歌理论规范下,诗歌中透出一种依经立义的意味,个人的行为无不是以经义来约束自我。西汉孔藏《杨柳赋》写到朋友宴饮时的情景:“几筵列行。论道饮燕,流川浮觞。肴核纷杂,赋诗断章。合陈厥志,考以先王。赏恭罚慢,事有纪纲。洗觯酌樽,兕觥凄扬。饮不致醉,乐不及荒。威仪抑抑,动合典章。”赋诗要“考以先王”,喝酒时言行举止要符合典章礼仪“事有纪纲”,西汉文人之言行谨慎由此可见一斑。韦玄成的《自劾诗》很鲜明的表现了在经典约束下的自我批评和警诫。东汉之初的傅毅《迪志诗》也还透出这种意识“秩秩大猷,纪纲庶式”。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述志时都无一例外的要叙先烈、述祖德。韦玄成《自劾诗》叙述先祖:“赫矣我祖,侯于豕韦。赐命建伯,有殷以绥。厥绩既昭,车服有常。朝宗商邑,四牡翔翔。德之令显。”和傅毅《迪志诗》:“于赫我祖,显于殷国。贰迹阿衡,克光其则。武丁兴商,伊宗皇土。爰作股肱,万邦是纪。奕世载德连我显考”,如出一辙。但傅毅在诗中表现的思想和情绪与韦孟、韦玄成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傅毅之诗在于“将叙先烈,述祖德与励志紧密结合起来,既不同于韦孟诗中诗旨不统一和情感游移的情况,也没有韦玄成诗中畏缩的情感表现。弥漫在汉末士人心头的那种渴望通过建功立名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已初现端倪。透露出古老的四言诗体在流变中走向新生。”而且诗中有了作者自己个人意识的觉醒,不纯粹是在典章之下的呻吟:“自兹以坠,谁能革浊。清我灌溉,谁能昭因。启我童昧,……无恒自逸。徂年如流,鲜兹暇日。”已有了对时光荏苒、时月如流的感慨,使得诗歌的抒情部分有了作为个体面对无情的时间流逝而发出的真实感叹:“行迈屡税,胡能有迄。密勿朝夕,聿同始卒。”在自勉自励中不时流露出对个人生命的担忧。四言言志诗至东汉已经开始转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世界和真实细微的文人感受,傅毅这首诗已经透露出四言诗新变的迹象。

东汉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的日益黑暗,世风发生了变化,文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从外在的经典礼教的束缚转向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如朱穆在《崇厚论》中说:“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事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而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其思想明显带有道家思想的色彩,已经开始趋向率性而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契机。这种思想的产生是源于礼法废弛、社会风气颓靡的现实,开始把礼义重重的外在约束点点剥落,从而转向个体内在的心性;在生活态度上即表现为重情求真的倾向,在文学上则表现在单一的以颂美为旨的文学局面向趣味化、抒情化审美新潮转变的趋势。诗开始摆脱儒家诗论较为浓重的说教传统,疏离了对《诗经》雅颂之典正诗风的机械模拟;四言诗更趋个性化、抒情化,雅俗开始相互影响渗透。传统雅正的四言诗开始冲破厚重的经学桎梏和模拟的范式,重新以生动的形象、清雅的语言、和谐的声韵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人生体验,具有鲜明个性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敢于大胆表现主观爱憎,重视抒发真挚情感。蓝旭在其《东汉士风及文学》一书对两汉四言诗风格的变化概括比较全面:“颂美的沦没、讽谏的式微,是此期诗赋创作区别于东汉初、中叶的显着特征,代之而起的。一是对现实政治的激烈批判、对传统教条的叛逆精神;二是对世俗情感、日常生活情趣多方位的挖掘和体验。与此相应,汉末诗赋的风格亦突破雍容典雅、婉而多讽的模式。不平之鸣则慷概激扬,流连风物则清丽婉转而声情摇曳。”阁

四言诗摆脱了功利主义的羁绊,释放了经学的重负。重重郁积的愤怒和苦闷可以用四言来尽情宣泄,压抑许久的世俗情趣可以用四言诗来书写。东汉中期的张衡《怨诗》:“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日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之远。我劳如何。我闻其声,载坐载起。同心离居,绝我中肠。”此诗前有小序:“秋兰,咏嘉美人也。嘉而不获。用故作是诗也。”表明了立意和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虽用《诗经》四言形式,但以秋天兰花喻幽隐的才德之士,抒发倾慕之思,又可体味到融通楚辞的意蕴。感情真挚,个性鲜明,语言清新典雅。全无以前四言诗呆板说教之病,被刘勰赞为“张衡《怨》篇,清典可味”。标志四言诗的新走向。其后的四言诗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雅正诗风,这类作品比较明显的出现于文人思想趋于解放的东汉中后期,其中有抨击官场上污卑贪婪之势力小人以表明自己高沽志向的,如朱穆的《与刘伯宗绝交诗》:“北山有鸱,不沽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览,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趋,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朱穆是东汉顺帝、桓帝间人,性刚直,居官清廉,对逐利之徒嫉恶如仇。刘伯宗曾几次投奔他为属吏,后来此人钻营为大臣,竟然派人召朱穆去拜谒。朱穆怒其“于仁义,道何其薄哉!”册而作《与刘伯宗绝交书》,并作此诗。全诗皆用比兴手法,以鸱比刘,讽刺其丑恶肮脏面目,以凤自比,以示志趣遇异,只能绝交。语言辛辣,感情激荡,图形写貌,极尽其丑。语言清新流畅,毫无典正古奥之迹。其后一脉相承充分表现冲决传统思想束缚的还有仲长统的《述志诗》(又名《见志诗》):“飞鸟遗迹,蝉蜕之壳。腾蛇弃麟,神龙丧角。至人能变,达士拔俗。乘云无辔,骋风无足。垂露成帷,张霄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恒星艳珠,朝霞润玉。六合之内,恣心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大道虽夷,见几者寡。任意无非,适物无可。古来缭绕,委曲如琐。百虑何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抗志山西,游心海左。元气为舟,微风为柁。翱翔太清,纵意容冶。”这是一首言辞大胆解放,个性突出的篇章。“六合之内,恣情所欲。人事可遗,何为局促”,这是绝对的无所顾忌。他还进一步宣言,要“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离五经,灭弃风雅”。作者表面上说要摒弃现实,“敖翔太清,纵意容冶”,但实质上是企图摆脱儒教桎梏的一种强烈躁动,一种奋力的呐喊。所以他说:“百虑何为,至要在我。”高度肯定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是诗人主观精神的高度张扬。正如元·吴师道所评:“仲长统《述志诗》,允谓奇作。其日:‘叛离五经,灭弃风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盖已开魏晋旷达之习、玄虚之风。”仲长统的诗歌对统治两汉三百多年的儒家进行了反叛,道家思想已出露端倪。其思想之激进,汉代文人诗歌罕有其匹者。

桓帝时秦嘉《赠妇诗》一首,更是大胆打破传统,用庄重肃穆的四育体来抒发思念妻子之情:“暖暖白日,引曜西倾。啾啾鸡雀,摹飞赴楹。皎皎明月,煌煌列星。严霜凄怆,飞雪覆庭。寂寂独居,寥寥空室。飘飘帷帐,荧荧华烛。尔不是居,帷帐何施。尔不是照,华烛何为。”精心构思,反复比托,以时令景象来渲染独居空室的寂寥冷清,倾诉对爱妻的深深眷恋,真切感人,表现出对艺术追求的自觉。

总而言之,西汉抒情言志之诗从西汉走向东汉末年,则不再是儒家经典束缚中的模拟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也没有形成一种潮流,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两汉文人对四言诗认识上的变化。四言诗完成了一个蜕变的过程,不再背负厚重的经学和政治思想,从高雅的庙堂和政治文学走向了文人的日常生活及私人情感世界,为建安文人四盲诗创作的辉煌扫清了一切的障碍。

三、称誊人品才学之诗的兴起

东汉中叶以后,国家政权渐为外戚、宦官及其党羽所把持,出现了外戚、宦官互相倾轧、轮掌朝政的局面,社会日趋黑暗,人们朝不保夕,尤其党锢之祸后,文人多避祸自保,两汉经学学风也有了很大差异,章句之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永元十四年徐防的上疏中即已提到:“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加法”。“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武帝之后,动辄说经至上百万的情形已不可见;西汉“说圣人之经,解贤者之传,义理广博,无不实见。故在官为常位,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身虽死亡,学传于后”的局面在东汉中期以后很难见到。《后汉纪·殇帝》中尚敏上殇帝疏中可见:“自顷以来,五经颇废,后进之士,趣于文俗,宿儒旧学,无与传业,士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无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太学之中,不闻谈论之声;纵横之下,不睹讲学之士。”这一时期经学家法废弛不举,经生更多的以交游为业,人物品评之风盛行。出现了一些称誉人品才学之诗,这些诗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赞美对方:“搞藻扬晖,如山如云。世有令闻,以迄于今”(应季先《美严王思诗》)“乘彼西汉,潭潭其渊。君子恺悌,作民二亲。没世遗爱,式镜后人。”(刘珍《赞贾逵诗》)嗣另一类是文人在交往应答诗中的称誉和赞美:“斌斌硕人,贻我以文。辱此休辞,非余所希。敢不酬答,赋诵以归。”嗍(蔡邕《答卜元嗣诗》)以诗相赠并称誉对方的诗歌传统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诗经·菘高》:“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诗主要赞美申伯美德:“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但这时期的赠诗主要适用于政治外交场合,是站在国家立场上对对方的称誉。而东汉以后出现的此类诗则纯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答:“甘罗十二,杨乌九龄。昔有二子,今则桓生。参差等踪,异世齐名。”(《客示桓麟诗》)“邈矣甘罗。超等绝伦。伊彼阳乌,命世称贤。嗟于蠢弱,殊才伟年。仰惭二子,俯愧过言。”(桓麟《答客诗》)

歌颂祖国散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天赋佳禀;独立不迁;伟大精神

《橘颂》一般认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关于它的主旨,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注曰“美橘之有是德,故曰颂”[1],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和宋朱熹《楚辞集注?橘颂》基本赞同《橘颂》是屈原自比志节如橘,清人林云铭《楚辞灯》中说“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陈子展《楚辞九章之全面观察及其篇义分析》一文中认为《橘颂》此篇前半说橘,把橘人格化,颂橘即以自比,后半说人,把人物性化,自颂即以比橘。可见人们大都认为《橘颂》是屈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诗篇,在给予橘树热烈赞美的同时传达出诗人自己的性格、志向、品德和爱国情感。

具体来看,《橘颂》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首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到“纷宜修,而不丑兮”,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橘树的各种美好特性,以此暗比诗人自己。“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东汉王逸曰“后,后土也。皇,皇天也。服,习也。言皇天后土,生美橘树,异于众木,来服习南土,便其风气,屈原自喻才德如橘树,亦异于众也。”[2]在我国的先秦文献中早有橘树从天而降的记载,《春秋律?运斗枢》云:“璇枢星散为橘。”意思是说天上的璇枢星散落下来化为人间之橘,橘是仙果。可见,橘树是天地灵气所钟的品性珍稀、美好的树木,受天命所生,高贵不群,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在《离骚》开端中所述自己的出生、身世独特性和美好的品质才华,诗人和橘树一样,来历不凡、异禀天赋,因此在尘世中必然具备独特气质和超群品格;下面诗人就详细描绘了橘树的独特生长品性和美好生态特质,以此暗比自己。首先是橘树的生长特性:“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树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只适合生长于南方,如果将它迁徙北地,就会变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3]橘树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特性,正是诗人热爱楚国,至死不渝,故土难离的情感之比,然后诗人细致描绘了橘树的绿叶、枝干、果肉、果实内色等生态特征,从各方面写出了橘树朝气蓬勃的美好资质:“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宜修,而不丑兮。”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说“其色精明,内怀洁白,以合贤者亦然,外有精明之貌,内有白洁之志”[4],可见,橘树宛如诗人一样,仪德俱美。

橘树之美好,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下面“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到“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为第二部分,诗人对橘树的内在精神进行了直接的歌颂,和前一部分所勾画的橘树所具各种美好品质相映证,同时融入自己的形象。橘树的内在精神是“独立不迁”,联系全诗,这种“独立不迁”的精神包含橘树所展现出来像人一样的性格、志向、品德:橘树的不凡来历和生长特性决定了它“受命不迁”的特殊性格,即使它年岁虽少,但其性格已坚定不移,从幼年的橘树身上可以看到诗人早年的影子,诗人自幼汲汲自修,立下宏愿,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祖国,其志向之远大高洁,性格之坚毅脱俗已初露端倪;橘树还具有无私的品德:“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洪兴祖说:“凡与世迁徙者,皆有求也。吾之志举世莫得而倾之者,无求于彼故也。”[5]橘树因为无所求存所以无所曲附,深固难徙,诗人也是对己无求,将个人私利甚至安危置之度外,一心向国,不与旧势力同流合污,“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橘树扎根故土,无欲无求,但是却繁茂蓬勃,为世人贡献凉荫、花果,它的品德像天地一样宽广无私,诗人也是这样,于己无私,但是为国家制定法度,培养人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其品德胸怀何其伟大;橘树还和诗人一样对环境和自己的品质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橘树坚持自己的生长特性和美好品质,以无言但坚决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生长区域、时节和形态,并不因为环境的熏染和世俗的流波而有所改变,纵然在百花畏惧的酷寒严冬,也“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王夫之注曰:“橘树冬荣,霜雪不凋,志愿坚贞,与岁相为代谢。友四时而无渝,喻己忠贞,不改其操。”[6]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参政后遭谗被废,却不改志向,始终热爱祖国的诗人形象相互辉映,在楚国黑暗的现实中诗人也是把持住个人的原则和志向不动摇,让人不禁想起先贤孔子在《论语.子罕》中对松柏所发出的赞叹“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橘树的冬荣和松柏的不凋何其相像,百年之后唐张九龄被贬官后也在《感遇诗》中赞叹“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8]最后诗人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作结,将橘树与不食周粟,流传千古的伯夷并举,使橘树成为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先贤志士的精神象征,这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激勉,要像先贤一样坚持自己的性格、志向、品德,为国家尽忠,虽死无怨。

综上所述,诗人通过对橘树的歌颂,实际上展现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和橘树一样“独立不迁”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源于其与生俱来的性格秉性、远大高洁的志向、无私的品德和对自己清醒深刻的认识。在诗人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蕴含着这种精神:例如《橘颂》中对橘树外在和内在仪德俱美的描写和赞美,与《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9]诗人对内美与外修相统一的追求是一致的;而《橘颂》中橘树“不迁”的执着性格和爱国之情,与《离骚》中诗人坚持政治理想不动摇“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0]的性格和不舍故土“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11]的情感是一致的;至于《橘颂》中橘树对于生长环境和自己品性的清醒认识所象征的诗人对于现实和自己性格的深刻认识也和《渔夫》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12],《涉江》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13]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屈原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黑暗现实不能实现自己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的时候,仍能坚持自己性格、志向、品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并不因为个人的遭遇而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情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悔精神永远值得后人们的敬佩。

注释:

[1][2][4][5]洪兴祖.《楚辞补注》,江苏:凤凰出版社,

2007年P135-136

[3]李万寿.《晏子春秋》,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P293

洪兴祖.《楚辞补注》,江苏:凤凰出版社,2007年P136

[6]王夫之.《楚辞通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P93

[7]李学勤.《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P122

[8]王启兴,毛治中.《唐诗三百首译注》,湖北:湖北人民

出版社,1984年P3

[9][10][11][12[13]]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P2、P11、P28、P136、P88

参考文献:

[1]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陈子展.《〈橘颂〉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02期

[3]龚红林.《橘与屈子精神―重读〈橘颂〉》,三峡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江立中.《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对〈橘颂〉的再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