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精选5篇)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第1篇
最近我读了小学生最好奇丛书之《30个趣味数学故事》。对数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数字是没有生命的,可是这本书却把一个个数字写活了。这本书充满了朴朔迷离的数学故事,读完后你们肯定会和数字成为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无理数,它们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有理数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导致它们无限的连续。还比如奇数和偶数,我们将偶数和奇数分别加、减、乘、除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独特性质:奇数与奇数之间的和或差都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相乘或相除的结果都是奇数……
我想:数学世界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多多去想,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趣味性;故事教育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专业性质来看是科学的一种,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这门课程作为一门中国教育制度下基础性的学科,它将会是伴随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的课程。所以学好数学对它保持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里,如何让初次接触数学这门课程的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众多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及任课老师需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
数学故事教育的模式,在目前看来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以数学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跟随老师的思路开始学习,同时又会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相比较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数学故事教育模式更加适合小学生这个年纪比较爱玩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带他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用一个简单又有趣的数学故事来抛出观点,讲解原理,传课授业,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
但是采用故事模式授课也是很有技巧的,它必须明确故事模式只是一个手段并不能喧宾夺主,而且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故事的选取一定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时间上也要把握得当,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故事有一种依赖性。对于数学故事模式,笔者在此提出如下两个观点:
一、数学故事,引导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数学老师一般会用一种叫做衔接导入的方法授课,即用上节课的知识作为导入开始这节新的课时。这种方法直接切入课程,虽然效率会比较高,但是课堂开始就会让学生觉得压力比较大,课堂氛围就比较枯燥压抑,从而对新课时的内容乃至对数学这门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相反的,数学故事导入法则显得比较圆滑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贴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和高度的兴趣进入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再加上任课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教会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数学这门课,把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比如,在教学“二十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在西游记里面的一个小片段,师徒四人经过一片果园的时候,一个果树上有17个果子,悟空摘了8个,问果树上还留有几个果子。孙悟空作为小说里的英雄式人物,深得小学生的喜爱,用他来引导开启数学课程,学生会对数学课非常感兴趣。
二、名人故事,鼓励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在采用故事教育模式的时候,除了利用数学故事导入课程,还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关于名人圣人的数学学习的故事来鼓励他们更加有信心地去学习,可以激励他们勇攀高峰并且不畏艰难,在面对数学课堂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会变得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并且解决它。比如,在学习“数字排列规律”这堂数学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当代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先生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贫穷的原因导致高斯自学所有的课程,数学老师当时提出一个相对于他们这个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从1一直加到100,求和。高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思考在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他采用首尾相加的办法,也成就了现在的求和公式,当时的高斯只有9岁。这个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有时候数学的学习和年龄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只要努力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和发现,有志并不在年高,即使小年纪也可以有大成就。
总而言之,数学故事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适应新课改形式的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运用这种教育模式对老师能力的考验度较高,需要任课老师认真地理解教材,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数学故事紧扣当堂课的数学原理,完成教学目标,适当安排时间,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明白数学故事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旨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一定要回归数学课堂中心。
参考文献:
[1]刘纪平,程志娜.数字故事制作实例及其应用意义探讨[J].2023(8).
[2]蔡顺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3(7).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高数学;学情;趣味课堂
多年的职高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职高数学应打造趣味课
堂,很有必要。
一、提出“职高数学趣味课堂”的学情依据
职业高中门槛低是公认的事实。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偏差,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更是一塌糊涂,甚至有人感觉学数学就是受罪。他们课前基本不看书、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不想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主动地独立完成作业,经常胡乱抄抄了事。
探寻这些表象的深层原因,认为数学难理解、枯燥乏味学不会的学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加上有些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不一定联系得多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心理需求等,改变机械、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出发,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不难学,从而逐渐喜欢上数学课。
陈省身教授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的讲话发人深省,“还数学以美丽“成了目前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从这点上说,打造职高数学趣味课堂很有必要。
二、职高数学趣味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要让职高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味,我以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组织。
1.引入故事,让学生感觉数学还“有点意思”
在职高学生的印象中,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在与数字打交道,除了学生看例题、教师讲例题就是做练习题、做章节检测题、做月考题。在长时间的做题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就感觉没有新鲜感,甚至感到厌烦。长此以往,学生便对数学越来越失去兴趣。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些现状和心理,给传统的数学课注入一些新鲜元素。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数学知识与数学家的故事,这就加入了一些人文的因素,学生会觉得数学课不那么枯燥乏味了。通过渗透有关数学历史的故事,除了直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要恰当、合理地引入故事,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引入恰当的故事。引入的故事最好能将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容为一体;其次,适时对故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家们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学习他们的踏实求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等优秀的一面,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怕学的情绪,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适时讲给学生关于高斯少年时期巧妙计算“1+2+3+……+100”的故事。而印度流传的“大臣请国王赏赐麦粒”的智慧故事,可以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用。引入故事可以在课前导入、课中插入或者课后补充,引入时间段虽然不同,但目的都相同,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还有点意思。
2.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还“有点用处”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以为:数学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应用和发展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数学有一种亲近感,就会逐渐摒弃讨厌数学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在讲“y=sinx的图象”后,如果是财经专业的班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股票,在结合财经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大盘和个股的基本情况后,跟踪调查记录个股行情,并根据涨跌情况绘制月线图,结合月线图具体分析此股票的走势特点。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觉得觉得数学学习还是有
用的。
3.游戏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so easy”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会使数学不再枯燥;同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在游戏中放松了身心,开发了智力,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完全符合职高生在“玩中学”的学习心理,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通过游戏,他们感到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数学其实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深奥。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
4.多样作业,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还“有些味道”
许多学生上课愿意听讲,但课后不愿意做作业。因为传统的作业形式单调,基本上都是在套公式,着急了,抄抄同学的,胡了了事。所以,我们老师可以改变练习和评价的方法,作业内容的设计多与他们的专业岗位、实际生活相系,让学生明白现在是在为将来更好工作而做练习。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第4篇
一、趣味导入,唤起热情
讲台似舞台,教师似导演,教学似剧幕,而课堂导入则是序曲,若精彩新颖,可吸引更多观众,感染他们,将其带入神秘的知识世界,享受知识盛宴。可见,在成功的课堂中,有效导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趣味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也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使其满怀热情地融入学习意境中,点燃智慧火花,让课堂活动更有效、更自然、更生动的开展,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导入,并注意其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由学生兴趣特点出发,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趣味导入法,如故事导入、生活实例导入、游戏导入、操作导入等。
例如,在讲“中位数与众数”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与现多媒体技术手段,设置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例如,可以引入下面的故事:小王是一名中学生,毕业后他想找份月工资在一千元以上的工作。某天偶然的情况下,小王看到一家策划公司的招聘广告,上面写着“月平均工资2500元”,于是他被深深的吸引了,迫不及待地参加了该公司的应聘。
下面是该公司6月份的工资报表。
员工1经理1副
经理1职员
A1职员
B1职员
C1职员
D1职员
E1职员
F1清洁
工G工资(元)18000155001180011700115001120011200112001400思考:请问策划公司的经理是不是欺骗了小王呢?请你们帮助小王算算策划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因为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因此策划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难以客观地体现出一半职员的实际月薪)
二、生动引例,深刻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倘若教师单纯讲解,学生不易理解。若引入一定的例子,辅助讲解,则可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故事教学法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即以故事为载体,巧妙引入所学内容,让学生发掘故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或者在关键之处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同时,借助故事生动讲解分析相关知识,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认识概率”时,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师可借助趣味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深化知识理解:古时候一位正直大臣因得罪了多疑而阴险的国王而被判了死刑。在这个王国中,有条世代沿袭的奇特法规:但凡死囚,临刑前均要抽1次“生死签”,即在两张小纸片上写上“死”与“生”的字样,让犯人当众抽签,如果抽到了“生”字签,可当场赦免;如果抽到了“死”字签,立即处死。结合“生死”签,引入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发生的事件则称为随机事件或不确定事件。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请问在这条法规中,正直大臣被处死的可能性是多大?为处死这位“犯上”的大臣,让他得不到获救机会,国王与其心腹密谋,寻思出一条毒计。假设你是国王会想到哪些计谋?学生思考后,教师可提示答案:国王让执行官暗中将“生死签”均写为“死”字签。“两死抽一,则必死无疑”――穿插相关的数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则称为必然事件。继续诱导思考:请问在此阴谋中,这位大臣被处死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呢?面对这一毒计,大臣又会想出怎样的应对策略呢?这样,通过故事与悬念,既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主动融入课堂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刻的理解抽象知识。最后揭晓大臣的自救之法:在上断头台之前,机智的大臣乘执行官不注意迅速抽出1张小纸片塞入嘴中,待执行官反应过来时,大臣早已将纸签吞下了,并装作叹息道:“我既将苦果吞下,只能听天意,看剩余的签写着什么字便清楚了。”后面的当然是“死”字签,国王怕触犯众怒,于是只能当众将大臣释放。国王算尽机关,想要将不确定事件变成确定事件,最后却事与愿违,让聪明的大臣死里逃生了。
三、趣味活动,体验实践
趣味数学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意识;学习兴趣;趣味型练习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或课后的练习,通常都是一些习题册上的较为古板传统内容,学生接触久了,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对待练习的态度会变为应付式的,练习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对练习的选择做出改善,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给学生,当学生面对一些较为新颖有趣的练习时便会产生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完成,从而可以很大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呢?
其实对于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设计并非难事,所谓趣味性,其实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练习,才算得上趣味型的。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平时爱好和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思考和设计,这样才可以设计出学生们可以接受并感兴趣的练习。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学校中许多年轻教师的一些教学尝试和经验,交流一些富有趣味的练习设计。
一、融入学生生活的练习
所谓融入生活,其实就是指与学生平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由于学生几乎都有一种自己当家做主的想法,所以生活类型的练习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想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实践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习:要求学生将某段时间自己家庭中所有的花销统计出来,同时要求学生家长能积极配合孩子去完成此项作业。这项任务对于想要当家做主的学生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数据统计方面的能力。在学生统计好自己家庭一个月的总开销后,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对比彼此所统计的数据,对比出花销最少和最多的家庭,然后再讨论家庭月开销中,哪些方面是必需的,哪些方面是可以节约的……这样不仅对学生数学统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的学习有帮助,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编入趣味故事的练习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抓住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故事类型的练习。这种类型的练习相比传统的数字题目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可以让学生看故事,从而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轻松心情中完成相应的练习。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带有趣味故事的练习:“从前有一座寺庙,里有四个和尚,有一天,他们下山去果园摘水果。采摘结束后,他们都对自己采摘的水果进行了清点,大和尚摘了15个苹果,二和尚摘了8个苹果,三和尚摘了9个苹果,最后一个小和尚采摘的水果数量却最多,摘了18个苹果。请问,大和尚比三和尚多摘了多少个苹果?小和尚比三和尚多摘了多少个苹果?……由于在题目中编入了和尚采水果的故事,孩子们都趣味盎然地快速完成了。
趣味故事的练习其实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寻找,用心思考,便可以把枯燥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活动,既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互动游戏的练习
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先进的科技都对学生产生了诱惑,导致他们觉得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对于这一现状,应采取措施,在教学中加入新元素。对于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练习: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小组成员说出一个数作为被除数,第二个小组成员说一个数作为除数,第三个小组成员说出结果(不含余数),第四个小组成员说出余数。与此同时,再要求另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计时并判断第三、第四两位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三个小组轮流进行,最后根据正确率和所用时间来评比出计算最快最正确的一个小组,并给予小组中每个成员一个小奖励。在这个简单的计算小游戏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事实证明,游戏活动中的练习,学生们不仅兴趣浓,而且参与率大,正确率高,在学学做做玩玩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最大化。
结语: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在练习设计方面做出应有的思考和积极的改进措施,使得练习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有效些。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