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精选5篇)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提高;科学素养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含义

初中化学的科学素养涵盖较广,包括初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方法、科学的意识品质等等,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根基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的核心则是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意识品质,它包括对化学知识的分析和扩展,以及知识总结,假设检验等,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是一种对科学的情感。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接触到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很系统,有些知识也显得太过肤浅,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正确建立基于学生对化学兴趣的基础上的科学素养,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具有对化学实践中的思考分析能力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根本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础的理论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物质的化学组成,对一些化学术语和和化学概念有一些基本的认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师的指导,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起来并不困难,我们初中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是基础,只有学习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转变观念按认知规律教学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不少学校因为升学与考试的压力,在进行化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实验环节,强迫学生机械的记忆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化学用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把原本有趣的化学课上的枯燥无味,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实验有趣而不枯燥,例如,做个小小照明弹、肥皂泡“炸弹”、“清水变牛奶”等入门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手脑并用,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安排,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化学的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这样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后,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既能较好的完成实验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教学课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采取像降低要求、删除难点、分散融合等方式,对初中教学的“分化点”进行处理:如在化学计算中重视化繁为简,重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而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运算;在介绍化学概念时,重视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概念往往较为抽象,是学生记忆的难点,因此,在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现象导入,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形成易懂的概念;在初中教材中引出概念是为了通过概念的方式启迪学生的进一步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举一反三,达到扩展认识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通过对同类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出相关属性,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重视教学环节,强调科学态度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化学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在教学中,科学态度属于非智力范畴,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等,科学态度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1、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知识教学和实验训练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在书写化学式和化学反应式时不凭借主观臆断书写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要重视反应发生的条件,包括反应物的状态以及温度等;要真实的记录反应发生的现象、过程,对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描述不一致时,要尊重事实,通过查找资料以及询问老师得出不一致的原因,排除后再进行实验;在化学试验中的操作要规范,包括按照规定使用药品,控制反应条件等;对于作业、试题中的错误认真分析,改正。

2、在教学中增加相应的课外知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通过介绍相应的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方法有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课外专题报告,有重点的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任何一个化学家的发明创造,以及他们的贡献都体现了他们在化学实验中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形成大胆创新,科学实验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可以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人口、资源、生态与环境、工业与污染等现状的内容性,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生态危机、矿产资源危机、水源能源危机等,引导学生关心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关心如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结语: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在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连福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素质教育2023(08)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范例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激情,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范例教学的基本概念是将课本中难懂的化学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不仅降低了化学的难度,还能够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初中化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但是有些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这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不理想.初中化学知识过于深奥困难是原因,更大一部分的原因仍然是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缺乏应有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化学是有一定厌烦心理的.只有将范例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才能改善这种局面.范例教学的优点是:(1)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热情,使其对于化学不再抱有厌烦心理.(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3)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范例教学的出现,解决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二、范例教学的原则

1.基本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不要因为教学模式新颖,就抛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虽然缺点大过优点,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还是非常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只想着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应着重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

2.基础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也不能像传统模式那样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将两者灵活地融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只有在基础知识稳定巩固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

3.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在进行范例教学时,教师虽然做不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但是可以尊重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初中化学应用范例教学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化学知识累积情况来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如果盲目地将全部知识一股脑地扔给学生,就会适得其反.化学知识繁多,又过于杂乱,学习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化学产生叛逆心理,最终影响化学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于学生不是谆谆善诱,反而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进行授课,在讲课过程中站在讲台上,复读机般地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只能机械般地接受知识的侵入,从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在范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授课,将自身与学生摆在同一个高度上,采用幽默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科学地选择范例.在范例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选择范例,不能盲目地选择,一定要遵循范例教学的原则,并且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来选择范例.在选择教学范例时,一定要注意与教学进度计划做好连接,范例中要包含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即将学习的基础化学知识,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也能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时,要遵循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范例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选择教学范例时,教师要秉着科学性和基本性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钱景贇 单位:甘肃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马跑泉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高中衔接;策略

一、认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在课改理念下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在课程理念上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性质上均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2.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1)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初中要求较低,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理解层面只包括“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更高层次的“应用”,同时“理解”的层面也多于并高于初中,包括了“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和概述”等,即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

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高中化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化学实践方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等,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搞好初、高中的化学教学衔接工作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衔接.

1.抓好知识体系的衔接.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氧化、置换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酸碱盐电离平衡理论;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散系、胶体、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pH;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方程式计算;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等.对上述衔接性很强的基础知识,应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高中教学时应注意上述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和强化.

2.抓好教材教法的衔接.初、高中的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和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观.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工作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美术术作品,认识、评书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相同于不同的呈现方式。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家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语言、表现方式方面的不同特点,认识、评书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家在类似内容的表现方面呈现的不同文化特色和艺术语言。

2、了解物质材料在平面、半立体和立体造型艺术创作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的质感、特性和在参与艺术造型种不同的效果,体验用自己双手所创作的美与生命。羊城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留心身边各种美的因素并利用其进行美的创作的习惯和意识。

3、了解环境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社区环境美化的基本原则、设计规划、包括的内容以及美化的方法。初步学会以易得的材料设计制作沙盘模型学会调查

研究、搜索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快乐。认识社区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环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培养热爱家乡,投身家乡发展的态度和情感。

4、了解本地美术文化的种类、特点及与当地社会发展的联系,初步掌握当地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种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等,并尝试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创意设计。通过收集、调查等方式对当地美术文化进行考察,体验美术学习的考察方法和手段,提高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当地美术文化的分析与认识,及进一步开发利用,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通过对当地美术文化的考察和继承发展的设计活动,增进对自己的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形成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工作的合作意识。

5、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在教学中,我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4、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初三美术教师工作计划2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

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

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族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

五、教法及措施

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进度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成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由于初中课标的限制,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入门过程,学生并未建立起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只限于一种基础的肤浅的认识过程,教材不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注重的是学生联系生活应用化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能力,提倡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这样的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但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一缺陷对高中化学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中的许多知识在教学时直接以初中知识为基础的。但新教材的许多知识在初中并未提供足够的能适应高中教学要求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补充。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初中只是指出: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整体概念拆成两个部分进行描述,而没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更进一步的阐述,所以学生在把握这一概念时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没有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整体观念,直接影响到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再如氧气的学习只侧重于助燃性和制法;碳和氢气侧重于燃烧过程;二氧化碳只描述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以及其水溶液显酸性;物质的分类中,氧化物只划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层次,不再介绍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的基本概念。再如化学反应,初中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知识是非常粗浅的,要求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不要求拓展深化。高中化学则在必修课程中就要求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积极应用与负面影响、内因与外因、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环境、化学反应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与理解。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验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要作用。

初三化学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了化学殿堂之门,高中必修化学则是让学生看到了这扇门后面精美的画面,选修化学为学生揭开了精美画面的奥妙。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教学的尺度亦不同。必修化学的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它既是对初中化学的延续又为后续选修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深浅,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的教学。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衔接的知识点

由于初高中两套教材中知识点编排的难易程度、排列顺序略有不同,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出现了某些漏洞,也使得高中教学(特别是高一教学)的难度增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先了解初中教材的知识特点,补充由于教材版本不同而在知识编排上产生的知识漏洞,以弥补学生知识的欠缺。这一过程,使得原本紧张的课时更加紧张,留给学生的时间更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漏洞,使得原本直接应用的基础知识不知道或不会使用,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一化学的学习任务,教学中需要加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衔接的内容既不是初中的知识,也不是高中将要学习的知识,而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学习高中化学所必须的东西,这种东西初中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又没有(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能要衔接的内容

知识点 建议增加的内容

实验基本方法 结晶;仪器基本操作

物质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定义氧化钠、氧化铁碱性氧化物概念碱性氧化物通性预测氧化铜、氧化镁等

性质 (酸性氧化物酸盐;碱性氧化物碱盐)

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初中定义

金属化学性质 铁、镁的性质

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 Cu2+、Mg2+的性质

硅及其化合物 碳及其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半径比较、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初步规律

化学键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有机物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金属与海水资源 蒸馏原理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积极应用与负面影响、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环境、化学反应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与理解。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注意点

1.学会让学生自我构建衔接的内容和策略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的罗列式、填鸭式的补充和记忆,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依据自身的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充分讨论,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需要衔接的知识、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中简单介绍了金属氧化物中CuO和Fe2O3与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中CO2与NaOH的反应,但并未将这些知识进行拓展。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书写像Na2O、CaO、ZnO等与酸反应的方程式,归纳该类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进而得出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总结碱性氧化物的通性,预测其他金属氧化物如BaO、K2O等可能具有的性质。类似的,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酸性氧化物的规律。通过这些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2.化学教学中注意衔接的时机和方法

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不同的知识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同。什么时候衔接,如何衔接,不应用统一的模式,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情况,知识的特性,选取恰当的时机和方法,要自然衔接。不是在上课前就把所有的衔接讲完,否则学生难以接受,也容易忘记。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易理解的知识,可让学生课前自我准备,上课点拨即可。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学生不好把握的知识,教师可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补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确保衔接到位,不要为了赶进度,对于需要衔接的内容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对新知识的学习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教学的效果。需要衔接的知识衔接到位,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就会使后续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化学的教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