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体会:顾客需求是关键,银行出路在服务
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消费者的需求,银行在新的业务开发方面都花了不少功夫,从储蓄业务到信用卡,到电子银行,到理财计划……,无一不体现银行的业务发展 。而随着金融业开放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外资银行进入的潜在刺激,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进行很大的转变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针对顾客需求的服务营销是银行改善和提升水平的重要手段。
服务特性及其管理挑战
按照服务营销学的定义,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异质性和易逝性四个特征,银行可以此作为标准,来改善服务。
1.无形性:服务是活动而不是物件,在购买前难以通过感官感受到 。因为服务的无形,服务的差异化难以被顾客感知,通过有形方式表现服务,成为服务营销管理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顾客也在使用有形线索来选购和评价服务,如阅读银行的宣传单,询问其他亲朋好友的经历等 。而要让顾客得到好的有形线索,银行就需要不断的传达自己的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吸引消费者接受服务的利益点,例如招商银行的“因你而变”,工商银行强调的“您身边的银行”,就体现出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的理念。但是现在很多银行一再强调的是提供的产品的功能诉求,比如“贷款买车到建行”,只是说明建行在这些服务上的优势,并没有切入到顾客的感性心理需求中 。
2.不可分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顾客作为合作生产者,作为服务过程中的投入要素,顾客所提供的信息、行为表现等,对服务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银行需要加强对顾客的辅导,多与顾客沟通,增加对顾客服务的投入,比如自助服务,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现在一些年纪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会使用银行的atm机,取非常少的一笔钱,都要到柜台排队,一旦等待时间太长,他们就会不满意,如果银行能提供他们一些辅导或培训,教会他们使用,那么就能够带给他们更好的感受 。此外银行让顾客填写非常复杂的单子,就是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因此,银行要推出一项金融产品,需要充分考虑顾客的意见,顾客是产品设计思路的来源,而在推出后,也要加强和顾客的交流,以使服务能够被广泛的顾客使用和传播。
3.异质性:服务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银行的服务是一个行为链条组成的,从接触服务人员开始,每个顾客就在潜意识里对银行的服务做出评价,一个银行每天可以让顾客产生大约500,000次的评价片断,这些片断将成为日后顾客传播和是否继续采用该银行服务的基础,加上服务过程的开放性,员工与顾客间存在大量的互动,员工成了影响顾客感知和评价的重要因素。员工的服饰、仪表、统一用语、态度、员工与顾客的沟通方式都会影响到顾客的感受,要让员工有好的表现,培训和奖惩制度的制定就比较重要,民生银行在对于柜台的人员培训和激励方面就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国有商业银行还需要较大改进。
4.易逝性:生产能力随时间消逝,不能储存,供求矛盾尖锐。由于服务需求的不可储存性和顾客对产能利用的满意度的非线性,要求服务产能具有一定柔性,包括对设备、场地的调整、员工灵活的增减方法、营销手段辅助以及员工情绪、态度的一致性等,这需要银行在体制上的创新和在管理上的灵活性,例如保持员工的活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银行这样的服务业来说,低品质的企业文化足以毁坏所有的服务规范,而管理的低效率会让银行直接失去生意。例如邮政储蓄当前就面临着企业机制、文化、规范和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再不改革,危机可见一斑 。
超越顾客期望才能提升银行服务
顾客对他们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一定的期望,这些期望是以他们的需要及欲望为基础的,顾客同时还对他们所接受的产品或服务有一种感受,所以,当顾客所得到的实际感受相当于或高于他们所期望获得的产品或服务时,就产生了对服务较高的满意度。反过来说,当顾客的实际感受低于他们的期望时,就对银行做出负面的评价。
银行顾客的期望与实际感受的对比
作为银行来说,随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和研究他们的行为,会更好的管理和服务于顾客的期望。在这个人们越来越关注细节的时代,国内商业银行保持优势的策略,在于服务的升华,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 。比如网点便于接近、门面的档次感、排队时间、前台监控设施的完备性、门面空间、门面中的服务信息、咨询问题时得到答复的及时性与确定性、辅助设备的工作效率与运行稳定性、银行管理者的公众场合的形象、银行的人格形象与服务承诺的体贴性,都是服务的重要元素,服务营销的精妙,就在于能够在充分把握消费者对服务细节的需求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和具有特色的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