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的作文(精选5篇)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第1篇

我的老爸是个忙碌的人。你看,他刚回来,刚换了一只拖鞋,就来了一个电话,而他被那电话里的人叫去了。由于那人一直催促,我的老爸还没来得及穿上另一只拖鞋,就迫不及待的跑去了。唉,无论我和老妈怎没劝他,也无济于事。谁让他是一个工作狂呢!

我的老妈是个爱美的人。有一次,她说带我去商店里买衣服。到了商店里,她见有一件衣服挺适合她,便试了一试,她问我怎么样,我说蛮适合你的。我只是随口说说,想让她快点给我买衣服,谁知她却信以为真,便买了那衣服。之后她又买了许多衣服,本来是她带我去选衣服,结果却恰恰相反。唉,妈妈,你真是个爱臭美的人啊!

我的老妹是个机灵的小鬼。有一次,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早饭。她吃完了一块馒头了,还想吃。但是他不肯自己去拿。我妈妈让我去拿,可我身上的懒虫不同意。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妙计,他把我手中的那一块拿了去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我无可奈何,只好去拿馒头。而就是她的聪明让她在幼儿园里学习是第一!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按照全国、省、市文明办及妇联要求,充分展示我区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根据我区《金水区文明家庭评选管理办法》要求,将持续开展金水区文明家庭评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及对象

推荐范围为金水区辖区居民家庭,当选过金水区文明家庭的不再参评。

二、申报要求

各街道妇联、区直机关妇委会要在推选过程中严格把关,事迹不突出、申报条件不充分的家庭将取消推选资格。

三、申报材料及方式

(一)候选家庭申报表(附后)A4纸打印1份,典型事迹材料填写在申报表上,并附1500字以上事迹材料1份,全家5寸合影照片均粘贴在申报表上,候选人家庭主要成员情况如实填在申报表上,申报家庭代表姓名要与身份证名称一致,以上材料均需提供电子版,电子版发至邮箱。

(二)申报家庭需出具计生、综治、纪检证明。

(三)各街道妇联每月28日前向区妇联择优推荐3-5户家庭,区直机关各妇委会每月择优推荐1户家庭。

联系人:张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XX

附件:1、文明家庭评选标准

2、金水区文明家庭申报表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文化 价值观 秩序 伦理道德 教育

家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水平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因此,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建设新型家庭文化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新型家庭文化建设应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和谐家庭、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把握家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增强家庭文化建设的目的性、自觉性。

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建立新型家庭文化,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相一致。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成员衡量、判断一切事物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对家庭文化建设起着主导和统率作用。在新型家庭文化建设中,应将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置于首要地位与核心地位。

首先,打破家本位观念,培养家庭成员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传统的家本位观念容易滋生以家庭利益为价值取向的个人主义,致使家庭成员公共意识淡漠,不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诱发家庭保护意识极端化,带来家族观念、宗法思想等腐朽文化死灰复燃,导致同法律相背离与相抗衡。

其次,培养家庭成员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家庭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发挥着统一全家人思想和行动的作用,不仅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状态,而且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家庭理想是新型家庭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应具有积极向上的内在本质,有利于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引导家庭成员形成一股奋发进取、追求高尚的正气。

再次,增强家庭成员对国家的责任意识、法制观念与道德感,顺应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和价值,谨记八荣八耻,严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四,培养家庭成员勤劳致富、善待财富、奉献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勤俭持家,简朴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符合当今提倡的消费原则。每个家庭除了通过劳动换取正当经济利益增加收入之外,也需要理性消费、合理理财、量入而出,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摒弃比富斗阔、超前消费、野蛮消费、铺张浪费。第五,培养家庭成员与市场法则相适应的机会均等、竞争择优、公平分配等价值观念,增强家庭成员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家庭秩序

要构筑基于现代文明基础之上的良性家庭关系,为家庭稳定存在、健康发展、和谐幸福确立规范体系。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单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建设、经营和管理相对独立,而且内部事务处理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性。同时,家庭又是一个微缩社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新型家庭文化建设要致力于优化家庭秩序。

首先,在婚姻秩序中,夫妻应以婚姻法为准绳。一是尊重彼此独立人格,不过分限制或约束对方的自由;二是婚姻生活需要彼此用心、用情,善于搭建夫妻心灵沟通的桥梁,培养夫妻调节情感纠纷、化解情感危机、走出情感困惑的能力和方法,打牢夫妻和睦、婚姻和谐、家庭巩固的基础。

其次,建立家庭矛盾自我调节机制,处理好家庭关系。一方面,家庭关系表现为人际关系。家庭是由婚姻结成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处于首位,并由此派生出双方血亲关系,形成血亲成员的多重身份。建立新型家庭秩序,必须给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进行定位,使其明确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家庭关系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且权利和义务是均衡的。家庭是义务共同体,承担义务是每个成员的责任,既是为家庭,也是为自己。

再次,制定家庭财产管理制度,处理好家庭经济关系,以利于家庭多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表现为财富积累和消耗的动态流。家庭财富是家庭成员共有的,每个人都享有消费的权利。但鉴于家庭结构多样性、个人收入与支出不均等性以及消费趋向差异性等因素存在,家庭财产关系出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此情况下,如何理顺个人收入、共同消费、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家庭关系、避免家庭矛盾的重要问题,应当制定规范,建立制度,处理好利益分配与再分配,保障每个人在家庭财产关系中平等的经济地位,为良好家庭秩序建立奠定关键性基础。

最后,家庭成员要形成对制定家庭规范、建立家庭秩序、维护家庭稳定、管理家庭生活的共识和认同感,自觉成为家庭的建设者、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家庭矛盾的调解者,以维护家庭作为血缘组合体、义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强化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观念

要让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相适应。家庭伦理道德体现着家人的爱心、亲情和人道,反映着家庭关系的秩序性、稳定性与和谐性。家庭伦理道德是调整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家庭关系维系的精神所在,是保障家庭关系顺畅的重要条件,是建立良好家庭秩序的文化支持。第一,夫妻彼此肩负的道德义务。家庭是由夫妻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两性道德特别重要,在家庭伦理道德中居于首位。两性道德要求合乎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形成爱与被爱平等的伦理关系,既是基于情爱而产生的责任义务关系,也是基于而产生的道德义务关系。在家庭伦理道德中,必须强调夫妻忠诚、角色责任、情感节制、情绪管理,在体现法律精神的同时也体现道德的意义。第二,长辈对晚辈应尽的道德义务。爱幼育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上代人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社会责任。第三,晚辈对长辈应尽的道德义务。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孝老爱亲备受崇尚。赡养老人、敬爱老人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既是晚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也是责无旁贷的法律责任。第四,家庭伦理平等。在人格尊严上,倡导人人平等,合乎理性,树立男女平等、长幼平等的观念,坚决摒弃陈旧的男尊女卑、长尊幼卑的封建糟粕,实现家庭人伦平等化,使家庭融入平等的社会文化。第五,营造尊重个性、接纳差异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培养相互尊重、彼此宽容、多交流、勤沟通、善理解、互谅互让的品行,为愉快相处创造条件,为适应社会关系合理化奠定基础。第六,确立民主观念,建设民主制度,实现家政决策和管理民主化,坚决杜绝男子一言堂、家长说了算的不良遗风。通过家政民主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角色意识和责任心,而且可以促使家庭成员放弃传统的崇拜型思维方式,培养探索型的思维方式,为民主政治原则和市场经济竞争、择优、创新、效益理念的实践创造条件。第七,创设家庭的情感氛围、文化氛围、道德氛围,凸显家庭的亲情、品味和境界,梳理家庭关系,减少摩擦,化解恩怨,真正实践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以家系人。

建设新型家庭教育文化

首先,家庭应树立全员教育的新理念,建设学习型家庭,将家长的自我教育和成年人之间的相互教育摆在第一位。家长坚持终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知识不落后和技能不落伍;注重提升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修正自身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其次,家庭需要认真经营“书香文化”。家庭生活不能仅仅是财富生产和物质消费,更应该是家家有书读,户户有特色,追求文化品位、精神享受、艺术修养,书香伴人生,书声奏和谐。最后,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家长应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做到爱幼有责,育幼有方。一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不能完全交给学校和社会,要有“为国教子”的义务感,通过亲情使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二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在言行举止上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三是认识到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更不是重复或加码,不能紧盯着考分,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四是家庭教育应尊重孩子的阶段性和个性化特征。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家庭教育要尊重规律,讲究方式方法,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切忌拔苗助长、求全责备、全面否定或彻底放弃。五是家长要将孩子视为一个能动的、有着独立意识的主体,不要把爱变成限制、保护、监视、强迫子女的理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尊重、理解、信任、肯定和宽容,需要代际之间平等对话与来自家庭的人文关怀。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英语基础教育 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

论文摘 要: 作者综合梳理近十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各种家庭因素进行分类说明。研究分析表明,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将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支持;外部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活动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孩子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家长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家长的导向作用和对英语的态度影响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

一、引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今,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开设有各种形式的英语课程,同时各种英语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03)》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里,家庭环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

有关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英国学者对于父母职业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后德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对家庭因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过很多调查研究。在国内,沈菊仙等(2002)研究了家庭心理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李燕芳(2004)对汉语儿童早期英语读写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家庭英语读写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张晓晴(2006)研究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影响,石涛阳(2006)研究了家庭背景对上海市基础英语教育的影响,王文辉(2007)针对中国文化环境下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牛建辉(2008)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对家庭背景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影响作出研究,梁军(2008)研究了家庭、学校、学生综合因素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效果关系,朱俐(2023)研究了儿童二语习得与家庭语言环境的关系。

研究国内外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主要是从三个方向谈论的:第一是相对性研究,即以英语教育为基点,探讨家庭因素及其他方面因素对于英语教育的各方面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第二是以影响英语教育和学习的因素为基点,讨论影响英语教育和学习的包括家庭因素在内各方面的因素(如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分析);第三是相关性研究,即围绕家庭因素与英语教育的关系展开(如家庭,学校和学生综合因素与基础英语教育效果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不管哪种探讨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本文综合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与家庭影响的相关文献,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各种家庭因素进行分类说明。

1.家庭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中国近现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快速的时候,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力度也在迅速提升。经济的发展会为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支持。

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意味着他们有较高的经济支付能力,能够为其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能够为其子女提供充足和必备的学习资源,为他们提供课后练习英语的机会和学习英语所需的硬件设施。国内外对家庭经济状况与在校生学习成绩和个性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一直都比较重视。牛建辉(2008)[1]在家庭背景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越低,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越低;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也相对提高。从家庭经济收入条件看,家庭经济状况稍好的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会参加其他一些有偿教育,如英语训练营、出国学习团等。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家庭在各项有偿教育参加人数上稍少于其他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

物质是基础。稳定有力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保障孩子的物质需要、学习环境、健康条件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客观上为孩子的个人成长和持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证。同时,优越的家庭背景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和资金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家庭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家庭制度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反映社会文化。李培林在其《中国社会分层》一书中,把家庭文化背景主要分为:(1)家庭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有形的社区和无形的人际关系;(2)家庭内部的文化环境,主要指家庭中父母所创造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包括家庭文化活动,父母的关注和父母的语言基础。[2]家庭文化活动指读书看报、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孩子跟着这样的父母,从小潜移默化,其学习能力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许多研究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是关注子女的学业,期望较高,鞭策也较为殷切。而在影响个人教育程度的各种因素中,父母的鼓励所发挥的作用较大。不同阶层的父母在日常用语表达中,其语法和表达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用较复杂的表达方式对子女说话,这自然也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能力。

牛建辉(2008)将家庭文化分为家庭文化资源、家庭文化活动。家庭文化资源就是指书籍、文具和电脑等读写工具。家庭文化活动包括孩子和家庭主要成员一起进行的读写活动,包含了他们所有的家庭读写经验。家庭文化资源通过家庭文化活动作用于学生,并发挥其积极效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家庭文化,影响父母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帮助,主要表现在能够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Burstall 1975年对英国一所小学学生的法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法语听、读、写方面,平均分高的学生父母一般职业社会地位都高,平均分低的学生父母职业社会地位相应的低。王文辉(2007)[3]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方式,借助SPSS软件,针对中国文化环境下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父母的学历和英语水平与中学生英语学习有紧密关系。总体来说,父亲的学历和文化程度越高,孩子的英语听、读、写成绩越高;父亲的学历和文化水平越低,孩子的英语、听、读、写成绩就低。一般孩子英语程度好的,父亲受教育程度也高。父亲的英语水平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孩子的英语成就。父母的英语水平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满足指导孩子学习英语的需要。同时,研究表明,父母对于英语知识的兴趣越高,孩子的英语成绩越好。

可见,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外部家庭环境如优良的社区环境和家庭与社会其他人的和谐关系,积极的家庭文化活动和对孩子的合适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3.家庭教育理念

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父母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指导作用都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家庭成员对学习英语的重视程度,父母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关心重视、父母对于高水平英语学习成果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英语学习成果的期望、都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果产生影响。李丹(2006)[4]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关联研究法,对某所小学五年级两个班随机抽取的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家长非民主教养态度,工具型教育价值取向和儿童消极的单独文化活动更容易导致儿童外在学习动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举措,而父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同时加强培养其自我实现意识和健康的内在素质又是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突破口。牛建辉(2008)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对英语不感兴趣、那些从不关心英语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英语活动从来不参加到经常参加所占百分比呈降序排列;而非常关心英语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活动从来不参加到经常参加所占百分比呈升序排列。

由此可见,家长的英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家长的导向作用,以及对英语的态度影响了孩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积极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可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所有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模式对英语家庭教育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其他相关家庭因素

家庭心理环境也叫家庭心理氛围,它是指在一定的家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下,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感受、情绪和态度等心理状态的总和。它由家庭的人际关系所决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据相关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一部分小学生因为家庭心理环境的影响,受父母的重视程度、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英语的热情降低。相对城镇学生而言,农村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特别是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及所处的环境而言,家长观念较为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致使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受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对英语产生恐惧心理,英语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学习英语的进取心,等等。

还有家庭英语语言环境,家庭的地理位置,孩子数量,出生次第,日常生活的规律,父母的最高学历,父母有无学习英语的经历,父母的长期职业,父母对西方文化的兴趣等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起着主要作用。但同时,付美榕(2007)研究发现,优越的家庭条件不在于财富带来的奢华与富足,而是事业稳定、知书达理的父母营造的良好氛围。[5]几方面在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孩子的个人成就更多取决于家庭的文化环境而非物质环境。社会教育界要从几个方面采取系统措施以提升促进孩子的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

三、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研究现状及其不足的建议

尽管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活动,孩子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但其学习必须得到周围人的引导;父母、教师和生活中的其他关键人物通过提供中介学习经历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家庭因素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调查数据分析,同时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家庭经济和社会阶层与孩子语言学习的关系方面,但多数欧美国家都是基于同一印欧语系内的研究。由于受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家庭形态又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具体到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因地因时进行具体实际的研究。

当前国内外关于儿童二语习得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课堂教学研究,并且该领域有关的社会文化研究只局限于儿童双语研究领域。很少有人关注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家长的教育观念、社会和个人在知识构建中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相对薄弱。同时,尽管家庭教育长久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现有国内研究很多是谈家庭因素对于孩子学习的影响,具体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二语习得的研究还较少,很多看法也不成熟。对于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的分析还不够细致深入,有关家庭因素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理论分析还不够坚实。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英语教育有重要影响,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孩子英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希望此篇综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引起重视,更希望理论研究和英语教育实践能够有机结合,使对于家庭因素和英语学习相关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孩子的个人成长,使家庭为孩子学习和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促进个人、家庭、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建辉.对家庭背景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93-424.

[3]王文辉.针对中国文化环境下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关于家庭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韩家庭伦理剧 叙事差异 家庭观念 家庭类型 家庭矛盾

“家庭”一直是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核心,由于受制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韩家庭伦理剧在建构“家庭”伦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叙事差异。

一、家庭观念:分裂型叙事与内聚型叙事

电视剧所表现的家庭观念往往是现实家庭观念的某种折射与反映,而现实的家庭观念又常常是历史因袭与时代变迁双重作用的结果。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家天下”的循环往复,“家”与“国”、“天下”相提并论,“家”被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但这种“家”并不是个人情感的皈依之所,而是个体借以实现理想抱负、完成政治身份蜕变的因由与途径。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的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只要条件具足,个体就会跳脱家庭,“达则兼济天下”;唯有仕途遇挫,个体才会不得已退回到家庭修身养性,“穷则独善其身”,并寻找再赴仕途的时机。因此,在长期的政治型社会体制下,在主流的话语叙事体系中,中国家庭的情感功能被严重弱化,个体与家庭常常处于疏远与游离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从政治型社会向经济型社会过渡,但由于处在现代化过程的初期,对金钱与名利的追逐仍旧导致个体脱离家庭,转而投向纷繁复杂的经济大潮。而这些在中国家庭伦理剧中则表现为分裂型的叙事特征,即在家庭观念上,个体不同程度地出现对家庭的厌倦、疏远、背叛以致逃离。在描绘夫妻关系的家庭伦理剧中,总有一方会面临外界的诱惑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摇,比如在《金婚》中,男主角反复两次遭遇年轻女同事的诱惑,在情感与责任之间几度徘徊;在《中国式离婚》中,家庭使男主角苦恼、厌倦甚至窒息,数次与妻子闹到离婚的地步;在《小麦进城》中,男主角同样遭遇两度外遇事件并精神出轨。在表现父母―子女关系的家庭伦理剧中,双方之间的关系通常处于紧张的焦灼状态,在血缘性的父母―子女关系中,父母常常干涉子女的工作与婚恋导致子女对家庭的无所适从,比如在《北京青年》中,何东的母亲过渡干预他的工作在使他如行尸走肉般地生活一段时间后,最终率领兄弟四人上演了集体大逃亡的戏码,延续了五四时期的“出走”叙事。而在非血缘性的父母―子女关系中――主要是婆媳关系,婆婆与媳妇之间的战争常常使得家庭濒临崩溃的边缘。在《婆婆来了》中,由于何琳与婆婆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婆婆到来后,何琳被数度逼回娘家避难,甚至与丈夫闹到离婚的地步。

与中国家庭伦理剧所呈现的分裂型叙事特征相反,韩国的家庭伦理剧在整体上表现为内聚型的叙事特征,这种家庭观念同样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有相关研究指出:“韩国社会经历了殖民地时期、朝鲜战争、急速的产业化等一系列剧变,‘只能依赖家庭’的情况长时间持续,国家为了战后重建和产业化也积极地发挥家庭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韩国社会中以家庭为中心所发生的所有问题最后都转移到个别家庭责任之上,国家恰当地采取了旁观者的态度。”①一个民族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经历殖民地、美军政、战争、分裂、军事法西斯主义等悲剧性历史事件,反而在客观上造成个体对家庭的依恋,使他们认识到除了家庭以外没有任何社会组织能够保护自己,孤独的个体只有以“家庭”为中心才能度过艰难的历史时期。为了生存下去,每个个体都要为家庭做出贡献,家庭成了每个成员为之努力与奋斗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功利主义的家庭主义”在韩国的家庭伦理剧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与表现。比如在屏幕上呈现的家庭大多是以父亲为核心的传统家庭,因为父亲承担着家庭经济来源的重任,其他的家庭成员只有依靠父亲才能获得经济保障或社会地位,他们环绕在父亲身边各司其职,从而维持表面和谐稳定的家庭秩序。在《看了又看》中,贞子偏爱大女儿金珠,对二女儿银珠横竖指责,银珠有固定工作,但她从来没有离家出走、独立生活的想法,即使在她的婚姻情感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阻挠时,她也没有与恋人私奔的打算;而贞子偏疼大女儿的原因也不过是希望金珠能够写出小说,帮助丈夫的出版社走出窘境,借此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朴校长疼爱妻子的重要缘由也是希望她能心甘情愿地为家庭的稳定付出。

二、家庭类型:社会化叙事与生活化叙事

由于中国长期形成的政治型社会的影响,在中国的家庭伦理剧中,家庭通常不会成为唯一的叙事重心。电视剧中的人物既是家庭中的成员,也是社会中的从业者。家庭生活与社会工作同是电视剧的表现对象。比如在《裸婚时代》中,除了男女主角的家庭生活,最重要的故事场景就是双方各自的工作环境。两人除了需要处理婚姻家庭中的各种矛盾问题,更需要面对来自工作方面的烦恼、压力、排挤与升迁。在家庭生活与社会工作这两种不同的叙事情境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与家庭生活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相比,社会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来自外部工作环境的问题与变化常常成为家庭生活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并决定家庭婚姻关系的存续与走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家庭生活并不是纯粹的人伦情感的集聚之所,它与社会工作息息相关,是社会工作的延续与映照,家庭从而变成社会化的家庭。

受“功利主义的家庭主义”的影响,在韩国的家庭伦理剧中,家庭是唯一的叙事重心。故事中的人物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家庭角色出现的,电视剧较少涉及人物的社会工作,即使有所涉及,通常也是浮光掠影的描写,使其成为家庭生活的某种点缀与补充。比如《看了又看》,朴校长在大部分情节中都是作为家庭生活中的儿子、丈夫与父亲角色出现的;通过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朴校长是一个出色的校长,但是电视剧并没有表现他是如何领导与管理自己的学校,相反,在学校里,朴校长的所有工作只是监督学校的卫生工作,我们无从得知一个显得如此古板、闲散的人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校长。另外,韩国的家庭伦理剧剧集一般很长,动辄上百集,屏幕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但故事时间跨度较短,充斥电视剧内容的不可能是历史风云的波谲云诡,只可能是大量琐碎的家庭生活,从而使故事情节呈现出“生活流”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韩国民众同样面临社会工作的压力与烦恼以及经济收入波动所导致的生活窘境,但是韩国家庭伦理剧有意屏蔽掉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将镜头对准了家庭内部,在细琐的家庭生活中融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尊重与体贴,在屏幕上构建一个又一个温馨和谐的伦理王国,从而给普通民众造成这样的心理幻象:孤独的个体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能获得温暖与保障,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观众通过收看这样的电视剧可以帮助化解社会工作带来的焦灼情绪,从而有效转移本应由社会政府解决与承担的各种社会问题与责任。

三、家庭矛盾:斗争化叙事与经营化叙事

目前,中国仍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初级阶段,社会心态呈现出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浮躁与动荡特征,传统伦理道德遭遇挑战,道德水准整体下滑,但现代伦理价值尚未成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与紧张,再加上个体对家庭的疏离传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个性的角色人物总是与相对保守的家庭成员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与摩擦,使得中国家庭伦理剧的矛盾呈现出尖锐的斗争化倾向。“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上也重视亲情关爱,但是却很少表现家庭成员对家的经营和守护,表现较多的是家庭成员在依赖着家庭的同时,却又在破坏着家庭。家庭剧中充满了争吵、赌气甚至钩心斗角,从而形成了一种争斗叙事模式。”②在父母―子女关系中,父母总是充当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试图用陈旧的价值观念控制与束缚子女,但往往遭遇子女的坚决抵制与抗争。比如《我的经济适用男》中,林小君来自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但在婚恋问题上,她的母亲过度追求对方的物质条件,不切实际地梦想着女儿能够嫁入豪门之家,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在另一对重要的家庭关系――婆媳关系中则存在着更为激烈的冲突。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历史中,婆婆作为封建父权制度的代言人对儿媳进行压制与管教,在婆媳较量中有着压倒性的支配优势,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以及女权意识的增强,儿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婆婆的优势逐渐失去,其地位渐渐被边缘化,在此过程中,心有不甘的婆婆与风头渐盛的儿媳之间不可避免地会爆发冲突与战争。比如《双面胶》中,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双方的斗争你来我往,直至造成严重的家庭悲剧。

受制于“功利主义家庭主义”观念,在韩国家庭伦理剧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做出努力,“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当事人总会做出妥协,这种和谐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③在这样的电视剧中,父母―子女之间也有矛盾,父母通常也会干涉子女的婚姻,但是子女“即使到了以绝食抗命的程度,仍保持对老辈人的礼貌,没有和老人相打相骂,甚至出走、动手,也不会轻率私奔”。④婆媳之间也会有摩擦,但是儿媳妇总是隐忍不发。由于韩国社会处于现代化进程的稳定阶段,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并不过分紧张,年轻的子女一辈转而意识到家庭生活对于安身立命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因此选择主动回归家庭。比如在韩国电视剧中,新婚的儿媳妇总是在婆婆的调教下做出妥协,回到传统家庭。因此,这种“经营”是有意为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透过韩剧家庭生活和谐温馨的面纱,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成员之间更为功利与淡漠的一面。比如在《看了又看》中,贞子对二女儿和儿子漠不关心,对大女儿的疼爱别有居心,对丈夫更是看不顺眼;朴校长对妻子的疼爱动机不纯,无视自己母亲的心理需求,对大儿子客气有加、关爱不足,对小儿子横挑鼻子竖挑眼。

注释

① (韩)姜明求,金秀娥.电视剧再现的家庭与家庭关系――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案例研究[J].当代韩国,2023(4).

② 刘晔原.和谐叙事与温馨表述――解读中韩家庭剧的文化情怀[J].当代电视,2005(4).

③ (韩)朴桂玉.中韩家庭剧伦理文化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23.

④ 康韧.韩剧:体味小康心态的窗口[A]//(韩)朴桂玉.中韩家庭剧伦理文化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23.

参考文献

[1] (韩)姜明求,金秀娥.电视剧再现的家庭与家庭关系――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案例研究[J].当代韩国,2023(4).

[2] 刘晔原.和谐叙事与温馨表述――解读中韩家庭剧的文化情怀[J].当代电视,2005(4).

[3] (韩)朴桂玉.中韩家庭剧伦理文化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23.

[4] 周倜.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剧中“媳妇”形象的分析[J].云梦学刊,2023(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