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范文精选
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小区规划方案居住组团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笔者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例如襄樊昭明台小区规划就力求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在对旧城区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古城风貌,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了昭明台等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襄阳古城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二、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三、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四、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他们认为:“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是不可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在全国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但是现行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和有关杂志缺乏城市公墓内容,在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甚至没有公墓(陵园)用地项目。
因此,陵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笔者有幸参与了几个陵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就上海福寿园(东园)为例,与同行进行交流。
概况
上海福寿园地处青浦城南,佘山景畔。前期的西园占地350亩,以中式风格为主;东园占地300亩,定位为现代式陵园。陵园中结合上海已故百位名人,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参观场所。
规划设计立足于建文化陵园、创陵园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赋予陵园以新的属性: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形成现代陵园的新概念。
设计理念
将人文纪念功能与陵园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既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设计理念,福寿园东园将建成一座有深厚文化积淀,有浓郁的艺术氛围,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与西园共同成为重要精神文明基地。
规划设计原则
陵园公园化的原则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整个东园基地中,三面环水,地势较平坦,因此在规划中开渠引流,挖土堆地形,以三条水渠贯穿于基地之中,汇集在基地中心形成两个面积相对集中的水面,在相应岸边的四周堆一些微地形,增强景观层次。
阴事阳做的原则
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与之相协调的建筑(艺术雕塑中心、业务房)、园林小品等,耳边传来是悠扬的音乐,天上的飞鸽,水中的游鱼,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坚持现代式风格的原则
东园的总体规划与西园大相径庭,以现代式风格为主,规划设计中全部采用现代的亭、廊、桥,且大量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如:亲水平台、溪坑石跌水、布膜等,包括主体建筑(业务房)都采用了钢结构、大玻璃钢结构的现代式风格,与西园相比较更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风水学的设计原则
园区内的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园区小径,墓间人行小道)。主干道可行机动车,在清明、冬至人流拥挤时,又可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次干道可行电瓶车,除了三个入口采用直线形的道路外,原则上按风水学“曲则顺”、“直则冲”的原理,设计成弯弯曲曲,也有利于景观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考虑到来客扫墓、祭扫的需求,在布局上、绿化上、人员流向和车辆流向等诸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陵园的建设与一般的房地产建设不同,是以“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的。这样可保持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形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既避免了一哄而上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也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
福寿园东园的设计与建设也遵循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先将基地的土地进行开发。这样若干年后将形成以中心湖区景观带和周边墓区的格局,此时再对中心湖区作开发,将获得高利润的回报。
墓区
艺术墓
是一座座纪念墓碑,又是一尊尊高品位的艺术品,给后人以舒心的视觉享受。人生命结束后,用艺术形式表现自己,不同的人生,用各自喜爱艺术的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墓区景观是集祭扫、纪念、游览、瞻仰于一体的园林。用园林手法表现、设置墓位比较随意、活泼,自然展现为一座特殊的公园。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域,如高知区、军人区、公安区、红十字区、老干部区等等。
树葬
以树葬墓园代替立墓树塔是当前殡葬的新风尚。利用新建园区四周坡地环绕的树林,发展树葬墓区业务,也可满足热爱自然的群体的需求。
草坪葬
草坪葬绿草菁菁,点缀鲜花和小巧精美的墓碑,碑上或几句人生格言,或是一个美丽的雕像,一点没有死亡的气息,相反呈现一片阳光灿烂。
传统墓葬
位于陵园周边侧,绿相簇拥之下,远看只见树不见碑。
其他形式
由于三期是西洋式风格,可尝试采用天主教、基督教的墓葬方式;也可尝试建造一个四季亭,做一个花葬。
竖向设计
整个公园在总体地势平坦的基础上,遵循中国传统造园中“挖池堆山”的手法,局部造微地形,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也便于排水。
植物设计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乔木、果树等植物资源来绿化美化基地环境。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
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水规划;设计节能;供水系统
Abstract:toimproveurbanwatersupplyenergytomainlytwoaspects:ontheonehand,reasonablygoodplanninganddesign,thebestchoiceofsystemsengineeringanddesignprogram;doingagoodjobontheotherhand,continuetoupgradeitstechnologicalcapabilitiesandtostrengthenthemaintenance,Inatimelymannertocarryoutthenecessarytechnology.Theformeristhekeytoenergyconservation,papersupplycompanyHuanxilingtotalkaboutthestatusofwaterplanninganddesignofenergy-savingexperience.
Keywords:watersupplyplanning;energy-savingdesign;watersupplysystem
一、选择合理的供水系统
整个供水系统可以分为取水、净水及输配水等三个部分。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水文、水文地质、地形地质、水质、以及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显得十分复杂。在供水系统中,取水和输配水部分所能耗占整个系统能耗的70-80%左右,所以系统优化对供水工程就得显得十分重要。利用能量分析可有助于论证和选择合理的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的能量由取水泵房和送水泵房的流量及其扬程乘积之和组成的,它直接反映了耗能的大小。在选择给水系统中,往往遇到一次加压还是二次加压,泵站与水厂位置,泵站与水厂内的能量消耗,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能量分析手段进行方案比较,以选出最佳的供水系统方案。
关于一次加压还是二次加压的问题,目前供水公司的取水泵站和输配水泵站的距离都比较近,所以在各水厂中往往都采用一次加压,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二次加压所需的电能。如果一级泵站距离水厂较
远,也要经过充分论证后在决定是否建立二级泵站。
二、提高泵房综合效率
泵房设计中节能问题至关重要,水厂中电力消耗了极小一部分在变配电系统中损耗以外,几乎97%是水泵电机耗掉的。理论上每千吨/时送上一米的高度耗电是2.72度,但实际上由于电机、水泵的效果是随水泵运转过程中,管路中的流量大小,即水头损失的变化而改变的。水泵效率高的可达92--95%、低的只有60-65%。两者相差30%,即每千吨.米电耗在4.45与2.96度之间浮动。以欢喜岭水厂为例,其日产达到一万立方米,如果平均扬程为60米,则由于水泵效果的高低不同,年耗电量相差可达35万度之巨。亦即水泵效果平均能提高10%,每年就可省11.5万度,水厂规模越大,其相对差值也越大。可见研究泵房设计综合效率问题对于节能十分重要的。在泵房设计中应当注意下述问题:
1、要选择高效率的水泵。
2、水泵应大小搭配,合理组合。
3、推广采用变频调速泵,节约能量。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泵,即根据管网水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转速达到节省能量的效果。实践表明泵站的经常运行费用(主要是动力费用)占水厂制水成本的50%甚至更大,为了降低水厂制水成本,在新水厂设计时,不但考虑水泵大小搭配合理,而且应采用变频调速这一新的节能技术。例如欢喜岭水厂在近年来广泛采用了变频调速节能技术,虽说要投入一部分资金。但长年节能,所需费用可在短期内收回,并达到降低制水成本的目的。每年为该厂节约电费约50万元,所增加的投资在一年内即收回。
三、减少水厂中的能量消耗
如果不把一级泵站的能量水泵包括在内,水厂中的能耗约为3.0-6.0米,这部分能量水泵由于上、下幅度差值较大,也应在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和减少。一般在水厂设计中节能考虑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在工艺选择时,要比较能量消耗
目前混合一般采用泵前,跌水与管道混合。从节能角度看,采用泵前混合比较有利,因为基本上不需要专门的耗能装置。
沉淀工艺,从节能角度平流式沉淀池与斜管沉淀地是最合适的,目前海口市米铺水厂一期工程采用是钭管沉淀池,二期工程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滤池的水厂净化设备中耗能大户,设计中应充分注意节能问题,滤池耗能主要在反冲洗水上,水厂中自用水量大部分就是反冲洗水。对于反冲洗水的节能,一是尽可能减少反冲洗水的耗量,二是尽可能减少反冲洗水头。一般设计采用反冲洗强度15升/秒/米2,如果考虑气水冲洗则反冲强度可减至8升/秒/米2。例如:海口市米铺水厂二期工程就采用气水反冲洗,先进的V型滤池工艺、并采用自动控制的形式、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减少反冲洗水量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将反冲洗水回收。
2、在水厂布置中要注意减少能量消耗
水厂布置为了减少其能量消耗,往往采以以下几个措施:
⑴工艺间平面布置尽可能集中;
⑵必要情况下设置超越管。
当采用水质较好的水库水源时,一般原水浊度在5-7℃以下。设置反应,沉淀池只是在高浊度时才利用。因此从反应地到滤池间设置一根超越渠道,水质好时不经过反应、沉淀而采用接触过滤工艺,由此减少了反应与沉淀的水头损失,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例如:海口市米铺水厂存在季节性原水浊度低,加入反应池的硫酸铝产生的絮凝体不能及时沉淀。如果设置超越渠道采用接触过滤,就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四重视输水管路设计中的技术经济比较
水泵所耗的电能转化为出厂压力后,除了服务压力部分有用处,其余都水泵在输水管网及地形高差中,这部分能量的水泵占整个供水系统电量水泵的极大部分,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十分注意经济流速问题。
所谓经济流速是一次投资与经常费用
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随着知识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交流已变得相对容易,社会发展速度节奏成倍增长,巨大的社会需求变革要求每一个个体与集体作出相应的变化,新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模式应该对应怎样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文化生态时代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审美思想不再是贯穿二十世纪始终的功能与形式美学原则,长期以来被奉为空间审美金科玉律的功能、形式比例原则。这些原则在纷繁多变的众多思想杂流的冲击下,变得模糊、混沌而富有多义……在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面孔,衣食不愁的人们终于发出了很多疑问。原始、自然、多义、丰富、混沌、模糊的原生态景观和非机器化的农业文明手工景观重新以巨大的自然野性姿态博得了众多的人们的怀念和欣赏,工业文明的机器与直线不再是主宰的审美选择。城市中心的巨大膨胀伴随着城郊土地的严重流失、以及农村的工业化进程等、带来了政治、经济、观念文化的相互渗透,同时使我国的空间审美意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经济和文化状态下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或体现为一种相互融合、共存的奇异状态,或则变现为一种水火不相容的隔离状态,或体现为一种较为纯粹的工业文化表现或农业文化表现,或表现为非常流行、前卫的后工业、信息时代的纯粹状态,而有时则依然表现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原生态状态。然而如此纷繁复杂的空间审美思想状态其走向基本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趋同,即综合了各种文化与生态状态的理想的景观模式,我们简单称之为“理想景观生态美学”。理想景观生态美学是原生态景观美学与人类先进文化科技状态的提炼与抽象。是一种全新的多义的能够适应自然生态需求与高度科技文化需求的审美原则,它以原生态景观审美为基本出发点,以关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民情、科技文化、历史记忆精华为焦点或内容,包含了工业时代的比例、尺度等空间形式原则,同时从宏观角度和个体层面则极力反对单一工业文化空间审美的一种审美观念。
这些相互矛盾,观念纷杂的思想现状非常具体而现实地存在于我国的各类思想观念层面中,我国进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在我国将近一步加强,外来思想的强力注入,使我国的思想观念不得不提前做出综合整合,即用具有自己民族与国情特点的文化观、思想观来面对来自世界各个文化层面的对比与冲击,只有具备自己民族的鲜明思想文化观念,才能面对来自世界的冲击,成为世界文化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成员。比如,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普遍使用美国或者英国、德国的文化去面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竞争。因此在我国无论多么繁杂多变的思想观念将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对的统一,这是我国对外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这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了我国自然与人文高度和谐的哲学观念,在工业时代,中国古老缓慢的农业生态思想观念显得无法适应,因此在十九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大大的落后了,然而,当人类文明跨过了工业时代,进入生态、信息时代之时,中国传统的生态农业文明熏陶下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绝好的发展契机,天人合一的思想,虚实一体的哲学观念将会重新得到高度重视,这与新世纪生态学整体思想的观念不谋而合。可以预言,规划设计审美的主流思想必将从功能形式至上的审美原则融合、置换为具有先进生态学思想的景观生态审美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思想观念的审美观将会消失,相反则将会更为精致而富有特色,只是不再成为普遍的标准与原则!
以下几点是当前我国对于空间、景观、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观念概览:
传统农业文明的国民基础决定了基本空间审美的质朴与杂乱
快速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空间千篇一律的面貌
文人仕官一体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追求空间意境的虚无和幻想,缺乏实际操作性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现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已成泛滥趋势
繁忙的普遍物质化、科技化社会文化生活追求使原生的生态文化与自然生态逐渐被人们遗忘
环境的恶化使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城市文化人首先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使得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变得迫切和需要
中小城市与超大城市空间审美追求的相反性趋势变得日益突出——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文化追求差异冲突。
二.困惑与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快速改变,人们的空间审美观念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功能形式等经典空间美学原则受到空前的挑战,在我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空间审美思想将呈现多元并存的现状,空间审美的思想观念、意识正在发生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我国特有的发展中国家现状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决定的。旧有的景观空间的审美原则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融合与置换,这种融合、置换将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人文或地理单元之间交叉出现,交叉融合,发展趋势趋于明显,即趋同于以自然生态景观审美为目标的“景观生态审美”模式。
接受西方纪元文化,我们进入纪元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以崭新的期待接受新世纪思想的沐浴、挑战。然而同时,生存与居住环境问题却日益凸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为适应这种急剧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规划设计,其思想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为社会发展、变化做出合理预警和对策。规划设计的观念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不仅仅应解决局部人群或地域的矛盾,也不能单独追求片面的空间功能需求,也远非“空间形式美学”一词所能简单概括,而应着眼于大地环境的综合改善。如果说,20世纪初期在西方兴起的工业设计思想革命掀起了工业设计的狂潮,演绎了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美学,近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对人类在文化进化史上写下了岂今为止最为光辉的一页;那么在21世纪,当人类面对自身文化极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诸多作用下,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人类在思想方法层面上如何提出新的革命性的“激活点”或者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规划战略思想。新世纪规划设计的革新点在哪儿?发展趋势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新一代规划设计师。
三.景观审美观念的整合、提炼
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昌盛,这是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入了一百多年以来新的高峰起点,面对新的全球化经济、文化模式,思想观念的整合与提炼则是必然归宿,而此过程将会随我国的经济建设而逐渐形成,我们处在一个多阶段的发展时期,具有明显的中国发展阶段特色,即包含了农业文明的审美情节,有具备工业文明的极简特点,同时生态学思想的发展与古老的东方哲学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从而使景观生态审美在我国尤其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形成了先锋的审美观念。并与新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高度的和谐。
概括而言空间规划设计的文化审美观念将以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村落田园审美观——农业文明的审美观念
童叟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审美观念
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景观生态审美观——生态信息文明审美观念
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四.规划设计实例
长春净月滩风景林规划的审美原则综合了以上三类审美类型的观念,在点、线、面的景观构架中,以景观生态审美为根本面的造景基础,充分遵循了自然植被景观系统的审美原则,创造了层次分明的林缘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景观系统。人工休闲设施的设计则遵循了自然景观生态的原则,力求不着痕迹,水岸休闲步道的设计则用运极简主义的设计原则设计了方便的大大降低的造价符合经济原则。而空间景点的设计设美观念则兼顾了传统意境园林的审美要旨。
4.1规划综述
风景区是一个景观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风景区景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风景区规划的核心是景观保护和恢复规划。风景林规划是风景区积极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保护规划又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基础。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风景林规划包括现状景观林地评价、景观林特点结构分析、景观林地规划设想、景观林地的规划反馈即纳入自然风景林地进行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等生态景观美学的评价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游憩和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进行总体协调。
4.2现状分析
4.2.1.风景林现状的特点分析
地处景观边缘地带
景观敏感度较高
相对坡度较小
现状植物稀少
4.2.2生境分析
长春市净月潭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属长白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净月潭森林公园的植物跨长白山、内蒙、华北三个植物区系植物品种丰富现有高等植物550种,乔木树种达30多个,还有很多观赏植物花冠木及地被植物。
现有森林景观具有较大的优势,绿化效果较好,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高,大面积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已形成壮观的森林风景,具有雄伟简洁的韵律,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
主要有以下几点:
树种单一
色叶树少
林相变化不大
无林缘植物和林木下层结构植被,层次单调。
空间景观效果平淡,花灌木贫乏,群体效果不够丰富。拟建净月潭风景林地,位于净月潭南岸潭边湿地,地形平缓,土壤肥沃,属于河滩漫水边缘地带,适合多种乔、灌、草植物生长。适合该地生长的乔木及灌木林型,但现有植被非常稀少,除有少量榆树外,基本是农田,风景林的建设难度比较大,在较小的面积内模拟植物自然群落,并且形成良好的景观,要求有高度的生态美学协调能力和熟练的植物生态习性之把握。
4.2.3水文及气象条件
气候为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季风气候的过渡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7度.
海拔一般在220——406米
最大冻土深169厘米
极端温度:-34.9摄氏度——38摄氏度
表面土壤状况:白浆化暗棕壤,厚度15-50厘米
水文状况:属于低山丘陵裂隙潜水贫水区,但地表水较充足。设计水库水位234米,库容2450万立方米;死库水位223.5米,库容97万立方米。
4.2.4景观评价及分析
净月潭风景林规划用地属人工湖泊(蓄水湖)边缘湿地,其水位调节完全靠人工蓄水及排水控制,地带边界较为稳定,不同于自然河流及湖泊水位,就目前气候和季节涨落影响,其稳定性较为规律,夏季设计水位不超过234米,冬季结设计冰面高程为也不超过234米
通过对净月潭景观要素的分析,景观可控要素是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域,因此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长远的建设考虑显得非常重要,不可控因素如天象及山体景观仅能从全局着手,从大的宏观区域着手进行环境改善而得以改善。
从景观敏感度分析,该区域是二级敏感度与一级敏感度之胶合状态,是风景整治规划的核心部分。
从景观阈值度讲区域拟建风景林地属一级阈值度,抵抗人为破坏的能力最弱,更需林地的保护与涵养。
从边缘效应理论出发,河边坡地与道路旁边地为景观可利用度最高区域,也是开发与保护阈值最为集中的区域,从此意义上讲,以涵养水源为主的风景林开发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从保护湿地的理论,生态资源效能考虑,建立更稳定的河滩风景,灌木林地更能协调多方的阈值。
根据净月潭总体规划风景资源的评价体系之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两个方面,对其八个度量因子进行统筹评价,即从典型度、珍稀度、科研度、半厚度、观赏度、利用度、三效度、破坏度等因子入手,对该规划区进行考核。即在典型性上应延续建设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工森林群落体系,突出背山面水的植物群落层次变化特征,以观赏性为突破口结合利用度和三效度尽量减少开发的破坏因子,力求使风景林达到总体规划景观要求的一级水平。
4.2.5功能结构布局分析:
净月潭拟建风景林地现状结构简单,为空间缓坡滨水空旷地,垂直及水平层次均很简单,背景是长白落叶松及樟子松林,植物群体天际轮廓线为微变化上升曲线。为增加规划风景林地的丰富性和宏观统一性,从垂直和水平的不同林型变化入手创建结构复杂、群落稳定的准生态风景林布局结构。
4.2.6现状交通分析:
现状道路交通只有林地南侧的环潭路,没有其他辅助游览和观光道路。
4.3规划原则思想
净月潭风景区总体规划景观保护规划原则有如下规定:
4.3.1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在先。
4.3.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保护与扩大生态资源相结合,在保护好森林公园的山水林的前提下,扩大造林,增加蓄水。
4.3.3坚持环境影响项目“三同时”原则严格禁止污染,必须限期治理迁出。
4.3.4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森林灾害和各种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的隐患,应以积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4.3.5保护工程设计要坚持坚固、适用,并以周围景观相协调相的原则。保护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可能做到即实用美观,在体量、色彩、风格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净月潭经几代人的经营,形成以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林为主体的三十多种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森林防火、病虫鼠害的防治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随着公园开发的范围扩大,游人量的增加,对林地及生态迁移道的践踏与破坏已与日俱增,为此在该区的风景林旅游景点的规划当中,应充分考虑景点开发和游人对生态资源的影响,从规划设计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的开发性保护,完善该区的森林景观层次和生态资源环节。
针对风景区内风景林地规划现状及委托任务,我们提出了以下六个具体的风景林地建设原则:
景观规划建设的宏观统一性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多样性。
植物风景景观布点的丰富性原则。
为人性原则。
景观保护规划的前提性原则。
景观规划的反馈机制原则。
4.4风景林规划定性:
根据总体规划之原则规定,风景林的规划应在基础之上,根据具体的生态风景林建设科学规律,结合我们提出的四个规划原则,对风景林地定性有更加明确的定义:即宏观视野内具有统一植物远景景观,近景游憩空间内具有尺度宜人、变化丰富、群落稳定的滨水林地景观生态空间,并且在林地内有一定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场地,空间结构布局适合植物景观的充分展现以及各景点特色景区的形成。
可以说风景林的建设从宏观角度讲是森林外缘与滨水坡地两个边缘地域的交叉地带。从景观层次和生物物种的丰富性出发,该风景林应以现状落叶松、樟子松为背景,体现丰富多姿,层次多元以带状阔落叶树为次背景,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要景观内容的林缘风景林景观带。
4.5规划结构布局
风景林位于净月潭南,环潭路内侧为沿潭地带的中心。为使该风景带满足对岸视点及内环路沿线在潭边的近距离观赏风景的要求,总的布局采用了沿地形及潭边走向的层带状布置,断面布局呈三角状布置,风景林地的空间格局是背景林的延缓和发展,是整个潭南风景林的组成部分。环潭风景林是一个整体,规划从潭之上游到下游风景林地的分布变化在景观和生态布局上应形成一定的序列。
4.5.1环潭南白桦、黄栌、珍珠梅群落林带——桦林风情
4.5.2环潭北钻天柳、茶条槭、太平花群落林带——柳岸波光
4.5.3环潭东杨树、腊梅、盐夫木群落林带——潭梅迎雪
4.5.4环潭西春榆、枫树、溲疏连翘群落林带——枫榆家园
此次规划的风景林地属潭南桦林风情风景带,以落叶松渗透林、白桦林、亚乔木黄栌林、灌木珍珠梅为主的自然生态群落林带景观和开敞游憩景观为主要特色,共同构建净月潭环潭的总体景观格局。环潭景观主要展现春、夏、秋、三季植物景观。冬季的净月潭则主要以树木枝干为依托充分展现北国雪域的壮美景象。积雪重重,树木的花、叶或落叶或被积雪所盖,唯有整体的树形姿态和未落之果才是展现雪域风情的最好组成元素。应此环潭周边的风景林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突出春、夏、秋三季的植被景观特点,但在植物空间格局的布置上则应完全体现四季景观变化的方方面面。
内外游览路口和主要景观游憩点进行合理布局,是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口的布置要力显自然本色,通过树木灌丛和地形的设计变化,将主口处理成独特而吸引游人的标志点。
自然、合理,通畅并吸引人的林地小景点布置在滨水沿线,增加潭边游览线的丰富性。从大的块状结构可分为四个区域。即:滨水区、中心疏林区、野营区、东侧游戏区、西侧灌木地被及微地形景观区域。
4.6植物景观生态群落规划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是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我们根据Forman.Narch.IanMcHarg.kisser等人总结出来的多条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如下一般原则:植物生态群落的规划应服从这些一般原则。
4.6.1功能性原则
指植物设计时应在体现植物生态群落稳定的原则下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将植物的叶、花、果、味、枝干等相对与人的特色审美及生态功能尽可能体现出来,做到功能和空间统一,功能和生态审美统一。发挥植物在分隔空间、形成绿色景观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结合道路游线、地形改造以及不同空间序列分区,规划设计不同景观层次和群落关系。
4.6.2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行优化利用。净月潭风景林的规划应从植物群落之间、植物与地形景观之间以及人为构筑景观几个方面,通过时间这个因素,进行优化和协调取舍,才能创造出自然、稳定的植物风景景观。
4.6.3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维持和管理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对于游憩性风景林地的建设,异质性是指潭边风景景观的特色,和滨水生态群落的特色林型。其关键是潭面水位线的稳定性和变化程度。
4.6.4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在一个给定系统中环境资源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即生境或生态系统多样性)两个方面。其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景观中嵌块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他可用丰富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接度四个指标来表达。多样性既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风景林的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上,而不是植物个体的数量上,即: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均匀度和连接度。
4.6.5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因此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景观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其它地域的景观利用模式,这也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
4.6.6遗留地保护原则
遗留地指原始自然保留地的宝贵历史文化遗迹,应对其实行绝对的保护。《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自然保护的三大目标:
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
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
目前,风景林地的建设,必须和现状灌丛以及背景落叶松林的保护协调进行对应。
4.6.7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生态关系协调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是当今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目标。具体的来说,风景林地的开发建设,应处理好适度开发
4.6.8整体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载体,往往很复杂,景观规划需要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景观各要素。净月潭风景林地的建设涉及植物生态、景观生态、自然及综合地理、城市休闲生活、生态审美等方面的综合和协调,在强调主要景观整体性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各组成要素的综合性原则。达到生态系统的最佳值。
4.6.9生态景观美学原则
生态美泛指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工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生态美学原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生态美学原则在自然化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城市充满大自然的生趣是我们共同的呼声。净月潭风景林规划属自然化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恢复自然景观群落保护物种生境和自然过程为目的。根据风景林地的边缘地带性质参考典型地貌的森林覆盖比例,合理的森林覆盖应为15%(乔木)58%(小乔木、灌)27%(草)。
(风景)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发生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单元地域单位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景观动态。单元地域单位又叫初级景观或单元景观,它是景观的最小结构部分,这种初级景观就是B.H.苏卡乔夫的生物地理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小气候,地质构造、土壤、水文状况、人为因素等相互制约的总体。是具有相同状况的生物(生物群落)和具体相同起源和进一步发展可能性的一致地段,根据这一定义及其讨论,净月潭风景林的规划应该在植物群落特征,总体结构以及景观整体性上满足单元景观构成的要求。地处半自然空间地段和两个边缘地带的风景林,实际上其主体景观构成应以小乔木、灌木和为主,乔木元素和地被草地元素应是嵌块体和次要组成元素,人为的开发和利用应为求减小对该单元景观的和谐度影响。人为进行风景构造的材料和方式必须是生物性和生态性至上原则:
在城市及城郊景观的创造方面,德国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更具现实性。即:景观是地球上和谐的地段,包括自然景观地段,人文景观地段。我们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营造一个尽量合乎自然景观群落原理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具有独特景观特色的地理生境,生境(Ecetope)的基本单元,内部特征具有高度同一性,符合整体性原则。
边缘群落效应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净月潭风景林带为典型的边缘群落构建带,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对边缘效应与森林景观关系之研究,发现边缘区域植物群落之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和林木生物(产)量及平均高度,胸径均高于一般普通群落,边缘群落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地理边缘和水陆边缘
群落生长边缘(意义边缘)
边缘群落的动态和静态含义
此边缘类型属林缘动态结构,其内容在宏观景观类型中属于河漫滩小乔木灌丛景观类型。根据以上原则,分析丘陵河漫滩地的植被自然结构和典型林型生长特点,可将该风景林地分为六个层带结构即:
路缘落叶松、白桦林渗透林带
路缘小乔木灌木地带林带
中心区主调树种及小乔木灌木林带
中心区林缘地被及花灌木带
草坪微地形、草原地被缀花带
水生沼生植物滨水层带
该地段背景现状林型基本为樟子松、落叶松林,秋冬季节叶稀疏后金黄飘逸,整个景观雄伟秀丽。林边规划地带地形起伏平缓:由南至北到潭边地势依次降低,从自然地形和植被群落分析,由路至潭的群落关系为:过渡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地、沼泽水生植物。
本区的可供利用的大乔木有:蒙古枥、蒙古杏、蒙古桑、家榆、兴安林、枝子等疏林和紫椴、水曲柳、胡桃楸、枫桦、色木槭、白牛槭、拧筋槭。
灌丛有:稠李、麻黄、忍冬、火炬树(小乔木)、毛榛、东北山梅花、光萼溲疏、刺五加、黄花忍冬、疣枝卫茅、青槭类、朝鲜荚迷、暖木条荚、早花忍冬、蓝靛果忍冬、东北茶蔗、暴马丁香、珍珠梅。
藤本植物,尤其林冠稀疏的地方有:狗枣猕猴桃、桃、软枣猕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
草本植物有:山茄子、木贼、透骨草、蛰麻、木金凤、蚊子草、斯鹤草、鹿踢草、鹿药、小叶乔、七瓣莲、假繁缕,以及名贵药材人参、平母、大麻等。
草原草地植物主要有:草、羊草、娄陵菜、野古草等地被草原植物。
盐碱植物有:蒙古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茅等。
芦苇沼泽植物:芦苇、灯心草、菖蒲、苔草、水葱、三棱、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等。
落叶阔叶林带,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先红松阔叶林被多次采伐或火烧等连续破坏所形成的以蒙古枥、山杨、白桦及榆等树种组成的次生阔叶混交林,是典型的夏绿林景观。
本区的鸟类具有适应干旱草原生活特征,主要有沙鸡科的沙半鸡、百灵科的沙百灵颖科的大颖、稚科的环颈稚和鹌鹑等,肉味鲜美、水禽中还有很多珍稀的候鸟、春来秋去,在本区江河、湖滨栖息繁殖的鸟类主要有丹顶鹤、灰鹤、白枕鹤及鸭科的各种野鸭。
规划在林地内散养一些适宜鸟类增加游人兴趣,加强滨水林地的生态稳定性。
4.7风景林季相景观规划
4.7.1.春花:在林缘周边规划一些早春灌木及花卉,在潭边植柳、杏、桃、樱花、迎春等春花植物。
4.7.2夏绿:主要栽植浓荫植物,重点配植色叶微差树种,在宏观浓荫绿色的统一性基础之上,力求丰富的绿色系列变化。
4.8.3秋叶:规划槭树、枫树、桦树及白蜡、银杏等秋景树种。达到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的植物生态艺术效果。
4.7.4冬雪(枝):规划在林间种植雪松、白皮松、黑松等,与落叶树、灌从的比例控制在1:3:2.6。展现树木枝条的以及更好的表达雪景。
全区在几个带状层次植物季相分区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植物及水资源,在季相景观突出的前提下力求季相的统一风格,风景林的内在结构与功能要求风景林内应该具备:
a.林相结构的统一连接性
b.林斑嵌块结构的丰富性
c.林缘植物的圈层分布规律
d.林地疏密空间的分布——郁闭度景观
e.种间关系的自然性、合理性
4.8景区划分
根据风景林生态及空间布局结构和规划规模、性质、以及不同景观变化,我们将该林地分为五个景区:
4.8.1净潭映月景区:包括净潭映月、枫丹凝露、飘雪茶香、林雪人家、轻舟泛水景点。
4.8.2草色波光景区:包括平湖溢香、湖月清新、草色花香、樱梨纷飞等景点。
4.8.3湖山真意景区:包括冰雪湖山、湖山真意、苍松翠柳、荫柯鸣蝉等景点。
4.8.4四季桦林景区:野牧轻歌、桦林风情等景点
4.8.5金色迷园景区:金色迷园、飞雪探梅、苍松翠柳等景点。
4.9游憩休闲功能分区
规划风景林地性变化态势明显,边缘优势非常强烈,宏观远景景观要求景观组成和构成空间有较大统一性,虽然规划在内部空间组织上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性,但其空间格局大势决定了功能分区的划分,即以湖滨边缘为聚集线的游憩活动区和以路缘坡地为造景线的植物生态区。全区从功能上分为如下几个:
4.9.1滨水有其活动区。
a.中心疏林草地石景景观休闲区。
b.野营区。
c.东侧迷园区。
d..西侧灌木地被及微地形景观休闲区。
4.9.2植物生态景观区
a.微地形景观
b.植物群落区
4.10风景林的景观元素组成规划
自然风景林地的群落关系复杂,种间关系稳定,季相景观丰富,但在较小面积内很难形成秩序感较强的景色,拟建风景林总面积54公顷,但位于较为狭长的沿湖地带,视觉感受面积很大,能够形成较好的季相景观效果。
4.10.1特色森型组成
吉林长春地区适合河滩生长的九类林型分析
河滩钻天柳林
此类钻天柳林的生境是沿河两岸,土壤湿度较大或有季节性积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分布面积较大,是钻天柳的主要林型林分结构较简单(由于各数树种不适应这种水湿生境),钻天柳一般占8成以上,近乎纯林,在此林型中能与钻天柳混生的乔木树种较少,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春榆、大青杨。
灌木主要有:珍珠梅、毛赤杨、辽东丁香、粉枝柳、稠李。
下木生长茂密较多有:白花碎米荠、山荷叶(Atilboidestubularis)、狭叶麻(Urtricaarguetifolia)、水金凤、木槭、蝎子草、小叶芹、鸭儿芹、山芝麻、山茄子、大叶樟等。
谷地钻天柳
钻天柳:东北群众称“红梢柳”以其幼枝夏绿冬红颇为醒目美观而得名,在东北分布很广,北与北极圈相平行,南迄朝鲜半岛,一般分布在200米左右。最高达1500米。
钻天柳喜水湿环境,喜肥沃土壤,喜光。从其自然分布看,属耐寒而又适应冻土的河边植被。各森林树种,在长白山漫江一带能耐-44℃严寒,虫害少,抗病性强。
森林分结构:与生境有极密切关系,一般有明显规律性,呈片状条带状纯林,对土壤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特别具有耐水湿的特点。
积水较多时一般表现为纯林而在良好土壤湿地为复层林相,位属上层。
钻天柳林群落外貌整齐,郁密度大,一般在0.8左右。
春榆林
春榆是表白植物区系的孓遗树种之一,为原生森林植物被类型,沿岸水曲柳、鱼鳞云杉林、春榆红松林、春榆水曲柳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吉林山区低山地带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漫滩以及平缓山麓和台地等地段。大到在海拔300到1000米之间。春榆林的几个典型林型。
坡地春榆林
分布在低山及低山丘陵地带缓坡主斜缓坡中下部或台地上。阴坡和半阴坡层多,土壤为坡,母质上发育的暗棕色森林土,排水良好湿度较大。
其各树种的组成系数为:
上梢:春榆4-7
水曲柳1-3
紫树1
色木槭1
此外尚有蒙古枥、白桦、山杨、裂叶榆、枫桦、胡桃楸、黄檗等。
下木中密或密:主要有毛榛、刺五加、簇毛槭、东北山梅花、花楷槭、光萼溲疏、东北茶镳。
草本以湿地中生型为多:山茄子、木贼、小叶芹、玉竹、毛缘胎草、变汉草、苔草、大猫眼等。
天然更新主要为色木槭,水曲柳。
溪谷春榆林
上木:春榆、水曲柳为主,其余有胡桃楸、椴树、白桦、香杨、大青杨、粉枝柳。
下木:暴马丁香,其次为:刺五加、山梅花、黄花忍冬、珍珠梅。
草木:棣棠开麻、宽叶荨麻、假繁缕、小叶芹、蕨、山茄子、木贼等,林分郁密度为:0.6-0.8,春榆可高达30米。
低地水曲柳林:
多见于河谷两岸海拔低于800米的平坦小河各地。
上木:主要有:水曲柳、白桦、粉枝柳。
中木:暴马丁香、毛榛、珍珠梅、小梅花、黄花忍冬、刺五加、卫矛以及山葡萄、狗枣、猕猴桃等藤本植物。
草本:贯众木槭、毛缘苔草、舞鹤草、落新妇、毛假繁缕、山茄子、康松草、凤毛菊、毛蹄盖蕨、蚊子草。
(7)低谷地白桦林
多分布在200-400米丘陵谷地,有常年或季节性流水,地表常有微起伏,林地湿。林木组成单纯(限制旱生树种)群落结构简单多团状布置疏密不均少数有水曲柳和色木槭混交,郁闭度达0.5。
中下木:珍珠梅、茶条槭等。
柳叶绣线菊、蓝靛果、忍冬等占一些优势。
草木:光叶蚊子草、毛缘苔草、落新妇、水金凤等。在林中空地有桂皮紫、小叶章
(8)地漫岗蒙古栎林
这一林型的蒙古枥多嵌在,杨桦林及水杨林及其它混交林之中,以小面积纯林或与小杨、白桦呈混交状态,组成树种较杂。主要有:白桦、紫椴、胡桃楸、水曲柳、色木槭、春榆、榭树、糠椴、白牛槭等。
下木变化明显,主要有:东北山梅花、长白蔷薇、乌苏里绣线菊。
草本:羊胡子草、四花苔草、宽叶苔草、关苍术、头菜、尾叶香茶菜、轮叶沙参、宽叶山蒿等。4.2.5功能结构布局分析:
净月潭拟建风景林地现状结构简单,为空间缓坡滨水空旷地,垂直及水平层次均很简单,背景是长白落叶松及樟子松林,植物群体天际轮廓线为微变化上升曲线。为增加规划风景林地的丰富性和宏观统一性,从垂直和水平的不同林型变化入手创建结构复杂、群落稳定的准生态风景林布局结构。
4.2.6现状交通分析:
现状道路交通只有林地南侧的环潭路,没有其他辅助游览和观光道路。
4.3规划原则思想
净月潭风景区总体规划景观保护规划原则有如下规定:
4.3.1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在先。
4.3.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保护与扩大生态资源相结合,在保护好森林公园的山水林的前提下,扩大造林,增加蓄水。
4.3.3坚持环境影响项目“三同时”原则严格禁止污染,必须限期治理迁出。
4.3.4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森林灾害和各种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的隐患,应以积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4.3.5保护工程设计要坚持坚固、适用,并以周围景观相协调相的原则。保护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可能做到即实用美观,在体量、色彩、风格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净月潭经几代人的经营,形成以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林为主体的三十多种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森林防火、病虫鼠害的防治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随着公园开发的范围扩大,游人量的增加,对林地及生态迁移道的践踏与破坏已与日俱增,为此在该区的风景林旅游景点的规划当中,应充分考虑景点开发和游人对生态资源的影响,从规划设计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的开发性保护,完善该区的森林景观层次和生态资源环节。
针对风景区内风景林地规划现状及委托任务,我们提出了以下六个具体的风景林地建设原则:
景观规划建设的宏观统一性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多样性。
植物风景景观布点的丰富性原则。
为人性原则。
景观保护规划的前提性原则。
景观规划的反馈机制原则。
4.4风景林规划定性:
根据总体规划之原则规定,风景林的规划应在基础之上,根据具体的生态风景林建设科学规律,结合我们提出的四个规划原则,对风景林地定性有更加明确的定义:即宏观视野内具有统一植物远景景观,近景游憩空间内具有尺度宜人、变化丰富、群落稳定的滨水林地景观生态空间,并且在林地内有一定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场地,空间结构布局适合植物景观的充分展现以及各景点特色景区的形成。
可以说风景林的建设从宏观角度讲是森林外缘与滨水坡地两个边缘地域的交叉地带。从景观层次和生物物种的丰富性出发,该风景林应以现状落叶松、樟子松为背景,体现丰富多姿,层次多元以带状阔落叶树为次背景,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要景观内容的林缘风景林景观带。
4.5规划结构布局
风景林位于净月潭南,环潭路内侧为沿潭地带的中心。为使该风景带满足对岸视点及内环路沿线在潭边的近距离观赏风景的要求,总的布局采用了沿地形及潭边走向的层带状布置,断面布局呈三角状布置,风景林地的空间格局是背景林的延缓和发展,是整个潭南风景林的组成部分。环潭风景林是一个整体,规划从潭之上游到下游风景林地的分布变化在景观和生态布局上应形成一定的序列。
4.5.1环潭南白桦、黄栌、珍珠梅群落林带——桦林风情
4.5.2环潭北钻天柳、茶条槭、太平花群落林带——柳岸波光
4.5.3环潭东杨树、腊梅、盐夫木群落林带——潭梅迎雪
4.5.4环潭西春榆、枫树、溲疏连翘群落林带——枫榆家园
此次规划的风景林地属潭南桦林风情风景带,以落叶松渗透林、白桦林、亚乔木黄栌林、灌木珍珠梅为主的自然生态群落林带景观和开敞游憩景观为主要特色,共同构建净月潭环潭的总体景观格局。环潭景观主要展现春、夏、秋、三季植物景观。冬季的净月潭则主要以树木枝干为依托充分展现北国雪域的壮美景象。积雪重重,树木的花、叶或落叶或被积雪所盖,唯有整体的树形姿态和未落之果才是展现雪域风情的最好组成元素。应此环潭周边的风景林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突出春、夏、秋三季的植被景观特点,但在植物空间格局的布置上则应完全体现四季景观变化的方方面面。
内外游览路口和主要景观游憩点进行合理布局,是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口的布置要力显自然本色,通过树木灌丛和地形的设计变化,将主口处理成独特而吸引游人的标志点。
自然、合理,通畅并吸引人的林地小景点布置在滨水沿线,增加潭边游览线的丰富性。从大的块状结构可分为四个区域。即:滨水区、中心疏林区、野营区、东侧游戏区、西侧灌木地被及微地形景观区域。
4.6植物景观生态群落规划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是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我们根据Forman.Narch.IanMcHarg.kisser等人总结出来的多条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如下一般原则:植物生态群落的规划应服从这些一般原则。
4.6.1功能性原则
指植物设计时应在体现植物生态群落稳定的原则下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将植物的叶、花、果、味、枝干等相对与人的特色审美及生态功能尽可能体现出来,做到功能和空间统一,功能和生态审美统一。发挥植物在分隔空间、形成绿色景观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结合道路游线、地形改造以及不同空间序列分区,规划设计不同景观层次和群落关系。
4.6.2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行优化利用。净月潭风景林的规划应从植物群落之间、植物与地形景观之间以及人为构筑景观几个方面,通过时间这个因素,进行优化和协调取舍,才能创造出自然、稳定的植物风景景观。
4.6.3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维持和管理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对于游憩性风景林地的建设,异质性是指潭边风景景观的特色,和滨水生态群落的特色林型。其关键是潭面水位线的稳定性和变化程度。
4.6.4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在一个给定系统中环境资源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即生境或生态系统多样性)两个方面。其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景观中嵌块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他可用丰富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接度四个指标来表达。多样性既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风景林的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上,而不是植物个体的数量上,即: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均匀度和连接度。
4.6.5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因此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景观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其它地域的景观利用模式,这也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
4.6.6遗留地保护原则
遗留地指原始自然保留地的宝贵历史文化遗迹,应对其实行绝对的保护。《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自然保护的三大目标:
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
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
目前,风景林地的建设,必须和现状灌丛以及背景落叶松林的保护协调进行对应。
4.6.7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生态关系协调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是当今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目标。具体的来说,风景林地的开发建设,应处理好适度开发
4.6.8整体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载体,往往很复杂,景观规划需要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景观各要素。净月潭风景林地的建设涉及植物生态、景观生态、自然及综合地理、城市休闲生活、生态审美等方面的综合和协调,在强调主要景观整体性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各组成要素的综合性原则。达到生态系统的最佳值。
4.6.9生态景观美学原则
生态美泛指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工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生态美学原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生态美学原则在自然化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城市充满大自然的生趣是我们共同的呼声。净月潭风景林规划属自然化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恢复自然景观群落保护物种生境和自然过程为目的。根据风景林地的边缘地带性质参考典型地貌的森林覆盖比例,合理的森林覆盖应为15%(乔木)58%(小乔木、灌)27%(草)。
(风景)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发生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单元地域单位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景观动态。单元地域单位又叫初级景观或单元景观,它是景观的最小结构部分,这种初级景观就是B.H.苏卡乔夫的生物地理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小气候,地质构造、土壤、水文状况、人为因素等相互制约的总体。是具有相同状况的生物(生物群落)和具体相同起源和进一步发展可能性的一致地段,根据这一定义及其讨论,净月潭风景林的规划应该在植物群落特征,总体结构以及景观整体性上满足单元景观构成的要求。地处半自然空间地段和两个边缘地带的风景林,实际上其主体景观构成应以小乔木、灌木和为主,乔木元素和地被草地元素应是嵌块体和次要组成元素,人为的开发和利用应为求减小对该单元景观的和谐度影响。人为进行风景构造的材料和方式必须是生物性和生态性至上原则:
在城市及城郊景观的创造方面,德国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更具现实性。即:景观是地球上和谐的地段,包括自然景观地段,人文景观地段。我们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营造一个尽量合乎自然景观群落原理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具有独特景观特色的地理生境,生境(Ecetope)的基本单元,内部特征具有高度同一性,符合整体性原则。
边缘群落效应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净月潭风景林带为典型的边缘群落构建带,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对边缘效应与森林景观关系之研究,发现边缘区域植物群落之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和林木生物(产)量及平均高度,胸径均高于一般普通群落,边缘群落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地理边缘和水陆边缘
群落生长边缘(意义边缘)
边缘群落的动态和静态含义
此边缘类型属林缘动态结构,其内容在宏观景观类型中属于河漫滩小乔木灌丛景观类型。根据以上原则,分析丘陵河漫滩地的植被自然结构和典型林型生长特点,可将该风景林地分为六个层带结构即:
路缘落叶松、白桦林渗透林带
路缘小乔木灌木地带林带
中心区主调树种及小乔木灌木林带
中心区林缘地被及花灌木带
草坪微地形、草原地被缀花带
水生沼生植物滨水层带
该地段背景现状林型基本为樟子松、落叶松林,秋冬季节叶稀疏后金黄飘逸,整个景观雄伟秀丽。林边规划地带地形起伏平缓:由南至北到潭边地势依次降低,从自然地形和植被群落分析,由路至潭的群落关系为:过渡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地、沼泽水生植物。
本区的可供利用的大乔木有:蒙古枥、蒙古杏、蒙古桑、家榆、兴安林、枝子等疏林和紫椴、水曲柳、胡桃楸、枫桦、色木槭、白牛槭、拧筋槭。
灌丛有:稠李、麻黄、忍冬、火炬树(小乔木)、毛榛、东北山梅花、光萼溲疏、刺五加、黄花忍冬、疣枝卫茅、青槭类、朝鲜荚迷、暖木条荚、早花忍冬、蓝靛果忍冬、东北茶蔗、暴马丁香、珍珠梅。
藤本植物,尤其林冠稀疏的地方有:狗枣猕猴桃、桃、软枣猕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
草本植物有:山茄子、木贼、透骨草、蛰麻、木金凤、蚊子草、斯鹤草、鹿踢草、鹿药、小叶乔、七瓣莲、假繁缕,以及名贵药材人参、平母、大麻等。
草原草地植物主要有:草、羊草、娄陵菜、野古草等地被草原植物。
盐碱植物有:蒙古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茅等。
芦苇沼泽植物:芦苇、灯心草、菖蒲、苔草、水葱、三棱、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等。
落叶阔叶林带,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先红松阔叶林被多次采伐或火烧等连续破坏所形成的以蒙古枥、山杨、白桦及榆等树种组成的次生阔叶混交林,是典型的夏绿林景观。
本区的鸟类具有适应干旱草原生活特征,主要有沙鸡科的沙半鸡、百灵科的沙百灵颖科的大颖、稚科的环颈稚和鹌鹑等,肉味鲜美、水禽中还有很多珍稀的候鸟、春来秋去,在本区江河、湖滨栖息繁殖的鸟类主要有丹顶鹤、灰鹤、白枕鹤及鸭科的各种野鸭。
规划在林地内散养一些适宜鸟类增加游人兴趣,加强滨水林地的生态稳定性。
4.7风景林季相景观规划
4.7.1.春花:在林缘周边规划一些早春灌木及花卉,在潭边植柳、杏、桃、樱花、迎春等春花植物。
4.7.2夏绿:主要栽植浓荫植物,重点配植色叶微差树种,在宏观浓荫绿色的统一性基础之上,力求丰富的绿色系列变化。
4.8.3秋叶:规划槭树、枫树、桦树及白蜡、银杏等秋景树种。达到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的植物生态艺术效果。
4.7.4冬雪(枝):规划在林间种植雪松、白皮松、黑松等,与落叶树、灌从的比例控制在1:3:2.6。展现树木枝条的以及更好的表达雪景。
全区在几个带状层次植物季相分区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植物及水资源,在季相景观突出的前提下力求季相的统一风格,风景林的内在结构与功能要求风景林内应该具备:
a.林相结构的统一连接性
b.林斑嵌块结构的丰富性
c.林缘植物的圈层分布规律
d.林地疏密空间的分布——郁闭度景观
e.种间关系的自然性、合理性
4.8景区划分
根据风景林生态及空间布局结构和规划规模、性质、以及不同景观变化,我们将该林地分为五个景区:
4.8.1净潭映月景区:包括净潭映月、枫丹凝露、飘雪茶香、林雪人家、轻舟泛水景点。
4.8.2草色波光景区:包括平湖溢香、湖月清新、草色花香、樱梨纷飞等景点。
4.8.3湖山真意景区:包括冰雪湖山、湖山真意、苍松翠柳、荫柯鸣蝉等景点。
4.8.4四季桦林景区:野牧轻歌、桦林风情等景点
4.8.5金色迷园景区:金色迷园、飞雪探梅、苍松翠柳等景点。
4.9游憩休闲功能分区
规划风景林地性变化态势明显,边缘优势非常强烈,宏观远景景观要求景观组成和构成空间有较大统一性,虽然规划在内部空间组织上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性,但其空间格局大势决定了功能分区的划分,即以湖滨边缘为聚集线的游憩活动区和以路缘坡地为造景线的植物生态区。全区从功能上分为如下几个:
4.9.1滨水有其活动区。
a.中心疏林草地石景景观休闲区。
b.野营区。
c.东侧迷园区。
d..西侧灌木地被及微地形景观休闲区。
4.9.2植物生态景观区
a.微地形景观
b.植物群落区
4.10风景林的景观元素组成规划
自然风景林地的群落关系复杂,种间关系稳定,季相景观丰富,但在较小面积内很难形成秩序感较强的景色,拟建风景林总面积54公顷,但位于较为狭长的沿湖地带,视觉感受面积很大,能够形成较好的季相景观效果。
4.10.1特色森型组成
吉林长春地区适合河滩生长的九类林型分析
河滩钻天柳林
此类钻天柳林的生境是沿河两岸,土壤湿度较大或有季节性积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分布面积较大,是钻天柳的主要林型林分结构较简单(由于各数树种不适应这种水湿生境),钻天柳一般占8成以上,近乎纯林,在此林型中能与钻天柳混生的乔木树种较少,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春榆、大青杨。
灌木主要有:珍珠梅、毛赤杨、辽东丁香、粉枝柳、稠李。
下木生长茂密较多有:白花碎米荠、山荷叶(Atilboidestubularis)、狭叶麻(Urtricaarguetifolia)、水金凤、木槭、蝎子草、小叶芹、鸭儿芹、山芝麻、山茄子、大叶樟等。
谷地钻天柳
钻天柳:东北群众称“红梢柳”以其幼枝夏绿冬红颇为醒目美观而得名,在东北分布很广,北与北极圈相平行,南迄朝鲜半岛,一般分布在200米左右。最高达1500米。
钻天柳喜水湿环境,喜肥沃土壤,喜光。从其自然分布看,属耐寒而又适应冻土的河边植被。各森林树种,在长白山漫江一带能耐-44℃严寒,虫害少,抗病性强。
森林分结构:与生境有极密切关系,一般有明显规律性,呈片状条带状纯林,对土壤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特别具有耐水湿的特点。
积水较多时一般表现为纯林而在良好土壤湿地为复层林相,位属上层。
钻天柳林群落外貌整齐,郁密度大,一般在0.8左右。
春榆林
春榆是表白植物区系的孓遗树种之一,为原生森林植物被类型,沿岸水曲柳、鱼鳞云杉林、春榆红松林、春榆水曲柳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吉林山区低山地带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漫滩以及平缓山麓和台地等地段。大到在海拔300到1000米之间。春榆林的几个典型林型。
坡地春榆林
分布在低山及低山丘陵地带缓坡主斜缓坡中下部或台地上。阴坡和半阴坡层多,土壤为坡,母质上发育的暗棕色森林土,排水良好湿度较大。
其各树种的组成系数为:
上梢:春榆4-7
水曲柳1-3
紫树1
色木槭1
此外尚有蒙古枥、白桦、山杨、裂叶榆、枫桦、胡桃楸、黄檗等。
下木中密或密:主要有毛榛、刺五加、簇毛槭、东北山梅花、花楷槭、光萼溲疏、东北茶镳。
草本以湿地中生型为多:山茄子、木贼、小叶芹、玉竹、毛缘胎草、变汉草、苔草、大猫眼等。
天然更新主要为色木槭,水曲柳。
溪谷春榆林
上木:春榆、水曲柳为主,其余有胡桃楸、椴树、白桦、香杨、大青杨、粉枝柳。
下木:暴马丁香,其次为:刺五加、山梅花、黄花忍冬、珍珠梅。
草木:棣棠开麻、宽叶荨麻、假繁缕、小叶芹、蕨、山茄子、木贼等,林分郁密度为:0.6-0.8,春榆可高达30米。
低地水曲柳林:
多见于河谷两岸海拔低于800米的平坦小河各地。
上木:主要有:水曲柳、白桦、粉枝柳。
中木:暴马丁香、毛榛、珍珠梅、小梅花、黄花忍冬、刺五加、卫矛以及山葡萄、狗枣、猕猴桃等藤本植物。
草本:贯众木槭、毛缘苔草、舞鹤草、落新妇、毛假繁缕、山茄子、康松草、凤毛菊、毛蹄盖蕨、蚊子草。
(7)低谷地白桦林
多分布在200-400米丘陵谷地,有常年或季节性流水,地表常有微起伏,林地湿。林木组成单纯(限制旱生树种)群落结构简单多团状布置疏密不均少数有水曲柳和色木槭混交,郁闭度达0.5。
中下木:珍珠梅、茶条槭等。
柳叶绣线菊、蓝靛果、忍冬等占一些优势。
草木:光叶蚊子草、毛缘苔草、落新妇、水金凤等。在林中空地有桂皮紫、小叶章
(8)地漫岗蒙古栎林
这一林型的蒙古枥多嵌在,杨桦林及水杨林及其它混交林之中,以小面积纯林或与小杨、白桦呈混交状态,组成树种较杂。主要有:白桦、紫椴、胡桃楸、水曲柳、色木槭、春榆、榭树、糠椴、白牛槭等。
下木变化明显,主要有:东北山梅花、长白蔷薇、乌苏里绣线菊。
草本:羊胡子草、四花苔草、宽叶苔草、关苍术、头菜、尾叶香茶菜、轮叶沙参、宽叶山蒿等。4.10.2.灌丛林型的适宜群落
榛丛(Form.Gorlos.Keferophylla)
高1-2米为吉林省优势种群之一,生长期为15年,寿命可达20年。
柳丛:
柳属中柳、蒿柳、三蕊柳、卷边柳等灌木丛型柳树为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沿河平坦的河岸阶地,一般以杞柳为优势群落,高约1米左右。
混生有毛榛、疣枝卫矛、溲疏等。草本以小叶樟占优势,混有凤毛菊、地榆、白屈菜。
胡枝子灌丛
枸杞林(Lycinm.chimmense)根条发达,强萌能力5-8月期间能生新条,高可达1-2米地径可达1米左右,株径为2X2米或2X3米。
盐肤木丛盐肤木又名盐麸子平均树高2.1米,一般在阔叶混交林林缘上层一般是蒙古枥,胡桃楸、水曲柳、黄檗、裂叶榆、灌木层有:鼠李、暴马丁香、卫矛、金银忍冬、胡枝子、毛榛子等。
草本:败浆草、茜草、尚菜、苔草、蕨类。
规划在以上八个乔木混交林林型和五个灌丛林型为依据,结合一些引进景观树种、秋季景观树种,力求造就适合该地生长,并有独特统一风景景观的休闲风景林地。
4.11景点布置规划
依据净月潭风景区总体规划,该区风景林规划属一般游憩次区,可根据风景游憩的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适当满足保护规划的适度开发。规划定位为自然型风景林,要求管理较为精细,有一定的风景林设施和休闲场地,能够满足假日休闲的城市居民活动。
根据该地段风景资源的特点和人们对自然风景资源的兴趣集中程度,对景点进行了合理布置。主要兼顾了三个方面的视线审美要求:
其一:净月潭边区域及对岸的宏观观赏要求。
其二:潭边路缘落叶松林带的宏观景观结构统一性。
其三:潭边近景景观的丰富性要求。
路缘为林间潭边农田地,观赏价值和丰富性都很低。故主要景点主要以人工创造的风景林为主,结合现有的滨水,缘路景观形成一个宏观上符合整个潭区的风景结构,但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当丰富性的景点分布模式。
根据总的布局结构,规划风景林可分为五个自然景区八个景点的布置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功能性设施而规划的。这五个景区是:
1.净潭应月景区
2.草色波光景区
3.湖山真意景区
4.四季桦林景区
5.金色迷园景区
在五个景区内分布十八个景点(景点介绍限于篇幅从略)
5.12.地形竖向设计
风景林地的地形竖向设计,基本保持了原有河漫滩滨水缓坡地的特征,只做了小的微地形调整,规划在近岸点地形向潭面凸伸的地段顺势进行地形堆高调整,丰富湖岸线的景观效果,营造更好的植物造景空间。
5.13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的规划和林地保护抚育相结合,限制车辆使入,整个林地交通道路分为三级,主路、次路、辅路(小路、简易通道、以及木栈道等五个类型等三个层次,增加路面的层次,并协调于不同的植物景观。主路为石板或混凝土路面,次路为石板或砾石嵌块路面,辅路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如:砂石路、草地路、木条路、栈道或大小石面镶嵌路面等。
主路宽3米——碎石路面
次路宽1.8米——碎石路面、草地嵌石路面
辅路宽0.75---1.5米——草地碎石路面
5.14水土保持及规划
拟建风景林目前为裸露土层,仅在庄稼未收割前有较弱的抵抗冲刷力。为此,成林之前和植物群落稳定前期的水土保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规划结合景观塑造,采取了如下水土保持措施以加快风景林的更好形成:
采用一些景观效果好,但具有典型水土保持作用的植物群落,如沿层带结构,每隔十米种植根系发达的地被植物苜蓿、野牛草等,灌丛如榛丛、胡枝子、灌木柳丛等。
采用石景组成局部石丛,结合地被植物形成石台地,防止水土流失。
保持整个规划风景林地不露土,实行草地、地被及灌丛乔木组成的全面立体绿化措施。
水土保持主要林型选择
山顶防:主要以蒙古枥、山杨、桦槭椴为主,长白落叶松也是其主要树种。
防坡林:主要以现有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有:蒙古枥、山杨、白桦。灌木以榛丛、胡枝子和其他草类占一定比例。
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使之很快成为世界各地创办高新技术的模范,竞相效仿,高技术中心(包括科学园、科技园、产业园)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掘起,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而更多的则是圈一块地,贴上一个标签,用以招商引资。而国际权威人士的研究已经告诫人们,硅谷是不能克隆的也不是依靠规划而成的。那种先划红线、规划,后盖房子的地产开发模式,与代表知识经济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两回事,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硅谷的地产已经给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压力(JointVenture:SiliconValleyNetwork,1998)。中关村已被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为未来北京市、甚至是全国的高科技经济发展中心,代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传统的开发区规划模式和地产规划模式显然不应再重复,而硅谷又无规划模式可遁。中关村西区作为大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它的规划和设计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便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设计师、当然也是决策者和开发商的面前。本文所介绍的方案正是面对这一挑战所提出的一种设计思路。
1过程的研究:创新网络,有机衍生
高技术中心的灵魂是创新,其核心基础是创新网络,而不是一群漂亮的大厦,所以,我们应该规划的是一个能满足现代创新网络需要的空间构架。
高技术中心并不是在特定时段内“建成”而从此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无限衍生的过程,一个持续的有机增长体。
以上两点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它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它们分别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即高技术中心、企业和创新人才。
1.1对国际一流高技术中心的考察:
首先对一些国际典型的高技术中心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并着重研究的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和台湾新竹高技术中心的形成机制、特点与问题,以作为中关村西区规划之借鉴。
1.2典型高技术企业衍生案例的研究
如果把来自高校和科研所的高技术成果比喻成种子,高技术企业便是一棵期望结果的苗。高技术中心则是高技术企业得以生根、发芽、生长、结果和繁衍的土壤。微观地考察一个(一系列)高技术企业的衍生过程,有助于对高技术中心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本研究着重考察了硅谷半导体企业衍生的规律,从中领略硅谷企业家文化孕育下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推动下的企业无限衍生的特征。
1.3创新人才的需求研究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资源,当然是企业发展与衍生的主体,也是高技术中心的终端使用者和服务对象。权威学者的研究提示,交流网络,尤其是非正式交流网络是创新人才的最根本的需要(Saxenian,1994)。酒吧、特色餐饮、休闲场所,往往是非正式交流的最佳选择。新的发明、企业的诞生,往往在这里发生。本研究还专门设问卷调查了中国创新人才对未来高技术中心的期望,得到一些基本的结论,包括:优美的办公环境(主要指绿化),低价位(但不是低品味)的办公楼,亲人、宜人的设施,宽松、自由的交流网络。
2为创新过程而设计
2.1网络――高技术中心的基础
(1)功能区网络――满足创新过程需要的有机体
有机地布局创业、生活、娱乐各功能区。并通过便捷、安全的地面和地上步行系统联为一体,形成功能网络。
(2)交流空间网络:技术创新的真正基础
交流空间网络是高技术人才赖以交流的空间架构,包括:
非正式交流空间:非正式交流网络被认为是硅谷发展的真正基础。因此,本方案特别注重非正式交流空间的规划。包括以斜街为主的步行街区和以现有古树为参照座标及原点形成的一系列宜人的户外空间。传统文化与现代高技术文化,自然与人文在空间上得以叠加。以斜街为中心,设计一个综合的步行区,将各类主题餐厅、影视娱乐、各类风味饮食、酒吧、书吧,咖啡屋及特色购物等溶为一体,形成一个高品味,低价位,知识型的非正式交流空间,成为一个“技术学者”出入的场所。
正式交流空间:包括培训和会议场所及半地下线形展示中心,与中心绿地相结合,呈弧线形横跨东西,将人流从拥挤的东部导向西部。线形展廊潜于起伏的草地之中,其顶富有韵律地分布圆形天窗,尽采自然之光,有如早期计算机的穿孔纸带。其南侧为下沉式步行道,内外空间交融。使人在流动过程中和良好的环境中轻松体验现代高科技。
(3)网络的屏蔽――形成“技术学者圈”
环形步行带定义出网络的内与外。对外面向全社会,满足部分商业功能;对内形成一个内敛式屏蔽空间,形成相对隔离的“技术学者圈”
2.2、网络的增长:有机衍生――高技术中心发展的生命
(1)功能衍生:创新机制,持续发展
遵从高技术中心的一般衍生规律以决定规划内容和布局:
大学创新人才―――信息交流――-研发―――风险投资―――创办企业―――企业扩张―――子企业从母企业衍生―――企业扩张。
(2)体块衍生:平凡建筑,单元组合
平凡简洁的建筑,单元组合,满足企业不断衍生及高技术中心可以持续增长的需要。世界上几乎所有高技术企业都是从小型企业生长起来的,而同时每家大企业都可能衍生数家或几十家小型企业,实用、低价位的建筑是创业者的需求。高科技企业的一个特点是快速的衍生、生长或消亡。这种单元空间则为使用者的频繁更替、空间的再利用提供了方便。平凡、实用、统一、简洁的建筑群与优美的环境相结合,可以形成北京市区中独具特色的高技术中心景观。
(3)布局衍生:围棋战略,院落特征
由外向内,使土地开发与企业衍生及实力增长相适应,充分利用土地价值。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同时目前市场需求是有限的,所以与其说用不可分解的大型单体建筑,布满整个场地,形成一个不可调整的定格,不如用小型单元组合成满足目前市场需要的建筑群,而将余地留给未来,留出衍生空间。建设初期,除永久性绿地外,中心可形成大面积临时性绿地,此后不断被建筑所取代,地价向心增长,开发商的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本规划的有机衍生模型则可以满足这种持续增长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布局衍生的基本规律是大明堂套小明堂,在衍生过程中,以现有古树为坐标和原点、基于采光和视觉景观的需要,形成一个个半围合院落,每个院落都是一个休闲空间。院落之间互相通透,并与中心绿地相连。其中包含中国围棋战略与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
2.3、网络的环境――高技术中心质量的象征
无论是创新网络空间还是有机衍生模型都是规划在一个生态与文化环境基础之中的,本方案包括以下几大特点:
(1)纳西山,怀疏林,透景引绿
整体建筑布局东高西低、中空,同时留两条对角线和东西、南北共四条透景线。纳西山风景入怀,集中布置绿地,又使绿色渗入整个规划区,并与外界共享。
(2)大明堂套小明堂,完整的绿地系统
整个绿地系统包括中部集中绿地、建筑群中的庭院绿地、周边至少20米宽的绿带、各个入口和广场,它们又通过步行绿廊形成点、线、面绿地系统。
(3)树冠上的步道,远古生态体验
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原则,将各交流空间和主要节点用高架于树冠之上的步行道相连系。使人类在进化了两千万年之后得以重新体验树冠生态。并与北大及中科院相接,形成区域交流网络。高架步行道中间为玻璃内设灯光。用轻巧的现代材料,编织出一个同时具有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空中网络
(3)起地形、布草坡,翠壅科技城
整个场地四周绿带均向内起坡,以提高了可视绿地面积。会展中心则更是充分利用起伏的地形,将建筑主体潜于草坡之中,形成翠壅科技城的景观特色。
(4)卵石水雾,夏流一片清凉,冬漫一层神秘
沿两条对角视通走廊分布两条白色卵石带,绿草之上,格外醒目,巨型卵石之上设雾泉,两者合为一体。一方面揭示古永定河河岸的场所精神,另一方面,北京用水紧张,水雾则可以用很少的水量通过与卵石和地形及灯光结合,形成溪谷云蒸霞蔚的景观效果,夏天与草地的灌溉系统相结合,冬季则与采暖系统相结合,产生一片云雾。
(5)循故道,爱古木,文脉悠长
保留斜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娱乐、餐饮、休闲文化于一体的亲切宜人的特色步行街区。保留全部古树,并以古树为参照坐标和原点布局户外空间、透景线及建筑群。保护和利用散布于场地内的文化古迹,包括:就地保留古迹,并与绿化或广场甚至现代建筑相结合;将具特色而不够文物等级的古建、门楼等集中于步行街区,形成独特的“北京街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