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精选5篇)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摘 要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将会对普遍的体育教育模式产生极大变革。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性。当然,体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学策略 知识管理
有效的运用体育教学策略将会给体育教学质量带来直接的提升,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系统的做出有关教学策略方面的知识管理。有研究表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并不熟悉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对教学策略运用的程度也比较低。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建学习型的体育教学方法
新型的体育实践文化对开展教师教学知识及教学智慧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学习型教学使体育教师喜爱学、善于学习,为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与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营造出快乐的体育教学文化氛围。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积极寻找体育实践教育中的有利方面,提高自主学习的欲望,把积极的体育实践文化教育糅合到传统的体育教育文化之中。
(二)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
金字塔状的层级结构是传统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1],这不仅阻碍了体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更是影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策略进行管理,将会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转变在传统教学活动管理制度中的等级差别,建立平等的教学管理理念并突出学习的核心地位,这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积极性,也能够及时得到体育知识所需要的帮助。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
通过知识管理体育教师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创新体育教学策略过程中,不断搜集和分享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技能,丰富自身专业修养。体育教师从最普通的教学策略掌握中最终实现多种体育策略的综合运用,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及专业素养。
二、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知识管理途径
(一)搜索与整合体育教学策略相关信息
体育教学策略相关信息的搜索与整合是体育教师实现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首要步骤。这也是为了确保指定教学任务的更好实行,使体育教师能够快速解决教学活动。我们常见的体育教学策略一般来自教师自身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学者的意见而制定,虽然这部分信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但会缺少精准性,有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看来,搜集整合体育教学策略知识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对于体育教学策略的搜集整合,一般可以使用谈话记述研究或纪实等方式收集信息。另外,也可让体育教师通过说课的形式将自身采取的体育教学策略表达出来。搜索整合得到的教学策略知识,应当筛选出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二)分享与传播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第二步便是分享与传播,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在该步骤中,衡量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成功性标准是能否更好地加快教学实践进程,能够让外在化的体育教学策略转化成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是否实现科学的合理运用。现今,经验传授与参加培训是体育教学策略共享的主要方法。
1.经验传授是指有着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自身相关的教学经验,在特定的情境内与别的教师进行探究与反思,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2.参加培训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它将具有指导性的体育教学策略知识装订成专门的培训用书,供体育教师参考学习[2]。当然参加培训可能也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所学习,一般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知识。
(三)创新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教学的多种策略与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应对,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了解体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律,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模式,确保教学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知识的管理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策略创新与运用的最终目的。主要方面涵盖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体育教学策略知识,也包含了体育教师在学习分享后进行的一些教学策略知识管理实践。
三、实行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一)培养发展型体育教师
有发展空间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职业素质的教师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型体育教师,这一方面的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和发展能力,具有自我完善能力,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能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活动思考自身发展,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并以此做出自我反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让其对自身的发展怀有憧憬,更要使其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最后体育教师要审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改正提升自身发展空间。
(二)展开体育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为提高体育教学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自觉性的体育教学理论,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也要对体育教学理论的特点及使用范围进行研究分析。
1.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自身理论素养欠缺的部分以及存在问题的教学时间,积极果断地处理未满足的需要,并产生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愿望。
2.为了高效处理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批评反省自身教育理念的错误之处。
3.体育教师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不断地尝试总结在实践中发掘的体育教学策略知识。
(三)共享性体育教学
知识的共享性是知识管理的关键之处,知识共享是否成功与创建知识共享文化程度密不可分,创建共享性的体育教学文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体育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强体育教师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能力,使体育教师自身所有的教学策略转化为公共产业[3]。与此同时要积极寻找新办法、新途径,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策略之中。体育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避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良影响,加强体育教师间的协作能力。创建共同向前的愿望,这既推动了教师共同学习的动力,也成为体育教师共同建立共享性教学的一股力量。当然,体育教师具有的自觉性是通过严格的考察与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最后,体育教师应克服教学活动中的不正之气,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各个体育教师间的合作能力,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加入知识管理这个队伍之中。
(四)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所存在的现实影响
知识管理通过分享的形式快速展开行动,能够有效的获取知识。体育教学策略知识管理的搜集与整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实现隐性教学目标的外在化,二是保证外在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实现传播,三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策略的创新性[4]。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下,体育教师的发展将会有重大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实现体育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就需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体育实践理论的学习。当然,创建共享性的体育教学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多种条件的共同努力与支撑下,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定会在体育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中带来积极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龚强敏.新课程背景下贵阳市普通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发展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2] 赵进.体育教师合格专业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讲解汇总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1)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2)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3)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4)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5)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6)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精解(7)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词源: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过来为“知识所有权”或“智慧所有权”。
概念:知识产权是一个法律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基于知识或者智慧而产生的权利,百度百科里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本质: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指在智力劳动创造活动中,智力劳动者和智力成果所有者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2 新形势下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宏观背景
2.1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面临的“有利”背景
如今已逐渐进入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高度阶段,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经济、大学、知识产品之间关系日益紧密,即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是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阵地。
人类进入了历史上竞争空前激烈的世纪,而竞争的根本对策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又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因此,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紧随时代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其中就包括紧缺的知识产权人才。
2.2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面临的“不利”背景
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许多新的技术成果已转化为知识产权,如何使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更快、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新形势下社会,进入到了经济、技术全球化时代。在这种时代下所产生的知识带有高智力、高竞争、高渗透和高效益的显着特征,使得知识产权管理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行为。 因此,知识产权教育应与时俱进,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是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新形势下社会,又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是知识的直接生产者,知识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高校只有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知识型的人才,才能在人才竞争的时代具有竞争力,因此,如何面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育,是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3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基本内容
3.1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理论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向大学生传授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无论是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应该包含的教育内容。
知识产权法律理论知识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比如《专利法》、《着作权法》、《商标法》等等,还包括与知识产权法相关的《刑法》、《公司法》等等。
3.2 意识教育
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即在了解和掌握了知识产权理论教育内容基础上,教育学生不仅做到依法保护好自己的智力成果同时更要尊重和依法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的意识教育,无论是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应该包含的教育内容。
保护意识教育是对知识产权生产和使用的一种保护观念,要通过知识产权意识教育让高校大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法制保护观念。
尊重意识是对知识和人才的一种尊重意识,教育教导高校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精神,同时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3 能力教育
知识产权能力教育即对高校学生进行以培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经营等综合能力为宗旨的教育。这个教育多在高校专业知识产权教育中培养。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认知规律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3)06-0177-03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教育课程是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调查,“被调查者判断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价值不大”,认为有价值的人数只占总被调查人数的58%,认为基本有价值的人数也只占总被调查人数的36%[1]。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当前我们的主要应对是调整课程学科门类的结构,例如,加大实习的课时比重,增加教育类选修等等,调整课程学科门类是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努力和尝试。
但是,这还是不够的。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被认为没有价值,并不意味着当前的教育理论毫无价值——没有人能否认,让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是有价值的,而只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技能的提高和教育活动的指导等等方面没有价值,或者说,只是这些理论知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教育理论课程的知识脱离了实践,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理论学习,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在实践中的影响自然消失了;一个是学生并没有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真正对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不管是上面两种原因的哪一种,都反映了教师教育课程的不合理:教育理论课程本身不符合认知规律,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与教育实习指导之间的脱节,使教育理论学习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一、教育理论课程不符合认知规律,
人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障碍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除了将要任教科目的专业知识之外,主要依托一系列的教育理论课程、方法与技能课程和教育实习[2](P283)。教育理论课程一般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或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三门必修课和若干门选修课。下面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角度,根据认知规律来探讨这三门必修课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教育理论课的课程安排疏远了知识与经验的关系
当前的师范教育三门教育理论必修课程的开设顺序是:先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然后学习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从教育学的学科架构来看,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学课程试图向学生呈现教育和教育理论的概貌。在学习了这两门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这样安排完全是符合学科知识结构的。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原理,人与认识对象发生相互作用之后,已有的认知图式与认识对象之间会有顺应和同化,使得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但是,顺应和同化的发生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学生理解新知识。“无意义或未经了解的事物是很难让人记得的,而且似乎也很难和其他的事物形成网路或连结。”有实验证明,与那些学习者无法理解的知识相比,那些学习者能理解为有意义的知识,更容易被记住,“而且人们会立刻开始对有意义的事物进行心智的连结以及分类”。[3](P96)
学生理解新知识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新知识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密切程度,一个是新知识呈现的方式方法是否增加或降低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第一方面,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疑问,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索知识,并且调动已有认知图式的所有积极因素对新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反之,如果新知识完全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那么学生将可能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被动的过程,已有的知识就不能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顺应和同化。学习也就受阻。第二方面,如果新知识的呈现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的,那么学生就能容易调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有助于顺应和同化。反之,如果新知识的呈现不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的,那么学生就难以调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那么顺应和同化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学习的障碍,这些障碍都可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消极影响,形成学习的“精神障碍”,打击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积极性。[4](P174-175)
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之前,缺乏作为教育者的实践经验。在进入教师教育学习领域之前,他们基本上没有从教师的角度来思考过教育,更没有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来考虑过。他们对教育的经验,只局限于学生的角度。他们一直都是以学生的身份接触教育、理解教育的。也就是说,在学生的经验中,最丰富的教育经验是作为学生的课堂教学。
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都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其视角与学生的学生身份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教育理论与学生都直接与教育有涉,但是视角不同,所建立的经验和知识也不同。学生放弃学生角色的思维方式来研究教育、思考教育涉及立场和身份的改变。这对刚接触教育理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或者说,三门课程都是远离学生经验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理论课程应该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开始,利用学生的经验,更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学生经验之间的顺应和同化。我们当前的教育理论课程安排却把与学生经验最密切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放到了三门课程的最后,作为前两门课程的后续课程。这是不合理的。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针对所要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而持有的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独特性等特征的人类经验与智慧的总和。(在这里,教育是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即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育[6],而非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其在理论层面上受制于教育学知识,为教育学知识所指引而修缮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知识作为教育反思与教育理论构建的基石,在教育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层面上,教育知识受制于人类主体,因主体的认知水平与教育目的、教育內容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与独特性。教育知识依主体不同而分为个体教育知识与群体教育知识。个体教育知识从来源上讲,是个体通过学校教育、书本以及切身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从内容上讲,是个体因个人兴趣或者从属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而尝试性地进行探索、创新的知识,个体对教育的认知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性格与能动性;从形式上讲,个体教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外化为人类所能认识的内容。与此相应,群体教育知识因群体所属专业领域不同,而形成对教育的不同认知、内容与形式。例如对于家长来讲,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即教授子女生存与生活、为人处事、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活动。它除了传授自立、生活等知识之外,还有家族观念、生活技能等富有家族特色的文化与知识。
教育知识与教育知识管理的实质分析
(一)教育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知识管理并未形成统一的、确定的概念。一般来讲,知识管理以知识利用最大化为目的,依据知识间的连结点建构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从而促进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的管理。它包括个体的知识管理和群体的知识管理。个体的知识管理主要是个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的过程,其因主体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效果不同。群体的知识管理主要是社会学、管理学所研究的领域,它包括对知识进行分类、梳理,以及连结与整合等。依据不同的知识管理理论产生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例如,Tomaco强调知识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知识的分类编码、知识的可接近性以及管理的方法与系统。因此,在他的管理模式当中,首先明确地将个人知识的范围、类型、层次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知识的来源、显现等分析知识的可接近性,从而为整个管理的方法与系统奠定了基础。[8]教育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群体的教育知识管理)是借助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管理理论成果,将教育知识进行有效化、系统化的分析并组织成一个更具有生命力的知识系统平台,促进教育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的过程。在本质上讲,教育知识管理是教育知识自身的反省与理论性的重生,是主体重新审视教育活动,从教育知识———教育得以开展的内容载体中发掘教育新路径的方式。教育知识管理因主体所属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模式。例如教练员的教育知识管理,是将教练员的教育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运动训练、竞技比赛、项目策略知识;信息技能知识等)体系化,构筑一个知识平台,并结合实践创新与发展知识。具体的教育知识管理模式分为三个单元:教育知识的获取与分享;教育知识的企划与评量;教育知识系统的执行与维护。
(二)教育知识管理的特征分析第一,教育知识管理是基于教育知识的特性与价值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教育知识管理在内容上具有独特性与专属性。例如,教师,需通过专业的教师资格认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有教学的实践经验,方可称之为教师。其知识包含基本的社会常识、科学文化知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知识,所授科目的专业领域知识,教育、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科研技能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知识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群体的教育知识,在内容上主要由所授科目的基本知识、学习策略知识、社会品格知识等构成。对于教练员来讲,其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运动训练知识、体育竞技知识以及其所专属的运动项目的训练、竞技、科研等专业技能与知识等。而教练员的教育知识包括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知识、所属运动项目内的训练以及科研知识,都与其他群体有较大差异。第二,教育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形式与过程,其管理形式与模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例如教练员与教师,教练员作为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培养、训练和指导运动员的专业人员,其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指导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指导运动员进行技战术和心理训练;协助领队制定计划,确定参赛方案以及在体育运动竞赛中指导运动员进行竞赛。[9]一方面,教练员在日常的运动训练当中,教授运动员科学的运动技能、专业的战略战术、学习方法等;另一方面,教练员如同教师一样,其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设备的应用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效果;再有教练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握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使得教学效果最佳化。因此,由此而产生的教育知识管理则在管理形式(知识的分类、更新、梳理、传播)以及知识管理的模式(知识的转换、知识的创造、知识产品的有形模型、知识的结构与系统)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第三、教育知识管理因教育的滞后性与持久性特征而在效率上与其他管理有所不同。知识本身作为一种需要经历时间与实践考验的理性认识,其管理的成效更无法与信息管理、传统企业之类的效率管理相比较。由于教育知识的价值与功能已为人类所认知,且教育知识对人类发展具有持久性影响等特征,教育知识管理可能需要更持久的时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知识之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