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摘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对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成都为例,分析了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和优势,面临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跨界创新型专业人才稀缺、电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成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四优化”基本功能定位分析,文章提出了制定相关“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及法规、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支持和培养“新农人”、加强农产品物流仓储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F0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23)05-0044-05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指在农业中植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后,形成的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为支点的新业态、新产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质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多元跨界与有机融合,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2023年7月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其列入该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2023年7月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务与重大工程,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航向。如何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对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成都为例,分析了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功能定位,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对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供参考。

一、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与优势

(一)区位经济优势和交通优势突出

成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地理多元化”的自然特点、“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城乡特征、“精细耕作”的历史传承和“休闲生活”的需求基础,城市经济实力较强,交通运输系统较发达。2023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0.2亿元,同比增长7.7%,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交通运输方面,全市大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建设,正加快形成由“二环八射”铁路网络、“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络和“一市两场”机场体系构筑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成都较好的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分别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物流基础。

(二)互联网发展态势趋好

《2023年成都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成都网民规模已达1010.3万人,同比增长14.4%,增长率再创新高,而较2023年的740万人增长了36.5%;手机网民占比达96.1%,同比增长4.2%;农村宽带用户数达143.8万户,同比增长42.8%;互联网普及率64.2%,同比增长14.5%,高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约11个百分点;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网络购物用户占比达70.7%,同比增长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成都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为全市农业物联网产品研发生产、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网络教育等行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基础。

(三)电子商务发展初具规模

成都是全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的五个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不断提高,成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四川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首次突破l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10倍(见图1)。同时,成都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电商领军企业的聚集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投资落户。截至2023年末,成都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4万家,应用型企业数量超21万家,电商活跃度达5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80%。农产品电商方面,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包括中药材天地网、通吃网、成农网、源本生鲜、尚作农业、三加六和温江花木等。农资电商方面,本土龙头企业新都化丁旗下的哈哈农庄电商通过服务“三农”发展,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的农村精英创业平台。成都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业务与技术支持。

(四)政府鼓励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的意见(试行)》(成办发[2023] 44号)和《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函[2023)172号)等政策,支持和鼓励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对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示范村(基地),分e给予30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本地鲜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的两类企业,以及通过互联网宣传销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的企业,销售业绩突出的,年销售额达到一定标准,将分别按照销售总额的l0%、2%和2%,给予一次性的资金奖励。这些“给力”举措为成都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地方农业门户网站的建设,农业电商平台的应用推广,乡镇100M光纤宽带的铺设,本地化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等都有待进一步推进。二是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缺乏系统性,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农业基层农村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数字化;同时,造成了农业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影响了信息交流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跨界创新型专业人才稀缺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大力支持,需要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精通农业生产经营和互联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然而目前成都农村职业教育较单一,培训规模有限,培训费用过高,造成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中极度缺乏这类复合型专业人才。跨界创新型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成都“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电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已正式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律较少,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商法律法规体系还比较薄弱,网络交易还存在着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信息泄露、支付金额被篡改等种种隐患。同时,成都尚未形成完整的地方性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农业电商相关的食品安全、权益保护等法规也亟待完善。

(四)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较高

虽然互联网销售能减少配送环节,缩短配送时间,从而有效降低传统农产品销售渠道中的仓储和运输费用成本,但由于目前物流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就成都地区而言,本地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各类订单中,物流成本就占其销售额的30%-45%,物流成本几乎等同于农产品本身的成本。高额的物流成本使得盈利大大减少,成都生鲜农产品电商面临着亏损的困境,物流成本问题已成为制约成都“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按照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四优化”,即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优化农业物流管理,优化农产品营销模式,是现阶段成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定位。

(一)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互联网具有的及时、准确、海量、覆盖广等特点,有效改变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通过互联网的自动跨界整合功能,将最有用的农业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气候和生物等)和农业经济资源(如劳动力、技术和基础设施等)融入互联网,并根据农业市场的需求,不断整合、提升;同时,利用互联网宣传成都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的相关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农业生产管理

促进物联网、GPS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重塑农业生产理念,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推进智能化育秧中心建设,优化农产品生产流程,进一步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高效农业。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环境智能化监测管理水平,特别是提升部分区县对种植业污染的治理水平,从而改善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三)优化农业物流管理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农业物流管理,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仓储、运输、销售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将农业物流管理由生产导向转为消费导向,减少配送环节,缩短配送时间,保障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同时降低仓储和运输成本。此外,采用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监管工作,通过农产品在途可视化管理,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助推“平安成都”建设。

(四)优化农产品营销模式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传统营销模式转型升级。首先,充分利用农业电商营销模式的特点――塑造品牌文化,为成都优质农产品塑造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可辨识度和市场信任度,从而为其增强市场话语权,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益。其次,鼓励、引导农业电商采用“交互式”的营销策略,构建全新的“社区商务”营销模式,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更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类市场信息,实现持续稳定盈利。

四、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及相关法规

1.加快制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一是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市发[2023]2号),在已经出台的《成都市“互联网+”2023-2023年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专门的《成都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3年)》及实施细则,指导成都“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制度的建设。二是制定具有成都特色的“互联网+”助力农村创业创新,“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等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2.完善地方电商法律法规建设。一是研究制定成都农产品电子商务监督和管理条例,借鉴日本等国做法,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性质、经营的范围和规模、交易与服务的规则和保障、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等,都做㈩明文规定,使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各环节有章可循。二是在制定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监督和管理条例时,应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一方,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如在支付平台安全监管方面,应鼓励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学习防火墙技术、端口扫描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信息安全技术,或开发适宜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信息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构建信用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电商信誉,吸引更多的买家卖家参与到农产品电商市场中。

(二)夯实硬件基础: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着力改善成都农村地区网络环境,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打造以成都广电为依托的“智慧农村”,加快推进城乡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到2023年实现“三网融合”全覆盖。二是提升成都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成都“宽带乡村”建设,推动宽带进村入户。力争2023年实现农村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80%以上的农村家庭光纤到户,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以上,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到2023年,实现100%农村家庭光纤到户,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打通光纤覆盖成都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开发软件、强化网络平台功能,提升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同时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权威性。 2.加快农业门户网站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一村一网”建设,实现全市每个农村都拥有一个门户网站。为解决农村建站的资金和技术困难问题,建议向公益性农村网站建站管理系统(例如北京村网通农科院设计开发的“村网通”)申请建站事宜。二是鼓励成都本土龙头农业企业积极建设农业门户网站,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可借鉴法国农业网站建站模式,根据成都地方特色,搭建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门户网站。三是努力帮助中小企业搭建品牌化的门户网站。通过构建全市农I中小企业合作平台,制定合作管理办法,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合搭建综合性的农业门户网站。

(三)壮大人才队伍:着力支持和培养“新农人”

1.加强对“新农人”的政策支持。一是完善农业教育立法。“新农人”是拥有较高文化素质,具备互联网基因、跨界经验和创业精神,以生产安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为己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职业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升级版。当前应通过制定“新农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全市相关部门对“新农人”教育的制度和政策,使“新农人”教育得到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二是完善“新农人”培训和生产经营补贴制度。“新农人”培训补贴方面,设立专门的“新农人”培训基金,用于完善、提升“新农人”培训的软硬件设施,扩大培训规模;同时,在一定条件范围内减免“新农人”培训费用,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新农人”生产经营补贴方面,可采用直接拨款、贴息免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基金投资、担保补助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新农人”项目。

2.构建多元化的“新农人”培训体系。一是推进“新农人”培训供给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诸如农业院校、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培训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多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有效的体系和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培训供给主体的角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拉动农民创业和就业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良好发展。二是推进“新农人”培训内容和方式多元化,提高对“新农人”培训的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新农人”培训需求。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大学毕业生、职业农民等的培训需求调查,有针对地进行培训和指导,更好地帮助他们加入“新农人”大军。

(四)整合线上线下:加强农产品物流仓储体系建设

1.推进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推进大农村道路、冷链物流运输设备等农村基础物流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开发与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这两类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县级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和批发市场物流点,并建设一批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分拨中心)以及城市生鲜终端配送示范点,积极推动全市农产品配送体系创新转型,从根本上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二是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成都传化物流基地、川陕货运中心、大西南货运集散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提高其对物流各环节统筹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与各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对接能力,优化管理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有效节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费用。

2.创新农产品物流运营模式。一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农产品物流合作新机制。鼓励农村商贸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借助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的货物配送规模大、中间环节少、信息化程度高、运输成本低等优势,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效率。建议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成都本土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其建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及农村物流配送综合服务点,加快构建以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为标准、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推动全市农产品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二是鼓励支持资金较雄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通过改进农产品包装设计,加强资金流与信息流控制,并积极探索共建仓库、共同管理配送等新模式,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物流的集约化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