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精选5篇)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范文第1篇

第4课 工业化起步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

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时间——1956年底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时间:1956年

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的错误】

(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

从有到无的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突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

石油工业—王进喜—铁人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第7课 “*“的十年(1966——1976年)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成立“中央*小组”。

(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党的历一起冤案——*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二月逆流

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在不同的会议上,对“*”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4、粉碎*和*反革命集团

①毛泽东、周恩来粉碎*反革命集团发动的武装政变。

1971年9月13日,*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度尔汗机毁人亡。

②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

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范文第2篇

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和出发点。但是纵观今天的历史教学现状,教师教学历史知识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外乎都只为了一个目标――考试。凡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教师使劲教,而学生也使劲学。于是乎,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想了各种绝招,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但学生学完历史考完历史后就再没有什么记忆。我长期从事毕业班的历史教学,但七、八年级的历史一般情况是其他老师教学的。九年级的历史与七、八年级历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七、八年级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而九年级学的是世界历史。尽管历史知识是不同的,但我认为学习历史的目的和出发点却应该是一样的。因此,每当在教学九年级历史知识时,我总会穿插着七八年级的历史进行了教学。但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学生们几乎对自己原来学习的历史知识毫无了解,一问三不知。试想,一个连自己曾经学过什么知识都不知道的学生,又如何能用历史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呢?笔者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引导学生用历史知识去领会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历史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和领会现实生活中的道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理的做法陈述如下。

(1)让学生领会历史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同时也可以这样说,一千个学生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也会有一千种理解。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去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历史事件的,并从学生的理解中去找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每上一节课,我都会让学生对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因为自己的理解不同,一个班的学生就会对其中的历史事件不同于别人的理解。然后再把学生的理解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来理解历史事件。如在教学两次世界大战史时,我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两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一些学生认为,之所以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原材料的一种斗争,另一些学生认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在一战中同盟国取得胜利那么历史就得改写,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历史是由胜利者来写的,因为失败者提前成为了历史;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如果日本取得了胜利,如果德国打败了前苏联……虽然我们经常说历史不可以假设,但学生却往往会去假设历史。对于学生的这些理解,我并没有急于去反对他们,而是注重引导他们,把他们引导到正面理解中去。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关系:正义终究战胜邪恶。

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正义最终是要战胜邪恶的,但是正义在短时间内也许会失败,但最后的结果是要取得胜利的。历史虽然可以假设,但历史也有着它发展的必然性。学生通过这些理解,也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邪恶力量有了正确的认识。

(2)让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现实生活事件。我们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件,一些是国际性的大事件,也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其实很多事情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国之间发生争斗,和个人之间发生争斗有时他的本质是一样的。当然历史所记述的事件当然是一些大事件,是对社会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或有重大的影响的一些事件。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从中找到自己做人的道理。例如我们在教学二战史时,一般情况就会介绍希特勒本人。对希特勒,我们对他本人所具有的一些生活经历和道德品质的理解是应该从本质上去分析的。在讲述希特勒时,我经常会给学生讲述希特勒奋斗的经历,很多同学听了以后都很感动。但我又告诉他们就是这个曾经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的优秀青年后来却成了杀人的恶魔。借此,我给学生说,其实我们的成长与我们自己内心世界和环境是有着内在关系的。曾经优秀的青年可能会因为受到不好的思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坏人。曾经很坏的人只要环境发生变化他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青年。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可能做过这样那样的坏事,但这并不代表他将来就一定是个坏人。我们不仅要用这个观点去看待自己,而且还要用这个观点去看待周围人。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实也很快会成为历史。学生如何在历史的学生中去感受做人的道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点,这比分数更重要。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范文第3篇

历史教材中最侧重的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片段或者某一环节来对人物进行教学,甚至可以整节课都以人物为线索进行。

(一)以历史事件带出历史人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为了深入学习某段历史应突出哪些人的思想和活动,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课标要求如下: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该课两大历史事件展示20世纪30年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全面抗战兴起之前国内局势的重大危机。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史上短短六年时间里,无数风云人物纵横舞台,而选择张学良来“鲜活”本课,因为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都是事件之主角。1931-1936年,这短短的几年光阴,堪称是张学良百年生涯中最为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时期。而他的转变与经历恰恰代表着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转变与经历。他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教学中,对于他的深入学习,可以起到“以一挡百”的作用。鉴于此,张学良的做人行事方面,给后人的启示或经验是什么?张学良这一时期在社会层面“被舆论”的重大反差,给后人的历史启示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授课中可以给学生预铺设的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出发,用历史人物生活时代的思想、态度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为,不能站在今天,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问题,得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通过事件和平解决,促成内战结束、政府领导抗战,故为民族危机扭转创造了契机,事变的和平解决之作用也就在此。让学生通过史料比较,从理解层面得出事变和平处理的作用,通过历史事件“丰满了人物”。

(二)以历史人物带出历史事件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育功能渗透?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进行整合,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人物依托,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应史实,以人物为“点”,带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革命年代邓小平的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构想、港澳的成功回归,扩展到众多历史事件这些“面”,体验和感悟历史事件的同时对伟人身上的精神品质进行参悟,在历史课堂上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和创新意识,切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加强历史课的育人和德育渗透功能。

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追求是人物教学的终极目标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范文第4篇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是八年级6个班的历史教师。

由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历史课程一年了,因此学生已经了解了这门课程的特点,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容忽视,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上的每一节历史课,努力完成好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注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的历史知识。

在本学期,我的教学成绩主要有:1.讲授校级公开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2.在海滨教育中心组织的“聚焦核心素养,创海滨优质课堂”教学大赛系列活动中,参加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的续写”荣获一等奖。

本学期我还是一名初中德育干事,完成一些德育工作。1.主要工作是组织值周生检查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每周五上午大课间召开值周生会,总结值周生检查情况,发值周手册,周四下午大课间收齐值周生手册,统计值周生为班级打分的情况,按分数高低评选出示范班级。2.还完成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如评选出2023年暑假手抄报、手抄经典获奖学生;中学校服库存保管员;担任禁毒平台的校级管理员,监督管理学生注册学习等。

八年级历史下知识点范文第5篇

该课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它既是土地革命战争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同时还是国共关系的一部分,学好它可以为学好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打好基础;可以为正确地处理好日中关系,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提供历史依据,还可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提供实现的借鉴作用。

2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入,全面。他们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喜欢常规教学模式,也不喜欢老师“满堂灌”。因此,课程不宜讲得太深,把事情讲清楚即可。为便于学生对课本的记忆和理解,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讲述,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3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2)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B、通过探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方面的反应,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C、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B、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4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既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世界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安事变:既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的局面,又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史上和国共关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难点

A.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虽然教学用书上没有把这一占作为教学难点,但是根据学情,我认为这也是本课难点之一。因为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但是八年级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知识,老师要介绍这方面知识,但不可深入,分寸难以把握。B.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课本上讲得比较浅显,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主次矛盾的变化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个方面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入全面,他们不喜欢常规教学模式,也不喜欢老师“满堂灌”。因此,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本的记忆和理解,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讲述,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6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完毕提问:东北人民为什么流离失所,抛充宝藏?学生回答:因为九一八事变。这样既改变了常规手段上课,又让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初步印象,导入新课。

(2)新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完毕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方面的反应如何,有何影响?学生回答:代表的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这样既讲清楚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老师接着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向华北入侵,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之间的矛盾开始下降为中国社会次要矛盾。中共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内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爱国将领的响应,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蒋抗日未果,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这样,很自然地由九一八事变过渡到西安事变。

接下来播放西安事变的视频,完毕让同学们讨论:如何正确地处理西安事变?有的学生说杀了}有的学生说放了,和平解决。接着让学生讨论:杀了会有什么结果?和平解决又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回答:杀了,中国进一步内战,有利于日本侵华;和平解决,有利于中国结束内战,一致抗日。通过讨论,既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7 小结

日本为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虽然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但是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义勇军,中共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内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在劝蒋抗日不成的情况下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B 说巩固练习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该题正确答案是B。A选项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内容,CD选项可以为学习下一课留下引子。九一八事变既是本课一个重点,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侵略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B.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C.实行不抵抗政策D.张学良杨虎城有爱国心

该题正确答案是A。西安事变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该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9 说课后反思

(1)本课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