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的感想(精选5篇)
关于安全的感想范文第1篇
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已经过去一周年了,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总而言之,事实反复证明,必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23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体会
“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5月7日至8日,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我认真收看了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视频,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总结了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公安机关的使命任务、思路方向、根本要求,科学地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为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和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公安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我深深地感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公安工作的重视、对基层干警的理解和关爱,对新时代公安事业的殷殷期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现结合我个人工作实际,就如何落实“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浅谈以下体会:
一是政治建警。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要履行好职责使命,必须依靠政治建警这个根本来强化效能。何为政治建警?政治建警就是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工作实际,如何做好政治建警就是加强党支部建设,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落实到党支部,推进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党章党规、系列讲话武装头脑,做党的创新理论实践者、推动者,加强管理监督,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融相成,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二是改革强警。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要坚持改革强警,把新时代公安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推行扁平化管理,加快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公安机关机构职能体系。要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要以改革为抓手,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力量资源配置,加强机构人员职能整合、业务工作融合、机制流程衔接。在基层公安工作中,要时刻创新公安基础工作,对与人民群众需求的新期待要敢于革新,坚决做到便民、利民、为民,充分借鉴公安工作的好经验,搞好做法,实现公安改革强势推进。就我所而言,最突出的改革就是“1+4+X”的农村警务联动保平安模式,即:以派出所为主体,牵头组织镇政府工作人员、乡镇法庭、司法所、村委会4部门联动,从管辖的每个行政村中遴选出1名有能力、有责任心,热爱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主任的担任治保主任,选取最少15名人员为义务辅警,成立派出所巡防小组,共同参与派出所农村警务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速平安建设。
三是科技兴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进一步强化大数据运用,进一步建设智慧公安,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提供了有效支撑。随着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建设等便民惠民举措不断发展,科技兴警成果为公安机关服务民生助力添彩。结合实际,此举对于派出所是很实用的一项新举措,就我所而言,辖区较大,面积较广,有时群众不知道该带哪些材料来办理业务,一来一回仅路程就需要四五个小时,因此我所一定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顺应科技兴警大势,以互联网、APP、微信、支付宝等为载体,打破空间时间限制,不断创新丰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拓宽便民利民服务渠道和载体,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四是从严治警。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锻造一支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从严治警一刻都不能放松。结合实际就是要把我们的集体建设成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队伍,就必须做好对所内每一位成员的约束和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不仅仅在于八小时之内的纪律要求,更要延伸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之中,一定要将公安机关纪律条例、内务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落到实处,放在明处,从严治警,确保这支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总书记的关爱与嘱托,如暖流般催人奋进,我将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不忘初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克己奉公,忠臣履职,坚决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重承诺,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23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体会2
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引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理解和把握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公安改革实现了新突破、队伍建设有了新进步,为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建设平安蒲城注入新动力。
认真学习了关于“新时代公安机关的使命任务”的重要论述,我切实认识到要想打赢打好捍卫政治安全“保卫仗”、维护社会安定“攻坚仗”、保障人民安宁“主动仗”,需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对涉黑涉恶、涉枪涉爆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对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刻理解了关于“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的重要论述,我将严格按照“四个铁一般”的标准,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长期工程紧抓不懈,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全面提高全所民警实战技能,全面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不断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准确把握了关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论述,认识到切实提高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把严格执法放在第一位,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健全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后,我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真正在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见行动、求实效。
2023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体会3
5月7日至8日,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四个铁一般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公安的部署、要求和期许。
公安铁军要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就是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说过理想信念是胜利之“匙”、精神之“钙”,一支公安铁军就要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对党的决策部署要真实有效的贯彻落实,始终和党站在一条线上,时刻把握住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时刻牢记党和人民。
新时代下公安的责任又被赋予新的定义,但不变的是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这个担子的重量。铁一般的责任担当,是对公安工作人员的期许,同时也把公安工作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保障了人生安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会上升。公安机关要担起这份无比光荣的责任,建起全社会的安全屏障,共同营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铁一般过硬的本领,是对公安铁军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安全的保障,过硬的本领,高质量的职业素质无疑是这份安全保障的根本。铁一般的本领,只有不断的充实自身,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能力才能练就。也许来自365个日夜辛勤的训练,也许来自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同一种应对和准备,也许还来自一天24小时不停的坚守,这份职业体现出来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对待人民的责任,是值得每一个人敬佩的。
铁一般的纪律作风,是建成一支铁一般的公安队伍的关键之举。说过纪律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公安机关保障着人民的安全,希望这把“保护伞”保护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公安队伍铁一般的纪律作风亮出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2023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体会4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创造了这“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功不可没。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总结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阐述新时代公安机关的使命任务,对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公安机关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伟大梦想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就加强公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目标,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全国广大公安民警牢记职责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辛勤奉献。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公安机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必须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确保公安工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要加强政治领导,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要加强思想领导,教育全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思想上的高度团结统一保证行动上的坚定有力;就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考量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确保在政治上靠得住。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新的风险挑战。新时代公安机关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就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之路,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有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才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就一定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023牢记殷切嘱托忠诚践行使命心得体会5
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遵循,激励全国公安队伍更好地肩负使命,奋勇前行,努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理想信念、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尤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闯关夺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公安机关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锤炼过硬本领,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才能为新时代新征程创造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把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凝神聚力,推动“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推进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工作新局面。要牢牢把握对党忠诚这一建警之魂,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方针,着力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要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一立警之本,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牢把握执法公正这一从警之基,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牢牢把握纪律严明这一治警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治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警风。
关于安全的感想范文第2篇
一、职工安全思想现状调查
从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看,总体上说,职工的安全思想是健康向上的,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个别职工在安全思想上,仍然存在者“只要产量,不要安全,只要效益,不要质量”的惯性,此与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指令精神是有差距的,与各级党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和要求是背道而驰的。集中反映在:
1、个别职工心存侥幸的思想没有彻底根治。现实工作中,怕麻烦,图省事,做“逍遥车”的现象偶尔有之。诸如:省力蹬勾头、搭车;省事不敲帮问顶,使用撅顶道;疲劳爬皮带,偷工减料早升井等。记得20__年6月21日18时,某矿某区副班长李某和验收员在掘进头看线时,被顶板中部的一块长1500mm、宽700mm、中间厚400mm、两头厚150mm的矸石推倒,造成重伤事故。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心存侥幸思想,没有按规程施工,正确使用好安全设施所致。
2、个别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文化素质偏低的负面影响,致使部分职工在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时,不能学以致用,不能从正面了解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的内涵,领悟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不可能迅速从事故阴影中走出,即使能够走出来,也是暂时的。时隔不久,安全思想仍在云宵,从而阻碍矿井正常的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稳定发展,科学发展。再如:某矿某区在20__年6月21日的顶板伤人事故后,全区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引起高度警觉,认真吸取教训,又接连发生了文盲孙某的搭车摔伤、新工人程某的推车挤伤和赵某的锤伤手指等轻伤事故。
3、个别职工为了私利麻木生产的行为没有得到遏制。《矿山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当安全与生产出现相互抵触情形时,定位以安全为主,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生产。又因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者,天天讲安全,时时讲安全,教育广大职工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能因小失大等。可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个别职工,甚至于个别班组长,还是为了眼前利益,为了自身收入,违章蛮干,违章指挥,视安全于不顾,让“隐患老虎”再次袭击人类,搬运和谐社会创建工作的绊脚石而伤害自己。今天,笔者仍然不想剥开一些煤矿过去所发生伤亡事故的伤痕,回首那惨不忍睹的场面。但是,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面对现实,求真务实。从多年的煤矿事故发生经过分析看,其内在主要因素是为了抢产量,赶进尺,为了一己私利,麻木生产,想急于求成完成任务,“三违”现象所致。殊不知,这些事故的发生,给煤矿造成了多大的经济损失,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永无宁静的痛苦。
4、个别职工的自卑心理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一些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失落。部分职工的自卑感、压抑感代替了往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在五六十年代,煤矿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很强,他们会为自己是一名煤矿工人而感到无上荣光。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于是,个别职工没有真正领悟到“不要问企业给了我什么?只问我为企业做了什么?”内涵,再加上一些安全思想工作者从正面进行教育,进行引导力度不够,某些程度上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错误观念,从而使得个别职工感到在煤炭企业工作有进错了门感觉,在同其它好的企业相比时,只横向比好的,不纵向比差的,只比收入,不比奉献。由此而来,他们整天混时占岗,天天期盼着“天上掉下馅饼”的自卑心理更加严重。再加上市场经济就是以效益论英雄,对亏损企业的职工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煤矿职工也就难免会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了。
5、个别职工对全面治理“三违”现象仍有错觉。全面治理“三违”现象是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为了实现企业本质安全,以人为本,制定的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公众性、系统性措施。从实施初期看,其效果十分良好,为安全工作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煤矿工人的惯性工作法看,总认为“偶尔性违章”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不被逮个正着就不算违章,甚至个别职工还做起了“三违两面人”。当安全管理部门抓得紧时,他们遵章作业;事故发生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痛苦之后,出于对伤者的同情、怀念,他们规范操作。反之,任凭管理者怎么苦口婆心说教,仍然“我行我素”。再就是对发生“三违”现象后的幻想特别严重,总认为只要是为了产量,为了多进窑,对小集体的眼前利益有利的,即使发生了“三违”,也有单位领导出面讲情,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是可以化解的。
综上所述,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职工的不良安全思想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某些失误,也有职工安全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又有职工安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职工认识上的局限;既有安全政策法规上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环境因素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
二、对职工不良安全思想的调适措施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重新调整,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在新的安全工作硬性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职工安全思想最为活跃,极易形成一些逆向型的安全思想文化心态。应该说,这是社会现实在职工安全思想中的客观反映,但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良安全思想文化心态不能得到调适,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会积淀成社会发展中的阻力,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和谐社会创建工作。因此,我们作为煤矿企业的一名安全生产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心理调适措施,通过硬性管理、逐个排除、突击检查、文化整合、自我调控、环境影响、舆论引导、真情感动等措施,使职工彻底排除安全思想上的心理障碍,迅速走出安全思想中的矛盾误区。
——安全硬性管理。长期的煤矿事实告诉人们,安全工作是煤矿企业重中之中的大事,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推行安全硬性管理手段是当前一个时期的安全工作管理法宝,也是今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者的必要举措。安全硬性管理手段是指不管是什么人,多么高的职务级别,只要他们触犯了煤矿安全生产法规,形成了违章指挥事实,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直接损失,危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就必须按照法规条款革职查办,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严重的决不包容,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制裁。对于那些“习惯性违章”人员,只要发现或者逮着,就必须严肃处理,并严格执行好过“八关”教育制度,避免过“八关”走过场,好似聋子的耳朵——摆设现象发生,情节严重的同样移交制裁。对于那些为“三违”人员讲情的,只要产量,忽视安全的,只要进尺,不要安全的个别安全管理人员应从重处罚,适时引咎辞职,就地免职。——隐患逐个排除。一个普通煤矿工人的安全格言告诫我们,“隐患不除,安全难保,隐患不除,事故环发”。因此,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等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安全检查部门、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机构和团委青年监督岗位优势,不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隐患逐个排查,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督导和复查,决不让隐患过夜。对于那些不按时整改,期内整改不合格的单位,除停头停面处理和工资绩效加重考核外,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换岗或者撤职处理。此点笔者从某矿的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中发现,某矿轨道上口由于顶板压力大,造成顶板破碎裂缝,前期的喷浆脱层,有危及职工生命之安全。把勾工多次建议个别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排除此隐患,但就是无人问津?直到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处理。看到此处时我确实为之惊颤,不仅反问自己这样的处理有用吗?刹那间,脑海中再现小品中所说的“悲哀”场面。
——实施突击检查。实施安全动态检查,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动态达标,是确保企业本质安全,构建和谐矿区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多年来的煤矿工作经验证明,安全突击检查做法是成功的,是有效的。可从目前的安全检查方式看,是否违背了“突击检查”的宗旨。从现时的安全小分队检查看,几乎都是通知在前,检查在后;准备在前,假象在后。因此,笔者呼吁,各级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应迅速落实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化等工作突击检查制度,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在同行业、同部门中进行同标准监督检查,在同一起跑线上,全面进行突击检查,使矿井步入正常的运行轨迹。
——进行文化整合。面对改革攻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分配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一些职工在分辨先进与落后、主流与支流、正确与谬误中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要消除这些心理矛盾就必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职工的心理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职工安全思想和行为受到不同形式的影响。这一过程就是文化整合的过程。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安全培训实效,按照不同的年龄段、知识面、业务操作点,充分发挥文化在职工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影响、同化和整合作用,从而使职工开阔视野、顺应趋势、调整心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此点笔者在《提高外联工综合素质迫在眉睫》调研一文中阐述很透。
——注重自我调控。职工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安全思想反映,都可以从他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中找到依据。因此,我们要不断研究职工安全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引导职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控。其方法:一是理智性心理矛盾的调适。主要是把握好职工安全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情感,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保持职工对工作的兴趣,让职工循序渐进地工作。二是情感性心理障碍的调适。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职工在情感爆发时,进行适度渲泄和放松(工会组织应利用娱乐活动进行调剂),让职工有张有驰,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三是意志性心理障碍的调适。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完善职工的个性心理,对职工进行信念、信心教育,帮助职工养成具有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四是焦虑心理的调适。在企业普遍进行内外互替的过程中,要让职工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但要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公平竞争的条件。
——优化企业环境。职工安全思想不仅会受理想、需要、动机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社会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环境对职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企业环境会使职工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企业应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一个企业如果经营者公正廉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职工群众团结奋进、正气上升、人际关系和谐,那么,职工也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即使是一个落后的职工在这个集体里也是很容易变好的。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势必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发生思想上的混乱。舆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舆论通过传播能引起职工的心理变化,形成心理压力,约束每个职工的言行。正确健康的舆论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而错误的舆论必然会导致错误的言行。企业一定要以工作的舆论优势,对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职工存在的热点、疑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解难释疑,从而为职工创造一种理通气顺的外部环境。
关于安全的感想范文第3篇
安全主题征文1
多年的一线工作使我深深感到设计院安全生产的责任重大,我深知工程设计的生产与安全并重,安全就是工程设计的生产力。
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迅猛,生产与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企业的生产与安全是并驾齐驱,只有企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企业的生产才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企业的生产与安全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名xx科研人防设计院职工要牢记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是没有了企业生产的长治久安,展望xx全国各行各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惨痛教训,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要牢记违章作业就是安全生产的天敌。
在安全生产中事故的发生总是忽视安全生产和违章所致,在我刚接触安全生产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经常心存麻痹心理而盲干蛮干,后来在我周围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教育了我,历年事故依然历历在目,血的教训震撼了我。
安全生产无小事,一丝的马虎、一丝的大意都可能造成我们永久的遗憾,我们要以这些事故为教材,认真学习事故教训,在自己工作的周围查找有无类似现象,逐步消除存在于身上的麻痹心理、侥幸心理、习惯心理,久而久之使我们自觉抵制各种习惯性违章,彻底杜绝各种人为的责任事故。
在安全生产上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安全的主动性,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用科学的工作态度,谨慎的工作作风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安全就是企业的生产力,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认识,保证从主观方面全面实现按章办事,遵章守纪的工作作风。
总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对自己的安全责任做到心中有数,实时掌控,那么安全就一定有保证。
安全主题征文2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什么?有人说是玫瑰,有人说是牡丹,有人说是杜鹃,有人说是水仙。但我说,最美丽的花朵是我们那怒放的生命之花。和生命相比,所有的鲜花都显得那么苍白,是生命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是生命丰富了人间,是生命生动了世界。安全,是守护生命之花的坚强护卫!
那么,安全是什么呢?
从我们华能集团的安全理念“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竞争力”能够看出,企业的效益来自安全,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安全。事实证明,只有抓安全,才能取得效益。安全是我们工作的态度,是寻求利益的原则,是我们每个人奋斗在此的一切。没有安全,我们的生命就无从保障;没有安全,我们的队伍就无法稳定;没有安全,我们的生产就无从着手;没有安全,我们的企业效益从何谈起。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安全靠什么?
安全靠的是责任心。燃料作业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隐患象凶残的野兽般盯着我们麻痹的神经。我们要靠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保障生产的安全、质量和效率。“安全无小事,人人有责”,想安全就要求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处着手,办好每一张工作票、做好每一次工作的危险点辨识和预控措施、每次工作前进行验电、注意穿戴合格防护用品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小事情”,才能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从年初学习的“2023年下半年7起安全生产事故”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习惯性违章所引起,也就是一切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足,凡事掉以轻心!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听到一次次血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一幕幕人间惨剧。但你们想过吗,其实,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我始终坚信,安全重于一切,而我们,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对于我们个人及单位的意义,就好比罗盘对航船的意义一样,没有罗盘,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便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对于世界,每个人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而对于家庭,你却是他们的全部。难以想象,当一位母亲失去了儿子,当一位妻子失去了丈夫,当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一刻,那将是怎样的一番悲痛景象。我们谁都想拥有幸福,谁都不想失去爱与所爱,然而,我们用什么去留住幸福呢?“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这是我现在恪守的信念。
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甚至有时比吃饭穿衣更重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安全是一种文明,安全是一种文化,重视安全、尊重生命,是先进文化的体现;而这种文化的形成,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
安全主题征文3
从入职到退休,“安全”是陪伴我们最久且永不变色的主题。
《安规》第一页就告诉我们,华能各级员工应全面树立“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竞争力”的华能安全理念。刚入职时对这句话感受不是很深刻,随着对工作的逐年深入,越来越喜欢这个安全理念。
回首过去,安全理念由远及近,刻入脑海。参加工作后,从一天天设备维护、一周周安全活动,以及一场场机组检修、设备改造过程中,我对安全的认识逐渐深入。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时间里,每次消缺或检修工作开工前,都要进行安全交底,这既是制度的要求,也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表现。通过一次次安全交底,使得安全理念铭记于心,安全操作了然于心。安全工作忌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曾经学习过一个事故案例使我印象深刻,某电厂热工技术员在处理电动门故障时触电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事故责任人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认为热工人员工作范围电压低,不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安全学习也在细微之处,记得有次和变配电班师傅配合工作,当变配电师傅在紧固电源线时,总是会先用电笔进行固定,然后再用螺丝刀进行紧固工作。如此细微的动作,使我恍然大悟,他们先用电笔固定,极大的降低了在接线过程中的触电风险。
立足现在,安全意识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工作后单位对安全的敦敦教诲,使自己在现在工作岗位上和生活中遇事都常思安全。在工作中,当组织培训或者去培训场地时,总是先看一看安全设施是否齐全,脑海中也会想安全隐患都存在哪些,如果出现我该怎么办等许多安全问题。有时候接热水时都会用手指背面按按钮,感觉考虑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小。在生活中,每天上班前总是要把煤气灶的阀门关掉,走路时总要走在家人的外侧,虽然现在想的多了,但在安全意识的引领下,工作和生活都很幸福。
展望未来,安全思想如影随形,伴随一生。我非常幸运能够来到电力行业工作,不仅因为爱这份工作,还因为在这里学到了受用一生的安全思想。技能知识可以随着工作的改变而变化,但安全的思想要始终如一,无论在何岗位、做何工作,对待安全都不能打折扣,只有全心全意对待安全,才会快乐幸福一生。
未来很长,愿安全常伴你我,愿你我心头常念安全。
安全主题征文4
看到分公司组织本次活动的主题,安全、百日、长久,我沉思良久。安全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他在不同时段又有什么令人记忆深刻的含义。站在保两会的时间节点,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依然感天动地。
自媒体时代的我们,留意不留意都会看到“历史上1840、1900、1960、2023年”的话题,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自然灾害大饥荒、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历史上中华儿女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庚子鼠年的内忧外患,一次次同仇敌忾、感慨万千。刚刚过去的2023年,声援武汉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华夏同胞再次挽起铜墙铁壁,白衣铠甲的场景历历在目。在京隆重召开的央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表彰大会上,我们华能集团荣获1个先进集体、3名先进个人、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有评论留言,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华能集团社会责任担当的肯定,是华能集团自觉践行国家大安全观的具体体现。窥一斑知全豹,可见大安全观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我们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的大安全观包含,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方面。查阅字典,安全作为一个汉语词语,通常指人没有受到威胁、危险、危害、损失,也就是说安全的主体通常是人。进而还有人类的整体和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互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长期来看,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大环境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从国家大安全观的含义,到安全的具象所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幕幕不免再次打开我的记忆闸门。从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公开采访,到武汉居民推窗同唱《我的祖国》。老百姓从最初的惴惴不安,到看见祖国强有力的措施和感染者逐渐好转直至清零后找回的安全感。还有在与其他国家新冠肺炎感染数量呈几何增长态势的对比中咂摸出的幸福感。感染者免费接受国家资助治疗、有序接种疫苗、连续免费检测等多项暖人心的国家举措,让国民感受到生命尊严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民生三感”的体验和强大祖国佑护下大安全观息息相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生存需求之后的第一需求便是安全需求,继而才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安全是每个人本能、真切地呼唤。如果说生命是花,那么安全就是衬托千娇百媚生命的绿叶;如果说生命是画,那么安全就是书写人生长卷的基本色。如果安全缺席,那么花便不再娇艳,画便没有生机。就生命而言,我们是否认为通过制度保障、隐患排查、技能培训等干预措施就能保障身体安全?是否以为看到的身体无恙就是身心安全?往往在一群人、某个人看似正常的运转轨迹中,经常存在一些隐秘的、不易被发现的不安全感。
我们知道,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没有后顾之忧和具有稳定预期,构成了安全感的基本来源。具有安全感的人才可能会在内心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幸福感是一种情感与心态,是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比如工作与生活的体面、享有尊严与自豪等。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物质层面,如有房住、收入有保障、有接受培训机会等。精神层面,像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有尊严、更体面。
满怀对抗疫取得重大胜利的致敬,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安全观关乎民族存亡,践行国家的大安全观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的大考也告诉我们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是人们最直接的体验。安全是萦绕每个人的话题,无论是宏大的安全课题,还是具体的内心感受。
安全主题征文5
幸福的定义有千万种,精神的升华是一种幸福,默默奉献是一种幸福,家庭和睦也是一种幸福,幸福的前提却只有一个——安全。安全是幸福的起点,也是幸福的保障,想要牢牢抓住幸福,就要扎实保障安全。
要想实现安全工作的提升,首先要端正态度。“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就是安全工作最基本的态度。安全对电厂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是我们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是企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我们要时刻牢记“警惕保安全、麻痹至事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在工作中端正态度,不含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才能扎实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的提升重在细致。只有秉承细致入微的精神,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全过程讲安全,才能在工作的每一个步骤中真正做到安全第一,才能在每个工作行为前首先考虑安全措施,一丝不苟、不留隐患。
安全工作的细致入微不应成为工作的绊脚石与拦路虎。安全是幸福的前提,更是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保障。只有将安全措施的预判、实施落实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保障各项工作安全、有序、顺利开展,从而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高。
安全工作的开展,有了端正的态度,还要有严格的制度。安全建设首在预防,提高预防水平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用制度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用规程明确生产各环节的规范与危害。用制度与规范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更为关键的是,制度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更要落实到工作中去。任何没有落地的制度都是无根之萍、无源之水,不得长久。因此,首先要将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发挥各级人员的作用,“以培训学制度,以工作行制度,以验收检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作为一切工作关键点,各级人员的制度学习工作和制度落实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关于安全的感想范文第4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安全案例,特别是与学校有关的安全案例(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等),以开展安全教育,促使学生重视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笔者在教学中使用了以下安全案例: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3年,由于饮用了有问题的豆奶致使辽宁海城近3000名学生集体中毒;2023年,在某学校的晨会上,由于学生在楼道中争相拥挤,不幸造成28名学生死亡,59名学生受伤……这些丰富、生动的安全案例就发生在校园中,就发生在学生的同龄人身上,因此,学生感同身受。使用这样的案例开展安全教育,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开展安全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来开展安全教育。例如,教学“尊重生命”的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举办的“珍爱生命,拒绝”的图片展,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找准切入点,用事实说话,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让“安全第一”的观念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例如,近日,由于日本“非法购岛”引发了争端,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示威游行。学生非常关注这一事件。于是,笔者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要关注国家安全,关心社会稳定,要注意保护个人的人身安全,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不要参与非法集会活动。
三、通过组织活动开展安全教育
关于安全的感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生沟通;心理安全;审视;内在核心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9-0011-03
一、沟通及师生沟通
“沟通”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使两方能通连”。日常生活中沟通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和结果不算沟通;是一种互动,只有沟通者的传递活动,没有被沟通者的接受活动,不会产生沟通效果。“沟通就是指交往中的双方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兴趣、情绪、感情、走向等”。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沟通的实质是交流传递。狭义的沟通指以符号、记号为媒介实现的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接受信息的人。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整体的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换观念、思想、知识、情绪等信息,而且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为。沟通的本质是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因此,沟通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与传统教育中的批评和惩罚都是有所不同的。从词性的角度分析。沟通是中性的,不含褒贬的意思,而批评和惩罚更多是对学生犯错误以后的一种教育方法,贬的成分比较多。师生沟通多是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对犯错误的学生提出改正的意见和建议,达到思想的一致或者情感的通畅。同时,沟通与批评、惩罚在时间和方式的选择上也是不一样的。沟通通常有专门的时间和事先准备确立的内容,给予学生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给学生的是正面积极的强化和鼓励;而批评、惩罚则不分时间和内容,给学生的统统是负强化,达到对学生错误的暂时阻止和教育。很多时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沟通和批评、惩罚最后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沟通具有很强的预防性,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开始做教育工作,从而达到标本兼治。而批评、惩罚则是表面上教育了学生,其内部心理活动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治标不治本。如果批评、惩罚运用不恰当,还可能给学生造成新的伤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隐患。
二、良好沟通对中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
心理安全,指的是学生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面对安全景况,如其所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应对心理机制,则其外显行为是和谐友善的。反之,其外显行为则会表现成为一种安全事故。可以把心理安全理解为“个体或群体在心理上所具有的一种不受威胁的现实状态”。个体或群体所生活的客观情境与心理安全密切相关,情境的优劣是导致心理是否安全的源头,当客观情境为个体或群体的内在机制所认知或体验时,就表现为一种“心理安全感”,它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关于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它着重强调主体的内在感受与体验,对外在情境的感受与体验的不同,决定了心理的安全或不安全状态,心理安全感是衡量心理是否安全的标志。
1 良好的沟通促进中学生信任感、心理和谐与心理安全的形成
沟通的本质在于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促进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良好、有效的沟通,永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平等基础之上,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是一种互动,只有沟通者的传递活动,没有被沟通者的接受活动,不会产生沟通效果。因此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建立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感,在沟通中促进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在沟通中化解矛盾和误会。人际交往中信任感的建立,是实现心理安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沟通促进信任感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
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自身的和谐,包含身心和谐、自我接纳、知行合一和人格结构平衡等内容;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个体的群体归属感、人际关系和谐、个人地位发展、社会角色适应、环境安全感等内容;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亲近自然和关怀自然两大内容;四是人与意义世界的和谐,包括拥有生活价值和拥有生活目标两方面的内容。保持心理的和谐与平衡是现代人优秀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所在。寻求现实状况与内在心理状态的协调和平衡需要人认知的调节,通过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自我与世界的全面和谐,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
2 从中学生心理安全隐患的形成因素审视沟通的意义和不可或缺性
中学生心理安全涉及其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如果能够从各个层面的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就能够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导致中学生心理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的滞后、社会教育环境的历史性困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本身的弊端、学生自己的年龄心理特点等方面。这里主要探讨后两个因素。
从学校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本身的弊端导致中学生心理安全隐患审视沟通。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因素的心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在心理互动过程中既可能因为理解、融通、互助而产生安全感,也可能因为隔膜、拒斥、敌视而产生不安全感。教师肆意地指使、斥责、奚落学生,将可能产生“师源性”心理恐惧。现今学校教育本身的教育资源匮乏和功利性教育目的阻断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学校教育中大班额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众多学习差异巨大、性格和习惯不同的学生同处一个集体,要做好沟通工作难度大,对班主任和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现实中许多学生的不安全心理,恰恰是教师能力不足、缺乏沟通等所致。在功利性教育观驱使下,中学教育仍以“中考、高考”成绩为工作出发点和目标,缺乏对学校育人宗旨的落实。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问题在萌芽初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进而导致心理安全隐患的形成。固然学校因素产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的缺乏,学生的问题没有一个沟通、解决的渠道,心理安全缺少形成的平台。
从学生自己的年龄心理特点导致中学生心理安全隐患审视沟通。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这种“未完成 性”使他们在面对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时常常面临困境,即心理发展的“未完成性”在现代社会引发了心理安全隐患。面对纷繁的世界,不成熟的心理状态使得中学生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强化心理的自主选择是保证心理安全的有效途径。本身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叛逆性很强,抵触父母的教育,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他们认为与父母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代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感逐渐增强,对于内心的困惑和疑虑不愿轻易向父母吐露,不愿与父母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于是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封闭,因而产生孤独感。中学生自身的“闭锁心理”和缺乏来自家长、老师的沟通导致心理安全隐患的形成。通过真诚有效的沟通能够打开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搭建中学生与外界协调发展的桥梁,有效解决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年龄心理特征的弊端,实现心理安全和健康发展。
因此,上述影响中学生心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其核心内在根源是沟通的缺乏,使中学生出现内外的不和谐,进而产生心理安全的隐患,这种不和谐状况需要沟通来解决。这也说明通过沟通构建中学生心理安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有效沟通能够较好地解决形成中学生心理安全隐患的各方面不利因素,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中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内心的困苦,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构建。
三、新时期加强师生良好沟通的策略与促进中学生心理安全的思考
1 切实树立师生沟通重要性的意识
教育就是教育者(教师)的实际行动影响受教育者(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行善,学会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用实际的行动来感染和影响、引导学生。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是真正让学生获得发展和进步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教诲,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是有效的教育,否则再多的教育行动都是无效的、治标不治本,只会让我们的教育成效显得苍白、空洞和尴尬,让教师对学生表现出一种无奈、无助,进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
只有教师树立了沟通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沟通行为,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理解、接受教师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和学生加强沟通、交流,理解、接纳学生的想法和观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顺利发展、成才、成功着想,才能真正教育、引导好学生。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往往是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内心的困惑得不到疏导、内心的委屈得不到发泄,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判定而产生,要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就必须加强师生的沟通,让学生的心理安全应对机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发展和提高。
2 杜绝师生沟通中的“假、大、空”现象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切忌“假、大、空”现象,学生都是有自己主体意识的,有较强的分析、辨别事理的能力。空洞的说教只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将矛盾激化,让事情发展到难以解决、不可收拾的地步;假惺惺的同情、怜悯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让学生鄙视老师进而恶意抵触老师。
3 注重师生沟通技巧
(1)学会积极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传统的师生关系等级森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无条件地服从和接受,教师动不动就对学生施以指责、训斥甚至是威胁,对学生的观点施以教师自以为是的、正确的价值判断,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解读。新型的师生沟通,首先应该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之上,学会倾听学生真实的心声,让学生有机会畅所欲言地表达其内心世界。纵观许多暴力违纪事件,其根源很多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甚至对学生表现出十足的冷漠,让学生产生被遗忘的心理危机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产生心理安全隐患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构建学生心理安全:拓宽师生沟通渠道时,静下心来平等倾听学生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认真地倾听,才能真正地建立沟通渠道。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
(2)无条件接纳、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学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而存在。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必须首先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人格,在尊重的基础上展开沟通和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应该是全身心地投入,而不能心不在焉,或者是一边与学生沟通,一边做其他与当前沟通无关的事情,如批改作业、与其他人闲聊等。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不重视,那么在这样一种缺乏接纳、尊重氛围下的沟通永远是无效的,不能达到通过沟通促进和谐、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真正目的。
(3)采取多元的沟通方式
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是多元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师生沟通仅仅就是和学生面对面的谈话,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通过书面形式对学生表达出鼓励和赞赏,“你的书写、格式非常好,坚持!”“如果你能主动跟老师、同学交流就更好啦!”在上课前可以用适当的时间与全班学生目光交流,对个别学生予以提醒和鞭策,让学生感觉上课时,老师的心和自己在一起,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和减少师生的陌生感和学生的心理恐惧感,构建学生的心理安全。
(4)抓住沟通的“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众多的关键期,如儿童末期和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特别剧烈,即所谓的“心理断乳”转型期,这个时期恰恰处于学生的初二至高二阶段。因此,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必须抓住这样的沟通关键期,有意识地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初一阶段更多是具有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多是服从别人的观点。不愿、不能、不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进入初二后,学生逐渐步入了青春发育期,与人交往、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日趋强烈,作为教师,在初二这个关键期必须时刻注意主动和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
4 构建“家一校一社会”三位一体的沟通范式
教育的功效永远是在家庭一学校一社会共同作用、共同努力的合力作用下才能达到最优最大化。在构建学生心理安全,建立沟通渠道时,教师必须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增强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意识,搭建学生的亲子沟通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和父母沟通。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有效的沟通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心理安全的氛围中袒露心机,表达自己的观点。社会应该承担对青少年成长的切实责任,加强正确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形成一种坦然、理性面对社会和他人的良好心态。
总之,沟通促进和谐,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形成,合理运用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建立新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安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东娇,简论沟通及其教育价值[J],教育科学,2002(8),1:4-7
[2]许鹏,中介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全国十三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fMl,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86-204,
[4]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2
[5]傅军,高中生心理安全隐患的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2:55-57,6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