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论文(精选5篇)
食品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一、目前季节性旅游市场餐饮经营存在的问题:
1、因经营的条件所制,难以办理《卫生许可证》。这些旅游胜地由于受自然、生活等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经营设备简陋,经营周期短,经营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卫生部门要求,不具备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因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卫生许可证》。
2、因有关前置手续的制约,为办理营业执照造成难度。季节性强的旅游胜地经营的大部分是商业、餐饮业。在对餐饮业的监管上,由于办理《营业执照》前需要经营者提供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人员《健康证》,而绝大多数经营者全年只能经营3至5个月时间,再加上经营的从业人员不稳定,正因为如此,从卫生部门要求获取不到办证的资格,工商部门就无法办理办注册登记手续,经营者就领不到《营业执照》。
3、对工商部门日常监管工作造成困难。工商机关对旅游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因大部分经营者的前置许可不够条件,因而就造成了无序进入或违法经营(无照经营)长期存在,给工商部门日常监管造成了许多不便。同时也制约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对本地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的信誉度。
4、经营的饮食质量无法保证。在“三证”尚不健全、监管难以深入、各职能部门职权不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经营的饮食质量就难以保证,万一发生饮食方面不安全问题时就无法查处,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当地政府以经营的商户属于卫生、工商、公安为理由推辞,卫生部门以没办《卫生许可证》为由不参与处理,工商部门没办营业执照处罚难以介入等问题,到最后处理的结果将导致游客不满意,经营者意见大的问题。
二、监管的方法:
1、配合卫生部门办理临时《卫生合格证》。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本着确保游客食品安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景区餐饮业的管理,应由景区管委会协调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联手,形成监管合力。对不符合办理《卫生许可证》条件可以协调卫生部门尝试核发临时《卫生合格证》的办法,以解决前置许可的问题。
2、办理确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实名登记制。对办不下《卫生许可证》的,采取实名登记制的办法:一是经营者出摊经营前出示本人身份证有效证件并予以复印,详细登记经营者出摊位置、名牌号;二是登记经营者详细地址,起码知道经营者是什么地方人,万一出了问题,就能及时联系;三是由工商部门对采集到的经营者相关信息进行建档保存、备查。
3、签订食品安全合同,责任到人。在经营前,由卫生、工商部门对经营者签订有关食品安全责任合同书,合同上必须载明有关各负责任承诺等事项,应负的责任范围。
4、建立市场查巡制。实行实名管理以后,对经营者在日常监管中具有以下4个作用:
(1)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明确了双方间的连带责任。经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合同书以后,明确了经营者在经营中各种事项,达到的标准,如发生不安全事故时所负的责任,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经营者不得规范各自的经营行为,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2)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弥补了原先经营者地址不详、联系方式不通的局面。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地做法,对经营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证及住所要与公安核实,经审验准确无误后备案,同时所备案的联系方式是否能打通,并每月联系一次。这样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就能果断做出应急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
食品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关注食品安全,共建全民健康—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多角度思考
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次次拷问着食品生产者的良知,也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也毁坏了中国食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现将近期我国发生的最新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盘点,并从多角度深入思考。
一、近期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双汇瘦肉精猪肉
今年央视3.15晚会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催熟芒果
一般在5月中旬才能成熟的海南芒果,却在3月份就出现在了西安市场上。这些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上海染色馒头
4月初,上海工商部门在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水银刀鱼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的12条刀鱼中3条体内掺有水银。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质量管理论文,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
4月15日,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牛肉膏”,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硫磺毒生姜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有毒豆芽
4月17日,沈阳市公安局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回炉面包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了过期的那天早上就会下架运到生产车间重新组合。
假红薯粉条
4月22日,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
蒙牛学生奶“中毒”
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出现发烧、呕吐、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此,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4月27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
二、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论思考:
【经济学思考】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质量管理论文,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没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不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应该由生产厂家召回或由有关部门予以没收、销毁。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食品生产企业,如果不把消费者生命健康置于首位,必将被市场所抛弃,遭遇生存危机;而那些坚持质量为生命的企业,则因此有可能获得长远发展机会。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3、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的运行,必须将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纳入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当前,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建设,明确食品添加剂等管理法规和使用标准,明确食品生产者的法律责任?谑称氛倭煊蜃龅接蟹?梢馈⒂蟹ū匾馈⒅捶ū匮稀⑽シū鼐俊?
4、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也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管领域存在诸多漏洞。当前,政府要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从食品生产领域到食品流通渠道,强化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食品的查处力度。
5、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道德建设。无论是投资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需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既要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尽可能为社会、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好处,又要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6、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应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反映了少数企业经营者采用非法手段欺骗消费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质量管理论文,必然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形象,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当前要强化食品生产商和销售者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食品生产商和销售者的社会责任心,健全食品经销商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缺乏诚信的食品经销商要及时曝光,同时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政治学思考】1、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各级政府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精神,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坚决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势头。
2、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果断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履行了经济、政治、社会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表现。当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和少数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不无关系,说明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服务型政府。3、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体现了我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4、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体现。
【哲学思考】
1、意识能够反作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应该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增强责任、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内部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食品生产者社会责任心不强,牺牲社会效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不严,政府对于食品监管的重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缺失等。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企业、市场等方面影响都是的深远的。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食品安全事件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身上,但是整个国内食品市场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
4、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分清主流与直流。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的影响虽然很恶劣质量管理论文,但我们还要看到全国的食品质量总体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少数领域和个别企业身上。不能任意夸大或全盘否定我国的食品,盲目抢购国外产品。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食品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昭通学院管理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近年来,屡治不绝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借鉴全球治理改革中的一个成功经验——多中心理论,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于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有益探索。
关键词 :食品安全治理;多中心模式;单中心治理模式;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23)09—0137—02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难以使其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因此,多中心理论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解决途径,即多中心治理模式。
一、单中心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单一依靠政府的治理困境
国家,被霍布斯喻为“伟大的利维坦”,长期以来,为避免社会无序造成的动荡与破坏,我们习惯依靠霍布斯的“利维坦”模式,由政府这一力量强大、无所不能的“单中心”来维护社会秩序,满足公共需要。
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客观来看,政府监管作用是较为有力的,但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有力未必一定有效。利维坦的力量确实强大无比,政府监管对食品行业存在约束与规范作用,但是,利益的诱惑显然强于政府的威慑,毕竟,“全能型”政府需要管理的事务太多了,强大的利维坦也有鞭长莫及之时,政府监管稍有松懈,不法食品生产与经营者便乘虚而入,政府这一单一食品安全防线便失灵了,食品安全事件也因此频频发生。
此外,从政府主观行为来看,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政府也存在主观犯错的可能。如果某些食品监管领域存在利益的话,政府部门乐于涉足此类监管,因为可以从中获利,反之,那些无利可图的食品监管领域就会无人问津,成为监管真空。再有,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迎合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则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结成利益同盟,这些情况都造成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失灵,使得食品安全治理陷入屡治不绝的困境。
(二)单一依靠市场的治理困境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市场的作用做了全面总结和最具创意的概括——“看不见的手”,这一观念也成为以后“市场万能”论以及完全依靠市场的单中心治理的理论之源。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推动的社会进步证明了“看不见的手”的巨大力量,然而,市场交易的理性行为不总是带来好的结果,它可能对第三方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市场的“外部性”。除了外部性,市场的其他缺陷也在其发展中逐渐显现。事实证明,市场失灵是存在的。
食品生产与经营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市场行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食品生产经营与消费,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可能选择承受巨大的道德风险乃至于法律风险来降低成本,“问题食品”无疑就成了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最优选择,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这一单中心模式来调节食品生产经营,将会使得食品生产经营陷入类似于“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困境——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公共利益的损坏。
二、多中心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
治理意义上的“多中心”一词是在迈克尔·博兰尼的《管理社会事务的可能性》、《利润与多中心性》等论文中最先被阐述的,[1]作为一门治理理论则是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创建的。“‘多中心’意味着有许多在形式上相互独立的决策中心……它们在竞争性关系中相互重视对方的存在,相互签订各种各样的合约,并从事合作性的活动,或者利用核心机制来解决冲突”。[2]
治理实践证明了单一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单中心模式来寻求公共事物的解决之道都存在缺陷,两者都可能“失灵”。因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即多中心理论所强调的治理的自主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研究发现,制度设计者在自主治理过程中能够“发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借此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他们的规则,从而使得自主治理制度能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长期性。因此,按照多中心理论的观点,在公共事物的治理过程中,应该发挥自主治理的作用,这也是可以有效避免政府与市场缺陷的途径。当然,自主治理并不是否认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从“多中心”的理论内涵来看,应该充分发挥多个治理主体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各治理主体的作用与地位也各有区别,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要从总体上领导协调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为其他治理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同时,接受其他治理主体的监督,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三、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实践建议
(一)完善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明确政府治理职能。这就要求整合政府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职能,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政府部门的多头治理只会为“寻租”行为与“逃避责任”提供机会,因此,在政府职能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统一协调管理,集中治理权力。其次,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此,要培养一支廉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法律与道德修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治理素质与能力。最后,要建立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强化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应对现行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惩失职渎职行为,确保责任追究到位,从而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除了提高政府自身监管能力外,还应完善政府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中的领导协调作用。一方面,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加强政府对治理全局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与其他治理主体相互配合,发挥多中心治理的整理效应。
(二)优化市场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调节作用
首先,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营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由市场来淘汰生产“问题食品”的企业。其次,重点要建立公平竞争的规范化市场,坚决反对食品行业的不正当竞争,逐渐消除食品市场的外部性影响。另外,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建立专门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企业,比如,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营利性监督企业。总之,通过发挥市场化的食品安全治理作用,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
(三)加强食品安全的自主治理
1.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自主监管作用
食品行业协会是由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者自愿组成的、为维护会员共同利益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按照行业章程开展活动的自治组织,在食品安全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能够发挥行业内部互相监督的功能。另外,自主制定的“行规”具有较强的约束与制裁功能。因此,对于众多分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如果能够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主治理作用,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监督成本,提高整体监管效果。此外,食品行业协会可以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使食品安全从生产源头得到保障。
2.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管作用
社会监管力量主要以非营利的第三部门为主,即公益性志愿者组织,它们的组织目标就是为了维护食品安全。此类公益组织由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组成,作为食品消费者的自主治理主体,他们是与食品安全联系最紧、距离最近的直接相关者,是各类食品信息的最先反馈者,大多时候他们是食品问题的最先觉察者,他们对食品安全最为关心,因此,支持和引导广大志愿者团体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单中心治理模式的不足。
[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博兰尼著.自由的逻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惠特克著.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食品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转基因产品;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1.019
1引言
在人类普遍使用转基因技术的情况下,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这些转基因作物与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而转基因作物一方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另一方面也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人类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逐渐加强,转基因食品作为原本就十分存在争议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大部分人群,特别是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群,越来越倾向于购买非转基因食品而非转基因食品。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市场上所标明的非转基因食品是否真为非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并不能真正了解,本文就将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情况。
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社会中的人所拥有的信息状况不同。在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市场中,一部分人群拥有他人所不能得到的信息或者说快于他人所得到的信息,那些在经济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的人往往都掌握了比较充分的信息,而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总是缺乏足够的信息。在经济学中,将事前的信息不对称称为逆向选择,与之相对应,将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行为称为道德风险。
3信息不对称与转基因食品购买情况
食品既是经验品,又是信任品,食品的这两个性质就导致了在市场上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会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消费者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价格以及标签和购买环境等来做出自身的购买选择,但是所购买的食品是否真为转基因食品,消费者是无法直接从外观、形状或者包装上观察出来的,于是部分厂商以及商家就会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来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故意将转基因食品以次充好,扰乱市场,当作健康非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售卖,以获取高额的利润。结果导致真正生产健康非转基因食品的销售者的食品并不能卖到高价,其产品真实与否受到怀疑。生产健康非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打击,会减少甚至将其产品退出市场,而转基因食品这时会占有市场,就像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将健康食品赶出市场,从而使消费者难以购买到健康非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否存在危害至今仍存在争议。而食品是否为转基因食品,必须通过先进设备的检测,由于检测的高技术高成本,所以消费者很难将自己所购买的产品进行检验来确认其是否为转基因食品。因此这信息的缺乏将会使消费者难以辨明产品。同时也会扰乱市场的价值定价机制。
如上两图所示,存在着两个食品交易市场,一个为健康非转基因食品市场,另一个为转基因食品市场,两个市场有着不同的供给需求曲线。如图1为健康非转基因交易市场。图2为转基因产品交易市场,S、D分
别为健康非转基因产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其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为10000和5000。A、B分别为转基因食品市场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其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为5000和5000,优质食品的价格较高,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会导致优质非转基因产品的供给曲线高于劣质转基因食品的供给曲线,同时优质食品的供给弹性也会小于转基因食品的供给弹性。同时因为优质非转基因食品价格更高,所以优质非转基因产品的需求曲线也高于劣质转基因食品的需求曲线,因此优质非转基因食品的均衡价格高于劣质转基因食品的均衡价格。
但在现实交易中,因为市场上的优质食品与转基因食品存在真假混杂的情况,使消费者难以辨别。随着交易的不断进行,消费者有50%的茁誓芄还郝虻接胖史亲基因食品,这将成为成为下一次购买产品时消费者的决策参考依据,于是,理智的消费者会向下移动需求曲线,而供给曲线不会移动,于是,优质产品的交易量和价格都将下降,优质产品交易的下架反而导致了转基因食品的交易量增加,因此,转基因食品驱逐优质非转基因产品的柠檬现象出现。
因此,随着消费者不断进行多次交易,正如二手汽车市场一样,优质食品会逐渐退出市场,而使市场上充斥着转基因食品。再加之孟山都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公司,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种子的销售,使农民更难以买到优质产品的种子,进一步加剧了优质农产品退出市场的过程。
食品市场论文范文第5篇
1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基本状况
1.1市场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的状况(参考了2008年数据)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调查显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2004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1.2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市场实行监管作业
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经营者自律
1)食品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监督员。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查验,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
4)食品经营者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合格、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6)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7)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负责的维护消
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2.2经营者自律是根除违法经营行为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工商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销售超过保质期、“三无”、变质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违法行为在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点在于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未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严格做到自律经营。
1)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
农村工商所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每个农村食品经营者知晓该法,并入心入脑,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时,农村工商所一定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食品经营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就在该法颁布之前,向辖区内的所有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发放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书”,把农村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6种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和相应付出的违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举在提示书上,并在提示书中提醒他们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经营成本,食品经营者一看提示书就明白自己该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门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场检查的频率和查处的力度
农村工商所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巡查频率,认真、细致地查找经营者店堂和仓库中的食品,检查其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发现其有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刚开始时务必要考虑到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议推行行政指导和柔性执法,保护绝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者守法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会自觉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改正违法行为,做到自律经营,绝不能粗暴执法,一罚了事。但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依法予以重罚,直至其关门倒闭,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经营者,促使其自律经营。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以农村为例)
3.1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3.2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
3.3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4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6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2)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3)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4.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4.3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4.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4.5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4.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4.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制定、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作为支撑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