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故事(精选5篇)
高尔基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维吾尔数字故事;故事地图;民俗地图志
1.前言
《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的“故事民俗地图志”,指的不是过往的故事类型学的讨论,也不是以编绘地图为主,而是讨论编绘故事地图中的民俗学难题,特别是空间信息和空间意义的问题,还要补充地图学和数字化的缺项。所谓空间概念,就民俗学而言,除了业内常说的地方性特征,还包括区域地理范围内的大量历史地理景观,这是过去很少进行民俗学研究的。特别是那些“会说故事”的景观实体,不少已转化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强烈地吸引着现代人。随着全球化对时间节奏的压榨,时间逐渐失去了人文意义,故事的流失或保护也在空间中实现,于是参观遗产地、现场听故事,成为一种趋势。这让现代人可以从空间中召唤时间,可以记忆和反思历史文明。此外,在一个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时代,慢悠悠的民俗消失很快,但被数字化也快。上网站,查地图、看民俗,渐成习尚。近年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在花大力气资助遗产地,使这种空间携带时间的民俗传承呈现得十分明显。据此种种,这本《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建立构想》,希望能在专业研究领域中迈出新的想法,也希望能社会应用上有所作为。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状况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进行了几次的认真评估以后,人们惊奇的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更严峻的形式。保护和研究方面付出的既然很多。全球化节奏的不断增加,超级大国的文化侵略,国际标准化的推广,持续不断地物理冲突大部分以处在消失的边缘,生存环境及其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毁坏,消亡。各种灾难,地震,都对传统文化构成严重的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的遗存,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材料各国相互了解文化的最好的文化的接触和文化交流的手段。随着这方面需求的加强,面向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的专门信息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在国外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建立研究比较早,最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来自于对图书,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美国从1990年开始的“美国记忆”,而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代表了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普遍进行,距今只有20年。目前国内就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也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比如国内各种数字博物馆包括南京博物馆的数字化,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还有“故事民俗地图志”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及其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民俗地理志”子课题,与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数字故事博物馆”项目同步进行。为更好践行18大会议精神,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确保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新疆民俗文化的研究现状,特制定2023年度本中心招标了重点课题项目为“维吾尔族民间故事数字记录与整理”。但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建立研究是一个空隙。
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保存、展示与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包括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料库,同时利用地图,动画,器物图像,视频,声音,并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用户界面,也开启一个跨越学科,跨越实体机构合作的模式,促进国际间资源整合与技术交流。
3.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建立研究的意义
维吾尔民间故事同维吾尔人民的古代神话传说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创造的正,反面形象是实现社会各个阶层,集团的典型代表。维吾尔民间故事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容但随着全球化对时间的压榨维吾尔民间故事,时间逐渐失去了人们对民间故事的重视,在家孩子们很少听故事。就这种状况提醒我们建立一个完整的民间故事数据库,把它由地图来显示。新疆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从文化建设的宏观层面上说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和相关研究成果的起步,主要有以下意义:它可以是维吾尔族人民自的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走上一个快速的轨道,弘扬和传承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丰富内容,是实现资源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建设,充分体现对维吾尔民间故事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为新疆悠久的地理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产业设计提供了民俗学的基础信息和综合性的学术支撑。
维吾尔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建立的研究是文理科交叉研究补充民俗学理论与方法,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丰富维吾尔族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本研究的进行时民俗学与地理,计算机学的交叉研究,应用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当代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人文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民俗学研究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分析和时空传承研究需要地理学的知识,在学术史方面,本研究为民俗学史拓展研究方法,为民俗学研究的一部分,提供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本项研究只是初步的但在民俗学史上,从地图学的角度,解决民俗学的方法问题,维空间民俗学和数字民俗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建立数字地图民俗志研究模式。建立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应用于民俗学研究的模式。本研究还增加数字民俗学的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应用民俗学。假如本研究在新疆民俗学上实现,就为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研究方案。为研究成果的保存、再度研究和信息挖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也为文理工学科交叉地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参考。
4.建立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的具体构想
(一)加强领导,做好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建设规划由于建设维吾尔民间故事文化特色数据库周期长,尤其是去新疆偏僻地区,深入农村地区调研,需要经费多,工作繁杂,又没有直接的建库经验。因此,加强领导,做好数据库的规划,是建好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的关键。首先要成立维吾尔民间故事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吸收维吾尔民间故事文化研究学者,研究生,博士生,和计算机专家为领导小组成员。其次应确定文献采集范围步骤、文献数字化的顺序、数据库软件选择等。再次应提早派人去已键民族特色文献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学习,请建库专家来进行指导培训。
(二)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内容及处理方法
建设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基本理念是:
突出反映维吾尔文化的研究成果,反应维吾尔族的不同方言来讲述的民间故事,讲述者,民间故事的讲述状况,保护情况,遇到的困境突出办学特色,为教学课研服务。
维吾尔族文化特色数据库应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的内容:
1.物质文化主要包括:
(1)国内所有公开或不公开的刊物、报纸中刊载的有关维吾尔族文化研究的论文(包括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这部分资料要求全文数字化。
(2)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性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如将维吾尔民间故事,讲述过程,讲述者的文化程度,故事的文化环境等制作成视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展示在数据库中。
(3)从事维吾尔民间故事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有关资料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展示。
(4)相关单位及其他网站有关维吾尔民间故事数据库研究的资料,将其收集、整理、合成不同格式的电子文档,分别归入数据库中不同的类目。
2.我参加的民俗基地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
民间故事、民间达斯坦、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饮食文化、民间、民俗、游艺等内容,将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维吾尔文化遗产进行有序地普查,组织力量进行采集,以多媒体形式予以反应。
总之,就是维吾尔民间故事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特色数据库中得到全面、完整的展示,将维吾尔文化数据库建成中国维吾尔族的文化信息中心。建立一个维吾尔民间数据库是一个保护和传承维吾尔民间故事的很好的方法之一。就遵守“从民间收集,返回民间”的口号要运用民间故事资料用到民间数据库里面,同时还用在研究方面。
5.总结
(一)对民间故事进行记录是今天保护口头文化遗产由无形态转化为有形态的先决条件和手段。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只有通过记录转化为文本性、物质性、有形性、固化性的对象,才能成为静观的对象、分析的对象、研究的对象、储存的对象、传播的对象、传世的对象。民间故事的数字记录是研究民间故事的首要条件之一。
(二)数字记录成果将来通过数据库等多种手段返还给民间,增强民众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对自己民族传统知识的了解和传承。
主要对民间流传的维吾尔族民间故事进行数字记录,并切总结数字记录经验撰写论文,同时选择库车县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进行数字记录,并且对故事讲述家的现存情况、当代民间故事的生存情况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民间的一种原生态的数据。因此,应用人类学的宏观实地调查方式对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进行调查。同时,对其进行微观调查、总结与分析,记录其过程中经验教训。由于民间故事具有一种区域性特点,因此引用个案分析法对艺人及其讲述的故事进行个案记录。记录过程中使用摄录一体机,录音机、照相机等设备,搜集质量最好的视频、音频、图片第一手资料。这是一项规模和难度较大,工作过程比较复杂的课题,也是保存、阅览、检索、共享民间故事的基础。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很难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来保护和传承。(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董萍主.数字故事民俗地图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
[3]金辉,张彦锋.广西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建立构想.(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 南宁 530031 2.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 北京 100061),2023.
[4]买哈木提?艾沙.试论维吾尔民间故事
高尔基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 核辐射 基因变异
1媒体里的切尔诺贝利
二十多年后,这个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之间、被代以 “人间地狱”的无人区竟然成为濒危物种的理想栖居地,甚至发展起旅游业并接待了成千上万个游客。
二十多年前,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机组发生事故并引发爆炸和火灾,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释放的放射性沉降物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核事故发生后,以核电站为圆心、30公里为半径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其中,距电站最近的小镇普里皮亚季全部居民紧急撤离,切尔诺贝利沦为无人区。
媒体在报道切尔诺贝利事故时总是强调其酿成大祸,百万人受到影响,并据前苏联官方的数据佐证:导致64人死亡,并留下数千个因为长期辐射效应导致的畸形和癌症病例;或者搬来科学家的一句:这片面积达到1000平方英里的疏散区域,可能在2万年内都不适合人类生存;又或者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当年生活在核电站周边的大约27万人患上癌症,其中9.3万人死亡,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不少儿童罹患甲状腺癌。这些言之凿凿的报道促使公众对于核辐射悚如鬼魅,加剧恐惧心理。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如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书中出现作为清理人的士兵将自己在切尔诺贝利工作时头戴的帽子送给儿子,后来这个孩子脑子里发现了肿瘤,更为痛心的案例是一位刚出世的女婴被发现患有多种综合性病理症状:先天性发育不全、先天性阴道发育不全、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
各种媒体传播着这样的讯息:核辐射是撒旦一样的存在,它使人痛不欲生,摧毁一切。正因如此,当科学家广泛认同:在过去20多年里,切尔诺贝利周边隔离区实质上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人们的反应是如此惊奇和震惊。
2研究报告中的切尔诺贝利
事故发生时,苏联政府实行信息封锁政策,以致后来许多对核事故的研究资
料往往互相矛盾,公众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还缺乏客观、统一的认识。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和促进人们更好的认识切尔诺贝利事故,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创立了切尔诺贝利论坛。论坛研究了当前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长期的健康与环境影响和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科学评价,发表了一份长达600页的报告《切尔诺贝利事故遗留问题――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例如急性放射病(ARS),根据UNSCEAR(2000)报道,有134名应急救灾人员确诊为ARS。普通大众由于接受照射的计量比较低,ARS和死亡都没有发生;关于肿瘤死亡,专家预测在受到较高水平辐射的60万人(包括应急救灾人员、撤离人员和严重污染区的居民)中,由辐射导致的肿瘤死亡率升高约几个百分点。而在5百万的污染地区居民中,由于辐射剂量比较低,肿瘤死亡率增加不超过1个百分点。
可见媒体以及电影、文学作品在核辐射引发的问题是有“夸大言辞”之嫌疑,悲剧必然存在,但是以少数及其严重的个例或者肢解专家说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并没有某一物种的局部种群由于辐射照射而灭绝,其内部环境会根据条件进行一个稳定性调节或适应,同时必然也有辐射诱发的例子。
3切尔诺贝利缘何成为动物天堂
核辐射导致基因突变的几率极小,突变也不定向,同时受过辐射富的不健康胚胎通常在母体中就夭折,即便出生,也会迅速死亡,或被食物链上端的捕食者猎杀而无法适应当下的环境。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放射生物学家罗恩?切瑟为代表的一派理论认为,核辐射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远比不上人类活动带来的破坏力。他和同事在研究切尔诺贝利地区野生动物数量变化后发现,野猪数量在最近20多年迅速增长,达到核泄漏前的10至15倍。同时他们对该地区野狼、兔子和驼鹿等动物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核辐射没有引发可遗传的基因变异。
但是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小概率?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学家蒂姆?穆索和同事研究并发现了一些由于核辐射导致基因变异的例子。在核辐射发生后初期的切尔诺贝利地区,一些鸟类如麻雀和金莺,出现过羽毛失色,脚趾、喙和眼睛畸形等情况。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蒂姆?穆索的研究时间:“在核辐射发生后初期”。即是说在事故发生时,由于辐射剂量和动物敏感性,动植物会出现一些变异,但变异的基因由于自然选择能遗传下来的几率很小,于是随着放射性核素的自然衰变和转移,生物种群的数量开始恢复。
这二十多年来,切尔诺贝利向我们展示了惊人的生命力,大自然平息了核事故带来的创痛,继续着物种的演化。而重视个体的人类毕竟没有地球那般悠然,对核事故的记忆惨痛而长久的,同时我们要花费大量的经费用于患有辐射病或者因事故致残的人,也许切尔诺贝利如今是动物天堂,人间地狱的称号依旧适用。
参考文献:
[1]贵余(编译).切尔诺贝利无人区今成动物天堂[J].科学,2006第6期.
[2]赵越承,周平坤.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6月第26卷第三期.
[3]潘自强.核事故对健康与环境的影响[J].核科学与工程,2000年9月第20卷第三期.
[4]切尔诺贝利核灾难27年:野生动物神秘回归[N].香港都市报,2023.05.04.
高尔基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达尔?本德仑;圣经;意象;受难的;耶稣?基督
《我弥留之际》(以下简称《我》)是威廉?福克纳除了他辉煌的失败之作《喧哗与骚动》以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虽然读起来轻松,但确是含义深远,引起了福学者的广为关注和研究。学者大多关注本德伦一家七口,而研究最多的是本德伦家的女主人艾迪,大儿子卡什和二儿子达尔。其中对卡什的评价甚高,甚至以原型批评法把他奉为受难基督,如丁云在她的书中对卡什作出高度的评价,“他是一个背负十字架耶稣式的受难者形象,具有惊人的忍耐力和献身精神。在卡什身上,闪烁着一个普通劳动者所特有的非同寻常的理性光芒。”,大多数学者对达尔的评价则是集中在他真疯还是假疯。本文采用独特创新视角以耶稣.基督的圣经原型来评价达尔?本德伦,这一受难者的形象。
《我》有很明显的圣经痕迹,这与福克纳从小在美国南方的圣经地带(Deep South)长大并受到信奉清教思想的家族影响甚多。从这个故事的框架结构来看,本德伦一家运送这家的女主人艾迪的遗体回她的故乡安葬,一路经历了洪水、大火、秃鹰等重重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这些苦难组织了一个以受难为主题的故事框架。这个故事引入了很多圣经元素,共19处,因此引起了众多学者以圣经原型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学者丁芸高度赞扬卡什的受难者的形象,他背负着苦难十字架,而且毫无怨言。此看法有一定根据性,但过于停留于表面,导致无法认清福克纳在书中安排潜藏的受难者达尔才是这部书中的南方基督。
首先从结构上讲本德伦一家的送葬旅程,被认为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奥德修记》或是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相似,笔者认为这个故事理解成新约中的耶稣受难记更为恰当,降生-拯救-被出卖-钉上十字架-复活。达尔历来被认为是疯子-先知的文学形象,达尔行为过激、语言尖锐,但观察力过人,关心家人。达尔是本德伦家的次子,是母亲艾迪所厌烦的孩子,而父亲安斯又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达尔从小缺乏关爱。达尔的姓氏本德伦Bundren)在英文中的发音与负担(Burden)相近,而他的名讳达尔,在英文中Darl与Darling(爱)相近,福克纳安排的命运也如他的名字一样是“爱的负担”。被忽视,缺乏关怀,让他变得极端,偏执,疯狂,安斯曾经提到过时达尔让外人认为他们一家不正常。达尔的观察力敏锐,在一章出场时,他同朱厄尔一同行走时,十五英寸就在不停的出现,一方面体现达尔和朱厄尔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体现了达尔的观察力,他从朱厄尔的外貌与本德伦一家有异,推测出朱厄尔私生子的身份。妹妹杜威德尔未婚有孕的秘密,达尔是唯一的知情者。这些突出了达尔的敏锐观察力。但是之所以把达尔定位为基督的形象更在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神性,在故事中,杜威德尔衣不遮体的照顾艾迪这一段是由达尔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而达尔当时并不在现场而是与朱厄尔去了外地,这一段不得不说是福克纳为达尔赋予了神奇的超自然力量。在小说中年近30的卡什和他都不曾婚配,甚至没有结婚的打算,也暗示了他的神性,不像家族的其他人一般充满了原始的欲望。达尔具有善心,他关心家人。一直在默默关注母亲尽管自己不愿意承认,在他的叙述部分对父亲安斯的不劳动也表示理解,对兄弟、妹妹也一直很关心。在德尔未婚先孕之前和德尔的关系最近;卡什腿受伤的时候表现得最为关切[1];连他最嫉妒的朱厄尔与外人争吵动武时,他也是一再劝阻。在达尔身上隐约可以看到基督关怀世人的影子。
文中出现了很多圣经意象,如洪水,火等,都在暗自达尔的身份。故事中雨越下越大,引起了河水水量突然提升,对本德伦一家造成洪灾的影响,卡什在这次洪灾中摔断了腿再次受伤,朱厄尔为了抢救母亲的遗体,跳入水中将棺材弄了回来。达尔确失声喊了起来,他心里很明白这场旅程是一场闹剧,他想结束这场闹剧让艾迪以最自然地方式尘归尘,土归土。水这个意象在圣经里常常出现,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净化之意,一种是上帝的惩罚。在《创世纪.诺亚方舟》中,上帝就用洪水来消灭人类。在《我》中,首先豪雨造成的洪灾像是上帝予以本德伦一家的惩罚,达尔也在洪水中想将艾迪的棺木投入水中,可见两者的想法十分接近。
在火这个意象中,不再属于天灾而是属于人为,达尔在暂借停放母亲尸体的仓库中放了一把火,而在圣经中火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象征着温暖光明,二是上帝愤怒的惩罚,在旧约中上帝降下天火毁灭了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座罪恶之城。在《我》中,达尔代替了上帝的角色火焚棺木,颇具上帝之子的意味。
如果说水,火的意象在圣经意象中是最能代表上帝的明显符号,这部小说中还一个隐藏的圣经意象,即替罪羊意象,在新约旧约中皆有出现过。达尔可以被看作是本德仑家的替罪羊。这场荒诞可悲又充满灾难的送葬的始作俑者是本德仑家的女主人艾迪。在送葬的过程中,家族成员皆有所失。洪水,火灾,秃鹰等都可看作上帝的惩罚。而他们把错误归结于达尔,把他送进杰弗逊的疯人院来逃避烧毁仓库的赔偿。他们把达尔送进疯人院可以看作这个家庭实施的一场牺牲仪式,而把达尔作为家族的替罪羊完成了这一仪式。本德仑家族是典型的南方穷白人家庭,他们笃信基督。这个故事大致可以推测发生在美国南方,处于一战和二战之间,当时南方经济萧条,人们大多开始怀疑上帝,出现了对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质疑。而本德仑家族又是一个无爱的家族,整个家庭缺乏交流死气沉沉,充满了欲望、自私。每个人都带有私欲抑或是冷漠无情地对待达尔的纵火事件,安斯想用把达尔交出来送进疯人院来逃避赔偿,朱厄尔和德尔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泄愤和掩藏自己的秘密,而万达曼和卡什则是显出了他们冷酷的一面。达尔这时犹如基督一般被本德仑一家钉在了十字架上,做为了家族的牺牲品。
结语:
高尔基的故事范文第4篇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讲得就是一个有关于报仇的离奇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督山伯爵阅读感想范文6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基督山伯爵阅读感想范文600字一
读了《基督山伯爵》后,我发现基督山伯爵敢爱敢恨、拥有豪爽的气派。
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基督山伯爵能够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物。还有那句“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令我印象深刻,别人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他。这样既公平,也贴合情感上的平衡。但其实真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我在很多时候就会犹豫、不知所措,而不像基督山伯爵那样敢于决断。我常常害怕果断选择后失去什么,但这样却使我不能简便地生活。
《基督山伯爵》还揭露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惨无人道。唐代斯的悲惨遭遇足能够说明这一切。唐格拉尔、费尔南、维尔福三人的飞黄腾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不仅仅是如此,金钱、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我的想象。相比当时,如今金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那么人性的毁灭也越来越深吗也许事实确实如此,人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许多老人摔倒被好心人扶起后,为了不付医药费倒打一耙的案例屡见不鲜,使人们都不敢于去做善事。
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最终金钱却不请自来。这给人们的生活以期望。在看完了整本书后,触动我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期望’。”耐心的等待加之期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基督山伯爵的经历也正好验证了这句话。“等待”和“期望”就是我在此书中学到的最关键的两个词。我也期望我能像基督山伯爵一样,用这两个词实现我的梦想。
基督山伯爵阅读感想范文600字二
这几天,我看了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法国水手,受到了船主的器重,要提拔为船长,船员丹格拉尔很嫉妒他,于是他和唐代斯的情敌菲尔南一起诬陷他是拿破仑党人。检察官维尔福因为害怕唐代斯暴露出他爸爸就是拿破仑党人,私下里把他关进了伊夫堡监狱的地牢里。而他们依靠投机钻营,进入了上流社会。
在监狱里,唐代斯认识了一名神甫,神甫教他了许多知识,并帮他推断出谁在诬陷他,在长期交往中,神甫最后被他的勇气、善良和正义感打动,告诉了他基督山岛宝藏的位置。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忍耐了十几年后,唐代斯终于逃出了监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基督山岛,找到了财富。
他回到了家乡,发现自己父亲早已饿死,女友也嫁给了菲尔南。他先是化名为水手辛巴达,给老船主许多钱,使他们摆脱了破产危机,然后改名为德·基督山伯爵,混迹于上流社会贵族之间。他收买了电报员,发出错误电报,使丹格拉尔在投机中亏本,然后把自己存放在丹格拉尔银行的钱全部取出,丹格拉尔无力支付,最终破产了。
基督山伯爵又假装和维尔福夫人谈话时提到毒药,维尔福夫人为了让自己亲生儿子继承财产,毒死了维尔福的岳父岳母,又接着准备毒死维尔福的父亲和女儿,基督山伯爵救出维尔福女儿后,揭露了维尔福不为人知的罪恶,维尔福家破人亡,最后发疯了。随后,基督山伯爵把菲尔南发迹前出卖主人,背叛国家的事情传开,菲尔南身败名裂,妻子和儿子离开了他,菲尔南找基督山伯爵决斗,发现基督山伯爵就是自己曾经陷害的埃德蒙·唐代斯后,羞愧难当,回到家后就自杀了。
我觉得这本书十分精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刻画个性鲜明,文章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贵族们的腐朽没落和阴险狡诈,基督山伯爵也刻画的十分神秘,他知识渊博、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快意恩仇的人物形象也跃然于纸上。实在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经典名著。读完这本书,我还领悟到:邪不胜正,恶有恶报。
基督山伯爵阅读感想范文600字三
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题记
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青年水手唐代斯就是这样的人。他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时,却因小人的诬陷而入狱。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越狱后,按照狱中已逝的好友神甫的嘱咐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找到许多财宝。他化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向仇人报仇,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将剩余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尔之子——马克西米连。
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为他悲惨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许会因他得到一笔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额的财产而感到羡慕——我也羡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额财产,而是因他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我难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过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许就如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的爬起来。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选择放弃、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基督山伯爵吧!基督山伯爵告诫马克西米连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这在四个字里面‘希望’和‘等待’。”读懂了这句话,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更深入了一层。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这些作伴,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基督山伯爵阅读感想范文600字四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正义的付仇故事:平凡而幸福的水手爱德蒙·唐泰斯在迎接自己更加光明未来时被人陷害入狱,他在地牢中与另一位犯人通过地道联系,那位神甫教会了爱德蒙上流社会的礼仪,物理、化学、多种语言等知识,让他成为了一名有涵养的人,并在死前留给他十分巨大的财富。爱德蒙在十四年之后逃出牢狱,进入了巴黎的上流社会找到了陷害他的小人并报了仇。作为一本记叙复仇故事的书,《基》已经是同类书中的了。
文中的主角,爱德蒙·唐泰斯,也就是之后的基督山伯爵,这一人物的各方面变化刻画得相当传神,他从一个贫穷善良,单纯能干的水手变成了一位知识渊博,举上的伯爵,外貌、心理上的变化都是十分具体的。全书的一句话起着决定唐泰斯命运的走向的话:“在您心中注入了一种您前所未有过的情感,那就是复仇。”这是神甫,在帮助单纯怕爱德蒙分析了他受害的原因之后,对他说的,也就是在此之后,爱德蒙·唐泰斯决定要向那些人复仇。
作者在构思小说时,也先顺着情节发展的脉络,安排下一连串最精彩,最吸引诸者的情节,做为高潮,如下半部写基督山伯爵分别对三个仇人报仇的故事时,作者就非常有力的设置情节,使情节的展开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而一部长篇小说中,有了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必然会有节奏相对舒缓,主要以交待情节,连缀故事作用的部分,但作者仍然在此安排悬念,设置伏笔,令人欲罢不能。
此外,这部小说记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罗马的狂欢节,基督山岛的地下宫殿,强盗石帕的洞穴,都写得色彩斑谰各具特点,把全书的氛围烘托的美妙而壮观。而其中穿插的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诲岛屿的景色描写,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中世纪欧洲的没来。书中大约有一半篇幅是对话,十分打动人心,尤其是后半部基督山伯爵的大片独白,充满哲理和对生命的思考,在这里引用一句全书的最后一段话:请你们永远别忘记,直至天主重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本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阅读感想范文600字五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
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所有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以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高尔基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卡尔维诺 互文性 自指性 超小说
“互文性”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建立在一种新型文学观的基础上,即文学是对前文本的摹仿、重构。在这种文学观的指引下,作家不再反映客观现实或呈现主体精神世界,而是通过戏仿、拼贴等方式编织一个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文本世界。
《命运交叉的城堡》创作于1969年,正是卡尔维诺脱离意共12年,在这十余年的思考中,他逐渐认识到“文学不应该言说已经被政治拥有了的真理”(《文学的功用》),而应该回归自身,这部小说正是他开始实践全新创作理念的范例。在《命运交叉的城堡》成功的基础上,他相继创作了《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等流传甚广的作品,成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家。这部小说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互文性”,也正是“互文性”特征令卡尔维诺获得与博尔赫斯齐名的“元小说”(或曰“超小说”)家的称号,正如Franco La Polla所说:“卡尔维诺因他作为超小说家的实践而享誉世界,作为一个对自我观照的叙事非常敏感的作家而为人们所熟知。”[1]
一、抽去实存的文本世界
小说的“互文性”首先体现为抹去现实的实存性,让其成为文本。也就是说,主体和环境的意义不是来自构成它们的物质本性,而是来自围绕着它们的各种解释,这些解释就是文本。小说呈现了一个文本中的世界,而非实体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在书中经过。所有的一切都得进驻书中。所有的书也得进驻书中”[2]。
首先,人物成为文本。卡尔维诺让人物成为文本的第一步是隐去他们身份和生活的时空背景。他们来自于一片神秘森林,梦魇般进入一座不知名的城堡,这就赋予读者自由理解他们的空间。第二步是让人物集体失语。《城堡》和《饭馆》的主人公们在穿越一片树林后,集体丧失了说话能力变成哑巴,他们的表意方式不再是语言而是图画和表情手势,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复存在,他们一个个被无生命的平面图画所置换,纸牌成为他们交流的方式,他们努力使自己成为纸牌画面上的人物。随着一张张代表自己的纸牌在桌面上摆开,人物一个个登场——宝杯骑士、宝杯国王、教皇、巴尕托、隐士、宝剑男仆、宝剑女王、宝杯女王、女教皇、大棒女王、大棒骑士、疯子、倒吊者等等。慢慢地,无论他们自己抑或是读者,都分不清他们到底是运用纸牌表达的主体,还是纸牌本身。他们把牌摊在桌面上,努力去识别它们,让它们在对命运的诠释中充当合适的角色,这游戏好像一场尚未结束也不会结束的旅程。《城堡》和《饭馆》里的人物形象经过无数次的再书写,成为很多文本的叠加。他们都是西方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形象,已经作为文化的基本因子沉淀在人们思想中,并以种种显在或隐在的方式塑造着整个民族的心理。
其次,整个世界成为文本。随着人物被置换成一个个文化符号:浮士德、奥尔兰多、阿斯托尔福、海伦、哈姆雷特、俄狄浦斯、帕尔西法尔、麦克白、李尔王,读者被带入一个个故事中,整个世界被抽去实存性,幻化成希腊神话、圣经、中世纪骑士传奇、理性失落的现代传奇、女权主义胜利后的新世界、后现代的末世景象……在此基础上,卡尔维诺又通过以上拼贴、戏仿等方式,让这些故事指向更多文本:有直接提及的,例如《疯狂的奥尔兰多》《荷马史诗》《麦克白》《哈姆雷特》;还有间接影射的,例如受惩罚的伊阿宋和复仇的美狄亚,西班牙传说中的唐璜,《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拉尔达和负心的弗比斯等等。
就这样,一个文本引出另一个文本,另一个文本引出与之相关的其他文本,其他文本又引出与它们相关的所有文本,如同植物的生长一样,文本之链无穷无尽地蔓延,形成一个网络,“该网络从任一特定起点向四面八方延伸,具有代达罗斯迷宫般的复杂性。在该网络的表面,也许可以找到无数个图案。倘若企图像阿波罗规整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材料那样来规整这些图案,则根本无法成功”[3]。
二、相互指涉的互文世界
卡尔维诺并未就此止步,他更进一步通过一种分叉式的叙述结构使这些文本互相交叉生发呈互文关系,小说用树林的意象贯穿始终,来象征这种横枝斜出、错综复杂、变幻不定而又危机重重的文本迷宫。正如克里斯托娃在《作为文本的小说》中对《让·萨德列》所做的分析一样,“此时的文本和外在的别的文本、和先行的异质的文学资料不断地进行对话,成为已经过去的时间(历史)和社会的组成部分”[4]。塔罗牌中的树林用“大棒”来表示,它的牌面图画由交叉在一起的大棒构成,那些向四周伸展出去的枝丫在交叉中生长,探向可能性的世界。卡尔维诺用这些“大棒”牌的时候,几乎都是在代表树林,而树林的神秘诱惑、交叉混乱、错综复杂正好切合了文本空间的虚幻性、互相指涉性、不确定性、随意性和无限性。
小说采用了《一千零一夜》和《十日谈》的结构方式,由叙述人的主干故事引出无数子故事,子故事再指向更多的故事,呈无限增殖的趋势,正如Olgo Ragusa所说,“这里有对《一千零一夜》的结构模式的内部指涉,并且诸如《十日谈》或《坎特伯雷故事集》这样的故事集也会自然地进入脑海”[5]。这种结构打破了亚里士多德式的单一化叙事结构,使叙事具有了多重潜力,小说变成了集合众多文本的场所和舞台。
这种结构跟卡尔维诺追求复杂多样的美学观念相辅相成,在《的结构》一文中,卡尔维诺通过对《疯狂的奥兰多》多中心结构的评价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部史诗的插曲呈螺旋式向各个方向伸展,持续地互相穿插和彼此交叉。为了跟随如此多主要和次要角色的变化,这部诗需要一种电影式的剪辑技术,使作者能够放弃某个角色或动作场面,以便转向另一个角色或动作场面”[6]。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小说具有一种离心力,不断地从这个力场产生出其他不同的力场,许多个力场互相作用,通往开放和无限,“这一事实也可视为一种时空观,它拒绝托勒密那种封闭的宇宙范式。而是把自己开放给过去和未来的无限性,以及开放给众多世界的无穷多样性”[7]。
卡尔维诺在小说后记里说,他为了把许多错综复杂的故事串联编织在一个文本中,正是借鉴了上文所说的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的长篇叙事诗《疯狂的奥尔兰多》。此诗以意大利诗人博亚尔多的长诗《热恋的罗兰》的结尾为开头,以查理大帝率领基督教大军与回教徒的战争为背景,以查理大帝的猛将罗兰追求美女安杰丽卡的故事为主线,最终由于安杰丽卡爱上回教勇士梅多罗并结婚,罗兰因失恋而发疯。卡尔维诺选择这个文本作为主线,看重的正是这部长诗的独特结构,它在主线中穿插了许多骑士的冒险、奇遇、爱情故事,把上百名人物(国王、僧侣、妖魔、仙女等)的故事巧妙地编织起来,把叙事和抒情、悲剧和喜剧的因素融为一体。
这种分叉的形式具有神秘复杂的魅力,包含了一种提取、移植和扩大,正如德里达表示自己对分叉的偏爱时所说,“交织和X的形式使我很感兴趣,这倒不是因为它是未知的符号,而是由于其中(正如我在《播散》一书中所强调的)存在一种分叉点(即十字路口、二次分叉、方格、格构和键等等)”[8]。卡尔维诺通过这种结构把所有的文本编织成一张大网,并使之相互指涉。
三、文本增殖的载体:塔罗牌
塔罗牌的图画带给人无穷的联想,与作者致力打造的文本海洋相得益彰。卡尔维诺在小说的后记意指出自己选择塔罗牌作为叙述载体的目的在于塔罗牌巨大的表意潜力和叙事功能。把它们按不同的顺序排列,会得到各种不同的故事,而且不会重复,它们互相交叉、变换,能产生无穷的故事文本。
对于柏拉图代表的摹仿论传统来说,绘画是再现的、僵死的、虚假的,而在这里绘画却被推向了作家表现的前台,成为世界的来源、文本的来源,具有无与伦比的叙事魅力。塔罗牌的表意能力来自它的图画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图画的表意能力大于声音和文字”这种观点普遍被人们接受,相对于声音和文字,它具有更大的意义发掘空间,提供给观者更大的想象余地。利奥塔谈到图画时说:“即便它们被印在书页和画布上,它们‘说’的东西也和我们的‘原意’不同,因为它们比现在的目的更老,它们载满了意义的可能性。”[9]
至于联想的内容则全凭观者的文化背景、性格、感受、经历的不同而不同,较少受作者意图的干扰,因为图画要表达的东西始终是含混而不明确的。塔罗牌上的图画相对于作为工具的表意符号,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可以说,每一幅图都是一个意义生产平台,是一个文本交叉之地,一个微缩但又无限扩大的叠加空间。每张纸牌除了它独特的占卜意义外,还蕴含了丰富的典故。
各种牌面图案由于观者经历的不同能引发各种感觉和想象,奥尔兰多在“宝剑国王”和“宝剑十”中看到的是他高贵的出身、英雄的名气以及战场上的厮杀和鼓号声。浮士德在“金币二”中看到的是自己用灵魂和魔鬼作交换。盗墓贼从“审判”和“大棒”中看到的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阿斯托尔福眼中的“世界”牌是受困的巴黎,海伦眼中的“世界”牌是被围攻的特洛伊,盗墓贼眼里“世界”牌是天国之城,而在另一个人眼里则变成了地府之城。
每张牌的意义还取决于它在前后牌中的位置,不同的组合可以令相同的牌产生不同的意思。例如“宝杯A”在“受惩罚的负心人的故事”中代表爱情的清泉,让人越喝越渴;而在“出卖灵魂的炼金术师的故事”里则被当成是生命之泉,代表炼金术师研究的最高境界。有的牌在不同的故事中被同时使用,或者在同一个故事的不同场景中反复使用,但是它们的意义却完全不同,这些牌就构成了文本世界的交叉点,成为命运交叉之地。这一条条相互交叉的叙事线索又活像树林中那相互纠缠交错的枝条,整个塔罗方阵纵横交错如同树林。
综上,卡尔维诺通过增殖性的叙述结构和图画的表意方式成功地打造了《命运交叉的城堡》中的互文世界。这部小说与卡尔维诺四五十年代创作的《通向蜘蛛巢的小路》等作品大相径庭,但与其七十年代以后的作品却是一脉相承,具有明显的家族相似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命运交叉的城堡》是卡尔维诺创作的分水岭,在这部小说中他彻底与过去决裂,尝试了新的写作方式,而“互文性”正是他写作创新的核心特征之一。
(本文为“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LZUJBWZY058。)
注释:
[1]Thomas Votteler.(ed):《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Vol.73.),Detroit:Gale,1993年版,第34页。
[2]德里达著,张宁译:《书写与差异》(上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23页。
[3]希利斯·米勒著,申丹译:《解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7页。
[4]西川直子著,王青,陈虎译:《克里斯托娃:多元逻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5]Sharon R.Gunton,Jean C.Stine.(ed):《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Vol.22),Detroit:Gale,1982年版,第92页。
[6][7]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第72页。
[8]德里达著,余碧平译:《多重立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9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