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左右顺序(精选5篇)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联;上平下仄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源自于唐朝律诗中的对仗句,可以看作是对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跟诗词中的对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是它具有律诗对仗的一切特征和要求,不同之处是:诗词中的对仗,字数少的每句只有三个字,多的也不过是七字,而对联则可以突破此限,每句字数可以少至三字,多的可以超过七字――对联一般是一二十字,长的有百字以上的。所以,对联也可看作是“对称的句子”。

对联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呈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它越来越成为一部分传统文化之热爱者视之为消遣娱乐、展示风采的高雅艺术,另一个方向就是它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众的艺术,比如商铺开业、新婚喜庆、乔迁新居等,往往都要张贴对联。但是,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即便在如何分辨对联的上下联,如何张贴对联等关于对联的具体运用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专家的解释往往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所以,本文意在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时也想表达一些自己关于对联的基本概念及艺术精神的思考。

一、“上”仄“下”平原则

如何贴对联?有人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可是,门之左右与手之左右固然一清二楚,然而那一副两张的对联,哪一个又是上联哪一个又是下联呢?比如对联“风流人物数当代大好春光看今朝(横批:人杰地灵)”和“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横批:春回华夏)”,这些对联,根据语意的重心也不好判断(根据语意的重心判断上下联,请见下面关于对联张贴第二个原则的论述),因为其语意几乎是对等的,这时候,人们往往借助于语音――即平仄来判断。

对联的传统要求是“上”仄“下”平,即“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根据这一规律,一般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即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比如,原来商铺开张的一副老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上声,也就是三声,“江”,阴平,也就是一声。显然,海字句就是上联,而江字句就是下联。再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寿”字去声,也就是四声,仄;“门”字二声,平,于是寿字句为上联而门字句为下联。

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声音的不同,在使用这一原则的时候,需要记住以下基本知识:在现在汉语拼音中,一、二声是平音,三、四声是仄音。

但是这样的理解,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只根据声音的理解,如果离开了对于对联语意以及横批的理解,就是简单化的,因为声音只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而不是所有要素,甚至是次要的元素而不是重要的元素。

第二,由于古代汉语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仄”即四声存在着一种专业化的对应关系,而一般大众则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理解由于对专门的知识有所期待,事实上就是将对联艺术复杂化了,同时也使对联这种极具大众性的文化行为变得脱离了大众与生活。

我认为:平仄,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与楹联文化自得其乐的一种自赏性的孤芳,也是留给中国文化大众的一个可怕的陷井。对“音”的强调,应该服从于对“意”的强调。因“词”害意尚且不可,而况因“音”害意乎?

二、语意重心原则

关于对联的张贴,一般人都认为:“书写从右向左,成文上仄下平,张贴右上左下。”然而,这其中唯独缺少了基于语意的判断。

语言是有重心的,语言学上所谓的偏义词,其实正暗示了语言意义重心的存在。在语言的转折结构、连贯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选择结构、假设结构等等结构当中,语意的重心自不待言显而易见,即使在并列结构的语言中,其意义也是有所侧重的,而且往往表现语意义重心后置的规律。曾国藩当年之所以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人们之所以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不说成是“下有苏杭,上有天堂”,甘肃人办的酒厂之所以要说“南有茅台,北有皇台”而不能说成是“北有皇台,南有茅台”,都与并列结构中语意的重心位置有关。

对联作为“对称的句子”,其上下联,一般都是并列结构,然而,看似是并列结构的对联,其语意也仍然是有重心的,而且其重心仍然是后置的――也就是处于下联位置的。如下面的一副对联:

金鸡辞岁千家喜(应该是上联,因为按理“辞”应该在前,先辞后迎。)

玉犬迎春万户歌(应该是下联,因为依理“迎”在后,先辞后迎。)

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我们提着上联和下联这两个竖条子,就不能把应该贴在上联的贴到了下联,就不能把应该先读的后读了。我们就得看自己手上一左一右这两句话里,语意的心在哪一条上。意义重心所在的那一联就是下联。比如在传说中程咬金给秦叔宝母亲的寿联中,“……不是人”与“……乃神仙”,先抑后扬,“不是人”眼看就是上联无疑,因为它不是意义的重心而只是后文“乃神仙”的铺垫。再比如某个老人自书于棺木上的对联“七尺遗躯葬此中,一点灵魂归何处”,如果只从声音上判断,则只能读成“一点灵魂归何处,七尺遗躯葬此中”,然而这样的上下联之意味,由于语意的重心落在肯定性的“葬此中”,意味就是满足而安然的。可是,如果读成“七尺遗躯葬此中,一点灵魂归何处”,语意重心就落在了疑问性的“归何处”,其意味就是不满足的灵魂不安的。这时候,正确判断上下联或者说正确判断老人心情的原则,就应该是语意重心原则而不应该是仄上平下原则。

这时候,对语意的重心之所在的判断,往往要结合对联的横批,因为对联的横批,往往会从内容上指示语意的重心之所在(对联横批对于对联张贴的指示作用,请见下一节关于第三个原则的论述)。比如对联“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由于其横批是“红梅报春”,所以,语意重心应该落在“岁月新”上,即新字句为下联;再如“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由于其横批是“普天同庆”,则其语意重心也应该落在“乐无穷”上,即穷字句为下联。

三、横批指示原则

首先我想澄清一个关于对联的横批可有还是可无的问题。因为有人认为:“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四个字的横批,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而我认为强调哪些对联可以不贴横批或者常常不贴横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理论意义上的对联,其完整的结构,少不了上联、下联和横批这样的三个构件。一如一个理论意义上的比喻少不了本体、喻词和喻体这样的三个构件,也一如一个理论意义上的人,少不了要有其血有其肉有其灵魂。尽管事实上有些比喻是没有喻词或者本体的,尽管事实上有些人确实是没有灵魂的,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哪些人就可以没有灵魂,我们更不能说哪些人就可以“一般不必有灵魂”。我们不能因为有些地方的对联没有横批,就将横批从对联的理论构成中排除出去。

以上两个原则,主要帮助我们进行对联上下联的判断,而这第三个原则,既可以帮助我们在内容上确定上下联(见上节),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形式上结合横批而贴明上下联。

古时候的对联张贴,受古人从右往左直书之语言排列法的影响,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书写,所以问题似乎不大。可是时展到如今,由于现代人从左向右书写之习惯的影响,我们会不时从住家、机关、商场、庙会等处发现,不少人常常把上联贴在门左边而贴在门右边的则是下联。有人甚至认为“现在应该提倡从左往右写(贴)”。在这种情况下,对联的上联究竟应贴在哪边呢?

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新时代里的新问题,而且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人们:古时候如何贴,现在就还是要如何贴!

我认为这时候,就用得上本文关于对联张贴的第三个原则,即横批指示原则。

所谓横批指示原则,是指我们在张贴对联的时候,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这样,横批也就不会游离于对联的整体之外而成为了对联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横批也才真正与对联整体紧密相关,也才堪称是对联的“题目”和“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关于对联横批的此一作用,雪潇先生将它形象地命名为“对联的手势”(参见《中国楹联报》1999/12/25或《应用写作》2001/1)。

有人曾不无遗憾地说:“横批应该从右往左写的,但现代人对这一传统习俗不甚讲究,大部分横批从左写起了。”如果理解了对联横批的这种“手势“,则这位先生当不再迷茫,因为即使是从左写起了,那也并不错,只要我们根据它的指示,把上联贴在左边而把下联贴在右边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理解并掌握了这一原则,我们在对联的张贴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横批明明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却贴到左边;横批明明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又贴到右边。

对联横批的这种“手势”作用,还可以从人们对古诗词的书写之法上参照理解。

古人的书写习惯,一般都是自右至左直书,又叫右书,所以,最为规范的书写,自然就是以下这种:

不 所 离 别

作 嗟 亭 路七 送

一 人 叶 云岁

行 异 正 初女 兄

飞 雁 稀 起

可是,如果写成了下面的这种排列法,对不对?

别 离 所 不

路 亭 嗟 作

云 叶 人 一

初 正 异 行

起 稀 雁 飞

这样的写法显然和一般的规范不合,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将错就错,那就是:在其左边加写题目及作者名――

别 离 所 不

送 七 路 亭 嗟 作

岁 云 叶 人 一

兄女 初 正 异 行

起稀 雁 飞

这样的排列,用从左往右的题目、作者、正文的顺序,来指示诗章的阅读顺序,题目、作者、正文这样的指示作用,可以名之为“诗歌的手势”。

有时候,诗词的前面并没有书写题目和作者,比如书法家书写的诗词,这时候,所谓“诗歌的手势”是不是就不存在呢?不是,这时候,诗歌的手势由最前面转移到了最后面――这时候就要看落款,落款也是一种手势,它也具有一种表意顺序的指示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对联的张贴在现代人生活中可以通用的两种方法:

传统式: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于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现代式: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左至右,于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这样的方法,也许是与古不合的,然而,它却是与时俱进地具有通变精神的!)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范文第2篇

XX年1月31日,响应平东社区的号召,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春联送万家”活动,带领本社区的初中、高中团员及部分大学生义工向本社区内的困难户送上贺年礼品并帮其贴上春联。

在出发之前,社区的工作人员就统一给我们这些义工和初中、高中团员进行礼仪教育,尤其强调我们要有礼貌,因为这次的服务对象是社区里的困难户,因此我们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随便乱说而伤了别人的感情。随后我们来到服务对象的家里,先送上社区准备的贺年礼品,再动手帮忙贴春联。在门联背面涂上浆糊准备要粘的时候,我们可真的遇到难题了。上联是这幅还是那幅呢?是上联在左还是下联在左呢?

在场的义工中就我是大学生,其他的义工都是初中、高中的团员,他们说,过年贴春联的时候都是父母发号施令的,现在自己做主就不会了。当时,我不禁感叹,其实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很有必要的。幸好,高中三年学习的语文知识告诉我,门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调的是上联,反之,一、二声调的是下联,门联的顺序按照横幅的顺序来贴,如果横幅是由右到左念的,那么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经过我一番解释,在场的义工们都清楚了,开始贴门联了。

完成了所有贴春联的任务后,我们所有义工都感到很有自豪感,不仅是因为能够服务社区,而且也感到自己真正长大了,也可以服务自己的家庭了。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范文第3篇

【片断一】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太阳从东方升起,请同学们用右手指一指东。(然后,教师在相应的墙面上贴上“东”。)现在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东面,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后面是什么方向?

生:我的后面是西。(教师在相应的墙面上贴上“西”。)

师:你的右面是什么方向呢?

生1:我的右面是北。

生2:我的右面是南。(学生们争吵起来了,一部分学生说是南,一部分学生说是北。)

师:同学们先请坐。究竟是南还是北,咱们一会儿请一位小裁判员告诉我们好不好?

【片断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早上,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小明的前面是东,小明的后面是什么方向?

生:小明的后面是西。(课件标出:西)

师:小明也是面向东的,小明的右面是什么方向?请小明自己来回答好吗?(演示课件,小明说:“我的右面是南。”标出:右面南)

师:小明的右面是南,小明的左面是什么方向?

生:小明的左面是北。(课件标示:北)

师:同学们看着图,从东面起依次向右按顺序说说这四个方向。(东南西北)观察这四个方向,你有什么发现?

生:东和西对着,南和北对着。

师:现在我让小明面向南(演示课件小明面朝南),你能说出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吗?

生:小明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右面是西,左面是东。

教师依次演示小明面朝西和北两个方向,分别让学生说说小明的前、后、右、左各是什么方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想请同学们告诉我,当你知道小明面朝某一方向的时候,还要知道什么就能很快辨别出四个方向?

生:还要知道小明右手的方向。

师:和老师想的一样。请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小组同学讨论:小明右手的方向和面朝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再演示一遍课件给学生看。)

生1:小明面朝的方向变,他右手的方向也变。

生2:面朝东,右手朝南。面朝南,右手朝西……

生3:老师,我看出来了,右手的方向,就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往下推一个。比如,你面朝西,右手就朝北;你面朝北,右手就朝东……

师:棒极了!你真会思考问题。

(又让几位学生说后,教师总结,并编了两句顺口溜:“东南西北,右面跟随。”)

师:同学们你们面朝东时,你们的右面是什么方向现在能确定了吗?

生:我们的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小明裁判:恭喜你们,答对了!教师在相应的墙面上贴上南和北。)

师:请同学们在我们教室里面向太阳落山的一方站立,闭上眼睛先猜一猜,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然后,看看墙上贴的和你猜的是否一样。

(再换面朝的方向和同桌的同学玩“猜方向”的游戏。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片断三】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

师:同学们,请观察操场四周的景物并填在老师发给你的记录纸上。

学生认真地观察、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汇报结果。

反思

(一)要关注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认识方向》这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片断一中,学生已经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有了这一感知基础就能够根据太阳升起的方向确认东方。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平时又不太注意方向的确切定位,发现真正懂得或者说有方向感的学生还是很少的,所以当我在墙上贴“西”后,问及学生你的右边是什么方向时,就出现了有的说是南,有的说是北。因此,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虽然知道了东、西方向,但难以辨别南、北方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就是引导他们把对方向的一些模糊概念清晰化,理清各个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室的墙面,贴上“东南西北”,方便了学生辨认方向,利于学生体会方向的相对性,同时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带着问题“究竟是南还是北”去学习,自然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要让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此认识,从片断二中的教学中发现,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课件逐一演示小明面朝东南西北每一方向,让学生体会其它三个方向是如何辨认的,教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突出了右手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经常利用的肢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帮助了学生总结问题,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每当利用多媒体演示小明面朝某一方向的时候,学生们的眼睛都紧盯着;每当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们都认真地思考、交流着,抢着作答。通过对多媒体的演示和学生们的观察、讨论,体验、归纳,获得猜想,进一步寻求证据,有条有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不知不觉中难点突破了,教师还编了句顺口溜“东南西北,右面跟随”,学生也很感兴趣,对学生辨认方向很有帮助,真正地体现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特定的教学任务。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旋转推铅球;最后用力;肌肉;表面肌电

中图分类号:G8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23)01-0077-03

表面肌电(sEMG)信号,是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物电变化在皮肤表面加以引导,放大,并记录和显示所得到的一维时间序列号,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及其控制策略[1]。郑宏伟等[2]应用表面肌电分析发现,采用骸关节伸展状态下的下蹲动作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对提高短跑选手途中跑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网球研究方面,slatetl[3]为了研究不同网球球拍的大小对前臂和肩部肌肉的影响,利用遥感肌电技术对受试者在预备和反手击球动作的前臂伸肌群和三角肌前部进行肌电记录,结果表明,球拍大小的改变对于前臂伸肌群和三角肌前部的肌电幅值有影像。孟昭瑞[4]对柔道运动员一本背负投技术进行表面肌电测试发现,在一本背负投技术动作中两侧腹直肌,右侧胧二头肌,左侧三角肌后束是主要用力肌肉,运动员应该加强以上肌肉的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练习。随着运动训练设备的完善,肌电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前面多数是利用表面肌电对主动肌进行研究,2008年Hirokwal[5]对自行车运动员髓关节和膝关节处肌肉肌电研究表明,拮抗肌肌肉间的协同收缩可以提供良好的关节稳定。这就提示广大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时不能忽视起固定作用的那部分肌肉,坚实有力的固定对动作的完成至关重要。对sEMG研究较多的当属浙江大学的王健教授[1]。他利用sEMG技术对众多项目运动员研究后认为:由于sEMG信号变化与肌肉活动状态及功能状态之间存在较好的关联,且sEMG信号的获取与分析具有实时性、客观性、敏感性及灵活性等特点,故sEMG信号分析常被用于人的肌肉工作相关性研究,如肌肉工作技能协调性和合理性分析、步态分析、肌肉活动状态及疲劳状态分析。认为各种肌肉负荷形式下肌肉收缩力或输出功率的变化与sEMG信号的振幅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王健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旋转掷铅球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名山东省田径队男子铅球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序号1姓名1年龄1身高(m)1体重(kg)1运动年限(年)1运动等级11吴××12023.831110181健将21李××12311.8811202301健将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23年2月 孙威,等旋转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肌肉用力特征的sEMG分析No.1 2023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和访谈法通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最近几年发表的表面肌电学方面的文章,并与教练员和运动员沟通,获取本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1.2.2实验法

1.2.2.1实验仪器和设置采用2台索尼高清摄像机(sony HX1000),其拍摄频率为50幅/s,快门为1/500 s。每台仪器距离投掷圈14.5 m,镜头距离地面1.2 m。肌电采集设备使用MEGA肌电系统(Muscle Tester,MT-M6T8-0-10EN,Mega Electronics Ltd, Finland)共16通道。采集频率1 000 Hz。电极使用一次性心电电极(Ag/AgCI,上海申风医疗保健用品公司)。测试肌肉共16块。

1.2.2.2测试肌肉的选取依人体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通过以往研究者肌肉的选取方法,同时结合旋转推铅球的典型的用力肌肉,在专家、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配合下,在本次研究对象身上选取左背阔肌、右背阔肌、右腹外斜肌、左腹外斜肌、右股直肌、左股直肌、右股二头肌、左股二头肌、右腓肠肌、左腓肠肌、右胫骨前肌、左胫骨前肌、右胸大肌、右三角肌、右肱二头肌、右肱桡肌,共16块肌肉。

1.2.2.3同步设置对于同步问题,在每台摄像机前面放一个串联连接的闪光灯,当开始信号在肌电里面发出时,同时在摄像机可以记录到一个很亮的闪光点,然后进行同步。

1.2.2.4电极的粘贴首先用医用酒精擦拭需要粘贴电极部位的皮肤表面,等皮肤表面酒精挥发完,皮肤表面干燥之后,沿着肌肉纤维的走向粘贴电极片,一片电极片粘贴在所测肌肉的肌腹的位置,另一片电极顺着肌肉纤维的方向,粘贴在距离第一片电极大约3 cm的地方,同时在肌肉的末端,一般是关节处贴上零电极。等电极片贴好之后,需要用医用胶布将电极片固定,在腿部等测试时,运行线速度较大的部位,需要进一步的固定。使用32 MB数据采集卡(MITSUBISHI,MF832M-GMCAV01)采集肌电信号。等所有测试电极贴好之后,用绷带将全部导线固定在身体上,缠绷带时不能影响其投掷动作的正常发挥。

1.2.2.5数据处理对于肌电数据的处理,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DASYLab810肌电分析软件;肌电数据分析,采用积分肌电指标进行。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运动阶段的划分根据山东体育学院毛永[6]的研究结果,完整的旋转推铅球技术包括以下5个阶段:双支撑阶段、单支撑阶段、腾空阶段、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最后用力阶段(见图1)是从右脚单支撑结束、左脚落地后开始的。此时人体的下肢进入双支撑阶段,骨盆及双腿处于比较固定的姿势,肩轴与髋轴之间处于较大的扭紧状态。在左腿牢固支撑的情况下,右腿右髋积极转动用力,而投掷臂不要急于主动加速,要跟随腰髋的转动而逐渐加速,同时左臂适时地向投掷方向摆动,使胸部的肌群形成预先的伸展拉长,为后面以胸带臂加速用力做准备。在下肢和躯干持续向前用力的基础上,左肩左臂及时地制动配合两腿用力蹬伸,挺胸伸臂急剧加速有力地将铅球推出,为保持出手后的身体平衡,整个身体随惯性换步左转。

图1最后用力阶段(左脚着地至铅球出手)影像图2.2肌电测试结果和分析

2.2.1腰腹部及下肢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

图2显示,最后用力阶段肌肉发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右腹外斜肌、左股直肌、右腓肠肌、右股直肌、左腓肠肌、左胫骨前肌、右胫骨前肌等等。

最后用力阶段右腹外斜肌、左股直肌、右腓肠肌、右股直肌、左腓肠肌、左胫骨前肌、右胫骨前肌这7块肌肉表现出很强的放电情况,说明这7块肌肉应该是最后用力阶段的主要发力肌肉。

图2最后用力阶段腰腹部及下肢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结果此结果与李延军[7]研究结果相似。李延军的研究中采用表面肌电对我国优秀旋转推铅球运动员张俊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左股直肌、右股直肌是主要的发力肌肉,与本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运动员在左脚落地后,躯干继续向左转动同时躯干左屈,要求右腹外斜肌增大肌肉力量;发力阶段膝关节和踝关节以最大的加速度伸展,此时使膝关节伸的股直肌和使踝关节趾屈的腓肠肌肌力增大,用力阶段的7块肌肉的发力符合该阶段的技术特点。

提示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多做一些与该阶段相关的肌肉力量训练,比如发展腹外斜肌力量可以采用反方向的负重转体、发展股直肌力量可以采用负重蹲起等力量训练方法。

2.2.2上肢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

图3上肢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结果 由图3可见,在最后用力阶段上肢肌肉的积分肌电贡献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右三角肌(0.35)、右胸大肌(0.27)、右肱二头肌(0.20)和右肱桡肌(0.17)。

最后用力阶段右三角肌和右胸大肌这两块肌肉表现出很强的放电情况,说明这2块肌肉应该是最后用力阶段的主要发力肌肉,特别是三角肌贡献率超过30%,肌肉发力最大。

本研究结果与张海龙[8]研究结果相似。张海龙对我国男子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表面肌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该阶段上肢肌肉发力从大到小顺序为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该结果与本研究中结果完全一致。这可能与该阶段技术特点有关,投掷动作时需要上臂大幅度快速的外展,此动作需要三角肌的收缩参与完成;需要上臂在肩关节处大幅度快速的屈和内旋,此动作需要胸大肌的收缩参与完成。此外,肱二头肌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肱桡肌使前臂内旋,两块肌肉的发力是由动作特点决定的。

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多做一些与该阶段相关的上肢肌肉力量训练,比如发展三角肌力量可以采用负重直臂侧举、发展胸大肌力量可以采用持哑铃仰卧飞鸟、侧拉橡皮条等训练方法。

3结论

3.1旋转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腰腹肌肉及下肢肌肉中,右腹外斜肌、左腿股直肌、右腿股直肌、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是主要的发力肌肉。

3.2旋转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上肢肌肉中,三角肌和胸大肌是主要的发力肌肉,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该注意加强相关肌肉的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建.sEMG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0,20(4):56-60.

[2]郑宏伟,闫苍松.三种不同下蹲动作的力量训练对提高短跑途中跑能力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25(1):66-69.

[3]Slater-hemme,A.Aetion Current Study of Contraction movement Relationship in the Telis Serve[J].Strategies,1994(3):21-26.

[4]孟昭瑞.柔道投技中一本背负投技术的肌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31):40-47.

[5]Hirokawa,R.,SolomonoW,M.,Luo,2.,Lu,Y.&D.Ambrosia,R.Muscular contraction and control of knee stability[J].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08(1):199-208

[6]毛永.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34-40.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范文第5篇

及重点检测标准。

关键词无砟轨道 长钢轨精调 标准检测

中图分类号:U2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无缝线路敷设完成,长钢轨应力放散、锁定后即可开展轨道精调工作,轨道精调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轨道静态调整是根据轨检小车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调整,将轨道各项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之内,使轨道精度满足高速行车条件。之后线路开始联调联试,进入轨道动态调整阶段,根据轨道动态检测情况对轨道局部缺陷进行修复,对部分区段几何尺寸进行微调,进一步提高高速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度,使轨道状态全面达到高速行车条件。

我公司承建的武广铁路总工期28个月,其中留给轨道精调时间很短。实际上最早一段长钢轨锁定结束至联调开始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最后一段锁定结束至联调开始的时间不到25天,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轨道精调,得益于无砟轨道的技术创新。轨道板精调以GRP点为测控基准,在施工过程中完好地保护了GRP点,轨检小车也采用GRP点作为测量基准,GRP点作为轨道板精调及轨道精调的共同基准,同时,WJ-7B型扣件采用特制工装安装。

2 静态调整状态

2.1 轨道静态调整精度标准(见表1)

2.2 长、短波平顺性检测原理

轨道长、短波平顺性是轨道静态调整的核心所在,由于轨道板敷设及扣件安装精度较高,长钢轨敷设后长波平顺性好,基本不用调整。根据取得经验,短波平顺性是轨道精调的关键控制点。

国内客运专线经常采用10m弦检测轨向、高低,借鉴德国经验,引入30m弦、300m弦的轨道平顺性检测,检测原理如下。

(1)30m弦(2mm/5m)轨道平顺性检测(短波)

CRY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扣件节点标准间距为629mm,8倍的扣件间距为5.032m,接近于5m,采用48倍扣件间距(≈30m)的弦线。检测示意见图1。

表1轨道静态调整精度标准

图130m弦(2mm/5m)轨道平顺性检测示意

图1中P1~P49为钢轨支撑点编号,及扣件所在位置。Pn+8与Pn间的检测须满足下式:

h=│(hn+8设计-hn+8实测)-( hn设计-hn实测)│≤2mm

可以理解为:任何距离为8倍扣件间距(约5m)的两个测点的设计值与实际测量值之差的差小于2mm。

(2)300m弦(10mm/150m)轨道平顺性检测(长波)

沪宁城际240倍的扣件间距为150.960m,接近于150m,采用480倍扣件间距(≈300m)的弦线。检测示意见图2。

图2300m弦(10mm/150m)轨道平顺性检测示意

h=│(hn+240设计-hn+240实测)-( hn设计-hn实测)│≤10mm

可以理解为:任何距离为240倍扣件间距(约150m)的两个测点的设计

值与实际测量值之差的差小于10mm。

2.3 轨道静态调整方法

轨道静态调整主要步骤有:预设调高垫板、扣件整理、轨检小车采集数据、内业处理、现场调整、轨道复测。

2.3.1 预设调高垫板

此项工作应在长钢轨敷设之前完成。一方面存在轨道板精调误差及灌浆上浮现象,另一方面,鉴于CRTS I型板区别于其他轨道结构的特殊情况,轨道板是一个平面,在缓和曲线区段必须通过超高突变来实现直线与圆曲线的线型过渡。由于以上原因,相邻板间普遍存在高差,如高差偏大,上紧扣件过程中容易导致较低一端的轨道板形成吊板现象,造成轨道板端部近1m范围内与CA砂浆离缝。因此,在铺轨前要全线(尤其是缓和曲线地段)排查相邻板间高差,对高差超过1mm的较低一侧轨道板端部2个扣件预先设置调高垫板。

2.3.2 扣件整理

长钢轨焊联锁定完成后,必须全面检查扣件系统,保证扣件安装齐全并拧紧,注意对称同时拧紧螺栓,防止轨距产生较大变化。

简支梁、连续梁、连接钢构桥、道岔梁上采用WJ-7B型小阻力扣件,配X2型弹条及复合垫板;路基地段、框架桥及桥台上采用WJ-7B型常阻力扣件,配W1型弹条及橡胶垫板。弹跳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快刚好接触为准,两者的间隙不大于0.5mm,W1型弹条的理论安装扭矩在120N·m左右,X2型弹条的理论安装扭矩在80N·m左右,安装前采用扭力扳手测得实际安装扭矩,安装时采用扭力扳手对称安装,扭矩过大会造成弹条产生残变及绝缘块损坏,扭矩过小会造成轨底坡不到位而影响轨距检测数据。

工程采用WJ-8C型扣件,由螺旋道钉、平垫圈、弹条、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轨下垫板、铁垫板、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和预埋套管组成。螺旋道钉紧固弹条扭矩在30~50N·m左右,且不得大于50N·m.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轨距块接触的间隙不得超过0.5mm。在现场安装前,先取10个扣件点进行安装,以测出弹条安装到位标准的实际扭矩,然后以实际扭矩的均值进行大规模安装。

2.3.3 轨检小车采集数据

全线的凸形挡台上均设置轨道基准点(GRP),轨道板精调以GRP点为测控基准,轨检小车也采用GRP点作为测量基准,相比以往采用照射CPⅢ点采集数据的方法,提高了设站精度及搭接测量精度,保证了数据可靠性和精调质量。

测量前安排专人对需要测量地段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消除扣件扣压力不足(表现为扣件与轨距挡块中间不密贴)、轨距挡块与钢轨、钢轨与轨下垫板不密贴、钢轨工作边有残留混凝土等情况。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条件下测量,避免测量误差过大和出现假数据。

每站测量10块板,距离50m,最多不超过60m,测量过程中轨检小车应逐渐靠近全站仪,最近不少于5m,以保证测量精度。逐个扣件采集数据,也可以每三个扣件采集一个,采用后一种方法时,在在内业处理数据时,中间两个扣件数值应用内差法取得。轨道静态检测点编号规则:按照轨道板编号及扣件序号进行编号,扣件序号按里程增加方向递增。统一为九位数,具体规则为:轨道板号+×(扣件序号)。例BZ1101012,其中“BZ110101”代表轨道板编号,“2”代表第2个扣件处检测点。

全站仪搬站并重新设站,检核设站后,重复测量上一次设站已经测量过的5~10个点(一般重叠测量不少于一块轨道板的距离),如果偏差大于2mm,需重新设站。

2.3.4 内业处理

生成的报表中,导向轨为“-1”表示右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左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右轨(低轨)为基准;导向轨为“1”表示左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右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左轨(低轨)为基准。

“先整体后局部”:可首先基于整体曲线图,大致标出期望的线路走线或起伏状态,先整天上分析区间调整量,在局部精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