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精选5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音乐鉴赏;和谐美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而音乐鉴赏是一种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是听者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听者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反思的过程。音乐鉴赏是一种“听”的艺术,这种艺术是要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的。而欣赏一项音乐作品,不仅是让听者得到感觉上的愉悦,更是让听者欣赏到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听懂音乐。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教师把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所以,本文就这些方面,来研究传统文化在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与音乐的“和谐美”

我国先秦的哲学家,都一直主张人和自然一致的和谐思想,这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特的。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的行动只有和自然一致,才是真正的“美”。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力很大的“太极说”,主张宇宙人生的产生和发展,是阴阳两极的和谐。在传统文化这“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我国音乐的特点是人和自然之“和谐美”,“尚和”自然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美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始终都处在一种独特的“合和”思维中,表现在音乐审美中,在感情美学中包含着理性美学的真善美统一。这真善美的统一,是对立又相互一致的关系。

把握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在传统音乐鉴赏中领略了和谐美这一内涵。我国音乐虽然在节奏上、音律上、音调组织上,是富于情感、灵动又富于变化的,但都是理性和感性的最佳结合,体现一种和谐的思想。如在鉴赏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中,能领会到其中奔放和含蓄互相统一的艺术特色。含蓄的表达,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这奔放是歌唱者“激情”的艺术升华,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歌唱者的激情,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体现。

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这也教导音乐鉴赏中,必需领会到乐曲是把自然、社会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样人的心理和音乐表达的情感达到了统一,才能领会到了音乐的审美意义。而且,我们一旦领会到这“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情感上达到了人和自然的交融,获得了一种纯美的境界。

二、传统文化能领会音乐的修身养性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主张“文以载道”,也就是音乐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人的情感思想表现,更是一种道德教化作用。音乐的声音,不仅对听者的生理听觉,对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人的心理情绪,必然会影响到生理听觉。也就是说,音乐影响着人的情绪,潜移默化起着一种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时,人的道德感知,更会鉴赏音乐的美感。这种“音声”和“人心”的关系,对社会也是有作用的。如我国古代医生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音乐,主张音乐对人的心理生理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音乐有节制人、教育人的作用。而且,丰富多变的音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人的禀性气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古人意识到音乐对人性性格和情感的影响,看到通过音调的配合,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谐统一的旋律,协调的声音,能让歌词更有感染力;如先秦时候的孔子看到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所以非常重视音乐。《论语》里记载,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古琴演奏,不仅“得其曲”、“得其数”,更是“得其人”,也就是告诉人们,学习音乐不仅学到演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领会到音乐中的人性和人格。所以,孔子就提出了“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

在这音乐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鉴赏时,要指导他们领会音乐和自己人生修养的关系。在音乐鉴赏课时,让学生先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涵义,这样学生能以文化的意识欣赏音乐,并且领悟音乐所蕴含作者对人生的体验,自然从音乐中提升了自己人生修养和品味。

三、传统文化能提升音乐感知

感知能力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揣摩和理解能力,也是一个内在情感的认识、积累和体验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以往的音乐鉴赏课,教师只注重音乐技巧的传授,很少致力于音乐作品的文化根基、文化内涵、文化渊源等挖掘。为了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鉴赏课中,只有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表达音乐的审美意义。而音乐作品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都是有着传统文化的渊源背景的。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课时,应该辅助音乐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境,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较好理解音乐作品。

为了在音乐鉴赏课上教授传统文化知识,应该把音乐知识放在文化的脉络里传授,这样借助于文化视角,从多个方面来理解音乐艺术结构、解释音乐的形式,把音乐技术和文化合成一个整体来理解,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如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把音乐和其他艺术类的国画、中国舞联系起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作品包含的文化理念,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理念和哲学观念,进而让学生领会到了这音乐作品所特有的文化价值。

音乐鉴赏中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需要和传授丰富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音乐鉴赏是一种把理性知识融入感性体验的过程,通过鉴赏活动,积累了许多音乐知识;如音阶和调式、旋律和主题,乐谱读法和节奏等等;同时也能了解许多音乐知识的背景,如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作品属于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艺术道路、生活经历、创作性格和作品的具体创作意图。通过这一些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且还更能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

总之,传统文化能为音乐鉴赏提供较好的途径,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形式美的同时,更领会到音乐的内容、形式和内涵美,从而提高学生美学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何新家.艺海.从美学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教学.2005.(5)

[2]徐晓明.音乐欣赏的美学思索.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 学生鉴赏力 培养方法

音乐鉴赏力是一种伴随着感情和想象的高级精神活动能力,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在鉴赏中,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是鉴赏的基础,学生对作品客观的美学价值的判断是鉴赏的基础。通过对作品内涵的鉴赏和认识,学生真正领悟到作品的美学价值,深刻理解和掌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借助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1.音乐鉴赏力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不同于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形式间接表现客观世界。[1]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分析,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分析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使音乐教学更加适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实现音乐审美的美育功能。[2]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前进,增强了大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更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评价标准。

2.教学中培养大学生鉴赏力的方法

2.1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在高校内处于边缘学科的范畴,大多数高校将音乐课设为考察课或者是选修课。音乐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教授简单的、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选择歌曲,组织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缺乏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大学生是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活跃的思维,并且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特殊群体,在对知识的理解与需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那种停留在音乐欣赏的简单层面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因此,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达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感的升华,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2.2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能力的综合。[3]其中感知是对音乐音响的总体知觉能力,包括对音响的辨别力、感受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是音乐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心理过程,是对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想象,是人类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赋予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地解释音乐作品的意蕴;理解,是运用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进行形式、内容及内涵的思考,以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受个体教育基础、艺术感悟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感知、感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欣赏能力及音乐感知力等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理论知识相当广泛,包括技术理论和史论两大部分。其中技术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作曲法、作品分析、配器等。音乐史论包括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音乐技术理论是有关音乐本体表现和存在规律的总结,音乐史论则是音乐艺术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发展衍变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它们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艺术创作、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4]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对学生鉴赏力的提高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聆听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来实现。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情感联系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提高其鉴赏能力。

3.鉴赏力培养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生鉴赏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形成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培养才能获得。在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的过程中要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练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地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聆听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渗透之外,还应该结合课外练习,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手段的练习方式。多方面着手,在手段和方法上,应讲究生动形象和丰富多彩,多向流行音乐借鉴经验,使得经典音乐也像流行音乐一样,使学生想听、爱听,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互相进行练习,小组之间可定期地进行经典名曲主题辨识、演唱、演奏赛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4.结语

通过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学生鉴赏力的获得首先要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区别对待;其次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又要通过聆听等实践练习培养其鉴赏力;最后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音乐鉴赏力。

参考文献:

[1]殷春景.培养感受力,提高鉴赏力[J].创新,2007,(2):26-27.

[2]黄爱文.浅谈普通高等院校音乐鉴赏课[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18-219.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中特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23(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23(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23(01)

[4]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23(12)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流行音乐;高中生;音乐课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中生来说,音乐鉴赏课不仅有利于他们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活动中解脱出来,获得休息和放松。流行音乐的元素是高中音乐鉴赏课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应该得到重视。流行音乐具备青春、活力和大众的特点,符合高中生的审美要求,应该加入到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流行音乐的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运用流行音乐元素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

音乐鉴赏教学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应该符合艺术鉴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精神,要融合多种音乐类型,向学生传递最为健康、积极和正面的音乐力量,帮助高中生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完善个人素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在高中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大都接触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内地、港台甚至日韩、欧美的流行乐等,这既符合他们的价值诉求,又可以追求青春的感觉,是高中生的最爱。

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适度地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和内容进行授课,要把学生融入到他们喜爱的氛围中去,让兴趣支撑学习,而不是督促和教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天真烂漫、青春勃发,正是追求时尚、爱好潮流的时期,流行音乐快乐自然的特性符合他们的心理,自然得到高中生们的厚爱。所以,基于大部分高中生的兴趣点,教师的音乐教学要从流行音乐入手,博取学生的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动音乐鉴赏课的全面活跃。

将流行音乐的因素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保证了音乐鉴赏课的质量。同时,学生因为爱好流行音乐而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的各种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鉴赏课的视野拓展,学生们从中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辅导

高中的音乐鉴赏课教学,要包含多种多样的音乐种类,既要有一般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应该包括流行音乐和其他的音乐类型,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要想准确地运用流行音乐促进音乐教学课的发展,就必须做到“结合实际,深入辅导”。

所谓“结合实际”,就是要把学校、学生和课业的实际情况弄清楚,根据现实状况进行教学,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例如,在普通乡镇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分量和课程含量都不太高,这样的话,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地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因素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必然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让课堂活跃起来。比如,现今绝大部分高中生都会喜欢的歌手如周杰伦、陈奕迅、SHE、汪峰等,将他们的经典流行作品带入到课堂鉴赏中,会让学生“群情激奋,欲罢不能”。比如鉴赏课上,可以设计一个“中国风”的流行音乐讨论主题,教师可以给出诸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东风破》《本草纲目》等曲目,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堂献唱,然后由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评点,最后总结出“中国风”歌曲的精髓。

所以,在类似上述的音乐研讨专题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歌曲进行鉴赏,可以激发高中生的讨论热情,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促进教学鉴赏质量的提高。在类似的专题辅导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节末进行总结和剖析,要让高中生们对流行音乐“一分为二”地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部分拿到音乐鉴赏课上进行推广和普及,也要对那些“糟粕”的作品进行评点,使学生们分清优劣,注意吸收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营养”,而摒弃掉那些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因素,这或许也是流行音乐运用于音乐鉴赏课的一个目的吧。

参考文献: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新元素 中国民族音乐 鉴赏课

一、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新元素分析

什么是民族音乐?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民族音乐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民族音乐由那时起,一直演变和发展至今,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民族音乐分为这样五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每一类音乐都有其独立的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这就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音乐。

什么是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就是指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技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技巧,这些技法既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更新,同时其发展又受着时展的局限,因此每一个技法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21世纪的今天,民族音乐主要的新元素有:中西作曲法的结合、中国民间曲调新唱、说唱音乐融进流行音乐等。这些技法,让民族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足人们在当今时代对民族音乐的新需求。

二、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1.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紧跟时展步伐的需要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旧有的事物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同时,人们也特别乐意接受新事物、新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新要求,民族音乐中也注入了新元素。另外,人们对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敢于挑战,教育领域里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前的新课改,就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体现。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可行的。

2.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要求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引起高度重视,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子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课堂中加入新元素,既是对民族音乐鉴赏课的丰富,更是对学子们音乐知识的一种补充。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从培养学子的民族文化素养做起,是提高文化素养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3.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充实当今学子生活和丰富学子们知识的需要

青年学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理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另外,青年学子处在时代的最前沿,对生活、对知识都有其新的要求。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正是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知识,提升其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4.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民族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

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民族音乐鉴赏课堂。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广受推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要让广大音乐爱好者认识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就必须加大课堂的民族音乐知识量,就必须注入新的元素,激活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内容

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歌

近年来民歌的呈现形式走向多样化,在社会中兴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热潮。多样化的民歌形式,改变了民歌在学子们眼中的固定模式,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子们面前,受到了喜爱。但这种喜爱是停留在民族音乐的表层理解的,大多数学子没有对民族音乐进行专业的解读,当然很多时候是不会解读的。因此,将民歌引入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比如社会中广为流传的阿宝的原生态歌曲,还有黄英的《映山红新唱》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民歌都是可以引入到民族音乐鉴赏课,供学子们鉴赏和讨论,既能激起学子们的好奇心,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探讨,通过这些个体现象的分析,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

2.说唱音乐,也就是曲艺音乐

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类型之一。提起说唱音乐,学子们多数感到茫然和陌生,但是换一个形式,提起东北二人转,学子们就不会陌生了。这就是说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中不要仅仅依赖课本和理论,要重视素材的分析。通过社会中热点的素材并对其进行由点到面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将说唱音乐的具体内容一点一点挖掘出来。这样既能顺其自然地将民族音乐的内涵挖掘出来,又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独立地、深入地鉴赏这些素材。

3.民族器乐

在大型的文艺演出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民族器乐。大多学子对民族器乐并不熟知,但这些器乐的表演一定程度上会激起一种好奇和欣赏的心理,因此民族器乐作为一种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既可以满足学子们的好奇心,拓展学子们对民族器乐的了解,同时也能激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4.戏曲音乐

近年来人们对戏曲音乐的热情大大减弱,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戏曲音乐里方言重,很多时候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其二生活中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淡化了人们对传统的文化方式的关注程度。因此,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就可以考虑将京剧之类的国粹,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堂这既是培养学子们对京剧的兴趣,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京剧文化。

四、结语

民族音乐就是从古到今,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一种音乐。将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课,是为了增加学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因此,作为现代课堂的音乐老师,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在引入新元素时,要注意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教师在充分利用这一辅助工具的同时应该从多角度多形式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肖伟华.引领潮流 宣扬文化――关于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得研究[J].现代交际,2023,(12).

[2]丁言涛.试论国乐名家应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J].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1).

[3]尹茂源.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发展[J].时代文学,2023,(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