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作文教学论文

“微写作”作文教学论文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引入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生活某个瞬间进行“微写作”。

从俄乌战争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掌掴行为审视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从“马某某”的乌龙事件窥探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恐慌,从上海疫情的苦难记录正视疫情背后的心理创伤……每个人热烈地参与讨论,像一颗星火,在纸页上烫下思想的温度。这时,“微写作”的反馈方式我主要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在其他同学的文字下“跟帖”,既写优点也写不足与建议。这种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很高,往往提出的建议也很中肯,不同学生侧重的角度也不同。

此外,我还经常布置他们写随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感触。他们袒露运动会的艰辛与期待,后悔自己的拖延与懒惰,欣喜于路边雨后冒出的小蘑菇,感慨于食堂饭菜的变化莫测。他们的文字稚嫩,字迹飞扬,但是一颗心却赤诚。这种“微写作”主要有两种的作业反馈形式:

一种是集体授课。我会在课上分享同学们精彩的片段,还会将学生“微写作”中涉及的话题进行开发,课上讨论,如“我们应该躺平还是该卷起来”“网络用语emo、绝绝子盛行的心理机制”“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喜欢读漫画、网络小说不喜欢读名著”,学生兴致盎然。

另一种形式是面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写”来促进学生的“写”。一个学生曾三次就同一篇习作与我进行探讨。第一次,她告诉我她想写母亲,但是不知道写什么,此时我通过不断地追问,唤醒她记忆中极具书写价值的事件,敲定了框架;第二次,她对文章进行了修改,选材精当,事件与事件间有呼应,但是语言的张力有进步的空间。我试图用语言去讲解一些技巧,但是从她的眼神中我明白学生似懂非懂,所以我就决定亲自写一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不同。

这是学生的第二稿的节选:

那个时候下着雨,我在校门口远远看着她从公交车上拎着两袋子走下来,她很艰难地撑起伞,夹在耳朵和肩膀的缝隙中,向我走来,看见我了,便加快脚步,用她拎着袋子的手悬在半空中朝我挥了两下,冲我笑了笑,走过来后我问她:“你怎么也不打个车,下大雨你还自己一个人。”妈妈笑笑说:“反正也没事,坐车过来也方便。”但是我知道她是不想多花钱。我妈妈把东西给我看,我看了一下有很多零食还有水果。看着妈妈的背影,我想了想好像还没有对妈妈说过谢谢。后来啊我才知道从我家来学校要转两辆车。

以下是我改写的片段:

我安静地等在校门口。妈妈从公交车上狼狈地下来,两个沉沉的袋子嵌进她的手掌,脚落地的一瞬间激起一阵水花。雨伞好不容易撑开,夹在耳朵和肩膀之间,像不听话的孩子摇摇摆摆——那是她唯一的遮挡了。

我嗫嚅着开口:“妈——”她笨拙地用拎着两个袋子的手悬在半空中朝我挥了挥手,笑却在雨中格外亮眼。

“怎么也不打个车,这么大雨——”我感到喉咙里有什么堵着说不出来话。

“闲着也是闲着,方便的。”说着,她把作业、一包包零食和一大袋水果摆在我眼前,像亮宝贝似的。

我看着她勒红的双手和溅湿的裤脚,才恍然想起她平时是最爱干净的,才恍然想起从家里来到学校竟需要辗转两趟车。原来,那“笨拙”的身影需要在雨中上演好几次,才换得一次爱的抵达。我抬头看进她期待的眼神里,竟看不出一点受罪的意味,才发现迟迟说不出口的“谢谢”又一次重重地落在了心里。

学生第三次来找我的时候,我很感动,一张A4纸上是密密麻麻的赏析,既有随文勾画的十几条感悟,还在文章最下面的空白处进行了共性技巧的总结。她说:“老师你都这么努力了,我不想让你失望。”

参加工作一年,我越来越发现“微写作”的重要性,它是推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保鲜膜、兴奋剂,也是学生建构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趣味的催化剂。“微写作”既可以帮助教师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也可以作为课外拓展,帮助学生走出教材,打开视野。

尽管书写本身就是好事,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设计与反馈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回望过去在“微写作”方面的探索,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

第一,加强“微写作”训练的的体系性,对作业的布置进行顶层设计。现在许多次作业是临时起意,凭借的是教师的天然直觉,但是如果能预先设计出一张计划表,对每次写作训练的话题、文体有全盘的考虑,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必然会有质的飞跃。

第二,丰富“微写作”的评价主体,细化“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我开始的实践中,主要是由教师来评分、筛选、给出指导意见,学生的作用被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承担的工作量也格外庞大。事实上,后来我把时事热点的“微写作”作业评价权交到学生手里时,学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那如何让学生的评价精准有效,最好是能够以评促写,就需要细化评分标准。教师可以提前针对不同的“微写作”类型,与学生商量一套评价量表,学生据此进行评分、提建议,小组内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点评。

第三,重视“微写作”的修改环节。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会改,跳出舒适圈,学生才能逐渐克服书写的惯性,越写越精彩。之前,我主要在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时采取了“写作指导课-初稿-师评-写作指导课-二稿”的模式,其他的“微写作”任务都只关注到了学生的分享、观点碰撞,对修改的重视度不够。

第四,落实“微写作”成果的可视化呈现。学生的进步需要见证,优秀的保持需要激励。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辛苦修改的成果,如果能阶段性地进行汇总,集结成册,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定会被激发出来,成就感也会更强。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做好收集工作,为最终成果的呈现打下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