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难点: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面成一角度的*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斜坡的启示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4、造房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造房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2、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教学重点
设计并建造房子
教学难点:
设计房子
教学准备
1、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2、有关各种房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2、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果让你来建造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板书:造房子。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
思考问题: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论,汇报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谈话:刚才我们比较出现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2)学生谈论,罗列,汇报
(3)引导: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怎样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
3、造房子活动
(1)我们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们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选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怎样把可用的材料变得更结实(结合《折形状》所学的知识)
怎样连接这种材料(结合《搭支架》所学的知识)
(3)分析书上的图,你从图上能学到什么经验?
学生讨论,汇报
4、动手操作
分小组**搭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模型不宜过大)
5、评比,总结。
三、总结
总结全篇活动
欣赏各种建筑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知识与技能:
1、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
鉴别身边的岩石。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
二、认识岩石
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
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1)我对岩石的了解:
(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3)岩石的作用
(4)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一、观察岩石并分类:
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1)
(2)
(3)
(4)
(5)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
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7、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全课总结和拓展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3、感 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 **: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2、质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
2、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质疑。
2、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
3、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质疑别人,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2、形成注重真实的科学品质。
3、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什么是质疑,也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2、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解释、取证方法做出分析,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知识,知道“质疑”及其意义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几种方式。在课堂上,同学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举手发言或是小组讨论了。你们知道这样的交流有什么好处吗?
2、学生思考
3、引导:正因为交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强调大家要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交流的人给予尊重和帮助,对他的交流内容是否注重事实和证据进行科学的质疑。(板书课题)
4、**: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质疑这个词,你能说说“质疑”是什么意思吗?
5、学生发表意见。
二、引导学生了解“质疑”的几个方面
1、谈话:其实,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进行质疑,比如,我们在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同学提出了怎样的假设?又做了怎样的实验方案设计?
2、学生思考回答。
3、同学们对他们的假设、设计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刚才你们对这些实验设计的不同见解,就是“质疑”。
5、引导: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质疑针对的是哪一方面?
6、教师小结引导:刚才我们质疑的是针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方面的。那么,除了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质疑外,你还对同学或自己的哪些科学活动有过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7、学生回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引导归纳:那么谁来说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质疑?
9、师生共同小结:质疑应从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探究问题是否具体明确、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释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巩固运用
1、谈话引导:有位五年级的同学叫马小虎,非常想**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这天下课时,看着饮水机前一个个排队接水喝的同学,忽然灵机一动想通过**本班6名同学每天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来估算全校800名同学一天的饮水总量。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说说他这样做行不行?
2、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并向全班汇报。
3、小结
4、引导:谁能为马小虎同学的这项科学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5、学生讨论交流。
6、引导:假如你是马小虎,经过大家的质疑、帮助,你将怎样调整研究方案?
7、学生思考交流。
6、布置作业
请你回家后,参考刚才的实验方案,想一想,如果你来对全校六个年级中各选一名同学就同样的饮水量问题进行**,你应该怎样做呢?把你的设计写成研究方案。
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第三课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想象。
(2)能够读图判读晨昏线,并能够运用晨昏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挂图解释昼夜现象,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运用教学挂图分析晨昏线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学生准备:
手电筒,小地球仪,搜集“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有哪些不同的观点”资料。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1、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2、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二、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人不动自己转、自己不动别人绕着自己转、两人都转但转的速度不一样)
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以上三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逆时针转动。)
(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交流操作注意点。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第二课时
一、研究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师:我们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提示:先找到“昼夜交界线”,(这是教学本部分的关键)然后再判断;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完成小练习:
小组实验,在横线上写出国家或地区的名称。
当_____________是白天时,__________________是黑夜,_______________是清晨,__________是黄昏。
2、拓展思考: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要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与我国的位置进行对比;还要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师作适当介绍: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主张将2008年**奥运会的游泳、篮球、田径的决赛放在早上8:00进行。
二、信息交流
1、师:就“昼夜交替”的话题,自古以来人类有哪些不同的观点。(结合课前搜集到的知识信息和书上第8页的内容进行交流。)
2、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这些观点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找出这几种观点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3、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成因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之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三、作业
布置学生写研究昼夜交替的科学小论文。
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原因的探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科学史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1)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难点: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面成一角度的*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斜坡的启示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5、**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繁殖。
教学难点: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知识与技能:
1、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
鉴别身边的岩石。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
二、认识岩石
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
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1)我对岩石的了解:
(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3)岩石的作用
(4)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一、观察岩石并分类:
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1)
(2)
(3)
(4)
(5)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
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7、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全课总结和拓展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教学重点: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理解保护矿物资料的重要性。
知识与技能
明白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减减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
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教学难点:
**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
教师准备:
教学挂图(文本插图)、影象资料、笔、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
1、师述:通过两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矿物。
2、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矿物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师生共同交流。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认识矿物开采,了解矿物资源的紧缺。
1、讨论题:矿物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
2、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研讨)。
3、教师介绍矿物的开采过程(学生补充)。
4、继续讨论:如果矿物资源开采用完,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6、分组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意见,教师巡视倾听)
7、教师归纳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继续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2、将有关“矿物岩石”标本的知识和教师,家长及同学课后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3、感 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 **: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2)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繁殖。
教学难点: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3、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教学重点: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教学准备:
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2、神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2、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保护神经中枢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
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准备:
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3、感 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
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教学重点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教学材料:
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 **: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二、探索和**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2、质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
2、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质疑。
2、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
3、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质疑别人,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2、形成注重真实的科学品质。
3、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什么是质疑,也知道哪些内容值得质疑。
2、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解释、取证方法做出分析,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知识,知道“质疑”及其意义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什么是交流以及交流的几种方式。在课堂上,同学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举手发言或是小组讨论了。你们知道这样的交流有什么好处吗?
2、学生思考
3、引导:正因为交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强调大家要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倾听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交流的人给予尊重和帮助,对他的交流内容是否注重事实和证据进行科学的质疑。(板书课题)
4、**: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质疑这个词,你能说说“质疑”是什么意思吗?
5、学生发表意见。
二、引导学生了解“质疑”的几个方面
1、谈话:其实,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我们经常进行质疑,比如,我们在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同学提出了怎样的假设?又做了怎样的实验方案设计?
2、学生思考回答。
3、同学们对他们的假设、设计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刚才你们对这些实验设计的不同见解,就是“质疑”。
5、引导: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质疑针对的是哪一方面?
6、教师小结引导:刚才我们质疑的是针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方面的。那么,除了对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提出质疑外,你还对同学或自己的哪些科学活动有过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7、学生回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引导归纳:那么谁来说说,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质疑?
9、师生共同小结:质疑应从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探究问题是否具体明确、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合理、做出的解释是否可靠等方面入手。
三、巩固运用
1、谈话引导:有位五年级的同学叫马小虎,非常想**完成一项科学研究。这天下课时,看着饮水机前一个个排队接水喝的同学,忽然灵机一动想通过**本班6名同学每天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来估算全校800名同学一天的饮水总量。你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说说他这样做行不行?
2、学生小组内交流想法并向全班汇报。
3、小结
4、引导:谁能为马小虎同学的这项科学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他完成自己的心愿?
5、学生讨论交流。
6、引导:假如你是马小虎,经过大家的质疑、帮助,你将怎样调整研究方案?
7、学生思考交流。
6、布置作业
请你回家后,参考刚才的实验方案,想一想,如果你来对全校六个年级中各选一名同学就同样的饮水量问题进行**,你应该怎样做呢?把你的设计写成研究方案。
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第四课 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2、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时间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一猜,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月亮。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板书)
二、学习新课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三、布置作业
观察月亮,并画下月相。
第二课时
一、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二、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板书设计:
看月亮
月亮是*躺着落下的
月亮落下的速度很快
月亮在一天天变宽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3)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热胀冷缩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3、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4)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一、教材逛大街分析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一片繁华的景象。逛大街大马路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逛大街两旁的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是人们生活购物的场所,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逛大街本课即以城市中的“大街”为教学内容。
本单元逛大街的学习活动的设置一为画街头的小设施,二为想像画大街的场景,三为画橱窗商品陈列的设计图。逛大街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养成收集、利用资源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安排学生课前在双休日去大街或商业步行街去逛一逛,看一看,可以采取用DV摄像或数码照相,也可以画速写的方式记录下大街两旁供人们休息使用的小设施或供人们观赏的小景物,以及方便人们的电话亭及各种宣传广告牌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作准备。逛大街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要收集更多关于城市街道以及各种小设施的资料供教学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想法解决“*面到立体”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几个环节:一、出示不同角度的同一物体供学生比较,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二、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不同角度的物体,从而理解、认识从*面到立体的变化过程,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三是如何教学生掌握用“线”来造型的基本方法。线的画法,线的**搭配,物体结构、前后空间的处理,细节描绘与整体感如何表现,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和**让学生认知掌握。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画面构图的美感,掌握好用线绘画的要领,做到线条要流畅,画线要准确,构图要简洁,画幅要整体,通过线的表现能表达出个人对物体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二的教学,是以观察、记忆、想像为主画大街的活动。大街包括的内容很广泛,道路、车辆、商店、行人等,他们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热闹、生动的画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街热闹的景象对学生而言很难真实完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空间关系中的景、人、物等的处理,也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大小表现出景物和人物,所以,怎样帮助学生对立体空间进行认识和表现是本活动的重要内容。教材呈现的两幅作品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大街的热闹场景,一幅是从*视的角度表现了人与街道建筑,体现出了人与景的前后关系和大街的感觉。另一幅是从俯视的角度看街景,体现了人们在大街上活动时的场景,街道呈T形,街中的雕塑非常醒目,街边的建筑、商店、路灯、行人由近到远,由大到小,有高有低,较好地表现了大街的景象。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既体现大街丰富的内容和热闹的场面,又能抓住人物、景物前后、大小的空间关系,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记忆,认识大街各种各样的景物、场面,理解景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空间、距离、前后、大小、形状),将这些因素合理地安排、表现,教材中的“添画”小训练,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受这其中的变化,通过小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后面的创作表现中能较好地把握作业的效果。
活动三的教学是体现设计意识的活动——橱窗设计,以*面的形式来设计商品的摆放。橱窗的设计包括了外形、色彩、商品、展台等几方面,要做到既美观又合理,能吸引人们的视线,起到宣传的作用。教材中的两个橱窗以不同的形式陈列了所展示的商品,一个是服装,一个是**,通过橱窗的色调,商品的摆放,展示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商品前后、大小的搭配使人感觉错落有致而且协调,既有对比又很**,体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的功能,给学生提供有关橱窗设计的资料和实物图片让他们认识、感受设计橱窗的要领,例如橱窗色彩的运用与商品色彩的搭配,商品摆放位置的高低变化,大小商品的搭配摆放,商品展台的设计等等。教材通过商品摆放的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学习,认识物品怎样摆放才合理,了解简单的构图原理。活动中要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摆放,力求用多种摆放的方法,寻求多种结果,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能较好地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地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中,三个学习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立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时,设计教学环节。活动一画小设施为线描的表现,应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物体,认清物体的结构,尝试用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基本形态。本节的教学安排可考虑为:观察分析——认知方法——指导尝试——自主表现——交流评价。活动二是记忆想像、表现创造,教师可通过对大街的场景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我会怎样来表现大街的情景。这节的教学安排可考虑为:欣赏——感知——训练——创意——表现——评析,同时考虑到作业的效果,可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活动三的教学可对橱窗陈列的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谈个人的看法和认识,在摆放尝试后讲一讲个人的构想:我为什么会考虑这样来设计,我会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表现。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学安排可考虑为:作品赏析——动手实践——构思设计——交流讨论——设计表现——分析评述。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城市学校的教师可有选择地安排在学校春游或秋游之后实施,并事前布置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记忆大街上的热闹场景和街道旁的各种设施以及各类商店橱窗内的布置和设计,使他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求他们注意从不同方向看大街会有哪些不一样;乡镇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局限,看不到大街的景象,就可以让学生去集市、乡村路边小店去看一看,去感受人们购物时的情景。教师要提出目标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整理信息,以解决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受、认识、看法谈出来,形式可以是分组,也可以是全体。在进行自主表现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握问题,发现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城市街道、建筑、设施、橱窗广告的图片资料和与此有关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参考或与同学之间交流欣赏。
2.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同时要鼓励学生在绘画表现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第1课雄伟壮丽的古罗XX筑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2课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3课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同学能够运用剪、折、卷、贴等方法,制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纸面具。
2. 用彩泥或橡皮泥,塑出造型、色彩美观的面具形象。
3、在欣赏瓷雕造型后,启发同学进行小动物的泥塑造型。
重点:面具,小动物的造型设计,立体造型概念的培养。
难点:纸工——造型设计,连接、卷、折、贴。
泥塑——造型设计,色彩运用。
同学准备:
1、铅画纸、剪刀、胶水、颜料;
2、彩泥或橡皮泥、硬纸板。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手拉手的动物(纸工)
教学重点:让同学掌握设计、描绘、裁减、插接等制作方法,制作一组形象重复和组合有序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培养同学立体造型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范例
2、分析制作的方法、步骤: 折纸,图案设计、造型和连接、剪、粘贴。
二、指导设计
1. 简单动物图案资料展示
2、举例进行图案设计指导
三、示范制作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立动物形象,如画出企鹅。
3、设立立式插口。
4、剪裁,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减。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
6、按顺序插接组合。
四、启发引导
讨论:如何使动物连接既牢固又美观
五、同学设计、制作
六、教师巡视指导
七、同学作品展示,研讨。
第二教时 生动的.纸面具(纸工)
教学重点:学习立体构成知识,设计制作生动的纸面具。
教学难点:纸面具制作的难点在设计,设计的难点是高度的概括笼统,制作的难点是加工凹凸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纸面具欣赏
2. 让同学讲讲自身玩过的面具
二、介绍制作过程
1. 纸面具制作过程分析、演示
2、讲讲剪、折、卷、贴的具体方法
三、设计重点提示
设计纸面具提示:
1、略大于脸
2. 眼孔位置对准自身的眼睛(能看到外面)
3、面具不同性别的脸型特点
四、同学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同学作品展示,研讨
同学演示、互评
第三教时 泥塑面具(浮雕)
教学重点:用彩泥或黏土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同学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发散思维,对面具的脸部做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范例
2、分析其中几个的造型和色彩。
二、示范制作过程
1、泥塑面具的制作过程演示:先脸、五官、发(饰)再其他装饰
2、色彩的烘托对比。
三、造型设计
1、启发同学造型设计
2、进行面具制作
四、巡视指导
启发同学对色彩的应用,装饰的手法。
五、同学优秀作品展示、研讨。
第四教时 泥塑小动物
教学重点:培养同学立体造型能力,塑造出自身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抓住该动物的形象特征,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可爱的小动物造型。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 欣赏瓷雕小动物
2、让同学说说造型特点和色彩
二、介绍瓷雕相关知识
1、概括分析造型特点、色彩色调
2、让同学知道瓷雕就是从泥塑烧制而来。
三、分析塑造的方法,突破难点
欣赏,分析泥塑小动物的立体造型、花纹刻划。
四、同学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制作过程,进行指导。
六、同学作品展示。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第1课凝固的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
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2课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课时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3课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第二课时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
第4课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教学**,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
三、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氛围,师生*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
第二课时
一、互相交流
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一起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想中校园的模型或草图设计。
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作时,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规划原理,分析学校基本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开注意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特别提醒校园的新构想不要脱离学校实际,以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合理、更美观的设计为最佳。
二、修整完成。
三、评价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新构想”设计大赛,可以参照教材中“我的作品”评价表,用不同星级或分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采用个人或团体的方式进行互评。
第5课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家,是童年幸福的摇篮。那儿有我们的一片小天地。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实用、美观,充满着情趣的童年乐园……
二、欣赏评析
欣赏最新的家居博览会片断、电脑家居设计作品、名画(如凡·高的《卧室》)、家居设汁实例照片、优秀的学生作业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予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意设计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自己的小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要求**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或根据学生爱好与特长,分好组,指导学生先设计草图,达成共识,再进行分工。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硬质材料和较复杂的工具是否能正确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使用说明或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外观、质感进行联想并合理加工,使其符合表现要求,产生逼真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技法指导
鼓励和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房间,将家具设计成易移动、易组合的样式,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
小天地中还可以含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花坛与花架是木制庭院中最佳的造型,它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花架成为花草们成长的'依托,它们随心所欲地爬满“枝头”,而花坛则让那些成长的花草有个舒适的“归宿”。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制作材料原有的质地、色彩和造型,在它们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尽量达到外形和质感都逼真的效果。但这两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教师除了做示范操作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易折、易削的软木块和木条以及已成形或易裁剪、易卷曲的硬度低的金属。“小天地”的设计和布局重在要体现出合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我门的小天地草图,并选用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有趣的“小房间”.
三、交流反馈。
四、评价
1.观察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思考、自主规划、敢于创新、富有个性。
2.是否能合理运用制作材料,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设计出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创意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
第1课凝固的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
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2课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课时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3课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第二课时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
第4课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教学**,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
三、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氛围,师生*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
第二课时
一、互相交流
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一起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想中校园的模型或草图设计。
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作时,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规划原理,分析学校基本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开注意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特别提醒校园的新构想不要脱离学校实际,以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合理、更美观的设计为最佳。
二、修整完成。
三、评价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新构想”设计大赛,可以参照教材中“我的作品”评价表,用不同星级或分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采用个人或团体的方式进行互评。
第5课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家,是童年幸福的摇篮。那儿有我们的一片小天地。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实用、美观,充满着情趣的童年乐园……
二、欣赏评析
欣赏最新的家居博览会片断、电脑家居设计作品、名画(如凡·高的《卧室》)、家居设汁实例照片、优秀的学生作业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予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意设计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自己的小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要求**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或根据学生爱好与特长,分好组,指导学生先设计草图,达成共识,再进行分工。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硬质材料和较复杂的工具是否能正确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使用说明或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外观、质感进行联想并合理加工,使其符合表现要求,产生逼真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技法指导
鼓励和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房间,将家具设计成易移动、易组合的样式,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
小天地中还可以含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花坛与花架是木制庭院中最佳的造型,它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花架成为花草们成长的依托,它们随心所欲地爬满“枝头”,而花坛则让那些成长的花草有个舒适的“归宿”。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制作材料原有的质地、色彩和造型,在它们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尽量达到外形和质感都逼真的效果。但这两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教师除了做示范操作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易折、易削的软木块和木条以及已成形或易裁剪、易卷曲的硬度低的金属。“小天地”的设计和布局重在要体现出合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我门的小天地草图,并选用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有趣的“小房间”.
三、交流反馈。
四、评价
1.观察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思考、自主规划、敢于创新、富有个性。
2.是否能合理运用制作材料,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设计出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创意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了解向日葵,梅花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收集花卉资料时对花的骨式瓣形给予关注并要求学生画出瓣形、骨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课通过富有趣味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置换图形这种设计方法,保持花的基本骨式,而花瓣被其他形置换产生新图形,这图形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富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这种奇思妙想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中还指出两种思考途径,及置换图形可以从相似形和非相似形方面考虑,相似形易于置换,而非相似形通过简化、夸张,也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学重点: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协调图案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置换图形的练习。
教学目标:
●增强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了解一些图案的取材途径,较好的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的形进行形的置换练习,能较好地运用度镂印或其他图案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学习资源:
网络资源:多**电脑、anthorware等制作的多**课件、实物投影仪、激光教鞭、课本等。
文字图片资源:《家庭花卉装饰》、《家居新典范》、《艺术世界》、《花卉基础图案》、《意念的创造》、《创意图形》。
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收集花卉。
教学流程:
●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1.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向日葵,凡高喜爱,因为它遵守太阳的`轨迹;梅花,关山月喜爱,因为它坚韧,挺拔。你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
2.展示课题:同学们举了许多形态各异的花,这些千姿百态的花儿组成了一个大花圃,今天我们就到花圃中来看一看。
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ⅰ。 一花一世界
1.展示图片:考一考你的眼力。
**:花的海洋万紫千红,花的世界五彩缤纷,可禅曰:“一花一世界”这是什么意思呢?
2.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课题,等我们欣赏图片再告诉大家。
3.展示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①鲜艳轻盈之美
②朴实之美
③*淡之中见韵致
④生机盎然
**: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找一个最恰当的字),主要有哪两个方面?(找两个最准确的词)
4.展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家居生活中的花儿。
**:生活中的花儿都是静悄悄的,你认为花儿有生命吗?
5.展示图片:月季绽放
6.总结:花儿和同学们一样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它是有生命的、有精神的,它用美丽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爱护一朵小花就是呵护一个生命。如果说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那么便有了一花一世界之说。很多的艺术家就是通过花的世界来展示自己的世界。
7.展示图片:
凡高《向日葵》
金斯堡《箴言》
百野武《花火》
同是向日葵,不同的艺术家表现的心情却不一样,寓情于景。
**:百野武在这幅画中用了什么**来处理?
ⅱ。 置换图形
1、老师:就是在形相似的情况下“偷梁换柱”。
2、展示图片
①剪刀、回形、易拉罐的图形置换。
②小号的图形置换。
③树的图形置换。
④喇叭花的置换图形(除了将形置换成具体的某个形外,还可以置换成抽象的几何形)。
3、实物投影:蚊香
**:由蚊香你想到什么?
●明确强化,实践探究。
课堂练习:做一朵四瓣花的置换图形。
●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实物投影仪,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谈谈设计意图,并将经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
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师:同学们注意在欣赏的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
(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乳钉纹爵》,师作介绍:这是夏代中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是我国所见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铜爵高22.5厘米。它的流、尾和足虽然都很细长,但整体上却显得匀称*衡,给人一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美感。这个时期青铜上的纹饰十分简单,这件器物腹一面又两道弦纹,其间饰有5枚乳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3.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作。
4.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二)学生自主欣赏
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师作课堂总结,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三、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8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应让学生观察、收集厦门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
教学目的: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认识*花鸟有意笔和工笔两种不同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收集美术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邮票、火花,懂得*花的两种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未有挂图或投影片。
课前准备:
选取与教材有关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一、欣赏邮票:
出示贴有邮票的信封,指出邮票是邮资的凭证,由于设计精致美观,又是实用美术中的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1、赏析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2、欣赏第13届冬季奥运会邮票。
3、欣赏《故宫博物馆》。
4、欣赏1979年国际儿童年纪念邮票。
二、教师小结:
邮票的票面包括国家名称、面值和票面纹样。它分为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由于邮票具有艺术性和知识性所以又是文化艺术知识的传播者,可供人们欣赏和收藏。
三、出示火柴盒,从色彩斑斓的火花图案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1、欣赏*火花。
2、欣赏外国火花。
3、教师小结。
四、欣赏五彩缤纷的*花鸟画。
1、欣赏《百花争艳》《鹰石山花》《春江水暖》《翠羽图》《荷花》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 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5)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10篇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1
本课选自《牛津小学英语5A 》中的Unit6.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单元“做家务”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打电话,建议,询问等,其中,以“询问对方或第三者正在干什么”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重点介绍了Whatis/are…doing?He's/She's/I'm/We're…句型。这一句型主要用于描述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或正在进行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真实的情景来呈现,练习和巩固该句型。结合这一语言点,本单元继Unit3之后,再次介绍了一批动词,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语言交际面。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利用肢体语言,用直观、形象、与学生互动的**来教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课文特点及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以下几方面:
认知目标:
1、能学会四会单词run ,jump,walk及一些动词词组等。
2、能理解正在进行时的含义,并会说、会读。
技能目标:
1、能用英语向人询问对方或第三者正在干什么,并给出简单的答复。
情感目标: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做家务的三个英语表达后,能在实际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体谅父母的辛苦。同时也能对所学的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询问对方正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及其回答。难点是动词ing表示正在进行时。
说教法
最新的小学五年级英语第六单元doing housework说课稿: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有一定难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在一堂英语课中吸引学生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多**教学、图片等直观教学**,将内容与游戏、歌曲相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挥,让本堂课的任务能顺利完成,于是我就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绦点和生理特点,将他们的活动内容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将情境的创设与任务的完成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内容,帮其获得的学习效果。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热身,布置任务二、结合情境,完成任务三、情境操练,巩固任务四、运用情境,反馈任务
总之,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情境的陪伴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学以致用。“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保持和巩固
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自己来认识新授单词的含义和现在进行时的含义。学生在师生互动、人人交流的活动中建立起自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相关的知识,是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
1.Free talk.
T:Good morning,.Glad to see you.
S1: Glad to see you, Miss chen.
T: I like singing. 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 swimming.
T: What day is today?
S2: Today is Monday.
T: How are you? S2:I'm fine.
T: How about your father? S2: He's fine
T: Are you free now?
S2: Yes, I am. / No, I'm not.
T: Where are you now, class?
Ss: We're in the classroom.
2sing a song “ What are you doing?”
这个教学步骤主要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重点复习了动词ing形式。为下面的新授做准备。
在这里,歌曲是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也为下一个步骤:操练句型所做的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guess: T:What is the boy doing?
Ss: guess: sleep
T: Yes. You are right.He is sleeping.Drill:sleep-sleeping
2.T:Are you sleepingnow?S;No,I'm not.
T:What are you doing now?S:I'm sitting.Drill:sit-sitting
T:Yes ,you're sitting.But What am I doing now.
S:You are shanding.
3.Play a game.
T: Boys and girls, When I Say “ Stand”,you must stand up quickly, and say“I'm standing” loudly, OK?
Ss: OK.
T: OK, Let's play . Boys and girls , Listen carefully, the first one ,“Sit”
Ss: sit down, and say “ I'm sitting ”
T: “Sleep”
Ss: Do the action and say“ I'm sleeping”。
“兴趣是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安排猜这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Ss make an action of jumping, running ' walking.
T: What are you doing?
Ss: I'm jumping, running, walking.
教:run jump walk
Ss:集体问:What are you doing?
S1: I'm …(做出动作)
刚刚是老师做动作学生猜,这里的几个单词是学生已学的,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来做动作,让大家猜,这样换一个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Work in pairs.What are you doing?I'm …
6.T:Boys and girls,what day is it today?It is …Do you like Sunday?Yes.Beause we are free.we don't go to school.If it is Sunday now .I'm at home .ButI'm not free.beause my house is dirty.Who can come my home and help me.S:I can,I can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sweep the floor?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clean the window?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wash clothes?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clean thedesk?我在这儿设计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做家务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感受新知,运用所学知识。
T:What is he/she doing?老师就真实的情景导入新的句型。
7、guess: a boy/girl makes an action of …(抽卡片)
T: What is he/she doing?
Ss: He's She's…
这是拓展练习。从问对方过度到问第三者。为下节课的教学打基础。
Step3 Consolidation
1多**出示一副学生大扫除的图片。用句型Where is …?What is/are he/she/girls/boysdoing?谈论图片内容。
这一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来执行任务,我利用多**课件确保了学生顺利开展和达到英语学习目标,和他们相互间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合作下,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在学生实施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熟练程度,老师给于不同程度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充当好了学生的助学者和**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主动学习,主动练习。如果在这一环节中我单调地讲解、翻译英语知识,单纯地机械操练单词、句型,那么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2小组表演评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对话表演,这项任务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这一要求,满足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就感。
step 5homework
1.抄写新单词
2.把所说的对话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2
一、单词:
beef牛肉;chicken鸡肉;noodles面条(复数);soup汤;vegetable(s)蔬菜(复数);chopsticks筷子(复数);bowl碗;fork叉子;knife刀;spoon勺子; dinner正餐;
ready准备好;help yourself请自便,随便吃; pass给,递; try尝试
二、Let’s spell:
e [i:] me我he他she她we我们be be动词
e [e] bed床red红色pencil铅笔get得到let让
三、短语:
some beef一些牛肉some vegetables一些蔬菜I’d like = I would like想要a knife and fork一副刀叉five yuan 5元here you are给你help yourself随便吃吧on my dish在我盘子上pass me the bowl递给我碗pass me the knife递给我刀Let’s try it.让我们试试cut the vegetables切蔬菜use the spoon用勺子use the fork用叉子
四、答语、答句
1.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晚餐你想吃什么?
---I’d like some soup and bread , please .我想要汤和面包。
2. ---Would you like a knife and fork ?你想要刀叉吗?---No , thanks .不了,谢谢。
3.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你想要来点汤吗?---Yes, please.好的,请来一点儿。
4. ---What would you like?(你想吃什么?)
---I’d like some vegetables , please.(我想吃蔬菜)
5.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晚餐你想吃什么?)
---Some fish and vegetables, please.(鱼和蔬菜)
6. ---Dinner’s ready! (晚餐准备好了)---Thanks! (谢谢)
7.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你想要汤吗?) ---Yes, please!(好的。)
8. ---Would you like a knife and fork? (你想要刀叉吗?)
---No, thanks. I can use chopsticks. (不,谢谢,我会用筷子。)
9. ---Can I have a knife and fork, please? (我能用刀和叉吗?)
---Yes. But try chopsticks for noodles. (可以。但试试用筷子吃面条。)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3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能够听说并区分单词:horse和foal, cow和calf.
二: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三: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15~20分钟。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对比能力并能区分不同动物的成年及幼崽。
四:文化意识目标:
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幼小动物的不同称呼方式:英语中很多小动物有专有的名称作称呼,而不是在名称前加“小”(small).
结合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
1:重点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难点horse与foal ,cow与calf.
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关键是要先让学生明白horse与foal,cow与calf的区别。我采用了图片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明白同样是一种动物成年的与幼崽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经过一系列单词教学活动之后再通过围绕教材,设置语境——回到教材,强化感知——抛开教材,**交际三个教学环节完成本课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对学生进行一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此时对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将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将本课的教法与学法进行一下分析: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用的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纲,“TPR”教学法与学习法贯穿全课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要求,结合儿童好玩,好动,好表演等特点,我把全班分成四个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同学的知识水*和性别各有参差。这样有助于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和男**学*等相待增进友谊。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法过程中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我设置了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帮李燕认动物等活动旨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表演中学(Learningby doing/acting…),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最后我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的设计。
Step1 Revision热身互动,自然导入。
在教学活动开始我设计了唱他们最爱唱的The more we gettogether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入新课。布置任务帮李燕认动物。
Step2 Presentation引入新知,层层突破.
在教授单词的时候我设置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等活动包括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我还将单词的学习与句子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学习了horse之后,我说Wecall it a horse.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在不断的重复与演示下让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为下一步句子的学习打下伏笔。这样由单词逐步扩展到句子。在由句子扩展到其他的单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Step3 Practice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标号,然后跟读课文使学生读准语音,语调。最后小组操练并展示成果。旨在创设一种真实的语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模仿外教的发音。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好一般疑问句的变化方法
2、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喜欢做某事
教学重点
1.如何表达自己喜欢做某事。(like的用法)
2. Have/has的区别。
3.一般疑问句的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一般疑问句的变化方法
(一)词组like to after school in a flat play com*r games take a shower have meals watch TV read books do one?s homework grow flowers Let’s = let us have a bath
(二)单词辨析
(1)some / any的用法区别Any和some都有“一些”的意思,它们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复数,又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但是,它们在用法上有所区别
1. Some常用在肯定句种,而any常用于否定句中和疑问句中。
例如:I have some books.我有一些书.(肯定句) I can‘t see any juice.我没看见果汁.(否定句)
Do you have any friends at school?你在学校有朋友吗(疑问句)
2.在表示请求、邀请、语气委婉、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时,多用some不用any。此时,句中常出现情态动词can, may, could, would等。例如:Would you like some soup?你想要一些汤吗?
3. any也可以用于肯定句中,此时后面接可数名词单数,意为“任何一个”,起强调作用。
例如:Any student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Some, any用法歌诀肯定句,用some,否定、疑问用any.
但有两点特殊记:若表请求、邀请或委婉,疑问也要用some.若表“任何一个”接单数,肯定也要用any.
(2 )have / has (有)的用法区别
第一人称:我,我们I, we
第二人称:你,你们you
第三人称:除第一、第二人称之外的其他人称
第三人称单数:he, she, it, Kitty, Alice, Ben have(第三人称单数)——has
(3 )too和also的用法区别
课文应用:Do you live in a flat, too?
重点解析:also和too意义上没有区别,都是“也”的意思;用法一般都是用于肯定句中;
also放句子中间或句首,但不能放句末;too只能放句末。
例如:
We also can do it. / Also, we can do it.
Me too. / I am so happy, too!
三、句型
(一)如何表达自己喜欢做某事
---I like to...
课文应用:
Yes, I like to play here after school.
是的,我喜欢放学后在这里玩。
句型结构:
I like to +动词原形+其他。
重点解析:此句型用于表达自己喜欢做某事。
Like意为“喜欢”,如果后接动作,要用to加上动词原形。
例如:I like to swim, but Mary doesn?t like.
我喜欢游泳,但是玛丽不喜欢。
四、语法:
简介一般疑问句
课文应用:
Do you live in a flat, too?
你住在一个公寓里吗?
一般疑问句有以下三种情况:
1)由be动词开头的一般疑问句:其结构为:
Be动词+主语+其它?其中be动词的形式由其主语的人称和数来决定。其答语为:
Yes,主语+ be动词/ No,主语+ be动词+ not.
例如:---Is Mary your sister?玛丽是你妹妹吗?
---Yes,she is.是的,她是。
---Are they your friends?
他们是你的朋友吗?
---No,they aren‘t.
2)由助动词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其结构为:Do/Does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用does;当主语是其他人称时用do.
其答语为:Yes,主语+do/does./No,主语+don’t/doesn‘t.
例如:
---Do you like apples?
你喜欢吃苹果吗?
---Yes,I do.
是的,我喜欢。
---Does she like painting?
她喜欢画画吗?
---No, she doesn?t.
不,她不喜欢。
3)由情态动词+主语+动词原形+其他?其答语为:
Yes,主语+情态动词。/ No,主语+情态动词+ not。
例如:
---May I come in?
我可以进来吗?
---Yes, you may.
是的,你可以。
---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会说英语吗?
---No, I can't.
不,我不会。
一般疑问句的变化规则
一般疑问句并不难,谓语调到主语前。
大写、小写有变化,句末要把问号添。
第一人称变第二,以上规则要记全。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5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能够听说并区分单词:horse和foal, cow和calf.
二: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三: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15~20分钟。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对比能力并能区分不同动物的成年及幼崽。
四:文化意识目标:
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幼小动物的不同称呼方式:英语中很多小动物有专有的名称作称呼,而不是在名称前加“小”(small).
结合本单元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
1:重点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难点horse与foal ,cow与calf.
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关键是要先让学生明白horse与foal,cow与calf的区别。我采用了图片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明白同样是一种动物成年的与幼崽的英语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经过一系列单词教学活动之后再通过围绕教材,设置语境——回到教材,强化感知——抛开教材,**交际三个教学环节完成本课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对学生进行一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此时对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将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将本课的教法与学法进行一下分析: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采用的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纲,“TPR”教学法与学习法贯穿全课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要求,结合儿童好玩,好动,好表演等特点,我把全班分成四个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同学的知识水*和性别各有参差。这样有助于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和男**学*等相待增进友谊。在任务驱动型学习法过程中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我设置了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帮李燕认动物等活动旨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表演中学(Learningby doing/acting…),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最后我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的设计。
Step1 Revision热身互动,自然导入。
在教学活动开始我设计了唱他们最爱唱的The more we gettogether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手舞足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入新课。布置任务帮李燕认动物。
Step2 Presentation引入新知,层层突破.
在教授单词的时候我设置给单词找亲戚、画出听到的单词等活动包括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我还将单词的学习与句子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学习了horse之后,我说Wecall it a horse.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在不断的重复与演示下让学生明白句子的含义,为下一步句子的学习打下伏笔。这样由单词逐步扩展到句子。在由句子扩展到其他的单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Step3 Practice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标号,然后跟读课文使学生读准语音,语调。最后小组操练并展示成果。旨在创设一种真实的语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模仿外教的发音。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具备用因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惯的差异,设计了符合各种学习模式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
4、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三、教学重点
1、四会句型、单词。
2、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3、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四、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五、教学**和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
3、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和正确地书写。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7
本课选自《牛津小学英语5A 》中的Unit6.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单元“做家务”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打电话,建议,询问等,其中,以“询问对方或第三者正在干什么”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重点介绍了Whatis/are…doing?Hes/Shes/Im/Were…句型。这一句型主要用于描述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或正在进行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各种真实的情景来呈现,练习和巩固该句型。结合这一语言点,本单元继Unit3之后,再次介绍了一批动词,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语言交际面。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利用肢体语言,用直观、形象、与学生互动的**来教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课文特点及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以下几方面:
认知目标:
1、能学会四会单词run ,jump,walk及一些动词词组等。
2、能理解正在进行时的含义,并会说、会读。
技能目标:
1、能用英语向人询问对方或第三者正在干什么,并给出简单的答复。
情感目标: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做家务的三个英语表达后,能在实际生活中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体谅父母的辛苦。同时也能对所学的英语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询问对方正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及其回答。难点是动词ing表示正在进行时。
说教法
最新的小学五年级英语第六单元doing housework说课稿: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有一定难度,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在一堂英语课中吸引学生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就成了关键。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多**教学、图片等直观教学**,将内容与游戏、歌曲相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挥,让本堂课的任务能顺利完成,于是我就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绦点和生理特点,将他们的活动内容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将情境的创设与任务的完成巧妙地结合起来,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内容,帮其获得的学习效果。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热身,布置任务二、结合情境,完成任务三、情境操练,巩固任务四、运用情境,反馈任务
总之,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情境的陪伴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学以致用。“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保持和巩固
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自己来认识新授单词的含义和现在进行时的含义。学生在师生互动、人人交流的活动中建立起自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相关的知识,是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
1.Free talk.
T:Good morning,.Glad to see you.
S1: Glad to see you, Miss chen.
T: I like singing. 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 swimming.
T: What day is today?
S2: Today is Monday.
T: How are you? S2:Im fine.
T: How about your father? S2: Hes fine
T: Are you free now?
S2: Yes, I am. / No, Im not.
T: Where are you now, class?
Ss: Were in the classroom.
2sing a song “ What are you doing?”
这个教学步骤主要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重点复习了动词ing形式。为下面的新授做准备。
在这里,歌曲是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也为下一个步骤:操练句型所做的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guess: T:What is the boy doing?
Ss: guess: sleep
T: Yes. You are right.He is sleeping.Drill:sleep-sleeping
2.T:Are you sleepingnow?S;No,Im not.
T:What are you doing now?S:Im sitting.Drill:sit-sitting
T:Yes ,youre sitting.But What am I doing now.
S:You are shanding.
3.Play a game.
T: Boys and girls, When I Say “ Stand”,you must stand up quickly, and say“Im standing” loudly, OK?
Ss: OK.
T: OK, Lets play . Boys and girls , Listen carefully, the first one ,“Sit”
Ss: sit down, and say “ Im sitting ”
T: “Sleep”
Ss: Do the action and say“ Im sleeping”。
“兴趣是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安排猜这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Ss make an action of jumping, running walking.
T: What are you doing?
Ss: Im jumping, running, walking.
教:run jump walk
Ss:集体问:What are you doing?
S1: Im …(做出动作)
刚刚是老师做动作学生猜,这里的几个单词是学生已学的,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来做动作,让大家猜,这样换一个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Work in pairs.What are you doing?Im …
6.T:Boys and girls,what day is it today?It is …Do you like Sunday?Yes.Beause we are free.we dont go to school.If it is Sunday now .Im at home .ButIm not free.beause my house is dirty.Who can come my home and help me.S:I can,I can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sweep the floor?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clean the window?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wash clothes?
T:What can you do?Can you clean thedesk?我在这儿设计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做家务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感受新知,运用所学知识。
T:What is he/she doing?老师就真实的情景导入新的句型。
7、guess: a boy/girl makes an action of …(抽卡片)
T: What is he/she doing?
Ss: Hes Shes…
这是拓展练习。从问对方过度到问第三者。为下节课的教学打基础。
Step3 Consolidation
1多**出示一副学生大扫除的图片。用句型Where is …?What is/are he/she/girls/boysdoing?谈论图片内容。
这一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来执行任务,我利用多**课件确保了学生顺利开展和达到英语学习目标,和他们相互间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合作下,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在学生实施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熟练程度,老师给于不同程度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充当好了学生的助学者和**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主动学习,主动练习。如果在这一环节中我单调地讲解、翻译英语知识,单纯地机械操练单词、句型,那么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2小组表演评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对话表演,这项任务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这一要求,满足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就感。
step 5homework
1.抄写新单词
2.把所说的对话写下来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主题,狠抓常规教学,推进课程**,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是: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加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部分,AB部分要求掌握,B部分是A部分的语言扩展,C部分是选学部分。A、B部分的Let’slearn/Let’stalk是每个单元的重点。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
1.强调语言运用。
2.注重能力培养
3.突出兴趣激发
4.重视双向交流
5.融合学科内容
6.重视灵活扩展
7.实现整体设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9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4组句子和6个谚语句子。(包括日常活动、季节、生日、电话用语、动物和野营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85个单词。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5、能了解6项简单的语法知识。。
四.教材重难点
1.重点:
(1)四会句型、单词。
(2)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3)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五.学情分析.
五年的班容量大,每班学生数均在65以上。学生已学过两年多的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通过两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秩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还是保持着比较高的热情。因此,本学期应加大后进生转化的力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六.教学措施
整体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后进生转化措施:
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优秀生提高措施:
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要狠下工夫**学生去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课后做到个别辅导,尽量减少差生的数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班**多做交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五年级的教学任务。
七.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年教学时间紧张,学习内容多,因此对本学年的教学作如下安排:
教材共六个单元。每单元6课,其中6节新授课,计两周一个单元。书本知识共42课,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教学中还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测验,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同时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考试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9
1.师生用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互相问候。
2.复习句型:Let's go to the…
Great! How do we go there?
Shall we go to the … by …?
练习“there”
3.看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食物类、水果类、职业类、家庭用品类)。重点复习本课中的复现单词:a com*r, a chair, abookcase.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出示第六课中的地点类的图片。
T: Look at my picture.
出示单词picture 并领读
S: 跟读。
T指图片) What's it?
S: It's a library.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library?
S: I can see a chair , a com*r and some books.
(同样复习an airport, a station, a park, a zoo…)
T出示音乐教室图片)What's it?
S:…
T: It's a music room.
出示单词 a music room 示范朗读
S:跟读
2.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music room?
S: I can see a piano, a chair , a violin and an accordion.
T: So you can say: There is a piano.
There is a chair…
Can you say like me?
S: There is an accordion…
There is a …
出示句型: There is a/an…
S:造句练习。
There is a piano .
T: There is a piano in the music room.
Can you say like this?
出示句型:There is a/ an … in the…
S:造句练习。
3、T: 出示办公室图片
T: What's it?
S: …
T: It's an office.
出示单词 an office 并领读
S:跟读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office?
S: There's a bookcase in the offic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bookcase?
S: (在教师帮助下 )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the bookcase.
出示句型
同法教 a classroom, a playground, a blackboard.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10
一 热身/复习:
1、日常口语会话活动。
2、教师播放歌曲《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学生表演唱。
3、教师拿出一个准备好的盒子:里面装有学生学过的各种文具,让学生触摸后猜,此时教师可以**,也可以让孩子自己**:What’s this ? 由猜的孩子回答。教师可以适时引导:Is this a …?
4、在游戏中复习有关文具的词汇。
二 新课展示:
1、教师拿出图片,只让学生看一部分,问: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
2、学生猜测,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问:Is this a …?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手里并不是一个,引导孩子用Are these … / Are those… **。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应让孩子多猜一猜,练习本课重点句型。
3、教师用第二部分的图片引导孩子练习句型。建议教师把图片画的模糊些,这样就为孩子提供了使用本句型的情景,而不是明知故问。
4、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提示孩子关于名词变复数的读音。
三 看图说话:
1、教师让孩子打开书,看着书上的图,两个人一组互相**、回答。
2、请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也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这一练习。
3、教师出示词语卡片:map + s = maps [ maps ]请学生读。
4、再出示:pig + s = [ pig ]请学生填。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回忆、讨论,然后再回答。教师带读单词:dogs pigs eggs bags flags cups
四 学习课文: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按要求画简笔画。教师准备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tree。学生画tree。教师问大家:What is this ?再找两位同学同样画树,教师再问:What are these?Are these trees?
2、下面由教师画,同时提要求:我在画的时候你们可以随时用英语**。教师边画边引导孩子**,随着画面的呈现,由孩子自己回答。 Question:What is this?
Answer:It is a star。
3、如果孩子不会星星这个词,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并带读几遍。
4、教师继续画:
Question:What are those?
Answer:They are stars。
Question:What are those?
Answer:They are hills。
Question:What are those on the hills?
Answer:They are trees。
5、教师不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画面,并引导孩子谈论画面。
6、出示单词:plane spaceship picture star hill tree,指导学生读词。然后再将本课新词拼读几遍。
7、看视频对话,要求孩子认真听,然后回答问题。
8、**:(1)What is the boy doing?
(2)Is he draw a plane?
(3)Do you like his picture?
9、教师播放课文跟读部分课件,学生重复句子,模仿课件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请学生朗读句子,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10、两个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11、课堂评价: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由教师评价,或由同学之间评价。
12、教师:你们愿意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吗?关于其他星球你们知道什么知识呢?希望你们在课下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篇(扩展6)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变量的实验。(**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五、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假设、预言、**、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
单元课题
课时
巧妙的用力8课时
生命的延续6课时
生物的进化3课时
地表缓慢变化5课时
矿产资源4课时
工具与技术2课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3人,经过之前是积累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2、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3、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6课时3.2—3.13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们的呼吸
心脏和血管
脑与神经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6课时3.23---4.3
凸透镜
照相机和眼睛
保护眼睛
潜望镜的秘密
神奇的”眼睛”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7课时4.7—4.17
种子发芽了
种辣椒
植物的花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植物的”分身术”
生物繁殖新技术
第四单元春夏星空4课时4.27—5.8
春季星空
夏季星空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3课时5.11----5.22
斜面
杠杆
滑轮
齿轮
自行车的科学
未来的交通工具
研究与实践3课时5.24----5.29
制作车辆模型
**家乡的种植业
整理与复习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生物与环境”单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光”单元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1、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运动和力”单元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四课时
二单元 五课时
三单元 六课时
四单元 四课时
五单元 六课时
机 动 2课时
上述提供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6、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8、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指导,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衡关系。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l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l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l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l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l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l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l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l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六个单元,分别是“巧妙的用力”、“生命的延续”、“生物的进化”、“地表缓慢变化”、“矿产资源”、“工具与技术”。
五、基本措施:
l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l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l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l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l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l给学生**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l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l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l搜集信息l现场考察l自然状态下的观察l科学幻想
l情境模拟l科学小制作l讨论辩论l科学游戏l科学欣赏l社区科学活动l家庭科技活动l角色扮演
七、主要教学方法:
l探究**演示**参观法
l谈话**辩论**实验法
八、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八课时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八课时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八课时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八课时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八课时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四课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 指导思想
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
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方法并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四个班,每班有学生六十多名,通过两年的 科学学习,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许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班级人数多,需要加强**教学,提高效率。要关注后进的学生,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帮助学生为科学设计提供猜想和假设的基础。重点训练学生合作,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 “质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全册教材分析
第1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通过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实验发现电磁铁的 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电磁铁也有磁极。会制作实验材料,能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第2单元 地球的运动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设计一系列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与夜、四季的特点及生物的不同变化,知道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第3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科学的看微生物世界。学会用先进的工具观察,学习实验过程中怎样**实验条件。
第4单元 遗传和变异
通过观察、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变异对于生命演化的意义。
第5单元 青春活力
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我们成长的证据,了解男孩和女孩在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第6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将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总结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科学探究方法—制定计划。让学生知道制定计划对于实验成功的意义,知道制定一般的 计划应包括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安排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计划与安排,为做好一个活动或探究实验制定可实行的计划。
教学难点:能制定比较完美的计划。
五、教学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灵活多样形式教学,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注重上课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3、**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研专题:
大班教学如何有效**科学课堂。
七、研究措施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为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
2、注意师生关系的**,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下探究和创新。
3、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活动效果,同时,以多元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科学探究的热忱。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
5、培养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
八、教研课安排
待 定。
九、业务学习安排
1、学习研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科学教学实践。
2、阅读教育著作和杂志:《教师新视野》、《论语》、《小学科学教学》、《湖南小学教师》《全球教育展望》等,收集教学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3、及时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撰写论文。
4、积极认真的参加相关培训,各种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虚心学习,缩小差距。
十、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制作日晷。
2、基因的**研究。
3、走进樟树。
十一、教学评价措施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注重合作,注意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评价更有效。
3、在科学活动中,注重活动前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评价。
4、给学生多元才能评价,不仅以学业成绩代替一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