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心,于行——《乌合之众》读后感
于心,于行
这是个浮躁且功利的时代,世界失去信仰。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因为所有人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变得理所当然。导演拍电影的第一要义不是传递思想和声音而是为赚足大众眼球,且为此不择手段,而致哗众取宠者比比皆是。明星,商人或者说是我们自己,都是在为了更好的经济状态而奋斗,理所应当。
可这真是最好的自我,最好的社会吗?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于心、于形、于己、于人,现在的我们需要反思,需要社会的思潮来真正的推动我们前行,需要一股灵魂来将我们厚重的身躯托起,让眼光透过眼前那看似美好而虚幻的粉红迷雾,看到更值得我们前进和奋斗的未来。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城,不能强制人们接受。最重要的是人们自觉接受和广泛认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着重的是让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绝对的正确的,耐得起时间琢磨的,有利于群众的好观念。所以,我们应该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如现代媒体,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公信度高, 运用现代传播的新闻舆论力量,就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到千家万户,普及到每个社会成员,使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内化于心,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新闻传播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会秩序得以維持的基本精神框架。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凝聚,没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精神滑坡,社会动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的主心骨,是价值考量的定星盘,是社会前进的推进器,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乌合之众》中说“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群众追求的不是真理,而是 真理背后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主流媒体的宣传,不能留于表面,而要从灵魂出探索。思想需要抽丝剥茧,媒体的公职也要提升才能担当得起引发思潮的责任。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社会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往往就能左右人们的思想状态,媒体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世界范围思想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呈现多元、多变、多样态势。思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之;观念扭由、德堕落者有之;追逐金钱、者靡颜度者有之;有腐朽、没落思想的滋生蔓延,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个别人甚至被膨胀的私欲吞噬了良知和人性,出现了凶犯盗车杀婴、医生拐卖婴儿,法官集体嫖妓、教师猥亵女童等挑战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件。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行政、法治、政策、制度等综合手段,但主流奥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闻舆论虽不是一种强制力量,但新闻传播中蕴含道德力量,能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潛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法律、制度是规范人们道德、价值观的“硬约束力”,那么,主流舆论的感化引领是一种“软约束力”。大量的道德。价值观问题不能靠强制力量来解决,而要靠说理、靠教化、靠舆论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疏导与引领。为此,媒体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力度,深人找出讲解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鞭挞社会上落后、丑恶、腐朽的道德行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信自强、理性平和,昂扬向上的社会心态,引起广泛的社会思潮。
价值取向纷繁复杂,人心浮躁散乱,这个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于心至于行,在众声喧哗中彰显主流价值,在交融交锋中凸显中国精神,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