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网络中叠词的应用
【提要】人们在使用社交网络的同时也诞生出多种多样的网络语言,许多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叠词大量出现。本文以AABB式重叠词为例,对网络社交语言中叠词的存在风险与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用语。
【关键词】社交网络重叠词AABB式
重叠是使某一语言形式连续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被重叠的基础形式叫基式;重叠出的新形式叫重叠式。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AA、ABB、AABB等几种格式,其中以AABB式最为典型。在汉语双音节形容词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可重叠构成AABB的形式。有学者认为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的双音节单纯形容词不易重叠成AABB式;有学者认为有量的变化或本身可自控的形容词,会更容易重叠;亦有学者认为有些重叠词并不是原本单词的重叠式,如“大大小小、前前后后”不是“大小”和“前后”的重叠,而是一种叠加式。可见,叠词的使用是有一定的语法要求的。
一、AABB式重叠词使用现状
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一些被前人断定为不符合重叠条件和语法规范的双音节形容词在网络社交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很多这种不规范的AABB式词语,大量地存在于口语或微博语料中,对于使用母语者而言,也很难判断出它们的不当之处,并且在某些语境中,不重叠使用这些形容词,反倒会让人怀疑句子的完整性。同时,商家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也多次使用这种“环境友好”的表达方式,例如:(1)生活总是让我惆惆怅怅。(2)减肥困困难难。(3)我可可爱爱惹人爱。(4)陪我奇奇怪怪,懂我可可爱爱。根据严格的语法规则,这些叠词均属于不规范用法,如“惆怅”是复音节的单纯词,将音节拆开没有意义,且其表达的意思较为抽象,故不能重叠;“困难”是兼有名词性质的形容词,重叠能力弱;“可爱”是附加式形容词,这类词语的整体意义主要集中在某一个音节上,另外一个音节几乎不承担词义。在BCC语料库中,仅有1条“惆惆怅怅”的语料,0条“困困难难”的语料,141条“可可爱爱”的语料;在CCL语料库中,未检索到任何相关语料。
二、网络社交中AABB式叠词的应用理据
(一)汉语自身的对述性
我国语言学家沈家煊认为:“汉语的句子不必过多强调主谓完整,词与短语孤立时成立与否也不重要,形式上有规定的是结构中存在的对述性,包括对仗、押韵等等。它打破了词语搭配之间的约束,从而让语言在使用中出现韵律之美。”许多双音节形容词按照传统语法规定是不能重叠成AABB式的,但当它们进入到对述格式中,从语感的角度上看,甚至会比规范用法更符合人们的表达需求和使用习惯,例如:(5)白天开开心心,晚上惆惆怅怅。(6)白天我是开心的,晚上我却很惆怅。例(5)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合乎规范的重叠案例,例(6)是主谓齐全,且没有违规重叠的规范表达,且例(6)在传递的信息量方面和例(5)几乎没有差别。但例(6)的表达效果显得啰嗦生硬,语感上也不顺畅,例(5)由于采用了对仗和押韵,表达效果明显更简明活泼,有很强的感染力,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取向。AABB叠词本身带有律动感,因此其本身带来的音节重复、叠加会使原本枯燥的单音节字词变得鲜活,韵律之美应运而生,人们使用起来亦是琅琅上口。
(二)满足填充语境信息的需求
陆丙甫(2023)认为:“形容词重叠式能在具体的事件性场景中对事物的声、色、形、貌或动作的情状方式进行足量的描绘。”媒介本身是一个冰冷的传播工具,情感的加持能让其焕发人性的光彩。人们在网络文字交流过程中,一些辅助性的语境信息较难及时传递出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完整信息的接收。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7)我爱你,所以才会冒出这种奇奇怪怪暧暧昧昧的想法。(8)我爱你,所以才会冒出这种奇怪暧昧的想法。例(7)通过重叠,增加了说话人娇嗔、害羞的语气,帮助听话人理解到说话人对待感情的一种非常珍惜和小心翼翼的少女心态。例(8)则不能明显感受到这额外的语境信息。这帮助人们更好地表情达意,基于填充语境信息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容词重叠式,并频繁使用。在网络上,身份、地位、年龄、性别都不再重要,人们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个自由的角色。AABB式叠音词的运用既可以使网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又可以让网络语言显得更加俏皮可爱、更加亲昵、更加非结构化,这是人们渴望单纯本性的心理进而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求破立新的心理作用
新兴双音节形容词AABB式用例大都起源于网络语料,而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技术的进步致使年轻人的审美方式变得电子化,让如今的年轻人都更希望摆脱刻板保守的束缚,追求自由个性的解放。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是从个人的感受、情绪出发,不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语言模式,希望能突破语法常规引进或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彰显自己的个性,也因此被广泛创造和接受。这一点在“粉丝文化”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赵丽颖的粉丝喜欢叫赵丽颖“颖颖子”、张国荣的粉丝往往用“哥哥”来称谓张国荣、包括去年大火的综艺《青春有你2》里每个练习生都有各自粉丝为他们取的叠词代号等等。
三、网络社交中叠词使用的风险
网络中非规范结构的叠词让人们找到简单有趣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加积极充分地展示自己,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这类用语非正式的风格本身也无法规范到传统用语之中。一是影响传统语体。网络空间的发展带给青年众多的参与性,从而形成了具有集体认同的文化社群。以“小心”为例,网民们更愿意在社群交流中使用“小小心心(的)”去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以致传统语体里的“小心”鲜有人提及,“小小心心(的)”取而代之。这让原本中性的词汇变得彻底趣味化,改变了传统语态也让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义表达的失衡。二是过度恶搞。重叠词作为一种能够给人们心灵带来温度的表达形式,在很早以前就被注意过。有许多新闻标题尝试运用这种形式展示出一种韵律之美,而有时过度追求这种娱乐性,频繁恶搞,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反而会使内容本身的表达荡然无存。三是令使用者角色模糊。社交网络中的重叠词在过度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角色模糊现象的出现。许多现实中的强关系也会在网络重叠词使用中被消解,诸如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等等。值得注意的是00后这一群体作为与新世纪相伴而生的新一代,他们自出生起便体验着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也是出现角色模糊的重点人群。
四、辩证看待网络中的叠词现象
人们对于网络用语与日常用语的边界正在消解。然而,在叠词的使用上,我们仍要保持一定的规范性以避免在交流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麻烦。结合大量的语言实践研究,那些不符合传统用法的AABB式词语,有一部分最终会被规范的用法取代,还有一部分则是被人们频繁使用,最终成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
参考文献
李劲荣、陆丙甫2023《论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语言研究》第4期。
段德宁2023《试论语图修辞研究——兼谈两种语图互文修辞格》,《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4期。
赵呈晨2023《文化协商:代际沟通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第11期。
赵呈晨2023《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流动与再生产研究》,《东南传播》第1期。
赵呈晨2023《嵌入式传播: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再生产》,《新闻大学》第8期。
作者:姜正宇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