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精选5篇)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3)05-005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诚然,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还不是很理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1.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目光短浅,一切的教学只是为了当前的考试,所以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效果不理想。总结下来,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如下:
1.1 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不够重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依靠考试"这样的教学思想比比皆是。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考核和评价上,往往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就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疲于应付各种考试。
1.2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难以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有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只能教学生识字、写字等基础课程,对于一些软实力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表示无从下手,无法渗透。这就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思想品德就教育的渗透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笔者提出疑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呢?
2.1 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始终,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是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于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2.2 充分挖掘课本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当立足于小学语文课本,充分挖掘课本教材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小学语文的教材而言,其实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一些伟大的英雄人物、描写祖国大号山河的作品、揭露黑暗历史的史事教材,都是教师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3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每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有最基本的爱国情怀,要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只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懂得用自已的一言一行,捍卫祖国的尊严。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不容忽视。
2.4 理论联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重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性,对于一些思想品德素质偏低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引导;而对于一些本就比较知书达理、明理诚信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达到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即可。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多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朗读教学中、举办语文教学活动中、在作文或者阅读的过程中,都是教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绝佳途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挖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并通过各种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3)07-0139-0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思想教育的功能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较强,有利于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的培养和树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向学生充分的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 可以弥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不足。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学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中小学语文发挥的作用依然不够,普遍存在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不足的情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不足,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1]。
1.2 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学的目标为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人民、科学、劳动和社会主义的情感和基本的是非观、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勤俭节约、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而这样的目标与小学语文教学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2.1 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实现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均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只是部分隐含在了教学的内容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这样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让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更加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的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深层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实现德育教学[2]。
例如,教师在对《我爱祖国》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实现德育渗透,首先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教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充分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等图片,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个了解和认识,然后讲解国家发展的相关历史,树立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有效的实现德育渗透。
2.2 通过课外阅读达到有效渗透德育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渗透德育的过程中课外阅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和兴趣推荐或者是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文章中大量的德育素材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在对《为人民服务》这一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主席阐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并号召大家想张思德同时彻底、完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教师在讲解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例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丰富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渗透德育的目标。
2.3 运用榜样学习方法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早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不断的累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实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榜样学习的方法实现,借助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学习,进而培养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素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王二小》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榜样学习法,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对文章的大体内容有一个掌握,之后让学生带着"王二小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再次进行文章的深度阅读,让学生总结出王二小的优秀品质,将其树立成学生的榜样,告诉学生王二小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和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品,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让德育渗透达到更好的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将德育之花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个与社会有用的人。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初期,小W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渗透良好的德育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感,使学生传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尊老爱幼的美德;另一方面,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做到文明懂礼、文明守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社会、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提供可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字词入手,渗透德育
字、词、句的讲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逐步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有关德育的字词句,将其随堂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比如,在教学《锄禾》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讲解“锄”“滴”等字字意,让学生体会农民劳作之艰辛,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要做一个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好孩子。
(二)立足教材,渗透德育
德育的渗透离不开语文教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教材文本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把握,将教材中有关德育的文章找出来,拓展德育教学,让学生逐渐明辨是非黑白,学习文中人物身上的良好精神品质,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准和道德水平。比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教师预设几个问题,如“国王想要挑选未来的国王,那评选的条件是什么呢?”“国王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最后,国王挑选到了他未来的继承人了吗?”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不断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诚实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诚实是一种美德,要让学生主动向雄日小朋友学习,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写作实践,渗透德育
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尺,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组合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知,对德育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德育渗透进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利用课前十分钟将搜集来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促使学生逐步自主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第二,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平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以便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主动将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促使学生逐步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三,走进大自然,逐步感悟自然德育的教化。写作不仅仅只是能在课堂进行教学,还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使学生在观察、接触大自然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学完《妈妈的葡萄》一课之后,教师可让小学生在体会母爱伟大无私的基础上,令学生进行小日记创作,写有关亲情的故事,通过日记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让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四)语文活动,渗透德育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有关德育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成语接龙等比赛),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思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使学生逐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总之,小学是良好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养成的黄金时段,小学语文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将德育春风化雨,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品德修养被提高到重要的地位。小学期间是学生性格、行为及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德育渗透的意义
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把自身所教授学科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用不易察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即指英语教师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不易察觉的方式,将德育和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结合起来,把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无痕地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接轨。这将有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二、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1)教师的思想教育意识淡薄。有个别英语教师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品德老师的事情,不是英语教师的任务,他们认为只需对学生的英语教学负责,可以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觉得,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英语启蒙阶段,口语和听力的培养是英语课的重中之重,思想品德教育与之相比重要性略低。而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对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他们自身就对德育不够重视,再加上普遍担任多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课下也很少有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所以很少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重形式,轻内容,思想道德教育标准不明确。2023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它是每个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应以此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可忽视三维目标,同时结合人文教育理念。对英语教师的备课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上都很全面。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落实不够到位。
(3)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制度缺失。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学重视课程教学,忽视德育,学科德育在学校德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正是因为缺乏重视,才阻碍其发展。学校德育管理方面,一些领导者认为,德育工作与学习无关,另外,加上小学教育中,德育制度体系和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评价仅限于智育方面,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则由于种种原因被忽略了。因此,英语教师更不重视德育渗透问题了。
三、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1)英语教师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有了新的内容,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培训,还应更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饱满激情影响学生。只有教师表现出极为真实和丰富的一面,才能感染学生,才能避免课堂的枯燥,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2)利用科学评价机制,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在学校教育中,适当提高德育指标分值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所占比重,教师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态度也会随之转变。在集体备课阶段,学校可组织教师研讨具体标准,对英语教学中应进行的德育渗透点进行充分挖掘。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时,就应围绕教师授课中德育理念及相关知识渗透情况及渗透效果来进行,还应把授课方法与课堂实际运用情况与之结合起来。用这样的标准实施评价,教师就会更加注重英语学科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尽量达到高质量的英语教学目标。对于有着较好德育渗透效果的英语课,可作为示范课在学校予以推广,以便提供更多学习及交流的机会。对于那些深挖教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师,学校可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提升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实施德育的积极性。
(3)用制度做保障。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德育工作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实施。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德育渗透落到实处,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学校要对英语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提出明确要求,把学科德育研究和实践提升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高度,增强学科德育的价值,提高其地位。学校领导应对英语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管理,应大力支持这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德育渗透落到实处。
(4)积极挖掘英语教材的德育因素。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还是文化载体,英语教材也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是很好的德育资源,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加以利用。英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到德育的切入点,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还要依靠教学大纲,制订相应的教学规划,要把德育工作细化到教学规划之中。比如译林小学英语6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就是很好的德育资源,鼓励学生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增强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1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取向,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1.2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它方面的,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1.3 以智育德,以德促智,正确把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尝试
2.1 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
2.2 德育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讲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用渗透理论。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
3.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渗透理论和指向理论,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实施和运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德育渗透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去体现,而且还要在备课和作业中去设计。作为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又在运用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每篇课文教学之后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以使学生与作者共鸣,达到境与情的交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