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技术创新(精选5篇)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技术创新 地区差异
一、引言
现有关于金融集聚研究视角大都集中在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金融集聚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但鲜有研究者对金融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我们以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把金融市场和产业集聚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将中国划分为中、东、西部三大区域后,对这三大不同经济区分别进行了回归,研究了金融集聚对中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影响的地区差异性。
二、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
1、产业集聚效应
从供需方面来看,金融产业集聚会改变本地区内资本供给与需求状态,打破原有资本供求平衡,改变地区融资价格,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成本。金融产业集聚会使某一固定区域内聚集大量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类型的金融机构,给当地带来大量的资本供给。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在资本需求基本不变情况下,资本供给大量增加会使资本价格――利率不断降低,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本地区技术创新。
从资金配置效率来看,金融市场可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在改善信息不对称过程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将资本集中到大型企业的新产品与新技术中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机构都希望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期望回报率最高的项目中去,往往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的回报率的高低,故金融机构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企业,因此间接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完善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集聚比较发达地区,金融集聚能有效地降低金融成本,进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另外,金融产业集聚会促生大量金融中介机构,进而促使金融资本从创新效率低的企业或产业流向创新效率高的企业或者产业,促进整体技术创新。
我们提出假设1:金融集聚能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技术创新。
2、服务创新效应
技术创新资金作为一种风险投资,需要良好的金融制度保障。金融机构集聚有利于改善风险投资环境,促进政府对风险资本推出机制建设(程昆,2006)。现阶段,我国金融产业法制不很健全,金融机构鱼龙混杂,威胁金融产业稳定性。因此,金融产业集聚会促使政府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既保证国家金融体系稳定,又能通过新的金融机制更有效的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服务,保证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
我们提出假设2:金融集聚能通过服务创新效应促进技术创新。
3、信息扩散效应
金融集聚信息扩散效应是指信息在金融集聚区域内借助于良好的通信设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趋于透明与充分的状况,即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过程。金融集聚有助于获得“信息外部性”,即金融机构集聚促使区域内金融信息量更透明充分,降低了信息搜索和使用成本、促进了金融竞争和创新,进而提升了金融结构和功能。
在项目甄别方面,金融集聚促进了资本供需者之间交流,增强金融机构信息认知能力,缩小彼此之间技术差距,既促使金融市场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资金支持,又通过信息处理和项目甄别功能提高了创新效率。金融机构提升项目甄别能力后会对不同融资项目情况筛选,更青睐于边际产出较高项目,进而更有效促进技术创新。
在减少风险方面,金融集聚对于技术创新主要作用在于对不同风险的有效预防与统筹。金融集聚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经营风险。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容易获得所需融资企业信息时,便能更容易控制投资风险,将更多资金投入资信良好地企业中去。实证研究证明,信息外部性能够使得区域内企业加强联系,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
我们提出假设3:金融集聚能通过信息扩散效应促进技术创新。
4、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一方面,金融市场集聚必然伴随着金融人才集聚,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技术管理,促进金融机构对信息收集、风险控制、收益分析和项目管理的把控,促使金融机构倾向于把资金投入到技术水平比较高或者边际产出比较高的项目,这些都间接的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资金支持和更好的企业管理,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专业性的人才。金融市场通过对教育和培训等金融支持提高了区域内部人才积累,这是金融一体化对人力资本积累最显著影响,同时也相应促进了本地区内生产效率提升。
三、模型设定
国际上对技术创新研究惯用方法是构建包含技术创新在内的生产函数,通过研究各个变量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来确定影响程度大小。基于此,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初步变形如下:
模型(1)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tii,t表示i地区在时间t的创新产出。各地区的创新投入包括研发资本投入ki,t和研发人员投入Idi,t,由于我们选取的是全国25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鉴于数据上的可得性,在衡量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指标时,采用投入法,即以各地区研发资本的投入Ki,t衡量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tii,t。由于研究的是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因此把金融集聚fci,t这一变量加入模型中作为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因此,模型(1)变形如下:
在此,产业集聚效应和服务创新效应主要跟居民储蓄率和贷款率有关,信息扩散效应和信息化水平有关,人力资本效应与金融从业人员数量有关。为了体现金融集聚的几个效应,我们将金融集聚和金融发展效率做交互(lnfci, lnfei,t)来衡量金融集聚的产业集聚和服务创新效应,将金融集聚与信息化水平做交互(lnfci, lntIi,t)来衡量金融集聚的信息扩散效应,将金融集聚与研发人员做交互(lnfci, lnIdi,t)来衡量金融集聚的人力资本效应。将这些交互项分别引入模型中,模型(2)变为如下形式:
(5)
将其他影响各地区技术创新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撰t分别加入模型后,模型变为如下形式:
最后将各个效应加入模型(6)中,最终变为如下形式:
分别代表研发人员、金融集聚以及三个效应机制对各个地区技术创新的弹性, Xt是影响各地区技术创新的一组控制变量,包括:FDI、固定资产投资、金融发展效率、纳税贡献度、信息化水平和城市道路面积,分别用fdi,t,fii,t,fei,t,txi,t,tIi,t,rdi,t来表示。A是常数项,?孜i,t为随机干扰项。
在控制变量选择方面,选取FDI作为影响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控制变量;政府投资、金融效率、企业规模等对技术创新也有重要作用,同样选取为控制变量。同时,考虑到某些解释变量对技术创新影响可能存在时滞,我们还将引入滞后期来研究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时滞情况。
四、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地区差异分析
为对比分析我国各城市金融集聚的差异性,列举一下2023年度金融集聚排名的前20名与后20名的城市:前20的城市(深圳、北京、宁波、周口、三明、梅州、三门峡、上海、台州、龙岩、承德、怀化、长治、杭州、晋中、沧州、衡阳、嘉兴、济南、丽水);后20的城市(绥化、宿州、六盘水、钦州、南昌、重庆、眉山、昆明、天水、贵港、抚州、遂宁、巴中、六安、汕尾、保山、广安、莱芜、枣庄、鄂州)
2023年金融集聚排名前20名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个,中部城市有8个,西部城市为零;金融集聚排名后20名城市中,东部城市仅有3个,中部城市有6个,西部城市有11个。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东部城市凭借区位优势,在金融集聚方面比中西部内陆地区更加明显,中部比西部也存在优势,这表明我国金融集聚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
为对比分析我国各城市技术创新差异性,列举下2023年度技术创新排名的前20名与后20名的城市:前20的城市:(深圳、上海、北京、芜湖、大连、苏州、东莞、无锡、天津、宁波、铜陵、珠海、合肥、杭州、广州、厦门、中山、常州、镇江、南京);后20的城市(绥化、保山、曲靖、安康、渭南、巴中、通辽、汉中、雅安、昆明、信阳、宿州、贵港、上饶、广安、达州、宜春、忻州、遂宁、吉安)
2023年技术创新水平排名前20名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5个,中部城市有5个,西部城市仍为零;而技术创新排名后20名城市中,西部城市有13个,中部城市有7个,东部城市为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东部城市凭借着区位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比中西部内陆地区更加明显。而西部城市由于地理和经济等的原因,在技术创新方面与中东部城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
五、结论
在科研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金融体系等方面更加发达,极大的吸引了科研人才,因此东部地区科研人才对技术创新影响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
通过对其他影响技术创新因素比较,东部地区在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影响方面更为明显,这表明东部地区发达的金融系统、良好的金融效率大大促进了地区技术创新;但固定资产投资与FDI对技术创新影响与另外两个地区相比并不明显,这表明东部在固定资产投资与FDI已经比较成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已经不大显著。中部地区在人均道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在信息化水平与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中部地区在这两个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间。西部地区在纳税贡献度方面对技术创新影响更加明显,表明当前西部地区金融整体相对落后,需要依靠大型公司来促进地区的技术创新的现实。但是信息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西部地区在这两个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间。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息技术 创新
金融创新是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金融创新活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整个世界金融体制、各国金融宏观调节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的飞速发展,全球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也在发生变化。美国美理迪安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公司用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将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而金融业用于这方面的战略性投资将以每年17.7 %的高速度增长,金融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性投资占全部信息技术总投资的20%。由此可见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与转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当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不仅促使银行的服务创新不断跃上新台阶,还使银行本身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相对传统概念上的银行而言,如今的银行正不断走向电子信息网络化,不断走向虚拟,并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组织体系与经营形态。银行的金融科技综合实力,特别是业务需求、业务软件、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水平,将越来越决定着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并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实力的标志。
一、银行业务创新
银行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它是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菲利普·科特勒把产品定义为“能够提供给市场,引起人们注意, 供人取得使用或消费,并能够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东西”。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服务行业,这主要是由于其竞争力来源于产品和服务的高度整合。若没有产品,所谓服务就是空谈。但是有了好产品服务却跟不上,市场份额也难以扩大。在很多的情况下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是密不可分的。一项银行产品总是包含着一项或数项金融服务,而某一项金融服务可能渗透到几种银行产品之中。因此,在许多场合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是难以明确区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银行业务。
1、银行业务的特征。银行业务主要属于服务性产品的范畴,与制造业的产品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
(1)无形性。客户在消费或投资银行所提供的产品之前,这种产品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形容,也无法感觉到它的质量和价值。银行产品的无形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品牌和信誉的价值。
(2)整体性。一项银行产品总是包含着一种或数种服务,而某一种服务可能渗透到几项产品之中。所以说有时银行所提供的实际物质服务不变,但其可能会因营业网点的不同或客户购买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银行业务只有在整个产品体系中与其它产品、服务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易逝性。银行业务不涉及制造,贮存和运送的过程。只在提供给顾客时才发生,产品提供后即告消失。
(4)易模仿性。银行产品大多数为无形产品,无法申请专利,因此银行新开发的产品容易被其他银行所仿效,产品创新者无法有效地保护其产品的特权。常用的价格竞争以及其它营销手段也很容易为其他金融机构所模仿,而且模仿的时间较短。
(5)增值性和高风险性。商业银行出售产品尤其是贷款和信用,实际上是货币和银行品牌使用权的“出租”。它要求客户不仅要支付“租金”——利息或手续费,还要求货币和信用在约定期限后安全偿还。因此,和一般企业实现销售即获得营业收入和利润不同的是,银行卖出了产品就买入了风险,这是银行产品区别其它产品的显著特点。
2、银行业务创新的内容。根据银行经营的业务分类,银行业务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负债业务的创新。负债业务的创新主要发生在60 年代,其创新动力一方面是为了规避政府的管制,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负债来源。主要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协定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及货币市场存单等。
(2)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有消费信用、住宅抵押贷款、分享股权贷款、组合性贷款等。
(3)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有信托业务、租赁业务等。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改变了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增强了竞争力。
(4)清算系统的创新。包括信用卡的开发与使用、电子计算机转账系统的应用等。
二、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指信息化与金融的融合,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联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
在金融信息化领域,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基础的数据大集中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并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所谓大集中是一种通俗的说法,虽然集中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但其实质就是数据的集中和系统、应用的集合。它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一方面能够对金融业务进行即时风险控制,另一方面支持新业务的大规模、低成本扩张。数据大集中使银行业发展的后台支撑系统,能为用户带来的最直观感受的就是建立在各种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化金融业务。
在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几次革命,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是脱机批处理阶段。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外一些银行就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票据集中录入,实现账务管理的批处理,以提高银行账务处理效率。这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客观上使银行账务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分散型走向了集中型。
2、第二阶段是联机实时处理阶段。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分时操作系统的出现,大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银行开始通过联机实时交易实现异地的通存通兑,出现了atm、pos机等新型自助服务渠道,使银行业务迅速超出传统的存、贷、汇范畴,金融的服务、产品和渠道创新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3、第三阶段是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随着数据库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外银行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客户信息分析,同时推出了更具个性化的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和产品。初步建立了电子银行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银行产品服务体系趋于完整。
4、第四阶段是银行业务虚拟化阶段。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国外先进同业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探索对银行服务渠道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出现了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渠道以提供虚拟化、个性化服务。对于银行业务的虚拟化,国外发达国家也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
三、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创新的影响
业务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核心,金融信息化作为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金融业的推广应用,还表现为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与电子科技的高度统一与整合。信息技术推动了金融业务创新,从银行业务创新的历史可以看到几乎所有金融创新品种的背后都有技术因素的有力支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历史也是银行高科技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历史,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有着极大的契合性。信息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金融业务创新。
1、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银行相关业务的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网上银行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带来银行业创新最直接的成果之一。网上银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所有传统银行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全面电子化,全面使用了网络货币,不仅能给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银行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通信网传递信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进行结算,从而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2、信息技术为各金融机构的间接合作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技术型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规避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银行只需聘请少数专业人员就可以解决客户购买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各类疑问,从而顺利地实现分销。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模糊了各行业之间的截然分别,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有机合作,给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以后的柜台上可以享受保险、证券、基金的服务。从发达国家己经建立的网上银行看,它已经成为了“一站购足”的金融超市,各类金融服务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3、信息技术为银行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以网络银行为例,由于网络银行的客户地域跨度大,传统的大众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合新的客户结构。因此如何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网络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借助网上完善的交易记录,银行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从中发现重要的客户,并细分服务市场,制定特定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
4、由信息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给传统商业银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快的实现资金的流动。银行集中各式各样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并向社会,从而引导社会商品运动和资金的运动,以实现金融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间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 余波、单树峰: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约束和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
[2] 张卫:90年代金融创新的特点及对金融效率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0(12).
[3] 杨均:浅析银行产品的软开发[j].武汉金融,2000(10).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影响 创新策略
引言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广义地讲,金融创新指的是与金融市场有关的各种银行业务的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个领域的发展也实现了快速转型,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时代金融行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金融是系统性的金融服务,是指银行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化沟通,对各种业务进行电子化处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金融增值服务以及相关的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理念的发展,对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新时期,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的控制,促进传统银行发展理念和模式的转型,从而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的线下金融服务转移到线上,通过互联网完成各种金融服务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的冲击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在信息化时代,很多银行没有积极实现科技化发展,大部分金融机构的整体科技化程度还很落后,没有积极结合信息科技手段来强化金融服务水平,因此导致银行发展创新力度不够,不能积极契合人们对新金融理念和模式的需求。
第二,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彻底改变了金融模式,一方面网络借贷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个人以及微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商业银行很难用传统的服务模式推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一些网络借贷公司提供的借贷服务很适合微小企业以及个人,相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服务,其服务流程更简单,因此导致商业银行流失了很多客户,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收入。
二、信息时代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
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使得很多银行必须要借助科技化手段来实现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金融服务创新指的是借助各种现代化技术,比如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支持能力。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下,传统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的方向,虽然现代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商业银行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将这种冲击转化为动力。在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商业银行应该要分析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金融行业的发展形势,从而对银行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规划,同时要对银行所在地区的人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调研,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也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业务进行创新,正确认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从而结合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一些发展模式进行借鉴。在了解市场对金融业务需求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强对各种数字技术的应用,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对银行的客户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市场信息,有助于银行对传统的金融业务进行创新改革。
(二)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拓展。互联网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更加便捷、全面,尤其是结合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也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传统商业银行也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平台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从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应该要注重针对各种层次的消费者,比如有的消费者资金雄厚,对L险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好,但是有的消费者资金储量不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高,针对不同的用户要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从而使得不同的人群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实际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三)提高服务水平。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服务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服务模式和服务水平的不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也可以被商业银行借鉴。例如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服务速度的提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可以加强对银行的信息服务系统的完善,结合银行的各种业务模式、服务范围,并且借助信息化技术水平,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例如商业银行的员工要积极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了解,并且借助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及时地沟通和交流,引导银行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对各种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及时提供各项银行服务业务。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创新;网络金融
一、引言
网络金融(e-finance)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监管等外部环境。
网络金融模式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规则、秩序和结构,使得广大机构和个人客户在寻求金融服务时有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
网络金融是金融服务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服务,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对原有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原有的流程、运作方法、运作模式的创新。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信息化与虚拟化
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也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和流通的都是信息:货币是财富的信息;资产的价格是资产价值的信息;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中介服务、金融咨询顾问服务等也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引进不但强化了金融业的信息特性,而且虚拟化了金融的实务运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地点虚拟化。金融机构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及其所代表的虚拟化空间。二是经营业务虚拟化。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是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全部是理念中的产品和服务。三是经营过程虚拟化。网络金融业务的全过程全部采用电子数据化的运作方式,由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和网上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数字网络处理所有的业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技术使得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的方式更加先进,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样、自主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从运营成本来看,虚拟化的网络金融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的同时,由于经营场所、员工等费用开支降低,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性。
(二)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首先,在金融网络化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系统管理客户所有财务金融信息的需求,客户的银行账户、证券账户、资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管理等有融合统一管理的趋势。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信息,从而使得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加强,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第三,网络技术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非中介化程度提高,这都使得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三、网络金融环境下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路径
(一)技术层面
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技术手段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首要手段。技术创新加快了金融创新的进程,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银行竞争的规则、秩序和结构。
1. 网络技术。网络化的技术和网络银行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更先进的业务处理方式,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以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并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用户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设施,获取金融服务比传统的形式更加便捷。
金融信息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一)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随着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渐重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降低了基层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和风险,为农村金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和机构间均实现了互联互通,快捷方便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初步建成;三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速度大幅提高,尤其是农村合作社新系统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是各金融机构的神经末梢,主要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市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信息化网点更加稀缺。(二)农村金融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其营业网点逐渐收缩至县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较晚,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其支农作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实力不断壮大,营业网点较多,由于先天实力不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至今仍没有纳入全国结算渠道,电子银行没有上线,而且虽然县级金融机构全部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但乡镇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几乎为零。各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以托管方式依附于其他银行开展业务,推动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社也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二、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推进,县域网点大量撤并,导致县域信息化主体和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加剧了城乡信息化资源不平衡。(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金融信息化进程缓慢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投入占整个银行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总体发展速度依然相当迟缓,研发能力薄弱,远远跟不上金融服务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三)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农村金融信息管理职能弱化部分金融机构对科技队伍建设缺少足够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够完善,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农村金融机构虽然通过近几年大量招收优秀大学生,缓解了用人紧张的情况,但是由于营业网点扩张速度较快,科技人才仍有较大缺口。(四)创新意识不强,农村金融信息化创新力度不够。县域金融机构真正贴近市场,他们最了解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业务需求,但受审批权限的制约,业务渠道单一,难以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自下而上的产品创新,延长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周期。
三、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信息化体系。构建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为骨干,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信息化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一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征信体系、支付结算体系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二是解决好农村金融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变传统以县城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思路,逐步建立以乡镇为金融信息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自然村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彻底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加大人员培训和引进力度。农村金融机构相对于专业性金融机构来说,信息化的难度要大得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加大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化农村金融信息化生态环境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农村农民对金融新产品认知度低,是制约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金融中间服务发展的重要原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新的金融服务方式、服务领域、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非现金支付工具、中间业务品种的宣传,使农民逐渐感受到非现金支付工具、中间业务带来的便利和收益,并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便利。同时,要利用自身基础设施优势增强银行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壮大自身实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窗口功能,利用信息技术面向农村农民宣传金融知识和金融服务,提高农民财富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2、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应利用信息化手段继续丰富金融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产品、延伸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重视弱势群体的金融可获得性,支持功能齐全、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产品的信息科技投入。3、深化金融业信息安全。在现代银行的各类风险中,信息安全风险是唯一能够导致银行全部业务瞬间瘫痪的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做好信息安全发展规划,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