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核管理细则(精选5篇)
合同审核管理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竞争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兼并重组,形成集团化的发展模式。政府及投资者对国有资本加大了监督力度,高度关注规模不断扩大的企业集团的运作管理。随着政府对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挥监督作用,体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基础。
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对内部审计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规范。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炼出一套适合企业集团化运作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管理规范体系,以明确内部审计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标准和质量标准。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经过多年实际执行的检验及补充调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二、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内容
内部审计规范是为更好实现审计目标,指导审计实务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承担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又行使审计职能管理。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集团内部审计职能作为输入,制定了包含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和审计职能管理的3个层级的审计规范体系,分别是: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各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范文件。(如图1所示)。
(一)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明确内部审计业务活动宗旨、权限、职责、业务范围的政策性文件,规定了集团公司与成员公司在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任务和职权。
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对审计业务实施管理的指导性要求,包括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的实施标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审计纠正改进行动要求。
(二)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
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是对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承接,对各项审计业务活动制订了实施标准,对年度计划、质量控制、人员发展制订实施细则,使整个集团内部审计相关业务有章可循。
审计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按审计管理对象划分为内部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和内部审计职能管理。内部审计业务实施管理包括专项审计流程管理细则、9类专项审计实施标准、审计纠正行动管理细则;审计职能管理包括年度审计计划管理细则、内部审计负责人考核管理细则、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管理细则、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与交流管理细则。
1. 专项审计流程管理细则。它的目的是规范集团专项审计基本流程和各阶段的要求等,保障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集团专项审计的基本流程统一分为四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跟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规定。
2. 审计纠正行动管理细则。审计纠正行动是指审计部门以书面形式向被审计单位发出的审计发现问题及审计整改建议。本管理细则旨在对审计部门发出的审计纠正行动进行跟踪管理,明确问题的责任主体,确保审计建议得到整改、相关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内控缺陷得以消除。
3. 专项审计实施标准。为了统一集团专项审计业务,保证审计质量,集团对9类专项审计业务制订了实施标准,从审计人员配置、风险评估、审计重点、审计分项、审计方法、审计方案、审计报告、审计结论等方面制订具体的标准要求。9类专项审计包括财务审计、采购审计、投资审计、工程审计、生产审计、信息审计、综合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九种类型。
4. 年度审计计划管理细则。本管理细则是对集团各公司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制订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提高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本细则对审计项目管理、审计对象管理、审计循环周期管理、审计计划管理进行详细规定。
5. 内部审计负责人考核管理细则。集团内部审计明确了各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职责和业务指标,以考核为手段,以提升审计管理为目的。管理细则中明确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每年底对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进行评考核。
6. 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管理细则。本细则旨在提升集团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从审计规范化和审计成果两方面分别设置了23项和15项评价指标。例如审计成果分别设置了审计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换回或避免公司发生经济损失、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审计结果得到公司级或董事会的书面肯定、审计结果为纪检监察提供线索等方面制订评分标准。
7.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与交流管理细则。本细则旨在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加强后续教育,同时提出内部外部审计交流原则及管理规范。
(三)各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范
各成员公司根据审计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公司的发展阶段,按照“统一规范,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程序,以承接集团公司的制度、细则,规范公司的内部审计业务活动。
三、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作用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建立,对集团内部审计规范运作,实现内部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范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设
《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统一要求独立运作两年以上的集团管理二级子公司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总部推荐等规定,为规范集团内部审计规范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统一了集团内部审计实施标准
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实施细则从职能实施管理和业务实施管理两方面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统一了集团内部审计活动基本规范及标准,实现了集团各公司内部审计经验与资源共享,较快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
(三)提升了集团内部审计质量
集团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内部审计质量。从内部角度审视,集团公司自2009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次全集团范围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参选的项目数量及质量每年均有质的得高。从外部角度审视,中广核集团已有两家成员公司内部审计实施并顺利通过IIA质量评估组所进行的外部评估。
参考文献:
[1]朱继超.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基于中广核集团的案例研究[C].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23.
[2]王光远,公司治理及相关内部审计规范与进展[J].财会通讯,2009(03).
[3]郑施凡.浅析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基于契约论视角[J].财经界,2023(09).
[4]宋志香.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方式探讨[J].会计之友,2023(05).
合同审核管理细则范文第2篇
一、审批流优化的原则
1、全流程关联的原则
2、定义
21 标准:
是指已经过总经理批准的流程文件、标准规范,有以下两种来源:
1)公司内部制定的标准,以文字、表格的形式存在;如出差报销标准、授权明细、非常规物料明细等。
2)通过政府等国家机关的收费标准转化而来的标准规范。
22 前置审批流:
是指发生在某个审批流之前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审批流。
——前后审批流的主项内容一致;
——前后审批流的经办人一致;
——审批的金额、数量等在前审批流的范围之内。
——审批结束的审批流。
特点:能比较清楚地描述业务发生的细节,能为下一个审批流提供审批的依据。
3、审批节点设置原则
经办人——部长(可进一步授权) ——总经理
以上为审批节点的总原则,根据审批流具体情况以及高层的要求,具体审批流可以增加必要的审批节点。
二、审批流优化的方法
第一步 筛选
表单是审批流的载体;对审批流的筛选是基于对表单的筛选。为了使审批流有效流转,要识别出流转型表单。
筛选的原则:
——使用频率高的表单
——公司级(各部门均使用)或跨部门使用的表单
——与其他审批流关联的表单(如“出差申请单”与“机票/火车票申请单”)
第二步——分类
根据业务类别将公司级、跨部门级的153个表单划分为13类,具体为HR类、安保类、财务类、采购类、合同类、计划管理类、进出口类、企管类、物资类、系统应用支持类、行政类、营销类、质量类。
第三步——优化
1、分析授权现状,发现优化方向
①授权现状——《审批流权限现状明细表》;
②历史业务数据分析;
③总结现状问题、提出优化方向——《审批流权限现状及优化方向》。
2、运用“审批流优化原则”,完成审批流权限优化的交付物
① 《审批流权限优化表》 含授权原则、审批节点、适用范围
② 表单:整合、优化、符合审批流实施的适用性
③ 标准
三 、审批流优化举例——《签订合同审批单》
31 根据不同类别分析授权现状,发现优化方向 :
311有三类合同/协议未经公共事务部审核存在法律风险。目前现状:有12类合同/协议未经过公共事务部审核。如:生产部的加工协议等;目前操作方式不规范,有的只是发电子邮件征求公共事务部意见;总经理授权给副总走《用印审批单》的合同有16类。优化建议:需要明确《签订合同审批单》 的适用范围;需要明确授权原则,对于有标准文本的合同,授权给副总审核;对于有相关“业务审批流”的合同,根据合同金额授权给副总审核。
312审核节点。目前现状:公共事务部有时会替老板直接起草合同,直接发起合同审批;副总审核节点位置不确定,有时在公共事务部之前审核,有时在其后;合同有时会多次修改,若每次修改都经过部长、副总,会增加部长、副总的工作量。优化建议:公共事务部建议在系统配置所有老板的审批权限;确定规范的审批节点顺序,便于OA配置;部长初审;部长、副总进行终审核。
313表单。目前现状:业务部门会用《用印审批单》代替《签订合同审批单》用印 表单不规范;《签订合同审批单》上未预留副总签字的位置;有的表单有公司名称字段,有的没有;不同表单的相同字段,字段名称不一致。优化建议:需要明确《签订合同审批单》 的适用范围,所有合同、协议均应使用此表单;将表单通用的字段统一成模板,固化表单格式。
32 运用“审批流优化原则”,完成审批流权限优化的交付物
①审批流权限优化表
原则:1、凡是适用于中国法律,在中国履行的,以中文为准的合同,均应由公共事务部审核,控制风险。
2、适用于国外法律的合同建议香港法务部审核
② 表单
③ 标准——标准文本的明细
合同审核管理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TS16949GMS
中图分类号:U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9(c)-0036-02
ISO/TS16949:2002,全称: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汽车工作组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 (IATF)于2002年3月公布的一项国际汽车质量的技术规范。这项技术规范适用于整个汽车产业生产零部件与服务件的供应链,包括整车厂。目前,一般的整车厂都申请TS16949认证并要求其供应商也通过ISO/TS16949的认证,TS16949认证作为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及基本要求为大多数人所熟悉。顾名思义,ISO/TS16949是汽车行业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其实质上是汽车行业在推行ISO9001:2000标准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合于汽车行业的一些特殊要求, 所以其推行手段,运作方式,认证程序等与ISO9000完成一样。
GMS(Global Manufacture System)全球制造系统,是通用汽车在参照总结丰田模式,精益管理及通用百年造车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套应用于制造系统的要求。其在人员参与(PI),标准化(STD),缩短生产周期(SLT),制造质量(BIQ)及续持改进(CI)方面提出十分详细的要求,容易在不同的工厂间复制,其为通用汽车在全球的扩张做出了极大贡献。SGMW自推行GMS以来,整个工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管理从传统国有企业向国际化工厂转变,GMS的作用得到很多人的全民追捧。
通用汽车系统的工厂推行GMS,同时也积极鼓励其供应商也推行GMS。在通用汽车系统里,工厂同时推行TS16949和GMS必然成为一种常态。在一个工厂里面,如何同时推行TS16949及GMS,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在工厂中TS16949和GMS整合推行的看法。
1整合的可能性
TS16949和GMS的基础相同。无论TS16949或GMS,都是在总结成功企业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虽然TS16949是一个认证要求,但只求一页证书的企业越来越少,大多数的企业管理层更多的希望通过TS16949能更一步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让管理更上一个台阶。都是都在组织的管理方面提出要求,TS认证只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更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认证也同时借助认证这个手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GMS则是成功企业经验的提炼与浓缩。推行TS16949及GMS都是朝着同样的目标。
TS16949与GMS内容相关。TS16949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提出对大多数组织适用的要求/指导,包括四大板块:资源管理,管理职责,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GMS包括五大原则:人员参与(PI),标准化(STD),缩短生产周期(SLT),制造质量(BIQ)及续持改进(CI)。这五大原则也是围绕人,机,料,法,环几方面,结合汽车行业的情况给出详细的要求。企业的做法,如果达到GMS的要求,也同样将成为满足TS16949要求的的直接证据。比如TS16949标准在对人员方面的要求主要集中在6.2人力资源这个章节,对人员任职要求,培训,员工激励和授权等做了总体要求;GMS的人员参与(PI)部分,对在组织里如何营造人员参与的气氛做了详细的要求与方法介绍,比如定义怎样才是合格的员工,为员工营造怎么的环境让员工与组织同发展等给了很多指导。达到了或执行了GMS人员参与章节里的要求,也将同时达到TS16949对人员方面的要求。
TS16949和GMS有相同的审核模式。TS16949需定期在企业内进行内部审核,同时也需接受认证方的监督审核。GMS作为组织内部推行的系统虽然在要求中没做出审核要求,但组织为了更好实施GMS的要求,同样在组织内部会安排定期的审核,通用系统内工厂还会进行工厂间的评估评比。GMS审核的模式与TS16949完成一样,同样是公布审核计划,现场审核,公布审核发现,跟踪审核中出现的整改项。
TS16949和GMS有相同的文件化要求。推行TS16949需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TS16949对文件化的要求比较宽松,但对于过程复杂的整车厂或较为复杂的零件制造商来说,组织一般会建立较多的程序文件。GMS则对文件化有较多要求,其建立流程,按流程操作是一个很大的特点。按此特点来说,TS16949与GMS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文件本身来说,它可以支持TS16949,也可以支持GMS。比如笔者目前所在工厂,编写TS16949程序文件72个,没有TS文件与GMS文件的分别。
TS16949与GMS是兼容补充而不是冲突关系。GMS强调的是一个制造系统,对制造系统提出详细的要求。TS16946面对的是整个组织,对企业中除了制造过程,对开发过程,采购过程等都有要求,要求范围比GMS大而全。另外,TS16949作为一个认证标准,更多是提出一个总体要求,GMS则在对如果能达到这些要求上给出更详细的要求与指导。比如TS16949对持续改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要求。而在GMS持续改进这个原则里,GMS详细列出持续改进的机会,如问题解决,业务计划实施,暗灯系统等。
2整合的好处
节省资源,是整合的直接好处。TS16949和GMS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推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TS16949和GMS系统都需要建立一个文件体系,需要人员不断优化文件化体系并定期对此体系进行评估。两个系统合并后,一部份文件可以合并,审核可以同时进行,这将节约大边资源。
优劣互补,是整合的最大特点。TS16949的特点在于全面而要求不够细致,企业推行时有很大的自由度。GMS的特点在于仅限制造系统而要求明确细致。TS16949与GMS整合可以实现优劣互补。很多企业推行TS16946不论推行的初衷是什么,到最后更多论为只是维护证书而做的比较浅层的工作。而GMS扎扎实实扎根于车间,以结果为导向,严密监督各运行指标,对各种状况做出快速反应,这是TS16949推行中最常见的缺失。两者的结合,可以让TS16949推行人员更多关注生产现场,更多关注细节。但TS16949做为国际上通行的认证标准,对参与TS16949体系建立,维护都有比较成熟的培训机制,对审核人员也有资格的要求。一般来说,TS16949审核人员比普通的GMS特别是基层的GMS评审人员更专业,有更好系统的概念。相比之下,GMS这方面比较松散,GMS的要求由于培训人的原因或培训的层层传递,而对要求的理解多种多样,审核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管理更简单清楚。TS16949和GMS做为两个独立的系统推行,在组织里面,首先是增加工作量,比如大量的TS16949与GMS审核,对迎审人员容易造成疲于应付。在笔者所在工厂,常听到一些基层管理人员报怨,审核太多了。审核多可能还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不同的审核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更容易给流程执行人员带来混淆。这种现象在实际的运行很普遍也带来负面影响最大。
3整合的条件
合同审核管理细则范文第4篇
精细化管理理论最早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将精确、细致的思维和管理模式引入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中,通过细化岗位职责,明确管理责任,有效控制风险,使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预算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责任制度、监督和评价机制,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进行预算管理,针对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执行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一)细化是根本
细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目标分解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等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岗位,形成细化的目标体系;(2)职责界定细,根据目标分解,细化岗位职责,落实职责到人,做到无遗漏、无交叉,保证各岗位之间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3)制度要求细,制定规章制度要具体,可操作性强,可能出现理解歧义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执行力;(4)过程监控细,过程监控要针对重点和关键点,关注实效;(5)考核评估细,细化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过程、奖惩措施等,重点解决执行与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坏一个样问题。
(二)量化是重要手段
在预算执行、监督控制、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等过程中,注重使用量化手段,使执行者更加清楚明了。
(三)流程设计是关键
坚持规范管理、精简程序、明确要求、分清责任的原则,健全和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各个环节的运行更加高效。
(四)预算定额体系是基础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水电办公及实验用房等分配定额,使学校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三、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预算编制程序
改变原来由财务部门根据以前年度数据和对预算年度财力预测确定预算方案的做法,充分征求预算执行者的意见,使预算和工作规划紧密结合,实行“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每年9月份,财务部门布置下年预算,各学院、机关各处室(以下简称预算单位)按照要求上报本单位预算建议数(一上);财务部门整理汇总后,对正常运行经费预算数提出初步意见,对专项经费组织专家(专家库随机抽取产生)进行评审,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根据财力提出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及金额,财务部门据此编写预算草案,报校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反馈给预算单位(一下);预算单位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并上报本单位预算建议数(二上);财务部门汇总报校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以正式文件批复预算(二下)。
(二)建立完善预算决策机制
由于体制或机制上的原因,我国许多高校资源配置权仍掌握在行政管理部门手中,真正懂得业务的部门缺少话语权。进行预算精细化管理,要建立预算决策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大学学术组织和学术人员的积极性,使掌握教学、科研运行规律的专家教授参与经费预算决策过程,通过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的有效制衡,增强教育经费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细化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是单位年度内要完成工作计划的货币表现,应根据客观需要和工作任务有机结合,编制细化至明细科目的经费预算。具体做法:将年度工作计划分解成具体的任务,细化任务对应的经济业务,将经济业务和会计科目有机结合,并预计支出金额,完成预算编制。预算细化到科目,一方面可以发挥预算作为经济工作“指挥棒”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经费支出的控制和考核。
(四)预算支出精细化管理
目前,高校在经费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按批复预算执行,决算、预算“两张皮”;二是随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执行标准,过分强调业务的合理性,置合法性于不顾。加强经费精细化管理,在经费支出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合法性审核。保证每笔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保证每笔业务的支出范围和标准有据可循。2.加强真实性和合理性审核。会计核算首先要保证票据的真实性,要通过网上查询辨别票据真伪。其次要对业务和票据的相关性进行审核。比如农业院校老师进行科研,经常要到田间地头,带车出行很有必要,由此产生汽油票报销问题,汽油消耗公私难分,一刀切全部不报或不加以辨别全部报销都不合理,须通过对票据相关性审核决定是否报销。经办人报账时要附书面说明,阐明开车事由、出发地、目的地、过路(过桥)费等,会计人员根据事由判断报销的必要性,根据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估算汽油费报销金额,根据过路(过桥)票据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对于事由充分,金额合理,预算相符,且有相应过路(过桥)票据支撑的业务就给予报销,否则拒绝报销。3.严格预算调整程序。预算一经确定,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一般不予调整,如果由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确需调整,要履行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经审批后执行。4.严格结算管理。按规定进行转账结算和公务卡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出。5.建立经费支出预警系统。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对预算项目除进行总额控制外,还要对预算项目对应的明细科目进行控制。以图1中操场维修为例,不但要对操场维修的经费预算总额进行控制,还要对操场维修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租赁费等进行控制,控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预算下达后,将预算项目对应的会计科目支出控制数输入财务管理系统,当某项开支达到此控制数时,财务管理系统发出警示,禁止操作,促使经费负责人分析支出偏离预算的原因并进行及时调整。6.完善经济责任制。强化经费审批人的责任意识,根据经费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细化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职责,确保各级经济责任落实到人。
(五)完善预算监管体系
监管到位,违反规定的要受到应有惩处,使经费使用者和审批者时刻感到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对财经法律法规心存敬畏,自觉依法合规办理经济业务。加强预算监管,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和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1.加强高校内部监管。内部监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和监察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规范审计时间、方法、范围、频率等,发现问题,重在整改,对于严重违规事件,责任追究决不姑息,整改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挥警示作用。学校纪委、监察部门负责受理经济业务违规、违纪行为投诉和举报,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及建议。2.加强高校外部监管。外部监管是指国家机关和社会对高校的监管。内部监管有局限性,有些业务特别是合理不合法的业务是在相关领导同意下进行的,这时的外部财务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除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对学校有计划监督检查外,学校每年要从重大项目中随机抽取2—3个,委托社会第三方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杜绝同类错误再次发生。3.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大学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财务信息公开,不仅披露年度财务预决算数据,还要公开重要经济决策和重大会计事项等,自觉接受教职工生的监督。
(六)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管理是确保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内容:一是建立经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实施经费绩效考核评价;三是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1.细化绩效考核指标。根据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征求管理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意见和建议,确保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指标设计中要注重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一是考核指标必须和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为大家所认同;二是考核指标必须能被清晰地表述出来;三是对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结果。2.客观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成立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教师等参加的绩效考核小组,改变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和财务考核“两张皮”现象,将当年工作计划完成与资金使用情况同时考核,财务考核与工作考核同时进行,综合评价。3.实行考核激励机制。做到考核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营造奖罚分明的工作氛围。对考核优秀的单位,除了大力宣传和表扬外,还可以使用经费调节手段提高考核实效。比如对各学院的考核,学校年初可预留学院一定比例的预算经费,根据考核结果分别采取奖励、返还、没收的做法:对于考核结果后三名的学院,学校没收预留经费;对于考核结果前三名的学院,学校不但返还预留经费,而且给予奖励,奖励资金来源于考核结果后三名学院没收的经费;对于考核结果中间的学院,学校返还预留经费,但不予奖励。
四、高校精细化管理条件保证
(一)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和重要手段,学校要根据经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通过软件功能开发,使流程控制替代人为控制,规范控制替代经验控制,促进管理更加科学和富有成效。通过下面的宿舍调整事例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在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宿舍调整是高校常见业务,住宿费需要根据宿舍变动多退少补,高校常见的做法:后勤每学期将调整信息报到财务处,由财务处一个一个变更学生住宿费标准后进行结算,后勤、财务信息传递与变更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云南农业大学针对这一问题开发了住宿费管理软件,打开软件的“住宿地图”功能,学生宿舍楼、楼层、床位以及所住学生信息一目了然,学生宿舍调整,只需宿教管理部门在该系统中进行宿舍信息变更,财务处打开住宿费结算功能就可以实现住宿费的多退少补,使学生住宿费结算更加及时、准确和高效。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是制度管理,实现经费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要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大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互相制衡的原则,制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不留空白和死角。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规章制度要具体、细化,必要时出台实施细则,使财务工作不仅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使教职工知道如何“循”,如何“依”。
五、结束语
合同审核管理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合同管理;管理会计;预算管理
一、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合同管理是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合同管理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高校经济法律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保障高校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二、A高校合同管理现状
A高校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齐全,涵盖文、理、医、工四大学科领域;多地办学,校区分散。近年来教学科研事业发展迅速,收支预算规模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基于A高校办学特点,合同管理涉及领域广泛,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一)现行制度
2023年《A高校合同管理办法》实施,明确了学校合同管理实行统一授权、分级审批、归口管理、部门会签、执行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查及全过程监督的工作机制。合同管理机构包括合同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合同类型包括合作办学合同;科研技术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建设工程合同;采购合同;修缮合同;赠与合同;委托合同;租赁合同;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其他类合同。要求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业务管理权限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合同事项进行业务审查。(1)涉及人事、人才事项的,由人事、人才部门审查;(2)涉及人才培养、培训事项的,由本科生教育部门、研究生教育部门及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查;(3)涉及科研工作事项的,由科研部门审查;(4)涉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事项的,由国际事务部门审查;(5)涉及资金事项的,由财务部门审查;(6)涉及资产事项的,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查;(7)涉及修缮事项的,由后勤部门审查。涉及其他事项的,按照职责范围及管理权限由其他相应归口管理部门审查。
(二)合同审核流程
①学院(部门)提交合同及相关资料送审;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将重大合同报校长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对职责范围内合同的审批及合法性审查,并实行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建立合同台账;③学院(部门)负责合同及时全面的履行,办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解除、终止及验收;④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结算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付款;⑤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在合同签订、履行和管理中,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给学校造成损失的负责人、责任人的监督、执纪问责。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合同签订、履行、验收等环节及管理过程中的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实施情况
因发文部门宣传力度不足,很多教职工不知道该文件的及实施,存在学院和科研项目负责人未经学校授权、盖学院公章签订合同的情况。各个学院和项目负责人自行签订合同并已经执行,只有在到财务部门报销或借款时,才得知合同管理制度相关条款的要求。因报账时依据的合同未经过学校授权审批而无法付款,老师们只能重新按照流程履行合同签订审批手续,导致老师们误认为财务部门刁难,报账手续繁琐,激化了矛盾。
三、A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预算管理缺失
管理层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监管力度差,财务部门与合同执行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严重脱节。财务部门参与合同审核的人员与负责报销审核的人员沟通不足,导致财务报销审核人员不了解合同的签订执行情况,与合同管理脱节。
(二)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有待完善
现有的合同管理办法侧重宏观的指导性意见,各个环节的实施细则不够细化,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合同管理机构(合同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都没有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老师们在合同签订执行时无据可依。合同签订流程复杂,从提交到各个环节审核、批复,流转时间没有限制,例如一份设备租赁合同从申请人提交到签订完成,历经18天、五个部门间的35次OA流转。老师们无法预计合同审核通过需要的时间,严重影响到下一步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
(三)归口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
例如老师签订出版合同时,按照支出的经费性质划分归口管理部门,从院部运行经费支出时由学校法律事务室审核;从科研经费支出时由科研部门审核。如院部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各负担一半出版费时,则易出现两个归口部门相互推诿。同类型的合同,有时归口学校法律事务室审核,有时归口科研部门审核。不仅老师们无所适从,也造成管理部门权限和业务重叠,疲于解释、协调,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归口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合同签订的审核流于形式
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归口管理部门缺乏监管的动力和压力,每天审核合同数量多、类型多,工作量大,合同审核和监管职责流于形式,在签订合同时不严格审核条款,不审核该业务是否有预算,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只负责盖章,导致出现采购验收完成后无法入账的情况。归口管理部门甚至引导经办人拆分合同,化整为零,低于财务要求必须附合同的报销金额就可以不签订合同直接购买,以减少合同签订审核工作量并逃避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学校的权益没有保障,无法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管缺失,例如一份委托加工合同签订后,由提交部门负责执行,财务部门按照合同条款付款,归口管理部门对加工进度、产品数量质量验收等方面不再跟踪监管。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的执行进度不跟踪,对执行结果不验收,存在签订虚假合同以套取资金的风险。
(五)对合同的税务筹划不重视
在全面营改增的形势下,由于缺乏对高校作为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认识,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认真核实对方的资质、信用和履约能力,未能全面考虑税务筹划问题,结算条款普遍语焉不详。如有的采购合同签订后完成验收,到付款时出现供应商不能开具合规发票,用其他公司发票代替的情况;或是有的供应商不接受对公转账,要求支付给个人账户的情况。合同中对付款进度、开具发票的种类和时间条款约定不严谨,对赔偿金和违约金的约定不详,有的条款明显有失公平,如某学院因50名学生要到外地实习,与交运公司签订租车合同,约定提前2个月预付全部车费,没有具体的赔偿金和违约金条款,只写“出现纠纷协商解决”,不能有效保障学校权益。
四、高校合同管理改进建议
(一)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
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及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报销等数据信息对接,实现全校范围内合同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的减少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保证高校合同管理的正确决策。财务报销时自动调取系统中的合同信息,按照合同预算、招标采购结果、执行进度、各管理部门的验收结果等进行结算,提高信息准确率,提高财务结算效率,减轻经办人奔波于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盖章签字请示验收等环节的负担。
(二)完善制度,再造流程
一是学校管理层应重视风险控制,组织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各个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权责范围。二是简化合同管理流程,减少反复流转的环节,以减少经办人因逃避繁琐流程而拆分合同的现象。三是加强执行力,对不作为的部门、管理缺失的环节重点监管整改。
(三)实施合同模板管理,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
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合同模板,细化财务结算条款,明确付款进度和付款方式、质保金条款;明确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类型、时限、供应商银行账户;发生退货时,约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约定合同标的发生变更时发票的开具与处理等。关注国家税务政策,按照新制度要求及时修订补充合同模板中涉及财务结算问题的条款,如2023年7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通知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要求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须填写税号,否则不能税前扣除。
(四)财务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工作重点由单纯的报销核算转向管理分析,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将合同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关口前移,与各个归口管理部门配合,例如在采购合同签订环节提前审核供应商的工商税务资质,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法律义务与风险责任。将会计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前移,力求财务管理精细化,为教学、科研业务合同的全面预算、税务筹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春晖,曹越.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3(19):87-91.
[2]靳海虎.浅析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23(7):43-44.
[3]周山.高校合同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4):101-10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