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营策略(精选5篇)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农产品;营销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随着机械化的逐步推广,全球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是这种成绩主要基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在生态文明理念日趋深入的当下,这种基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需求,[1]而且无法满足民众“绿色健康”的微观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了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理论模式。[2]从内容看,循环经济是静脉经济与动脉经济两种类型经济活动发生耦合与互动所形成的具有自我循环机制的经济复合体。[3]作为一种顺应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实践明显落后于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才开始真正推行循环经济,而我国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理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尚开始在实践层面对循环经济进行局部范围的应用推广,其中生态农业是其实践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生态农业领域,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虽然已经开启征程,但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宣传重于质量、口号重于实际”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应当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导向,在各个环节深入贯彻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
自从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KennethE.Boulding)1966年在《即将到来的地球宇宙飞船经济学》(TheEconomicsoftheComingSpaceshipEarth)一文中提出以来,“循环经济”得到了世界各国众多学者的肯定与推崇,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导思想的理论体系。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这三大原则不是分割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相互影响、和谐共生的整体。首先,作为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减量化既要求从输入端减少资源投入量,也要从输出端减少污染排放量,即以预防而非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只有在源头和终端采取减量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生态危害。其次,再利用是对于源头无法消减的污染物和消费者使用过的旧物旧货等,借助技术手段,通过再处理使其回到经济循环中。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进而减少资源消耗。最后,作为循环经济在输出端的表现,资源化原则是指基于各种技术手段对完成使用功能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和循环利用,以减少最终处理量。资源化既包括把一类物品转化为不同形式同类物品的原级资源化,也包括把一类物品转化为不同类型新物品的次级资源化。[4]
三、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态农产品是旨在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和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下的农产品,即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农产品。我国营销市场目前涉及的生态农产品主要有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产品营销是在生态经济和绿色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发展和个人消费需求和谐统一为目标而展开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活动。[5]开展生态农产品营销不仅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缓解“三农”矛盾的重要举措。在内外双重需求的驱使下,虽然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初步形成了品牌营销、订单农业、产品直销、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物联网等多种营销模式,并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而言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在农产品营销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在处于落后状态,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生态农产品营销观念落后。由于生态营销观念在我国形成相对较晚,再加上我国大多数涉农企业的创建者都是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个体户,他们往往为了追求产量采用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素、动植物激素、保鲜剂等有害化学物质。虽然农产品产量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产品的品质却大大下降,关键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除了生产环节的非生态化之外,其它环节也有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农业企业在运输环节不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包装运输,甚至故意“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信誉。第二,生态农产品营销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较多。虽然在国家对生态农产品营销日益重视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对生态农产品市场监管信息进行了较为及时的,但在实际层面并没有有效遏制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频频出现。一方面,由于宽阔高效信息平台的缺失或者信息渠道的不畅,生产者不能及时获取生态农产品的准确市场信息,使得其生产与市场需求产生脱节,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现代农业知识的贫乏,农业生产者对于鱼龙混杂的信息难以辨别真伪,总是以一种侥幸随意的“冒险”心理进行生产经营,这在注重市场细分和准确定位的当下社会自然容易出现生态农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不利于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和消费潮流的形成。第三,专业化生态农产品营销人才短缺。作为一种高层次消费,生态农产品营销需要具有大批量既懂生态农业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知识的专业人才支撑,在社会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这种专业化人才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当前的生态农产品营销人员基本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往往集生产销售于一身,很少严格按照现代营销理念对生态农产品经营进行系统化运作。尽管也有部分生态农产品营销企业对人才进行了细化区分,使早期的农产品销售商贩转变为生态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或经理人,但他们依然缺乏专业系统的现代营销知识基础,而这会影响生态农产品营销的长远发展。第四,生态农产品营销的公共支持力度不足。生态农产品营销发展的一个前提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尤其是需要高度洁净的空气、水分、土壤等,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等公共机构的干预性支持。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法制体系依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一整套专门的生态农产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使得生态农产品营销缺乏有效监管。
四、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产品营销的策略思考
在提倡绿色消费的社会环境中,生态农产品营销是消费的主流趋势,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当前生态农产品营销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挡这一趋势,但是我们应当积极融入循环经济的绿色理念,通过策略的规范完善使生态农产品营销成为经济常态化现象。第一,政府等公共机构要在全社会层面发挥引领宣传作用,倡导生态农产品消费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形成了绿色生态消费理念,才能保障生态农产品营销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国家要积极利用各种公共媒介平台通过多元化手段进行生态农产品消费知识宣传,既要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接受生态农产品知识,进而从源头提供健康的生态农产品,也要对普通消费者进行健康生态知识教育,使其明白生态农产品与个人健康与环境生态的统一关系,从而乐于接纳生态农产品。第二,国家要完善制度建设,培育健康有序的生态农产品营销环境。生态农产品是一种成本较高的绿色食品,其价格高也经常成为不法商贩投机钻营的“诱饵”,因此国家一定要完善法制建设,尽快出台专门的生态农产品营销法律法规,一方面要通过立法执法杜绝生产者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保证生态农产品源头的“绿色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质量检查制度杜绝或严惩通过乱贴“生态”标签“以次充好”的不法现象。第三,构建多元化的信息渠道,降低生态农产品营销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首先,政府部门要利用公共媒体的诸多优势,加强与生态农产品企业合作,及时生态农产品信息,特别是要向公众及时公布生态农产品的绿色标准。其次,生态农产品企业要借助店内展示、店内品尝、销售展示、网络宣传等手段积极开展生态农产品营销活动,增强生态农产品在民众中的影响力。第四,采用立体化的生态农产品营销组合手段。首先,要根据我国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生态农产品价格,比如对资源紧缺的生态农产品制定较高价格,实施适销厚利策略,而对于需要尽快占领市场的生态农产品可以制定相对较低的价格,走薄利多销策略。其次,选择适当的农产品分销渠道。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创建生态农产品销售中心,建立生态农产品连锁商店,设立一批生态农产品专柜、专营店或直销。另外,生态农产品企业要加大品牌广告投资,塑造绿色品牌形象,通过对品牌的打造,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绿色营销[J]江苏商论,2006(7):69-70.
[2]王淑芹,杨倩,李玉红.循环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3(1):42-44.
[3]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23(1):26-38.
[4]刘荣章,翁伯琦,曾玉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5):23-27.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 市场营销 农产品营销 品牌营销
一、引言
农业企业集群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组织形式,是指一系列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围绕农业生产基地,因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农业企业集群以其特有的集聚效应、竞合效应、区域效应和品牌效应,大大提高了区域农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湖南省的农业企业集群是在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采取抓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带建设,目前初步形成了六大农业企业集群的雏形,如优质稻米产业、优质柑橘产业、商品蔬菜产业、肉类奶业产业、家禽蛋品产业及名优水产产业等。但作为农业资源大省,在企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农产品的品牌经营策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将湖南省由农业大省打造成农业强省。
二、湖南农产品品牌经营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经营意识不强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许多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但是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为数不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经营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除了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及地方政府对品牌经营比较重视外,广大的农户、中小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对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关注度不够高,只关注如何提高农产品产量。近几年来,虽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和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但对于如何去开展高质量的品牌农产品的经营仍缺乏深入的思考。
2、农产品地理品牌少而弱
我国农业的突出特征是非企业化的小规模。我省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要模式是农户分散生产加个体户经营,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具有高度的分散性。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户均经营耕地面积7.94亩,户均销售粮食1047.34公斤、猪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农户”。这种小规模的农户,难以成为独立进行市场开拓的营销者,而这种非企业化的小规模经营,也难以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而且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因为实行品牌化是要付出成本的。如品牌的设计制作和注册、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的塑造及其推广、品牌的管理与维护等,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果经营规模过小、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量过低,就会导致单位农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综合以上因素,导致湖南的农产品地理品牌少而弱、主导农产品缺乏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原因是农业企业集群中,起核心作用的龙头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如省内知名企业金健米业、正虹饲料和湘大集团等在国内的影响力都不够。
3、农产品品牌经营运作过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由于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地学习市场营销理论和品牌知识,因此对品牌及品牌经营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也对品牌经营的运作方式缺乏深入了解,在现实品牌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只注重外观不注重食品安全,为使产品外观漂亮而大量使用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加工程度低,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农产品的不多,导致农产品加工增值不够,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局面;包装不科学不合理,有些是轻视包装,只采用低级的包装技术和材料进行包装,造成优质农产品形象受损,价格降低,而有些则包装过度,以包装作为品牌农产品的主要卖点,用高级材料来包装一些本不必特意包装的农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只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一致,才有可能使品牌经营获得成功。
4、农产品品牌推广形式单一
现在很多农产品企业用来推广农产品品牌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社会关系来进行宣传,认为广告是增加销售量的法宝。还有些农产品企业就天天促销,不思考其他推广形式。推广宣传匮乏、缺乏整体策划、传播范围不大,导致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虽然出现了一批区域性品牌,比如我省的君山银针和古丈毛尖,但影响力大多只局限于本省,品牌附加值不高。
5、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商品质量是品牌资产的物质基础,低质量或品种参差不齐必将严重影响品牌资产的积累,甚至会断送已创立的品牌。由于我省农业生产是粗放的生产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分类不严格。不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严重制约了我省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发展。
三、推进湖南农产品品牌经营的策略
1、强化品牌经营意识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品牌对于增加收益和参与竞争的重要作用,要有创立品牌和经营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创品牌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树立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品牌观念方面,则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三位一体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将实施农产品品牌经营战略作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农民的品牌意识淡薄,这需要政府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农业观念,树立创农产品品牌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的思想。逐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让广大农户真正体验到品牌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创农产品品牌活动中来。
2、实行农业企业集群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
要实施农产品品牌经营战略,就必须要提升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的实力,解决我国农业目前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实行农业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一要建立现代农业企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二要成立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户积极、自愿参加。目前,我国已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重要性,正着手推进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开拓农产品市场,是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职责,这其中也包含着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的内容。三要建立产地品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商业集聚效应,使分散、规模小的农户合力,共创农产品品牌。
3、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与扶持职能
基于农业产业及农业品牌的特殊性,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中,政府的指导与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地方科研机构加强区域农产品良种培育及栽培技术的创新,确保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品质,这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基础。二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指导、引导与扶持,包括骨干成员的培训、协会工作的指导、协会初创阶段的财政扶持等等。三是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形式,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增强品牌的市场推广力度。四是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与经营能力,努力增强农民的品牌经营意识。五是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完善保护品牌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把品牌的培育和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农产品品牌和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农产品经营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品牌农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产品深加工
提高科技含量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农作物的耕作改造、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栽培技术,以及畜、禽、鱼集约化饲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确保生产出营养性高、安全性好的优质农产品。二要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推广条件。三要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是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中制定、与推广农产品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它既是对农产品内在品质的要求,又是对农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我们应按照WTO协议中关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健康的标准,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并进行农产品品质认证,在市场上树立优异的质量形象。
我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尤其不重视包装方面,形成“一等质量,二等包装,三等价格” 的局面,造成长期效益不高。所以要加强农产品的采收、包装、储藏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农产品的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一体化延长产业链,从而增加农业生产的收益。
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品牌管理体系
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品牌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科学的品牌管理,才能创立在市场上有持久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其一,结合区域资源与市场需求,确定合理的品牌定位。选择那些具有本地优势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可以获得比较利益的农产品进行批量生产。要认真研究农产品市场,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结合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差异进行分析。其二,要重视品牌设计。要设计风格鲜明、视觉冲击强烈的品牌图案,并及时进行注册保护。对于区域性的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设计以区位品牌名称加上特定的农产品品牌这一母子品牌设计策略,既共享区位品牌,又利于自身品牌的发展。其三,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以往农产品品牌仅依靠人员推销,推广形式单一,手段落后,推广范围窄,仅限于农业部门和人员。因此,要拓宽品牌宣传渠道和途径,就要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广告、公关宣传等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尤其要注意利用当地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和报道。另外,要明确宣传对象,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更新宣传内容,使宣传内容更贴近实际的目标市场。其四,加强品牌维护。要有强烈的品牌保护意识,对品牌及时进行注册保护,对于已投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牌,要在有关国家予以注册,使品牌受到输入国的保护。此外,网络域名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一种新的资源,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积极注册电子域名,获得品牌保护的电子空间。
(注:本文系湖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7JJ6153。)
【参考文献】
[1] 刘丽、周静:基于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2006(11).
[2] 周发明、曾福生: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05(11).
[3] 肖万春、邓彬等:湖南省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湖湘论坛,2006(6).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措施;发展策略
1.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2023年农业部已经确定了4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工作联系点和80家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准备通过加强联系、指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引入连锁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为了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业部向各地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同年又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要把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1形势喜人亦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1.2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共享优势差
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2.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2.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
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营销策略;跨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23)025-000-01
一、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对企业的国际市场策略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是对顾客需求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也由单纯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市场从过去的大众化逐步向个性化消费模式转变;顾客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消费更加理性化,冲动消费减少。
二是对产品策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产品策略开始向个性化发展,需要将大规模市场进行细分,并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策略;为了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产品策略必须重视技术创新,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是对价格策略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将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策略,如理解价值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等,另外还形成了完善的网上产品定价策略。
四是对分销策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营销渠道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建立起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计算机技术也促使销售渠道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变,电子商务在产品销售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高,渠道关系的互动逐渐加强,消费者与企业的营销渠道开始具备互动化的特征。
五是对促销策略的影响,互联网促销模式凭借着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传播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大量新兴媒体出现,宣传与促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市场营销产生了巨大影响,市场营销的观念、管理策略、战略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市场营销观念方面,出现了全球化营销、知识营销、整合营销、绿色营销。市场营销的对象变成了全球顾客,企业需要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的顾客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知识营销观念开始出现,产品营销的知识水平与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为实现服务于顾客的营销目标,整合营销开始出现,不同营销功能、不同营销部门需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了遏制环境污染,绿色营销逐渐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旋律,节能减排成为产品营销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其次,在市场营销管理策略方面,国际市场营销由硬式管理向软性管理转变,数字化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开始出现,对营销管理的动态性、独立性、创新性的要求更高;从传统的只注重内部协调向联结内外部营销管理转变,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同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竞争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销组合的整合开始向营销内外部环境的整合转变,企业需要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变化来整合自身的营销策略,从而得出最优的营销组合。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开始出现新的市场营销战略:一是大市场营销战略,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公共关系等方式来取得国家或地区的支持,这也对市场营销战略有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全球当地化营销战略,跨国企业所指定的营销策略必须考虑地区差异,从而制定本土化的营销方法;三是归核化营销战略,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需要抛弃部分业务,集中发展核心业务,从而保证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创新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对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全方面的创新与改革,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是营销观念的创新。建立起全球营销观念,打破传统的市场壁垒或障碍,加快全球性经营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推动海外企业的当地化,跨国企业可以在收购与兼并过程中建立强有力的国际性战略联盟,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二是产品策略的创新。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产品标准的创新;顺应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在产品的品种、样式、花色方面推陈出新,重视产品的包装设计;在提供优秀产品的同时,企业也应当不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要求。
三是营销渠道的创新。建立高效、扁平化的分销网络,减少产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周转环节,保证产品销售的高效率、低成本;建设数字化分销渠道,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借鉴网络购物的多种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四是营销策略的创新。形成不断创新的营销理念,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来引导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改善企业及产品的国际形象,重视国际营销整合,最终实现营销系统内外部的协调。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市场环境受到冲击,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受到巨大影响,顾客需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均发生显著改变,国际市场营销的观念、管理策略、战略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需要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创新,加快营销观念创新,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建立现代化、数字化的分销网络与分销渠道,重视营销策略创新,改善企业及产品的国际形象,不断提升跨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毅,蔡银珠.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浅谈[J].中国市场,2023(1):31-32.
产品经营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 生命周期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69-02
一、理论概述
根据市场学理论,产品的价格和需求呈线性相关,如图l所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则越高。鉴于产品定价和产品需求量的关系,企业应合理运用定价策略,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产品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组合,以实现单品的最大价值。
1.产品生命周期定义。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之日起到退出市场所经过的自然发展过程。最早用进化论思想解释生命周期的经济学家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马歇尔认为自然界很多事物都有生命周期,一件新产品自开发,到投入市场开始再到被淘汰,均有一个投入、成长、成熟至衰老的过程,如图2所示,各阶段的销量和利润都有显著区别。
2.产品生命周期理念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生产策略和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管理者要想使产品有一个较长的销售周期,以便赚到足够的利润来补偿在推出该产品时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和经受的一切风险,就必须认真研究和运用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此外,产品生命周期也是营销人员用来描述产品和市场运作方法的有力工具。
二、营销要素和产品生命周期
根据市场营销学,营销的几个要素为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日渠道)、Promotion(促销),称为4P。营销学泰斗Kotler在此基础上加了Power(权力)和Public Relations(公共关系),称为6P。
由于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品面临的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成本都有很大差别,公司应该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综合运用营销4要素,制定适宜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1产品投入期特征及营销策略。对于产品投入期的探讨,以燎原的LED路灯销售为例,对这个时期销售策略做阐述。
LED路灯投入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销售增长缓慢。投入期销售增长缓慢是由产品和市场两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公司方面来看,公司LED路灯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生产能力也不充足。从市场方面来看,LED路灯刚一问世,消费者对新产品不了解,不愿意改变他们过去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经销商也可能对LED路灯没有热情,不愿意销售LED路灯。有时虽然消费者希望得到新品,但因为LED路灯价格太高,只有少数消费者才能买得起,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LED路灯在投入期销售增长总是缓慢。其次,公司在研发等方面投入巨大,导致几乎没有利润。投入期一方面销售收入少,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大量经费参与各种推广项目及展会,营销费用占销售额比例很高,同时由于产量低,没有熟练掌握生产过程,生产成本又很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公司在LED路灯投入期很难赢利。这一时期营销的总原则是尽快打开销路,占领市场。具体策略有:(1)采用相应的价格策略。采用低价高品质策略,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低收入的消费者。(2)利用一些项目和大型展会创立品牌,使消费者对LED路灯引起兴趣和产生新的需要。同时,借助现有产品品牌的影响,将燎原LED路灯与传统路灯放在一起销售,借助传统灯的营销渠道与品牌效应进行推广。(3)诱导和支持中间商分销。这期间要给中间商提供相应的促销优惠,如,价格打折,合作津贴等,让中间商代销。
2.产品成长期特征及营销策略。现阶段,公司的LED路灯恰好处于这一时期。LED路灯成长期的主要特点体现在:首先,销量迅速上升。早期采用者已形成消费习惯,已大量使用LED路灯。多数消费者和用户也已有使用倾向。其次,竞争者受大规模生产和盈利吸引,数量增多,并赋予产品新特色,市场进一步细分和扩大。再次,越来越多的中间商经销,渠道不断增加。另外,市场前景看好。虽然仍要维持甚至提高促销力度以对抗竞争,但是需求增长和销量扩大。这一时期,虽然竞争激烈,但竞争者的角力反而使LED路灯得到了更好的推广,为我们的营销打下了更好的基础。这时价格可以保持在原有水平或略有降低,促销费用所占比例开始下降。促销成本由更大销量分摊,经验曲线使单位成本比价格下降得更快,利润增加。
针对成长期的特点营销策略的重点在于增强愿有顾客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和对新顾客吸引力上,主要有:(1)提高LED质量,升级制造工艺。(2)赋予产品新特色,改变款式,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吸引更多顾客。(3)开辟和进入新的渠道,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和产品细分市场。(4)改变广告内容:从投入期的提高知名度,转为提高美誉度及说服消费者购买,提升品牌形象。适当时候降低价格,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顾客。
3.产品成熟期特征及营销策略。一般产品成熟期的竞争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销售增长达到某点以后下降,成熟期一般比前两阶段更长。多数产品会长期停留这一阶段,比如传统高压钠灯的成熟期就持续了几十年。其次,行业内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一方面为争夺销路,或降价,或增加广告,并更多对经销商、消费者和用户开展销售推广。另一方面,也积极增加研究与开发预算,以改进产品或增加款式。再次,有竞争者开始知难而退,放弃成熟期产品,开发新一代产品。成熟期产品是企业理想的产品,是企业利润主要来源,因此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成熟期时间,并保持长期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主要策略有:一是改进产品;二是改进营销组合;三是开始着手研究新一代产品。
4.产品衰退期特征及营销策略。一般产品衰退期的主要特征是:产品销量明显下降,甚至停滞不前;价格下滑,获取的利润也很微薄;一些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纷纷退出市场。衰退期企业营销管理还应分析产品所处市场情况、竞争者情况及顾客对该产品的忠诚度等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此时企业应当面对现实,衰退期产品应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做到见好就收,寻找新的产品和项目,将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中,找到企业新的利润来源。这一时期的营销策略主要有:(1)持续策略。持续策略是产品衰退阶段竞争者相继退出市场,而市场上对此产品还有一定需求,成本降低的企业可继续保持细分市场,沿用过去营销组合策略,将销售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待到时机合适,再退出市场的营销策略。(2)集中策略。集中策略是企业应将大部分的能力和资源集中在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的营销策略。这样有利于延长产品退出市场的时间,让衰退期产品发挥更多余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3)榨取策略。即大幅度降低销售费用,如广告费用削减为零、大幅度精简推销人员等,虽然销售量有可能迅速下降,但是可以增加眼前利润。(4)放弃策略。如果企业决定停止经营衰退期的产品,应在立即停产还是逐步停产问题上慎重决策,并应处理好善后事宜,使企业有秩序地转向新产品经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