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生涯规划(精选5篇)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1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的行动以达到目的的过程。按照时间划分,职业生涯计划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解决职业中“干什么”、“何处干”、“怎样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干”这四个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是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即定向、定点、定位和定心。
1.1 定向
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就是为达到目标(自己拟定期望达到的一个理想)而选择的一种路径。对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定向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十足的勇气,根据自己的兴趣、理想、专业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1.2 定点
确定职业发展的地点,也是实现环境的一个因素。就中国来说,各地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近几年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职业地点为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地区竞争激烈,尤其是外地毕业生还要面临环境、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其发展空间未必好过发展中地区,这也是高职生择业时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1.3 定位
确定自己在置业人群中的位置,定位过低会导致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过高则容易遭受挫折,从而对职业丧失信心。高职学生需要准确的确定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择业时对照职位、薪水、工作内容等作出判断和把握。
1.4 定心
稳定自己的心态,人生会有起伏,成功与挫折总是结伴而行,个人的职业生涯也不例外,很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对高职学生来说,就是要保持一种心态,敢于直视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正确计划去实现。
2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规划
为了掌握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有关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访的167位学生中,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都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60%,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的占20%,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的占30%,在校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职业能力发展的占40%,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占15%。调查结果表明,对个人情况了解的学生多于对未来工作的了解,但对个人的了解学生数量仍然偏少;对未来发展方向及目标不清晰的也较普遍;学习过程中进行职业能力锻炼和培养的过少。调查还发现:近100%的职业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80%以上还仅停留在毕业前简单地开几场就业讲座、拼凑几场招聘会和办理离校手续工作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仅围绕会计技能设置课程,尽管有选修课程,但教学管理部门缺乏指导,学生不能结合职业发展的需要选修,只为了应付考试混学分。
从学生到学校有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调查和了解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全过程教育和指导。如果不改进工作,将会继续影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育质量,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前程。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2.1 改革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内容
目前就业指导机构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等就业服务性工作。这些传统性的事务性工作是必须的,但离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相差甚远。 就业指导机构要针对高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与本人(会计)职业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和环境信息评估情况制定更长远的目标;在职业规划目标实施方面,指导学生处理好中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教育指导学生中短期目标主要通过(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而实现,长期目标主要通过相关选修课的学习和素质拓展而实现。
2.2 提升指导教师水平
就业指导要从完成毕业生“出校门”的就业具体手续的工作状态,上升到帮助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层次。这不仅应当成为学生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理念,而且也构成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理念。具体来说,引导学生从广阔的视野审视个人职业问题,帮助其正确进行人生定位和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帮助其学习和锻炼以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较快地适应工作。
就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迫切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职业经验、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经验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为了能保证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指导教师的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新增的会计专业指导教师必须既懂会计又熟悉职业管理,具备会计资格证和职业咨询师“双证”的才能上岗,把好“入口”关;对现职人员进行全员化的职业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限期达到能够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安排负责会计专业就业指导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会计人员及人事经理一起工作,得到来自一线的职业经验。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确保职业指导的针对性;确保职业指导课程具有新鲜的会计就业信息和行业发展资讯等生动而实际的内容;确保职业指导理念和方法得以贯彻实施。
2.3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职业生涯是贯穿一生职业历程的漫长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的阶段可分为: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转换与稳定期和职业结束期。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这一概念由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最先提出。他指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换句话说,就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做的策划和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同时也考虑外在条件的支持与制约,最后将自我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位置上,选择最符合自身综合素质因素的事业去追求。若能协助电大会计专业学生在进入专业领域前,既能了解自身的特性、特质与特长期刊网,又能了解专业发展的特性,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会计实际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促进人格的成熟与平稳,还可进而增强自身潜能的发挥。
二、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及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开放教育学生层次多样化
从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学生特点上来分析,由于报名入学形式的开放性,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着较大差异,有部分学生已经从事会计职业,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有部分学生毕业于会计类大中专(职)学校,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任何会计知识基础,学生特点多样化。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学生的来源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选项
比例
你读电大前所学的专业
A.会计专业
25%
B.其他经济类专业
46%
C.其他专业或无专业学习经历
29%
你现在从事的职业
A.会计等相关的财务工作
18%
B.其他行业
64%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0-0195-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局面中,又存在着不同学科类别、专业和高校档次的明显区别。其突出表现就是文科大学生,尤其是普通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失业率要不同程度地高于包括理工科等在内的非文科生。但是,文科大学生对于管理社会、传承文化价值、塑造时代精神方面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一、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文科学生有着与理科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术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文科学生有所区别。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帮助文科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很多文科大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和实施,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其进行优势和劣的势对比分析,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特质,树立适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
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时间比例,只有认真规划自己的学习,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为理想的职业做各种准备,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才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因此,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可以使文科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避免职业选择的单一性、盲目性。
(二)帮助文科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目前,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文科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的误区,常常在临近就业时无所适从,造成内心惶恐,紧张不安,以至使个人事业和身心都受到严重影响。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能够使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从而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身心特点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使自己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自身的完善,以适应职业的变换、技术的发展。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获得外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职业、组织、社会等多方面。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可以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尽早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向着目标方向努力,在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容就业。
(三)帮助高校提高对文科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率
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人数达610万,其中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变得十分严峻,国务院总理曾向外界坦言自己十分担心大学生就业。实际上,9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让学生在市场上转变就业观念,从而带动文科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同时,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也为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前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被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依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
当前高校文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并不太理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缺乏相关知识
当前,面对文科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表现出缺少就业前的思考和心理准备,他们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没有理性的思考与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教会文科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措施。高校文科大学生由于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实践经验不足,对社会和相关职业了解的少,对职业信息的获取也是间接的,对职业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职业意识淡薄,没有针对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职业规划,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设计。
(二)自我定位不准确,缺乏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设计是帮助个人达成其每一阶段生涯发展任务,并为下一个阶段发展作好预先的规划和准备。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设置、自身的兴趣、社会未来的变迁并不能完全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未来职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对于文科学生来讲,由于专业局限性,缺乏职业选择的长远眼光,对自己的兴趣、能力认识不清,成为普遍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单一,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近年来,一些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但整体情况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没有对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相关问题的指导,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指导主要由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并没有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另一方面,教师观念、知识和能力等因素也直接制约着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进程。从事职业指导人员主要是非人力资源、教育学和职业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后就直接从事职业指导或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他们虽然拥有一定的就业工作经验,但缺乏就业实战经验和职业生涯理论知识,如不会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运用职业测验与职业咨询等手段来指导学生生涯设计;不会运用学科优势来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不会把专业知识与企业行业和工作世界联系起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以及指导方法的单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
三、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渗透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还没有真正普及开来。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力军,应着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可采取派遣教师到相关机构接受专业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开展课题或专题研究等途径;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分阶段、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
总之,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职业规划教师能够推动和谐的就业循环,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渗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资源的优化整合
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应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充分整合优化资源,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充分开发社会资源,探索新路子。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与实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就业为依托,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促进企业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
现在市场上出现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服务的商业机构,在职业测评产品研发、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师资培训上较有心得,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与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
此外,校友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成功人士,他们的经验对大学生很有说服力。因此,学校还要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
(三)加大社会实践与职业训练的力度
高校要指导文科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职业训练形式,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要通过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来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
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它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对文科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可以经常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生涯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23)010-154-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身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大学新生清晰自己的职业定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寻找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契合点,是迎接未来职场激烈竞争的重要前提。教育大学新生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理应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对而言更是较为淡薄,以致于大学期间未能明确发展方向,选择发展路径,到了毕业时仍然不能对自身职业发展给出合适的定位,不仅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且对今后个人的职业规划更是一片茫然。从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看,针对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1有助于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在新的环境下,由于角色的转换、学习重点转移、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人际关系相对变复杂,大学新生往往出现自我认知错位、学习目的模糊、生活不适等等各类难题。通过教育大学新生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系统的认识。在指导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分析以往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一方面鼓励他们发展其合理之处来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修正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阶段成长计划从而使大学新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做好专业准备。
1.2促进大学新生实现个人理想同社会要求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需要客观现实,只有与现实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理想才能开花结果;相反,如果脱离这个世界,个人理想就无从谈起。社会在不断前进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社会实践越来越深入全新领域延伸,社会生产方式和职业产生必然变化,这就要求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必须与时展相符合。作为未来建设者,大学新生应该以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己任,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在努力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引下,大学新生能够全面审视与评价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性格、兴趣等,正确地了解自身条件,对未来的自身职业发展作出准确定位,朝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去不懈努力力。而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大学新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经过努力奋斗,必然会实现人生发展目标。
1.3有利于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力资源配置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均成为我国社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人力资源市场凸显着无序性和不均衡性。厘清问题的实质,人力资源配置的症结不在于市场没有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在于高校学科发展的相对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学生不能自觉按照社会发展需求设定自身发展方向,更没有做到以社会需求作为职业发展目标,达不到人力资源市场要求。因此,从入学伊始即加强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发展计划,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实现我国的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2、当前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还较为落后,培养方式和进程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大学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具有很大局限性
大学新生在崭新的校园环境下,要面临着学习生活各方面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由于知识经验方面的局限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也存在误解。(1)认为在世界多变的形势下刚进入大学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尚早,等到即将毕业时再作规划也不迟,没有认识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涯的指导作用,更谈不上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大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2)以偏概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有的新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涯规划,又有的新生把其等同于等同于职业目标或学习计划。(3)对学历和技能的混淆,认为大学学历就代表着高的就业能力。然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历,他们毕业后难以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技能方面的欠缺,就业素质亟待提高。(4)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来确定职业发展路线,只是把物质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作为考量因素,使职业生涯规划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2.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师资匮乏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主要由少部分的学术型专家和大量的兼职教师及学生工作管理干部来组成。这样的队伍构成专业化程度偏低,缺少与社会环境相衔接、与职场要求相符合的实践经验,不能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另外,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持有抵触情绪,他们一方面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应是把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好,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另一方面担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常规教学,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舍本逐末的表现。综观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其教育理念、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仍表现欠佳,远远不能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帮助,师资匮乏严重限制了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2.3高校对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相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还没有能够深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更没有认识到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很多高校仅仅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大学阶段最后一个学年来加强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导致大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严重缺乏系统性,意味着高校不仅没有采取措施鼓励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还磨灭了他们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积极性。其次是高校没有形成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功能健全的教育组织,缺乏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大学生对自身
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没有得到专业机构的帮助。
3、紧抓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特点下的培养途径探索
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正处在人生经历中一个全新起点,他们的价值观念还模糊不清、思维模式尚未成型,正因为如此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紧抓实际切实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1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具有前瞻性
很多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自身的认识和未来的职业追求很多时候停留于当前,止步于片面。然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大学新生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清未来职业发展趋势.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既不能忽略当前社会环境下特有的时代要求,又以顾及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作为前提,结合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职业需求进行大学学习和相应的社会实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充分准备,使自己的规划与未来职业发展走向要求相契合。
3.2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注重主体性
职业生涯规划说到底是大学新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在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气质类型等前提下,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个人理想与职业追求的合理匹配,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新生对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设计和实现职业目标的实施步骤,事关其一生的发展道路,是他们独立实践的初步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切不能因为认为大学新生思想尚未成熟而把家长和学校的职业意愿强加给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大学新生自己的事情,本来就应该由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
3.3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强调针对性
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具有针对性。(1)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级别层次的大学新生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比如普通类本科大学新生要注意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而高职高专类的大学新生更应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2)作为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也要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潜能。另外,科学系统的职业规划需要学生本人了解职业环境、职业需求。这些必须由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
3.4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要战略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学生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计划,目的是使他能够准确定位,明确职业意向,涉及到学生整个人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有步骤实施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计划。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含大学期间学习计划以及以后从事职业的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要以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作为依据,在深刻把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信息的前提下,增强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毕业后从事自己心仪的职业,这就要求把大学生毕业后整个职业生涯的各阶段发展目标纳入计划之中,以全局带动局部,以局部促进全局。
参考文献:
[1]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2].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
业,2023(24).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类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3)03-0029-02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明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结合社会需要,开拓美好前程,对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信息采集的是600名医学类在读本科学生。各群体分别统计如下:(1)性别比例:男生20%,女生80%,男女性别比例为1∶4。(2)年级比例:大四学生8%、大三学生29%、大二学生21%、大一学生42%。
二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医学类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按照年级、性别对我校建设路校区本科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样本分布均匀,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
据调查,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开展教育培训(48.6%)和父母、教师、朋友(46.8%),这说明大学生除了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外,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最重要的渠道,学校教学工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据调查,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71.2%,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了7%,在大学生中,仍有较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太了解,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高。
3.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及需求程度
据调查,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高达73.8%,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由此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和需求度很高,反映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度的提高,同时也反映出相关服务的不足。
4.大学生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据调查,仅有三成的人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了解,而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所了解的人将近六成,还有基本不了解和根本没有考虑过的。这说明有将近70%的人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清楚。
5.当代大学生对将来的职业考虑情况
据调查,有三成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考虑了很多,为自己做了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有超一半的人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点想法,说明大部分人没有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小部分人处在迷茫中,甚至有人根本没有考虑过。
6.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课程或讲座对大学生的帮助程度
据调查,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很有帮助,受益匪浅,说明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更希望看到的活动
据调查,大部分人选择了需要有关职业规划和人力资源相关知识的介绍,少而精(43%)和请一些企业的人事经理谈谈他们的用人之道及就业情况(35.6%),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够了解,希望进一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 总结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职业生涯设计和未来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同时通过此次调查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调查高校的职业指导体系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进一步拓宽,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工作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在此,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自己,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作为在校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是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应该对自身爱好、个性特征、相关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同时,高校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开展职业测评、职业训练、邀请职业指导师讲课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尽早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2.“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职业测评系统工具和咨询服务工作室以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加强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职业生涯教育必备设施的建设。在“软件”上,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一套科学的体系。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同时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关注就业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对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4.搭建平台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如加强网络宣传,提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的问卷调查、咨询和生涯指导;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介绍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战略思想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等,使学生尽早认识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开展“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努力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