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工作思路(精选5篇)
证券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而该同志的梦想就是成为这样的人。该、女、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1989年到1993年期间,该同志在中国工商银行分行中山储蓄所工作,1993年到1996年加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之后七年时间里,担任了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大户管理员。03年后加入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客服中心经理,2006年至今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运行总监。纵观该同志的个人工作简历,从简单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确是人生历程的大起大落。
从最初银行柜台的一名普通员工,到如今的证券环城西路营业部管理百人团队的运行总监,该同志用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新时代金融界女性的风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发现该同志的闪光点。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该同志常常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很平凡,只要竭尽所能去做,平凡中也能焊就辉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为此,该同志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作为自我素质提升的首要任务,坚持从思想上树起高标准,用企业提出的“以人为本、服务企业、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理念统一自身工作作风建设。同时作为金融行业工作者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常常是抱着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的学习态度,带头为其他员工的做示范案例,作报告,并撰写建立健全部门工作体系、规章制度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等,引导员工清醒认识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坚定员工爱岗敬业奉献的信心和决心。工作中,与部门员工一起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忠诚企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本职岗位和证券行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政治觉悟方面,该同志一直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牢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政府及本公司制定的学习方案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材料,撰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二、转换角色,正确定位
在拼搏中成长,在开拓中腾飞。1989年到1993年期间,该同志在中国工商银行分行中山储蓄所工作,可以说得上是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由于一直坚持的“我为人人,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得到了银行领导的赞扬,之后顺利加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工作三年,成为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大户管理员。工作期间,该同志事必躬亲,到过证券部门的每个地方,认真查看过部门每个客户上交的资料,过问过每个有潜力的客户。工作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分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随着证券部门运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该同志又应工作需要,学习了IBM管理,证券运营管理,员工的引导与激励,公司绩效管理等内容;根据现代化证券行业实际需要,自学了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掌握了计算机在证券系统中的应用。保持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尽心尽力为公司证券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该同志为自己制定严守的工作定律。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同志用了七年的时间积累了自我人生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负众望,03年加入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客服中心经理,2006年至今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任运行总监。接过了证券环城西路证券营业部运营管理人员的大旗,成功的完成了普通员工到管理阶层的跨越。该同志担任证券环城西路营业部运行总监后,工作期间,能根据公司及监管部门要求,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性的工作思路、严谨的管理理念和知人善用的人才观,协助营业部总经理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变化、为营业部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因为该同志转换角色,正确定位,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三、克服困难风采炫人
金子在那里总会发光,正因为该同志有着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客户的精神,该同志的工作表现一直得到上级领导与同事的好评。在担任证券分公司客户服务部经理后,该同志依然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在新业务的推广过程中,独自承担了大量的策划、推进、协调工作。活动方案的制定方向明确、脉络清晰、周密严谨,可操作性强。保证了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有序推进。多次受到公司的嘉奖,曾被评为中国证监会“账户规范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营业部缺编营销总监,实际是运行总监建营销总监,负责整个营业部前、中、后台,营业部营销队伍近百人,用心服务客户,营销业绩在整个公司名列前茅,被评为2009年十大营销明星。
我们不得不感叹,江苏淮安是个山岭水秀的地方,这个美丽的故土,哺育了这样一位优秀的经济师,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她做事从善如流,为人积极努力而又默默奉献不求出风头,但求把事情做的完美更完美。她熟悉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及操作流程,能制定相应的业务制度;熟悉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制度,能从各业务环节做好营业部合规与风险控制工作;熟悉公司理财服务体系,能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2004年更是获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这些经验是该在华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所没有的,这些闪光是该在几年的奋斗不止、摸爬滚打中练就的。
四、优秀奋斗事迹
有些不知实情的人,见到该同志为工作常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总认为拿了不少的报酬,其实不然。该同志生活很是清淡,在代表证券部门外出办事出差时刻,从不搞个人特殊,做到与所有员工同吃、同住。该同志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凡要求普通员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凡禁止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作为公司的运行总监,她从不,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本色。
然而谁又能看到辉煌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与付出,2008年该同志加班整整一年之久,几乎没有休息,为了工作不得不忽略家庭与亲情,加班晚点夜深拖着疲劳的步伐回到家中,清晨一早就赶到公司召开员工晨会,家里的家务与孩子的学业无暇顾及,爱人常常抱怨,做事过于拼命。父母常常埋怨,抽不出空闲探望。该同志只能摇摇头,把内疚的心在工作中收起。父母常对她说,“你是一名女同志,是不是考虑一下,晚上最好不要去加班?”每次丈夫看到她周末时间带着资料穿好衣服天还没亮就打算赶早去部门办公室,就会抱怨:“你不能少去一次加班吗?公公婆婆都70多岁了,我工作又非常忙,周末都没有休息时间,根本没办法照顾家,儿子也大了,是不是能考虑一下不去加班了。”这个时候她狠下心来对亲人说,这次能不能请不阻拦,让她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她常常跟爱人做工作,艰苦是磨砺人生最好的硎石,工作任务艰巨的条件再艰苦她也不怕,相信自己能克服。
证券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该会议对负责经纪业务条线的市场部与交易运行部进行了名称与职能的变更,并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分配。相关负责人要求,会议结束后便开始工作交接,4月16日全部到岗。
“三定”方案是针对中投证券的现有整体组织结构进行全面调整的开始,故经纪业务部门的“三定”会仅是中投证券内部改革的一个序曲。本次中投证券改革的力度之大,其勇气与魄力也令业内为之侧目。
实际上,中投证券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也是形势所迫。曾经的光环逐渐退去,然而愈发僵化的体制,冗繁的结构等弊病使其在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面对乏善可陈的业绩,若不思变,其状况或更加险恶。
在市场低迷背景下进行此番改革,中投证券无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然而任何一项改革,目标固然必不可少,但改革细节更为重要。这对于并无过多券商经验的龙增来与胡长生来说,要想改革成功,并非易事。
对于中投证券此番改革,外界充满期待。改革之后能否顺利实现愿景?一切尚不可知,但唯一可以断定的是,中投证券的改革之路并不会一马平川。
“动员会”变“裁员会”?
4月10日,中投证券经纪业务部门召开会议确定“三定”方案。原市场部与交易运行部组建新的经纪业务部,本次改革对两个部门的名称与职能进行了变更。
原“市场部”更改为“营销服务部”,下设三个部门:营销管理部、财富管理部、客户服务部。“交易运行部”变更为“交易运行总部”,下设交易管理部、融资融券部、综合管理部等四个部门。
中投证券相关负责人也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此次更改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变更,其内涵与职能都将随之发生变化。此举也适应了前期实行的营业部放权改革。
本次会议仅是中投证券改革的开端。“三定”方案的目标是对所有部门都将进行重新调整。上述负责人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公司接下来还有很多改革,包括投行机制、激励机制的改革等。“为适应市场需求,中投也会进一步强化产品管理功能,甚至可能成立产品管理部。”她指出。
“三定”会落实了经纪部门最终的改革举措。但部分员工认为,将会议称为“裁员会”、“安抚会”或更准确。
“三定”方案是对原有岗位进行调整与合并,因此人员编制也将被重新安排。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公布了重新调整的人员名单,并表示没有被点名的员工将有两种安排:一作为派遣人员在呼叫中心工作,二是等待公司进行统一安排。
“这根本就是变相裁员,派遣人员只有合同,而在呼叫中心工作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很少有人愿意去做。等待公司安排其实就是没安排。公司所说的可以竞聘上岗也基本属于希望渺茫。尽管公司没明确提出裁员,但是它的这些举措就是为了裁员。”一位中投证券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中投证券解释称,公司在推行三定工作时,要求各部门出现空缺岗位时要进行内部公开招聘。公司已陆续开展了四批内部竞聘工作,有部分员工已通过竞聘上岗。目前内部竞聘工作还在进行中,不存在所谓变相裁员的问题。
然而在整个会议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仍花费了很长时间对人员变动的情况进行解释与安抚。“改革方案对编制等进行了明确要求,公司在确定最终名单时也面临较大压力,改革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不过,要相信‘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也会为你开一扇窗’。”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员工。
在员工看来,一场动员会俨然变为安抚会,这或许也是中投改革力求低调的原因。时至17日,隶属经纪业务总部的北京分公司的员工们仍在焦急地坐等改革消息。“中投之所以采取‘三定’方案逐个部门召开,就是为了避免动作过大,引起外界关注。”一位接近中投证券的人士如此认为。
而早前就有中投内部人士透露,高层下了禁声令,不对外透露关于改革和裁员之事。
事实上,早在3月,中投铁腕改革70人等消息就已引发关注。不过,彼时的中投证券出面矢口否认。此次经纪业务部门改革实施后,中投证券表示,仅3人因个人原因辞职。
中投证券指出,公司各业务条线会在三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因此,在三定政策下,必然存在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公司将采取竞聘上岗,未能上岗的公司也将通过再培训、推荐上岗、内部退休等方式予以安置。
不得不变的局面
中投证券利用券商市场低迷背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外界认为,中投证券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因为对于中投来说,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否则2023年处境更加糟糕。
2023年未经审计的报表显示,中投证券实现营业收入为23.77亿,同比下降41.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8亿,2023年净利润为14.3亿,缩水了55.47%。
中投证券解释,净利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为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27.5亿,直线下滑到16.3亿,降幅达40.7%。实际上,中投的经纪业务早已开始下滑。2009年中投经纪业务实现收入37.5亿元,2023年减少为29.2亿元。
作为中投证券利润的最大贡献的经纪业务交易额的名次却逐年下降。数据显示,总交易额排名从2008年第9名跌至2023年1-9月的第14名。佣金收入从2009年的35.8亿元滑落到2023年的26.9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经纪业务是中投的最大利润贡献者,但是其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其下降速度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中投证券投行业务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从2008年至2023年,中投证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排名以每年倒退一名的速度,从2008年的排名11下降至2023年的位居14。
投行业务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于15、16名。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2009年,中投投行收入每年不足2.7亿元。2023年保荐业务被指因被保荐企业业绩频繁变脸,证监会对其四名保代进行了处罚。
“投行部门由四个团队组成,四个团队的负责人在去年据说都已经离职了。”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投行项目往往会“随人走”,因此负责人离职对投行部门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渐凸显。
资产管理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表现平淡。2008年8月份才成立第一只产品―中投汇盈核心优选。目前公司旗下共拥有五只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尚小,仍处于起步阶段。中投的自营业务也一向不温不火,乏善可陈。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中投的研究所。2008年获得《新财富》杂志评选的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二名。研究所咨询收入2007年为2000万元,2008年达到4000万元,2009年则实现了9800万元。在生物医药、非金属建材等行业颇具影响力。但是比较可惜的是,研究所却向来得不到总部重视,地位一直得不到提升。
曾风光一时的中投证券在不断地走下坡路。业界人士指出,中投倒退的原因在于公司一直沿用原有管理思路,没有推出行之有效的应变措施,导致体制僵化,吃老本,因此逐渐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面对国有企业的僵化,在不进则退的无奈下,执掌中投证券的汇金系开始了对其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然而,任何一件事,即便目标是好的,但如果手段方法不正确,就不可能实现预期效果,稍有不慎便会走偏。
改革路漫漫
2023年5月,汇金公司全面控股中投证券。至此,汇金系控股的证券公司包括中投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并参股了中信建投、国泰君安。
2023年3月,汇金系龙增来空降中投并担任中投证券董事长。2023年11月,汇金系正式指派胡长生担任中投证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拟任总裁,同时刘军担任副总裁。
这意味着汇金系将全面掌管中投证券。但面对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的中投,面对汇金董事长楼继伟的发问,“为何汇金旗下的证券公司跑不过国信这些新锐券商?”,一场券商改革势在必行,改革重任无疑落在了龙增来与胡长生身上。
龙增来空降中投不久,便开始实行营业部改革。而胡长生的到来则将改革进一步扩大化。然而,龙增来、胡长生能否完成此重任却尚是未知。
龙增来颇为低调。公开资料介绍甚少。唯一在百度全科上得到的资料显示,龙增来,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历任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信贷处科员;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金融部项目经理;中国对外经贸信托投资公司部门经理;航天部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等。
胡长生,之前就职于中国证监会。后开始任职中央汇金公司。曾兼任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董事、执委会委员;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党委委员、董事;中国银河创新资本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中国光大实业集团董事;中信建投证券股份公司副董事长。
“二人都长时间在汇金系统下工作,但是从履历上看,他们在券商业务上并无太多经历与经验。即便胡长生曾担任过银河证券总裁,但是时间也不长。因此中投改革尽管时机与思路是正确的,但在制定方案时或操纵中可能会忽视一些细节,甚至会操之过急。”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他认为,任何一项改革,目标固然必不可少,但细节更为重要。若不注重细节,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失之毫厘,或将谬之千里。
目前,就有人士认为营业部改革存在缺陷。“中投学习国信证券进行营业部改革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有失偏颇。它强调权力要完全下放,但实际上又没有做到完全下放。”该业内人士指出。
证券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我省金融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齐鲁证券打造成为实力较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业务资格齐备的证券公司,成为山东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实平台”。多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这一指示,齐鲁证券人脚踏实地,勇于拼搏,历经市场大起大落,从一家高风险的经纪类券商逐渐成长为综合性创新类券商。究竟靠什么使齐鲁证券逐步壮大、快速发展呢?对此,本刊记者于7月3日专访了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财经界》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请您对近年来齐鲁证券所取得的成绩作一下介绍。
李玮董事长(以下简称李玮):齐鲁证券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是与整个证券行业的综合治理同步进行的。前几年,当许多券商纷纷落马的时候,齐鲁证券能够逆势而上,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走规范发展之路。
齐鲁证券的规范发展始于2003年。2003年下半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山东省政府决定由莱钢集团控股齐鲁证券。此后的四年,齐鲁证券认真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各项政策和要求,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化解风险,重组整合,优化创新,四年迈出了四大步:
第一步,化解主要风险,增资扩股,实现了由经纪类券商向综合类券商的转变
莱钢集团控股齐鲁证券后,公司首先下大气力解决主要风险,着力推行制度改革,强化基础管理,理顺内部机制。2004年10月,公司完成了第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5.12亿元增至8.12亿元,并取得了综合类券商的业务资格,为公司的生存赢得了机会和权利。
第二步,讲真话,真整改,实现了向规范类券商的跨跃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按照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自查整改工作的统一部署,集中力量,调动资源,精心组织,摸清了风险底数,制定了整改计划,建立了整改责任制,按计划全面完成了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工作,并率先通过了监管部门的验收。自此,公司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的风险,初步建立起了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提高了规范运作水平。2005年12月,公司通过了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规范类券商资格的取得,为公司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抓住机遇,不辱使命,完成了重组山东证券资源的重任
2004年下半年,天同证券风险显现后,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省政府的指示,齐鲁证券积极参与了天同证券的风险处置工作。2006年初,国务院批复了《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关于处置天同证券风险重组齐鲁证券有关问题的请示》,明确了处置天同证券风险的原则、基本思路,为公司整合山东证券资源、加快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3月,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决定,公司对天同证券的经纪业务和营业部实施托管,有效地促进了天同证券的风险处置,维护了山东金融稳定,推动了山东资本市场的发展,得到了省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托管天同证券的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增资重组工作。2006年12月,公司完成了第二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8.12亿元增至22.12亿元。2007年1月,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受让了天同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安置了1200多名天同证券员工,营业部由30家增至87家,管理的客户资产逾千亿元,为公司在更高平台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步,贯彻“整合、优化、提高”方针,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发展成为资本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创新类券商
受让天同证券证券类资产、对人员进行安置后,公司紧紧围绕“整合、优化、提高”六字方针,以创新类券商资格获取为目标,狠抓以下工作:一是基础管理建设方面,全面修订完善了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实现了账户、交易、清算、财务的集中管理;建立了95538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综合平台;2007年6月全面完成了107家分支机构在多家银行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上线,成为全国首家全面完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多银行第三方存管业务的券商;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验收,成为首批完成账户规范工作的证券公司之一。二是业务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在全力推进经纪业务的同时,按照“各种专业化证券业务协同发展”的目标,加快推进投资银行、证券投资、金融创新、固定收益等业务的发展。三是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方面,2007年初,公司开始探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07年6月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设立合规总监建立合规管理制度6家试点证券公司之一,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管用、高效的合规管理体系,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处于测试阶段。四是证券集团化建设方面,为实现证券业务的协同发展,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控股鲁证期货公司和万家基金管理公司。五是增强资本实力方面,公司于2008年3月完成了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22.12亿元增至52.12亿元。六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重组后加大了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招聘了百余名投行、证券研究等专业人才,提升了员工的结构层次。七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建立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重新设计了企业CI形象,创办了《齐鲁证券报》等,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企业文化创新和诚信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通过推进上述七个方面的工作,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8月,公司取得了创新类券商资格,并获得“山东省金融创新奖”、“2007中国证券市场高成长证券公司金钥匙奖”等多个奖项。200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8亿元,净利润20.85亿元,实现了山东省证券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记者:齐鲁证券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确实令人钦佩,一定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您能否介绍一下。
李玮:齐鲁证券的发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监管部门和股东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员工的智慧和心血。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条:
(一)企业战略是先导
2003年以来,公司围绕“争创一流券商,服务山东资本市场”的目标,制定了多项阶段性发展战略。2004年,公司制定了3年发展战略,确定了2004-2006年的发展目标。总体战略是:化解风险,占领资源,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竞争战略是:整合优化经纪业务,培育突破投行、证券投资、固定收益等业务,为把公司建设成为综合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奠定基础。2007年,公司制定了2007-2023年发展战略:经过5年的努力,将公司打造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认知,各种专业化证券业务协同发展,综合排名进入业内前列的证券控股集团。围绕新的发展目标,公司将2008年确定为专业化建设之年,并确定了全力提升以研究能力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传统业务、延伸创新业务、拓展国际业务的战略任务,目前各项业务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规范运作是根本
公司始终把风险控制、规范运作摆在各项工作首位,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规范运作是齐鲁证券的生命线”等风险控制理念,违法、违规的业务无论多小都坚决不做,违法、违规的利润无论多大都坚决不赚。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优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规范运作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创新发展是动力
近几年,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形势和监管部门的要求,齐鲁证券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验,多项工作走在业内前列,实现了快速发展,以小博大,顺利完成对天同证券的托管,在全国率先完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多银行第三方存管业务和账户规范工作,被中国证监会列为首批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单位等工作就是公司创新发展的典型事例。
(四)队伍建设是关键
齐鲁证券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建立了“淘汰一部分、培养一部分、引进一部分”的人才培养与流动模式,实现了人才的良性循环。人才结构的持续优化、调整,为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实现了公司业务拓展和人才储备的双丰收。
(五)执行力是保障
齐鲁证券将执行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高效、务实、协作的工作作风,禁止坐而论道、推诿扯皮现象,使公司始终保持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良好的执行力使公司具备了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公司四年四大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2008年,资本市场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对证券公司提出新的挑战,下一步,齐鲁证券确定了怎样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
李玮:2008年初,公司提出了“优化、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将专业化建设、业务体系优化、创新业务开展、合规风控体系建设等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为此,公司确定的战略任务是:筑起一个支点,构建三个维度。
筑起一个支点,就是要想尽千方百计提升研究能力,打造齐鲁品牌,支撑业务发展。公司将从思想认识、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入、激励机制等入手,尽快充实研究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加大加深对各项业务的研究支持。2008年5月,公司与山东大学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一家与部署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券商,公司将充分利用山东大学的金融工程、教学科研优势,开展金融创新业务研究、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将山东大学的金融数学理论研究成果与证券市场发展实践、与金融创新业务相结合,借力促进公司研究能力的提高。
构建三个维度,就是强化传统业务、延伸创新业务、拓展国际业务。公司将首先搭建传统业务、创新业务、国际业务架构,依据公司资源占有情况和竞争的策略需要,有计划地不断培育出各自的竞争力。传统业务方面,公司经纪业务将采取布局调整、管理模式优化、差异化服务、加大市场开发等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投行业务,关键是人才队伍和“背景”能力建设。资产管理业务,公司已在机构、人员、制度、产品等方面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只待证监会批准资格后,即可开展起来。创新业务方面,公司将加大对融资融券、直接股权投资、股指期货、备兑权证、风险投资等的研究和业务准备,努力争取在监管部门开闸的第一时间启动业务。国际业务方面,公司即将成立国际业务部,储备人员,研究政策,寻求机遇,适时走出去。
证券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机构监管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一定程序采取有关措施对证券公司风险进行释放、控制、化解和防范的过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金融制度效率、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属于个案,被处置的证券公司主要包括万国证券和君安证券,另外,还有几家高风险的证券兼营机构被处置。证券公司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事件更多地发生在2002年8月以后。2001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证券行业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证券公司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加大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力度。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原则、近期和远期目标,当年处置了12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至2006年7月,不足四年时间就处置了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可见风险处置力度之大。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几种主要模式
证券公司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存在着经营失败和市场退出问题。但证券公司又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主体,其经营失败会波及到数量众多的个人和机构客户,甚至中央银行和财政,其市场退出与一般的生产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所以,各国(地区)对证券公司风险处置都会采取与一般生产企业不同的模式。总的来看,各国(地区)对证券公司风险的处置模式主要取决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程度及其对市场及社会的影响程度,主要包括政府救助、并购重组、破产清算、行政处罚和接管等模式。
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的国情:我国证券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受政策保护;证券公司数量多而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证券公司对风险没有清醒认识,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因此,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模式和程序必须适合我国国情,才能真正化解风险,降低风险处置成本。在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监管机构首先要求高风险证券公司进行自救,对于不愿自救或难以自救的证券公司,监管机构采取强制处置措施令其退出市场。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救助、并购重组、停业整顿、撤销或责令关闭、行政接管、破产等模式。
一、政府救助模式
规模大的证券公司倒闭可能会重创证券市场,甚至会危及金融系统的稳定,直至影响社会安定。一般来讲,政府对出现危机的证券公司进行救助主要是对暂时出现困难的证券公司尤其是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证券公司,通过注资、贷款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证券公司可以永远受到政府保护,如果已到了无法救助的地步,大证券公司也同样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2005年6月以前,我国央行对证券公司的救助主要以再贷款形式进行,如对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闽发证券的再贷款。后来央行救助证券公司的思路有所改变,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中国建银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建银投资”)的注资模式取代了央行的再贷款。对于被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划分为需要国家救助的重组类证券公司,由汇金公司或者建银投资出面,以股权或债权形式注资,进行阶段性的市场化财务重组。同时,央行还给承担清算关闭证券公司后续工作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运营资金。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汇金公司、建银投资分别对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南方证券等数家证券公司进行救助。
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多数是国有企业,在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我国政府对证券公司的救助除了采取与其他国家(地区)相同的央行注资、再贷款等措施外,还采用更换管理层、主导证券公司的合并重组等行政手段。
二、并购重组模式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并购重组是处置高风险证券公司的一种常用方式。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证券公司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并购重组也成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一种较为可行的模式,这也是加入WTO之后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关闭、托管,以中信证券等优质证券公司、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等银行系公司及以瑞银集团等外资系为代表的三大力量在我国证券业的并购重组中起着主导作用。
中信证券是优质证券公司的一个典型代表,力图通过兼并将自己做大做强。近年来,中信证券频频收购重组证券公司,曾收购万通证券和金通证券,又联手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等。中信证券还曾要约收购广发证券,虽然未果,但仍有进步意义。一系列大规模的重组行动使中信证券的证券业务得到迅速扩张,力量不断壮大。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等创新类证券公司也加快了并购重组速度,通过托管、吸收、兼并问题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和证券营业部等优质资产,进行低成本扩张。
从2005年开始,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在我国证券公司重组和证券业整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成为主导力量。汇金公司通过注资、重组等手段控股了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一线证券公司;建银投资通过建立新证券公司受让老证券公司的证券业务和相关资产的方式,参与重组了南方证券、华夏证券,通过注资控股了若干家证券公司。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对于国内证券公司重组都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其中,瑞士银行集团(UBS,简称“瑞银集团”)收购北京证券20%股权。北京证券重组模式是外资重组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的第一例,到目前为止也是惟一的一例,表明我国证券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正在深化,同时对外资进入我国证券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停业整顿模式
停业整顿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一般意义的停业整顿是企业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责令被监管企业停止对外营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纠正的行政处罚措施。由于证券公司业务特别是经纪业务不间断的特殊性,证券公司被停业整顿并不一定丧失其法人格或业务资格。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停业整顿通常是针对投行、咨询、受托理财等业务,证券经纪业务通常继续进行,客户的正常交易不受影响。如2002年9月9日,大连证券停业整顿工作组公告,指出:“停业整顿期间,大连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由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托管,继续经营。” 2003年4月3日,证监会关闭了处于停业整顿中的大连证券。
证券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型经济;证券法;价值取向;逻辑进路
1新经济下证券法的发展困境与前景
1.1证券法发展的现有困境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的改革发展迎来了新时代,国有企业以及民有企业等其他集体机制企业呈现百花齐放之姿,在巨大的经济压力背景下,也创造了无限机遇。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进门,中国市场除了在经济体制上趋向于明主机制的改革,证券的投入市场,使得证券法自身占有更多的控制权,还使得企业在各大行业得发展中加速兴起,为企业的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实力基础。
国内市场证券的种类繁多,结构样式选择空间大,而证券的管理控制也是参差不齐,在销售价格方面也有不同层次的对比,竞争压力大不言而喻。其次证券法应用的替代品的研发速率非常快,很容易使证券法的应用难以立住脚跟,金融市场就已经被代替品所取代,证券市场的优化改进,做了他人的嫁衣。除此之外,消费者对证券的认可也是非常大的挑战,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复杂,消费者往往不能进行有效辨别,对证券的普遍了解和深度认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其次,证券法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企业自身所处的地位,盲目的引入项目或企业融资,缺乏政府部门的有关监督。
1.2证券法的未来应用广泛前景
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较为复杂,在近几年宏观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GDP具有明显的速率增长,这是证券战略所带来的正面效果,使得我国各地区证券经济创新型优化,经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宏观经济环境的后续发展管理不够严谨,导致金融公司证券发展过快,内部构架有待提高,形成长期有效的发展。其次在竞争关系中,缺乏合理的调整,促使企业在新经济体质战略实施改革过程中,我国证券法发展在新经济体制变化过程中得到了逐步的完善,随之而完善的还有法律制度,要想建立证券的逻辑进路战略发展模式,就务必保证法律法规相关制约到位,使得企业结构在价值取向的发展中达到相互平衡,能够促进我国企业结构的稳定性发展,在税收等诸多方面更有合理的规定,既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环境服务,也能使企业为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实现明主市场环境下经济产品的推广,在各大行业里更有力度的推广多元化战略。在权益维护过程中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企业、消费者以及国家的共同利益。
2证券法的价值取向分析
2.1证券法的价值表现
证券法的创新改进对未来经济价值取向的发展进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企业资源基础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内部动因,证券法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实在在存在有形资源,二是有关企业文化或价值取向等无形资源。(1)有形资源是指证券公司所拥有的财力物力,比如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所在场地厂区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物品。(2)无形资源是指以其他形态所存在的自企业证券的内部金融资本,虽然没有像实有资源一样可圈可点,但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企业发展市场评价,文化底蕴、品牌代表等,都对企业金融市场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必须配合使用,两者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让公司证券法在长期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2利用证券法汇聚资本的主要作用
在资金结构中,企业的经济实力底蕴必须强厚,才能保证证券在应对市场危机中才有缓和余地,在融资环境操作中也要有明确的原则,尽量缩短证券的营运时间,减少潜在危险。(1)在管理结构中,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奖罚机制,证券法理念要深入工作人员心中,实现明主的意见交流,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凝聚企业向心力。(2)在技术层面中,必须深度了解市场动态,把握证券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并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为证券法的创新型经济思维提供先决条件,占据有利金融市场地位。达到的成效也是立竿见影,尤其是当今科技发达,金融各种形式的占有速度远远超越了生产速度。对技术领域的更新,是保证新产品研发的首要条件。(3)企业形象维护中,应该注重证券法的品牌形象设立,对外界是一个标注性的认知,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效应有利于企业目标的设立,实行公司的文化宗旨,加深企业文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加大宣传方式利用。(4)有先进的证券法思维。随着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新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证券法的研发方向,要顺应方便简洁、绿色环保、高效时尚发展,想方设法的满足消费者各种思想需求,以及对市场环境的符合,增加占有实力。
3证券法的逻辑进路有效运用
3.1证券法的制度管理
由于证券自身管理的特殊性质,企业必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进行周密详细的整理分析,数据全面比对,总计企业绩效以及对潜在危险因素做到及时的防控。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机密意识,保护企业利用。在企业执行项目计划前,必须要进行合理充分的资金估算,把预期资金配用做出詳细列表,资金预算要尽量充足,避免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使得证券法面对的压力环境紧张,企业出现经济危机。
3.2正视证券法内置结构加快推进
拥有较强的证券法依照标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严格审核,在内置系统的优化中,要将工作落实到位,对员工可实现证券法参照标准来制定奖罚参考,从而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善证券法的有效应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国家政治安全总局在2008年制定了有关电子产品的3C认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相对落后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新经济体质下证券的创新发展机遇,L公司就是搭上了这趟新要求的班车,接机发展自己的特色电器产品,以独特的优势,良好的性能,深得人心,并且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证券利益收入,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导者。
3.3证券法逻辑进路的法律援助应用
在证券法的权利结构的分配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来划分处理,无论哪种企业的证券结构都要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以及相关权益的执行标准,避免在企业产生重大问题时,决策者的不同意见导致企业股权的纠纷,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对企业证券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提就是必须遵从法律法规的相关政策制定,在符合政治要求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也更能把握产品研发的发展机遇。证券法的法律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只有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促进、加快经济体制稳定发展;二是国家相关法律要求的明确出台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为证券法的市场创新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4总结
国外企业金融证券法的发展战略要早于中国,所具备的发展条件也更加的完善,这些国家金融的创新改革的引领世界企业证券法经济命脉发展的新方向。我国金融证券法如雨后春笋般新兴崛起,加快了企业的新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力度,也为证券法的发展铺设了有利基础,通过本文有关创新型经济下证券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进路的具体研究,希望对中国的未来证券法兴起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能使得我国的经济强国探索道路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李丹.创新型经济下证券法在金融中的应用[J].金融证券法与创新型经济发展,2023(4):84-8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