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1
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1)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3篇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1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总结: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总是在做阅读题时出现。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2)
——小学修辞手法经典句子
小学修辞手法经典句子1
1、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3、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 一道橘黄、 一道血红、 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7、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8、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10、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大海中的灯塔。
11、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12、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13、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14、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5、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1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17、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8、***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19、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 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20、*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2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4、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5、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26、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27、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8、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29、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30、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31、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3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33、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3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6、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38、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39、一到夜晚,整个**就成了灯的海洋。
40、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41、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42、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3、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44、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45、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4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47、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的深渊万劫不复。
48、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49、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50、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51、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52、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53、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54、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55、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56、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57、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 湿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58、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59、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0、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61、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62、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63、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 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64、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65、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6、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67、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68、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69、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70、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71、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72、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73、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74、**,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75、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6、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77、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78、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79、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80、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81、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82、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
83、雪峰山顶,云雾缭绕,如果巧遇,一霎时,云开雾散,只见脚下银涛翻滚,座座山顶如浮沉在滔滔的白浪之中……
84、白雾般的云彩变成一大块一大块簇新的棉絮似的,给它后进的蓝色的天空一衬,越发显得皎洁。
85、脚下的海,太*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
86、云彩在这山区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来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着云朵走来走去。
87、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地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88、蓝色的天上飘着一块一块的浮云,像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89、天空里,白云仍在慢悠悠地飘动着,它们一会儿像是群群白羊,一会儿化作缕缕炊烟。
90、抬头看来,弥漫长空的灰白浮云,遮断了青天,好像一座帐篷,把整个荒原当作了它的地席。
91、云的美那千姿百态形状,让我怜爱,让我爱惜,同时鼓励了我,不要对人生的迷茫,浓云过后就是晴天,拨云见日也不足为提,只要勇敢地走下去,世间万物的你都会成功!!!
92、天空,很晴朗,只有几朵白云在缓缓移动,它像几团刚弹松的棉絮,把湛蓝得透明的空间,擦拭得更加透明、 闪光。
93、只见山谷间的白云,时而滚作一团团的棉絮,时而化作长长的绫罗,绕着这个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处山峰飘忽而去。
94、流云奔涌,群山浮动。滚滚的云流翻山而过,直泻深谷,似流水瀑布,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95、那儿是一抹蔚蓝的远山,有几朵锦簇般的浮云,在慢悠悠地飘荡。
96、那一片一片的洁白的云彩,飘着,飘着,慢慢地被风儿扯成一丝丝一缕缕,然后,又渐渐地化进了蓝天里面。
97、黑云堆成了一整片,像一块厚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就会把屋子压扁。
98、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云在空中飘动,会使我的心情像云一样轻松。
99、有时它们迷漫一片,使整个山区形成茫茫的海面,只留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的点点岛屿,这就是黄山著名的云海奇景。
100、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3)
——移就修辞手法
移就修辞手法1
《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3期第9页上有这样两段话:
“听了你的供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看来人还是喜欢听好话。”(众大笑)
这是“移就”的运用,把一般人的心理状态移就到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身上而产生的谐谑。
作者说“这是‘移就’的运用”,我认为不对。这应该是“移觉(通感)”的运用,即把听觉转移到了味觉上,而“移就”只限于修饰语(定语)的移用。“心里像吃了蜜似的”中并没有把“蜜”当修饰语用,因此不存在“移就”修辞手法。我的看法对否?请指教。
修饰手法中的“移就”和“移觉”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会混淆。
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滌华、胡裕树等先生主编),把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这种修辞手法是把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而产生的。陈望道先生在书中画了一个示意图:(以下是图形)
由此看来,所谓“移就”,就是把原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性定语)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饰语。这实际上是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灵活的超常搭配运用。如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定语)都属于“移就”手法:
欢乐的春节、愉快的双休日、甜蜜的事业、火红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腾的生活、愤怒的枪口、仇恨的**。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浓黑”即“极黑暗”,本是形容当时“非人间”的社会的,现移来形容“悲凉”(心情),就把“浓黑”的非人间与作者“悲凉”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渲染了阴沉的气氛,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哀痛。根据“移就”的定义,显然这是运用了“移就”手法。
“移觉”即转移了人的感觉;也就是沟通了人的感觉,所以也叫“通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和深化诗文意境的效果。
移觉常常是通过比喻完成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个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通过明喻把嗅觉转移为听觉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有一例:“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这是通过明喻把视觉转移为听觉的。“听了你的描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是通过明喻把听觉转移为味觉的,可见这是典型的“移觉”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4)
——11种修辞手法3篇
11种修辞手法1
11种修辞手法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推荐
1、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2、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4、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6、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7、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8、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9、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0、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的深渊万劫不复。
11、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1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1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14、*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5、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16、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7、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18、*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19、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20、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1、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22、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2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4、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25、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26、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27、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28、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9、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30、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31、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3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33、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34、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3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36、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37、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38、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39、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40、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5)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菁选3篇)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1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1、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唐朝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这一首诗歌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也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听读者的作用。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在诗歌中就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元朝阿鲁威作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再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带动全篇。
9、反问
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如:王安石《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再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11、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
它在古代分为以下几种:
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 3
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日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12、通感
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一首诗歌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就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作者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歌就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在“暗香浮动月黄昏”中作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13、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
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以黄莺婉转的啼鸣反衬深院正午时的寂静、清幽。
14、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 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2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衬托了琴声的魅力。“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苏轼《阮郎归?初夏》),尾句以棋声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了鹰的形象。
六、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七、双关。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3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1、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淡为生动、形象。
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如: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唐朝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一首诗歌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也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听读者的作用。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在诗歌中就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元朝阿鲁威作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再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带动全篇。
9、反问
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如:王安石《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再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11、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
它在古代分为以下几种:
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3
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日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12、通感
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一首诗歌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就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作者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歌就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在“暗香浮动月黄昏”中作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13、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做衬托。这种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
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以黄莺婉转的啼鸣反衬深院正午时的寂静、清幽。
14、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6)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荟萃2篇)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介绍: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来描写。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具有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比喻句子: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性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3、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月亮像1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7、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纱帐又出现了。
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9、田垄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首苦盼着下雨。
10、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1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12、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13、雨中的桃林,没有尘埃,没有鸣噪,幽静得像是仙境。
1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15、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6、恋爱就像智力竞赛,规则能够设置无数,但有1条却一向去不掉,那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高分总是被优先淘汰。
17、庄稼灰塌塌的全拧成了绳,地上一踩就冒起一股烟。
18、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19、石榴的外表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它的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一层之后一层。
20、麦子长势差,稀稀拉拉,又细又蔫又黄,像狗尾巴草一样短小干瘪。
拟人的例子:
1、菠萝的头上戴着皇冠。
2、成熟的苹果就像小姑娘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5、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7、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8、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9、高粱赧红了脸,羞答答地微微低下头。
10、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1、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2、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13、黄橙橙的橘子在枝头笑弯了腰。
14、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17、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 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18、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20、葡萄成熟了,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乌溜溜的大眼睛。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2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2、小草儿发芽了。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3、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4、百灵鸟在树枝叫。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太阳(忙碌地)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仿佛在欣赏自己的倩影)。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果园里,麻雀(叽叽喳喳地争论着什么)。
8、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弹琴)。
9、知了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
10、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11、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柳树的枝条(在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12、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饱览春天的美丽。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13、桃花开了。桃花开(得正热闹)。
14、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15、雨滴在雨伞上(蹦来跳去)。
1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8、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9、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0、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2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的,是渴睡人的(眼)。
22、收音机天天(唠叨)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23、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24、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25、巨浪伸出(有力的双手),把我猛地(托起)。
26、微风柔和地吹。微风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7、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地打着朵。
28、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9、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30、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1、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似乎对你(在窃窃私语)。
32、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33、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34、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35、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7)
——衬托的修辞手法介绍 (菁选2篇)
衬托的修辞手法介绍1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衬托。
也可以说,描写一件事物来使另一件事物表现更鲜明,更突出,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就是(衬托),也叫映衬。这也是一种比较;(万绿丛中一点红),有了(万绿丛)这样的衬托物,(一点红)就会更鲜明耀眼。
也可以说,利用乙的陪衬来着力渲染、突出甲的修辞手法叫做(衬托)。
也可以说,把甲乙两个相关或相对意思主次分明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的意思衬托主要意思,使主要的意思更为鲜明、突出,这就是衬托的修辞手法。主要的意思称为主体。也有的说,叙写相关的两件事或几件事,其一为主,其余都是陪衬,称为衬托。叙写相反或相对的两个客体(有时用上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说明某个道理,记述某种情况,称为映照。衬托、映照,合称映衬,它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对比而有侧重、有倾向是衬托;既无侧重,也无倾向,靠比本身显示意义的是映照。
也有的说,衬托是用描绘相类的他事物作为陪衬来充分反映所写的事物。
衬托一般分正衬(又叫旁衬、对衬)和反衬(反映)两种。例如: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2]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3]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高中语文第一册十六课鲁迅《药》)
[4]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炮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高中语文第二册十六课鲁迅《祝福》)
[5]他(老秦)气极了,劈头打了小女孩一掌,骂道:(可哑不了你!)小顺赶紧一把拉开道:(你这老叔!小孩们念个那,有什么危险?我编的,我还不怕,就把你怕成那样!那是真的还是假的?人家吃烙饼有过你的份?你喝的不是稀饭?)(初中语文第四册十九课《老杨同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 [2][3]例为正衬。[1]用阴晦、萧索的自然景物衬托人的悲凉心情。[2]描绘海边沙地的美丽夜景,衬托少年闰土热爱生活,勇敢顽强,充满活力的形象。[3]以枯草老树乌鸦的悲凉景物,衬托了脱离群众的**者的悲凉结局。
[4] [5][6]为反衬。[4]描写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祥林嫂结局的悲惨。如果直陈这个意思,就不如衬托含蓄、深沉。[5]用老秦的胆小怕事衬托小顺的胆大直率。[6]用富人的豪华奢侈,衬托了穷人的饥寒交迫。
凡正衬,则以次衬主,使主更为突出,更为鲜明,更加典型。凡反衬,则使矛盾显得更加尖锐,更令人惊心动魄。
衬托的修辞手法介绍2
《口技》这篇文章除以准确笔触描述各种声音,再现口技艺术家的表演情况和高超技艺外,还恰当的运用了衬托方法,表现了口技艺术家技艺的高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道具的衬托。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前后呼应地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只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连续运用四个“一”字,渲染出了道具的简单;间隔反复地写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更说明除此简单道具外,别无他物。从而表明表演当中所发出的万千声响,所再现的日常家庭生活背景和紧张失火救火场面并末凭借什么外物,完全出自表演者的一张口,衬托出了口技艺术家技艺的高超。
其二是听众反应的衬托。作者写听众的反应更有独到之处。他不只是写听众对表演称绝、叫好,而且具体描写听众在聆听表演过程中的动作、神态、情绪的反应。
记叙表演一家大小睡乡惊醒情节**后,写听众的反应是“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伸颈,侧目”,表现出听众唯恐漏掉那耳不暇接的纷繁声音而专注倾听的神态;“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对表演的情节心领神会的心情。这样描写,表现出听众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深深赞赏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了听众情绪的艺术魅力。
记叙表演失火、救火紧张情节**后,写听众的反应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经完全被带进表演的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旁就是火场,大火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似的,只有惊骇恐惧,自然也就谈不到赞叹表演技艺了。这样描写,有力的衬托了口技表演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作者这样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很好地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扩展8)
——比喻修辞手法的造句
比喻修辞手法的造句1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4、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 *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6、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7、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8、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9、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0、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1、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2、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3、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4、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5、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7、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8、一到夜晚,整个**就成了灯的海洋。
19、**,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0、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21、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22、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23、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2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2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26、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27、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铜镜。
28、星星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闪烁。
29、小姑娘的心灵像雪花一样纯洁。
30、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的少女。
31、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32、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33、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34、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
35、 这个人壮硕如牛、
36、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37、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38、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39、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4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41、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42、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4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44、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4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6、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