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姓的来源,姓鲍的名人
鲍姓的来源,姓鲍的名人
鲍
一、姓氏来源 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仕,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过去是历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党郡,现在山西省长子县。《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
三、历代名人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敬叔之子,官至宰相。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
鲍牧:齐景公朝末期和悼公朝初期为右相。
鲍焦:战国初期隐士,隐居洛阳,以刚直廉洁著称于世,不屈而死。
鲍宣:渤海高城人,好学明经,一代名儒。曾任司隶校尉,汉哀帝时征召为谏议大夫,为人正直,言语实在,以直谏知名。他刚正不阿,多次上书建言,关心民间疾苦,忠贞不逾,后为王莽所害。其妻桓少君修行妇道,乡帮称之,事入列女传。
鲍永:鲍宣长子,东汉时任司隶校尉、鲁郡太守等职。有父风,封关内侯。
鲍昱:鲍永子,亦为司隶校尉,出为汝南太守,官至司徒、太尉。
鲍德:鲍昱子,南阳太守,时各地多荒旱,唯南阳丰收,时人称之为“神父”,后征拜大司农。至此,祖孙四代皆显官。
鲍昂:鲍德子,有孝义节行;为避朝廷征召,始徙居东海泰山。
鲍勋:汉鲍宣九世孙,三国鼎立时为魏御使中丞。
鲍敬言:魏晋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秩序,认为人在社会上天然平等。
鲍靓:西晋武帝时南海太守,学道有成,是葛洪的老师、岳父。其女儿鲍姑善用艾灸济世治病救人。
鲍照:南朝宋东海郡人,工诗文,擅长七言诗,如七绝、七律等。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世人称其为鲍参军。他的诗清新俊逸,后人对他很是推崇,唐杜甫就有诗评论他:“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他的诗作后世辑有《鲍参军集》十卷,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鲍令晖:鲍照之妹,女文学家。
鲍溶:唐朝诗人,元和年间进士,与孟郊、李正封友善,有集五卷,现唐诗收编其三卷。 鲍防:唐天宝年间进士,官太原尹,能文能武,后封东海郡公。有诗作流传于世。
鲍君徽:唐代女诗人,《全唐诗》中录其诗四首。
鲍当:宋朝人,因其诗中有“天寒稻梁少,万里孤雁进”句,时人称之为“鲍孤雁”。
鲍彪:宋朝纵横家,注《战国策》。
鲍由:宋朝文学家,有文集50卷。
鲍同仁:元朝时歙人,状元及第。
鲍德:明朝景泰年间举人。
鲍忠:明朝监察御史。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诗:清代女画家,能诗善画,其娣妹四人皆知书会画。
鲍承先:明末清初人,曾任参将,清初大臣,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虎:(1614--1676)山西应县人,清顺治朝黄岩总兵,平定江南、镇守海疆有功,病没于军旅,其墓地在南京,现为文物受到保护。
鲍志道:清乾隆年间歙人,曾任御使,两淮盐务总商,为人诚信,讲义气,多次捐资修桥铺路,倡建宗祠。
鲍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鲍廷干:山东冠县人,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东北局最高法院院长,后受冲击,平反后担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于九十年代病故,终年80余岁。
鲍君甫:广东中山人,是中国第一个打入敌特机关的情报人员,1929-1931年间,在上海敌特机关中为我党中央特科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先后营救过我党许多重要领导人如周恩来、陈赓、任弼时等,文革期间受迫害于1969年因病去世,终年68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平反,给予了正确的评价。
鲍文蔚:(1902--1991年)江苏宜兴县人,曾留学法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学教授,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
鲍启祥:(1913--1967年)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广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鲍化普:(1920--2002年)笔名管桦,著名作家,河北丰润县人,18岁参加八路军,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是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