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
小班语言活动(精选17篇)
小班语言活动 篇1
小兔子的帽子
一、教材内容与幼儿情况分析
天气凉了,大树变得光秃秃的,人们穿上了厚厚的衣服,这就是小班孩子眼中的冬天,怎样让孩子更有兴趣的感知季节的变化,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冬爷爷来了》,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小眼睛观察着冬天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歌唱《冬天里》,明白了冬天天气的寒冷,懂得了天冷我不怕;在绘画《糖葫芦》中知道了冬天的食品,提升了孩子的绘画能力;通过倾听故事《冬天的路》知道了冬天大雪带给小动物们的快乐,体验到关爱他人的乐趣。那么,怎样在提升幼儿对冬天认知经验的同时,初步的学会自我保护呢?在此思路下,我将组织幼儿开展《小兔子的帽子》的活动,通过呈现简单事件的方式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在幼儿惊喜好奇之余,引导幼儿将
小兔子戴帽子的趣事迁移到幼儿生活中,进而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1、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喜欢听故事,并能大胆地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2)乐于观察并初步理解画面中的内容。
(3)知道冬天寒冷要保暖,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教育目标和我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达图片的基本内容,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依据图片内容帮助小兔子解决难题。
3、准备活动:(根据本次活动目标,做以下的铺垫)
(1)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有目的观察。
(2)教师利用各种环节让幼儿感知冬天天气的寒冷。
(3)与幼儿共同创设互动墙饰《冬爷爷来了》。
(4)以小房子的造型,**大幅图片三张(上面分别有圆形的遮盖画面)。
4、活动形式:小组(8——10人)便于每个幼儿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画面内容,激发小班幼儿观察的兴趣,有利于幼儿深入故事的内容、大胆的表达。
二、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律动《小兔子》
教师提问:“宝宝们,你们扮演的是什么动物呀?”“小兔子长得什么样子啊?”这一环节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歌曲表演中更加了解小兔子的外形特征,为下边兔子找合适的帽子做好铺垫。
2、教师出示图片,以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故事内容。
教师面带神秘的说:“小兔子今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它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引领幼儿进入画面之中。
(1) 首先带着幼儿好奇来到第一幅画面前,这幅画面单图单景,分为两部分,先出示第一部分画面,第一部分是小兔子扒着窗子正向外边看。这里教师预设做引领式提问:“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兔子想什么了?”(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体验冬天的寒冷。)
(2) 唤起幼儿的自由联想后,出示第一幅图的第二部分画面。画面中是小兔子带着围巾和手套,摸着耳朵在想什么。教师预设提问:“小兔都装扮好了,跟刚才哪不一样呀?”“它为什么还不出门?”
(3) 孩子们带着疑问来到第二幅画前面。这里是我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幅画面中出现的物体比较多,幼儿通过观察及对小兔子特征的了解,知道哪些帽子小兔子戴着不合适,为什么?教师将引导幼儿在图片内容的启发下帮助小兔子解决难题。这幅画面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呈现的是小兔子的屋中凌乱的摆放着许多的东西。教师预设提问式启发幼儿思考 :“小兔在找什么呀?”“你们帮小兔子找一个合适的帽子吧。”
待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依据幼儿的讨论结果逐一的呈现第二幅图第二部分画面,揭开三个圆,验证幼儿的答案。图片中小兔子带着三种样式、颜色各不相同的帽子---,都顶在长长地耳朵上边,表情看上去很不开心。
教师追问:“你们看一看小兔子戴这样的帽子合适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鼓励幼儿自由猜想,大胆地用短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有的幼儿没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引导幼儿:“仔细看一看小兔子的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作帽子戴呀?”
(4)幼儿带着猜想,欣赏最后一幅画面。原来小兔子长长的耳朵上戴着两只漂亮的小袜子,在雪地里走着,看上去快乐极了。
3、将三幅大画排列在一起,教师生动的讲述,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预设提问:“小兔子知道在寒冷的冬天要保护自己,那我们小朋友在冷的时候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的表达自我保护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活动延伸:
1、组织开展美工活动:为小兔子的袜子绘画线条。
2、美工活动:我的帽子
故事《小兔子的帽子》
早上起来,窗外一片白茫茫的,小兔子扒着窗子往外一看,哇!下雪啦!小兔子多想到外边去玩呀,于是,它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靴,戴上了围巾、手套,蹦蹦跳跳的来到了雪地上。可是,不一会儿,小兔子就回到了屋里,它动了动自己的耳朵,“呀!耳朵好冷啊!”“那……该怎么办呢?”
小兔子在柜子里面找啊找,它找到了一顶黄色的帽子戴在头上,“耳朵露在外边呢,不合适!”它又在柜子里面找啊找,找到一顶西瓜帽戴在头上,“耳朵又露在外面了,也不合适!”它又找到一顶粉色的小帽子戴在头上,“耳朵还是露在外面,还是不合适!”这可怎么办呢?它想啊想,突然,它发现床头挂着一对漂亮的圣诞袜,小兔子把红红的、暖暖的圣诞袜戴在耳朵上,晃动着长长的耳朵,唱着“我是快乐的小兔子”的歌,高高兴兴的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
小班语言活动 篇2
活动目标:
1、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2、说出喜欢吃的水果的名称和喜欢的理由。
活动重点: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
活动难点: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水果的名称 、外形、味道等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只自己喜欢的水果。
2、已经削好的水果切片。
活动过程:
1、师:“今天我们每人都带了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小朋友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教师巡回倾听幼儿的交谈)
2、集体交流:“谁愿意声音响亮地告诉大家你带的水果名称。
3、品尝交流:
(1)幼儿自由品尝各种水果,师生进行交流:“这里有哪些水果?你吃过哪些水果?最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2)教师小结:
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人们多吃水果可以减少疾病。
小班语言活动 篇3
一、设计意图:
闽南语承载着丰富厚重的闽南文化,是闽南文化之根。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随着“闽南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许多优秀的闽南童谣,内容想象丰富,能够激发幼儿浓厚学习兴趣,我们将其作为教材纳入课程。借助闽南童谣教学活动,有益于幼儿学会普通话和闽南话。闽南童谣《老鼠仔》语韵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语言诙谐有趣,我拟采用具有闽南民俗文化特色的木偶(玩偶)表演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该文学作品。语言教育本身就承载着传递文化的使命。木偶(玩偶)表演与闽南童谣,手段与内容之间相辅相成、桴鼓相应,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试图从学习一首闽南童谣入手,萌发幼儿对闽南语的兴趣和喜欢。
二、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闽南童谣《老鼠仔》的内容,能跟随老师一起朗读。
2.感受闽南童谣《老鼠仔》诙谐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初步了解童谣中相关角色的闽南语词汇。
2.物质准备:老鼠玩偶1只;《摇篮曲》音乐;响板1副。
3.环境创设:创设场景“夜晚的古厝”。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
教师播放摇篮曲,并借助情境创设和演示玩偶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学习儿歌作铺垫。
(二)结合表演,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启发幼儿猜猜学学“闽南童谣里说的是谁?它的名称是什么”。
2.借助玩偶表演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并帮助幼儿理解并学说闽南语词汇“人人、眠、呣睏”等。
3.结合情景表演,引导幼儿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特点,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老鼠“骚骚动”、“钻壁孔”等有趣的动态。
4.教师结合闽南语的发音、童谣内容等,对童谣的诙谐有趣特点进行小结。
(三)多种形式,学习朗读闽南童谣。
1.结合动作表演帮助幼儿逐句学念,指导幼儿发准闽南语“钻壁孔”、“骚骚动”、“抓”等语音。
2.教师打响板,引导幼儿合着节奏朗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
3.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边朗读童谣边用简单的动作表现童谣中小老鼠的动态。
4.教师围绕幼儿发音的正确与否、朗读情趣的表现情况等内容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1.在家园联系栏中提供闽南童谣《老鼠仔》等内容,指导家长和幼儿一起朗读闽南童谣。
2.在区域中提供相应的木偶,引导幼儿边念童谣边用指偶进行表演,感受朗读闽南童谣的乐趣。
三、执教者反思:
《老鼠仔》是一首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闽南童谣,本活动中教师主要借助木偶形式为教学手段,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幼儿欣赏木偶情境表演,木偶表演情景让幼儿感知闽南童谣所表现的风趣,倾听闽南童谣,借助木偶演示学念闽南童谣,过程中引发了我几点思考:
(一)木偶情境表演形象生动地帮助幼儿理解童谣
用生动有趣的木偶表演,让幼儿感受到木偶情境表演的趣味性同时,更能将闽南童谣诙谐有趣的内容和地方文化特有的韵味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把闽南童谣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幼儿眼前。木偶情境表演对童谣的展现形式,远比单调的图片或者讲解更生动直观,富有动感,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童谣的内容。
(二)木偶演示激发幼儿主动学童谣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幼儿看着木偶情境表演,都不禁跟着哼念起闽南童谣来。木偶情境表演和闽南童谣都具有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木偶的表演能够刺激幼儿的思维,激发其想象,形象地表现闽南童谣,引起他们的共鸣,易于产生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闽南童谣为素材,创编木偶情境表演剧本,并在活动中现场演示表演开展闽南童谣课程。木偶表演深深地吸引住幼儿,也引发了幼儿对木偶表演中所演所说的闽南童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念童谣。
(三)木偶操作有益于促进有效的师幼互动
活动中教师通过操作木偶实物,引导幼儿学习重点发音;用木偶表演肯定幼儿的学习表现;借助实物木偶表演,启发幼儿通过模仿木偶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对童谣的理解,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全面的感知童谣特性、理解童谣、学习童谣等,都体现了以木偶为媒介对师幼互动的积极影响。木偶表演让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更富有“童趣”,让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变得不在枯燥生硬,而是有趣自然。
(四)木偶种类切合幼儿年龄特点提高木偶教学形式的实效
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活动在多种木偶种类中选择提线玩偶,实施木偶教学形式。提线玩偶能在地面表演,在活动中与幼儿的实际距离更亲近,提线玩偶更形象逼真,在活动中是的木偶教育形式在心理上更贴近幼儿,让幼儿在观看中产生真实感。选择提线玩偶操作形式较杖偶、布袋偶等木偶更适合小年龄的幼儿,从而也更能形象地表现童谣内容,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木偶教育形式在活动中的实效。
附: 闽南童谣《老鼠仔钻壁空》
老鼠仔,钻壁空,
一螟无睏扰扰动,
一只一只想头吃,
人人看见都卜掠。
小班语言活动 篇4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幼儿对吃、玩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既然幼儿对吃玩感兴趣,我就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这样既体现了“生活即教育,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主题,发展功儿的各方面能力。用香蕉的“卧”、“躺”、“立”等不同状态启发幼儿进行想象,并采用“香蕉会变戏法”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探索想象,让幼儿从小养成爱思考、肯动脑筋的好习惯。这节活动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培养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学会表达出香蕉像什么。
2、培养对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实物:大香蕉若干。
2、方纸盒1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不超过10分钟,所以开门见山地直导入课题。而下面则是以“吃”为兴趣引线,让幼儿不知不觉进入活动。教师搬出箱子 神秘的说,今天我带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给大家,让幼儿猜:里面有一样好幼吃的东西,样子是长长的,皮是黄黄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是什么?幼儿一听到是好吃的,便认真起来,有几个猜到说:“是香蕉”。
二、拿出香蕉,启发想象
教师说:“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用疑问、用游戏的口吻再次打开幼儿兴趣的闸门。
1、教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弯腰状)
启发:香蕉开始变戏法了咯,这样看,像什么?
幼儿:像小桥、像月亮。(老师这时应该竖起大拇指夸赞幼儿,让幼儿产生自信和自豪感,)
2、教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 。(躺状)
启发:香蕉又变戏法了,这样看,又像什么?
幼儿:(这次说的很多)像小船
(十分离奇的有):像虫子。(对特别离奇的回答,教师鼓励幼儿鼓掌表扬。)
鼓励:做大虫子爬行。(此时, 幼儿会在自由创造中尽情地用动作表演。)
3、教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垂状)
启发:香蕉真会变戏法(鼓励幼儿鼓掌对“香蕉”表示表扬)。
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幼儿:(七嘴八舌说开了)师把手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此刻便开 始回答。有的说:“像机器人”、“像大刀”。
提醒:师把香蕉放在嘴与耳之间笑着不做声。
幼儿:(大声地说)像电话、像我爸爸的手机。
鼓励:请幼儿跟老师来通电话吧。
作和幼儿通起“话”。可见,教师应根据幼儿表现情况灵活调节活动,这样,既稳定幼儿易乱的情绪,又让幼儿获得行动上的满足。
4、教师面带夸张色,“狠狠地”把香蕉呈现 。(立状)
启发: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一点也不累,这下子又像什么啦?
可以再启发提醒:师把香蕉放在鼻子前,微笑地看幼儿。
幼儿:像大象鼻子、。
鼓动孩子学大象走路。(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积极地投入活动,大胆轻松地发挥想象,在整个过程中,儿童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兼着启发、鼓励的原则在旁引导,使师、幼互动显得自然而和谐,让幼儿大胆的思维想象中获得快乐。
三、与幼儿分享食物
1、教师进行总结四次变戏法,教师可在此时对活动进行延伸,让幼儿把今天看到的戏法跟父母讲,看还能变更多的戏法吗?
2、让幼儿尝试扒开香蕉皮,对不会扒的幼儿教师进行适当指点,最终让幼儿自己扒开皮,这样,让幼儿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小班语言活动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
2、理解作品中每个角色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并认识颜色。
3、能专心的倾听故事。
活动准备:
1、空白图书:《神秘宝宝》。
2、透明的色纸:红、黄、蓝若干。
3、大的红、黄、蓝的色纸,小的橘黄、橘红、紫色的色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红色和蓝色的色纸,引导幼儿思考:它们叠放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变“魔术”,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红色和蓝色的色纸叠放在一起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红色和蓝色的色纸叠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在空白的图书上贴一贴,引导幼儿倾听关于颜色的故事。
(1)教师分别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纸,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并给颜色宝宝分别取一个名字。
(2)教师边讲故事边将相应的色纸贴在空白图书上呈现故事内容。
(3)讲到“他遇到了红太太和黄先生…”时,引导幼儿一起讨论故事内容。
教师:“神秘”遇见了谁?它们是“神秘”的爸爸妈妈吗?“神秘”的爸爸妈妈是谁呢?
(4)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
3、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颜色的奇妙变化,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
(1)请幼儿用透明的红色和黄色纸进行重合试验,同时与故事中的“神秘”进行对比,发现橘黄和橘红像红太太和黄先生,发现浅绿、翠绿和墨绿像黄阿姨和蓝叔叔。
(2)教师讲述故事最后两段,引导幼儿用透明的红色、蓝色进行颜色重合试验,发现“神秘”的由来。
4、师幼一起制作大书《神秘宝宝》,感知颜色的变化。
(1)师幼一起商量协作,用提供的各种色纸进行粘贴,做成大书本。
教师:应该怎样制作大书呢?“神秘”先遇见了谁?红太太和黄先生的孩子是谁?黄阿姨和蓝叔叔的孩子是谁?“神秘”最后遇见了谁?
(2)幼儿自由看着制作的大书,一起讲述《神秘宝宝》的故事。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红、黄、蓝色的颜料及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自己探索,通过实验操作感知颜色的奇妙变化,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
小班语言活动 篇6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二、活动重点: 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四、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br><p></p>(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评析: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还可在分段表演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如小熊的对话由老师来讲,小猪和小猫的话可请个别幼儿、集体幼儿练习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到台前与木偶直接对话,更好地体验师生间、幼儿与木偶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也可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情感。另外,教师在操纵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小班语言活动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一朵云帽子》,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2、通过观看图片和表演活动,理解小鸟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的原因。 3、体验与朋友交流和关心他人的欢乐。 【活动准备】 故事《一朵云帽子》的幻灯片,小鸟、太阳、云帽子、小草、小花、大树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师:谁来说说看你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裙子、短袖、短裤等)什么季节才穿裙子、短袖和短裤的呢?(夏天) 师:夏天外出的时候,太阳照在身上很热很热,我们该怎么办呢?(戴帽子、撑伞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一朵云帽子》。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师:图上有什么?(小草、小花、大树、云帽子)小草、小花、大树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很高兴等)在观察完图片后,教师讲述幻灯片一的内容。 2、(出示幻灯片二)师:这幅图上小草、小花、大树的心情怎么样?(不开心、不高兴等)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很热)那么请小朋友猜猜看,当小草看见云帽子时会说什么话?(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小朋友有没有猜对(教师讲述小草说:我戴、我戴)小花又会说什么话呢?大树呢? 3、(出示幻灯片三)师:图片上的太阳公公怎么啦?(流汗了)它为什么会流汗呢?(热)瞧!谁飞来了?(小鸟)那小鸟看见太阳公公流汗会说什么话呢?(幼儿回答)我们来听听看,小朋友有没有说对(教师讲述画面内容) 4、(出示幻灯片四)师: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后有没有流汗了呀?(没有)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三、教师打开幻灯片,带领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在讲述对话的地方,采用放慢速度和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大声的跟述。 师:接下来,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这个故事,好吗?(好)在听完故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为什么要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完整的讲述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小鸟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的原因。 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很热很热,如果给太阳戴上云帽子,那么大地就会变得阴凉了,所以小鸟才会把云帽子给太阳公公戴。 四、故事表演《一朵云帽子》。 请一位幼儿上来扮演道具太阳,其余幼儿则扮演小草、小花、大树和小鸟。教师讲解旁白,幼儿讲对话并表演相应的动作。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吗?(好)那么谁愿意上来做太阳?请小朋友想想看,如果你是云帽子你会怎么给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2、出示贴有小草、小花、大树和小鸟的椅子,并一一做介绍。 师:愿意做小草的小朋友站在贴有小草的小椅子后面,愿意做小花的小朋友站在贴有小花的小椅子后面,愿意做大树的小朋友站在贴有大树的小椅子后面,愿意做小鸟的小朋友则站在贴有小鸟的小椅子后面。当小鸟说完“云帽子应该给太阳公公戴”时,扮演小鸟的小朋友就要一起给太阳公公戴上云帽子,听清楚了吗? 五、活动延伸: 师:太阳公公有了一朵云帽子,可是很多很多小动物也想要云帽子,这里只有一朵,等会区角活动时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它们做一朵云帽子好不好啊?然后把你画好的云帽子给你喜欢的小动物戴。
小班语言活动 篇8
小班语言活动:我会变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变”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
活动准备:音乐、教学挂图、故事视频、多种动物的卡片。
活动过程:
1.提问:我们怎样可以把身体缩到最小?想象一下自己真的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音乐,让幼儿想一想)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我会变》。
(1)小女孩做了4个梦,咱们来看一看他做的第一个梦。小女孩在哪里?在兜里有什么好处?
(2)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女孩在哪里?看谁找的最快。(教师出示图二)小女孩在哪里?干什么?变小之后吃棒棒糖好不好?为什么好?
(3)咱们来看看小女孩的第三和第四个梦,猜一猜小女孩变小之后又会在哪里?(小女孩的图像、找几个地方用小纸条遮起来)教师帮幼儿打开纸条验证。在姐姐的娃娃家里干什么?猜猜小女孩又在干什么?变小之后有什么好处。
3.其实咱们的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我变小了》,小女孩一共做了几个梦?梦到自己在干什么?
4.教师为幼儿出示故事视频,让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
5.小朋友你们觉得变小好不好?其实咱们不能真的变小,咱们可以用手来表现一下大小,怎样可以让我们的手看起来更大或更小?
游戏1:按教师指令让幼儿的手变大变小。
游戏2:教师为幼儿准备许多动物的卡片(大小很明显的动物)放在教室的各个位置,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去找出相应的动物卡片。(找一找比小狗大的动物,比小狗小的动物。)
6.看看小朋友找的对不对,之后把大动物贴在黑板上的一个位置,把小动物贴在黑板上的一个位置。一起来说一说大动物都有什么,小动物都有什么。
教师小结:动物大有动物大的好处,动物小有动物小的好处,比如:蚊子小可以不易被人发现,老鼠小可以易于躲藏,身体也可以更加的灵活,小的动物吃的东西也少,不容易饿。
7.小动物长的小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梦见你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回家也可以问一问你的爸爸妈妈。
小班语言活动 篇9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乐意听听 、说说、想想小白兔和小袋鼠避雨的好办法。
2、感受小白兔和小袋鼠互相帮助想办法避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有生活中在雨中行走和避雨的个体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草地上来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谁呀?
重点提问:小白兔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表达)
儿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香又香,小草绿又绿,提着我的篮子,采蘑菇回家。
二、想想说说——寻找避雨的好办法
1、说说找找避雨的办法——迁移生活经验想办法
重点提问: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兔该怎么办呀?
小结:你们真能干,帮小兔想了那么多能避雨的办法!
过渡语:小白兔撑着树叶伞继续往前走,哗啦啦、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就在这时,谁着急地跳来了?
2、想想避雨的办法——拓展经验
重点提问:小袋鼠怎么了?(播放录音)
小白兔会对小袋鼠说什么呢?
设疑:叶子太小,袋鼠的身体太大,叶子下躲不了他们俩,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袋鼠避避雨?
【视幼儿实际,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帮助小袋鼠的办法;或引导用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小袋鼠的办法】
3、听录音
重点提问: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呀?(小兔到那里去了)
小结:原来他们两个合撑一把伞。小白兔和小袋鼠真聪敏,想到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让大家都淋不到雨。看来,遇到困难一起动动脑筋,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三、唱唱跳跳 ——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1、引导孩子一起和小兔、小袋鼠快乐唱歌“找朋友”。
小结:瞧,小白兔和小袋鼠的脸上多么幸福的笑容呀,和朋友在一起互相帮助,一起游戏,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四、延伸活动:
1、班级图书角投放《下雨啦》的故事录音和故事书,幼儿可以听听讲讲。
2、在班级小剧场创设“下雨啦”的情境,引发幼儿自主表演兴趣。
3、捕捉生活中幼儿互相帮助的照片,创设“朋友记录墙”,引导幼儿间能够互相帮助。
活动反思:
1、活动来源——挖掘核心经验
今天的活动源于教材书上《好朋友》主题中,我联系核心经验“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来设计的本次活动。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具有强烈好奇心,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与表达的欲望,于是,我创编了“小雨啦”的故事情境,把整个活动有机的串联起来,运用看看、猜猜、听听、想想、玩玩等方式,重点围绕故事里朋友间的“互相帮助”这个核心目标,和孩子们展开互动。
在设计与实施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思考如何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能够快乐的学,同时也能体现教师快乐的指导。
2、活动设计力求凸显“趣味”——围绕活动的目标,“说、想、听”中体现趣。
(1)“说”的有趣
此次活动以语言活动领域为主,解读《纲要》中的语言要求,我试图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们与我、同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和小兔子朋友一起念起了“春天的儿歌”,就是以“引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念念说说导入活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引导鼓励他们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为小白兔和小袋鼠想办法避雨的情境中说短语“快来这里避雨吧!”,通过“念儿歌——说短句”,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在说说、讲讲中体验说的乐趣,同时,我也运用儿歌小结,概括梳理孩子们想的办法,给予孩子们比较规范的语言示范。
(2) “想”的有趣
第二个画面小袋鼠的出现,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小袋鼠淋雨——小兔子想办法帮助它——孩子们想办法帮助它——小袋鼠自己想办法”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慢慢体验从故事的主人公之间的相互帮助衍生到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小袋鼠的快乐,而最后,小袋鼠的办法也打破孩子们之前固有的思维,小袋鼠想出了又方便又聪明的避雨办法,利用自身的口袋让小白兔避雨,让孩子们的思维从之前的“联系生活经验想办法避雨——观察画面想办法避雨——跳开画面创造想象避雨的办法——回归故事袋鼠想的好办法”, 试图不断挖掘孩子的已有经验,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帮助小袋鼠避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兴趣。
(3) “听” 的有趣
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孩子们乐于倾听、懂得听清,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才能成为善于倾听的人,于是我在设计中增加了“听”这个细节,从“听小雨声”——"听大雨声”——“听小袋鼠的办法”,由易到难的设计了引导孩子们有意倾听的部分,“听小雨、大雨”,通过听雨声引发孩子们雨天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避雨的方法。“听小袋鼠想的办法”,通过听录音,引导孩子们仔细倾听,理解小袋鼠想的办法,并用语言将自己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孩子们听得要求也从简单的听说到有意倾听,将活动推向高潮。
“说、想、听”的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通过有趣的说、有趣的想、有趣的听,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将整个活动的有趣情境推向高潮,达成目标。从孩子现场的反应中,我感到今天目标程度达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4) 活动的过程中,我整合了学学小动物,动静交替,让孩子们重头至尾沉浸故事的情境中,我想这是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的活动应该具有游戏性。
3、活动过程的互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在活动过程中有机整合了一些元素。
情感体验贯穿始终,“好朋友”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关系,更是一种深厚的感情。在整个活动中,借以淋雨的小白兔和小袋鼠相互帮助避雨的情感为主线,逐渐建构和谐的伙伴关系,体验帮助别人,和别人做朋友的情感。整个活动以小白兔避雨 、小袋鼠被大雨淋湿,我们想办法帮他们避雨等情境为载体和孩子们进行互动,激发孩子们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让好朋友的情感渗透在活动每个环节中。
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表达,除了让孩子们大胆的说,我还鼓励孩子
们大胆的用动作表现,比如用动作来帮助小袋鼠避雨这个环节,结合我园多彩表演的特色,引导孩子创造性的用肢体动作进行想象,激发孩子们为小袋鼠想办法,孩子们在宽松的游戏情境中,自主的进行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价值的。
此外,在活动中根据孩子现场回应,我也随机渗透了安全内容和朋友间的礼貌用语等等,尽可能捕捉出孩子们回答中有价值的点与孩子们互动。同样在关注集体幼儿的同时,我也关注到了班级中个别胆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我的语言、动作、眼神来鼓励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不同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小班语言活动 篇10
《亲亲长颈鹿》说课稿
——小班《有趣的动物》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
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3、完整讲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
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 ,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繁昌幼儿园 瞿云琴
05.4.27
小班语言活动 篇11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语言活动,并学说短句“某某喜欢吃什么”。
2、鼓励幼儿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和小动物一起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过常见的小动物,对小动物的习性有初步的了解。
2、教具准备:
草地上有红、绿颜色的两座房子,分别是小猫、小兔(动物图片贴于房子的门里边),门上相对应的是鱼、萝卜。
黄、蓝颜色房子两座,小狗和小猴的图片贴在房子前面。
骨头、桃、香蕉等图片。
鸡妈妈和鸡宝宝胸饰戴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兴趣,发现房子。
1、交代角色、导入活动。
教师:宝宝们,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吧,走,我们一起出发咯!
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一起做做动作如:心里真开心呀!拍拍翅膀,跺跺小脚,琢啄小虫。
2、发现房子,大胆猜想。
(1)教师:草地到了,宝宝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吧。
帮助幼儿找到座位坐下来。
(2)教师:呀!草地上有什么呢?
预设:(幼儿a:有花。
幼儿b:有草。
幼儿c:有房子。)
教师总结幼儿讲述:哦,草地上有花,有草,还有两座房子!
这两座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呢?
预设(幼儿:红的。
绿的。)
教师:哦,是红房子。
是绿房子。(有意识引导幼儿用完整的短句描述房子特征)
(3)教师:红房子、绿房子可真漂亮!
房子里面会住着谁呢?宝宝们你来猜一猜?
请多个幼儿来猜一猜,并肯定幼儿的猜测。
教师:哦,你猜是小鱼呀,那你猜是谁呢?
二、观察两座房子,积累经验,学说短句。
第一步骤:观察红房子,积累经验,学说短句。
1、教师:宝宝们猜的可真多,那房子里到底住着谁呢?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幼儿:想!
教师:那我们先去看看红房子里住着谁吧。
2、教师:要先敲敲门呀。
咚咚咚,有人吗?(教师边说边做敲门动作)
教师做倾听状:哎呀,没有声音,宝宝们帮妈妈问问吧!(教师敲门,引导幼儿询问)
引导幼儿做倾听状:声音太轻了,还没听见,再敲敲,要说的响一些呀!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咚咚咚,有人吗?)
教师:听好哦!
教师扮演小猫说:是谁在敲门呀?
教师:呀!里面有人!赶快介绍一下我们鸡宝宝!谁来介绍?
引导个别幼儿介绍:我是鸡宝宝。(教师帮助第一个幼儿一起介绍,然后让幼儿自己介绍)
教师: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引导幼儿一起介绍:我们是鸡宝宝? 教师:你是谁呀?
教师做倾听状。
教师扮演小猫说:我的门上画了画,请你猜猜我是谁?
教师:宝宝,快猜猜,里面会是谁呢?
请个别幼儿猜测,然后引导幼儿提问:
教师:我们一起来问问是不是。
引导幼儿一起问:“你是吗?
再引导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问。
(1、如果不是教师就扮演小猫说:不是!
当幼儿猜测不出来时教师就说:我们猜不出来,你可以告诉我们吗?教师再扮演小猫学小猫叫。
教师:提问:是谁呀?
幼儿:是小猫。2、如果有幼儿猜出是小猫,教师就扮演小猫说:我是小猫。)
3、教师:开门拉,看看是不是小猫!(教师帮助打开门)
教师:原来真是小猫呀!
教师:和小猫问个好!
引导幼儿和小猫打招呼:小猫,你好!
教师:咦!小猫的门上为什么画小鱼呀?我们问问它吧。
“小猫,你的门上为什么画小鱼呀?”
教师扮演小猫说:因为我喜欢吃小鱼呀!
教师:宝宝们听清楚了吗?小猫的门上为什么画小鱼呢?
请多个幼儿说说:因为小猫喜欢吃小鱼。
4、教师总结:哦!原来红房子里住的是小猫,小猫的门上画了它喜欢吃的东西。
教师:那绿房子里会住着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第二步骤:迁移经验,运用短句
1、教师指绿房子:我们先来猜一猜, 绿房子里会住着谁呢?
你猜是谁?
如果幼儿猜出是小兔,教师再接着提问: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小兔喜欢吃萝卜。
请多个幼儿讲述自己的看法,学习说短句:小兔喜欢吃萝卜。
教师:那到底是不是小兔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教师:谁来敲敲门!
引导个别和集体敲门说:咚咚咚,有人吗?
教师扮演小兔说:是谁在敲门呀?
引导幼儿介绍自己:我们是鸡宝宝。
教师:谁来问问,里面是不是小兔?
引导幼儿提问:你是小兔吗?
教师再扮演小兔说:我是小兔呀!你们看!
打开门,让幼儿看到真的是小兔,为猜准而感到高兴。
教师:和小兔问个好!
引导幼儿和小兔问好:小兔,你好!
引导个别幼儿问:小兔,你的门上为什么画萝卜呢?
教师扮演小兔说:因为我喜欢吃萝卜呀!
教师:呀,原来真是因为小兔喜欢吃萝卜,所以在门上画了萝卜。
教师:宝宝们猜的可准了,真有本领!
3、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黄房子里住的是小兔,小兔的门上也画了它喜欢吃的东西。
三、迁移经验,给小动物设计门上的画。
1、教师:草地上又造了两座新房子,是谁造的房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绿房子和蓝房子。
幼儿:小狗,小猴。
引导幼儿和小狗小猴问好。
教师:小狗造了什么房子呢?
幼儿:绿房子。
教师:小猴造了什么房子呢?
幼儿:蓝房子。
2、教师:小狗和小猴的房子可真漂亮呀,不过它们的房子刚造好,还没来得及在门上画画,要请宝宝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预设:(幼儿:“愿意!”)
教师:我们先给小狗画吧
想一想,给小狗画什么呢?
幼儿考虑(教师从旁提醒:小猫和小兔在门上画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小狗的门上可以画什么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你给小狗画什么呢?为什么要画呢?
引导幼儿根据小狗喜欢吃的东西说一说,并说说:因为小狗喜欢吃骨头等。
教师请多个幼儿来说说。并问问小狗如:小狗,你喜欢画吗?
预设1:如果幼儿说的答案是对的,教师就扮演小狗说:我喜欢画骨头!
然后教师帮助幼儿将图片贴在门上
预设2:如果幼儿说的不对,教师就扮演小狗说:我不喜欢画!
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想一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然后采用预设1的方法。
教师:谁来帮帮小猴子,你想给它画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你给小猴画什么呢?为什么要画?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用学过的短句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因为小猴喜欢吃桃子等。
引导幼儿一起问问小猴:小猴,你喜欢画吗?
预设1:如果幼儿是对的,教师就扮演小猴说:我喜欢画桃子。
然后教师帮助幼儿将图片贴在门上
预设2:如果幼儿说的不对,教师就扮演小猴说:我不喜欢画!
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想一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然后采用预设1的方法。
四、延伸活动:给自己家设计门上的画。
教师总结:我们鸡宝宝真棒,帮小狗和小猴的门上都画上了它们喜欢吃的东西,可我们鸡宝宝家的门上还没有画那,赶快回家给我们的门上画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吧?
教师:跟妈妈回家吧,和小动物们说再见。
教师引导幼儿和小动物说再见。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回家
小班语言活动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小班的语言活动《挤在一起》。 一、说活动来源本故事通过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本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有生命力,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发展水平。故事《挤在一起》画面温馨、情节简单,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简短,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情趣。它讲述了发生在小动物宝宝小床上的故事,许多小动物宝宝一起挤在小床上,感到快乐又温暖。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独特的声音与形态,能更好的发挥想象力,理解故事的内容,使幼儿懂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对于初次离开家庭,刚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来讲,分享这样温馨的小故事,可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开心、舒服和温暖,所以我组织了本次语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本次语言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感受作品中温馨快乐的情景,理解有了朋友就不会孤单害怕。 (二)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能大胆的说简单的对话。 (三)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本次语言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感受温馨快乐的情景,理解有朋友就不孤单害怕了。丰富幼儿词汇:真暖和呀,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课件ppt、挂图、音带《小夜曲》、故事读本每人一本五、说活动流程本次语言活动流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预备部分:走线播放《小夜曲》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二)感知部分: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出话题。 (三)理解活部分教师播放ppt,一边讲故事一边提问,让幼儿总体感受故事情节。 出示大挂图,请幼儿讲述。 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启发幼儿体验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在播放《小夜曲》中送书宝宝回家。 活动准备:正方形、圆形的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与宝宝面对面而坐,用看看、讲讲、问问的方式阅读图书:“谁买回了饼干?”熊哥哥、弟弟、妹妹想吃什么的饼干?熊妈妈吃到了饼干了吗?”是谁给他的?” 2、表演故事,老师扮演熊妈妈手拿饼干,宝宝扮演熊宝宝,熊宝宝逐一说:“我想吃方方的饼干,熊妈妈就发给他相应的饼干。 观察要点:宝宝如何表述自己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用短句说:“我想吃方方的饼干,或圆圆的饼干或其他。 附:故事:好吃的饼干 熊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饼干,有方方的饼干,还有圆圆的饼干。熊哥哥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一块方方的饼干”。妈妈给了熊哥哥一块方方的饼干。熊弟弟迫不及待的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一块圆圆的饼干。”妈妈给了熊弟弟一块圆圆的饼干。熊妈妈转身问熊妹妹:“你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呀?”熊妹妹想了想,轻轻地告诉妈妈:“妈妈,我要吃一块方方的饼干,还要吃一块圆圆的饼干。”熊妹妹递给妈妈一块圆圆的饼干,自己吃一块方方的饼干。啊呜啊呜,饼干真甜,大家吃的真开心。 本次活动,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来组织,以《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设计程序为:情境导入—故事讲述—情境体验—角色表演—活动延伸。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让幼儿在有趣而又充满神秘的状态中专注地参与活动;运用直观的的教具——报纸、插图、老鼠图片一遍讲述一遍直观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并通过音乐游戏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与客人老师问好,交流,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客服胆小害羞心理,掌握了一些与客人交流的礼貌用语,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同时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语言不够简练,随意性强;二是缺乏教育机智,不敢超越“教学设计”而是自始至终严格按教案执行。比如:王语娇小朋友就是胆小的幼儿之一,在音乐游戏中,她抗拒与客人老师交流,我担心分散其他幼儿注意力而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引导。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2. 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活动重点: 理解木偶表演的内容,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木偶:大象、小兔、小猪、小猫四个角色;事先请两位老师排练好表演内容,布置表演场景。 四、设计思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从小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相当重要。根据小班下学期目标,其中有一条:“初步培养幼儿不依赖别人,学习克服简单的困难。”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家中比较依赖父母长辈;孩子们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哇哇哭个不停;独立自理能力较弱、怕困难。由此我设计了《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语言活动,又结合认知目标中“引导幼儿学习普通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我将语言目标重点定位于学说两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而且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木偶表演,通过边看边议,以及让幼儿与木偶对话,为木偶们动脑筋想办法等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大胆地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小朋友不怕困难,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动物来表演节目,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感知:(分段观看表演,边看边讨论) 1、从开始——小兔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1)大象怎么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么说? (学说短句:“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先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练习。) 2、从小猪出场——“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问:谁又来帮助大象,它是怎么说的?(集体练习以上短句) 3、小猫出场“喵喵喵” 问:(1)谁又来帮助大象了? (2)小猫会对大象说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对大象说“大象,不要怕,我来扶你起来”) 4、过渡提问: 三个小动物都扶不起大象,这可怎么办? (1)请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大象起来? (2)个别幼儿讲自己的办法(2-3名)。 5、看最后一段表演 问:小动物对大象说了什么话,大象爬起来了吗? (练习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三)反复感知:(完整观看表演,引导幼儿学着讲讲) 1、交代表演名称。 2、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小动物一起表演。 (四)迁移运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师:哎呀,小熊摔倒了,我们怎么对它说?)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 3、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评析: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还可在分段表演中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学说对话,如小熊的对话由老师来讲,小猪和小猫的话可请个别幼儿、集体幼儿练习和分组练习,让幼儿到台前与木偶直接对话,更好地体验师生间、幼儿与木偶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也可让幼儿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情感。另外,教师在操纵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总之,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活动目标: 1、感受童话故事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体会丰收给故事主人翁带来的喜悦和烦恼。 2、学习用动作表现词语:摘、拉、推 3、乐意在实践中说一说,做一做。 活动准备: 1.课前已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2.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3.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固体胶;4.环境布置:丰收的果园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 小朋友,我是你们的新朋友——邹老师,我们来打个招呼吧,小朋友好,邹老师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好吗?(好) 二、出示多媒体画面,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呀?(果园)对,是果园。秋天到了,熊妈 妈的果园里结满了水果,有些什么水果呢?让孩子充分讲述—(水果的名称和颜色:苹果,什么颜色?(红色的苹果),梨子,什么颜色?(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你们看了开心吗?(开心) 是啊,熊妈 妈也很开心,看,一天清晨,熊妈 妈和熊宝宝高高兴兴地来到果园里摘水果,它们摘了一个又一个,你们会摘吗?(会)怎么摘?谁来表演一下。(引导学习摘的动作) 继续讲述故事,摘了一个又一个,装了满满一车子,(出示画面:一车子水果)怎么运回家呢?引导幼儿说出熊妈 妈在前面拉车,熊宝宝在后面推。(学习拉和推的动作) 2、继续讲述:熊妈 妈在前面拉,熊宝宝在后面推,嘿呦嘿呦,一起运回家。 水果真是太多了,把屋子塞得满满的。什么是塞? 熊妈 妈和熊宝宝没有地方住,只好睡在外面了。天又黑又冷,熊妈 妈和熊宝宝冻得睡不着觉,只好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熊妈 妈和熊宝宝在外面冻得睡不着觉,怎么办呢?请你们想个办法来帮助它们。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导语:你们想出这么多好办法,看,熊妈 妈和熊宝宝也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请你们继续听。出示画面:用水果盖间大屋子。熊妈 妈熊妈 妈和熊宝宝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和葡萄做门和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 3、提问:熊妈 妈和熊妈 妈建了一座水果屋,这方法好不好?(好)啊,真棒!(带领幼儿鼓掌) 他们是用什么水果做墙(门、窗)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演示) 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和葡萄做门和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水果屋。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名称:《水果屋》 三、幼儿园完整地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意境 1、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带领幼儿一起讲述,引导他们表现出熊妈 妈和熊宝宝刚到果园时,愉快的心情,感受丰收的喜悦之情。运到家后,装进房子里,房子堆得满满的,水果太多了让他们没地方住,感到很烦恼心情要表现出来。 重点让幼儿用动作表现词语摘、拉、推 2、你喜欢这个水果屋吗?为什么? 四 操作活动: 导语:你们喜欢水果屋,小动物们也都羡慕极了,他们也渴望有一座象小熊一样漂亮的水果屋,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请你们先到果园摘好水果,然后回教室帮小动物们设计一座美丽的水果屋! 2、幼儿拿好篮子,在欢快的乐曲伴奏下到果园里去采“果子”。 3、“先摘好水果的小朋友来排队。”同时请他们说说自己摘了什么水果,等待还没有摘好水果的幼儿。 4、回教室去建造美丽的水果屋,送给小动物们住,小动物和我们人类是朋友。活动自然结束。 附录童话故事《水果屋》: 秋天到了,熊妈 妈的果园里到处都是水果。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真是好看极了! 一天清晨,熊妈 妈和熊宝宝高高兴兴地来到果园摘水果,他们摘了一个又一个,裝了满满的一车子,熊妈 妈在前面拉,熊宝宝在后面推,“嗨哟嗨哟”把水果运回了家。 水果真是太多了,把屋子塞得满满的。熊妈 妈和熊宝宝没有地方住,只好睡在外面了。天又黑,又冷,熊妈 妈和熊宝宝冻得睡不着觉,只好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水果盖间大屋子。熊妈 妈和熊宝宝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和葡萄做门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 瞧,屋里的桌椅也是水果做的。熊妈 妈和熊宝宝每天都可以吃到又香又甜的水果了!小动物们都来啦,他们吃着水果,跳着舞,高兴极了! 目标:1、学习儿歌初步感受图画的色彩美2、学习abb型词语准备:自制画报一张,苹果,梨子,葡萄,香蕉的图片各若干张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教师:晨间做操时会很冷,沈老师觉得很冷哦,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啊?教师: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二、教师朗诵儿歌教师:沈老师带来一首儿歌,是关于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的,你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这首儿歌的题目叫《秋的画报》(放慢语速)三、展示图片,幼儿欣赏教师:小朋友们在诗歌里面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词呀?(根据幼儿讲述,展示图片)——可以适当给予指导,例如,“那是什么颜色?红色,老师在儿歌里面用了什么好听的词?红通通四、朗诵诗歌,教师提问 教师:刚才沈老师 又把儿歌念了一遍,那你们知道梨子的好朋友是谁吗?五、分发图片,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待会我们一起念儿歌,当我们念到哪种水果的时候,哪种水果的小朋友就要站起来举着自己的图片给大家看看。(两遍)六、教师提问 教师: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呢?(老师很喜欢这首儿歌,因为里面有好听的词语,比如红通通的苹果)反思:值得肯定的是,这堂课我已经不是在背教案了,我是很认真的在上课。但明显的问题是,说话还是过于生硬,没有亲切感。整个过程我只花了十几分钟,时间过于简短,必须得增加活动的内容,来丰富整堂课。在材料的准备上,画报画的太小,必须在增大一倍,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否则没有预想的作用。 小班语言活动 篇13
小班语言活动 篇14
小班语言活动 篇15
小班语言活动 篇16
小班语言活动 篇1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