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故事

纸的故事(精选16篇)

纸的故事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6、7、8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要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3、会用"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

  4、能说出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时间:2--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

  2、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学准备:可以用课件让学生带字典

  教学过程:

  学前预习:

  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词等

  2、预习字词:写好偏旁、字典页码、注好拼音

  3、布置课前查纸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了解学生

  问:"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

  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

  B、和课文差不多

  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

  2、自读课文,划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选择的请几个反馈

  3、再读课文

  (1)对刚才还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读读熟

  (2)齐读课文巩固

  4、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A、完成课后练习3

  B、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时间不够可挪后)

  1、给生字确定部首,有困难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老师或请会的同学示范,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字--字典正文。

  对絮和且进行练习,讲清独体字的偏旁确定(起笔)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4、查自己的名字进行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够掌握纸的发展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理解的基础上能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2、出示检查: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对的要说"对")

  3、问:"同学们,像刚才你们这么多人都同时说了"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明?"(异口同声)写词检查

  "浙江省博物馆希望我们班能推荐一批小讲解员,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参加。我们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纸的历史。"

  二、学习1--5自然段

  1、掌握内容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

  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词填表(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纸的代替品特点劳动人民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根据课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丝绸--方便,贵--买不起)

  2、试讲

  A: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书是用( )做的,很(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 )上,这样就( ),可是这样的书( )。

  B:可以自己组织书上的语言。

  C:在自己组织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补充知识。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三、学习6--8自然段

  "刚才对于纸发明以前的讲解都能符合要求!现在我们要来讲一讲有点难度的内容,那就是'纸是怎么发明的'。"

  1、掌握内容

  读课文,填表:哪个朝代用什么做特点谁发明的又称什么纸无无

  反馈:校对 问:“为什么把东汉的纸叫蔡侯纸?”

  2、试讲

  “我们已经把要讲的内容都掌握了,那么讲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

  (1)自读7-8自然段

  问:“你读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说)

  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自豪?

  2、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学生边说就边读好这些句子。老师可以示范。

  (2)齐读7自然段

  (3)请你说一句赞叹我们祖先的话,并写下来。

  (4)试讲

  A、按照课文(7、8):那么纸是怎么发明的呢?--

  B、按照课文(7)加自己赞叹的话

  C、用自己的话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四、两个内容合在一起说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完成相应练习

  2、扩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比较组词

  图 圆 异 导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组词

  糸--絮、紧、紫、累、系

  3、听写

  二、巩固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读

  对提示语进行补充:林玲( )地问

  对提示语进行替换:林玲瞪大了眼睛说--林玲( )地说

  3、男女分读

  4、齐读

  二、课外扩展

  1、收集各种新型的纸张(课前准备)

  2、四人小组交流

  3、进行自我介绍

  三、写一段号召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造纸需要大量的树皮,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现在请你写一段让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纸的故事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教学难点: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1)、定:定部首(2)数:部首笔画(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查字典(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课后第四题中的(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学点什么?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五、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伦蔡侯纸无法考证具体的人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两千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

  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

  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

  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

  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

  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六、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

  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

  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

  法。)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

  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轻薄便宜)

  七、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

  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

  下来。

  八、作业:(1分)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纸的发明过程: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贵)(粗厚)(轻薄便宜)

  教学目标:

  1、复习部首查字法并加以运用。

纸的故事 篇3

  之一

  佚名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6、7、8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要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3、会用"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

  4、能说出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时间:2--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

  2、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学准备:可以用课件让学生带字典

  教学过程:

  学前预习:

  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词等

  2、预习字词:写好偏旁、字典页码、注好拼音

  3、布置课前查纸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了解学生

  问:"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

  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

  B、和课文差不多

  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

  2、自读课文,划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选择的请几个反馈

  3、再读课文

  (1)对刚才还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读读熟

  (2)齐读课文巩固

  4、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A、完成课后练习3

  B、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时间不够可挪后)

  1、给生字确定部首,有困难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老师或请会的同学示范,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字--字典正文。

  对絮和且进行练习,讲清独体字的偏旁确定(起笔)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4、查自己的名字进行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够掌握纸的发展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理解的基础上能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2、出示检查: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对的要说"对")

  3、问:"同学们,像刚才你们这么多人都同时说了"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明?"(异口同声)写词检查

  "浙江省博物馆希望我们班能推荐一批小讲解员,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参加。我们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纸的历史。"

  二、学习1--5自然段

  1、掌握内容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

  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词填表(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纸的代替品 特点 劳动人民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根据课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丝绸--方便,贵--买不起)

  2、试讲

  A: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书是用( )做的,很(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 )上,这样就( ),可是这样的书( )。

  B:可以自己组织书上的语言。

  C:在自己组织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补充知识。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三、学习6--8自然段

  "刚才对于纸发明以前的讲解都能符合要求!现在我们要来讲一讲有点难度的内容,那就是'纸是怎么发明的'。"

  1、掌握内容

  读课文,填表:

  哪个朝代 用什么做 特点 谁发明的 又称什么纸

  无 无

  反馈:校对 问:“为什么把东汉的纸叫蔡侯纸?”

  2、试讲

  “我们已经把要讲的内容都掌握了,那么讲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

  (1)自读7-8自然段

  问:“你读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说)

  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自豪?

  2、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学生边说就边读好这些句子。老师可以示范。

  (2)齐读7自然段

  (3)请你说一句赞叹我们祖先的话,并写下来。

  (4)试讲

  A、按照课文(7、8):那么纸是怎么发明的呢?--

  B、按照课文(7)加自己赞叹的话

  C、用自己的话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四、两个内容合在一起说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完成相应练习

  2、扩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比较组词

  图 圆 异 导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组词

  糸--絮、紧、紫、累、系

  3、听写

  二、巩固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读

  对提示语进行补充:林玲( )地问

  对提示语进行替换:林玲瞪大了眼睛说--林玲( )地说

  3、男女分读

  4、齐读

  二、课外扩展

  1、收集各种新型的纸张(课前准备)

  2、四人小组交流

  3、进行自我介绍

  三、写一段号召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造纸需要大量的树皮,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现在请你写一段让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纸的故事 篇4

  一. 教学内容:《报纸的故事》《母亲的纯净水》二. 学习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生字:钧jūn 古代重量单位,今三十斤 粜tiào卖 裱biǎo 髦máo 菲fěi菲礼 叩kòu叩门多音字:形似字:正音字:即jí即位,不读jì 啧zé形容咂嘴或说话声,不读zā词语:幻想:对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本文是形容订报的难度。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头自语。裱糊:用纸糊房间的顶棚或墙壁等。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一事物极端轻视。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这里是反语,指出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全面侵略中国。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它事物入时。莫名:没能说出。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很大。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2. 文学常识目标孙犁:河北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朴实、清新、如诗如画。他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荷花淀派”的领袖人物。3. 篇章知识目标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记叙文中小事的深度开掘。4. 思想情感目标1)通过对《报纸的故事》一文的学习,自觉培养渴求知识、渴求文化的意识和心态,进而促进自己学习的内动力。2)通过对《母亲的纯净水》一文的学习,培养自己从小事做起,纯洁思想,涤荡污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健康成长。三.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设置悬念和对事件思想深度的挖掘。难点:两种描写方法。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四. 课文分析《报纸的故事》:文题中的“故事”二字已经明确地告诉了读者:本文的事件的发展变化是比较曲折的。但是全文线索很清晰,这也反映出大家小文的精致。本文以报纸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就转身骑上车走了),写了“想订报纸”。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写了“想订《大公报》”的原因:(1)《大公报》是份严肃的报纸。(2)报上的文章好。(3)想给《大公报》投稿。其次写筹订报钱。先向妻子借,不成。后向父亲要,总算成了。可见,当时现实的贫穷的生活给一个文化人带来的压力,订份报纸有多困难。在这部分里,有两点请同学们重视,要认真思考和揣摩。一是“我们的对话实录”这段人物语言描写。这10句两人的对话简单、明了,不加任何修饰,属于白描式的对话描写,但是把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准确、全面、鲜明而又赋有个性。例如妻子的语言:“订那个干什么?”表面看,说明她对报纸的用途不明白,实际是表现了她的文化水平低,对丈夫的想法不理解的心理。一个“啊”字表现了她惊讶订报的钱贵的心理。接下去的一句话就是明确地表示了拒绝的态度和心理。二是大段的“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一个男子汉自尊心受到损伤后的心理感受。这段文字写得低沉、抑郁,读起来很沉重,但是又写得非常得体,对妻子的理解合情合理。第二部分(我坐在柴草上——证实她的想法),写了喜读报纸。从读的顺序和细致程度,表现了我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对文化的渴求之情。第三部分(这一年夏天雨水大——结尾),写巧用报纸。这一部分写得非常幽默,是文人的一种自我解嘲。既表现了一种满足愉悦的心理,又反映出“我”苦中求乐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文学、知识、真理的执着追求精神。全文记叙了“我”订报纸的前后曲折经过,表现出一位文化人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对文化的渴求与期盼。板书:《母亲的纯净水》:本文可以采用在第十五周课程里面向同学们介绍的一种阅读方法,即“课题扩展法”来学习。对文题,我们可以设计这些问题:是母亲买的纯净水?是母亲做的纯净水?是母亲用的纯净水?纯净水有什么深层意义?围绕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文章的内容就很容易地把握了。文章首先写了母亲每周二、周五都给我买一瓶纯净水,以备体育课后解渴用。接着写同学们发现了我的纯净水是“凉白开”,使我很丢面子,“当即扔掉”。再接下去写我回家后责备母亲,母亲教育我,我也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最后写我的发展改变了生存环境。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本文可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说“是”),写了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女儿知道纯净水是凉白开后责备母亲,母亲对“她”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她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第二部分(最后一段),写自己接受了母亲的教育,茁壮成长,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了生存状况。本文有几个句子,同学们应该重点把握:1. 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本句话的“穷”字有两层意思,第一个“穷”字是指经济上、物质上的贫困、贫穷。第二个“穷”字是指思想上的贫穷。即精神境界的粗俗和低级。2.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块宽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这个句子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我在母亲教育后思想认识的提高。形象地告诉人们“穷”是不可怕的。从积极方面看,“穷”是促进人们反省、探求、奋发进取的动力,这样就能改变生存环境,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消极对待贫穷,只能使人萎靡不振,自消自灭。这句话思想很深刻,同学们要细心体会、理解。3. 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妈妈的“纯净水”。本句的“纯净水”有两层含义。表面是指母亲为女儿准备的凉白开。深层是指母亲对女儿的思想教育就像“凉白开”一样质朴、纯洁、实用,能洗涤一个人思想上的“尘垢”。也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教育理解很深刻。本文的写法很有特色,有几点值得注意。1. 详略结合的手法。详写和略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两种叙事、写人、写景的方法,而且二者是配合使用。什么地方该详写,什么地方该略写,这都要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的需要而定,不可随心所欲。本文写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女儿因喝“纯净水”而丢面子,母亲对女儿的思想教育,我的认识等写得都很详,而我后来的发展,不忘母亲的教育写得略,是概叙交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呢?这是本文主旨的需要。本文表现的重点就是母亲对我的思想教育和我认识的提高。为了很好的表现这些,就得把 “纯净水”和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这样,这部分就得详写。而我的后天的发展情况是母亲这种思想教育的必然结果,即使不交待,读者也能推想出来,因此略写,点到为止。那么略的部分不写行不行?答案是肯定的,不行。因为不写,文章的结构不完整。2. 设置悬念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都运用了这种写作方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的欣赏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或叫艺术手段。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做法有:(1)提出问题,暂不解答,引起悬念。本文就是采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家里的收入不高,母亲每周却给女儿买两瓶“纯净水”,这种消费和收入的矛盾,形成了悬念。《花脸》一文也是采用这种方法。(2)中断情节,插叙其它有关内容。(3)转移矛盾,突出矛盾,逐步加深和扩大悬念。设置悬念要自然,合情合理。要集中,不能零碎,最后要解开悬念,解开时要照应好。另外,本文对一件小事的开掘深度也值得同学们学习、思考、借鉴的。作者的这种做法对于我们的阅读、观察、思考都有启发意义。【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选择六个加点字注音。千钧 叩头 裱糊 时髦 粜米 省悟 闲暇二.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责难(nán nàn) 芸菲(fěi fēi) 便宜(pián biàn) 行情(xíng háng)三. 解释下列词语并分别造句(长句)。随心所欲:大名鼎鼎:不屑一顾:四. 填空。1. 《报纸的故事》作者 ,他是 著名 家,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 。2. 沈从文是 家, 家,代表作有小说 。五.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得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要多少钱?”“订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要去,我哪里来的钱?”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1. 这段文字运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分别是 ; 。2. 妻子先说:“订那个干什么?”后又说“你去订吧。”这两句矛盾性的话应该怎样理解?3. 当我说出“订一月,要三块钱”时,妻子“啊!”了一声。发挥你的想象,请把妻子说“啊”时的表情、语气、语调、心理活动写出来。4. “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一句应该怎样理解?(二)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可能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块宽大的布料,那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魔术师手中的那种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5.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6. 本段话是“她”对母亲的教导的理解和认识。谈谈你读后的感受(联系实际,有层次)。【试题答案】

  一、二、三略。

  四. 1.孙犁,现代,文学,《荷花淀》。

  2. 现代著名文学,服装史研究专,《边城》。

  五. (一)1.对话(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第一句话表现了妻子文化水平低,对读报没兴趣,对订报不理解。第二句话是我在做了解释后,妻子对“我”的理解和关怀,表现了她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

  3.略。

  4.表明了作者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作为一个男子汉,读书人,还要向妻子借钱。表现了作者的自责、无奈、惭愧的感受。

  (二)5. 如果——新衣。

  6. 略。

纸的故事 篇5

  1935年的春季,我失业居家。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文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我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纸。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庸报》等,都是不学无术的失意的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我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通讯也好,还有赵望云的风俗画。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副刊,它有一个文艺副刊,是沈从文编辑的,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还有“小公园”,还有艺术副刊。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其实,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

  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

  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

  “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我对书籍、报章,欣赏的起点很高,向来是取法乎上的。《小实报》是北平出版的一种低级市民小报,属于我不屑一顾之类。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集上多粜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

  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我原以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去自取,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她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有了吗?”

  “有了什么?”

  “你写的那个。”

  “还没有。”我说。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

  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

  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们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

  “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省下数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

  我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浆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

  这样,在天气晴朗,或是下雨刮风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纸的故事 篇6

  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方法:提纲导读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文章,课文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你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如何等)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理清思路。本单元我们重点进行了小标题的训练,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什么吗?

  订报 读报(板书)

  二、质疑解疑,细读品悟

  1、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请大家再次细细品读课文,想一想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

  2、学生质疑

  作者家里穷,为什么他还坚持订阅《大公报》?

  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还说“无微不至”?

  课文中为什么有“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这样的字眼?

  妻子明明有钱,为什么不借给作者?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段落来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订报又是怎样读报的?

  课文的重点是“1、《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想给《大公报》投稿。

  2、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的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我把报纸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登着广告的糊在顶棚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所喜爱的文章了。”

  习作知识:

  1、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如:1.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2.这样的好人还是少些为妙!

  2、白描也叫素描,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白描往往起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传神效果。

  三、深入中心 升华理解

  1、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们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2、什么是“取法乎上”?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言。

  课后反思:

  本课能深入研读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解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的迁移,使得本课重点突出,其次和习作紧密联系,讲授了作文知识,很好的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本课教师还应进一步雕琢语言,把握课的节奏,锻炼课堂教学机智,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应该到位。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和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白描、反语等习作手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纸的故事 篇7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即“甲骨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又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从此,纸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

  2.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发明的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讲用竹片做成的书。第3、4、5自然段讲写在丝绸上的书。第6、7自然段讲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第8自然段赞叹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

  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显示)。

  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习。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习5、6。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习4、7。

  ◆[2003-9-6]

纸的故事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却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纸发明的过程,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教学难点:了解纸发明以前的书,说说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新词,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学习1-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出示课本,问:这是什么做的?拿出“报纸”、“作业本”、“课外书”问。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小朋友们,有什么奇怪的问题从你们的小脑瓜里蹦出来了呢?(生自由提问,教师理出有用的问题。)

  这一张张白花花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同学们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们学了《纸的故事》这篇课文之后,那么一切问号就会消失了。(出示课题,请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以下自学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住字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2)认真阅读“单元学习提示”,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

  (3)尝试运用部首查字法做课后作业第2题。

  2、检查指导。

  (1)浏览课后生字,学生提出确定部首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解决。

  (2)以“带”字为例,请同学介绍查字典的过程。

  3、再读课文。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3)说说课文围绕“纸”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完成课后练习3。

  三、学习课文1-5段。

  1、让学生充分自由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纸发明以前,书是用( )做的,它太( )了。后来,人们为了( ),就用( )做书,可是太( )了。劳动人民( )。

  2、检查讨论,得出板书:

  (材料) (特点)

  竹片 笨重

  丝绸 价钱贵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5段。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2、抄写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组词。

  图( ) 异( ) 州( ) 检( )

  圆( ) 导( ) 洲( ) 验( )

  紧( ) 絮( ) 豪( ) 毫(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地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理解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6-7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

  思考:从这两段里,你读懂了什么?并用线和圈,把你读懂的标记出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板书:

  (材料) (特点)

  棉絮、麻 粗糙

  树皮、破布 又轻又薄、便宜

  (1)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词的巩固,并用“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说话。

  (2)使学生明白“纸是咱中国人发明的”,让学生用自豪的语气练习读第7段。

  3、自由读6-7段。

  4、指导进行“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练习。

  (1)先请学生找出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

  (2)进行扩散性训练。(选择其他内容,用以上句式练说。)

  5、完成课堂作业本5、6两题。

  三、学习课文第8段。

  1、有感情的齐读这一节。

  2、比较句子,理解“真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3、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用“ ”划出来,仔细读一读。)?

  4、站起来,加上动作再读一读。

  5、我们的祖先除了发明造纸术外还发明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你们想知道吗?(课件辅助,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6、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深化拓展

  (1)说说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对世界的贡献。

  (2)谈谈现在的纸,你想说些什么?你想怎样再改进纸呢?

  (3)写话练习,写的内容可学生自定,题目自拟。教师也可以出一组参考题,如《我身边的纸》、《有趣的纸》、《美丽的纸》、《我对纸的了解》、《纸的故事新编》等。

  2、作业练习。

  (1)连一连。

  用竹片做的书 粗糙

  用丝绸当纸 笨重

  用棉絮和麻做纸 又轻又薄、便宜

  用树皮和破布做纸 昂贵

  (2)选词填空。

  怀念 纪念

  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解放,流血牺牲,我们永远( )他们。

  为了( )抗金英雄岳飞,人们建造成了岳王庙。

  (3)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妈妈说 不错 那时劳动人民都买不起书

  不错 那时劳动人民都买不起书 妈妈说

  不错 妈妈说 那时劳动人民都买不起书

  板书设计:

  纸的故事

  ( 材料 ) ( 特点 )

  竹片 笨重

  丝绸 价钱贵

  棉絮、麻 粗糙

  树皮、破布 又轻又薄、便宜

  ◆[2003年11月11日]

纸的故事 篇9

  北师大版《报纸的故事》教学反思

  《报纸的故事》讲述了作者失业后居家订报纸、看报纸的的一段经历。

  文章非常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课文中的16自然段。在作者与妻子的一段对话之后,由作者向妻子借钱订报纸却遭到拒绝而引出了一连串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作为一名失业在家的男子汉的那种自责、无奈和惭愧的心理。

  而除了运用心理描写的的手法之外,作者还十分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出来。教学时,我把人物“通过语言表达人物心理”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之一,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发现和分析人物的心理现象。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欣喜。

  比如,在学习作者与父亲的对话时,学生有很精辟的分析。作者在妻子那里要钱订报纸,结果碰了个钉子,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并联系上下文和重点词句,读出了父亲这句话蕴含的心理活动。

  一、“沉吟”了一会儿才说,,说明父亲嫌《大公报》太贵,不舍得,一时拿不定主意。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

  二、父亲又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不忍心看到儿子失望的样子。所以希望儿子订一份便宜点的小报,这样既满足了儿子读报的欲望,又不会过于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父亲既不忍心拒绝儿子,又不能完全满足儿子的愿望,心里感到愧疚不安,所以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与儿子说话。

  至此,一个朴实、敦厚、慈爱的父亲形象便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跃然纸上。

  再如作者与妻子的几句对话,学生也分析得头头是道。作者想订份报纸,妻子说:“订那个干啥?”从这里可以看出妻子文化水平低,不理解丈夫的心愿。当知道丈夫在家很闷,想通过读报纸打发日子时,她又说:“你去订吧。”从中又看出妻子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关心、体贴丈夫,希望丈夫过得快乐。当听到丈夫说订一个月报纸要三元钱时,她“啊”了一声。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个“啊”的含意,我设计了三种读法让学生倾听、感受、分析、判断。

  一、 第四声,拖长。

  二、 第二声,短促。

  三、 第三声,拖长。

  学生经过辨别,很快品出了言外之意。第一种读法表示“这么便宜啊。”第二种读法表示“这么贵啊。”第三种读法表示“我听明白了。”再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个“啊”的含意就不言而喻了——妻子嫌订报纸太贵了。所以当丈夫向她提出借三元钱时,她才会说出“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来的钱啊”这样的话,从中看出妻子既体贴丈夫,又不舍得出钱的矛盾心理。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在学习中提高了。

  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言为心声”,语言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不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都能让人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到人物内心思想的折射。

  《报纸的故事》学后感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孙犁的文章:《报纸的故事》,读后受益匪浅,对我们很有启发。

  大体内容讲的是:在孙犁年轻时,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失业居家。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失业居家的他想订一份报纸,而且是当时有名的《大公报》,但当时这近似一种幻想。定这份报纸需要3元钱,他向妻子要,结果碰了钉子,他又向父亲要,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把集上卖麦子挣来的3元钱给了他,让他定了《大公报》。报纸三天一送,每次他都一字不落的读过后,才珍重的叠好,放到屋里去。等报纸看过好几遍时,这些报纸便用来糊墙了,他把有广告的贴在顶棚上,有文章的贴在外面,按日期排好,这样就可以在下雨阴天不能出门的时候,重新阅读文章了。

  孙犁用3元钱定了一份报纸,十分珍重,这说明了他对知识的渴望,最后才成为了有名的大作家。读完了孙犁的故事,在来想想我们实际生活中:在学校,发了许许多多对学生有益的报纸,书刊,而有的同学连看也不看,根本不屑一顾,随便往桌子里一塞,就再也不去管它了;或者用报纸叠一个纸飞机,到处乱扔。在家中,看电视,玩电脑,什么都行,就是一提书就烦。这就是我们现在对书的态度。学校发这些书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糟蹋吗?现在有些同学,根本就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学不学无所谓。

  总之,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知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报纸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报纸的故事》一课,这是一篇拓展阅读,主要需自习。

  经过多遍的阅读及时对课文的理解,我知道了,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孙犁在1935年失业居家,可是因为他对文学的喜爱,还是想订一份自己认为很好的《大公报》,一月三块钱,但是由于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和妻子谈论后没有成功,还伤到了自尊心,只好向父亲要钱,经过父亲努力,终于订得报纸并看到了报纸里的故事,全文笔调低沉、哀婉,表达了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反映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当时社会如此艰难,想想现在,难道我们不该勤奋学习吗?

纸的故事 篇10

  《报纸的故事》记叙了作者失业居家后订报纸、读报纸的一段经历,全文笔调低沉、哀惋、表现了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报纸的故事》优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报纸的故事》优选教案一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写,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为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心理描写,同时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孙犁的生平和《大公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纸吗?你都喜欢读什么报?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孙犁的文章《报纸的故事》。

  2 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读读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孙犁的的生平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并互相补充。

  3 简介《大公报》。课题中所说的报纸是什么报?谁来介绍一下《大公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孙犁与报纸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交流探究,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课文围绕报纸写了几件事?指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筹订报纸、喜读报纸、裱糊房屋)

  3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想订报纸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一是作者认为《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二是《大公报》上的文章好,三是想给《大公报》投稿。)

  4 “我”想订报纸,为什么说自己是“异想天开”?

  5 “我”是怎样和妻子商量的?

  (1)分角色朗读“我”和妻子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

  (2)从妻子的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妻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又能体会到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听了妻子的话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对话下面一自然段,听了妻子的话,“我”的自尊心为什么受到了损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词最能表达出作者的这一心情?(作者自尊心受到损失的原因:一是失业在家,证明书是白念了;而是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赚钱养家,还伸手想妻子要钱,面子上难堪。“千钧之重”)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这一心理活动,读出感情。

  6 作者后来到底是怎样订到报纸的?这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愉快而满足)

  7 作者在描写他读报时“先读社论……放到屋里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报纸的喜爱,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十分珍惜。)

  8 夏天雨水大,“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登广告的糊在顶棚上”,以及课文最后一段都写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自我解嘲。

  三、总结

  1 “我”事业在家,且要订报看报,你如何评价这件事?

  2课文中对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读的报纸,课后注意收集自己喜欢的报纸,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剪贴,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材料呢。

  作业设计

  组织一次读报活动,并展示学生的剪报集。

  板书设计

  报纸的故事

  筹订报纸

  喜读报纸

  裱糊房屋

  小学六年级语文《报纸的故事》优选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词句。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学无术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责难之词 无微不至

  3、再读课文,写出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4、画找出文中几处心理描写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

  (例: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5、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简要回答:

  (1)“我”为什么一定要订阅《报》?

  (2)“我”怎样裱糊房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用心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6、质疑问难,交流研讨。

  小学六年级语文《报纸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报纸的故事》属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个主题单元“往事”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片阅读课文。这是作者孙犁记叙自己失业居家后订报纸、读报纸的一段经历,全文笔调低沉、哀惋、表现了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阅读。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根据小考阅读题常见题型分析本文可能出现的试题,并加以解决。本文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学会本文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段落划分。学会加小标题的方法,并学着给文章所讲的几件事加小标题。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写,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运用老师教会的阅读方法当堂练习阅读并完成课件上的阅读题。

  2.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学习,体会作者的窘迫生活。让学生明白现代生活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为学习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学会阅读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阅读中。

  为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我预计分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课内容:第一课时: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学习,于是我在设计本课时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字词。在展示对文本的理解时,我采用“我抢麦克风”这个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课时:深层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文学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并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课件上的阅读题。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发现”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对文本先作初步全面的整体感知:

  1、认真读文章,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几个多音字,如落 难 省 便 菲,给它们注上拼音并组词。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容。

  2、小组间思考:文本主要写了什么?做好展示的准备。这是合作的学习方法。试着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这又是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这又是引导和发现的学习方法的体现。

  五、说学情

  我们的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他们的基础很差。表达能力不是太好,又容易怯场。阅读能力差。基础知识的积累太少,积极性很难调动。都是我急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以上能力为主。依据这些问题设置教学。比如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方面我注重每节课的词语积累和加强训练。在训练表达能力方面我主要推出“我抢麦克风”的教学环节,最直接的训练口语表达。我想只要坚持一定会滴水穿石的。

  六、说教学流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就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流程做一交代:

  首先我采用看图片,讨论:读报,青少年应读怎样的报纸?激起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直揭课题,学生展示作者资料,检查导学案,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互解疑,教师急纠正。下来在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中学生抢着发言。使课堂的参与进入激情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让我感慨。复习加小标题的方法,段落的划分,并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给文章事件加小标题不仅学以致用,更有当堂小测试的妙处。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学习重点我设计了当堂小测试。在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我主要体现在作业的布置方面。要求学生读报收集喜欢的资料。都说“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 为了以上环节能节省更多时间,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教师的任务驱动,相信学生都能在课外自主阅读,这样课堂上就可节省许多时间,为学生展示部分留有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展示,快乐提高。

  七,说教学反思:

  针对六年级的孩子,应该更充分尊重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但是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目标,特别是处理“我抢麦克风”这个环节,包办的了一些,学生真正交流,课堂生成的东西太少了。这也是我以后课堂上需要努力的方向。还需积极学习进取,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总之,在全县大抓高效课堂的今天,我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许,还是有点迷恋沿途的风景了。现在我认识到走的路还长,需要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的还很多,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点石成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是我的说课材料,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点批评。谢谢大家!

纸的故事 篇11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词句。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学无术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责难之词 无微不至

  3、再读课文,写出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4、画找出文中几处心理描写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

  (例: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5、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简要回答:

  (1)“我”为什么一定要订阅《大公报》?

  (2)“我”怎样裱糊房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用心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6、质疑问难,交流研讨。

纸的故事 篇12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说──动──谈──演的系列主题活动《“纸”的故事》,用形象的展示和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去了解纸产生的背景以及纸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在活动准备及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提高对事物的比较认识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纸的发明是人类一大创举,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活动准备:

  学生需要准备道具:书、本、钱、画等纸制用品;竹片、木块、丝绸、纸张、毛笔等书写工具以及绳子等装订工具;收集资料,书写或编排短剧《“纸”的故事》。教师推荐资料及相关网站(见学生天地),指导短剧编排。

  活动步骤:

  1.说一说:

  (1)出示书、本、钱、画等纸制用品,请大家说说纸的其他用途。

  (2)纸产生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2.动一动:

  (1)“你写,我写,大家写”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竹片、木块、丝绸、纸张、毛笔,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词。

  (2)“作品包装”

  要求学生将竹片、木块装“册”、纸张装订。

  3.谈一谈:请同学谈谈在准备、书写、制作过程中各自不同的感受。

  4.气演一演:短剧:“纸”的故事

  活动过程:

  教师:(拿出书、练习本、画)问:同学们,这些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用品是用什么制成的?

  学生:纸。

  教师:你还能说说纸的其他用途吗?

  学生:包装纸可以用来包装礼品;

  我们每天都使用的卫生纸;

  班级开晚会时候,经常用皱纹纸做成花来装点教室;

  过年时候,我们都经常在家门口贴的“福”字、春联等;

  每天我们使用的钱,也是纸制成的;

  我们写信用的信封、邮票……

  教师:我们今天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纸了,那大家想象一下在纸产生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学生:古时候,人们的甲骨文就是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我还知道我们有个典故叫“学富五车”,就是因为哪个时候人们写字是写在竹片上的,所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书读的多,有学问;

  人们古时候,好像都使用铜钱、银元,我奶奶家都还有呢;

  我们现在用卫生纸挺方便的,但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古人们好像都使用的是手巾;

  老师,我还在电视上见过,古时候人们去买东西,都是用竹叶一包,绳子一提的……

  教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有自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也有从电视、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知识。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第一个活动环节“你写、我写、大家写”,我们以六人为一个小组,大家可以分工协作,分别在你们准备好的竹片、丝绸、纸张上写下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词,我们来比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写的最漂亮?

  学生:学生分成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片、丝绸、纸张、毛笔进入活动。

  教师:(略)

  教师:我们的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和热情地完成了任务,下面进入第二个活动环节“作品包装”,请大家将刚才自己所完成的优美作品竹片装“册”,将丝绸、纸张进行一番包装!同样我们来比比哪个小组最有创意?哪个小组最迅速?

  学生:学生动用了绳子、小刀、钉书机、颜料等进入活动。

  教师:大家都已大功告成了!下面我们将邀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将你们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出来,还要请一位组员把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富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我们将评出今天的“最有创意奖”、“雷厉风行奖”、“最佳组合奖”。(略)

  教师:我们欣赏了大家优秀的作品,也评选出了今天的优胜者,下面进入最后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大家谈”!将你在这个活动准备、书写、包装过程中的体会给我们大家谈出来。”

  学生:我的竹片可是自己骑车到郊外去砍来了,回家后爸爸、妈妈帮忙划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们这才写了几个字,古时候大臣上书,难怪要用人抬呢!

  我们组的丝绸手绢是我们凑的零花钱买的,有点贵!还是纸便宜。

  刚才我们小组写字的时候,在竹片上用毛笔写,根本就看不清,用钢笔写,把我钢笔尖都快磨坏了,用圆珠笔写,才勉强能看清!

  我们用丝绸写字的时候,派的是我们班的书法高手上的,可一到手绢上就什么字体呀、优美呀都没了!全是一快一快墨的,溢出来了!

  我们组同学说我手巧,派我把竹片装“册”,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每块竹片上钻眼,用绳子给串起来,特别麻烦的是,我发现要在每块竹片上打个结,整个竹片才会比较固定!

  我们小组最满意的是我们对纸作品的包装,用颜料将整张纸涂上颜色,然后在上边为我们的《望庐山瀑布》配上了一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图画。我们都觉得很美,很有意境!但把竹片装册时特别费劲,给丝绸包装时,又用小刀剪形状、又是想办法,挺费神的!

  教师:同学们都谈了大家的感受,我们普遍认为用竹简书写不方便、不易修改,并且装册很麻烦、笨重、不利于携带和阅读;丝绸书写很容易溢出,并且丝绸太贵!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不断去探索新的书写材料,纸就孕育而生了!

  下面就请出我们班上优秀的演员们,为我们大家送上一出精彩的短剧《“纸”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在故事中进一步去了解纸的历史、纸的产生、纸的影响。

  “纸”的故事

  (旁白):纸,作为书写材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相传中国上古曾有过结绳记事的时代。那时,连文字也不曾有,更谈不上书写文字的纸张了。

  商、周时代文字已经成熟,我们的祖先就想出了各种记录文字的办法。

  同学:(动作:用小刀在龟甲上刻字)我们商朝人把文字刻在乌龟和牛、羊等动物的胛骨上,这样一来后人都能看看我们这辈的事了。

  同学:(动作:用小刀在石头上刻字)商朝的“甲骨文”用的甲骨得来是很费事的,刻字也不方便,到了我们西周,可早就不用这一套了,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和青铜器上,不是更方便吗?

  (旁白):甲骨文、金文为人类提供了最初的记事方式,但都存在着种种不足,春秋战国以后,新的书写材料又出现了。

  同学:(动作:用毛笔在竹筒上书写,把刚才的竹简展示出来)石头、青铜太笨重了,并且也不是随处可寻,我们发现了在竹子、木头上书写也不失为一良方啊,竹子和木头随处可见,加工方便,可以用笔墨书写,写错了还可以用刀削去重写!

  同学:(动作:用毛笔在丝绸上书写)秦皇当年每天批阅的竹简公文,听说重达一百多斤;西汉时候,齐人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用了三千根木简,由两个身强力壮的人才抬进宫去,汉武帝看完它,足足花了二个月;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游学,随身携带的书就足足装了五车,也就有了“学富五车”的典故。

  前人为何不去重拣轻呢?丝帛也可以用来书写啊!它柔软、光滑、轻薄,易于运笔、舒卷。

  (旁白):竹简和丝帛比甲骨、青铜有很大的进步,但也还存在种种不足。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种能为大多数人利用的书写材料──纸便慢慢地发明出来了。

  (旁白):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呢?据说早期的纸与丝有关。

  同学:(打开,动画展示纸的制作过程)在下蔡伦,前人用蚕丝造纸,花费太高,我挑选了些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原料,先把这些东西搅拌石灰,沤过,再放在石臼中舂,舂散后加水煮烂,掺和胶一类有粘性的物质,然后使其互相溶合成浆状,再用细帘在浆中均匀地捞出这些细碎的纤维,让它干燥,造出的纸是质地轻薄,也是价廉耐用的。

  (旁白):(出示《造纸术传播图》,旁白学生边示意图表边讲解)蔡伦改进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魏晋时期纸和造纸技术传入朝鲜,公元6XX年又从朝鲜传到日本。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人发生战争,一些唐兵被阿拉伯人停去,其中有造纸工匠,他们又把造纸技术传到了阿拉伯,于是阿拉伯也设立了造纸工厂。以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与摩洛哥,也学到了我国的造纸技术。公元1150年,西班牙有了造纸工场。再后来,德国、英国、荷兰也造起纸来了。16世纪后,造纸技术由欧洲传到北美洲。此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

  我国古代的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在我国以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学生天地:

  推荐网站:

  ?id=ip&pa=/

  #cl

  背景资料: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吗?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我国造纸术的发明,长时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这是因为《后汉书·蔡伦传》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竹简,其用嫌帛者谓之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蔽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伦纸’。”

  自此,人们常把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那一年──元兴元年,即公元1XX年,作为纸诞生的年份,蔡伦也因此而被奉为造纸祖师,差不多所有产纸的地区都为他塑像造庙。在他的故乡湖南宋阳县,元朝曾重修蔡伦庙;在他的墓地陕西洋县龙亭铺(蔡伦于公元1XX年被封为龙亭侯),也建有祠庙;日本等国的造纸工人,也奉蔡伦为“纸神”。蔡伦受到国内外人们的纪念和崇敬,蔡伦发明造纸术似乎也成定论。但是,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实践,动摇了千余年来盛行的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

  首先是1933年,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泊汉代烽燧遗址上发现了一片古纸,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在同一遗址中还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因此,该纸当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伦造纸”的公元1XX年早了一个半世纪。

  其后是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比新疆罗布泊的纸还要早约一个世纪的西汉初期的古纸,而且有数十张之多,经科技史专家潘吉星教授的研究和分析化验,确认此灞桥纸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芒麻的纤维所制成。在这之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再后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

  以上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期,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这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东汉蔡伦虽然不是纸的最早发明者,但他改进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文房四宝

  (一)毛笔

  毛笔,据说是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创制的,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实际上,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为竹杆、兔毫,并有笔套。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其中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笔也是竹管兽毛所制,并有一个中间开口的笔套。这是西汉文帝时的产物。有人说,西周时期即已用笔。毛笔的笔杆一般用竹管制,讲究些的用斑竹管制,也有用犀牛角、象牙或金银制的,那就是工艺美术品了。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软)健(硬)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笔头制作是中间一簇长毫称为锋,即笔尖;四周包着稍短的毫称为副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的型号有多种,写多大的字就用与之相适应的笔,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产毛笔的地区,唐代至宋代,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老紫兔毫)笔,为无上佳品,其价如金。明清时期,为浙江湖州善琏镇所产的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二)墨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说是黑土,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质,或矿物颜料,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倒出现得更早。说是煤烟所成,却是西汉以后的事。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加水使用。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其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改进易州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直到明清时,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以胡开文所制为最有名。徽墨的特点是:“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为了方便,目前一般书画都采用墨汁,以一得阁和曹素功所产为佳,但讲究用墨的人仍采用研磨徽墨的办法,创作书画。

  (三)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但很粗糙。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并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由于纸的广泛使用,晋安帝才下令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径县),自唐以来,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和连史纸即可。

  (四)砚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翕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唐代就极出名,李贺有诗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翕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艺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挑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

纸的故事 篇13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围绕纸而展开的故事情节;掌握“攒、眯、搁、瘫、痪、塌、吝、啬”等字。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听,说一个较为曲折的故事。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并学习老班长关心,帮助同志进步的崇高思想品质。[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听、说老班长的五件事。2、难点:听录音时重点的掌握。[教学方法]听听说说。[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真听取课文录音并摘录笔记,复述时应忠于原文。2、理解故事内容,培养节俭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听懂课文录音,理解故事内容。2、难点:同上。[教学方法]听听说说。[教具准备]录音机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听人家念文章、读文件,是常有的事,怎样听、听后怎样复述给别人听,都要讲究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听说训练的课文,我们就要学会这种本领。(二)听录音前,提醒学生在口头复述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用讲故事的语气,而不要用背书的语气;二是重要的词句尽量用在复述中;三是声音响亮。(三)播放第一遍录音,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记忆重要片断。(四)在较为完整地了解故事内容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播放第二遍录音,着重注意基础知识。(五)在理解故事精神和落实部分字词句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复述,可采用分段复述的方法,要求说第一个事例时,要包括开头部分,说最后一个事例时,要包括故事的结尾,复述故事时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三点注意事项。(六)简评学生的复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听说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实践价值。2、落实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重点、难点]1、重点: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2、难点:理解听说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幻灯片等。[教学过程](一)再次听课文录音,听的过程中,教师指点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教学工作作好准备。(二)落实字词的教学工作。(出示幻灯)积攒(zǎn):一点一点地聚集。津贴: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也指工资以外的补助费。稿笺( jiān ):稿纸。摞(luò):量词,用于重叠放置的东西。饯(jiàn )行:设酒食送行。尴尴(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文中有“困窘、抱歉”的意思。窟窿(kū·long):洞。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三)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 ):由使用稿纸引起回忆。第二部分(2-12):老班长向“我”赠纸和爱惜纸的事例。第三部分( 13 ):点出“我”爱惜纸的原因。(四)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明确:线索:纸主要人物:老班长(五)为什么用《纸的故事》做题目?明确:主体部分的五件事都是形成“我”极度爱惜纸的原因,全文都是紧扣“纸”写的。(六)归纳中心。赞颂老班长舍己为人,一心帮助同志进步的崇高思想品质。(七)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预习汉字的结构。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复述能力不强,不能用自己的话、用讲故事的语气进行复述。

纸的故事 篇14

  篇一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写,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为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心理描写,同时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孙犁的生平和《大公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纸吗?你都喜欢读什么报?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孙犁的文章《报纸的故事》。

  2 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读读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孙犁的的生平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并互相补充。

  3 简介《大公报》。课题中所说的报纸是什么报?谁来介绍一下《大公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孙犁与报纸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交流探究,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课文围绕报纸写了几件事?指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筹订报纸、喜读报纸、裱糊房屋)

  3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想订报纸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一是作者认为《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二是《大公报》上的文章好,三是想给《大公报》投稿。)

  4 “我”想订报纸,为什么说自己是“异想天开”?

  5 “我”是怎样和妻子商量的?

  (1)分角色朗读“我”和妻子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

  (2)从妻子的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妻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你又能体会到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听了妻子的话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对话下面一自然段,听了妻子的话,“我”的自尊心为什么受到了损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词最能表达出作者的这一心情?(作者自尊心受到损失的原因:一是失业在家,证明书是白念了;而是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赚钱养家,还伸手想妻子要钱,面子上难堪。“千钧之重”)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这一心理活动,读出感情。

  6 作者后来到底是怎样订到报纸的?这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愉快而满足)

  7 作者在描写他读报时“先读社论……放到屋里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报纸的喜爱,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十分珍惜。)

  8 夏天雨水大,“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登广告的糊在顶棚上”,以及课文最后一段都写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自我解嘲。

  三、总结

  1 “我”事业在家,且要订报看报,你如何评价这件事?

  2课文中对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读的报纸,课后注意收集自己喜欢的报纸,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剪贴,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材料呢。

  作业设计

  组织一次读报活动,并展示学生的剪报集。

  板书设计

  报纸的故事

  筹订报纸

  喜读报纸

  裱糊房屋

  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报》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词句。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学无术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责难之词 无微不至

  3、再读课文,写出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4、画找出文中几处心理描写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

  (例: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5、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简要回答:

  (1)“我”为什么一定要订阅《报》?

  (2)“我”怎样裱糊房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用心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6、质疑问难,交流研讨。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报纸的故事》属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个主题单元“往事”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片阅读课文。这是作者孙犁记叙自己失业居家后订报纸、读报纸的一段经历,全文笔调低沉、哀惋、表现了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阅读。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根据小考阅读题常见题型分析本文可能出现的试题,并加以解决。本文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学会本文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段落划分。学会加小标题的方法,并学着给文章所讲的几件事加小标题。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写,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运用老师教会的阅读方法当堂练习阅读并完成课件上的阅读题。

  2.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学习,体会作者的窘迫生活。让学生明白现代生活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为学习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学会阅读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阅读中。

  为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我预计分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课内容:第一课时: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学习,于是我在设计本课时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字词。在展示对文本的理解时,我采用“我抢麦克风”这个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课时:深层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文学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并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课件上的阅读题。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发现”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下发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对文本先作初步全面的整体感知:

  1、认真读文章,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几个多音字,如落 难 省 便 菲,给它们注上拼音并组词。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容。

  2、小组间思考:文本主要写了什么?做好展示的准备。这是合作的学习方法。试着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这又是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这又是引导和发现的学习方法的体现。

  五、说学情

  我们的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他们的基础很差。表达能力不是太好,又容易怯场。阅读能力差。基础知识的积累太少,积极性很难调动。都是我急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以上能力为主。依据这些问题设置教学。比如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方面我注重每节课的词语积累和加强训练。在训练表达能力方面我主要推出“我抢麦克风”的教学环节,最直接的训练口语表达。我想只要坚持一定会滴水穿石的。

  六、说教学流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就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流程做一交代:

  首先我采用看图片,讨论:读报,青少年应读怎样的报纸?激起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直揭课题,学生展示作者资料,检查导学案,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互解疑,教师急纠正。下来在课文内容理解的教学中学生抢着发言。使课堂的参与进入激情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让我感慨。复习加小标题的方法,段落的划分,并用加小标题的方法给文章事件加小标题不仅学以致用,更有当堂小测试的妙处。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学习重点我设计了当堂小测试。在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我主要体现在作业的布置方面。要求学生读报收集喜欢的资料。都说“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 为了以上环节能节省更多时间,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教师的任务驱动,相信学生都能在课外自主阅读,这样课堂上就可节省许多时间,为学生展示部分留有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展示,快乐提高。

  七,说教学反思:

  针对六年级的孩子,应该更充分尊重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但是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既定目标,特别是处理“我抢麦克风”这个环节,包办的了一些,学生真正交流,课堂生成的东西太少了。这也是我以后课堂上需要努力的方向。还需积极学习进取,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总之,在全县大抓高效课堂的今天,我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许,还是有点迷恋沿途的风景了。现在我认识到走的路还长,需要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的还很多,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点石成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是我的说课材料,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点批评。谢谢大家!

纸的故事 篇15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教学难点: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骤:

  (1)、定:定部首

  (2)数:部首笔画

  (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查字典(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课后第四题中的(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学点什么?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五、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时代的纸 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伦蔡侯纸 无法考证 具体的 人树皮和破布为原料 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 比较粗厚 价钱有点贵 两千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六、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

  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 (轻薄便宜)

  七、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八、作业:(1分)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1、纸的故事

  纸的发明过程: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 (贵) (粗厚) (轻薄便宜)

  ◆[2003年5月11日]

纸的故事 篇1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

  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显示)。

  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习。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习5、6。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习4、7。

  ◆[2003年12月17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