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1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的头像)让学生结合课文谈鲁迅(板书鲁迅人民)
2、引出课题(板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4、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读诗理解内容
1、“有的人”在诗中出现了八次,但它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另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
全诗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做了怎样的对比?
2、从哪些诗句能看出是诗人为纪念鲁迅而写呢?
3、如何理解截然不同的“有的人”
4、人民对截然不同的“有的人”的态度。
5、如何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怎样把这首诗读好。
7、你想对鲁迅说哪些心里话;你想对那些与人民为敌的人发出怎样的呐喊?
拓展延伸
1、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用“有的人”?
2、让学生用上“有的人”“奉献”“索取”“我们”写一些东西。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
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
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
2、生自渎诗歌
3、交流收获。
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
1)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2)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5、指名读。
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
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
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
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阅读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1)
——《有的人》教学设计10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
1949年10月,在**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质朴的诗人写下了
这样一首朴素的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位诗人就是
这首诗就是
(出示:《有的人》)一起读。
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鲁迅的资料,做成了演示文稿和电子报,每个小组都做得不错,老师放到了班级网站上,请同学们浏览一下,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鲁迅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学生边演示边回答。(教师机调为**转播)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引入初读
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话两个词,死了活着,来评价鲁迅。
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死了他还活着?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全诗,从诗中找答案。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建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2、师:今天我们利用电脑进行诗歌的学习,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
生答:
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
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
2、对比朗读
学习建议: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一、二节学习
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学习时请参考网页上的“课文学习”和“学习资源”
重点学习:(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2)发挥想象:诗中写了两类人,你可以说说你在朗读诗句时由此的联想:我由此想到了 什么人?
(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
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第 小节
我觉得……
我发现……
我是这样理解的……
读这句诗,我想到了……
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说说全诗总写的是哪一节?
(1)学生汇报第一小节(板书:生命毫无价值、思想精神永驻)
师:每节的前一句的“有的人”指人?(***者)
后一句的“有的人”指人?(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师:该怎么读这两句?
(2)老师读一读,你们听听,老师对这两种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的?
老师范读第一小节。
学生回答: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全班对比朗读第一节:左边的同学读每一小节的前一句
右边的同学读每一小节的后一句
(3)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教师总结: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第一节都是先反后正。板书:对比
2、学生继续汇报其他小节。
(如第5节:
师:你们的朗读想告诉同学们什么呢?
(想告诉同学们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痛恨;对那些一生为民,给人民作……赞美)
3、师:同学们的汇报非常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小组在课外再交流。
我们六(2)班的同学,每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全诗七个小节,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小节之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
生答:
师:我们以二、五小节为例,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小节,我们要读出人民的爱和人民的恨,读出爱之深、恨之切。
对比朗读:男同学:2 **学:
4、师:让我们再想想,有没有发现二、五小节的几句话还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第五节的第一句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一句,第五节的第二句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二句的)
师:那就让我们再次来告诉所有的人,告诉他们人民对待敌人和朋友的态度。
(再次对比朗读,两节诗歌一句一句的对比读,师生一起)
师:同学们,人民的情感是真实的、真诚的,就让我们通过真情的流露来怀念那些为人民做牛马、为人民服务的人吧。
男女对比朗读二七小节诗歌
5、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留下了这样的话:“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忘记我”,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人民的心里。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 你还知道哪些“生”与“死”的名言。
2、师: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价值观。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你活着是为了什么目标?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通过对比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情怀。
难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 复习导入,引出新授。
1、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
①1、鲁迅一生创造了哪些作品集?
②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晔写道鲁迅是一个 ( ) 的人。
③在课文 《一面》中,阿累写道鲁迅憎恶黑暗社会有如 ( )
2、师:鲁迅为了人民的事业没有休息的工作,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派******,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一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短诗《有的人》。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品味大师是如何把感情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2、生**读诗,注意读流畅、有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5、生交流感受,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师**:全诗共有几小节,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借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五、六、七节写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三、细读全诗,感悟内涵。
1、ppt出示第一小节。生朗读。
※生举手说说自己读后的疑问?
※师**:两个“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第一个“有的人”是指哪些人?在文中分别指那些人。
(师出示句式( )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明确“活“指肉体活着,”死“指精神死了。
※第二个“有的人”是指文中的那些人?
(出示句式( )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明确“死”指的是肉体的死,“活”指精神的活
2、PPT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幻灯补充《“香唾盂》】“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吐痰的时候,都是美貌的婢女过来用嘴来承接。他刚一发出咳声,婢女的嘴已恰到好处地等着了。严世蕃把这叫作“香唾盂”。”
②引导生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的结局。
③PPT 出示:“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当你读到这句诗时,鲁迅的一首诗,你也一定想到了鲁迅给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事例)
生举手发言。体会鲁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④齐读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3、PPT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品味这些想名垂千史的人遭到的骂名。
②PPT出示:“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看到野草这两个字,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鲁迅有一部散文诗集就叫——《野草》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师提示: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③男女生轮读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
4、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幻灯片补充北宋一太守天登把名字变成忌讳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的人的可恶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②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幻灯片补充2010“感动*”人物王万青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③男女生轮读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
5、领悟全诗的写作手法及这种手法的妙处。
PPT出示:这首诗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更能烘托出鲁迅以及想鲁迅这样的人的( )美好品质。
四、熟读成诵,加深感悟
1、再听范读,小声跟读,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男女生轮读。
3、全班读第一小节,再男生读有的人对人民的态度,女生读相应的结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教师以*对鲁迅的评价总结。
2、对待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请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各一,并说说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有的人》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有的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2、感受鲁迅的伟大,培养准确的人生观。
3、锻炼大胆质疑、自求自得的阅读素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提示(幻灯片):
1、(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绍兴)(早)(弃医从文 )答案两个字(生说了之后请说出原因,其中弃医从文:鲁迅最早想学医来**人民身体上的病痛,但后来他发现当时*人民更可怕的病是心理上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唤起人民的良知、骨气 。)
2、(匕首)(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36年10月29日下午5点25分 )答案三个字。
3、野草:鲁迅认为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同时把地面比作***,把地下的熔岩比作**的火焰。只要能让**火焰冲出地面,他愿意在熔岩中与*派同归于尽。
二、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
面对敌人他横眉冷对,为人民他愿作孺子牛。
2、**讨论伟人逝世,*部门或者民间会可能举办的活动。
3、介绍写作背景,揭示题目。
三、读通读顺诗,个**胆质疑
1、同学**朗读全诗,两个要求:
⑴ 读通读顺;
⑵ 读出问题并做好记号。
2、检查朗读。
3、再读诗。要求:
边读边想,从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着手,把握每一小节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一段。
5、小组**学习其他段落。
四、质疑,理清课文脉络
1、交流问题。
2、师设疑:
分别指得是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得到怎样的下场?
五、朗读升华感受
1、音频朗读。
2、学生点评。
3、齐读。
六、**拓展
1、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着本诗的格式也来写两节诗,写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如纪念雷锋有感,也可以是一类人。
2、交流。
七、总结作业
1、背诵。
2、完成个人诗稿。
《有的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20《有的人》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有的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通过对比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情怀。
难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 复习导入,引出新授。
1、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
①1、鲁迅一生创造了哪些作品集?
②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晔写道鲁迅是一个 ( ) 的人。
③在课文 《一面》中,阿累写道鲁迅憎恶黑暗社会有如 ( )
2、师:鲁迅为了人民的事业没有休息的工作,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派******,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一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短诗《有的人》。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品味大师是如何把感情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2、生**读诗,注意读流畅、有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5、生交流感受,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师**:全诗共有几小节,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借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五、六、七节写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三、细读全诗,感悟内涵。
1、ppt出示第一小节。生朗读。
※生举手说说自己读后的疑问?
※师**:两个“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第一个“有的人”是指哪些人?在文中分别指那些人。
(师出示句式( )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明确“活“指肉体活着,”死“指精神死了。
※第二个“有的人”是指文中的那些人?
(出示句式( )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明确“死”指的是肉体的死,“活”指精神的活
2、PPT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幻灯补充《“香唾盂》】“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吐痰的时候,都是美貌的婢女过来用嘴来承接。他刚一发出咳声,婢女的嘴已恰到好处地等着了。严世蕃把这叫作“香唾盂”。”
②引导生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的结局。
③PPT 出示:“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当你读到这句诗时,鲁迅的一首诗,你也一定想到了鲁迅给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事例)
生举手发言。体会鲁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④齐读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3、PPT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品味这些想名垂千史的人遭到的骂名。
②PPT出示:“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看到野草这两个字,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鲁迅有一部散文诗集就叫——《野草》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师提示: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③男女生轮读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
4、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幻灯片补充北宋一太守天登把名字变成忌讳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的人的可恶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②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幻灯片补充20xx“感动*”人物王万青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③男女生轮读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
5、领悟全诗的写作手法及这种手法的妙处。
PPT出示:这首诗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更能烘托出鲁迅以及想鲁迅这样的人的( )美好品质。
四、熟读成诵,加深感悟
1、再听范读,小声跟读,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男女生轮读。
3、全班读第一小节,再男生读有的人对人民的态度,女生读相应的结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教师以*对鲁迅的评价总结。
2、对待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请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各一,并说说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有的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
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 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
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
2、生自渎诗歌
3、交流收获。
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
1) 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2) 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5、指名读。
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
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
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
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有的人》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轻叩鲁迅,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深情地呼唤他!(幻灯出示鲁迅图片)
师: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学们怎样的记忆?
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影像资料。(课件播放《鲁迅》电影片尾葬礼部分)
师: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水?心里在想些什么?
师导或接:(来给鲁迅送葬的人这么多,鲁迅这株野草烧尽了,迎来的却是到处青青的野草!)是呀!“鲁迅死了,他还活在我们的心中!”(课件出示)
师导: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读题
二、读准诗歌,理顺思路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的诵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以评促读)
师:你还想展示哪里?
师:看一看、听一听朗读家是如何诵读的?(课件播放2009年新诗会沙桐诵诵的《有的人》)
师:同学们,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问:臧克家记录了哪两类人?
三、拨反为正,积蓄情感
师:哪些诗句刻画了*派的丑陋面目?
生:找出来读一读。
师:指导读好
师:用你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
师:你喜欢这样的人吗?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吗?
师引读:
a、骑在人民头上的——
(生读完“人民把他摔垮”后,接臧克家在《三谈“有的人”》中说到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课件出示)
生品词:
师引读:
b、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c、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师:你看到了他们怎样的下场?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仅是不喜欢,那简直就是恨呀!是呀!这些人就是行尸走肉,他们没有了人道,没有人亲情,没有了民族……(课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齐读
四、走进鲁迅,对比烘托
师:同学们,仅仅就是你恨吗?还有谁恨?
生:(人民、鲁迅)
师:*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课件出示)
师:这身硬骨头对敌人是横眉冷对,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对人民是怎样的呢?
生:
a、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d、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预设环节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哪个字最震憾你的心灵?
师:你想起了鲁迅的哪一句话?(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齐读
师:诗人臧克家活用了鲁迅的语言,或许这也是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的一种方式吧!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认识过的鲁迅,想一想他哪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了?
生:
a、送书给周晔,关心儿童,把少年儿童当作朋友。
b、自己病的吭吭地咳,还时时关心女佣阿三。
c、救助黄包车夫,为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半跪着。
d、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
e、……
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多么伟大的鲁迅呀!可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永远闭**眼睛,一位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作马的人民公仆就这样走了,永远地走了!
师导:小小的周烨忍心让自己的伯父就这样走了吗?生接读——
(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课件哀乐响起)
师:同学们,你忍心就这样让鲁迅走了吗?(反复问几个同学)
师:(课件出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生:深情地诵读
预设环节二: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你喜欢野草吗?
师:你想起了谁的诗歌?白居易的《草》
师:鲁迅一直以野草自比,在《野草——题辞》里面他这样记叙:“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课件出示)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师:(再次出示课件:《野草——题辞》,加上“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面对自己的**,为何鲁迅如此坦然,如此欣然,如此大笑,如此歌唱?
生:鲁迅的死换来了更多的像他一样的顽强的战士!
生: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课件出示)
生:现次齐读——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回扣主题)
师:鲁迅这是这样一个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样的人,在人民心中地位怎样?
生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齐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课件出示)
师:鲁迅死了,但他的精神必将传遍大江南北,他的精神必将****!面对着可亲可敬的鲁迅,面对着这些丑陋卑鄙的*派,一边是浓浓的爱,一边是深深的恨,哪两位同学分工带上这分明的爱憎读一读诗歌。
生读:a、读恨,b、读爱(课件配乐)
师:鲁迅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所以今天,鲁迅逝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又说起了鲁迅;所以《亚洲》周刊把鲁迅先生的作品评为亚洲所有作品第一名;所以《影响*历史的100人》一书中,他占据了重要的席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所以,因为他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留给我们这些**少年的太多太多。
五、讴歌鲁迅,体悟生命
师:《有的人》——诗人臧克家就用这样的语言深切怀念着鲁迅!同学们,你知道吗?大后天——10月19日就是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深切缅怀鲁迅先生吧!
生:练笔展示
师:在同学们的笔下,鲁迅更加真切了,鲁迅更加伟岸了。在同学们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在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在不断体现。
师:(课件出示):
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潜*卖力,替剥削人民和**人民的人**,就比鸿毛还轻。——*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4、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迅
六、作业设计
1、课外有时间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全集》、《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
2、大后天——10月19日就是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请同学们为鲁迅写一段铭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比较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人生观教育。
2、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的**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的**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
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务必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对你们不公*。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但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比较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以前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有的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鲁迅的《自嘲》、《野草·题辞》等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3、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小老师。看,他来啦!听小老师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和重音)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师: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种人?出示课件研读第一小节,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对比)
小结过渡: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生与死对比进行评价,从中我们明白了鲁迅先生虽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这一对比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3、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鄙视,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桌同学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读二至四节,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出示课件:请将诗歌二至四节中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替换成某一类人,小组讨论后,推选**在全班交流。(板书:骑 俯)
6、师生对读五至七节,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板书:人民爱)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板书:人民恨)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出示课件《自嘲》、《野草·题辞》)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引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从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一味索取,虽生犹死;甘愿奉献,精神不朽……)
2、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我愿做一株默默无闻的野草,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7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2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同学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附板书设计: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存 俯 记住 人民爱
对比
虽生犹死 骑 摔垮 人民恨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2)
——有的人教学设计10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自信的人怎么站?自信的人怎么坐?
一.谈话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学生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初读: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三.品读全诗,领会情感
1.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
适时点拨: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自己的感悟
适时点拨:1 《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评价赏析,引导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交流展示)。
赠送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有的人》教学反思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在课后积极反思,现将教学中点滴感受赘述于下,愿得到同行的指点。
这首诗歌我还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文以载道,是古训中对语文学科功能的阐释。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的进行德育渗透。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的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教学,参与教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健康的成长。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人民,坏事做 绝,****,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 德”碑,把自己升为**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 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1.导入 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1)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 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 他的伟大。 (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 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 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 问;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 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 的? (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 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 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 场如何? 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1)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进行创作写自己的'《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学生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味出诗味。
【教学难点】:深入文本,从细微处体会。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歌
1、谈话导入
“再会”鲁迅:同学们,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文化的一面旗帜,曾被堪称为民族“英雄”。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这就是鲁迅,对于鲁迅你还有什么了解的?(生畅谈)
3、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激情的导入,直奔“主题”。)
二、品读诗歌
1、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短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2、正音。
课件出示诗歌第二节,这里有一个字特别容易读错,瞧!它就在这一小节当中,猜猜是哪个字?(呵)告诉大家这个字同“啊”字是一样的读音,那么,它应该读第几声呢?
**读——指名读,并追问理由——齐读
3、齐读这首短诗
(设计理念:诗的语言是凝练、含蓄而又饱含感情的,以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尝试将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感悟诗歌
1、研读品悟:诗中写了几类人?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真不错,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们的诗人臧克家把这些归纳为两类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归纳两类人:(1)虽生犹死,(2)虽死犹生
3、师质疑: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为什么还有“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呢?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学生交流、并学会倾听,适时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等。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诗歌
1、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全诗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先生外,作者还歌颂了哪些人呢?请举例说明。
2、寻找鲁迅的影子。
虽然诗中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诗人肯定不是忘记了,诗中肯定有鲁迅的影子,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适时联系前面课文、课外资料,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在寻找鲁迅影子中,进一步探究人生的价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敬佩之情,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都写文章来追悼他,伟大的***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这样评价——(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是*文化**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家。
4、配乐读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地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敬佩的人。
(设计理念: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与颂扬之情,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的魅力。)
五、学写诗歌
1、读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诗歌的魅力,但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节奏、情感,还表现在它的写作特点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
(1)导语激情,仿写诗歌。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的心底开花。这首诗已经扎根在同学们的心底,那么,我们让它慢慢开出美丽的花吧,这朵花就是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
b、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c、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可以**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开始写。
(2)学生练写
(3)指名展示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写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3、激情总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让我感到震撼!这节课我们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下一单元,我们班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会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希望大家会爱上诗歌!老师更期望在我们同学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衔接下一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继续完成个人诗稿。
板书设计:
有的人
虽生犹死
做像鲁迅一样的人
虽死犹生
有的人教学设计4
《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全诗共七节。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的鞭挞了***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1、学生学龄特点、心理特征分析。学生在学习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见解,善于围绕一个问题深入探究,更喜欢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机。
2、理念应用
(1)激发读书动机。在教学中,以“比赛读书”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无为而为”地深究了教材;在活动中,理清思维,感悟教材。
(2)有效实现对话,发展语文素养。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深究文字的内涵;与同学的对话,完善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对话,深化对情感的感知;与作者的对话,感悟表达意图。
(3)多元评价,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在多元的评价中,学生准确了解自己思维,知识,技能的水*。
(4)以读代讲,引导发表个人见解。有层次的**读书,由浅入深地感知教材,最终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内容,研读语言文字内涵,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及人民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自信的人怎么站?自信的人怎么坐?
谈话导入: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学生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请大家看课题,本文课题与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介绍副标题)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初读: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检查,评价,正音)
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自己的感悟,适时点拨:
1 、《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4、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有的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新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恍惚 吝惜 耸人听闻 敬畏 愚鲁 心领神会”;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常的小事中体会有些人那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张晓风资料及经典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身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却默默地给我们带来许多帮助,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无私、博爱,在不经意之间,触发了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思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张晓风,一起去感悟几位普通人带给我们的礼物,感受人性美的魅力。(板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作家张晓风笔下的几位普通人,名字甚至容貌都不清晰,但他们高尚的品质却使作者铭记于心,也令我们心生敬意。
1.通过预习,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普通人?
2.小组交流预习后收获。
3.集体交流:
(1)文章写了四个普通人:女教师 米店胖老板 中年乞丐 代数老师
(2)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
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响。
第二层(从“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其他的人竟****呢?”),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的信守。
第三层(从“有一个夏天”至“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而产生的自责。
第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讲了代数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我”进行列式的事情。
4.学生质疑问难。
难点预设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三、精读感悟,体会品质。
师: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四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1.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以文章语言加小标题:
(1)“挖”字的含义。
(2)有所畏惧。
(3)不可弥补的遗憾。
(4)君子谋道。
以文章内容与中心加小标题:
(1)不吝惜的称赞
(2)有所畏惧的诚实。
(3)不可丢弃的同情。
(4)难能可贵的敬业。
3.师: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吗?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
4.分组讨论。
5.集体交流:
学生读有关句子,谈体会
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普通人的崇高品质。
(1)女教师:实事求是,为人谦逊的的人格魅力,挖掘出了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2)胖老板: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3)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4)代数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理解“君子谋道”
原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的。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7.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8.师小结:
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一张张时常浮现的脸,一次次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师引读课文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经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可能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句子解读:
总领下文对“有些人”的回忆。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 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四、了解作者,感悟散文大家的写作特点。
师:用看似*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是散文家张晓风的一贯写法。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张晓风?
五、总结全课,深化主题。
本课通过叙述与自己相关的*凡人的四件小事,告诉人们需要存留的几种真情:不吝惜的称赞;有所畏惧的诚实;不可丢弃的同情;难能可贵的敬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们也怀着一颗细腻、敏锐的心灵,去感悟,去揭示生活中的善与美。
附板书设计
有些人 品质 感悟
女老师 谦逊称赞 不吝惜的称赞
胖老板 信守诺言
有所畏惧的诚实
乞丐 不可弥补的遗憾 不可丢弃的同情
代数老师 君子谋道 难能可贵的敬业
有的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比较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了解鲁迅入手
1、出示有关鲁迅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鲁迅)
2、讲讲你明白的鲁迅的小故事。
师述:鲁迅是*现代伟大的**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战斗。*以前这样评价鲁迅:
(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地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介绍背景)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有的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来,读读这首诗。
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2、指名读,纠正、评价。
3、听听别人是怎样读的。听录音朗诵。
4、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该怎样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能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谈。
2、你还有哪些发现?
交流,引导感悟。
A、发现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的诗句(如果没有发现则点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好象一次没提鲁迅啊?)
⑴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学生说后,幻灯出示《自嘲》)导读: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爱戴他,齐读第二小节。
⑵(幻灯补充《野草题辞》)
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导读: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怀着深深地敬意赞颂他:齐读第三小节。
B、发现比较、反复的表达方法。
C、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样摔。
指导带着仇恨读)
3、导读57小节: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5、6、7小节,读中访问、指导。
4、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让我们一齐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道什么样的人?
2、写:模仿这首诗比较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总结教学:
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些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把感受个性深的诗句抄写下来。
2、学习比较、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有的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 ,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2、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3、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点:
揣摩语句含义,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好几篇鲁迅的作品,同学们还能想起来吗?(学生**回答)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一切人民的敌人作不妥协的**因此,他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静与爱戴,也带来了敌人的攻击和谩骂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诗歌《有的人》就是赞扬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鞭挞***者的卑劣无耻的(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走近臧克家: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1949年10 月19自 ,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诗人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的故居,于11月 1日 写就了这首诗
2、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找出以下信息:
(1)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明确】诗中是通过揭露批判***者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以“有的人” 题,对全诗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有的人实指两种人,两个对立的方面
(2)全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先总提后分说,第一节是总提是全诗抒情言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节写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五、六、七节写两种人不同的结果,诗节之间逐一对应,承传自然,脉络清晰,环环紧扣
(3)全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诗采用对比的方法歌颂鲁迅先生的伟大品质和精神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齐读第一节后讨论:
(1)这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怎么理解?
【明确】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死了;第二 “死” 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 指精神永存这一节中,通过两个”活”字和“死”字的对比,分别指出两个不同人的生命价值
(2)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明确】第—个“有的人”指***者,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活,生命毫无意义,因此,他们虽生犹死,第二个“有的人” 指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他们一生为人民,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即使生命己息,但永驻人间,因此,他们虽死犹生
2、分散读第二、三、四节,边读边思考:
(1)这三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两种人的具体表现?
【明确】这三节分别从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各自不向的人生追求和所起的不同社会作用这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对比,通过对比,热情颂扬了鲁迅的伟大精神和品格
(2)“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人石头“是指给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怎样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野草》,鲁迅的散文诗集,鲁迅热爱野草,甘愿做野草,并甘愿在“燎原大火”中燃尽自己,这一诗句是对鲁迅在****中的伟大献身精神的赞誉
(4)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明确】这种人为自己的利益而活,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欲,他们势必要**别人,剥削别人,所以他们活着别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别人就不能好好地活,这句话说明,***者与广大人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
3、 指名一学生朗读第五、 六 、七节,边听边**思考:
(1)“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人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但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2)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明确】这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那些为**为人民献 出一切的人,人民会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力量必将越来越壮大,**也必定蓬勃发展,而**者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五、合作探究,综合分析
全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明确】第一节将两种人的不同的生命价值进行对比,以渺小反衬高尚,以丑衬美,以恶衬善第五一七节把两种人由于不同表现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在重重对比衬托中,鲁迅的崇高形象更加鲜明
六、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与《有的人》进行比较,看看泰戈尔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赞美的“有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美德?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不同,说说不同之处在哪?
有的人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逝世)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妥协()倾向()摧残()**()
腐朽()摔垮()
2.按拼音写汉字。
狂wàng()保zhàng()坚rèn()
kuì()败yì()制zēng()恨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
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活:肉体存在。
5、《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6、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感知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第一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展示反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试概括其中的三个。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
3学了本文,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有的人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有的人教学设计10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进行创作写自己的'《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学生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味出诗味。
【教学难点】:深入文本,从细微处体会。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歌
1、谈话导入
“再会”鲁迅:同学们,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文化的一面旗帜,曾被堪称为民族“英雄”。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这就是鲁迅,对于鲁迅你还有什么了解的?(生畅谈)
3、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激情的导入,直奔“主题”。)
二、品读诗歌
1、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短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2、正音。
课件出示诗歌第二节,这里有一个字特别容易读错,瞧!它就在这一小节当中,猜猜是哪个字?(呵)告诉大家这个字同“啊”字是一样的读音,那么,它应该读第几声呢?
**读——指名读,并追问理由——齐读
3、齐读这首短诗
(设计理念:诗的语言是凝练、含蓄而又饱含感情的,以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尝试将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感悟诗歌
1、研读品悟:诗中写了几类人?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真不错,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们的诗人臧克家把这些归纳为两类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归纳两类人:(1)虽生犹死,(2)虽死犹生
3、师质疑: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为什么还有“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呢?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学生交流、并学会倾听,适时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等。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诗歌
1、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全诗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先生外,作者还歌颂了哪些人呢?请举例说明。
2、寻找鲁迅的影子。
虽然诗中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诗人肯定不是忘记了,诗中肯定有鲁迅的影子,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适时联系前面课文、课外资料,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在寻找鲁迅影子中,进一步探究人生的价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敬佩之情,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都写文章来追悼他,伟大的***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这样评价——(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是*文化**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家。
4、配乐读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地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敬佩的人。
(设计理念: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与颂扬之情,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的魅力。)
五、学写诗歌
1、读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诗歌的魅力,但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节奏、情感,还表现在它的写作特点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
(1)导语激情,仿写诗歌。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的心底开花。这首诗已经扎根在同学们的心底,那么,我们让它慢慢开出美丽的花吧,这朵花就是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
b、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c、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可以**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开始写。
(2)学生练写
(3)指名展示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写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3、激情总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让我感到震撼!这节课我们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下一单元,我们班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会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希望大家会爱上诗歌!老师更期望在我们同学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衔接下一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继续完成个人诗稿。
板书设计:
有的人
虽生犹死
做像鲁迅一样的人
虽死犹生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3)
——《有的人》教学设计菁选
《有的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的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地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生:动笔写。(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者***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3、师:同学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以下内容形成板书】
生: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彩不宜)
师:这样,“有的人”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两两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是什么哲理呢?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
生:朗读。
师:很好。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
(注:这是为上市级大型公开课而设计的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人民,坏事做绝,****,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1、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为《**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1)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问;
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的?(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场如何?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1)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刻内涵;
2、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3、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诗歌中多重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建议: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A
预习指导:
1、阅读巴金的作品:《忆鲁迅先生》(《1949—1979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熟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二、导读
1、 学生**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2、 教师配乐朗诵全诗(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 明确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三、导学
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2、 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
3、有感情朗读。(注意爱憎情感的表达)
4、讨论以下问题:
(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点拨:
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点拨: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
(3)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点拨: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
5、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诗中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7、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8、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
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四、小结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练习册作业。
《有的人》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逝世)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妥协()倾向()摧残()**()
腐朽()摔垮()
2.按拼音写汉字。
狂wàng()保zhàng()坚rèn()
kuì()败yì()制zēng()恨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
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活:肉体存在。
5、《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6、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感知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第一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展示反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试概括其中的三个。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
3学了本文,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有的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
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讲解式。
五、教学课件准备:
鲁迅像。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鲁迅的像
1、**回顾
《一面》中作者是怎么描写鲁迅的?仔细观察图像,对照图片看看作者的描写和实际相符合吗?你看了这些像以后有什么感受呢?能给大家谈谈吗?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深入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的精神。我给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我想,同学们在看完这些资料以后对鲁迅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资料,指名读资料。
3、读完以后有什么感想?
4、教师结合学生的感想,进一步讲解相关的内容。
5、鲁迅对生死的态度学生看鲁迅《死》一文中的相关文字。结合其遗嘱回答。
6、鲁迅对自己看得很轻,但是别人呢?别人是怎么评价鲁迅的?
7、指名读名人评价鲁迅的文字。
8、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的评价很高。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死后人们冠之以民族魂的称号。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读诗,把握主要内容。
3、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学习探究,领会内涵
既然文章是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出现鲁迅的字样了没有,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纪念鲁迅的,对鲁迅作者是怎么评价的?从哪一节可以看出?
生活死的意义。
生和死的意义不同,作者是怎么写的。死了还活着,活着却死了,你是怎么理解文章的,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我们提供的相关资料来谈谈吗?
活着却死了的人有哪些表现?死了却活着的人有哪些表现?结合诗歌来看看。
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结局?从中说明了什么?
四.深化认识,拓展教学空间
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你觉得你所知道的人中,那些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还活着?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文章说。
2、“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教师课堂拓展韩愈文章写得好,当时许多大户人家一旦死了人,就请韩愈写祭文,想借助韩愈的文章来留名后世,但是,他们终究没有能够。
3、“春分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看到这两句,你想到了那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的是草的生命力顽强。其实,这儿有更深层的意义。只有那些像草一样的低微的生命,才有顽强的生命力。鲁迅先生始终把自己当做一棵野草,他有一散文诗集取名就叫《野草》,也是这个意思。从全诗来看,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人,他们始终都把自己当做一棵野草。只有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才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
四、总结归纳
本文运用对比的的手法,通过生与死两种不同的意义,对鲁迅的伟大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国古代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司马迁说到人的生死时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完以后,我们要认真思考。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搜集更多相关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7
一、导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3、感情朗读诗歌。
二、导学重点:
1、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三、导学难点:
品味诗中含又深刻哲理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编撰导学稿,印发学生试做。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导学流程:
(一)导语:
同学们,人生在世,生命也许是划过天空的一颗流星,转眼即逝;生命也许就是一轮明月,伴我永恒。凝神谛听,屏息沉思,许多人的生命理想照亮了我们的行程!韩愈高喊:“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文天祥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抒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臧克家充满哲理的诗行:《有的人》,于字里行间品味隽永的生命内涵。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介绍后补充
臧克家(1905-20xx),山东诸城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一生写了不少诗歌,他的**诗作已收入《臧克家诗选》。他曾于20xx年7月20号获得首届“**诗人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里称他是:为我国新诗发展做出宝贵贡献的20世纪杰出的大诗人。
1949年臧克家到**后,于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日,瞻仰了鲁迅故居,想到了先生的一生,感慨万千,回去后,于11月1日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抒情小诗,以此缅怀先生伟大的一生。
(三)合作探究:
1、学习方法探究
①“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面对诗题,联系诗歌内容,你会想到那些问题呢?
明确:“有的人”是指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歌既然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什么却又以“有的人”为题?诗歌揭示了一个什么深刻的哲理?等等。
②根据你的体会和经验,学习诗歌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读诗歌,品字词,析诗句,赏手法,悟哲理。
2、诗歌内容鉴赏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用“读、品、析、赏、悟”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歌。
(1)感情朗读全诗
要求:注意感情的处理,语速的把握,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重音的恰到好处。
学生读诗,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2)读诗歌第一小节,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板书加点的词语,下同)
①这节诗中有两个“活”两个“死”,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吗?
明确:第一个“活”是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是指生命永存。
第一个“死”是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是指失去生命。
②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明确:因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虽生犹死,他们的行为,为人民所痛恨,他们的生活,为人民所不齿,他们的生命,在人民心中早已腐烂发臭。
③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者
④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明确:因为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⑤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鲁迅及**者。
⑥小结第一段的内容: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
3、读诗歌第二至四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第二至四段三个小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明确:从“对人们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表现。
②“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指给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③怎样理解“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鲁迅先生以彻底**的英雄气概,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④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明确: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欲,他们势必要**别人,剥削别人,所以他们活着,别人的利益就要受到侵害,别人就不能好好地活着。这句诗说明,****者与广大人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
⑤在这三个小节的诗行中,你觉得那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你能找出来品味一下吗?
明确:“骑”这个典型动作,加上“呵,我多伟大”这句典型语言,非常形象地揭露了**派的残暴无耻。
“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者想“流芳百世”。
“情愿”写出了鲁迅的人生选择,他选择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不能活”写出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对**者的骄横残暴。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写出了鲁迅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精神。
⑥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除了副标题里提到“鲁迅”名字,诗中并未出现鲁迅二字,你能从诗中找出能使你想到鲁迅名著的提示诗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提示性诗句略)好处:暗合题目,既含蓄、又形象,增添诗味。
4、读诗歌第五至七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但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②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自己的一切。一旦**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③你能把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及相应的结果连在一起吗?
明确:骑在头上——————把它摔垮
俯下身子——————永远记住
名字刻入石头——————名字烂得更早
情愿作野草——————青青野草
别人不能活——————下场可看到
多数人更好地活——————抬举得很高
男生读表现,女生读结果,教师板书。
④这三个小节的诗中,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找出来品味一下。
明确:“摔”字表现了人民群众力量之大。
“垮”字写出了****者失败的命运。
“记住”表明鲁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烂”字表现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的**者的强烈憎恶之情。
“很高很高”是诗人对鲁迅的热烈赞颂,是对鲁迅的热烈拥戴,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的无限爱戴。
5、背诵全诗,归纳主题。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及**者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阶级,深刻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以人民为敌的必然**的真理。
6、全班探究欣赏写作特色。
①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诗人为了突出鲁迅崇高而伟大的形象,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从诗歌中找出一例来吗?这首诗的对比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明确:第一小节,把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进行对比,以渺小反衬高尚,以丑衬美,以恶衬善。
第二至四小节,把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表现作对比。
第五至七小节,把两种人由于不同表现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
特点:都是先反后正。
作用:在重重对比中衬托,使鲁迅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②现在你能否说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却为何以“有的人”为题?
明确:诗中是通过揭露批判****者来衬托鲁迅,因此,以“有的人”为题对全诗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有的人”是指两种人,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除了对比手法,你还能欣赏出什么手法?
明确:反复的手法。
④反复有几种形式?
明确:有两种,一是词语反复,二是句子反复。
⑤反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充分抒写了诗人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⑥还有什么手法吗?
明确: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生*,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出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
议论用语生动形象,如以“骑在人民头上”与“俯下身子”表现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表现愿为人民作出最大**的人生命长在,精神永存;以“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人民对献身于人民事业的人的拥戴。
(四)综合学习
1、这首诗之所以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人们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除了它的艺术特色以外,还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说说这首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是什么?
明确: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比然**。
2、这首诗启迪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社会中同样存在着像诗中所说的两种人,请分别举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主检测》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者活着死了
一、两种人生死的意义
迅及**者死了活着
二、不同表现三、不同结果
骑在头上把它摔垮
对人民对比歌鞭
俯下身子永远记住颂挞
鲁反
讯动
名字刻入石头名字烂得更早及统
对人生对比革治
愿做野草等火烧青青野草命者
者
别人不能活下场可以看到
对社会对比
为多数人更好地活抬举地很高
《有的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潜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有的人》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能从读中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情感。
2、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能理解作都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着中式的长衫,短短的头发根根直立着,目光深邃而炯炯有神,浓黑的胡须像大写的一字……他是谁?他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家鲁迅,他是**文化史的一面光辉的旗帜,民族的脊梁。我们第五单元学习的主题就是认识鲁迅,了解鲁迅,走近鲁迅,这节课,我们将起走进藏克家写的《有的人》,更加深刻的来理解这位伟人。板书:有的人
二、鲁迅的生*简介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 **:通过我们这一单元前面三课的学习,以及你的课外阅读,谁来说说你对鲁迅的了解有哪些?(学生**发言或点名回答)
2、我们一起再来温故一下鲁迅的简介。出示:幻灯片2。(学生齐声朗读)。接着出示一下个灯片,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真实的自我写照。
3、看看本课的写作背景。出示灯片3,师读。
三:读诗
1、出示灯片4,师范读。
2、 师强调: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声情并茂,把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从字里行间给读出来。同学们**朗读一遍后,点名朗诵。相机指点。
3、师:下面我们听听别人的朗诵。出示灯片5。
4、小组内朗读。(师: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一起朗诵朗诵,待会儿,我们各小组间比比,哪小组读得更有感染力。)
5、小组间比一比。(师:别的.小组在朗读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听听别人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有问题,以便我们在读的时候引起注意。其他小组读完之后要给予掌声。)
6、分角色朗诵,男生读诗的每一小节的前二行,女生读诗的每小节后两行。读了之后,师简单评评。
7、师生一起朗诵。
四、赏析诗歌。
师:读过我们的朗读,我们对这首诗应该有一定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理解。出示灯片6
1、在这首诗里面,诗人写了几种人?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另外一种人呢?学生**回答或点名回答。出示灯片6的答案,师并加以小结: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他活着不管别人死活的人,这样的人是人民的敌人,是**派,是剥削者;一种他宁愿给人民做牛做马、宁愿做野草燃烧、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诗人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衬托鲁迅的伟大。由此可见,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回答灯片6上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打出灯片6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小结: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文章的时候,恰入其分地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二方面来刻画和描述,往往能造成强烈的情感冲突,更能彰显文章的中心。
3、找出每小节的对比。边引导学生回答边出示灯片7。
4、学习第一小节中的对比。“活着———死了”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并打出灯片7上的答案,师:这样的人我们有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虽生犹死 苟且偷生 行尸走肉。“死了———活着”又分别是指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并打出灯片7上的答案。师:鲁迅先生虽然死了,他的精神还活在人民的心中。我们用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他 呢?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虽死犹生 英名永存 流芳百世。
5、诗歌的第二、三、四小节,诗人又是从哪些方面方面来进行对比刻画的呢?分别出示灯片8、9、10,师加以指导学习。并小结:从对待人民的态度来说,有的人是横行霸道,作威作福;而鲁迅先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人生的目的来看,有的人是活着为自己,死后想留名,而鲁迅先生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对社会有影响来说,有的人一生都在侵害人民的利益,而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捍卫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吁,奋笔疾呼。因此这二种人注定会有不同的结局和下场。
6、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二种人截然不同的下场吧。出示课件11,师生一起朗读。
7、师:可见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像一句歌词里所写: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是老百姓。也正如***所说: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们说鲁迅先生的死属于哪一类呀?对,他没有死,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精神将**长青!我们祝愿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回答后板书:鲁迅———****!
8、出示灯片12,师:我们来看看*******是如何评论他的。师读。
五、总结拓展
1、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我们有哪些感悟呢?出示课件13。让学生**发言或点名回答后,师打出灯片13问题的老师的寄语,师读。
2、再读课文。播放课件中的朗读配音rm,师生一起朗读。
3、课后同学们再读一读语文书中87页上作家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有的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比较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人生观教育。
2、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的**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的**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
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务必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对你们不公*。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但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比较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以前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有的人》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比较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了解鲁迅入手
1、出示有关鲁迅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鲁迅)
2、讲讲你明白的鲁迅的小故事。
师述:鲁迅是**现代伟大的**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战斗。***以前这样评价鲁迅:
(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地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介绍背景)19XX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有的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来,读读这首诗。
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2、指名读,纠正、评价。
3、听听别人是怎样读的。听录音朗诵。
4、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该怎样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能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谈。
2、你还有哪些发现?
交流,引导感悟。
A、发现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的诗句(如果没有发现则点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好象一次没提鲁迅啊?)
⑴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学生说后,幻灯出示《自嘲》)导读: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爱戴他,齐读第二小节。
⑵(幻灯补充《野草题辞》)
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导读: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怀着深深地敬意赞颂他:齐读第三小节。
B、发现比较、反复的表达方法。
C、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样摔。
指导带着仇恨读)
3、导读57小节:19XX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5、6、7小节,读中访问、指导。
4、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让我们一齐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道什么样的人?
2、写:模仿这首诗比较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总结教学:
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些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把感受个性深的诗句抄写下来。
2、学习比较、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有的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的**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的**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在***成立不久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感受颇深,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文章题目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副标题)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关于鲁迅和臧克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鲁迅生活时代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3.感知鲁迅作品《自嘲》《野草》。
三、初读知大意
1.师范读:诗歌中写了几种人?(两种人)
2.全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四、研读品内容。
(一)生**研读
1.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着两种人?用“ ”和“ ”分别标注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所写的内容与结构的不同,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二)学生汇报,评议共进,教师相机点拨并梳理成果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五、联系实际谈收获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六、总结
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七、作业(小练笔)
模仿本诗的格式创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有的人》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地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重点
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自己的一切。一旦**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后题。
第3、4课时:理解对比的写法,和本诗蕴含哲理。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第1节)(第2、3、4节)(第5、6、7节)
人生意义
(对比)(对比)(对比)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二、作家简介
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1949年全国**后,藏克家由**回到**。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三、解题
“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的无产阶级**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苜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四、导入
人都有生和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间题上,***曾经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举例说明)
《有的人》这首诗以形象、凝练、通俗的语言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抒发了作者由此而发的感受,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的无产阶级**战士。
五、通读课文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理解课后题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宇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活"宇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3·体会:“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得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宇,深刻地揭露了****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啊,我多伟大!"刻画了****者的外强申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派迸行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把鲁迅的形象写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
4·体会: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道出了**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5·体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骑”、“摔”、“垮”字分别说明什么?
(“骑”生动地表现了**派**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而人民要**他们,**他们,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6·理解课后题二:
为什么说“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又应当怎样理解?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末,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自己的一切。一旦**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刻入”和“烂”是讥讽、嘲笑,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派的鞭挞、讨伐;“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六、课文分析
1·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第2、3、4节是第二部分;第5、6、7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2·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3·教师提间:这首诗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这一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所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则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
4·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冲锋陷阵的**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了两个阶级的**,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的**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5·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l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一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
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一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6·课后题五:
***同志称赞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力**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重的小草”,而这首诗却说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应该怎样理解?
(***同志所说的"小草"与这首诗里所说的"野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没有坚定立场的骑墙派,后者指愿与旧社会同归于尽,一起被**烈火烧掉,为****奉献自己一切的**者。鲁迅说,"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这黑暗的社会背景就是"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鲁迅先生以彻底**的英雄气概,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七、教学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课后题六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4)
——《有的人》教学设计10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材料,进一步了解鲁迅这个人。掌握如何搜集资料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2.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学会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3.初步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2.初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评价鲁迅,导入新课
1、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2、学生评价。
3、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自读自悟,走进诗歌
1.解读标题
(1)这个标题跟一般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有一个副标题,解释说明诗人写这首诗的原因。
(2)看到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会写什么?
2.找关键句
(1)什么是关键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首诗是围绕着哪个句子来写的?为什么?(读段落)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或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总结找关键句的方法:一般来说,有特定的位置)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2)在这个关键句中你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是哪个?
(3)(带着爱憎分明的感情自读)找出诗歌中表现鲁迅这类人怎么活的诗句。如何理解?在这个单元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鲁迅先生这样活的事例呢?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报答人民的形象!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总结: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才是有价值的活。
(4)诗中还写了其他人吗?他们是怎样活的?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摔垮:人民要***派,***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5)为什么要写这类人?为什么要对比,不对比可以吗?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
(6)为什么题目不单独写做“纪念鲁迅有感”而叫做‘有的人’?
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冲锋陷阵的**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了两个阶级的**,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的**先驱的崇敬和热爱。而且,诗篇还揭示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所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则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
三、读懂鲁迅,思考人生
通过学习《有的人》,我认识到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我要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通过对比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情怀。
难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 复习导入,引出新授。
1、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
①1、鲁迅一生创造了哪些作品集?
②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晔写道鲁迅是一个 ( ) 的人。
③在课文 《一面》中,阿累写道鲁迅憎恶黑暗社会有如 ( )
2、师:鲁迅为了人民的事业没有休息的工作,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派******,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一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短诗《有的人》。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品味大师是如何把感情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2、生**读诗,注意读流畅、有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5、生交流感受,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师**:全诗共有几小节,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借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五、六、七节写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三、细读全诗,感悟内涵。
1、ppt出示第一小节。生朗读。
※生举手说说自己读后的疑问?
※师**:两个“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第一个“有的人”是指哪些人?在文中分别指那些人。
(师出示句式( )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明确“活“指肉体活着,”死“指精神死了。
※第二个“有的人”是指文中的那些人?
(出示句式( )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明确“死”指的是肉体的死,“活”指精神的活
2、PPT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幻灯补充《“香唾盂》】“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吐痰的时候,都是美貌的婢女过来用嘴来承接。他刚一发出咳声,婢女的嘴已恰到好处地等着了。严世蕃把这叫作“香唾盂”。”
②引导生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的结局。
③PPT 出示:“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当你读到这句诗时,鲁迅的一首诗,你也一定想到了鲁迅给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事例)
生举手发言。体会鲁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④齐读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3、PPT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品味这些想名垂千史的人遭到的骂名。
②PPT出示:“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看到野草这两个字,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鲁迅有一部散文诗集就叫——《野草》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师提示: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③男女生轮读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
4、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幻灯片补充北宋一太守天登把名字变成忌讳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的人的可恶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②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幻灯片补充2010“感动*”人物王万青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③男女生轮读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
5、领悟全诗的写作手法及这种手法的妙处。
PPT出示:这首诗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更能烘托出鲁迅以及想鲁迅这样的人的( )美好品质。
四、熟读成诵,加深感悟
1、再听范读,小声跟读,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男女生轮读。
3、全班读第一小节,再男生读有的人对人民的态度,女生读相应的结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教师以*对鲁迅的评价总结。
2、对待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请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各一,并说说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有的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
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 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
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
2、生自渎诗歌
3、交流收获。
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
1) 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2) 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5、指名读。
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
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
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
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有的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B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地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本课出现的生词。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树立初步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拓展与延伸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材料,进一步了解鲁迅这个人。
重、难点突破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被人民歌颂称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图片,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文坛上有一位以笔为枪的文学巨人,你认识他吗?幻灯出示。
2、介绍鲁迅的资料
把你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师小结: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他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赶紧收敛,忘记我是谁,管你们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怎能忘记他,事隔13年,人民作家臧克家怀念鲁迅先生的一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诗 板书课题:有的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想不想听听这首诗?师放录音。把书端好认真听,看你能发现什么?师相机指导“呵“的读音有五个,在这里读“啊”。
2、**出声的练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先写了对两种人不同的评价,又写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最后写了两种人不同的结局)
三、结合具体内容品词析句
1、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不同,他们的结局也大相径庭?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的第二节,按要求完成自学提示。幻灯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有不同的符号画出两种人不同的石句,再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2、交流读书体会
A、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生动地表现了第一种人**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师相机引出鲁迅的《自嘲》诗,引出鲁迅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②人民永远记住它。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被人们永远怀念的人,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师幻灯篇出示:如焦裕禄,杨善洲等人物,进行简介。
(2)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摔垮:人民要***派,***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⑤抬举,说明这种人在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四、指导朗读
1、诗人对这两种人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两种不同的情感分别读一读这两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整理好的两组句子)
2、学生练读,指名读。
五、写法指导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揭示对比的手法。
六、升华情感,学会做人
七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流走,昔日的***也早也不复存在,那这首是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新的启示呢?你又打算做什么样的人呢?学生结合做人的名言谈体会。
七、拓展阅读
学生齐诵《石灰吟》,师配乐读《爱莲说》
并小结:如何做人是我们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可能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做事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奉献自己的力量确实永恒的主题,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永恒的丰碑。
《有的人》教学设计6
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
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之所以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是因为他“骑在人民头上”,而且感到自己的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但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样的从灵魂深处是卑劣渺小的,从动机上讲是贪婪自私的,从后果上讲是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并与人民为敌的,所以,“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相反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数句。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而又鲜明,能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有的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比较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了解鲁迅入手
1、出示有关鲁迅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鲁迅)
2、讲讲你明白的鲁迅的小故事。
师述:鲁迅是*现代伟大的**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战斗。*以前这样评价鲁迅:
(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地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介绍背景)19XX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有的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来,读读这首诗。
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2、指名读,纠正、评价。
3、听听别人是怎样读的。听录音朗诵。
4、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该怎样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能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谈。
2、你还有哪些发现?
交流,引导感悟。
A、发现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的诗句(如果没有发现则点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好象一次没提鲁迅啊?)
⑴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学生说后,幻灯出示《自嘲》)导读: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爱戴他,齐读第二小节。
⑵(幻灯补充《野草题辞》)
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导读: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怀着深深地敬意赞颂他:齐读第三小节。
B、发现比较、反复的表达方法。
C、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样摔。
指导带着仇恨读)
3、导读57小节:19XX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5、6、7小节,读中访问、指导。
4、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让我们一齐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道什么样的人?
2、写:模仿这首诗比较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总结教学:
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些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把感受个性深的诗句抄写下来。
2、学习比较、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有的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记“伟大、不朽”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方法与过程: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板书设计:
有的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9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进行创作写自己的《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学生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味出诗味。
【教学难点】:深入文本,从细微处体会。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歌
1、谈话导入
“再会”鲁迅:同学们,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文化的一面旗帜,曾被堪称为民族“英雄”。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这就是鲁迅,对于鲁迅你还有什么了解的?(生畅谈)
3、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激情的导入,直奔“主题”。)
二、品读诗歌
1、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短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2、正音。
课件出示诗歌第二节,这里有一个字特别容易读错,瞧!它就在这一小节当中,猜猜是哪个字?(呵)告诉大家这个字同“啊”字是一样的读音,那么,它应该读第几声呢?
**读——指名读,并追问理由——齐读
3、齐读这首短诗
(设计理念:诗的语言是凝练、含蓄而又饱含感情的,以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尝试将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感悟诗歌
1、研读品悟:诗中写了几类人?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真不错,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们的诗人臧克家把这些归纳为两类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归纳两类人:(1)虽生犹死,(2)虽死犹生
3、师质疑: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为什么还有“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呢?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学生交流、并学会倾听,适时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等。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诗歌
1、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全诗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先生外,作者还歌颂了哪些人呢?请举例说明。
2、寻找鲁迅的影子。
虽然诗中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诗人肯定不是忘记了,诗中肯定有鲁迅的影子,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适时联系前面课文、课外资料,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在寻找鲁迅影子中,进一步探究人生的价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敬佩之情,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都写文章来追悼他,伟大的***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这样评价——(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是*文化**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家。
4、配乐读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地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敬佩的人。
(设计理念: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与颂扬之情,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的魅力。)
五、学写诗歌
1、读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诗歌的魅力,但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节奏、情感,还表现在它的写作特点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
(1)导语激情,仿写诗歌。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的心底开花。这首诗已经扎根在同学们的心底,那么,我们让它慢慢开出美丽的花吧,这朵花就是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
b、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c、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可以**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开始写。
(2)学生练写
(3)指名展示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写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3、激情总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让我感到震撼!这节课我们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下一单元,我们班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会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希望大家会爱上诗歌!老师更期望在我们同学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衔接下一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继续完成个人诗稿。
板书设计:
有的人
虽生犹死
做像鲁迅一样的人
虽死犹生
《有的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2、感受鲁迅的伟大,培养准确的人生观。
3、锻炼大胆质疑、自求自得的阅读素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提示(幻灯片):
1、(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绍兴)(早)(弃医从文 )答案两个字(生说了之后请说出原因,其中弃医从文:鲁迅最早想学医来**人民身体上的病痛,但后来他发现当时*人民更可怕的病是心理上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唤起人民的良知、骨气 。)
2、(匕首)(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36年10月29日下午5点25分 )答案三个字。
3、野草:鲁迅认为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同时把地面比作***,把地下的熔岩比作**的火焰。只要能让**火焰冲出地面,他愿意在熔岩中与*派同归于尽。
二、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
面对敌人他横眉冷对,为人民他愿作孺子牛。
2、**讨论伟人逝世,*部门或者民间会可能举办的活动。
3、介绍写作背景,揭示题目。
三、读通读顺诗,个**胆质疑
1、同学**朗读全诗,两个要求:
⑴ 读通读顺;
⑵ 读出问题并做好记号。
2、检查朗读。
3、再读诗。要求:
边读边想,从读懂一个词一句话着手,把握每一小节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一段。
5、小组**学习其他段落。
四、质疑,理清课文脉络
1、交流问题。
2、师设疑:
分别指得是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得到怎样的下场?
五、朗读升华感受
1、音频朗读。
2、学生点评。
3、齐读。
六、**拓展
1、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着本诗的格式也来写两节诗,写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如纪念雷锋有感,也可以是一类人。
2、交流。
七、总结作业
1、背诵。
2、完成个人诗稿。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5)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3篇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指导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学法引导
1、标题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分句读,分段读、对照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讲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对比的手法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二)难点
深刻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性。
(三)疑点
诗歌未三节能否去掉?这三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四)解决办法
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解决,对于难点和疑点,在学习时教师应进行方法的引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课时按排
1 课时
五、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没计
1.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正反复朗读的训练中读出诗歌的情。
1. 教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诗歌中的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反复朗渎,体会诗歌爱憎分明的感情。
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对比的好处。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中所寓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但这首涛又非一般的悼卓念性文章,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进行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三)教学过程
1.以介绍诗歌的般特点导入 本文学习。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其特点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音调**,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新诗般分行排列:这是诗歌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诗歌里,其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绍,要抓住姓名、出生时间、什么地方人、评价、作品五个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诗的特点、背景。
提示概括本诗特点有四:
(1)富有哲理性。
(2)语言凝练有力。
(3)采用对比手法。
(4)用形象的语言发议论讲道理。
2.学习正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诗歌朗诵的轻重、缓急、分节、节奏处理及本文思想内容。范渎后,要求学生将诗中八处有的人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种人、某类人,提醒改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尽量准确。
明确:改换要具体、明确,注意措词,有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鱼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学生改后,抽学生根据自己所改朗诵全涛,朗诵后学生一起评议。然后,再分组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分析对比写法,引导更深入地钻研课文。
**:文中八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对人民有利的人和对人民有害的人;
**并引入讨论:
①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
②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
③为了说明两种人的不同通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
④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是什么意思?
⑤最后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
⑥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
①从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个方面。
②因果关系,不但呼应前文,形象地反出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结局,而且使全诗内涵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内涵容量增大了。
③这里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将会得到人民广泛的纪念,
④抬举表示称赞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题思想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号召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便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纪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念。英语里有这么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意思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另外我们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保尔的名言,思考他们每个时代的人生价值,那么,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理解鲁迅的《自嘲》。
2.唐代涛人杜甫有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等社会现象揭露得人木三分,同学课外查阅这首诗,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通过对比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情怀。
难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 复习导入,引出新授。
1、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
①1、鲁迅一生创造了哪些作品集?
②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周晔写道鲁迅是一个 ( ) 的人。
③在课文 《一面》中,阿累写道鲁迅憎恶黑暗社会有如 ( )
2、师:鲁迅为了人民的事业没有休息的工作,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派******,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一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短诗《有的人》。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品味大师是如何把感情融入自己的语言中。
2、生**读诗,注意读流畅、有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5、生交流感受,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师**:全诗共有几小节,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借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五、六、七节写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三、细读全诗,感悟内涵。
1、ppt出示第一小节。生朗读。
※生举手说说自己读后的疑问?
※师**:两个“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第一个“有的人”是指哪些人?在文中分别指那些人。
(师出示句式( )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明确“活“指肉体活着,”死“指精神死了。
※第二个“有的人”是指文中的那些人?
(出示句式( )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明确“死”指的是肉体的死,“活”指精神的活
2、PPT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幻灯补充《“香唾盂》】“明代权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他吐痰的时候,都是美貌的婢女过来用嘴来承接。他刚一发出咳声,婢女的嘴已恰到好处地等着了。严世蕃把这叫作“香唾盂”。”
②引导生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的结局。
③PPT 出示:“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当你读到这句诗时,鲁迅的一首诗,你也一定想到了鲁迅给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事例)
生举手发言。体会鲁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④齐读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3、PPT出示第三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品味这些想名垂千史的人遭到的骂名。
②PPT出示:“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看到野草这两个字,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鲁迅有一部散文诗集就叫——《野草》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师提示: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③男女生轮读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
4、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①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幻灯片补充北宋一太守天登把名字变成忌讳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的人的可恶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②PPT出示: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幻灯片补充2010“感动*”人物王万青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态度。
③男女生轮读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
5、领悟全诗的写作手法及这种手法的妙处。
PPT出示:这首诗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更能烘托出鲁迅以及想鲁迅这样的人的( )美好品质。
四、熟读成诵,加深感悟
1、再听范读,小声跟读,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男女生轮读。
3、全班读第一小节,再男生读有的人对人民的态度,女生读相应的结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教师以*对鲁迅的评价总结。
2、对待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如鸿毛。请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各一,并说说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进行创作写自己的《有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
2、学生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品味出诗味。
【教学难点】:
深入文本,从细微处体会。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诗歌
1、谈话导入
“再会”鲁迅:同学们,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文化的一面旗帜,曾被堪称为民族“英雄”。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这就是鲁迅,对于鲁迅你还有什么了解的?(生畅谈)
3、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激情的导入,直奔“主题”。)
二、品读诗歌
1、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短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2、正音。
课件出示诗歌第二节,这里有一个字特别容易读错,瞧!它就在这一小节当中,猜猜是哪个字?(呵)告诉大家这个字同“啊”字是一样的读音,那么,它应该读第几声呢?
**读——指名读,并追问理由——齐读
3、齐读这首短诗
(设计理念:诗的语言是凝练、含蓄而又饱含感情的,以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尝试将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感悟诗歌
1、研读品悟:诗中写了几类人?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师:真不错,大家说的这么多,我们的诗人臧克家把这些归纳为两类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归纳两类人:
(1)虽生犹死,
(2)虽死犹生
3、师质疑: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为什么还有“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呢?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学生交流、并学会倾听,适时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等。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诗歌
1、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全诗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先生外,作者还歌颂了哪些人呢?请举例说明。
2、寻找鲁迅的影子。
虽然诗中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诗人肯定不是忘记了,诗中肯定有鲁迅的影子,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适时联系前面课文、课外资料,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在寻找鲁迅影子中,进一步探究人生的价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敬佩之情,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都写文章来追悼他,伟大的***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这样评价——(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是*文化**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家。
4、配乐读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地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敬佩的人。
(设计理念: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与颂扬之情,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的魅力。)
五、学写诗歌
1、读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诗歌的魅力,但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节奏、情感,还表现在它的写作特点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
(1)导语激情,仿写诗歌。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的心底开花。这首诗已经扎根在同学们的心底,那么,我们让它慢慢开出美丽的花吧,这朵花就是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
b、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c、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可以**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开始写。
(2)学生练写
(3)指名展示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写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3、激情总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让我感到震撼!这节课我们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下一单元,我们班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会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希望大家会爱上诗歌!老师更期望在我们同学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衔接下一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继续完成个人诗稿。
板书设计:
有的人
虽生犹死
做像鲁迅一样的人
虽死犹生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6)
——《有的人》优质教学设计3篇
《有的人》优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指导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
(三)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对比的手法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二)难点
深刻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性。
三、课时按排
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以介绍诗歌的一般特点导入本文学习。
1.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其特点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音调**,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新诗—般分行排列:这是诗歌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诗歌里,其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2.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绍,要抓住姓名、出生时间、什么地方人、评价、作品五个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诗的特点、背景。提示概括本诗特点有四:(1)富有哲理性。(2)语言凝练有力。(3)采用对比手法。(4)用形象的语言发议论讲道理。
(二)、学习正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诗歌朗诵的轻重、缓急、分节、节奏处理及本文思想内容。范渎后,要求学生将诗中八处“有的人”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种人、某类人,提醒改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尽量准确。
明确:改换要具体、明确,注意措词,有—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鱼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2.学生改后,抽学生根据自己所改朗诵全涛,朗诵后学生一起评议。然后,再分组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分析对比写法,引导更深入地钻研课文。
(1)**:文中八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对人民有利的人和对人民有害的人;
(2)**并引入讨论:①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②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③为了说明两种人的不同通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④“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是什么意思?⑤最后—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⑥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①从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个方面。
②因果关系,不但呼应前文,形象地反出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结局,而且使全诗内涵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内涵容量增大了。
③这里“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将会得到人民广泛的纪念,
④“抬举”表示称赞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题思想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号召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三)、总结、扩展。
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便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纪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念。那么,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理解鲁迅的《自嘲》。
2.唐代诗人杜甫有—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等社会现象揭露得人木三分,同学课外查阅这首诗,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生犹死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死犹生 俯 人民爱
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7)
——有的人教学反思15篇
有的人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的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的人教学反思1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所以,教学中,我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反思这节课,还有很多做的不到的地方:
比如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我应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学习讲读课文的方法**阅读,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有的人教学反思2
号召,纷纷收集了鲁迅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有两位同学甚至将资料结集打印,出了书。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鲁迅的作品和有关鲁迅的文章,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文章,做到了温故知新。
2、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得流畅;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突出了层层深入。师,应立足语文教学,参与教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健康的成长。
3、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在两次读后,请学生说自己对诗歌的发现,能启发学生说出对比的运用、诗歌小节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感情等。
《有的人》课后反思: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诗歌的内涵和写作的特点,并且能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最后还学习这首诗歌的对比手法,下面是我教学本课后的感受:
1、情境导入。一开始我用深沉的语调叙述臧克家书写诗的情景导入,并故意背诵了《有的人》开头两句。然后**:这首诗的题目是……?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中对鲁迅的那种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时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
2、多读促学。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心。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出节奏;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突出了层层深入。
3、迁移学习。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我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4、感悟方法。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提升。
5、存在问题。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
有的人教学反思3
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文章
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
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
1、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
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3、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
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以上是我觉得这堂课做的较成功的地方,要说不足吧,就是当堂训练——与课本P205与泰戈尔的《某人》比较阅读没来得及完成,有点小小的遗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追求课堂的有效与高效。
有的人教学反思4
校内教研课上,我在班**《有的人》这首诗,这是本册阅读篇目,所以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我的目标是希望能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诗歌的内涵和写作的特点,并且能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最后还能学习这首诗歌的对比手法,再写一节(2句)。课前布置了预习和搜集相关资料。
课后老师们反馈了这节课。这节课的优点:1、是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2、善于驾驭课堂,流畅,不拖泥带水;3、善于挖掘素材,
老师们更从帮助我角度出发,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1、讲讲鲁迅的小故事,帮助理解鲁迅的高尚品格;2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你还知道谁?”时补充“感动*人物”——孟祥彬的故事,再写,降低写的难度。3、有些地方衔接不够自然;4、板书不够震撼心灵。
我深深感到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爱护,其实上完课,我也有自己的反思。首先,老师们所肯定的优点原本是我所追求达到的效果,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比较紧张,在自主发现的环节,其实自主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孩子们为什么紧张,其实可能是我自己不够放松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读的还不够,不够熟,所以还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地步,有点操之过急。
第二,设计的是非常流畅的过程,没有给可能突发的事情预设时间,所以时间紧,知道按原计划完不成的情况下,就做了一些舍弃,造成某些衔接的不够自然。一是开头导入对课题读法的两次纠正,二是对*评价鲁迅的话的重复读和指导,三是指名串读课文时的指导超出了预计。这反应我备学生一块做得还不够。但同时我也想,真实的课堂才应该是我所追求的,所以没有能衔接自然,就反应出我的应变能力还需要锻炼,对课的设计应该有多个方案。
经过思考,我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不贪多、贪全,求实,砍掉写的一块,将读进行到底。读出层次,读出个性,读出味道。
有的人教学反思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这首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纵观全诗,对比鲜明,照应明显,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课前我觉得学生要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是考虑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另一方面是考虑诗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花一元钱买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精准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
有的人教学反思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的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才能突破重、难点呢?通过多次磨课,还有其他老师给我的建议,加上我自己的反复琢磨,最终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终于,我决定通过多样的朗读去让学生感受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这时,我的思路很清晰,便迅速执教了这一课,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恰当运用过渡语,激发兴趣。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多次用了过渡语,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如我上课一开始就通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首诗来让学生了解鲁迅,因为这句诗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立场。接下来用“正因为鲁迅这样爱憎分明,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才有很多人敬佩他,以至于他去世了,还有人久久不能忘怀他,去纪念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纪念鲁迅的诗,叫什么呢?”这句过渡语承上启下,很好地衔接了下文,也很自然、顺畅地引出了题目。还有,在讲完一至四小节后,需要引出第五小节乃至后面的内容,我的过渡语是“人民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相同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便很快说出了从五至七小节可以看出,从而很自然、顺利地进入到了第五至七小节的教学中。环环相扣的**让学生对这首看似枯燥的诗一下子变得兴味盎然,所以整节课积极发言的同学很多,看见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内心的喜浪不停翻滚着。
二、以读代讲,突破难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首诗因为和学生生活的时代是相脱离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对这首诗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让他们读的方法——以读促思,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并采用了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方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能理解诗的表面意思,更能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从而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很快懂得了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的人将永生,而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遭到唾弃的道理,而鲁迅就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所以在人民心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朗读技巧,让课堂更有趣、有效。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首先采取了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比较流畅,教学设计自己是比较满意的。
不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考虑到这首诗写于1949年,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是相脱离的,而且本文又是诗歌,诗歌是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基于这两点,我觉得作为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把握这首诗的,所以牵着学生的地方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或许我应该对他们再多一些信心,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学习讲读课文的方法**阅读,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有的人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纵观全诗,对比明显,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诵这首诗,结合自己对鲁迅的了解和教师的引导,进而理解诗歌的大意,从中得到做人的启示。因此,学习本诗重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觉得学生理解这首诗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是考虑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另一方面是考虑诗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但上完这节课才发现学生课前的预习还是很认真的,资料查找也很全面,所以基本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大意。但对于像“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样含义深刻的个别诗句学生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教学难点没有得到更好地突破。以不同形式朗诵这首诗歌大部分学生读出了内心的感受,但部分学生不能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读出爱憎分明的内心情感。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自悟、合作探究的不够;二是教师的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的。这首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明显,所以学生还是基本体会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进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这节课有不少遗憾的地方,比如:教师对学生朗诵的指导不十分到位;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不够及时丰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等。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有的人教学反思8
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小组合作的运用,在朗读方面,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高涨,回答问题时也是大胆流利,激情盎然!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我应该让他们尝试**阅读,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有的人教学反思9
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虽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辐射鲁迅精神,让学生学习鲁迅,像他一样关爱他人,热爱人民,愿意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并呼吁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乐意为社会作贡献。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我应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学习讲读课文的方法**阅读,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有的人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对整组教材考虑得较少学生对鲁迅了解得还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诗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在指导朗读和理解时,应把握诗的整体性,不应打乱顺序理解和朗读,这样就破坏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初衷。
有的人教学反思11
这首诗是我上的一堂公开课,在精心准备了之余,上完这节课依然有些感想要说。
首先,诗歌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是感情更加突出。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最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辐射鲁迅精神,让学生学习鲁迅,像他一样关爱他人,热爱人民,愿意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并呼吁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乐意为社会作贡献。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我应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学习讲读课文的方法**阅读,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另外在朗读方面以后要加强指导。
有的人教学反思12
今天,兄弟学校的来搞联谊活动,我应邀**一节六年级略读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就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嘲讽和鞭挞了***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被誉为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诗中营造的意象与意境,能使人沉浸乃至陶醉。教授这堂课,我的做法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这首诗的形式美、韵律美、意象美、哲理美等几个方面去体味、理解。
有的人教学反思13
《有的人》是1949年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所以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3.领会诗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课上完了,现作一点反思,愿得到同行的指点。
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文章内涵
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
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1。结合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2.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3.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你能从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
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以上是我觉得这堂课做的较成功的地方,要说不足吧,就是当堂训练——与课本P205与泰戈尔的《某人》比较阅读没来得及完成,有点小小的遗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追求课堂的有效与高效。
有的人教学反思14
《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能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
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有的人教学反思15
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者和**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知识的链接。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辐射鲁迅精神,让学生学习鲁迅,像他一样关爱他人,热爱人民,愿意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并呼吁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乐意为社会作贡献。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我应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学习**学习,理解文章,我再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从而提升认识,升华情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