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与不断深入发展,金融环境的变革对商业银行审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和发展,商业银行审计的现实风险与潜在风险也随之产生。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金融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9.65;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23)12 - 0055 - 03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的金融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随着外部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自身内部控制的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银行经营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金融审计的形势依然严峻。商业银行审计要发挥“预警机”的作用,通过查处各种重大问题,揭露风险隐患,维护金融秩序,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种类 1.体制内风险 商业银行体制内风险是指假定商业银行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时,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体制内风险较高,并且体现在经营、管理、操作、审计各个环节中,这是由其本身经营项目特殊性和经营手段所决定的。 2.内部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控制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实质就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的问题。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各个级别的“一把手”的权利过于集中,降低了其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整体人员素质又普遍偏低,导致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失,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明显薄弱,由此形成的控制风险比较高。 3.检查风险 商业银行的检查风险是唯一可以由审计人员进行控制的风险。它是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通过审计未能发现,并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控制商业银行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唯一途径,也对最终形成审计意见起着重大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风险大抵相似,但就产生的根源来看是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水平(包括资产管理,现金管理,贷款管理人员,管理品牌管理及内部控制等);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集中在制度缺陷、信用风险、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信贷、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至少就其经营目的来说不符合商业银行的本质定义。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的贷款不是给了消费信贷、不动产抵押贷款、创业贷款等,而是给了国有企业和政府,但是这种贷款很难算息,一旦发生问题回收也很难。所以是这个制度本身强加给了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这种制度即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制度。 (2)社会信用环境差,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高。信用风险主要发生在发放贷款、拆出资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等业务领域:一是借款人(或者开票人、开证人)注册多家公司,使用虚假资料骗取贷款或者骗开银行承兑汇票,将骗取的资金转移出去或用于个人挥霍;二是借款人利用企业改制、改组来逃废银行债务;三是对一些行业和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过度授信,产生信贷集中风险。目前在全社会信用体系未建立起来以前,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审计时应把信用风险作为重点。 (3)组织结构不合理。国内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归属缺位,致使委托代理关系流于形式,政府以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非透明的方式影响银行经营行为十分方便,加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无效使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商业银行即使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也由于其独立性、权利力度不够,而无力对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风险管理也只能停留在以营利为目的的业务决策服务的层次上,而不能上升到银行发展的战略高度。 (4)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因素的密切配合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降低银行风险的目的。国外商业银行因具有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鉴别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决策机制、风险避险机制,所以风险管理相对比较到位。国内商业银行则普遍存在风险管理的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监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员素质因素、管理因素、审计质量因素,也有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因素。分析其形成风险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仍未完全独立,审计人员的组织关系、经济关系一般都隶属于所在分支行,不少商业银行虽已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体制,实行总行垂直管理或“派出”、“交流”制度,但审计人员仍有后顾之忧,主要是审计人员的经济关系还没有完全脱离被审单位,以致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后不愿或不敢毫无保留地报告,形成审计风险。 2.缺乏质量控制标准完整、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从商业银行内控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执法、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起到保障作用。目前,审计机关建立了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准则、专业准则、操作指南等在内的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但这些标准,定性的内容多,定量的内容少。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的倾向,在无形中加大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压力,使得内部审计部门面临更多的风险隐患。 3.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时刻潜伏在商业银行各种金融项目审计的过程和业务之中,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通过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和对内部稽核效果进行观察,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发现由于风险导致局部工作被动或引发损失的案例,但是通过对已审计项目的回顾与反思,仍然发现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隐藏着部分风险漏洞,潜伏着审计风险事项。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完整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缺少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www.Lwlm险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三是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观念上、意识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4.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其他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因此也很难写出有力度的审计报告,为银行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目前,在国家审计机关中,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自身不具备更多的专业金融知识,面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新业务、新产品的不断出台,这些审计人员往往感到力不从心。5.审计方式、方法不先进
一是审计方式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或风险导向审计的初级阶段,二是现代的审计技术方法仍然以账表基础审计为主,无法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审计的需求。面对被审计单位庞大的金融数据,虽然已广泛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的速度还是很慢。对商业银行后台数据的备份、转换的时间仍然较长,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商业银行内审部门来讲,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之内。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强化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 加强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增强审计风险意识,主要是提高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外部监管、经营环节对银行强化风险防范、提高内控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将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迫切要求商业银行重视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提高对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风险意识。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方面的客观原因引发的风险难以控制。审计人员要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研究我国金融业的宏观政策,与国外金融业进行比较,发现其风险环节所在;另一方面,要研究具体审计对象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对其内控环节及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二是加强对审计主体的风险控制。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审计主体,即审计机关采取的主动对策。如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制度。有利于识别和预警审计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3.以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为基础,促进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 面临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新的审计风险管理规范。其中第一条应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其独立性。各银行一级领导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大胆有效地展开工作,在分配内部审计任务时,尽量避免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合理界定内部审计的职责。此外,为有效降低内审风险,必须严格界定会计责任与内部审计责任,有效规避因责任划分不清而使内审人员遭受的风险。 4.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操作行为 在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不断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增多的今天,要控制好审计风险,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检查风险,必须不断加强审计机关的自我约束,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操作行为。其主要措施就是对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严格把关,审前调查充分,审计方案的制订要具有针对性;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重要性水平分析和内部控制制度测试方法,使审计实施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要加强对审计项目的业务审理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2]刘家义.关于我国金融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2(5). [3]杨景.浅谈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成因和防范[J].工业审计,2005(4). [4]罗春花,陶春海,程浩.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的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6(4,下).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