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1
童年时住在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搭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时,赶紧就把被子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烘烘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说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毕大**孩子多,黄昏时,她家的孩子放学了,她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水温适宜,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家里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用这样的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无二的。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她的一个“煮”字,居然让太阳成为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的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做“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2
阳光,在小孩的眼里,也许仅仅像图画里的太阳公公那样可爱,那样的金光闪闪。太阳其实是宇宙的核心,它的温度足以燃烧整个地球,我们生活在这颗行星上,是幸运的!
灿烂的阳光,在小孩的眼里,也许仅仅像图画里的太阳公公那样可爱,那样的金光闪闪。太阳其实是宇宙的核心,它的温度足以燃烧整个地球,我们生活在这颗行星上,是幸运的!
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太阳是温暖的,能照亮我们的家园,其实,太阳也是我们的生命线
宇宙的行星中为什么只有少量的星球可以有生命的存在?这个问题固然很简单。但是仔细的想想,如果没有太阳,那么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呢?植物无法将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无法生长,最后枯萎而死,动物没有吃食植物,也将无法生存,人类就没有了食物……不堪设想
阳光给我们的温暖更是呵护一般。一个刚出生的的婴儿,当他来到这个世界里,当他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是一缕明亮的阳光,从此,他就有了希望……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1)
——我讨厌的两种动物作文 (菁选2篇)
我讨厌的两种动物作文1
在家里,我又与那两种讨厌的动物天天见面了。
从小到大,我对蝙蝠和蜘蛛都没有好感。我想大家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吧,谁会对那两个黑鬼感兴趣呀!
每天傍晚,天空成了昆虫的世界,同时也是蝙蝠的天地。虽说蝙蝠捕捉蛾子等昆虫,按理说还是有益于人民的,可是它们的生活习惯让人不齿一提,也让人们对它们产生了厌恶感。
我见惯了蝙蝠,甚至捉住过,记得有一次还把它们打死了。现在对于天天见面的它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那晚,行走在路上时的我,很随意的往天空看了一下。满天飞的蝙蝠还是吸引了我的眼球。
它们在天空打着圈。每个蝙蝠离地面的高度是不会轻易变的。离地面近的地方,蝙蝠很多,远的地方,就越来越少。在高处的蝙蝠,它们也打着圈捕捉昆虫,可是为什么它们要飞的那么高呢?在低处捕捉昆虫不是容易些吗。离地面近的地方昆虫显然多些。
我望着高处的蝙蝠,它们一个比一个飞的高,最后我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黑点在飞着。我驻足想着,或许是他们不甘于低处昆虫的口味,飞到高处追逐自己更想要的味道。
说到蜘蛛,小时是见到了都会想办法把它打死了。时常会看到一些蜂子盯着在蜘蛛网正中的蜘蛛飞一会。我和小伙伴们都期盼着蜂子吃掉蜘蛛(比起蜂子我们更恨得是蜘蛛),可是往往让我们大失所望。
也是一个傍晚,我坐在门口凉着风,看到不远处有一只蜘蛛正开始在织网。我从来还没看过蜘蛛是怎样织网的,于是就很好奇的凑上前去看看。
我看到蜘蛛把外圈的网织好了,每个地方它都是一点一点地爬过去的,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对于不会飞、不会跳的它也只能这样一点点爬了。以前我看到过,在跨度很大的地方都能有蜘蛛丝搭在其两端,那时的我始终不明白蜘蛛是怎样把丝从一端搭到另一端的。直到现在,我看见了,蜘蛛没有走捷径,它是一点点爬过去的。
攀好了一个封闭的圈后,蜘蛛再把径向的丝接好,最后是从中点开始向外围一圈圈绕圆,圆与圆间的距离是逐渐变大的,每两个圆间的距离都是由蜘蛛的某两个脚**的,距离很均匀,基本是一样的。
看着蜘蛛无声的工作着,我被它的精神感染了。
蝙蝠和蜘蛛都是我所讨厌的.,然而它们身上的气质、精神却震撼了我。
蝙蝠追求适合自己的食物,不畏天空的高远,不惧高处的严寒,它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奋不顾身。
蜘蛛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不曾言语,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它们以坚韧的品格织起精巧而规则的网,它们还拥有**的神经,掌控着周边的风吹网动。
我讨厌的两种动物作文2
我很怕在我们吃饭时 ,突然跑出一只蟑螂,凡是他爬过的食物,都有细菌,吃了随时有生病的可能,而且还有一股比垃圾还要臭的臭味,闻一下就会想吐,好恶心!
可是堂堂一个男子汉,怎么可以怕区区一只小蟑螂而破坏我们美好的晚餐呢?瞧!看我的连**都怕的“蟑螂**药”,一喷就见效.妈妈都会在角落喷一些,以免蟑螂再次出现,不过也才*静一.二天,蟑螂又再次出来活动,蟑螂啊蟑螂,你一定要我把你送上西天吗?
从此以后我看到蟑螂或**的话,我就拿一喷就见效的“蟑螂**药”来喷它们,如果没有的话,我就直接踩死他们,好像很残忍,这是我和哥哥.爸爸.妈妈.一起想出来的办法,很好笑吧!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2)
——新鲜两种意思造句 (菁选2篇)
新鲜两种意思造句1
用新鲜的两种意思造句:一、指食物没变质的;二、指空气不含杂类气体。
新鲜两种意思造句2
1 、这是刚买来的蔬菜,很新鲜的。
2 、今天妈妈买的肉真新鲜啊!
3 、这果脯很新鲜。
4 、奶奶买的韭菜很新鲜。
5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吃芹菜的妈妈买来了一大车新鲜的芹菜。
6 、面包刚刚从烤箱里出炉,看起来十分新鲜。
7 、今天,妈妈刚从菜市场买回来了一些新鲜的蔬菜。
8 、今天,我去巿场,看见了新鲜的水果。
9 、市场上有各种新鲜的蔬菜,价格还很便宜。
10 、为保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11 、今天,菜市场的萝卜很新鲜。
12 、这是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的蔬菜。
13 、我今天在超市里看到的荔枝真是新鲜。
14 、这黄瓜刚从地里摘回来,特别新鲜。
15 、这菜真新鲜啊!
16 、这肉可真新鲜啊!
17 、我今天买的蔬菜很新鲜。
18 、这些水果刚摘的,很新鲜。
19 、今天在市场上买的菜非常新鲜,你放心的吃就好了。
20 、这面包看起来很新鲜。
21 、这个苹果很新鲜,大家快来吃吧!
22 、妈妈今天去菜市场买了好多新鲜的菜。
23 、这鱼的味道可真新鲜呀。
24 、这里的蔬菜最新鲜了。
25 、今天妈妈买了一篮菜 ,很新鲜。
26 、在菜市场里,一些水果非常新鲜。
27 、这些水果在冰箱里放了一天,还是那么新鲜。
28 、这份蛋糕很新鲜,像刚出炉一样鲜美。
29 、新鲜竹笋本月将上市。
30 、超市里货架上陈列的都是新鲜的蔬菜,不少顾客都前来挑。
31 、冰箱里的蔬菜很新鲜。
32 、这个苹果还是新鲜的,没有变质。
33 、昨天买的白菜,今天还是那么新鲜!
34 、妈妈今天买的杨梅很新鲜。
35 、这可是新鲜出炉的包子。
36 、从生态园里摘的青菜挺新鲜。
37 、要吃新鲜的鸡蛋,不能吃坏的,不然要拉肚子。
38 、今天我吃了几个新鲜的苹果。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3)
——爱的两种方式作文
爱的两种方式作文1
爱有许多表达方式,我爸妈表现的就不同。
在吃饭时,我妈总是怕我吃的菜不够多,营养不够,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夹菜给我,还边夹边说:“把这个吃下去,那个也吃……”生怕我不吃,又再三提醒我,说这菜如何如何的有营养,如何如何的.对身体有益。而爸爸和妈妈截然不同,他只是叫我吃菜,让我自己夹,从不夹菜给我。说是培养我的自主能力,怕我长大了连饭都不会吃,所以他总让我自己夹。
在学习方面,他们俩也判若鸿沟。老妈是让我的学习计划让她来定,还帮我检查完工的任务。而老爸却让我自己定计划,而且任务也让我自己选,只要完成任务,想干啥就干啥并且我认为这个任务完成了就行了,不会逼迫我做不乐意的事情。我的父母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我能够健康的成长,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如今我在班上的成绩中等,全靠我的父母对我精心的呵护和老师的教育,在父母爱的鼓舞下,努力的划着生活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勇敢的前进,成为一个勇敢的船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有时候,他们的意见不**时,可能会发生争论不休的“大战”。但他们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4)
——两种不同的爱作文400字3篇
两种不同的爱作文400字1
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大都来自父母,但是我来自父母的爱是两种不同的爱:爸爸是严肃的爱,妈妈是鼓励的爱。
不久前,我考试得了九十一分。我回家一冲进家门就对妈妈喊:“妈妈,我考试考了九十一分。”妈妈说考的还不错,满脸微笑。我便问妈妈:“爸爸呢?”妈妈说:“爸爸在房里。”我想:“爸爸看了我的卷子后一定会表扬我的。”我迅速地跑进了爸爸的房间,爸爸正在看电视。我立刻把试卷递给爸爸看,爸爸拿起卷子认真的读着。我迫不及待想听爸爸鼓励我的话。我的手放在后面,不停的动,我紧张极了。
爸爸大概看了两分钟,可我却觉的爸爸读了两个小时。终于爸爸说话了:“这张卷子这么简单居然只考了九十一分,而且我发现被扣掉的九分全是因为粗心大意,如果你认真进行了检查肯定会得满分!”我听了这番话我的心都酸了,爸爸怎么能这么说呢?应该要鼓励我才对啊!我顿时两眼泪花的跑出房间,豆大的泪水从我的脸上落了下来。我跑进了我的房间,跳**自己的床大哭起来。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在把卷子给爸爸看了,因为我觉的爸爸已经不喜欢我了。但是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更专心更仔细了,考试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虽然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和父母沟通,理解他(她)们。
两种不同的爱作文400字2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2分,我以为考得很好。回到家,我就给爸爸看了我的卷子,爸爸说:“考得不错,下次再努力,更上一层楼吧!”
我心里乐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妈妈回来了,我把卷子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坐在沙发上,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卷子后,站了起来,脸色立即变严肃了,大声说道:“曾纪阳,给我过来!”我心惊胆跳地坐到了妈**旁边。妈妈用手指着卷子说:“瞧瞧,上面有几个不该错的,如果不粗心,应该考多少分?”
我数了数,小声地说:“应考98分。”
妈妈生气地说道:“回去把因粗心做错的题写20遍。”
顿时,我傻眼了。我只好老老实实地按妈妈说的去做。
这时我才感到后悔,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细心点呢?我想。经过这次以后,我每次写作业都特别认真、细心、小心。但我还是时不时会犯同样的小错误,爸爸同样还会不失时机地鼓励我,妈妈同样还会毫不留情地惩罚我。
现在我已经很少犯那样的错误了,我从心底里感受到:妈**爱是严厉的爱,爸爸的爱是鼓励的爱。
两种不同的爱作文400字3
爱,分为很多种,有喜爱,有关爱,有母爱,也有父爱……每一种爱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是默默关心,呵护;有的是严厉对待,使之走上正轨;还有的是耐心教导,使他明白人生的真谛……总的来说,爱是多姿多彩的。
我就被两种不同的爱给包围着,一种是严厉苛刻的母爱,一种是充满慈爱的父爱。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在楼下兴致勃勃地打羽毛球,玩得不亦乐乎。我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一滴滴地落在地上。
这时,妈妈走过来为我擦了把汗,“女孩子大汗淋淋的像什么样子?赶紧去做作业吧!”妈妈夺过我手中的羽毛球拍,催促道。
“没关系的,让她多玩一会儿吧!”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满脸慈爱地说。“对呀!对呀!”我可怜巴巴地哀求道。
“好吧!但是只能玩一会儿。**马上去做作业。”妈妈看着我和爸爸的一唱一和终于大发慈悲,便立刻转为一脸“奸笑”,“不过呢,你要加做一篇作文和两张练习纸。
“哎!”我的心情立马晴转阴,垂头丧气地拖着步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上楼梯,“那我还是先回去做作业的!”
“哼,这还差不多!”妈妈像胜利者一样昂着头,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看到我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得笑出了声,“等你做完再陪你玩吧!”
“好啊!”我的脸上再次绽开了花朵。
父爱像一缕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灵,而母爱又时刻**着我前行。我被这两种爱包围着,真是太幸福啦!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5)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 (菁选3篇)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II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的第一课时乙醇,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看法:
一、说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有机物——乙醇。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本节课主要从这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对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安排在烃以后,是从烃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环节,强调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学好本章书其它烃的衍生物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及指导性的作用。另外乙醇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了解羟基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对教学重点确定的说明:将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确定为重点的理论依据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形成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会用实验进行分析,检验的科学思想,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只有掌握好乙醇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掌握乙醇的性质。
从提高全民化学素质角度将性质和用途确定为重点。因为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才能更好的使用这种物质。
2、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有关性质
二.说教学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思路,我注意从实验及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或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本节为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课,而有机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结构教学能使学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性质规律。因此,结构教学在整个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一般原则,按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因此我主要运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学习和形容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三、说学法指导
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其学*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他们在初中虽已接触了一些常见有机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本节课首次提出了“官能团”的概念,围绕“官能团(结构)—性质”的关系展开,难度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同时用形象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另外注意高视角、低起点,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引导等方式,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训练中主要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后,再看题、审题、分析题、解题,并反思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
四、说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激趣 实验引探 多**演示 启思诱导 小组讨论 归纳小结
六、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说到酒,同学们一定不陌生,许多同学也一定喝过酒。*有着悠远的酒文化,历史上关于酒的诗文不胜枚举(鼓励学生举例)。(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是你知道酒是如何酿制?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在当今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赋予了酒更多内涵。
联系自己经历,产生兴趣
积极回应课堂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了解乙醇发展的化学史,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化学与生活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教学过程
组成和结构
过渡:乙醇在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可谓是大显神通,这种有机物具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板书:二、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1. 分子式 C2H6O
设疑:根据碳的四键理论,能否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具有的结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能否设计性质实验来说明乙醇是哪一种结构?
提出假设:乙醇的可能分子结构
演示:实验3-2钠和无水乙醇的反应
**:能否根据实验现象和所得结论推测乙醇分子结构或结构特点?
提示信息:水也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水的结构是H-O-H.
结论和板书: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刚才我们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推倒过程正是科学
家发现乙醇分子结构的过程。
-OH羟基是乙醇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乙醇具有许多其他烃都不具有的性质.
投影或展示:乙醇分子模型
应用学过知识解决问题,提出假设
根据提示信息提出合理的实验设计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猜测
与正确结论对比获得成就感
通过提示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方向,体验科学家探索乙醇分子结构的过程,获得成就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性质
解析:概念1.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鼓励学生举例学习过的官能团)
**:不同的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根据乙醇分子的结构,能否分析乙醇和钠的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反应类型?
板书: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分析: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时断键情况
过渡:
酒精是一种相对清洁的高能燃料,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知识链接1:巴西等国是推广汽车燃烧乙醇的最早国家,我国燃料乙醇刚起步,20xx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你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吗?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容易燃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过渡:使用乙醇要遵守规则,饮用乙醇同样要遵守量的规则. 饮酒要适度,更不可酒后驾驶.
知识链接2:
交警是通过化学方法检测驾驶员酒后驾车。
解释并板书:氧化反应:酒精+重*钾(橙红色)=铬离子(绿色)+乙醛或乙酸
这也是乙醇发生的氧化反应。此外乙醇还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
学生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多**: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原理和断键位置
**: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解释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吗?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闻酒就脸红呢?
知识连接3:酒精在人体内的催化氧化
小结:乙醇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理解、内化概念进一步理解乙醇结构
总结乙醇和钠反应的现象
有兴趣的把所学知识和能源问题联系已有知识应用
联系生活,获得来源于生活的知识
观察实验现象获取反应规律
尝试运用所学规律解释问题
确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
本单元所主要学习乙醇化学性质,设计中把学科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并且联系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物理性质和用途
提出问题:
投影:下列应用体现了酒精的哪些性质和用途
1.“*汽车要喝酒”
2.高烧病人擦拭酒精或白酒降温
3.碘酒、医用酒精(含乙醇75%)
4.酒精灯和固体酒精
5.“李白斗酒诗百篇”
6.洗发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啤酒,洗起来清新爽头,油污一洗即净。
学生活动: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观察其颜色、状态和闻气味。
3.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讨论乙醇的用途
4.乙醇的重要用途:
根据日常常识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总结用途性质,获取学科知识
从身边易得的知识入手,兼顾兴趣和知识的获取
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补充小结:本节课知识结构
作业:课本71页5、6任选其一
小结,知识整理、内化
落实课堂知识
开放性作业给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重要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
1.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2.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3.物理性质:
4.乙醇的重要用途: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
(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
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
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对于乙醇的分子结构,大部分学生正确写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不规范的加以纠正,在此引导学生:乙醇属于烃吗?并与乙烷的分子结构作对此,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的比较全面,而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只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对于乙醇的用途,学生知道的还是相当多,在此基础上,借助两个**标题为学生介绍了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了石油资源,解决了我国的能源危机,然而乙醇汽油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玉米,从而出现了汽车与人争粮食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教学第二环节——关注生活现象,提出新问题
由3名学生到讲台表演我准备好的台词,也可以课前演练一下。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当然!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三杯五杯也没问题!
(甲、乙喝酒状)
甲:喝多了吗?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不算什么。
甲:**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通过表演,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主要观点有饮酒不能驾车,不应该劝开车的人喝酒,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但也有的同学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开车吗之类的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然后为学生出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
对第二个问题,经过学生的互相启发和教师的点拨,提出的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1)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2)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教学第三环节——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学生最为陌生的,是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我为学生提供了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图,乙醇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饮酒的人很快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随之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等症状,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机酒后肇事的罪魁祸首。一段时间后,乙醛又被氧化为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用铜或银作催化剂就能实现,接下来我为学生示范了操作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我对课本中的的实验做了简单改进:将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改为了小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一是对学生来说插入铜丝更容易,防止插入过慢铜丝变冷,对学生来讲也更安全;二是降低了容器的高度,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并对比实验前后液体气味的变化。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铜是催化剂,实质是乙醇和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并给出乙醛的结构,学生通过对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原子守恒的角度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这一过程,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在描述现象的时候会发现做过催化剂的铜丝更新、更亮了(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就需要老师点拨一下),那么如果想把旧铜器变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为学生展示了铜银在焊接时的图片,对于银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说,可以把银器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就会光亮如初。如果你家有一件旧银器,你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的情绪又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一定在想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了。
教学第四环节——验证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交警是如何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呢?鉴于重*钾氧化乙醇的应用价值,高锰酸钾作为有机化学常用氧化剂的重要地位,再加上这两个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我把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给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乙醇的还原性,不仅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还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教学第五环节——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乙醇的氧化反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知识可以借助于网络*台。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钠”的相关信息,乙醇钠是制造二十余种西药的原料,之后我提出问题:水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那么由乙醇如何获得乙醇钠呢?学生观察发现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我顺势抛出另一问题: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学生想到氢气的验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并提出了与教材相同的实验方案。但是以往实验中,由于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切取的钠块较小,大试管中的空气很难全部排出,氢气的验纯需要较长的时间,钠块太小产生的氢气量较少则导致实验失败,因此我对本实验也做了改进: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其中,再将注射器活塞装上,之后轻拉活塞,使乙醇进入注射器中,可以观察到钠与乙醇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注射器内不纯净的气体排出,迅速倒转注射器,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将乙醇排出,待钠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轻推活塞,点燃产生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减少了钠的用量,无需验纯,点燃时现象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验证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并对比了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书写方程式。
归纳整理:总结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对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的分析引出羟基、官能团的概念,初步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很多,要善于从化学视角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释或解决。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
(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
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
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对于乙醇的分子结构,大部分学生正确写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不规范的加以纠正,在此引导学生:乙醇属于烃吗?并与乙烷的分子结构作对此,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的比较全面,而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只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对于乙醇的用途,学生知道的还是相当多,在此基础上,借助两个**标题为学生介绍了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了石油资源,解决了我国的能源危机,然而乙醇汽油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玉米,从而出现了汽车与人争粮食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教学第二环节——关注生活现象,提出新问题
由3名学生到讲台表演我准备好的台词,也可以课前演练一下。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当然!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三杯五杯也没问题!
(甲、乙喝酒状)
甲:喝多了吗?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不算什么。
甲:**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通过表演,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主要观点有饮酒不能驾车,不应该劝开车的人喝酒,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但也有的同学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开车吗之类的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然后为学生出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
对第二个问题,经过学生的互相启发和教师的点拨,提出的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1)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2)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教学第三环节——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学生最为陌生的,是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我为学生提供了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图,乙醇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饮酒的人很快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随之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等症状,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机酒后肇事的罪魁祸首。一段时间后,乙醛又被氧化为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用铜或银作催化剂就能实现,接下来我为学生示范了操作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我对课本中的的实验做了简单改进:将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改为了小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一是对学生来说插入铜丝更容易,防止插入过慢铜丝变冷,对学生来讲也更安全;二是降低了容器的高度,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并对比实验前后液体气味的变化。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铜是催化剂,实质是乙醇和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并给出乙醛的结构,学生通过对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原子守恒的角度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这一过程,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在描述现象的时候会发现做过催化剂的铜丝更新、更亮了(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就需要老师点拨一下),那么如果想把旧铜器变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为学生展示了铜银在焊接时的图片,对于银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说,可以把银器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就会光亮如初。如果你家有一件旧银器,你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的情绪又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一定在想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了。
教学第四环节——验证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交警是如何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呢?鉴于重*钾氧化乙醇的应用价值,高锰酸钾作为有机化学常用氧化剂的重要地位,再加上这两个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我把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给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乙醇的还原性,不仅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还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教学第五环节——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乙醇的氧化反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知识可以借助于网络*台。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钠”的相关信息,乙醇钠是制造二十余种西药的原料,之后我提出问题:水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那么由乙醇如何获得乙醇钠呢?学生观察发现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我顺势抛出另一问题: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学生想到氢气的验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并提出了与教材相同的实验方案。但是以往实验中,由于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切取的钠块较小,大试管中的空气很难全部排出,氢气的验纯需要较长的时间,钠块太小产生的氢气量较少则导致实验失败,因此我对本实验也做了改进: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其中,再将注射器活塞装上,之后轻拉活塞,使乙醇进入注射器中,可以观察到钠与乙醇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注射器内不纯净的气体排出,迅速倒转注射器,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将乙醇排出,待钠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轻推活塞,点燃产生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减少了钠的用量,无需验纯,点燃时现象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验证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并对比了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书写方程式。
归纳整理:总结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对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的分析引出羟基、官能团的概念,初步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很多,要善于从化学视角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释或解决。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6)
——浅论艺术作为模仿和表现的两种形式论文 (菁选3篇)
浅论艺术作为模仿和表现的两种形式论文1
中外艺术史上,“模仿说”和“表现说”是两种颇有影响的观念。
一、艺术作为“模仿”
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最早提出这种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他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在古希腊,人们普遍赞成这种把客观存在放在首位的艺术观,后来,俄国19世纪******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所以,“模仿说”也称为“再现说”。
这种艺术观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模仿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应该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苏格拉底也认为,艺术模仿生活应当高于生活。那什么是现实世界应当有的样子?艺术模仿生活怎样去高于生活呢?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是不合目的、不合逻辑的,很多生活里发生的事情不具备典型性。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应该进行提炼、加工、概括,还应该注意合逻辑性、合目的性。比如,《蜗居》为什么人们评价它“现实太虚假,蜗居太真实”?正是因为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典型的,而且故事发展合目的性、合逻辑。我们*常看穿越题材、科幻题材的作品,那都是虚构的故事。这类作品虚构的故事如果出现了不合逻辑的情节,欣赏者是不能接受的。比如,当电视剧《步步惊心》用果冻代替了原小说中描写的布丁,网友吐槽“不仅若曦穿越了,某某牌果冻也穿越了”。
苏格拉底认为,艺术模仿生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形似容易,神似却很难达到,但是这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层次。蒙娜丽莎的肖像画告诉我们这个层次是可以达到的。我们虽然不曾亲眼看见过蒙娜丽莎本人,但是可以肯定:《蒙娜丽莎》这幅画像非常像她,为什么?当时,请画家来画像是必须付报酬给画家,画得不像,谁会付钱呢?另一方面,有记载称,蒙娜丽莎的好朋友看了这幅画也很惊叹,这幅耗时四年多的作品画出了*常不太看得到的蒙娜丽莎的一面,非常神似。
苏格拉底还强调了艺术只要成功的模仿了现实,都能引起审美的享受。*时我们看见路人打架斗殴,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没有人会在动作片电影播放激烈武打场景时,从座位上跳起来,跑出电影院去。*时,普通人看见尸体都会觉得害怕。但《马拉之死》这幅画中,虽然马拉的鲜血染红了浴缸里的水,我们看到这幅画,不会有丝毫的恐惧、害怕。*常大家看到一堆排泄物,都会觉得恶心,但是当懒羊羊作了一堆大便似的发型,我们都笑了。
二、艺术作为“表现”
在**,“模仿说”曾经长期占据主流位置。直到18世纪以后,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另一种艺术观“表现说”。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客观世界的再现,而表现说却认为艺术是主观世界的表现,这看起来似乎是两相对立,水火不容。但其实并非如此。
**学者艾布拉姆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比喻“镜”与“灯”,他用镜隐喻摹仿说,认为艺术可以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世界;他用灯隐喻表现说,认为艺术可以像灯一样流溢主观情感。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出现了两大文艺**:其中,现实**是以艺术摹仿说为基础,浪漫****以艺术表现说为基础。在这两大文艺**下产生的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进一步的宣传了“模仿说”和“表现说”。比如,杰出的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我们都知道,他是“湖畔派”诗人。曾经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科尔律治也是英国诗人、评论家。他是华兹华斯的好朋友。在1798年,两个好朋友共同出版诗集了《抒情歌谣集》。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不能接受。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很习惯新古典**诗歌*板、典雅的风格,所以对于这样新鲜活泼的浪漫**诗歌,有那么一些人当然是不能接受。于是1800年再版时华兹华斯写了序,表明他的创作观念。他在序言中提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比如,华兹华斯的《水仙花》表达了华兹华斯在看到水仙花时那满心的喜悦和幸福。诗歌可以表达我们强烈的情感,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情感强烈的时刻,但只有艺术家才能将强烈的情感化作艺术作品。
在**,艺术表现说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都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三、艺术作品中的模仿与再现
纵观艺术史,我们会发现有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偏重于客观,有的艺术家偏重于主观。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情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了艺术的创作。我国清代画家郑板桥和八大山人就是如此。郑板桥画竹,上面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朝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画的竹子不仅是对自然中的竹子的模仿,而且通过竹子表现了他特殊的情感。古代文人通常用竹子表现人的清高,而郑板桥在衙斋竹声中听见了民间疾苦之声。我们都知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文同,别人问他为什么竹子画得那么好啊?他说“胸有成竹矣”。可见,他对竹子的观察非常细致,所以画的竹子是非常写实非常逼真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郑板桥画的竹子都是挺拔向上的,没有向下和向旁边的枝枝蔓蔓。难道郑板桥衙斋里的竹子都不受到地心引力?没有向下和向旁边的枝枝蔓蔓吗?很显然不是,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在画竹子、兰草、石头的时候,在浓淡疏密之间,他更多的是在表达他的内在情感和精神气度。
八大山人,是朱**的后代,明朝皇室成员。通过他的这张画像,我们看到他满脸沧桑、满腹苍凉。他画的花鸟当然是对自然的模仿,但是他更重写意,他画的是山山水水、花花鸟鸟,可是表达的却是自己国破家亡的悲愤。我们看他的落款,逐字来看是“八大山人”,可是如果连起来看就像是哭之笑之,隐喻了朱耷的身世之痛。我们看他其他的作品,他画的荷花总是残破的,他画的石头总是嶙峋的、不稳定的,他画的鸟总是白眼向上。郑板桥在他的画作上题诗“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画是“泪点”多于“墨点”。
浅论艺术作为模仿和表现的两种形式论文2
摘要:
实施美育或审美教育,其最根本形式或主要形式就是艺术教育,而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教育隶属于艺术教育范畴。
关键词:
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审美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就学校教育而言,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集团的要求,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其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具有强健的体魄,最终成长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音乐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最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提升着人类情感,丰富着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着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通过激活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和终生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音乐艺术教育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跨入21世纪的*,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为培养****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又十分明确地把美育纳入****教育方针中来,给予美育以应有的地位,终于使****教育成为一种完全的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产品为媒介或**,由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运作的活动,要求施教者创造、选择、运用艺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求受教育自觉地接受艺术感染、陶冶、锻炼,实现艺术教育效应。艺术教育审美效应落实在个体素质的陶冶和塑造,使个体素质走自己全面协调而**的发展,落实在群体素质的陶冶与建构,使社会群体**有序而**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和提高。
一、音乐教育的性质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教育的本体隶属于艺术教育,不仅它的内容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美,而且在健全的****机制中,它还肩负着审美教育的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是长于抒情的艺术。它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模拟和升华。其教育功能是通过情绪感染和情绪共鸣为途径才能实现的。人们可以从音乐的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作为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培养的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由于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感知和感情体验的关系,比其他艺术教育中这种关系更加直接和密切。
由于艺术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需要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力。因此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音乐教育也因此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技能。
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效应。这种复杂综合的心里过程体现在艺术教育中,变产生了“寓教于乐”的共性规律。在音乐教育中,愉悦性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人类愉悦着人类。当热,作为音乐教育决不能停留在纯生理的听觉官能情感上,而是存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感性”升高至“理性”层次,从而更加领悟音乐内涵,感受艺术魅力,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但也不排除空间的体验。音乐结构首先要考量的是音与音之间的关联。音乐中没有任何曲风的要素能够独自存在。相反地,高音与低音的差距、节奏的对比、赋格中主题与反主题形成的张力、各调性不同的音色,都会浮现一个空间。在巴洛克音乐里,特别是巴哈的音乐世界,空间的体验会浮现一个层级的观念,举例来说,从高音到低音的转移、从流动性弱到流动性强的改变,或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都可见到空间的转换。
透过音音之间的关联与层级的观念来谈论巴哈的音乐空间,必须将空间流动性的`转变置於首要的地位。透过**旋律所提供的作曲的基本要素以及旋律所给予空间意义的前导,空间的流动性从而诞生。此外,简短的动机透过不同音域、诸多不同却**的音色相互呼应,会不断产生丰繁的效果,有如镜子反射的影像一般,空间的流动性从而诞生。
空间的流动性表现出时间的独特体验。受於形式与调性的限制,音乐创造的是封闭却又循回的空间。然而,巴哈在此一空间放入时间的定向,对於无边无际的天,以不连续的方式如停顿、节奏的切断、半音性、上升下降音的暂停等来处理,以求方位转换的可能性。在文本说出或唱出的过程中,内心忽然浮现的欲求的独特体验,就是方位的转换。这个方位转换的过程正描绘一个故事。从清唱剧、圣咏合唱曲或是耶稣受难曲的开始到结束,事实上交织著一个个阶段性的故事,也是充满危机的时刻。在聆听上帝的话语的过程中,随著内心的微妙感受与个人**的奥秘,会不断体验吸引与排斥的力量。巴哈音乐作品的历程告诉我们,上帝话语在聆听者的生活中成为血肉的故事。音乐形式的历程所呈现的,是天与心的过渡。
综前所述,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它包括有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它们的表现**、传播途径和存在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因此,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属性。就音乐教育而言,以音乐为表现**,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的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实现自身价值;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区拨动人的心弦,比其它艺术能够更直接、更有力“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既是独特的,又是巨大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涵盖和替代。
参考文献:
1.杨恩寰,梅宝树.《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3.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浅论艺术作为模仿和表现的两种形式论文3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象逐渐超越语言成为人们把握现实的途径,以电影为**的现代艺术已经破茧而出,成为人们在新时代认识世界,审视自己的主要艺术形式。本文尝试通过对于本雅明“灵韵”概念的批判和“机械复制理论”的梳理和细节性考察,为以电影为**的很大程度上由技术因素决定的现代艺术正名,也试图为“灵韵”的消散找到真正的原因。
关键字:
本雅明;灵韵;机械复制;电影;技术;祛魅
一、憧憬与焦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一些社会名流应卢米埃尔兄弟的邀请,来到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观看电影。在潮湿和昏暗中,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几部影像短片: 《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从接受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第七艺术”就是在此刻诞生的。然而,出于当时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膜拜”之情,在“震惊”之余并没有给这个新生的艺术品类给予多少**和掌声,纷纷称其为“科学的怪胎”。只有本雅明,那个几乎和电影同时诞生的文学评论家,嗅到了技术祛魅后的艺术特质,在以一个诗人的**心灵哀挽正在消逝的传统文明和艺术的同时,觉察到了艺术进入现代性的脚步,并由衷地赞美机器和技术主宰艺术时代的来临,提出了著名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理论”。即便本雅明已经几乎采摘到了真理之花,但是由于对于失落岁月和过往艺术的追忆和迷恋,他不免还是在他的批评中流露出了矛盾性的思考痕迹,尽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现代**与后现代文论的发展。
二、灵韵观:在传统艺术中安身的神学性思考
在本雅明看来,“灵韵”是艺术品独一无二的原真性,是即使近在咫尺也会感到无法接近的距离感。面对有灵韵的传统艺术品,人们会产生膜拜的心态,不管是宗教式的膜拜还是对纯粹美的膜拜。现代艺术中的技术因素则驱散了灵韵,通过对艺术品的大量机械复制使艺术品能够被大众以自己愉悦的方式占有,从而消除了对艺术品的虔敬和膜拜。
我们可以从以上本雅明对“灵韵”的解释看出,独一无二性是本雅明所谓的“灵韵”产生的基础,一个决定性因素。艺术作品存在的“真确性”与“距离感”以及感应与完整的历史经验也都与之息息相关。本雅明说:“一个东西的真确性,包括它实际存在时间的长短和它曾经流传过的历史的证据,从它们问世的那一刻起,就是世上一切可供流传的东西的本质。”显然,对于一件艺术品而言,只有它是独一无二存在的,其真确性才是可考究和显得重要的。因为对于大批量的技术复制艺术品而言,其真确性问题就无关宏旨,譬如要在一叠相同的相片中鉴定哪张是“真品”就毫无意义;而即使是艺术作品的最完美的复制物,也会“缺少一种成分:它的时空存在,它在其偶然问世的地点的唯一无二的存在。”不过,技术复制却可以将原型的摹本置入原型本身无法达到的境地,尤其是它为原型创造出——无论是以照片还是唱片的形式——便于大家欣赏和接受的可能性。
而且,“灵韵”自始自终都是一个闪现着神学性质的概念。它的存在是在人类对待艺术的功能和态度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不是所谓的“独一无二”。当人类在审美之路上走得更远时,对艺术的态度从“膜拜”变成了“展览”,那种存在于接受者心中神秘的光环效应正在逐渐消散。所以,“灵韵”的消散,也不是由于技术因素介入了艺术,或者是由于大量的机械复制,而是人们对艺术所承载的责任的期望的改变造成的,是社会文化心理氛围的变异导致的。这种态度和期望的转变,打破了艺术“灵韵”的贵族性与仪式性外壳,重新启动锁闭在里面的社会现实生活关系,让人类在对更高的理想生活向往中,在对自己的真实需要与真实愿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获得在现实中重建合理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三、电影作为艺术:技术祛魅后的艺术典范
技术祛魅完成了艺术在现代的**换代,它的**性和进步性使其迅速攻城掠地。对艺术形式变化产生最大历史影响的技术因素是摄影技术,它最显赫的艺术结晶是电影。在电影艺术中,技术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技术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复制和传播现成艺术品的**,它同时成为创作艺术品的一个必要且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摄影技术的帮助,电影扩大了人类的视域,使人类接触到了以往根本无法关注的视觉无意识领域,既然在以城市生活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表现在眼的活动**超越耳的活动”失去视觉的人比失去听觉的人更感到不安,图像超越语言成为人们把握现实的途径,那么电影就必然替代语言叙事艺术成为新时代的主要艺术形式,这是不容质疑的历史趋势。而电影本身,因为由于对直接现实的观照成为技术之乡的一朵兰花。
而电影的发展,也由于技术因素的进步而一日千里。从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它的简单记录和真实幻觉,而要求电影能够承载更多的内涵。而剪辑、蒙太奇、**扩充了电影的创作空间,赋予了电影影象更为广泛的意义。正是利用了剪辑,格里菲斯于1915年摄制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影片,摆脱了简单的“运动”和“定格”,人们开始感到了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当声音回归后,人们的***也从纯净的卓别林默片转到了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的《爵士歌王》。而伴随着1935《浮华世界》的色彩还原,人们逐渐相信,这将是一个属于电影的时代。不过由于技术因素的介入,本雅明矛盾地判定,电影由于“破碎的表情”与“分割的动作”击碎了“灵韵”和“此时此地性”。而技术祛魅的结果是,电影作为艺术,拥有着独属于它自己的另一种全新“灵韵”(如果也使用这个术语的话)。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演员缺乏与观众的现场交流及一气呵成的完整表演因而确实丧失了戏剧舞台上特有的灵韵,但他们的交流对象并不只是机器,还有导演,摄影师等,这些艺术的专家们代替观众出现,抵消了演员因为缺乏观众而产生的恐惧,并首先对电影作品作出反应和处理,不能因为台下观众眼中围绕演员的“氛围”消失而认为围绕他所扮演的角色的灵韵也随之消失了。相反,在镜头前,由于意识到拷贝将大量发行,会有难以想象的人看到自己的表演,心理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灵韵”,而且在观众眼中,银幕上的角色演员与自己有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也会产生神秘的“灵韵”。电影公司就利用这一点,采用“明星制”以明星崇拜代替对神灵的崇拜。这一点本雅明也不得不承认:“为了弥补氛围的萎缩,电影在摄影棚外制造出‘名人’。
结论
正是由于本雅明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让他走入了非此即彼的极端。在复制过程中,并不是如他所说,灵韵就完全消失了。在对照相摄影艺术进行分析时,其实文中所指的摄影复制品极为狭窄,只限于对已完成的艺术品的影像复制,如将一幅名画拍下来等等。本雅明在这里混淆了通过摄影而得到的艺术复本与摄影艺术作品之间的差别,后者并非艺术复本而是原本本身之一。
而且,机械复制的出现与艺术世界的“灵韵”消逝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连。因此,人们把一切艺术中美学意蕴失落的现象仅仅指向技术发达时,有失公允,甚至是对社会进步的自我否定。技术可以使艺术更加精致,复制同样可以使艺术更加完美,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自身。而电影,这个技术介入最具**性的艺术,则沿着它的独特的步履,勇敢地前行着。
参考文献
1.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
2.本雅明,《发达资本**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
3.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4.朱立元,《当代**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7)
——考研出分后的两种结果该如何应对 (菁选2篇)
考研出分后的两种结果该如何应对1
?上线:积极准备复试*常心对待
成绩出来后,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或名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有可能上线就积极准备复试。不管初试的成绩好不好,能上复试线说明你就是强者。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初试成绩不错,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是错误想法,很多在初试中取得高分的同学在复试中也有被淘汰出局的,在复试结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初试考得好的同学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警惕复试中的“黑马”;初试考得不好的同学更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把专业知识再温习一遍,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初试成绩不好,但认真准备复试,一样能取得好名次。其实,初试成绩如何已不是特别重要,我们所面临的是复试的挑战,如何能把握好这个机会扭转乾坤,那就要看我们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和*稳的心态。
初试成绩好便放松对复试的准备,往往难以出色发挥。即使你觉得初试考得比较好,也切不可沾沾自喜,因为初试只决定一部分的命运,还有一部分决定于你的复试。初试考完之后,成绩便掌握在了阅卷者手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复试开始新一轮的备战。不管你准备的知识在复试中有没有用,知识永远是你的财富,谁也抢不去,即使这次复试没有用上,也许以后能用上。
?名落孙山:不要害怕失败最忌摇摆不定
很多同学之所以会在调剂和工作之间摇摆不定最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害怕失败。一些同学担心如果花了很长时间去准备调剂,但是最后调剂失败的话也会错过找工作的最佳机会该怎么办?还有一些同学本来在准备调剂,看身边的同学都去找工作了便也沉不住气了。很多同学会问能不能保证调剂的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会老老实实的告诉他不能保证。
影响考研调剂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信息的速度、考生的实力及调剂院校的意向等。目前,调剂竞争十分激烈,往往是几十个考生争取一个名额,调剂是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的。可以说在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能够百分之百保证成功的,我们所能做的是争取最大可能性的成功。
如果“前怕虎后怕狼”,最后只会一无所获,既没有调剂成功也错过找工作的好的.时机。广大同学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迅速从牛角尖里走出来,确定一个方向并迅速行动,不论选择调剂还是工作。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论你选择调剂还是工作都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关键是看符不符合你自身的情况。在作出决定之前,首先,要考虑到可能的后果。如果选择调剂,我能不能接受失败?如果调剂失败,之前的复习将会白费,并且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间变短,这些我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立刻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如果选择找工作,我希望找一个什么待遇的工作,如果工作达不到要求我会不会后悔放弃调剂?虽然不一定失败,但是考生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有思想准备,甚至思考出一旦失败应该怎么应对?这些都是同学们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的。
其次,你的专业本科就业情况如何?专业有热门和冷门之分,热门专业就业形势比较好、待遇高,冷门专业就业困难且待遇较差。如果你学的是实用性较强的热门专业,可以考虑先找工作,否则的话可以考虑调剂。
第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是什么?有的同学比较喜欢学术研究且对工作的要求较高,可以选择调剂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如果你希望自己先去社会上历练几年再回去考研,可以选择先找工作。
最后提醒同学们,究竟该工作还是调剂一定要在认真思考之后再作出决定,鲁莽行事只会使事情越变越糟。
如果调剂失败了,我们会失去一次上研究生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所获。调剂时的种种困难已经锻炼了我们的身心,使我们更自信,更强大。调剂的历程给我们的是一次成长的机会,离开校园之前的最后一次成长的历练。
总之,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一个目标,然后奋力前行,直到终点。
考研出分后的两种结果该如何应对2
NO.1:面试教室的门如果是关着的,看考生是否会很有礼貌进行敲门再进入。一些细节决定了人的基本素养。
【正确作法】轻轻敲门,得到老师许可后,再进入。进去后,向各位面试老师问好,得到许可后再入座。切忌自行入座。
NO.2:就座的位置附近,会故意在地上放一本书或几页文件纸。看面试考生是否识眼色,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
NO.3:考生在就座前,弯腰捡起交给面试老师。
NO.4:握手环节。关于握手,是长辈向晚辈示意友好的标志。如果长辈没有主动先伸手,作为晚辈切忌先伸手。
【正确作法】面带微笑,仔细留心观察。
NO.5:老师用英文问“what’s your greatest weakness?”(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当接到这种问题时,不要正面的把自己的一些缺点真正地告诉面试老师。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说的内容要从某些角度看来还是优点。
【正确作法】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I am too persistent for everything. I couldn’t change my idea easily. ( 我做任何事情都太过于坚持,很难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样回答的话,一方面是在告诉面试老师你做事坚持,但同时也是个做事认真的人。
NO.6:综合面试中,老师有可能会问道:如果你的梦想是去英国进行交换留学,而你和另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但你的同学去的是英国,而你获得的机会是去非洲。你会有什么想法?
【正确作法】对于这样的问题,面试老师主要是想考查你对公*的看法。一定不能表现出埋怨的态度,可以这样答:尽管去英国留学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我会听从学校老师的安排去非洲学习。但我会好好表现,争取下一次去英国学习的机会。
NO.7:当外语老师问道:“If you failed this time what will you do in the near future?”
(如果这次你复试失败了,你在将来会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要一上来就说,“我会坦然接受最后的结果。”
【正确作法】老师建议考生可以这样回答:At first, I believe my past efforts will help me obtain today’s success. If not, I will never give up my for ###, I will do more efforts in the near future. (首先,我相信我过去的努力将会帮我获得今天的成功。如果不行的话,我将不会放弃对。。。的追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努力来实现。)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8)
——小议老婆饼的两种简便作法
小议老婆饼的两种简便作法1
用料:面粉500克、猪油200克、水125克、熟面50克、肥肉粒40克、椰蓉80克、花生80克、芝麻仁60克、排叉60克、果脯50克、枸杞子30克、香精适量。
做法:
1、把熟面粉、白糖、肥肉粒、花生仁、芝麻仁、排叉、枸杞子、果脯、猪油50克、香精一起拌成馅。
2、用125克猪油把250克面粉擦成干油酥;用25克猪油加水,将剩余的面粉揉成油面团。
3、把干油酥包入水油面团内,按扁擀成长方形薄片。
顺长卷起来,按每50克两个揪成面剂,将剂按扁包入无糖馅料。
收严剂口呈馒头状,按扁擀成直径约5厘米的圆饼,表面刷上鸡蛋液,用牙签扎上小孔。
4、将饼坯摆入烤盘内,放进炉用慢火烤至饼鼓起,表面金黄色即成。
阳光的两种用法作文 (菁选2篇)(扩展9)
——插花的基本花型有哪些-插花的两种基本花型
插花的基本花型有哪些-插花的两种基本花型1
概述
西式插花一般指欧美各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形式。花多而色彩艳丽,多以几何图形构图插制,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西式插花基本花型。
半球型
这是我们见得最多的`花型了吧?将花材剪成相同长度插在花泥中,形成一个半球形状。半球型花是一个四面观的花型,柔和浪漫适用于婚礼、节日等很多场合。
三角型
又分为对称三角型和不对称三角型。在古埃及等古文明中,常作为装饰应用。对称三角型较稳定,但都是单面观的花型,常用于墙边桌面或角落家具上。
水*型
水*型花也是四面观的花型,源自古希腊时祭祀坛上用的装饰花,常用到会议桌、餐桌、演讲台上。同半球型相似,水*型花也是四面都好看的花型,豪华富丽。
花扇型
扇形花为放射性的半圆花形,豪华美丽,就像是孔雀开屏。起源于宫廷贵妇手中常拿着的羽毛、蕾丝做的扇子。摆放在玄关、壁饰和靠墙摆设的桌上都很合适。
瀑布型
就像一层层的瀑布,瀑布型的花由上而下地插制,具有流动感、柔美浪漫。这也是除了球形以外最常用的新娘手捧花花型了吧?
西式插花还有“圆锥型”、“椭圆型”、“球型”、“垂直型”、“水*型”,还有以字母形状造型的“S型”、"T型"、“L型”等等,都有其各自的魅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