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样学好语文
语文学习对每一个学生非常重要。学好语文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学好语文,需从四方面努力:培养语文兴趣;学好教材;诵读名著;学以致用;做个杂家。
语文;学习;方法学好语文,确非易事。这是因为“语文无边”,绝非短期内可以学好的,也绝非仅仅学习几本教科书就能把语文学到家的。古今中外文化典籍、图书杂志中,恐怕要数语文方面的最多,真正可以说:汗牛充栋,车载斗量,浩如烟海。庄子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即使终生面壁,也不能图破语文之壁,虽皓首亦不能穷经也。这样说并不是说语文难学,而是说语文的学习是一生的事,不能急功近利,以求速成。”语文学习也和写文章做学问一样,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作为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即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才能明确语文的学习和其它各门科目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其它科目,仅仅把教材学好了,几乎就可以顺利考试过关了,也不影响将来进一步的深造。而语文则不然,仅仅死啃几本教科书是远远不行的,或者说:语文的开放性是所有科目中最强的,系统性是最弱的。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是培养语文兴趣,喜欢和热爱语文。爱因斯坦说过:“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则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此方能不疲。实践也反复证明,一个人对一门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比别人强烈,即使起点低些,基础差些,底子薄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这个领域的造诣也还是可能超过那些起点高、基础好、底子厚但兴趣冷淡、热情不高者。
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承载体,学习起来是不同于其他“术”类的科目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物。”风花雪月,名山大川,民俗风情,语文均反映之,我们学习时,乐在其中,其乐融融,寓教于乐,得到文化熏陶、审美愉悦和精神升华。总之,学习语文是应当感觉美好快乐轻松的。
其次是要学好教材。语文是工具,是思维和交际工具,每个社会的人都必须掌握它。学好语文还有利于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要想学好教材,就得认真钻研教材,字词句篇、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学术思想知识都要掌握,广泛涉猎,打好语文基本功。语文包括语言文字学(古代叫小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尔雅学)、文学史(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学术思想等)、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不能单单为了认字才学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要学好,才算学好了语文教材。
三是诵读经典名著(名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作,多是经典名篇,在历史上哺育了无数伟大心灵,承载了人类文明中的精华,经受了时间的反复检验,是可以传之不朽的。通过诵读,既可以培养语文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可以增加感性知识,尤其是培养语感。这对语文方面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写作能力等都很有好处,而且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近年来,海内外一些教育机构兴起读经热,加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推波助澜,中华儿女又开始重视经典,我认为这是好现象,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都有好处。不但要诵读课本,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外多读些经典著作,通过网络、影视等各种渠道、通过演话剧、朗诵比赛、辩论赛、作文比赛等多种文学实践形式来解读名著,研习名著,这对提高语文水平效果显著。除了诵读经典著作,还应当多读些报刊杂志、时尚文章,因为语文是与时推移的,我们也应当与时俱进。
四是学以致用。语文不但有趣,也有用。钟南山甚至认为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而大数学家苏步青当年招研究生,首先要测试的不是数学知识,反而是语文知识。我们要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现学现卖”,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去。要敢于“显露”,不怕班门弄斧。这既有利于演习、操练、巩固已学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也有利于语文知识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在街上看到招牌上的文字有错别字的,应当及时指出,对于社会上运用语文不规范现象要大胆纠正,自觉纯洁语文,规范使用汉字,使用普通话。看到一些成语典故,可以为别人解释,在写作中更可以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在言谈中有意识地引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歌赋等,增加语文修养。
最后,要做个杂家。文史哲兼顾,象薛宝钗说贾宝玉那样:好杂学旁收。语文是高度开放性的学科,可以说承载了人类全部文化的精华,不仅仅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文化知识、文学常识等。正如邓拓《欢迎杂家》一文中说得那样:中国文人多是杂家。比如张衡是科学家,但也是文学家,他的《二京赋》就是千古不朽之名篇。沈括的《梦溪笔谈》也同是科学笔记和文学名著。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则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内帷秘事,革命家看见排满。正因如此,《红楼梦》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语文学习应与各科学习相结合,不能偏科,顾此失彼。鲁迅对青年学子们说过:学文的偏看看理科方面的书,学理的偏看看文科方面的书,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其实不但中国文人如此,西方也如此,大化学家诺贝尔就同时是小说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