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1
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教案】
教学目标
一、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4、大雁图片。(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4)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5)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6)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树叶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2
【原文】
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教案】
教学目标
一、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4、大雁图片。(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4)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5)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6)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树叶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1)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1
课文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
啊!秋天来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长、兴、虫、当”4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竖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树叶给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带来的快乐,养成敢于想像的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乐学新知。
1、秋天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这天,大树妈妈为它的孩子们——树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在黑板上贴上大树妈妈),大家都纷纷赶来参加。(将书上插图改造为动画,并配上音乐。)瞧,谁来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分别贴上小虫、鱼儿、鸟儿。)多热闹呀,同学们想参加吗?走,让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吧!
2、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学生急切地想学习文本。)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并划出会认字和会写字,再与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2、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去掉拼音认读,通过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4、交流识字方法。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形成生生互动,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5、**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6、四人小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一评,读得好不好,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
7、赛读,评评谁读得好。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三、情趣交融,品读课文。
1、品读课文最后一句: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
(1)师问:大树妈妈开的聚会,谁大家的欢迎?你从哪句知道?
(2)树叶说的“大家”和“我”各指的是谁?
(3)小组合作朗读,把树叶的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指名读,全班评议。
过渡;树叶能得到大家的喜爱,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你能找出说明大家喜欢树叶的句子吗?
2、多**课件出示句子第1—4句,理解“长”、“落”、“飘”、“飞”的用法。
(1)树叶和谁都交**朋友?让四名学生上黑板在树枝和小动物旁边贴上树叶,要贴在恰当的位置上。
(2)教师逐个问贴画的学生:树叶是怎样来和它交朋友的,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课件分别演示树叶的“长”、“落”、“飘”、“飞”)能换别的词吗?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品读句子“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扇子。”
师:大树妈妈有许多的孩子——树叶,当秋风吹来时,树叶便轻轻地摆动。(课件演示,秋风一吹,树叶摆动。)
(1)你觉得树叶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书上怎么说?你觉得像吗?
(3)指导朗读。师:树枝把长在树上的树叶当扇子,用它扇起阵阵轻风,多么惬意呀!同学们**读读这句,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读,分男女生读。
4、品读课文2—4句。
师:树枝和树叶做了好朋友,小虫、鱼儿、小鸟也想和它做朋友。
(1)它们三个,你喜欢谁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再把句子读给朋友听。
(2)朋友之间说说你把树叶当作了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3)请几位小虫、鱼儿、小鸟**来说说与树叶交上朋友的感受。如:
小虫:和树叶交上朋友,我就有被子盖了,多暖和呀!
(4)再读句子,让小虫们、鱼儿们、小鸟们读出自己的心情。
(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教材中的主人公,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再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四、认识省略号,拓展思维。
1、师:除了小虫、鱼儿、小鸟外,其实还有许多别的小伙伴与树叶交**朋友,作者没写完呢!因此用了个省略号。
2、到底还有谁与树叶交上朋友呢,你能仿照课文说说吗?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出示:树叶落在地上,
树叶漂在河里,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充分练习说话,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大树妈**这次聚会,让树叶与大家交**朋友,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与方便,也给美丽的秋天增添了许多生机与美丽。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把秋天里树叶的美记在心里。
3、出示动画课件,学生随课件背诵全文。
六、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秋天里树叶的美。其实,秋天除了树叶之外,还有许多的美景。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书本中去与它们交朋友吧!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及一个偏旁“双耳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和认字,理解最后一段和“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个偏旁“双耳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或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说)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双耳旁”。
二、初读课文
1、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课文录音(配乐)
3、听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阳光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阳光……)
4、**读全文。
5、指5名学生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6、同桌读(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指导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
(课件演示:教师自上而下点击,屏幕逐个出现生字,学生认读,比一比谁(哪一组)最先到达山顶)
四、学习第2、5两段
1、师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2、抛出难点: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⑴ 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说。
⑵ 加深感知:找一找课文什么地方也写了阳光的宝贵。随机学习课文第二段。
① 朗读第二段
②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理解“锦缎”(先让学生从两个字的偏旁上来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再展示实物锦缎)
看一张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各自说说你的理解。
③ 指导感情朗读:教师引读;指名读,评议;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④ 选择一句,**朗读。
⑤ 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⑥ 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⑷ 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阳光、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谁
二、学习第3、4段
1、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2、是的,阳光会跳进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
3、指导朗读3、4两段。
三、指导朗读全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评议。
2、音乐伴奏齐读,边读边感悟。
四、写字指导
1、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自己寻找带有新笔画的生字。
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书空生字。
2、写字练习。
五、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 找找有“日”的生字。
3、你喜爱阳光吗?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田野 禾苗 更绿了
8、阳光 山上 小树 更高了 比金子更宝贵
河里 小河像锦缎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3
《小蜗牛》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提示下,去树林里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的都是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前后三次去树林的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四季的特点,同时让孩子在阅读课文中了解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本课大多数字都没有注拼音,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可以用“猜读”、看生字表或请教别人等多种形式**认字、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认字。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认识四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集中精读与分角色朗读中积累词汇,体会语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小蜗牛为线索,体会四季的变化和特点。了解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1、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四季的自然变化和特点,了解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1、认读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课件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
(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课件出示小蜗牛图片)
2、板书课题《小蜗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
2、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
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哪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同桌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其他同学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
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去音齐读。
6、“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读课文。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2、看图识字。(出示课后练习题)
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点名说。
四、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四个生字,然后互相交流一起写。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引导。
3、学生描红,在书上写几遍。教师巡视,检查。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能仿照例子积累“的”字短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夜晚天空的美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句子的优美,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美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小朋友们,咱们一起猜谜语吧。看谁先猜对。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月亮)
2.出示弯弯的月亮图片。弯弯的月亮两头翘起来,像什么呢?
(像小船、像镰刀……)
3.是啊,弯弯的月亮像的东西可真不少。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小小的船》。(板书课题)小小的船(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的、船、两、头、在、里、看、见、闪、星
(1)学生**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船”是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船、闪”为翘舌音。)
(5)读一读词语:我的、小船、两个、两头、在这、里面、看见、见面、闪亮、星星
(6)找出偏旁“白、门”的字,学习这两个偏旁。
(的、闪)
4.学习课题。
认读“船”:这个字是“舟”字旁,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船?
(小小的、可爱的、很轻的的小船。)
过渡:这首美丽的小诗真的只写小船吗?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三、精读领悟
1.整体感知,练习朗读。
(1)这首小诗一共有几行?又有几句话呢?
(有四行,共三句话。)
(2)课件出示停顿的句子,学生自己按照停顿读一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师指导评价。
(4)我会填,练习叠词朗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读完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月儿是小船,小朋友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
2.学习第一、二行。
(1)课件出示图片,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两行。
(2)“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因为月亮两端是尖尖的,船的两端也是尖尖的,它们的形状又都是弯弯的,样子很接近,所以把月亮比作小船。)
指导“弯弯的、小小的、尖”要读的欢快一些。
(3)出示句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因为月亮和小船有相似性,我们把这个句子叫“比喻”句。“……像……的句子一般是比喻句”。)
(4)练习比喻句:()像小船。()像()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二行。
3.学习第三、四行。
(1)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夜空去寻找弯弯的月儿吧。出示三四句,指名朗读。
(2)在这美丽的夜空里,“我”看到了什么呢?
(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3)是啊,夜空中有“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课件),多美啊!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的(眼睛)
(小小)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美丽的夜空。
5.拓展:小朋友们,如果你到了月亮上,你可能会看到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呢?(鼓励学生大胆说,不怕出错。)
6.指导书写“月、儿、头、里”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太空中有很多的秘密,你想探索这些奥秘吗?那就多学知识,增长本领,将来有一天你也去探索这些奥秘吧。最后,让我们一起学唱这首《小小的船》。(播放歌曲)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积累了优美的词语。
(2)感受了奇妙美丽的星空,更加热爱大自然,对夜空有了向往。
2.课堂练习。
选词填空。
座坐
(1)我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
(2)每天早晨,我都(坐)车去学校。
根据课文填写词语。
蓝蓝的(天空)
小小的(船儿)
闪闪的(星星)
弯弯的(月儿)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夜空,画一画美丽的夜空。
【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月儿像小船
星星、蓝天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5
设计说明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韵文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本课教案设计意在通过创设情境,在观看夜空美景的情境中识字,把孩子们带入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来表达他们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小船的可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5.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多**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文本、美丽的图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互相检查读,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提示:“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是翘舌音。
(2)教师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4.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5.教师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二声。“在”是*舌音。“闪、船”是翘舌音。“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提出自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易错字的读音和儿化音进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2.启发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预设:
(1)学生**说自己想到的图画: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一个小朋友飞到太空中坐到月亮船里面。
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星星忽明忽暗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闪闪的”这个词语。
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
②把自己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4.教师**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及时评议。
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画出停顿。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6.学生**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大家评议。
7.多**出示课文填空,指导学生朗读叠词,巩固识字效果。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8.课件出示“朗读争霸赛”情境,提出评价标准,**学生挑战读。
(1)出示评价标准:
声音响亮,读音正确。朗读流利,读出韵味。
(2)**学生有序地比赛,读后及时评价。
(3)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巩固识字,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朗读争霸赛”,帮助学生展示朗读的成果,激发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
四、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做采蘑菇的游戏。
(1)讲明游戏规则后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做采蘑菇的游戏。(多**课件播放歌曲)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白”字旁。请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②猜谜识记“闪”:一个人站在门里。
熟字加偏旁识记“闪”:人+门=闪。
③做动作识记会意字“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④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
⑤教师指导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预设:
“看”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kàn,在“看门”一词中读kān。
2.给蘑菇找朋友。
(1)导学: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这个字组成词语呢?你还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
①组词:小船星星看见闪闪的里面两头不在
②造句:
看见:在动物园里,我看见了老虎和狮子。
闪闪的:闪闪的霓虹灯引人注目。
3.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儿”,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月”和“儿”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横折钩的写法:横要*,竖要直,向左向上钩。
竖弯钩的写法:竖要直,弯要圆,向右向上钩。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月”里面的两个横画之间距离要适当,不与横折钩相接。“儿”的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月”和“儿”,一边示范,一边巩固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学生书空。
(5)指导学生观察“头、里”。
预设:“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样。
(6)教师指导学生书空。(“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里”的笔顺可记成写完“甲”再写两横。)
(7)指导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识字,有利于学生自主表达。交流多种识字方法,能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从构字规律上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便于学生认识汉字,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组词、说话,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根据“月、儿、头、里”四个生字的字形特点,分组呈现,有利于学生抓住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引导回顾:谈谈你的收获。(这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的字是哪一个?)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有利于巩固识字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课文教学教案3篇
一年级语文课文教学教案1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机智、勇敢,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自己却**了。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热爱、珍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12岁,只比一年级的孩子大四五岁,因此这个故事很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中应发挥课文是歌词的特点,将歌曲音乐引入课堂,营造歌唱英雄、怀念英雄的氛围,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情感,在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资料: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生字卡片
3、课件或录音机、挂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谈话:说说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岁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想听这首歌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听过这首歌的学生一定会说出歌名,有的同学还能简单地讲出王二小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年龄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入情入境。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展示给大家,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的事迹。你们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对话*台
(一)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击课件或出示文中插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的认知。)
自读(尝试读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边读边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标记。
(二)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利用插图巩固生字。)
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课前布置学生按照教参142页儿歌中的方法自学生字,让学生交流自学方法,互相学习。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指导。)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组内汇报: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
出示图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4、采蘑菇游戏: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蘑菇的后面藏着生字和生词,小白兔学习不认真,不认识这些字,你能帮小白兔把蘑菇采回家吗?
(三)朗读(合作练读,共同进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
2、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3、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四)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王二小被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八路军把_____。
(五)写字(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对话*台
(一)导入(复现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的生字宝宝又到我们班做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找一名学生比赛认读生字,其它同学做评委,看谁能当上小擂主。
(以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二)读文(多种形式练读,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1、指名读第一段。(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练读第二段。想象:敌人会怎么“叫”他带路?(引导想像当时的情景)
3、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理解“顺从”,表演:王二小是怎样“顺从”的?为什么要“装”?
4、同桌互读四、五段,体会这两段应该用怎样的速度读。(边想象边读)
(启发学生多形式的读文,增强学生感悟,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三)感悟(创造性复述课文,感悟英雄的品格)
假如你是王二小,你能想象出王二小当时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吗?
(进行角色换位,训练学生语言。)
(四)讨论(升华情感,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
(通过讨论,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训练学生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0选读(自主选读,加深品味。)
1、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组内练读)
2、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为伴音(参见相关链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扩展(延伸课外,引导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把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写字
学习“从、这、道”三个字,教师指导,学生练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指导。
总结(启发谈话,理解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想法?(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什么品质;二是你有哪些感想。)
一年级语文课文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老师拉开窗帘阳光进来)看他是谁?(阳光)你们喜欢阳光吗?阳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给别人送过阳光吗?有一个小女孩要给别人送阳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送阳光》。质疑题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生字认识,标出自然段)
3.指名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过多种形式的读,从读文中让学生感受,苗苗对奶奶的关心。)
三、细读,感悟课文内容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苗苗要给奶奶送阳光的原因,让学生从苗苗身上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老人。)
体会:念叨的含义,说明了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一生把“不能”读得较重,还皱着眉头)
3.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①苗苗沐浴在阳光的情景。阳光是什么样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你觉得阳光美吗?阳光这么美,你能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吗?指名读、男生、女生读。
②当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满阳光时会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一……就……”说明了什么?用“一……就……”说句话。
比赛朗读:苗苗想的那句话(读出苗苗强烈急迫的心情
4.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
苗苗把阳光带回家后发生了什么?苗苗包得严严实实的阳光怎么没有了呢??
“严严实实”是什么意思?(生答)你会象这样说一个词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出示“干净”“整齐”指导学生扩词。
苗苗把阳光丢了,心情怎样啊?(难过,生读)文文一开始多高兴啊,满心欢喜地给奶奶送阳光,可是,阳光不见了,苗苗的希望落空了,苗苗急得要哭了。谁再来读一读。(生读)是啊,奶奶晒不到太阳了,文文哭地多伤心啊!同桌互相读一读,感受文文心情的变化吧!(同桌互读,体会文文的心情
5.奶奶为什么说没有丢?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设计意图:体会: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奶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想苗苗学习,做一个孝顺老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6.回归全文:朗读(全体学生)
四、拓展延伸
1.通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以后会给别人送“阳光”吗
五、总结
只有我们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别人阳光,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爱心的人,把阳光撒满世界,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送阳光
奶奶 :病重 想要阳光
苗苗:送阳光 阳光不见了 已经送进了奶奶的心里
一年级语文课文教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 认识7个字,学写6个字。并能积累语言,选择喜欢的词说话。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使学生了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祖国真大。
教学难点:
借助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诵读法
学法:比较法 欣赏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扣题探读,找准入口
1、出示*各地美景图。
2、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重点讲解“真”,表达骄傲的心情。齐读。
二、初读感知,提炼主旨
1.自读诗歌。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2.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
3.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多**课件)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用生字卡片反复读,要用字组词,选词说话。重点教学:鲜、飘、候滑雪、游泳
三、研读理解,深情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读。
2.学生**读。读后讨论:你认为祖国有多大?你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我们习惯把祖国分成南方和北方,同学们也分成两部分,坐在南边的读“南方”这一部分,坐在北边的读“北方”这一部分,我们比比哪组读得好。练习读。分南北两个组比赛读课文。(多**课件)
***属于哪方呢?“北方”先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看书中图),领另一组读。 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呢?说各自好的地方
4.齐读第三句话,骄傲的心情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坐了好久飞机才到。以此说明*之大。(多**课件)
四、精读内化,品味赏析
1.对比:我们的祖国和别的国家比大小。介绍拿来的照片。
2.带着自豪之情朗读诗歌。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搜集祖国各地的图片进行展示。
2.小练笔:仿写句子。
六、达标测评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七、作业
1.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预习快乐读书屋一《家》。
板书设计: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3)
——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
教案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因此在要求上、内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个是否科学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课前准备
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本着这一原则,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与同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最后班内汇报学习成果,使学生体会到自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过来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课件播放:标点符号歌)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先**练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随文识字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认字的难度。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识字教学的实效。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
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写字指导至关重要。本环节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们”是难点,它是一个合体字,所以在指导时重点指导“们”字,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合体字的书写规律。“下”字笔画较少,而且对于独体字的书写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不作为重点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指导书写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给予“笑脸”鼓励,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回顾读懂的内容,并对没有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改变以往的老师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强,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帮助强化复习字词,夯实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回读课文,不仅巩固生字词,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抓住学生心中的疑问,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重在发现优点,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同时也使写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指导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重点地指导书写和课件演示观察仿写相结合,使生字教学扎实有效且富有趣味,不乏味。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2.齐声背诵课文。
3.师生谈收获小结。
设计意图: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背诵课文谈谈收获,不仅能帮助低年级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
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啊!”)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
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
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江南
美
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3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读诗歌,进入情境随文识字。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会用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1)学生**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写诗、古诗、雨点、不要、过来、不给、当前、串门、我们、以后、成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雨中,感受青蛙的诗。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 )——逗号;
水泡泡( )——句号;
一串水珠( )——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4.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认识标点逗号、句号、省略号
(1)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2)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6.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小雨沙沙,它现在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多么有趣的诗歌呀!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感受到了下雨的美好。
(2)喜欢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兴趣。
2.课堂练习:
(1)换识字环境读文。
写话作诗不能少。
逗号好像小蝌蚪,
句号好像水泡泡。
省略号像什么?
好像水珠串成串。
我用它们来写诗,
送给妈妈和老师,
老师妈妈哈哈笑,
夸我写作呱呱叫。
(2)口头填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蝌蚪 逗号
水 泡泡 句号
一串水珠 省略号
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4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
目——( ) 耂——( )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的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语文课文教育一年级教案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4)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天到了,()和柳树说话了,()给柳树洗澡了,()给柳树梳头了,()跟柳树捉迷藏了,柳树跟()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了。
2、小燕子说春雨是()的,麻雀说春雨是()的,小黄莺说春雨是()的。
3、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了,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了,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了。
4、()和()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是()和()。
5、春眠不觉晓,()闻啼鸟。夜来(),花落()。
6、花对(),桃对(),()对细雨,山清对(),鸟语对(),万紫对()。
7、小小的鸟蛋()的,两只鸟蛋就是两只()。
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
9、()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10、《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我”画了个()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的太阳送给(),()的太阳照亮冬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要画个()的太阳。
11、乌鸦口渴找水喝,看见一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瓶口(),乌鸦喝不着水。乌鸦想到的办法是把()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12、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13、“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们一边()一边()。
14、朝看太阳辨(),夜望北斗知()。一场()一场寒,十场()要穿棉。
15、()在前面带路,()吹向我们。我们像()一样,来到()里,来到()上。
16、小壁虎向()、()和()借尾巴,尾巴没借着,自己又长出了一条()。
17、地球爷爷的手其实就是()。
18、小蝌蚪的妈妈是()。
19、荷叶()的,()的。
将独体字合成合体字:(先连线,再将合起来的字写在括号里)
1父 人 女 虫 禾 立
王 马 日 巴 义 里
( ) ( ) ( ) ( ) ( ) ( )
2口 田 今 木 人 门
那 力 对 云 心 日
( ) ( ) ( ) ( ) ( ) ( )
3日 木 女 王 日
元 且 九 生 月
( ) ( ) ( ) ( ) ( )
4相 走 虫 土 禾
干 心 也 火 马
( ) ( ) ( ) ( ) ( )
5音 门 口 禾 日 山 女
昌 夕 乃 口 也 心 十
( ) ( ) ( ) ( ) ( ) ( ) (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2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填空
1、(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2、*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4、“(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7、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8、(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9、人不学,(不)(知)(义)。
苟不教,(性)乃迁。
子不学,非(所)(宜)。
10、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1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6、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打水—— (一场空)
芝麻开花—— (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
1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19、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秋天教案 (菁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秋天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认识8个字。
2.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根据每个人课下搜集资料,创造机会充分练说。
3.理解“寻找”、“野外”两个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6.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7.培养学生换位想象的能力。
8.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9.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3.结合实际,充分朗读课文,知道文中颜色各指什么?
4.通过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说《寻找冬天》。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冬的季节,秋姑娘刚刚才和我们说再见你们还记得秋姑娘都给我们送来了那些礼物吗?赶快回忆回忆,因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寻找秋天),齐读课题。“寻找”是什么意思呀?希望这节课通过我们的成功合作,能够把秋姑娘曾经送给我们的礼物一一寻找到。
二.新授课
(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充分练说。
1.看图说一说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
师:同学们老师找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礼物,你们快看(出示:
金色的稻田图)!秋姑娘给我带来(金色)的(稻田)。你也把自己寻找到的礼物跟你的朋友说一说。
2.小组讨论
刚才老师看大家讨论的特别好,谁愿意把你刚才说的跟大家说说?
3.指名说一说
奥!你们寻找到这么多秋姑娘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真太棒!你们想不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伙伴都寻找到哪些秋姑娘送的礼物呢?他们找到得跟你们的一样不一样呀?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看。
(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1.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还有谁在哪里寻找秋天?(生1:有王老师、小文、小方和小力到野外去寻找秋姑娘给他们带来的秋天的礼物。)
问:“野外”是什么意思?
问:课文中小朋友寻找到了秋姑娘送的哪些礼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原来他们也寻找到了那么多秋姑娘送的礼物,我想他们跟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秋天,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出示板书)
2.练习朗读
(1)那么赶快跟你的小伙伴练一练
(2)谁想给大家读一读
(3)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4)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要读,那咱们就一起读好吗?
(5)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考考谁的记忆力最好。把书扣上。
谁能连贯的把他们的话说一说。
(6)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大家读小朋友说的话和最后一句。
3.积累词语
师:是呀!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那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吗?
4.换位想象
师:秋天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看这么美的景色还吸引谁呀?(大雁)快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呀?
不知不觉中,通过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么多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现在我们大家就休息一会儿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5.一分钟休息,猜谜语
全班玩猜谜语的游戏,你们也像小文、小方、小力一样用说说“秋天是()的”,请你的朋友猜猜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
(三)仿照原文,口头作文《寻找冬天》
过渡:通过我们共同合作寻找秋天,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聪明了,有一件事我想请你们这群小机灵鬼儿帮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五彩缤纷的秋天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神秘感的冬天。学校的“小喇叭”广播向我们征集有关《寻找冬天》的小片断,要求仿照《寻找秋天》这篇课文来说一说。说得好的我们要推荐到学校的小广播站请他给全校同学说一说。我们看看到下期的“小喇叭”广播时能听到我们一1班哪位学生的声音。
(1)先给你们一点时间,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冬天的景色。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冬天的图片。
(3)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4)全班交流
下节课我们选出班里说的最好的同学到小广播站去广播。
三.总结
感谢同学们与我的合作,正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才发现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而且发现了冬天的美丽之处。韩老师特别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合作得更好,去发现更多更美丽的事物。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秋天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认识课后要求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认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感悟各种颜色的树叶纷纷飘落的美景。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说话,激发兴趣
1、上课开始,老师把课文中的插图贴在黑板上,老师问:“孩子们,这幅画美吗?”“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蓝天、白云、金色的稻子、飘飞的黄叶……只要学生观察到图画上一个景物,教师就应给他充分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意识到这就是秋天。师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秋天
认字“秋”:谁认识这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拼读一遍。你是怎么记住他的。谁有更好的记字方法。(加一加,组词,造句、出示图片猜字:一边是禾苗一边是火等方法,认识禾字旁
(用美丽的图画引起小学生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你*时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小组内给大伙儿说说。
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秋天的许多特征:树叶变黄了,有的落下来,稻子也熟透了,金灿灿的,果子也变黄了,可以摘来吃了,小草变黄了,枯死了……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鼓励他们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多**出示美丽的秋天景**片
多**出示句子:春天是五彩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的,冬天是白色的。
师启发;你准备用什么词来形容秋天的颜色?
金色的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把学生思考的结果写上黑板,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欣赏,读中感悟。
1、指导学生翻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2、生**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汇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秋风阵阵吹,白云朵朵飘,天气一天天凉了”的句子。谁会读这句话?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呢?(天气凉了,感觉很舒服;我最喜欢秋季了,所以读得很高兴。)女生用高兴的心情齐读。
听老师读。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悲伤呢?因为秋风阵阵吹,吹落了树上的叶子,树木就会变得光秃秃的,感觉很悲伤。男生用悲伤的心情齐读。
(2)认识“风”“吹”“朵”“气”(几+乂=风,认识风字框;口+欠=吹;几+木=朵;数笔画记风,认识横斜勾)
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板书:秋风吹,秋风吹到我们身上是什么样感觉?
秋天来了,天气一天天凉了,板书:天气凉。
小朋友们身上的衣服有什么变化?(穿**厚毛衣、外套。)
(3)你还想读哪些句子?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4)屏幕显示画面: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师启发学生观察想像: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落叶像什么?对学生合理的想像要多加赞扬。
(5)课件四“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老师听出你是用很高兴的心情来读的,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吗?(因为树叶像蝴蝶飞舞,非常漂亮)左右两边比赛读。
“一片片、一只只”和“一片、一只”有什么不同,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认读“叶”“中”“飞”三字。
鼠标将正在风中飞舞的树叶点击三下,有三片树叶显出三个字,“叶”“中”“飞”,谁认识这三个字?你怎么认识的?(口字加一笔变成什么字,加两笔呢?小鸟长了翅膀的样子,跟“飞”差不多!出示小鸟飞的图片)
(7)教师再“捡”几片落叶给孩子们细细看看。课件五鼠标一点,几片树叶真的落下来,教师好像真的弯腰捡起来,让学生观察手中树叶的样子、颜色、猜猜是什么树叶。
师:这么多的落叶,颜色不同,书上用一句话来告诉了我们。是哪一句?
(8)课件六: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指导朗读“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你能告诉老师,你想用什么感情读这句话,为什么?(因为树叶的颜色各种各样,非常漂亮,我很喜欢五彩缤纷的树叶,所以我准备用喜欢的感情来读。)全班一起用喜欢的感情读一遍。
谁能仿造这句话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9)认读生字“半”
(半与羊比较,羊的最后一横变成半的出头的一竖。)
(10)师问:美丽的树叶,离开了妈妈,它们会怎样呢?
课件七: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指名读这一句。
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孩子向妈妈告别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再见。你放心,我会乖乖的……
师:孩子,再见!
生:再见,妈妈,我要飞走了。
师:再见,孩子,你小心一点,要注意安全。
生:妈妈,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您,不过,明年春天我们还会见面的,您不要难过!再见!
师:好孩子,妈妈不难过,再见!)
小树叶多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呀,你能读出舍不得的感情吗?请生读。但他们是多么的勇敢,他们飞呀,飘呀,(引读一一一)还有谁愿意读。你勇敢吗?你来读。
三、课堂小结,回归整体。
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能把整篇课文读一遍的?想读的***一起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四、拓展延伸
1、落叶飘下来,像蝴蝶。落叶还像什么,你想象的出吗?
2、欣赏小诗:(课件展示小诗)
教学反思:
本次我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教学第三课时,在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第一段文章之后,重点理解课文的第2、3自然段,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来了,秋天到了农作物成熟了,水果大丰收等,知道秋天为什么是金色的。
近期我研究的课题是《情趣化教学在特教课堂里的`探索与实践》,因此,在备本课时我把这个课题深深的融进去,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这个情景之中充分感受秋天的美、丰收与色彩。例如:课件制作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稻田图、棉花图和各种水果图,以及公园里不惧严寒的秋菊图。让孩子们在看图学文时,先从大量的图片着手,多感知、多认识,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看到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还把大家带入了这个美丽的金色秋天,情趣化教学效果良好。在教授稻穗和棉花时,我还带来了实物稻穗和棉桃,走进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这些大都市的孩子未必能见得到的东西,让他们稀罕得不得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巅峰。其实而言,对于智障孩子来说,这些情绪化的教学方式,如果真真切切融入课堂,孩子们会***集中,学习劲头十足。
另外,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每一次读,教师没有明确指出孩子们朗读的方向,作为教师,没有给孩子们具体的要求,所以大家的读是忙无目的,像是在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再让孩子们读某一句,读某一段时,这个过渡语一定要备的详细,备的有目的,给孩子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一遍又一遍学生的读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一步靠近老师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最后就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还需要在丰富一些,要多样性,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秋天教案3
教学目标:
一、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二、使学生意识到美丽就在身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三、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先到田野中观察,寻找适合作为校外课堂的地点。
2、把握《埃及的金字塔》及《游天然动物园》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
学生:准备一篇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描写春天的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篇?
2、能简单地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吗?
3、学生讨论,**回答。
生1:“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
生2:“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
4、教师小结板书: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等特点。
二、自读感悟,明确要求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也来写一篇描绘景物的作文,它有哪些要求呢?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要求。
2、学生参加班级交流。
3、教师随机板书并小结,学生进一步体会习作要求。
(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三、联系生活,选择材料
1、你认为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的景物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生1:“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
生2:“硕果累累的果园。”
生3:“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林。“
3、教师引导:“在我们生活中,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景物是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稻田”。
5、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
6、学生**说话,教师作随机板书。
生1:“遍野都是,而且看不见边际。”
生2:“在风的吹拂下,一浪推一浪地涌向远方,特像大海中的波浪。”
生3:“稻田是一望无垠的金色。”
生4:“稻穗沉甸甸的,粒粒挺着个将要胀破了的大肚皮,把稻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四、抓住已知,指导写法
怎样才能把它写具体呢?
1、《埃及的金字塔》的作者是如何描写金字塔的?
2、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小结:是抓住金字塔的外型、名称的来历、规模、怎么建造四个方面写的。
3、写稻田应该写它的哪些方面?
4、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生1:“应该具体地写出稻子的叶、杆、根、穗的形状及颜色。”
生2:“应该写清稻田的大小,整体看上去的感觉。”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6)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原文及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小壁虎图片,通过谈话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记。)
2、小组合作。(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各小组认识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学生没有说到的,教师帮助。)
3、指名读课文。(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反馈自学成果。边读边想,说说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2、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弄断的?(读一读,让学生利用图片表演。)
3、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心情怎样?(读一读,注意语气。)
4、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①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小壁虎很有礼貌的样子,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小鱼之间的对话。②小组合作学习,按照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学生边读,老师边出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5、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说出小鱼、老牛和燕子,它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板书。)体会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的心情,(指导读第6自然段,注意读出难过的语气。)
6、齐读第7自然段,思考:(1)说说知道了什么。(2)了解小壁虎的尾巴的特点。
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注意壁虎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小壁虎高兴的心情。)
四、课后延伸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吗?回去后收集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交流学生收集的资料。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1)熟字带生字。(准难祖姐桃逃)
(2)熟字加偏旁。(几虎文蚊它蛇)
2、指名读字扩词。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字。
2、学生仿写。
3、展示交流。
四、课堂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在:____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____
条: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口头组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原文及教案2
教材分析: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是被蛇咬住以后为了逃命挣断的。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可是,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都不肯把尾巴借给它,它可伤心了。还是壁虎妈妈聪明,让小壁虎发现了它自己长出的新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认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对话多,感**彩浓,在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地朗读兴趣。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自主探索,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3、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仿照课文3至5自然段的写法编故事,拓展知识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表达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5、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课前准备:
多**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名字叫做虎,喜爱墙上行,四肢短又短,专爱吃蚊蝇。
2、学生猜出后。课件出示:壁虎捕捉蚊蝇的动画面,使学生了解壁虎的样子。
3、教师板书课题: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理念: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4、教师归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过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
(设计理念: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和观看《小壁虎结尾巴》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学习1、2自然段。
(l)学生**、轻声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板书:挣断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小壁虎的心情。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中,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小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4)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习3、4、5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小鱼老黄牛燕子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句子。
②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小河边摇拨水
③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④教师指导朗读这段话,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⑤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⑥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话的?(电脑出示)
A、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B、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C、小壁虎说了什么?
D、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设计理念: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②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下甩赶蝇子
③**: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
④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4)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摆掌握方向
(5)电脑出示三幅动态画面:教师**: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本环节教学设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画面是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摆、掌握、拨、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勾画、比较、说说等使学生多方面器官并用,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6)学习6、7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小壁虎的心情从“难过”到“高兴”的变化过程。
③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④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保护
师: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如“人的头发,指甲”等)。
(设计理念: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四、个性体验,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带有音乐,但没有解说的画面,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五、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①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②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③(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④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六、知识延伸,培养能力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用投影仪展示图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学生选一种动物,看图借一借,说一说。)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中,以这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结构续编故事。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学生的说写能力。把学生收集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扩大了知识的影响面,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广泛地阅读。)
七、分层作业,各显神通:(任选一道)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写出他们的对话。
4、续编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八、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借长
(自我保护)(再生)
小鱼老黄牛燕子
拨水赶蚊子掌握方向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原文及教案 (菁选2篇)(扩展7)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1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认字冠裁满将敢
注释:
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
*生:*素,*常。
轻:随便,轻易。
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
一:一旦。
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感知汉字与拼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公鸡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勤劳的习惯
通过对本课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拼音对我们识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听读识字。
2、利用生字,引导学生体会拼音与汉字的关系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多**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下面老师像考考大家拼音学的怎么样,老师呀,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猜”。
(圆圆脸蛋梳小辫a一根小棍l一把椅子h
左上半圆q右上半圆p左下半圆d右下半圆b)
同学们真棒!(出示字母卡片j)同学们认识这个拼音吗?(出示生字卡片鸡),认识这个字吗?今天,有一只大公鸡也走进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呢!
二、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新课开始时,教师出示一只大公鸡图片,用逗趣的教学语言**: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呢?(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大家说的真好,古时候有位诗人叫唐寅,写了一首诗叫《画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只大公鸡,你们想学吗?想学就请大家把书翻到47页(这样导入新课,真实具体,形象直观。)
三、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把不认识的字圈下来
(2)指名学生读,学生齐读
(3)认识生字:画鸡雪生千门*户开
(汉字结构复杂,难学难记,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
例如:
1、猜字谜。*: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2、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3、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4、练习,填生字。
画鸡
头戴红冠不用裁,满身()白走将来。
()不敢轻言语,一叫()门万()。
(4)学写生字:*户开
学笔顺
*:一笔横,二笔点,三笔撇,四笔横,五笔竖
户:一笔点,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撇
开: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四笔竖
(5)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五、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
(2)**: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农民伯伯就要起床干活了,农民伯伯勤劳吗?那么,大公鸡比农民伯伯起的更早,同学们,你们觉得大公鸡勤劳吗?那么,我们小朋友***学**公鸡这种勤劳的品质啊?(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
(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老师范读
2、学生**读
七、总结全诗,简笔作画,激发兴趣
唐寅看到大公鸡很喜欢,就为大公鸡做了一首诗。老师呀,也很喜欢这个大公鸡,可是老师不会作诗,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出示图片),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公鸡吗?那让我们也动手画一画吧!
八、作业布置
1、学写生字:*户开
2、背诵《画鸡》这首诗
教学《画鸡》这节课时,我以“浅唱低吟学古诗”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用“听——读——演——唱”的环节贯穿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灵活多样的品读中,让学生体会、感悟诗之美,公鸡之美,以读促教,以读代教。创设*台,让学生在交流、表演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想像和创新等能力。体现语文课与艺术课的整合,享受古诗的美,陶冶情操。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多数孩子能当堂课熟背古诗《画鸡》,教学效果良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