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商末尾有0的练习,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3是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对比练习,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3、提高练习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提高练习没来得及处理,显得课堂结构不够完整。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阅读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1)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巩固商末尾有0的练习,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3是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对比练习,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3、提高练习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提高练习没来得及处理,显得课堂结构不够完整。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2)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3)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

  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1)哪一步可以省略?(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巩固商末尾有0的练习,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3是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对比练习,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3、提高练习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提高练习没来得及处理,显得课堂结构不够完整。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4)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5篇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1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较活跃、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移能力较好。经过以前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中有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习中比较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要翻些花样,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从作业的反馈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较混淆。

  下午放晚学前,针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三种情况又进行了示范:

  1、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没有0.举例:250×43、400×25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学生喜欢把400放在25上面,没有真正搞清楚简便算法。

  2、第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举例:41×200

  3、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举例:900×70、90×170

  通过示范,学生更加清晰了每种竖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确率能有所提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2

  末尾有0的乘法解答起来简单、有趣,根据0的个数的不同而进行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在第3、5题中,学生乐于去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思路也比较活跃、开阔。联想十分到位,迁移能力较好。经过以前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归纳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中有个别同学的总结十分到位。

  乐于学是数学学习中比较难调动起来的,在枯燥的计算中更是如此。因此,在反复的计算中要翻些花样,上出新意,上活,让学生喜欢,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来就课堂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估计应该比上一节课要好,但从作业的反馈上来看,计算的正确率着实令人担忧,数位的对齐,0的个数,个别学生仍比较混淆。

  下午放晚学前,针对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三种情况又进行了示范:

  1、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没有0.举例:250×43、400×25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有的学生喜欢把400放在25上面,没有真正搞清楚简便算法。

  2、第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第二个乘数末尾有0.举例:41×200

  3、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举例:900×70、90×170

  通过示范,学生更加清晰了每种竖式的列法。希望家作的正确率能有所提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3

  今天**一堂小请客《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这是一节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在刚学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因此本节课只要抓住新知与旧知的结合点,抓住几十几个十乘几的积是几百几十后,然后在几百几十的末尾添零这个重点,学生即可较好的掌握。

  我分三个环节实施了我的教学预设,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入课题。先2×2和20×2等的题组练习,以及0×5的计算,以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到达能使旧知迁移到新知。

  第二部分尝试练习,提炼建模。是让学生进行240×2的尝试口算,并说明采取这种口算方法的理由,及本课的一个重点,然后由学生进行尝试笔算。在笔算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教师提示如果按照口算24个十乘2的方法进行笔算,那么竖式先算什么?板书格式,用虚线表示你思考的过程,再追问24×2等于48,这个48表示什么,如何在竖式的积中表示。

  在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说说集中的0为什么变成2个?

  最后提炼出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是分层练习,加以巩固。练习中增加了乘数中间有零和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比较。

  我设计预案时遵循这样的两个原则: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追问进行自主的探索,让学生在离真知不远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拨开云雾,获得清晰的思路。鼓励口算方法的提炼就是为学习简便的笔算方法而设计的,笔算的简便方法也是通过学生的尝试获得的。在练习中,我让学生上黑板完成后,有学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的是否正确再有学生指出,把判断正误、发现错误及如何修改全权交给了学生。

  第二个原则,就是体现在完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如何不让学生忘记积的末尾添零。整堂课中我没有再三强调在积的末尾添零,而是根据每题前半部分算到的积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示来突破这个难点的。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始终牢记这一点,积末尾的0就不容易忘了。在课堂的随堂练习中,只有一个学生忘了积的末尾添零。

  在教学预案实施下来,学生掌握的情况令人满意,整体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作业的时间还不够;在新授部分,还不够完全放开,在口算和笔算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在尝试练习中,不要提醒学生250和900分别表示几十个十和几个百,让学生直接尝试,我这样教学减低思维难度。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4

  本节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技能,同时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在计算中感知乘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

  一节课下来,发现了许多问题:由于之前我就渗透积的变化规律,部分学生已能背出,但是当碰到“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就不愿意去认真观察,而直接说出规律,浮于表面的学习现象比较严重。第9题应用题的题意许多同学无法理解,因此就让他们反复读,就根据问题找出有用的条件,渗透分析法这种解题方法。对与第10道开放题,大家都只能想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情况,但是对于乘数末尾没有0,但是相乘后积会出现0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题能力需要我在*时的教学中不断注意培养,才能得到提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口算算出结果。25×30,可以先算25×3=75,再在乘得数75的末尾再添一个0,就得到结果750。用笔算速度慢,在练习中,灵活运用该方法也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而且速度快。这种笔算的简便写法学生很容易出错,第一关于0所在的位置问题,第二整十数乘两位数的问题,第三如何进行验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重点主要放在探究计算方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本节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学**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于一部分生来说,估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那些估算能力较强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地学会估算。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5)

——除法教学反思

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除法教学反思1

  《有余数除法》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且根据除法的算式去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我首先是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

  (1)让学生分一分小棒。15根小棒,每人3根,可以分给几个人。

  (2)小组合作将23根小棒每人分5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揭示课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学生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发现*均分东西时,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经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分,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接着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3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试一试”,在整除竖式的基础上,动笔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能主动运用知识的迁移。在从中比较两种竖式的异同,从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互相交流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除法教学反思2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认识除法"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苹果来理解“*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我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均分,由一般现象引出特殊现象。选两位同学分给他们苹果,其中一人给1个,另一人给3个。请下面的同学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说不公*,我追问:怎么才能做到公*?一位学生跑上去从3个苹果的学生手中拿出1个给另一位同学。这说明学生对*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识基础已高出了教材设计。因此为我下一步由*均分这一特殊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入手,借助同样多,明确"*均分"的含义。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对*均分的认识。得出*均分的概念。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均分"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主要研究按份数*均分,这里提倡多种分法。这样的好处是更加接近日常分东西的实际情况,而且给孩子一定的**选择的**,尤其鼓励学生的直觉判断。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质属性: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均分,*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时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把*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仅是题目素材选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选择切合学生利益的内容。在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应该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除法教学反思3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除法教学反思4

  学生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笔算除法的学习。第一节例1、例2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上完了三(3)班的课,让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板演的学生有5个,2个学生似懂非懂,讲不清楚算理和笔算过程。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除了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强调以下几点:

  ⒈课前回顾时就出一些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练习题,唤醒学生对笔算除法的知识准备。我这节课以“除法估算”开始,给部分学生一个“难”的印象,所以对后面的新课即使是容易的题,他们没有产生高涨地学习热情。使得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如果我以口算和简单的计算入手,在他们积极回答后予以特别肯定,再抛砖引玉,激发他们解决更难得问题,这节课的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些。

  ⒉除的顺序学生掌握地不错,都知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问题出在个别学生不懂得怎们写竖式,除完最高位后,商写哪里,除数与商的'积写哪里,哪些地方该省略,为什么要省略等。算理不清楚,思路不清晰。我是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展示汇报,汇报的时候,个别学生就没有认真听讲,遇到问题也没有举手**,我在精讲补充的时候,懂得同学就表现地比较轻松,不懂的同学还是很懵懂,似乎更紧张了。在设计时,如果我先借助“小棒进行*均分”,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把这种认识带到除法竖式中,和学生一起进行理性分析,分析每一步结果的算理和意义,每一步算式的顺序和写法,就顺理成章了。

  3.在学生理解算理算法后,要带领学生总结出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每一位上的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下午给三(4)班的学生讲课后,除了强调的那几点要注意外,在他们的讨论和发言中,我发现学生更习惯这样的思维:如42÷2=?从十位上的4开始除起,先看4里面有几个2,商2,再用除数2去乘商2得4,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4已经分完了,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看2里面有几个2,商1,再用除数2去乘商1得2,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除了充分研究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需要深入学生,从学生的思维状况中去捕捉更简单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去讨论解决,使学生巩固笔算的方法外,加深体会笔算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除法教学反思5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验算时用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五、 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

  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与老师比记忆力的形式引入新课,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活动,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法竖式的格式、试商的教学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竖式除号的写法,学生写法出现错误较多。需要进行规范和练习。这节课主要是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的探索过程,我觉得很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历。

  学生对有余数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在活动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探索规律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说,多让学生说,给他们充足的思考过程,应该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除法教学反思7

  认识除法第一课时的目标就是认识“*均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均分的认识总是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分明感受到教材在设计上的一种不恰切,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孩子们分10颗松果给两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因为涉及10的组成,所以孩子们都很容易地就能回答,接下来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第一个问题很好,然而第二个问题,让孩子们来分一分怎样能够同样多,我觉得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有一定的跳跃、概念模糊,在这里,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换换说法,假如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分的吗?猜一猜,然后再让学生用花片分一分,这样的思路,让学生有一种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分得同样多,做法却有这么多的不同,感受每一个人的智慧的不俗。

  在生本课上,我设计了课前小研究,也如书上一般提出了两个问题,

  1、两个小朋友分1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可能分得几个?你有几种分法?

  2、如果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先猜一猜,然后再用花片分一分。

  3、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均分。

  请你举一个*均分的例子吧!这个课前小研究,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没有采用书上的原例松鼠分松果,一是改变了例题中的数据,体现着我们生本小研究在设计上的简单、根本,更重要的是开放。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因为有了猜这个思考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孩子们分起来特别有兴趣,猜的过程,无疑就是一种想的过程,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让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我们的课堂就应该这样根植于教材,但更超越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

  在全班展示交流以后,学生们对于*均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这样,学生在认识上和语言上都能够对*均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为除法的引入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抓住一个个小细节,让孩子们的学习因为小小的改变而充满活力,只不过多做了一点点,但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

除法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老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研究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因此,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正是在学生已经知道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必再次去研究“14颗草莓*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而是应该直接出示“14颗草莓*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颗?”用什么方法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中出现的困难。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者。让学生**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这一环工节时,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位。

除法教学反思9

  除法与余数的关系是人民教育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卷的数据。它要求学生在观察、运算、推理、验证和归纳的过程中找到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并用余数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本周一,学区来我们学校讲课。当时我是这个班的学生。当时为了活跃气氛,我让我们班的同学先唱一首歌,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比赛材料是几道没有余数的口算题。之后,我展示了两组卡片,让学生帮我打分并列出公式。学生们非常专心,列出了公式。通过我的指导,学生们发现这两个问题是带余数的除法。之后,我请同学们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是什么“当时,学生们的回答很奇怪,但他们就是说不到重点。他们的回答是:“除数是一样的”除数越来越大,其余的也越来越大。为了让学生们**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问了学生们:nts拿出准备好的棍子,两人一组一起工作。通过探究,学生发现余数与除数有关,余数小于除数。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让他们一起读了好几遍。然后,为了测试学生对这些材料的掌握程度,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然而,不仅测试没有完成,测试结果也不令人满意。

  课后,我反思了这门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成功在于让学生操作并建立外观。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例子,让学生*均分配木棒,这样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找到规律,当他们不能再分配时,剩余的数量总是小于每一份的数量,这就是

除法教学反思10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始至终一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极力于构建一个*等、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创建形象、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努力的过程比成功的结论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学生最开心的,应该是自己经过探索后的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乐学、好学、积极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

除法教学反思11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我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多**等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对部分的学困生关注还不够,中等生还应尽量挖掘他们的潜力,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除法教学反思12

  这节课学习的“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是乘法的含义以及刚刚学习的*均分的含义,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联系*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除法算式。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把*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在今天的课上,我让学生准备了小棒,但并不要求一定要用小棒操作,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前几天的学习,*均分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识除法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主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知识,我首先出示情境图: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让学生观察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知道要坐几辆车呢?学生用六根小棒**6个小朋友,两根放入一辆缆车,放了3辆正好放完,这样很形象,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能清楚的看出来了要坐3辆车。这时,教师引导: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要坐几辆车。我们也可以用除法计算。从而自然引出本课课题:认识除法。接着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物体总数,每几个一份,

  求可以分成几份或已知物体总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在动手分一分,画一画,最后在列式算一算,这样做我觉得更能让学生从动手中感悟*均分丰富的表象,并从动手操作中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除法就是*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只有让学生体会和了解了*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才有利于学生最终去理**法的含义。

除法教学反思13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除法教学反思1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教学更是不能只是简单的计算,要把计算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本课从例题材料(分气球)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构建**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等的对话,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好习惯是一位良师益友,有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内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简单的计算中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做时只图快,做后不检查造成的。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认真、仔细的同学,让同学友情提示,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除法教学反思15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1,余数要比除数小。2,余数可能是什么。3,余数最大是什么。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

  解决第一个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根据书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⑴ 14个苹果*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呢?⑵ 17÷4, 18÷4, 19÷4, 20÷4。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把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和怎样处理除法竖式连在一起教学的,除法的余数问题和除法竖式的书写和理解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这样教学,难点集中,学生不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时,是把这两个问题分**教学的。我借用书上呈现的情景:14个苹果*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样分呢?在黑板上贴出14个苹果,请同学来分。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解决,得到*均每人分3个,还剩2个。问题:还剩2个,还能不能继续分呢?如果再继续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说到:不能继续分,因为这时只有两个苹果,而有4个小朋友。如果把这两个苹果给了其中的两个小朋友,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少一个苹果,这样就不是*均分了,所以剩下的两个苹果是不能再分了。问题:剩下的苹果数怎样时,就还能再分。剩下的苹果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学生回答:剩下的苹果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苹果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苹果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

  在这里把解题方案转化为算式,小朋友的人数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剩下的苹果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14÷4=3(个)……2(个)。从这里得到余数比除数小。如果是15,16,17,18,19,20,21,22……个苹果呢?

  15÷4=3(个)……3(个),

  16÷4=4(个),

  17÷4=4(个)……1(个),

  18÷4=4(个)……2(个)

  19÷4=4(个)……3(个),

  20÷4=5(个),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这时同学们还发现:余数要么是0,要么是1,要么是2,要么是3。感觉太有趣了。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这样我这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余数要比除数小。

  2,余数可能是什么。

  3,余数最大是什么。就落到了实处。

  总之,这堂课的课堂效果好,学生知识掌握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申的空间。规律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有学习的喜悦。从已有知识*缓的过渡到新知识来,学生接受起来容易。

  而且,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发现并掌握余数的概念以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当然**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篇(扩展6)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3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