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池上》古诗
白居易《池上》古诗1
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第一首诗中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白居易向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比较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白居易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白居易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阅读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1)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 (菁选3篇)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1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是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的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写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2
池上
唐白居易
xiao wa cheng xiao ting,
小娃撑小艇,
tou cai bai lian hui。
偷采白莲回。
bu jie cang zong ji,
不解藏踪迹,
fu pin yi dao kai。
浮pin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白居易池上古诗以及译文3
池上二绝
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注释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指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赏析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就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就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就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2)
——池上白居易的古诗 (荟萃2篇)
池上白居易的古诗1
池上二绝
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注释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指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赏析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就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就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就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池上白居易的古诗2
池上
唐白居易
xiao wa cheng xiao ting,
小娃撑小艇,
tou cai bai lian hui。
偷采白莲回。
bu jie cang zong ji,
不解藏踪迹,
fu pin yi dao kai。
浮pin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3)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 (菁选2篇)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1
作品简介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描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此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作品原文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⑴,偷采白莲回⑵。
不解藏踪迹⑶,浮萍一道开⑷。
词句注释
⑴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⑵白莲:白色的莲花。
⑶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⑷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作品鉴赏
此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武元衡的凶手,得罪**,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古诗池上2
作品简介
《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描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此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作品原文
池上
小娃撑小艇⑴,偷采白莲回⑵。
不解藏踪迹⑶,浮萍一道开⑷。
词句注释
⑴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⑵白莲:白色的莲花。
⑶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⑷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作品鉴赏
此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易。《池上》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武元衡的凶手,得罪**,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4)
——白居易经典古诗分享3篇
白居易经典古诗分享1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经典古诗分享2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经典古诗分享3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5)
——二年级白居易的古诗草3篇
二年级白居易的古诗草1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二年级白居易的古诗草2
《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唐诗三百首之白居易: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白居易:草》。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居易《池上》古诗(扩展6)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词诗句 (菁选3篇)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词诗句1
横吹曲辞·长安道
作者:白居易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
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词诗句2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作者: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词诗句3
杂曲歌辞·离别难
作者:白居易
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车回一望尘。
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沾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