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作者:白瑞刘英转贴自:人教社点击数:87
《司马光》教学设计一
作者:白瑞 刘英文章出处:人教社
学习目标【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4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临淄特教中心学校 崔 晓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 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第四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生字、词 二、 过度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4、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古时候)。 2、指名读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危险事?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去的?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将会怎样?谁能读出危险的感觉。 3、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四、引导学生讨论: 1、别的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司马光做的对不对?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在当时巧妙而适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那个孩子?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再讲讲方法的利弊。 4、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 转载中国特殊教育网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来一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听完之后,请告诉老师这是讲的谁的故事? (看动画,听朗读课文) 2、交流答案。问:司马光姓什么? 3、引入复姓:诸葛、东郭、淳于、欧阳等,让学生边看卡片边读。 4、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二、学习生字 (各种形式学习生字)师领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猜读等。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交流 2、齐读1段,点拨:交代了时间、人物。 3、齐读2段,点拨:交代了地点。 4、自读3段,点拨:交代了事情的原因。 课中操,放音乐《乌鸦喝水》 5、看课件,其他小孩有什么反应?指导读4段,读出慌张语气。 6、学习5段,司马光怎么做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请同学表演。并提示这是事情的经过。 7、学习6段,齐读。事情结果如何? 8、小结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2、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做? ⑴假如你被锁在教室里,该怎么办? ⑵ 在超市里,遇到一位迷路的小朋友,你可以怎样帮他? 五、讲司马光《警枕》的故事。 记得以前,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可怜我就这样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这学期,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 师: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他一点都不慌;第二:他聪明,懂得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 生2:我觉得司马光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平时肯定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生3:司马光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强多了,我真佩服他! 师: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在老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小朋友的情缴被调动起来了。"我们想试一试老师,你快说吗我们肯定不比司马光差"等等的喊声充斥着整个班级。我心中暗自窃喜。) 课件出示: 出示画面:在放学路上,有一位小女孩突然间鼻子出血不止。 (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后,小朋友的小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叽叽喳喳地与小伙伴们讨论着,热切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在班上交流,我一边倾听一边暗暗惊叹着:小朋友真是"小人鬼大",不可小觑。) 代表1:我赶快把她扶住,让她把头抬高,拿出干净的纸巾帮她擦掉流出的鼻血。 代表2:可这么做鼻血还会流出来吗?有了,让她把中指朝上举,健康课的张老师说这样鼻血就会慢慢地止住了。 代表3:我不同意做法让她把头抬高。头一抬高,鼻血不就会流进嘴巴里吗,恶心极了!我倒觉得如果小妹妹的鼻血这时还止不住的话,咱们可得赶紧问清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她家里,请她的爸爸妈妈马上来接她。 代表4:小妹妹这时肯定是又害怕又难受,我嘛,我是大姐姐了,我得先帮她脱书包拿在手上,再好好的安慰她,行吗? (说到动情处,这几个小朋友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见此情景,我想请几代小朋友上台进行情境表演。没想到这随思随想的环节,很快把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临下课之前,我还请小朋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曾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危险,自己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教室里又沸腾开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绽放异彩: 生4:(腼腆地微低着头):我,我……有一次,我不小心一脚踩到了家里的小花猫贝贝的长尾巴上,它一转头狠狠地咬了我一口,脚背上顿时留下了几个深深的牙印,还渗出了点血。我赶紧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拼命冲洗头伤口,伤口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我赶紧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还带我去打了预防针呢。 生5:上学期吧,那时我刚入小学没几天,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哥哥,他要我把口袋里的零钱交给他,我壮着胆子跟他说我哥哥快过来了,钱在他那儿你自己跟他要吧。奇怪的是,这位大哥哥却大步走远了,钱也不要了。可我--哪有哥哥呀!…… 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孙剑蓉 小学语文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i吾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重点部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读读、看看、议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用“——”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1上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大”的水缸,又是牥装满”了水,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没,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朋友。) 二、读读、演演、问问。 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读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内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秦丽娜 教学设想: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名字叫《司马光》 (播放动画片,由于出现故障,教师改为口述故事) 师:刚才老师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生: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 生: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师: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生:读。 师:指名读。 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把小朋友们吓哭了。 生:有的去找大人了。 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生:大家慌了。 师:作者用什么词来描写的? 生:有的……有的…… 师:能否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生:下课了,我们有的打口袋,有的跳皮筋。 生:上课了,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 师:谁能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你能读吗? 生:能读(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不流利,磕巴。 师:那你读读。 生:读。 师:怎么样? 生:好。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司马光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带领大家唱支歌吧! (课中了律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小朋友呢?请向下读。 生:齐读。 师:用笔画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小朋友获救了,高兴吗?那么谁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我的故事还没讲完,那么你们想不想把故事表演出来呢? 生:(齐)想。 师: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一演。 生:(合作练习) 师:(指名学生表演。) (教师读课文,学生表演) 师:你们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机灵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你能说一句赞美司马光的话吗? 生:司马光可真勇敢! 司马光真伟大! 司马光真聪明!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这是一个参加了几年工作教师的课,应该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新的理念冲击下,却出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要么是一种“新鞋老路”,要么是一种“生搬硬套”。阅读教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偏离“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生命历程的自我体验,它建构于学生的自我需要、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以教师的理解牵动学生的理解,表面上看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实质是让学生“掉进设计好的圈套”。这种变相的主宰,没有生成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 教师走进了课程意识的误区。认为阅读教学的创新就可以不遵循语文的规律,语言训练内容与语言训练的形式就可以机械的割裂开来,用“花样翻新”的形式,替代阅读教学的实质,例如: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课堂中几次出现让学生表演,然而,这样的表演是不是真正的训练了思维,获得了体验。学生是不是通过表演就生成了情感?如果认为表演是必要的,那么语言规律的感悟、积累、训练又在什么时候实践呢!是的,语文主张多元的感受,多种形式的体验,但感受与体验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因为了课堂教学的“热闹”“活跃”,而不顾语文教学的实质去建构“浮躁”的教学形式。 秦丽娜 教学设想: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江苏 柏正兰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板书设计之一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康康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目标1、2 识字与写字: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目标3、4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表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教材特点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3、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课堂组织字卡游戏及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突破重点。 2、课堂上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生字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4个字。 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预案】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四、识记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 例如 加一加:别、慌、瞎、救 换一换:虾—吓 破—坡 叫—收 注意词语:使劲、砸破。 多音字:假 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 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 (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熟读课文 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 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 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 【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 2、抄写生字, 并听写 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 【板书设计】 生字卡片 田字格中的生字 别 到 那 都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听写词语 别人 那个 都是 来到 2、教师写字学生注音 司 缸 慌 使 破 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生字。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吓、叫”2个字。 3、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 【教学活动预案】 一、复习生字 1、小老师领读 2、开火车 二、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三、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五、发散学生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胆想象。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吓、叫 1、自主观察,注意这两个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作业设计】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掉进缸里 没慌 得救了 司马光———————举 砸 (几下子)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目标达成检测】 1、抽读课文。 2、听写词语 吓人 大叫 广东省高州市镇江中心小学 何永红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1 《司马光》教学 课始,让学生复习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司马光和小伙伴一起到花园里玩,结果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缸,其他小朋友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司马光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你知道了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 生:其他小朋友都慌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 生:其他小朋友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去找大人。 师:你来表演一下这些小朋友。 (生作哭状)大人,大人…… 师忙打断:不会叫大人吧! 生:叔叔,叔叔……(笑嘻嘻) 生2:叔叔叔叔……(作哭状) 师:这样才像真的。不能笑嘻嘻的。那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拿起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这样做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转载《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7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8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9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0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1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2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3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4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