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读书笔记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
一九二六年十月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是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藤野先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一 恩师是让人怀念的,特别是当你身处异国时,经常会让你觉得孤独。而在那时,却有一位老师唤醒你的灵魂,给予你关爱和鼓励。 鲁迅先生从他父亲的病中受到了影响,从而去东京留学。他从为父亲看病的中医身上,看到了那些人的自私自利,甚至为了钱财利益,不惜草菅人命!这让他觉得失望,从而踏上了东京留学之旅! 但是,到了东京以后,他看到了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醉生梦死,不顾国家民族危亡,而追逐风雅的丑陋行为! 从而,鲁迅毅然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 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从他添改讲义中,看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纠正解剖图中,看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从关心解剖实习中,看到了他的热情诚恳;从了解女人裹脚中,看到了他可贵的求实精神! 虽然鲁迅在他的指导下懂得了许多。但从后来的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中,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这条道路!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可能有的选择会从此改变你的人生!而鲁迅在看电影事件中,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到了一群思想不觉悟,麻木无知的国民。从而他意识到医学救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文艺救国、科学救国才是根本治国的方法! 于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而这也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立了一个新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折点,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历史! 从这课当中,我们不难知道,鲁迅他所表达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国,就必须先改变人民的思想! 确实,一个人如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根本达不到国家的人才标准。相反的一个人如果勤奋好思,求知欲强,那必定会为祖国的建设增添光彩! 想想自己和身边的恶人,是否也是这样。有强壮的身体,但思想却愚昧无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学习呢?学习能充实自觉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整天碌碌无为得生活呢?那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淡漠平庸;为什么我们把握现在,珍惜眼前呢?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没有了,而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还有什么意思呢? 把握现在,努力学习,你就会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妙!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二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鲁迅先生到了仙台,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差。夜晚睡觉,他没有蚊帐,而蚊子又多,他只能用被盖把全身捂住,只留鼻孔在外面,“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竟然睡安稳了。”而吃饭的地方是兼办囚人的饭食,虽然后来换了个地方,可每天都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鲁迅先生在写这段极其艰苦的生活时,是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写的,让人读之忍俊不禁。这就充分表明鲁迅先生不以环境的恶劣为意的。因为他到日本来,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求学,即学好医术,好回去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曾如他在《呐喊》自序里所说的:“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由此,我们不难想象,鲁迅先生的求学将是何等的勤奋和刻苦。像这样的学生,在老师藤野先生眼里,自然是很优秀的了,对他也就会另眼相看了。我想,不仅是藤野先生,而且是每一个老师都会这样做的。 鲁迅先生在仙台,还受到仙台医专的几位职员对他食宿的关心,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这是从正面来衬托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 接下来,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所作的直接描写,浓墨重彩,细腻传神。 文章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和有关掌故的介绍,刻划出了藤野先生是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好老师。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这里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这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这以后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作者通过日本的“爱国青年”,这些有着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学生,因怀疑是藤野先生漏了题,鲁迅才考及格的,就写了封匿名信给鲁迅,学生干事还托辞检查鲁迅先生的讲义,严重伤害了鲁迅先生的民族自尊心。文章在这里通过“爱国青年”,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最后看电影事件,促使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那一次是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这就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惜别的原因。 像藤野先生这样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好老师,在鲁迅先生心里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话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文章结尾写道:“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由此可见,藤野先生永远会给鲁迅先生精神上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