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一、关于时间管理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存这样一种时间记录本,并每月定期拿出来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时间记录两次左右,每次持续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这样的记录,他们再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六个月后,他们肯定都会发现,他们有逐渐陷入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的情况。时间的利用情况,定会随着实践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管理时间,才能避免让时间听其自然发展的情况。
二、关于企业文化
“谁必须使用我的产出,才能使之有效?”
这个问题直接表明,与之有关的重要任务,并不在本**范围之内,既不是上面的个别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个别管理者。它把知识**的现实情况突出出来:有效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具有各种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些人是自愿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们这样做,是根据情况的必然发展和任务的需求,而不是根据正式的法定结构范围。
例如,在医院里——医院也许是现代知识**中最复杂的——护士、营养学家、理疗医生、药剂师、X光医生、药理学家、病理学家,和一系列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必须围绕着同一个病人工作,极少需要任何人进行有意识的指挥或管理,。然而他们必须为一个共同目的一起工作,并且是根据一个总的行动计划:医生的治疗处方。在**结构上,他们各自向自己的负责人汇报工作。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精通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但是,每个人又要根据某个病人的特定情况、条件和需要,经常同别人交换情况。否则,他们的努力很可能有害无益。
在一家医院里,如果重视贡献已成了人们固有的习惯,大家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则几乎不称其为问题。在其他医院里,尽管行政**通过各种委员会、职**议、公报、号召等,竭力去实现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但无论是触类旁通的信息交流,还是自发地自我**成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协作集体,都不会出现。
三、关于用人
完成任务的自然顺序则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后再无色一个人去补上。这种做法极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强称职的人”——合乎最起码要求的人选。这样选出的人,当然总是*庸之辈。
医治这种弊病,有个广为宣传的“疗法”,那就是因人设事。但是,这种疗法,比疾病本身还糟糕——或许一个非常小和非常简单的**,有可能例外。职务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职务是由任务,而不是由人决定的。
因人设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内,一项职务的界限、结果和地位所发生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机构的一系列连锁变化。**内的各种职务,都是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不能仅仅为了要替换某一个人的某一职务,而变更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责任。因人设事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造成职务的需求和现有人才之间的更大脱节。为了安全插某一个人,十几个人都要变动工作,受到牵连。
“考察**的好坏,不是看它是否有天才,而是看它是否有能力是*常人取得不*常的成绩。”
用人所长的第二条原则,是每项职务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然而,多数大型**都不采取这种用人**。他们倾向于把职务的范围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时间,按特定工作进行设计和加工的人们,才能做这项工作。
四、关于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时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某个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看某个职务要求什么。这就是说,早在安排某个职务的决定之前,他们就对人的情况有过考虑,而且这种考虑与职务安排无关。
这条原则,是今天广泛采用的人事考核**的依据,特别是用来定期考核知识工作者的依据。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须对某人进行考核之后,才能决定他是否是晋升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许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要他们做的那一套,他们根据自己的敏锐直觉。他们认为,当面考核毫无意思,因为它的重点也是找下级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这种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医生帮人看病那样。但是,如果把医生同病人之间的关系用于上、下级关系上,那他们几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规定的考核**是不足为奇的。
五、关于有效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因而总要设法引出不同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实际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意见所骗。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选择余地,可以经过选择才做决策。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几个可选择的方案,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错误时,他不致在大雾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见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见把近似有理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决策,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既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某个行动方案的建议是正确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应首先找出人们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六、全文总结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个方法问题:记录时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集中在贡献上。到了这一步,管理者就要约束自己,考虑**聘请自己担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应该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这些问题,要求管理者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做下级自居,仅满足于自己能“取悦上级**”。换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贡献上,他就必须要考虑目的和结果,而不是仅考虑方法。
3、发挥人之所长。管理者如果发挥人之所长,他就使个人的目的和**的需要,个人的能力和**的成果,个人的成就和**的机会都结合起来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决策。
关于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养,而不是靠培训。他必须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他必须在任职期间,养成许多新的工作习惯,还必须不时地摈弃一些旧的工作习惯。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的有效性,否则,不管他本人多厉害,这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
**并不会因为拥有更优秀的人才,而更为有效。它们拥有优秀人才,是因为它们激励人们按照他们的标准、习惯和风气去进行自我培养。其结果是,个人都对自己进行优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养,使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在这本薄薄的书里,作者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备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的设定工作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过时的任务,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时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贡献?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绩效。
4、选用高层管理者时,应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知道,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人无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要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的目标。
5、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地搜集需要的信息。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只做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
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它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即自我管理。盘点自身的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创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给了我们什么资源呢?时间!我们的一生就是对时间的支出。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之一。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除该亲力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有效的管理者》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书中提到,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别人信服。
书中提到做有效管理者的两大要点就是正确统筹时间,学会管理自己,我对这点十分认同。在管理时间上,正如书中所说,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的,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有人有效的利用了时间。实际上利用好琐碎的时间正是我们需要做的,这样就比别人多出可利用的富余时间。在工作时,将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规划,可以提高效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管理自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给自己找借口。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认清楚自己,认真剖析自我,找出自己性格、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时重视发挥长处,在遇到困难时,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解决。既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能化短处为长处,才能有效的管理好自己。
作为一名高速公路**人员,我需要做的是如何更高效的管理时间,管理我自己,更好的'服务单位,服务万千司乘。我们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对**视频进行有效**,对收费员的缴费工作做好细致的观察,对于高速公路路段的安全畅通等做出及时的检查以及汇报工作,把握好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对于自己的**工作要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不断提升,显示出工作的专业性,不论是对于过往司乘缴费程序的了解,还是**情况的记录,我们都要详细的知晓其具体操作流程,在**中做好二次把关,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事之间协作配合,做出高效的沟通交流,进而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管理好时间,管理好自己,这是开展良好工作的基础,也是让工作能够有效运行下去的保障。只有内心有了明确的规划,有了一套自我管理的法则,我们才能在工作历练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养成自己良好的品行和工作习惯,从而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阅读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0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买书的初心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个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别人是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阅读了大部分内容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要关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决策等等。其实它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从多个纬度来帮助我们怎样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作为**者,是不是作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以及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情况。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在这里,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效果和成果的决策。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动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的“内部“,受到**的局限;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这么一种**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
考虑到**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会卓有成效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下面的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时间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外界的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经常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在**中的地位越高,**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于人事的问题决定的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准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一个人就只能考虑他已经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曾以为是抽象大道理,但实操性很强。
事实证明,在学习时,不能自负。往往公认的经典教材,是应当认真读,仔细读。常读常新。分享几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均为书中要点析出。
怎样才能学会“卓有成效”?
一、学会管理时间。
充分记录时间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销,不断调整时间耗费。定期**自身时间的使用。**后,需要作出决策,即减少时间浪费。包括在行为、人际关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变。
二、绩效至上。
以成果为导向,而不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单纯地执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将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力,学习新东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长处。
在**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长处,而不要过多批评人之短处。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加强**内沟通,鼓励员工自发学习奋进。将个人目标与**相融合。
四、做出正确的决策。
确定问题是否为经常性的,订立边界,避免迎合众人。决策之后,要明确决策的告知对象和决策的完成方式,积极执行。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五、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最重要的即是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动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远见、自信和勇气。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各领域知识。在此过程中,养成新的习惯,破除旧有习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为了计划而计划,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误区。可以寻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动才是达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计划,做事分优先级。
列三个ABC不同优先级的事,并一定按计划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每个优先级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优先。
三、记录时间消耗。
连续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并不断与预期目标调整。要发现时间黑洞,尽快摒弃低效、无效的时间使用。
四、进一步提升时间利用价值
能不做而不影响效果的,不做;能给他人做不影响效果的,给他人做。关注反复出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关注结构性问题。
五、时刻更新。
时间管理是长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断根据每天的新信息、新情况,更新时间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时间块
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应该将琐事集中处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时间块去完成。
七、留出容错的时间
计划总会有偏差,要留出几个小时的容错时间,不能安排过满。
管理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们应当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很难达到有效性。
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别人的时间。
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处理**的具体事项上,而非进行全局规划。这是时间管理的失误,造成管理低下。
二、琐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具体的业务,而无法分清重点,忽视了大方向上的决策。
三、融入**。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时,才尽到管理的实质。因为知识工作者是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是单一而不同的,管理者应当将**的内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结合起来。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门的人、自己的上级所能提供的帮助。
四、关注**之外。
有效性最终看的是**外的成果,即产品终端是客户。客户购买产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为管理者自身身处**之中,很多时候会被**内的信息蒙蔽,而分析**外事情时,往往带有**内的先决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关注**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减少自身被**内信息带偏的`风险。
现在,电脑帮助管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但管理者应当小心自己失去判断力。因为电脑逻辑只能分析给出的概念和数据,而不能分析未给出的新的现实。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大要点。
一、加强沟通。
管理者有可能与**出现分歧,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主管不一致。此事,应当耐心询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后,主管才有**和责任对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团队合作。
知识工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各路专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现所长,而非仅仅依靠传统的**结构。团队合作以贡献为中心,每一名专家都应是团队中负责人的成员,在具有自发性之后,还应有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则会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会有提升。时刻问自己:能为**带来怎样的贡献才是最大化的,为实现这些贡献我还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与重视贡献是互促互进的。
四、培养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彼得德鲁克是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之后二十世纪管理学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的诸多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许多大企业和**的管理者用作指导**管理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原则。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著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德鲁克的主要研究精力从**社会学转向**管理学之后的又一管理学著作。
书中主要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决策的要素和有效的决策共7个方面阐述,最终得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的结论。
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总的来说,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应当具有以下6个特征: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明白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只做有效的决策。
经过认真研读结合我的实际工作和个人认知,本文将从读书心得和实际工作体会结合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德鲁克最先意识到“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流,并需要不同于蓝领工人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并创造价值,**管理理论的发展最终证实具有“高效**”的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资源成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国际跨国公司。简言之,德鲁克将“知识分子”的**效率问题提升到的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高度。
作为启源设计院**监理公司的一名普通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管理的类型通常属于通过知识做出决策,并管理促进**产生成果的知识工作者。然而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是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决策等无形的东西,很难被量化。因此根据德鲁克的理论可以得出三个新的衡量指标,即成果,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成果能落地,知识工作者的产出只有付诸行动,才会发挥作用;其次成果有效率,如果一个管理规定在制定后半年才开始执行,可能就会失去其生效的最佳时机;最终成果需要作用于**外部,停留在内部的只能叫成本。
然而现实中,往往也有一些困难阻碍管理者追求卓有成效的脚步,例如管理中难免存在一些受制于**流程机制的制约,在我日常工作中,从事办公室管理事务时,时间比较碎片化且大部分“属于”别人,对于最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偶尔感到精力不足。因此,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提升效率对我是至关重要的。
2、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相较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时间资源是最稀有的,它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但是任何工作又都需要耗费时间来完成,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对此德鲁克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是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找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处理完某一个工作后就立刻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其次分析并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找出哪些时间是不必这么花费的,那些不产生效益、浪费时间的事情,可以从日程表里删除。例如参与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的会议、将常规工作放权交办**,在**自己的时间同时不影响办事效果,尽量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减少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有些会议,往往会有很多无关的人被拉进来,生生陪着开会,这就浪费了大多数人的时间,有效会议只需要找到核心成员就可以了,其他成员通过会议纪要也可以了解会议内容;还要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里德鲁克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作为管理者应该多问问**,让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我做了什么,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如果能够得到真话反馈,那管理则会更加有效。
这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授权,其实授权并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否则容易引起同一件事情责任人和承办人不一致的情形。正确授权应该是,事情交给**去做,但结果把控还是在自己手里。因此,真正的授权的意思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该由自己做的事情。这些都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最后,还要给自己留出整块的时间做重要思考,留有余地,去做可能艰难但却比较重要的事。
3、注重边际贡献,要事第一,提升工作绩效
管理者的思维是要时刻警醒我“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进一步细分,就是劳动生产率、**效率和个人效率。
提升绩效的关键之一是重视贡献。“贡献”是即指对外部环境、社会资源也值对目标客户的直接贡献。管理格局不应仅受限于**内部,考虑公司内部甚至部门得失,不大关心外部环境及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业主、想到服务对象,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甲方效益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能达成互利双赢。有效的管理者需要重视**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争取提升效率,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使边际效益最大化。
聚焦有效的管理,永远集中在少数领域中,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并不是什么都做,德鲁克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当一大堆工作扑面而来的时候,还是要分清主次,有优先顺序。如果做事胡子眉毛一把抓,其有效性势必会大打折扣。
德鲁克提出在提升工作绩效时主要考虑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企业价值的实现并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未来的人才储备并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帮助企业持续生存。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针对监理公司的工作,就是为业主把好关、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全生命周期负责,以成果为核心的原则,能够保障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一切任务都要以成果为第一要务;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企业应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始终保证企业后继有人,如果公司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
对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也应时刻保持要事第一的法则,要事就是管理者必须做的事情。“要事优先”的两个原则是:第一、摆脱不再具有价值的过去。经常检讨工作计划,不断问自己“这件事情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如若不是非办不可就放弃,把人力资源转移到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上。第二、掌握正确的优先顺序。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迫的事。重要的工作瞄准了未来,紧迫的工作是应付过去。
4、**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自身应从**需要出发,承担自身发展和工作安排的责任。
企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凤毛麟角的天才。考察一个部门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能使普通员工取得比其单个叠加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部门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最好能相抵消,这其中包括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的长处、用同事的长处以及使用**的长处。这其中,另我觉得较为新颖的是德鲁克先生特别提出了管理上司的理念。
管理上司并不是要挑战**的权威,而是形成对**的影响力,以便寻求更多的配合与资源协调,此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取得的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又如何发挥他的长处?管理上司要做到三点:不勉强、不抱怨、不改变。
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合作,将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到极致,使他们的短处无关紧要,使其相互信任***的每一个人,最终实现**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用人所长。善于发挥**的长处、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看到**的闪光点,善于用其所长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于此同时还要针对其个人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点的牵制。专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同时也要尽可能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自己不擅长或不能胜任的领域上,毕竟从“0”开始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对自身的自我管理也尤其重要。学会自我发展,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得明白自己应该擅长什么样儿的工作,目前,某些情况下我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从事某项工作,然而,要提升工作的绩效,成为高效的管理者,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很难达到目的或取得成果,且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因此我还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努力培养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结合点。
实际上,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作为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主宰者,清楚何时需要改变发展道路,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每一个人的善意。”因而,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如此,能够用自己的真诚与信任,点燃他人的梦想,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5、培养有效决策的能力
德鲁克在书中阐述,管理者的角色复杂、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但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做的必须是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首先要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其次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分类并界定对**内外的影响范围,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弄清事实**,把握问题根源,才能以最少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后让别人接受决策;再将其转化为行动,并用实际结果检验决策;最后归纳总结分析得失为提升下一次的管理风险抵御能力做好准备。
老好人不会是好的管理者,有效的决策往往是力排众议,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比如杰克韦尔奇砍掉通用电气的业务线,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始终跟群众路线保持一致,那么必然把车开到沟里去。
6、取得成效的关键还是要深入企业实际,执行力至关重要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加强执行力建设,刀锋直指“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现象。比如,以往要求基层单位报方案、拟计划,不少单位总是拖拖拉拉,慢慢腾腾。这种“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执行能力问题,它完全违背了执行力建设的宗旨,是必须彻底摒弃和消灭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陋习,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查原因、开处方、打补丁,用苦口婆心的说教,用潜移默化的帮扶,用有的放矢的整治,努力“唤醒”那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依然不在状态的人。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理论学习
**学习企业各项管理**和管理规定,准确把握企业各项**要求,并通过拓展学习《执行重在到位、关键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等理论书籍,使员工做到学习有心得、有体会、有效果。
(二)注重执行力建设的活动实践
通过**开展技术竞赛活动,把执行力建设的目标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产中,使执行力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把年度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责任人,真正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指标。很多时候,企业用工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很多情况下,员工的工作出现偏差本身就是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建立****24小时值班**,明确“**在现场不能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会处理是不称职,发现问题不处理是**”。
(三)加大执行力建设的责任追究力度
广泛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执行理念,使企业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深入贯彻、落到实处。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做到有问题必发现,一经发现必**,一经查实必**,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存在的管理失职和执行不力等事件给予相应处罚。
(四)建立执行力建设的考核体系
以坚持奖罚公*、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季度考核工作。通过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评价部门相互间合作意识情况、沟通协调情况,工作纪律情况、工作成效情况等。同时深化绩效考核,对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和适当奖惩,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细化执行力建设岗位职责
通过“一岗双责”把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真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执行到位。部分单位开展了履职履责宣誓活动,就如何在各自工作岗位更好地履职履责做出了庄严保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落实岗位职责,提高执行能力。持续推进全面预算,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体系与项目管理体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加强目标执行结果考核,确保预算目标执行到位;生产进度方面,按照帮促后进项目、整改问题项目的原则,逐个项目进行细化部署,落实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方面,清理管理死角和管理陋习,突出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的时效性和程序性,严格实行分包月结算**,规避管理风险;强化设备物资管理,对物资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突出设备物资计划的落实,使成本数据更加紧贴实际,真正做到系统管理“纵向到底”落实于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惩处力度,将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并责任到人、责令限时整改,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六)选树执行力建设学习典型
注重以正面的宣传和先进管理经验、事迹做典型引导,对在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中开展优秀的项目部和先进个人及时选树,认真**学习其在执行力建设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我们总是计划地很美好,目标定得很具体,但落地执行,却一塌糊涂,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黯然收场。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思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基层管理者的成长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如何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以上是我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一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谢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4
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做到: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和培训等**来实现**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内各人的专业**、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5
曾以为是抽象大道理,但实操性很强。
事实证明,在学习时,不能自负。往往公认的经典教材,是应当认真读,仔细读。常读常新。分享几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均为书中要点析出。
怎样才能学会“卓有成效”?
一、学会管理时间。
充分记录时间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销,不断调整时间耗费。定期**自身时间的使用。**后,需要作出决策,即减少时间浪费。包括在行为、人际关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变。
二、绩效至上。
以成果为导向,而不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单纯地执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将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力,学习新东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长处。
在**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长处,而不要过多批评人之短处。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加强**内沟通,鼓励员工自发学习奋进。将个人目标与**相融合。
四、做出正确的决策。
确定问题是否为经常性的,订立边界,避免迎合众人。决策之后,要明确决策的告知对象和决策的完成方式,积极执行。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五、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最重要的即是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动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远见、自信和勇气。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各领域知识。在此过程中,养成新的习惯,破除旧有习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为了计划而计划,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误区。可以寻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动才是达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计划,做事分优先级。
列三个ABC不同优先级的事,并一定按计划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每个优先级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优先。
三、记录时间消耗。
连续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并不断与预期目标调整。要发现时间黑洞,尽快摒弃低效、无效的时间使用。
四、进一步提升时间利用价值
能不做而不影响效果的,不做;能给他人做不影响效果的,给他人做。关注反复出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关注结构性问题。
五、时刻更新。
时间管理是长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断根据每天的新信息、新情况,更新时间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时间块
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应该将琐事集中处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时间块去完成。
七、留出容错的时间
计划总会有偏差,要留出几个小时的容错时间,不能安排过满。
管理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们应当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很难达到有效性。
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别人的时间。
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处理**的具体事项上,而非进行全局规划。这是时间管理的失误,造成管理低下。
二、琐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具体的业务,而无法分清重点,忽视了大方向上的决策。
三、融入**。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时,才尽到管理的实质。因为知识工作者是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是单一而不同的,管理者应当将**的内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结合起来。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门的人、自己的上级所能提供的帮助。
四、关注**之外。
有效性最终看的是**外的成果,即产品终端是客户。客户购买产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为管理者自身身处**之中,很多时候会被**内的信息蒙蔽,而分析**外事情时,往往带有**内的先决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关注**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减少自身被**内信息带偏的风险。
现在,电脑帮助管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但管理者应当小心自己失去判断力。因为电脑逻辑只能分析给出的概念和数据,而不能分析未给出的新的现实。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大要点。
一、加强沟通。
管理者有可能与**出现分歧,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主管不一致。此事,应当耐心询问**:“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后,主管才有**和责任对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团队合作。
知识工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各路专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现所长,而非仅仅依靠传统的**结构。团队合作以贡献为中心,每一名专家都应是团队中负责人的成员,在具有自发性之后,还应有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则会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会有提升。时刻问自己:能为**带来怎样的贡献才是最大化的,为实现这些贡献我还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与重视贡献是互促互进的。
四、培养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6
**谚语说:“别人是**”,生活中我们无不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前行,别人是动力,也是苦恼的来源。通过与别人比较,激起自己的熊熊**来催动进步是常用方法,但有时却是以全民郁闷为代价的;而立足自我,以知识的温情驱动自我发展是另一种方法,进速虽慢,却如胡适先生所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相信,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这样一本有温情的书,他说,管理者性格、相貌、经历、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但我们不必因此而沮丧,因为基于自我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作者认为,“有效”是指使能力、资源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而在**中,凡能达成有效性的个人,都可以管理者视之。然而,无论有何种个人特点,管理者处于管理位置时,往往会受到制约。这些制约包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时间总是属于客户;忙于**日常运营,却没时间思考关于**的重要事务;自己的才能不能转化成对**的贡献而被接受;受限于**内部的局限,难以观测到**外部的变化趋势而把握机会。没有时间思考使人盲目,没有可让人接受的贡献使人产生怀才不遇的感觉,受制于**内部使人短视。本文根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整理彼得·德鲁克给出的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方法。
关于时间管理
对时间的运用关键在于“保留出相当份量的连续性整块时间”。断续的、碎片化的时间不足以完成与思考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常常感到疲惫和无助。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诊断出“病因”。浪费时间的原因有这么几种:首先,缺乏**远见,将时间浪费于解决重复危机之中。例如,某公司经常出现库存危机,不得不花时间解决库存问题;而建立可行的**,如定期盘点,就能避免该种情况的出现。其次,人员过多,“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就会出现,管理者不得不花时间解决人际问题,而占用了完成实际任务的时间。再次,**不健全,表现为会议过多。除了传达上级精神一类的会议,多数会议的目的是“会商而决议”,而会议多、时间长,说明**中职位结构不当,不能及时有效做出决策。最后,信息功能不健全,表现为漏报信息、错报信息等,作为代价,个人和**不得不因信息错漏而付出时间成本。
为了抓住“整块时间”,管理者应当把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事有优先的原则。人们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最后只好手忙脚乱的赶工。为了避免此类窘境发生,把重要的事情放前面先做,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在**中作者发现,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周中会拿出几个完整的上午时间来集中解决重要事务。找出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种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压力会干扰其判断一件事是否重要。作者认为,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非被压力驱动,因为压力往往来自过去,而管理者应当面向未来。过去惯常的荣光不保的压力会干扰管理者,致使其将抱残守缺、纸糊危墙作为重要的事,但此时,真正重要的事应当是面向未来,推动变革。
针对这样的现象,作者提出了确立优先次序的原则:
1、重视将来而不重视过去。
2、重视机会而不是只看到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如此,管理者会知道什么事该去做,什么事不必去做。同时,管理者还须明白两个与管理时间相关的道理——学会授权、不浪费别人的时间。对授权的理解——授权不是让别人做自己的事,而是把别人能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而使自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管理者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能浪费别人的时间,须知浪费**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会导致**的无效。
关于人的管理
一个**中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人的关系无非可以分为两种——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了解并悦纳自己,而自我却无往不在人与其他人关系的笼罩之下,是否为别人所接受会影响到个人对自我的认知。管理者期望自己的价值、能力、资源为别人接受,然而,有时会事与愿违,这时,怀才不遇就产生了。作者致力于避免此类不良情绪的产生,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着眼于贡献,而不是展示。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能力与资源转化为对别人的贡献。贡献是指:第一,直接成果,即对**和其他人带来什么。比如医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带来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这里的贡献就是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资源转化成对**、他人有益的具体而实在的事情。第二,树立新的价值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价值观有导向作用,如果导向相反的方向,对**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有人为价值观重新确立做贡献。
作者举了**农业部的例子,当时有两种价值导向——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还是保障自耕农生活。发展现代农业势必会损害传统自耕农的利益,而保障自耕农生活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管理者的贡献正是体现在对价值观的整合并给予新的解释之中。第三,培养并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寻找继任者是管理者对**的又一贡献,举个我们熟悉的'例子,诸葛亮找到了继任者姜维,推荐了费祎、蒋琬,保证了蜀汉这一“**”的延续。培养明天所需的人才可以说是管理者最后的贡献吧!当管理者着眼于贡献时,就会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了自己的贡献而与其他部门精诚合作,启发**为了贡献而设定目标而不是监管**,个人发展注意贡献而不是受他人干扰。
作为管理者,与他人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中,管理者都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容易的,在“公事”中用人是个永恒的话题。作者总结了四项用人的原则:第一,不设置只有“上帝”才能胜任的职位。人们往往期待聪明、果毅,知识丰富而充满热情的全才来出任某一职位,而事实是少有天才,更多的是中人之才。如果一个职位多个人都无法胜任,那么,取缔它。第二,职位设置要严格,涵盖要广泛。不设“上帝”职位不**职位取得就是简单地、职位任务就是单一的。职位设置的原则是因事设岗,但职位任务不能过于单一,否则会使人顿生单调感且不利于个体发展。第三,用人时先考虑某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需要什么。先“认识”人是要务,只考虑职位需要,往往会忽视人的其他才能,因为一个人虽不适合此岗位但有可能适合彼岗位。第四,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并设法让其知道自己的短处。**既然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是以选拔“美德标兵”为目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发挥别人的长处。**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三易其帅,最后选择了酗酒成性的格兰特将军为统帅,原因很简单,“只有他能**北方打胜仗”。当然,容忍他人的短处不**置之不顾,而是让其人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二战时,马歇尔将军提拔*,而豪威尔的短处是战略眼光不足,马歇尔有意将他安插在作战计划部门,有了这段经历,豪威尔更能发挥他在**和策划方面的长处。对于短处,并不一定要求改正到如长处一样高明,不过是像孙权对吕蒙说的那样,“吾欲卿致经作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不过是提个醒儿罢了。这是处理下级关系——用人的道理,对于上司,管理者要做到不惟命是从,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供建议。
关于决策
短视会误导决策,关于如何决策的练习也是对视野的培养。作者认为,决策的关键在于定性,即判断面对的问题是怎样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做出反应。根据书中对电脑的态度来看,作者是对定量的判断存在怀疑的,他更**管理者拥有自己定性的判断,不知作者若能生活在今天,对大数据会有怎样的见解。总之,作者认为,决策前需要辨清事件的性质。问题事件可以四类: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比如生产方面的问题,生产材料短缺、成本过高等。第二类是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的经常性问题,比如公司合并,对一个公司来说,这类事件可能是特殊的、偶然的,但在企业界这是经常发生的有例可寻的事件。第三类,首次出现的经常性事件,当企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可能面临新的经常性事件,该类事件首次出现就属于这一类。
第四类,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无例可循并以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区分这四类问题对管理者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对经常性问题的决策,是可以通过制定**、遵循惯例来解决的,而偶然性问题才迫切需要有效的决策。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在于:一是将经常性问题视为偶发性问题,每次都要费心力解决而不是形成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这是对时间的浪费。二是将新问题当作经常性问题,用旧**解决新问题,破洞会越补越大,对**来说是危险的。三是对无法掌握问题的本质,不能切中肯綮。四是只看部分,未见全貌,决策时往往缺乏针对未见部分采取的措施。
除了定性,决策还应当考虑的是:边界条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如何化决策为行动、信息反馈**。边界条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解决某一问题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例如,弗兰克林·罗斯福总****时订立的目标是经济复兴,然而当时**经济危机已经加深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目标难以完成,罗斯福总统不得不转换边界条件,转而****,改变保守的姿态,锐意改变,为经济复苏助力。清楚地认识边界条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管理者要明确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让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花时间考虑是否能被别人接受,又怕他人反对,往往会浪费时间。当然,凡事有例外,在某些维持性**中,“和稀泥”、“打太极”是不可缺少的。知道了正确的决策,就要化决策为行动:明确谁该了解这项决策,应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行动应如何进行,怎样才能使决策得到遵循。
在决策中,还要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决策是人做的,而人是会犯错误的,为了防止发生错误,需要不时的反馈,这也是法约尔管理五项职能中“**”一项要做的事。除了上述几项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反面意见的作用。通用的阿尔弗雷德·斯隆对此十分在意,某次会议中由于全体一致,他甚至宣布散会下次再讨论,直至有反对意见出现。反对意见的作用作者总结了有三点:首先,保护决策者不被**中某一特定团体俘虏。**中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团体,不同的声音**不同团体的声音,当一种声音掩盖了其他声音时,是不妥当的,需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其次,反对的声音,往往可以被视为“另一种方案”。一致性决策不**是正确的决策,当一致性决策走投无路时,反对意见会成为救场的“PlanB”。最后,反对意见可以激发**成员的想象力。千奇百怪的构想本来就是对思维的训练。
**中,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这是多么令人激动而惆怅的事情。令人激动之处在于“卓有成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词语,而令人惆怅的是,为了“卓有成效”,又要放弃多少对个人来说极其美好的东西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7
1、当苏联解体以后,德鲁克认为**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他纵观世界各个国家,认为富有活力和乐观精神的*才能与之抗衡,他对*的崛起有着殷切的希望,他认为*有可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也有可能朝着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在*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
2、*的发展固然需要大公司和精英人才,然而*90%的**都是中小型和地方性的,他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满足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3、*最大一个弱点就是作为一个大国,就是没有足够受过教育的人,但*有一大批能干的人学会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效。这样的人可以**中小企业和地方性**,建设一个发达的*。
4、德鲁克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来解决发展问题,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衡,创新是变革**,而延续的根基在于****观。
5、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作出决策,制定方案,但是他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变化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8
买书的初心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个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别人是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阅读了大部分内容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要关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决策等等。其实它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从多个纬度来帮助我们怎样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作为**者,是不是作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以及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情况。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在这里,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效果和成果的决策。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动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的“内部“,受到**的局限。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这么一种**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
考虑到**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会卓有成效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下面的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时间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外界的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经常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在**中的地位越高,**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于人事的问题决定的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准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一个人就只能考虑他已经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并获得***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标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类型从企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只要有**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0
彼得德鲁克是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之后二十世纪管理学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的诸多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许多大企业和**的管理者用作指导**管理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原则。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著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德鲁克的主要研究精力从**社会学转向**管理学之后的又一管理学著作。
书中主要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决策的要素和有效的决策共7个方面阐述,最终得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的结论。
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总的来说,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应当具有以下6个特征: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明白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只做有效的决策。
经过认真研读结合我的实际工作和个人认知,本文将从读书心得和实际工作体会结合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德鲁克最先意识到“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流,并需要不同于蓝领工人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并创造价值,**管理理论的发展最终证实具有“高效**”的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资源成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国际跨国公司。简言之,德鲁克将“知识分子”的**效率问题提升到的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高度。
作为启源设计院**监理公司的一名普通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管理的类型通常属于通过知识做出决策,并管理促进**产生成果的知识工作者。然而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是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决策等无形的东西,很难被量化。因此根据德鲁克的理论可以得出三个新的衡量指标,即成果,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成果能落地,知识工作者的产出只有付诸行动,才会发挥作用;其次成果有效率,如果一个管理规定在制定后半年才开始执行,可能就会失去其生效的最佳时机;最终成果需要作用于**外部,停留在内部的只能叫成本。
然而现实中,往往也有一些困难阻碍管理者追求卓有成效的脚步,例如管理中难免存在一些受制于**流程机制的制约,在我日常工作中,从事办公室管理事务时,时间比较碎片化且大部分“属于”别人,对于最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偶尔感到精力不足。因此,学习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提升效率对我是至关重要的。
2、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相较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时间资源是最稀有的,它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但是任何工作又都需要耗费时间来完成,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对此德鲁克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是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找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处理完某一个工作后就立刻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其次分析并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找出哪些时间是不必这么花费的,那些不产生效益、浪费时间的事情,可以从日程表里删除。例如参与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的会议、将常规工作放权交办**,在**自己的时间同时不影响办事效果,尽量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减少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有些会议,往往会有很多无关的人被拉进来,生生陪着开会,这就浪费了大多数人的时间,有效会议只需要找到核心成员就可以了,其他成员通过会议纪要也可以了解会议内容;还要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里德鲁克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作为管理者应该多问问**,让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我做了什么,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如果能够得到真话反馈,那管理则会更加有效。
这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授权,其实授权并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否则容易引起同一件事情责任人和承办人不一致的情形。正确授权应该是,事情交给**去做,但结果把控还是在自己手里。因此,真正的授权的意思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该由自己做的事情。这些都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最后,还要给自己留出整块的时间做重要思考,留有余地,去做可能艰难但却比较重要的事。
3、注重边际贡献,要事第一,提升工作绩效
管理者的思维是要时刻警醒我“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进一步细分,就是劳动生产率、**效率和个人效率。
提升绩效的关键之一是重视贡献。“贡献”是即指对外部环境、社会资源也值对目标客户的直接贡献。管理格局不应仅受限于**内部,考虑公司内部甚至部门得失,不大关心外部环境及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业主、想到服务对象,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甲方效益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能达成互利双赢。有效的管理者需要重视**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争取提升效率,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使边际效益最大化。
聚焦有效的管理,永远集中在少数领域中,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并不是什么都做,德鲁克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当一大堆工作扑面而来的时候,还是要分清主次,有优先顺序。如果做事胡子眉毛一把抓,其有效性势必会大打折扣。
德鲁克提出在提升工作绩效时主要考虑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企业价值的实现并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未来的人才储备并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帮助企业持续生存。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针对监理公司的工作,就是为业主把好关、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全生命周期负责,以成果为核心的原则,能够保障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一切任务都要以成果为第一要务;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企业应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始终保证企业后继有人,如果公司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
对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也应时刻保持要事第一的法则,要事就是管理者必须做的事情。“要事优先”的两个原则是:第一、摆脱不再具有价值的过去。经常检讨工作计划,不断问自己“这件事情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如若不是非办不可就放弃,把人力资源转移到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上。第二、掌握正确的优先顺序。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迫的事。重要的工作瞄准了未来,紧迫的工作是应付过去。
4、**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自身应从**需要出发,承担自身发展和工作安排的责任。
企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凤毛麟角的天才。考察一个部门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能使普通员工取得比其单个叠加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部门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最好能相抵消,这其中包括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的长处、用同事的长处以及使用**的长处。这其中,另我觉得较为新颖的是德鲁克先生特别提出了管理上司的理念。
管理上司并不是要挑战**的权威,而是形成对**的影响力,以便寻求更多的配合与资源协调,此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取得的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又如何发挥他的长处?管理上司要做到三点:不勉强、不抱怨、不改变。
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合作,将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到极致,使他们的短处无关紧要,使其相互信任***的每一个人,最终实现**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用人所长。善于发挥**的长处、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看到**的闪光点,善于用其所长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于此同时还要针对其个人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点的牵制。专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同时也要尽可能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自己不擅长或不能胜任的领域上,毕竟从“0”开始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对自身的自我管理也尤其重要。学会自我发展,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得明白自己应该擅长什么样儿的工作,目前,某些情况下我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从事某项工作,然而,要提升工作的绩效,成为高效的管理者,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很难达到目的或取得成果,且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因此我还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努力培养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结合点。
实际上,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作为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主宰者,清楚何时需要改变发展道路,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每一个人的善意。”因而,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如此,能够用自己的真诚与信任,点燃他人的梦想,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5、培养有效决策的能力
德鲁克在书中阐述,管理者的角色复杂、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但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做的必须是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首先要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其次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分类并界定对**内外的影响范围,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弄清事实**,把握问题根源,才能以最少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后让别人接受决策;再将其转化为行动,并用实际结果检验决策;最后归纳总结分析得失为提升下一次的管理风险抵御能力做好准备。
老好人不会是好的管理者,有效的决策往往是力排众议,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比如杰克韦尔奇砍掉通用电气的业务线,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始终跟群众路线保持一致,那么必然把车开到沟里去。
6、取得成效的关键还是要深入企业实际,执行力至关重要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加强执行力建设,刀锋直指“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现象。比如,以往要求基层单位报方案、拟计划,不少单位总是拖拖拉拉,慢慢腾腾。这种“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执行能力问题,它完全违背了执行力建设的宗旨,是必须彻底摒弃和消灭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陋习,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查原因、开处方、打补丁,用苦口婆心的说教,用潜移默化的帮扶,用有的放矢的整治,努力“唤醒”那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依然不在状态的人。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理论学习
**学习企业各项管理**和管理规定,准确把握企业各项**要求,并通过拓展学习《执行重在到位、关键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等理论书籍,使员工做到学习有心得、有体会、有效果。
(二)注重执行力建设的活动实践
通过**开展技术竞赛活动,把执行力建设的目标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产中,使执行力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把年度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责任人,真正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指标。很多时候,企业用工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很多情况下,员工的工作出现偏差本身就是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建立****24小时值班**,明确“**在现场不能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会处理是不称职,发现问题不处理是**”。
(三)加大执行力建设的责任追究力度
广泛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执行理念,使企业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深入贯彻、落到实处。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做到有问题必发现,一经发现必**,一经查实必**,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存在的管理失职和执行不力等事件给予相应处罚。
(四)建立执行力建设的考核体系
以坚持奖罚公*、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季度考核工作。通过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评价部门相互间合作意识情况、沟通协调情况,工作纪律情况、工作成效情况等。同时深化绩效考核,对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和适当奖惩,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细化执行力建设岗位职责
通过“一岗双责”把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真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执行到位。部分单位开展了履职履责宣誓活动,就如何在各自工作岗位更好地履职履责做出了庄严保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落实岗位职责,提高执行能力。持续推进全面预算,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体系与项目管理体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加强目标执行结果考核,确保预算目标执行到位;生产进度方面,按照帮促后进项目、整改问题项目的原则,逐个项目进行细化部署,落实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方面,清理管理死角和管理陋习,突出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的时效性和程序性,严格实行分包月结算**,规避管理风险;强化设备物资管理,对物资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突出设备物资计划的落实,使成本数据更加紧贴实际,真正做到系统管理“纵向到底”落实于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惩处力度,将检查存在问题及时**并责任到人、责令限时整改,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六)选树执行力建设学习典型
注重以正面的宣传和先进管理经验、事迹做典型引导,对在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中开展优秀的项目部和先进个人及时选树,认真**学习其在执行力建设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我们总是计划地很美好,目标定得很具体,但落地执行,却一塌糊涂,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黯然收场。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思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基层管理者的成长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如何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以上是我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一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谢谢!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2)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学领域的奠基之著。“十一”假期在书架中看到此书,重新翻来感受颇多,所谓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受用一生,该书精辟的见解和睿智的思想不断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的命运系于成果,**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和发挥,源于**对人的“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终决定着一个现代**的命运。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变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凡的人**起来,做出不*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品行或**”,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装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有效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所以会与当时的“众所周知”的看法大不相同。
“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在这本薄薄的书里,作者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备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的设定工作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过时的任务,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时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贡献?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绩效。
4、选用高层管理者时,应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知道,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人无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要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的目标。
5、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地搜集需要的信息。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只做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
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它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即自我管理。盘点自身的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创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给了我们什么资源呢?时间!我们的一生就是对时间的支出。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之一。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除该亲力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一、关于时间管理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存这样一种时间记录本,并每月定期拿出来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时间记录两次左右,每次持续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这样的记录,他们再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六个月后,他们肯定都会发现,他们有逐渐陷入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的情况。时间的利用情况,定会随着实践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管理时间,才能避免让时间听其自然发展的情况。
二、关于企业文化
“谁必须使用我的产出,才能使之有效?”
这个问题直接表明,与之有关的重要任务,并不在本**范围之内,既不是上面的个别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个别管理者。它把知识**的现实情况突出出来:有效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具有各种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些人是自愿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们这样做,是根据情况的必然发展和任务的需求,而不是根据正式的法定结构范围。
例如,在医院里——医院也许是现代知识**中最复杂的——护士、营养学家、理疗医生、药剂师、X光医生、药理学家、病理学家,和一系列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必须围绕着同一个病人工作,极少需要任何人进行有意识的指挥或管理,。然而他们必须为一个共同目的一起工作,并且是根据一个总的行动计划:医生的治疗处方。在**结构上,他们各自向自己的负责人汇报工作。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精通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但是,每个人又要根据某个病人的特定情况、条件和需要,经常同别人交换情况。否则,他们的努力很可能有害无益。
在一家医院里,如果重视贡献已成了人们固有的习惯,大家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则几乎不称其为问题。在其他医院里,尽管行政**通过各种委员会、职**议、公报、号召等,竭力去实现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但无论是触类旁通的信息交流,还是自发地自我**成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协作集体,都不会出现。
三、关于用人
完成任务的自然顺序则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后再无色一个人去补上。这种做法极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强称职的人”——合乎最起码要求的人选。这样选出的人,当然总是*庸之辈。
医治这种弊病,有个广为宣传的“疗法”,那就是因人设事。但是,这种疗法,比疾病本身还糟糕——或许一个非常小和非常简单的**,有可能例外。职务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职务是由任务,而不是由人决定的。
因人设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内,一项职务的界限、结果和地位所发生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机构的一系列连锁变化。**内的各种职务,都是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不能仅仅为了要替换某一个人的某一职务,而变更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责任。因人设事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造成职务的需求和现有人才之间的更大脱节。为了安全插某一个人,十几个人都要变动工作,受到牵连。
“考察**的好坏,不是看它是否有天才,而是看它是否有能力是*常人取得不*常的成绩。”
用人所长的第二条原则,是每项职务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然而,多数大型**都不采取这种用人**。他们倾向于把职务的范围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时间,按特定工作进行设计和加工的人们,才能做这项工作。
四、关于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时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某个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看某个职务要求什么。这就是说,早在安排某个职务的决定之前,他们就对人的情况有过考虑,而且这种考虑与职务安排无关。
这条原则,是今天广泛采用的人事考核**的依据,特别是用来定期考核知识工作者的依据。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须对某人进行考核之后,才能决定他是否是晋升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许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要他们做的那一套,他们根据自己的敏锐直觉。他们认为,当面考核毫无意思,因为它的重点也是找下级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这种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医生帮人看病那样。但是,如果把医生同病人之间的关系用于上、下级关系上,那他们几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规定的考核**是不足为奇的。
五、关于有效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因而总要设法引出不同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实际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意见所骗。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选择余地,可以经过选择才做决策。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几个可选择的方案,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错误时,他不致在大雾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见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见把近似有理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决策,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既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某个行动方案的建议是正确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应首先找出人们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六、全文总结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个方法问题:记录时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集中在贡献上。到了这一步,管理者就要约束自己,考虑**聘请自己担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应该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这些问题,要求管理者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做下级自居,仅满足于自己能“取悦上级**”。换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贡献上,他就必须要考虑目的和结果,而不是仅考虑方法。
3、发挥人之所长。管理者如果发挥人之所长,他就使个人的`目的和**的需要,个人的能力和**的成果,个人的成就和**的机会都结合起来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决策。
关于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养,而不是靠培训。他必须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他必须在任职期间,养成许多新的工作习惯,还必须不时地摈弃一些旧的工作习惯。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的有效性,否则,不管他本人多厉害,这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
**并不会因为拥有更优秀的人才,而更为有效。它们拥有优秀人才,是因为它们激励人们按照他们的标准、习惯和风气去进行自我培养。其结果是,个人都对自己进行优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养,使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感触3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感触1
本次培训,苏盟团队和办公室给我们推荐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者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读完全书,联系课程学习,结合工作,记录一些现阶段读后感。
本书一共八章,前五章讲述管理者如何自我管理,后两章特别讲了决策。首先提出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管理者拥有的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输出,这是需要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锻炼与学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自己,卓有成效从掌握自己的时间开始。我感觉自己工作中,经常会有时间不够用,忙完一天发现已经下班了。开始培训后,加上课题任务,更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读了这章之后,我开始尝试集中时间,每周每天提前把待办事情分类。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当前最需要解决的。
第二步,是管理者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我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由程序进入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进入到分析性方法,由效率进入到成果。就像书中讲的“只有对**真正做出功效,才能算是有效”。从而使个人目标与**目标上下一致,使个人能力与**成果相互进步,也能使个人成就与**发展相融合。
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不能只抓住缺点和短处,培训的时候杜老师让我们结合SBI反馈技巧,描述具体的情境行为,表达影响。不能扯旧事,不能批评队友。这也是对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是一种行为的态度问题,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在行为上的体现。我觉得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还是挺难的,需要有实际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才能掌握。
第四步,“要事优先”。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与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相结合。必须“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集中时间精力,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并且将复盘运用在工作中,1、回顾目标2、评估结果3、分析原因4、总结规律。复盘时实事求是,检查工作中方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在反思中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书中讨论的有效的决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有效的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的规范。培训中也增进了我们相应的知识和技巧,利用工具软件,养成一些新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读书和培训,我建立了管理思想基础。有些内容我体会的还不是很深,在后面的阶段中,我还要回去读一读。同时把书本和培训得来的知识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实践中领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感触2
一本好书能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能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肯定的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仔细推敲的好书,作者彼得·德鲁克从管理以及卓有成效说起,解说时间的使用,论述管理者的贡献,剖析发挥人的长处,进一步说明用有效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讨论决策的要素,进一步论述有效的决策;最终给出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以实现以及应该实现。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篇长论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向我们说明卓有成效的意义与实现方法。读完这本书,我获益匪浅,想谈点关于认知与格局方面的感受。
虽然很多人读了很多的书,也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但生活却依然没有成效,是什么原因?我想主因在于没有制定合理的目标、做出适当的决策。假如人是一颗种子,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就是土壤,虽然土壤十分肥沃,但种子却一直没有发芽,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阳光。合理目标与决策便是我们这些种子的太阳。然而,能否制定合理目标与决策则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与格局。地理上,每个人总以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思想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纬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世界的标准。因此,认知对于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意义是非凡的。如今社会我们获得知识十分方便,个人格局看似亦很容易提升和改变,但实则现在的规则法制太多、行业细化、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与以往时代相比,如今的社会体系变得过于庞大,我们个人的格局便相对更加渺小,要制定合理目标与决策就更加艰难。而作为一个管理者,偏偏就要不停地制定卓有成效的目标与决策,可想而知,认知与格局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认知”一词在本书中虽然极少被提及,但在阅读时仿佛觉得又无处不在,对自我的认知,对工作事物的认知,对上级与下级的认知。只有打破对上述事物的原有认知,不断提升自身格局,才能离事物发展的本质更近,制定的目标与决策才会更加趋向合理。结合工作实际,于我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时间管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对任务的安排及难题的攻克来反复锤炼自己,拓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自身在工作处理方面的认知和格局。
管理是实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卓有成效是自我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实践的过程,需要认真观察跟工作相关的人与事,关注公司内外环境,贡献自身的专业力量,成为优秀管理者的同时让公司获得收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感触3
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拜读了管理学科开创者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大师级的管理学著作,确实非同凡响。作为一个企业中负责宣传推广的人员,这本书给予我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不同的理念,犹如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更多的可能。
德鲁克把那些“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视同为“管理者”。
刚拿到这本书时,光看书名,给我一种“这本书好像跟我的工作无关”的感觉,他讲的是管理者,在我或者大多数人的理解里,带领团队的部门经理或者企业经营者才是管理者,而我只能算企业里一颗螺丝钉,大不了也就是负责公司推广的螺丝钉。
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配合销售部门业务员的销售工作,对于工作细节,我需要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同行业的对比来评判产品图册要做成什么样、企业产品宣传视频如何改进优化、针对**进行**全网营销推广*台。
但本书中讲到: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都是管理者,这里的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而我,属于知识工作者,也属于专业人员,如果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那对企业的最终成果,必然能产生正向的关联。
对于知识工作者,尤其应该重视贡献。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他的工作真正的有价值。
带着管理者的角度,我把自己代入角色。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习的,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运用。很多人在工作中看起来非常的认真、努力,每一天都感觉干了很多活,让人非常有成就感。这种状态我有时也会有,忙了一天,带着疲惫回家,睡前回想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才发现这一天我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后来经过反思,我逐渐意识到,忙不能**成果,有目标、有效率的忙,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忙才是这件工作真正的价值。
后来我又陆续看了《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用户体验的要素》等一些专业书籍,零散地了解了一些对时间的把控、对沟通的把控。通过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系统地把之前学到的一些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初步在工作中进行系统性地应用。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4)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10篇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1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和反应水*,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作业顺利进行。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2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和反应水*,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作业顺利进行。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3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台那当然更好。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4
《有效教学》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前教师认真地解读文本就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我们教师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书中叶校长提到了解读文本要一名语文教师,以及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解读时就要抓住五个方面来读:
(1)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知识系统;
(3)把握文本线索;
(4)重在咬文嚼字;
(5)兼顾各种因素。
再从班组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时:
(1)选准重点难点;
(2)确定好语言训练点;
(3)教给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这“三读”教材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的对话,“深入”为“浅出”找到了出口,更让“浅出”有丰厚的底蕴,因而“举重若轻”。这时,我知道了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学生的心灵,用生命去感动学生,这是我所感悟到的。
比如: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自己要读出感情,找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避免了浮于表面。其次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1、抓题眼。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抓住题目,步步深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小学语文S版的课文《翠鸟》,紧扣题目,引导学生分以下步骤教学:翠鸟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做什么?紧扣题眼,就抓住课文的重点,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
2、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每段的中心句,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关键词。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如:课文《庐山的云雾》,先出示庐山的云雾多,不难让学生找到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
4、勇于取舍解读文本。
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感受文本的同时,还应该有所取有所舍。以前我上课时,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讲下去,一节课学完了,总感觉有些零散,不知哪里是重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来上课,舍弃那些次要的东西。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或是结构特色方面的,或是表达方法方面的,或是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应该走进细节,突出重点,遵循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感悟结构特色。引导学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结构特色,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是大有裨益的。
2、品味语言风格。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或风趣幽默,或恬淡明丽,或清新隽永,或凝练含蓄。解读文本时,需要教师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有感动,教师首先要感动。
总之,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阅读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单调的带读与重复着,唯唯诺诺地举手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都是灌输,而缺少交流,这样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这种状况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极为不利。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怎样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使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呢?我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一书,有很大收获。
首先我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有效的教学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消耗少,收效高。所谓的“收效”是指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其次这本书中讲到的提高有效教学的途径,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的源泉。因此教刚接触英语的儿童时,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以各种游戏和其他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英语。
教学中要把握“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的原则,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孩子们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任务等,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
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学会了语言。
2、在课堂中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情景,能使学生仿如身临其境,触景生情,较快进入英语角色,并乐意参与语言的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熟悉运用和牢固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达到了缓解知识点掌握的难度,让学生感觉到易学而不怕学、甚至中意学的效果。实践也证明,“情景教学法”能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良好的效应。它从根本上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够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轻松。
3、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人们在学习语言时大致上要经过如下几个过程,即听音、辩音、观察、模仿、练习、运用。从婴幼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来对照外语学习的阶段,最先掌握的是听,听懂领会理解他人的语言;其次是说的能力,在听懂领会理解他人的语言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和想法。
(1)听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播放某一语句或某一词汇让学生仔细听,其目的是让学生集体或个别模仿,重在训练准确、地道的语音和语调;在教学会话时,教师要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如有可能,尽量现身说法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情景中,从而使学生听懂理解会话语句的含义;在英语学习启蒙阶段,学生不易听懂教师的课堂用语,这时,教师可以用“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来帮助学生:如在说到“Stand up ”(起立)“Sit down ”(坐下)时,可以用手语或肢
体语言来表示(手语向上是起立,手语向下是坐下);又如在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或做完一个操练,教师可边说“Good ”边伸出大拇指,如果特别好的说“Wonderful ”,用两只大拇指边说边做,使学生理解、听懂含义;不但要让学生多听教师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还要用心倾听他人的发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在这当中有很多听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较弱,**时间较短,在听较为单调的词汇、句型时容易走神,因此,在个别学生发言时,教师必须做出明确要求即认真倾听同学发言,找发音错误并纠正。
(2)说的能力的培养。说英语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尝试着说英语的时候,要遵循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不能任意拔高,增加学生说的恐惧感。模仿说是说的起点,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模仿说。通过大量的模仿说,使学生的舌头不再僵硬,语音准确,语调不再别扭。这是降低说话难度方法之一,也是说的能力中最为低层次的能力,因为它只停留在单纯的模读、模说、机械重复,机械识记的阶段,并没有完全进入交际语言的程度。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孩子能把教材中的词汇、句子、儿歌甚至是短文一字不漏的读或是背下来,但是一旦进入真正的交流状态,便显得不知所措,无言以对,这样的孩子不是真正会“说”英语的孩子,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内外的一切机会,尽量用英语与孩子交流,引导他们用学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是交流信息。从简单的问候“Hello!Good morning!到复杂的“What colour do you like?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用学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成为真正会
“说”英语的人。
4、创设英语氛围,让英语常驻教室。
有资料表明,人在学习语言时,其视听信息的输入能达到20%。但是,低年级学生英语词汇量较少,用英语交流有一定困难,加上有限的课时及条件,使学生缺乏英语交流的环境。学生在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室,他们一抬头所见的就是教室的四壁,如果能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学生一进教室,所见的全是英语信息,天长日久,这些英语信息会在无意中进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将来的英语语言输出做出一些积累。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实践“有效课堂教学”,努力使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6
在第XX个教师节这天,教育**为我们送来了精神食粮——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
作为教师,我们理当好好学习这本书。学校开展了“读**赠书,思有效教学”读书活动,我利用空闲时间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思索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际行动。
整本书有十讲,分别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这本书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他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通过生动的小案例,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为什么要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在书中写到:“我想一个高明的校**、一个了不起的老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你不能占据学生学习的全部时间,一定要‘**儿童’!”“我们的学校课程学习时间已经挤占了学生的所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个性化的学习!如果所有的孩子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摸一样的,这绝对是国家的灾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提到“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只有在课堂中有效教学,才能为学生赢得更多的**时间”。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努力告别无效、低效的课堂,不能以抢占学生的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构建有效的课堂。
对于有效教学,余教授还提出了三条“铁律”第一条铁律,就是“先学后教”,他指出要以学定教。他强调的是学生是**的个体,有**学习的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第二条铁律,就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余文森教授指出在学生没有**学习的能力时,要先教后学,或是边教边学。这里的教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在课文中获取信息。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条铁律,就是“温故而知新”,余文森教授说学会了才有兴趣,所以“温故”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系统的梳理知识,把已掌握的知识建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单词与词汇的梳理尤其重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建构成知识网,学生记忆更快,更牢固。
总之,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其实学习是如此,我们的工作更是如此。相同的工作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那么在完成时,你就会非常快乐。这就是“有效、高效”!安排好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高质量的工作,或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或者技能得到更好地训练,这才是有效。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7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许多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有效教学的含义,而且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许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研究》,有了几点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2、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活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8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和反应水*,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作业顺利进行。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9
《有效教学》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前教师认真地解读文本就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我们教师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书中叶校长提到了解读文本要一名语文教师,以及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去解读时就要抓住五个方面来读:
(1)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知识系统;
(3)把握文本线索;
(4)重在咬文嚼字;
(5)兼顾各种因素。
再从班组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时:
(1)选准重点难点;
(2)确定好语言训练点;
(3)教给学习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这“三读”教材实现了教师与作者、编者、学生的对话,“深入”为“浅出”找到了出口,更让“浅出”有丰厚的底蕴,因而“举重若轻”。这时,我知道了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学生的心灵,用生命去感动学生,这是我所感悟到的。
比如: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自己要读出感情,找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避免了浮于表面。其次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1、抓题眼。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课文,抓住题目,步步深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小学语文S版的课文《翠鸟》,紧扣题目,引导学生分以下步骤教学:翠鸟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做什么?紧扣题眼,就抓住课文的重点,使教学设计清晰,课程目标得到整合。
2、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呈现方式因文而异。有的开篇点题,有的篇末总结。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结。每段的中心句,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关键词。
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和品味语言文字,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如:课文《庐山的云雾》,先出示庐山的云雾多,不难让学生找到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
4、勇于取舍解读文本。
作为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感受文本的同时,还应该有所取有所舍。以前我上课时,总是从头到尾,按部就班,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讲下去,一节课学完了,总感觉有些零散,不知哪里是重点?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来上课,舍弃那些次要的东西。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或是结构特色方面的,或是表达方法方面的,或是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应该走进细节,突出重点,遵循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精华、细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感悟结构特色。引导学生感悟一些文本的结构特色,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是大有裨益的。
2、品味语言风格。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或风趣幽默,或恬淡明丽,或清新隽永,或凝练含蓄。解读文本时,需要教师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能力,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有感动,教师首先要感动。
总之,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阅读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10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习。最近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习设计、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架构按学习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习,即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台那当然更好。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0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形态发展到多**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作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2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3、各项管理**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3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也才*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4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提高**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5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也才*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
1、自身在**中的位置;
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
3、明确成员的长处;
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只要有**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7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凡人,能做出不*凡的事业,只要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但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就是决策”是**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一个人的知识10%是培训中得到的,20%来自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剩下的70%是在实战中获得,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仅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做出决策,并承担做出贡献的责任,不能推脱,要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因为**不是为你打工的,**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决策的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为一个有效得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在重要领域,善于做出有效地决策,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8
一向对畅销书有点抵制心理,也不知道是出于标新立异的想法还是觉得畅销书太过大众,体现不了自己的能力,总之这个想法一直制约着自己,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上半年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让我已经感觉到,即使再大众读物,你大概也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次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更是印证了这个想法。这段话写在开头,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不要夜郎自大!
全书分7部分,分问题列表,时间管理,我能贡献什么,发挥别人长处,要事优先,决策要素和有效决策几个模块。除了第一部分仍然有部分意见不能苟同外,其他部分,看了深受启发。第一部分讲到:卓有成效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个人以为,还需要天赋及管理者某些共同的性格特点(现在还不能完全描述,但是成功的管理者都有,做事持续跟进的能力),当然不排除为了更畅销,鼓励一下我们这样资质一般读者的购买潜力:)
时间管理,这个每一本管理类书都会提及,每一本书都会强调,这本也不例外。其实也没多少可以说,每位读者读的时候深有感触,看完之后实践者,则少之又少。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利用时间,因为时间是没有任何弹性的资源,谁也不比谁多。在有效利用时间之前,首先得弄明白,做什么事情花的时间是有效的,如何做是有效的。大家都会说,根据当前的情况,做一个计划,执行。话是不错,但是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原则中,我们通常是想到了,做个计划,做着做着,计划乱套了,后续的C和A那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时间管理,更多的是时间概念的及做事习惯养成,无其他技巧可言。
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章节。对于普通员工来说,通常只考虑,我被分配了什么工作,而不是考虑我能做什么。当然,在一个**中,完成既有工作,这是无可推辞的;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考虑我能贡献什么,那么无疑,则进了一大步——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员工,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是激发自我潜力非常重要的一步。自我贡献的意识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激励的源泉。如果一个人只能靠外部的刺激来做事,那么,他永远无法达到期望的成就。如果在自我贡献超出一般水*之前,期望靠跳槽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薪水的提高,排除意外横财可能,那么他只能处于该水*。一般员工的思路是:刺激(比如加薪,晋职等)——努力——刺激。但是老板的思路从来都是:成果——鼓励——成果。如果员工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只等外部给予机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现实一点就是:加薪,晋职的机会非常少,除非老板觉得公司赚了大钱,不给加点薪水心理过意不去。当然贡献并不仅仅限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大一块是如何处理团队中的关系。孤立的强人,也能解决一些不需要太多团队合作的难题,但是如果从更大角度着眼的话,他只能限于此,而成功的定义则远比这来的宽泛。所以团队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团队中其他成员有效合作,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人际关系并不等于玩**,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出于真实的互助。用任何把戏去维持一个长期的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互惠互助才能有效保持。
发挥别人的长处,提到了三点:
1)要用人所长;
2)如何管理上司;
3)如何发挥自己长处。其中第一点:用人之所长特别强调四点:
1,设定合适职位,有人能胜任;
2,设定有适当挑战的职位,激发潜力;
3,先考虑他能做什么,而不是岗位需要的最低要求;
4,取人所长,容其所短。前边两部分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对于第三点,刚开始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求这样?不是变成因人设岗了么?后来想想还是有部分道理的。如果寻找最低要求候选人,那么该岗位大概很少能有创新以及突破,只能因循守旧。如果是一个财务会计之类的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市场策划,研发创意,那么则是灾难。管理上司,主要是如何有效和上司沟通的问题。你能左右上司的渠道不多,没有行政命令,那么只能沟通。抱怨和建议是两种方式,但是抱怨只能让你看到不足,建议则能诱发前景,并按照你设想的方式解决前进。所以沟通方式很重要。发挥自己长处,前提条件是认识自己,明白自己长处在哪里。但是大多数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刻的剖析自己必不可少,也许痛苦但是必定有效。
要事优先,讲了两个原则:
1)摆脱昨天;
2)先后次序。觉得奇怪,为什么摆脱昨天放在要事优先的章节中,但是你回过头看看,什么对你做的决定影响最大?是昨天的发生的事情,还是明天可能的结果?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是非理性动物,不能很好的整理昨天的过去和明天的未来。让自己的判断不受昨天事情的影响,是很大的学问和能力。微软,因为在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上的成功,而忽视了互联网的热潮;因为觉得自己还忘不了以前的女朋友而不肯停步往前。都是昨天的因素影响了今天的行动和明天的未来。所以过去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暂时的放到一边。当然生活中,没有这么绝对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摆脱过去,不像电脑重新开机一下,就是崭新的未来。这也就是把摆脱昨天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原因。关于先后次序,可能看上去蛮简单,但是到了决策层面,实际上很多东西都会影响你的判断。书中提到一点:“被搁置的事情,实际上等于取消”,所以很多管理者,不敢轻易将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缓行。而该工作可能占用关键资源,问题相当矛盾。书中强调,要事优先并不是我们*时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优先,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已知的情况下去做一个有勇气的舍弃。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任何事情如果同时并进的话,那么其结果可能是一事无成。这一点在企业做战略决策时候特别注意。像手机,觉得3G形式要跟上,MDTV也不能落下,智能手机更是发展*台方向,其结果是优势资源不能整合,各自作战,各个方向都没有大的突破。要事优先,它背后的话是做选择时会有**!
决策要素:决策的重点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这一点必须谨记在管理者脑中。决策是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果仅仅关注某一个问题点的话,那么相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再犯。所以管理者要弄明白: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对于例行性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背后的产生问题的机理,然后建立流程来避免例行性问题。策略性的问题,则宜用权变理论来对付。还有一类问题是战略问题,战略问题要求在还没出现问题的时候,来看问题可能产生的环境。5年前,手机设计是个新兴市场,进入是正确的决策。的确5年前进入这个行业的,也成就了像龙旗,德信等这么几家。但是当前,这几家已经做大的公司,不约而同面临着同样的上下游蚕食市场问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那么手机设计公司在空间越来越小,门槛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战略转型就势在必行,是向上游突破,还是向下游进军?或者去开辟新的蓝海。如果已经看到MTK的势头,但是仅仅因为当前和MTK合作还有利润就忘却了以后的方向,那么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同样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战略部署。从B2B开始做,市场铺垫,诚信体系,物流整合,支付方案,将所有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在最开始就计划进去。然后合适的时候推出C2C的淘宝,形成B2B2C2C模式。再到最近的阿里软件和阿里妈**广告*台。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但是从来不失战略性的眼光。所以决策要分清楚什么是战略决策,什么是例行问题,什么是策略性问题。战略问题是高层必须时刻谨记的问题,中层和基层可以建议的问题。例行问题,是需要规范和流程来规避的问题。策略性的问题,是执行层要考虑到权变问题。
书中给出了5个决策要素如下:
1、了解问题的性质,经常性问题,要规范和流程解决
2、 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4、 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必须可执行和贯彻到
5、 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反馈。
对于第二个要素,这里需要补充一下:解决问题的边界,不是说解决到哪一步就可以了,而是要确认,什么样的答案是不可接受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欠了信用卡的钱,是赚钱还,还是办另外一张信用卡来还这张卡!答案很明显,后者只会让你成为卡奴,但是如果仅仅从当前的问题来看,这个**也解决了该问题。对于第三,第四个要素,需要指出:先考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再考虑考虑可实施性。如果在问题的一开始,就考虑可实施性,那么把很多可克服的问题都当成不可克服的问题,从而排除在外,实际上采用的是一个最差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有几个要素必须时时考虑:1要做什么;2怎么做;3由谁来做;4何时完成。执行反馈,这个每位管理者我相信都深有体会,没有反馈就是没有执行!
有效决策:书中提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是从见解开始。这一点我还是有所保留。我仍然认为事实基础上的见解来的更加有说服力。但是在事实基础上,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不同意见基础上的我是举双手赞成。没有反对意见的决策,大多数隐藏着更深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者不能轻易发表意见,一旦他发表意见了,那么**很可能就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诤友很少,更何况是**!有效的决策还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如果一个决策做出,那么必须执行。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出现反对声音的时候,管理者提出“让我们再研究研究”,则说明要么管理者没有做出一个有效的决策,要么管理者缺乏胆识,因为小的错误而停止全盘的策略。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策略,但是不能放弃战略!
此书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其中的几分呢?全书只有短短的170几页,还有很多的空白供你注释。但正是精简才铿锵有力,发人深省。通篇结论是:此书不能只看一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9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3、各项管理**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只要有**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6)
——卓有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3篇
卓有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1
实事求是的说,在接到院办要求写读后感时,我多少有些懈怠情绪,这源于对标题狭隘的理解。但当我打开文档章节,读到推荐序时就深深地被其吸引,原因来源3个方面:
1、不是纯粹的心灵鸡汤类;
2、不是强行教导灌输式;
3、语言*实,话语逻辑性强,实际案例影射出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
进入正式章节,我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共鸣且汗颜的状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我带来的冲击犹如醍醐灌顶,从而产生如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1、理性人际关系的思考: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利他性,相互成就。常怀之心,彼此忠诚有效的人际关系,着眼于奉献。认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的理念。
2、管理者自身的思考:管理者,首当其冲就是对自己的有效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实践行为垂范以正视听,从而有效帮助**,协作同行,协助上司,形成团队合力,使工作卓有成效。
3、如何卓有成效的思考:时间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性,不被次要事情所束缚,要事优先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给团队作出怎样的贡献。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善于冷静思考,不能为适应工作而不知思考,也不能单凭感觉而失去理智分析,不然,作为执行层面的角色永远得不到锻炼和进步。
仅靠天赋异禀,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亲自实践得到经验,哪怕是教训,都是必须的经历。我们应该把追求成效当成一种习惯,务实的做一个行动派,并自信地告诉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学会的。团队需要个人为其作出贡献,个人需要把团队当成实现人生目标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人生上一新台阶,卓有成效必须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才算有真正的意义。
相信自己: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行!
卓有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2
一直以来,我认为管理讲的是天分,讲求的是个人才能,注重的是个人魅力,而书本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的想法却改变了。德鲁克讲到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赋、个人才能、个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和提高价值。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善用时间、讲求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及有效决策。可以说,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读后感想。
一、时间管理——善用时间
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时大多数普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的。然后是要**合理的安排可以**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绩效管理——讲求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才能看到**的整体绩效,才能使我们卓有成效。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能够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为**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因为他们重视贡献使自己拥有更高的视野,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期望为**做出贡献的人才会主动去思索“我能贡献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三、人员管理——善用人才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来共同完成任务”。可见,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样整个**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的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作为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所在,并且想办法使其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上司所长、自己所长、同事所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更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突出特点正是内部成员所有长处的总和。发挥每个人的所长,也就是善用人才。
四、工作管理——要事优先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见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时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谈了。为了达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一个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德鲁克先生在此重点是要告诉我们,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人的工作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时间更是极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利用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优先做对**有大的贡献的工作。这一点和我们在哲学上学到的处理问题的一条原则很相似,即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优先解决,因为有的时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决定最后的结果。凡事都有个先后的顺序,但是如何决定事情的优先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好在德鲁克先生帮助我们总结得出了几条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即:重视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鲁克告诉我们的“要事优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则,对于年轻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决定优先事情的原则,而且还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对的事情。
五、决策管理——有效决策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一项有效的决策常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这也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成熟的且经得起推敲的决策。这点启迪了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容得下**意见的存在。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决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都着眼于具有战略性的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随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时的五大特征,即:
一是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
三是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
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五是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是将自己有效管理起来,然能进一步去影响、指导他人。可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确有过人之处,值得我们用心学习。也正是多读书多学习,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3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重要的事情。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通过这几个特征,我认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因为**不是为你打工的,**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凡人能做出不*凡的事业,只要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7)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菁选2篇)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
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告诉我们:*凡人,完全可以做出不*凡的事业。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如何卓有成效?第一,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第二,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第三,充分发挥人的长处;第四,要事优先;第五,有效决策。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拜读完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对管理的理念有又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读此书真正认识到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须对**有贡献,同时也要使个人能够得到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管理者必须将学到的理念诉诸于实践,因为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认为**中的管理者通常遇到的四种情况: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
4、管理者身处一个**的"内部",受到**的局限。
这些充分告诉我:一个人如果不致力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
德鲁克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的长处。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5、有效的管理工作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自己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面:
一、要从管理工作自己的时间入手: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筹安排时间。
二、要重视工作中绩效和成果:直接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三、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用人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工作者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知识工作者和社会不可缺的素质。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工作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
一、作者简介及评价:
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著有数十部有关管理、经济、**、社会等方面专著,大都成为管理者奉为圭皋的经典,并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发行全球。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鲁克同时还是多家有影响刊物(如《**商业评论》)的专栏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2002年,德鲁克荣获**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而“管理”曾经被认为是少数所谓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鲁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我管理”,当目标一旦确定后,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目标,行动起来的永远是个体或个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被别人驱赶着工作、而是自己驱赶自己奔向目标。
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序中说: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德鲁克通过讲故事般的叙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诉人们: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象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是可以教会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这包括三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以上是对德鲁克个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认识。
三个人启示:
读了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第二章《认识自己的时间》中的一段话:“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些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机制。这是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结合我国管理工作的种种案例,也充分证明这个道理。例如:过去*应对许多特发性事件相对薄弱,*时疏于预防,而且*行政结构对待突发性事件反映也不够灵敏,人员也没有具体分工,缺乏整体应对机制管理的有效性。直到从冰灾,SARS病毒的传播,地震等各种事件相继爆发后,才让国家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开始逐步建立起这种规范管理,预防机构也逐步加强!从而促进实现了国家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篇(扩展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菁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
根据MBA专业老师的推荐,有幸拜读了德鲁克大师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可谓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开始,通过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做好决策,要事优先,让自己的工作有贡献值,并能够用人之长,激发别人的潜质,通过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绩效。而我认为,要取得最佳绩效,这与个人的素质修炼、经历认知、融会贯通、有效沟通、身体力行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掌握基本的业务信息、操作规则和每个**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效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学习,我感触颇深,认为要当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到:
1、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让自己的工作具有计划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目标挂钩,心系责任,勤奋努力,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围绕目标不离不弃,日常工作计划的执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实现小**的目标,来保证实现**的整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内部的互相认同、团队合作、自我激励和人才培育是实现**目标的根本措施。
2、做好时间管理:书中所说的某公司董事长所想的三部分时间的安排都不能兑现,某大公司负责人经常参加对公司发展没什么好处的应酬,可想我们普通管理者的时间管理会有多么难,会经常被上司干扰,计划工作难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计划、时间有管理、沟通要及时的重要性,学习那个财务经理用一个通知方式解决会议时间过长、同时兼顾他人不会觉得被忽视以及某公司三个部门合并的做法,实在必要。合理安排临时性工作,忙而不乱,抓住核心工作的进展,不让自己的时间被外界所左右,是让自己的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工作实现最佳绩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长,建好团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就像**丛林作战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说的游击战中,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一样,必须根据现场和形势,区别对待;学习那个财务出身的新总经理一心为公司发展想方设法关注青年人才的做法,还要学习那个将自己一个文件处理部门转变成银行的推销部门的做法。而保证团队协作和公*竞争,并进行及时激励,才能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取得最佳绩效。
4、关注经营核心,发挥集中优势,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应该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着眼于战略目标,着手于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处理好轻重缓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经历特长,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善于以史为鉴、经验,检讨自己,把握机遇,有胆有谋,大事宜简,小事宜柔,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方能成就大业。学习那位医药公司能够分析全世界药品消耗趋势,研发突破领先并结合某国健康的.宏观思路和高—瞻远瞩的战略,超前思维、准确定位,必然发展不断。还有**贝尔公司**管理架构的调整策略,带来了**和管理方式、经营发展的良好结局,非洲两个热带水果加工厂中一个厂因管理和决策不到位引发的难以全身而退的惨痛教训。
5、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责任与义务同在,关注结果,更要讲究方法策略。同样是为了让**认知不足,提高业务操作水*,批评和表扬甚至两者结合用汉堡包的方法效果不会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了结果采取一个**接受、认同并能积极付诸行动的方式。从书中的案例***只看员工优点不重员工缺点、“终身雇佣”的晋级**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结合本书对照自身,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店铺定位,抓好店铺的宏观决策,
把公司战略、店铺目标有效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关注员工绩效,以时段、天、周、月、季度等为单位做好跟进,并最终达成年度绩效。
2、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利用好公司的培训系统,通过高效率的培训和学习掌握知识。
合理分配任务,责任到人,工作制定预定计划时间,总结方法高效完成。
3、利用好管理日志:做好周工作计划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工作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工作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工作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书中的管理理念,许都让我受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德鲁克先生的总结、分析变得条理分明,曾经出现的难题,全部可以通过“训练”,得以解决。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工作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同样本书中海油许多不懂之处,之后还需要多学习了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2
根据人力资源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负有责任,能影响**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通过阅读总结,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做到: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和培训等**来实现**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 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内各人的专业**、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结合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结构的设置、激励**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并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对日常工作进行了改进: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或者很深奥的东西。里面讲的都是在理论上可谓相当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容易混淆不清的道理。
比如说书中讲到“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没有功劳却有苦劳”的管理者****;又比如说“管理者必须记录时间、善用时间、减少时间的浪费”,看似不值一提,但实践中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卓有成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时间非常有限却未被充分利用”。
类似观点书中比比皆是,看似简单,做到却比较苦难,因此德鲁克把自己在企业调研中获得的经验,撰写成此书,对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一系列简单有效的步骤,引导管理者从毫无经验、摸索前行顺利过渡到不断创新、卓有成效。
当然本书中处处充满智慧,本篇读书笔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及,因此我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总结如下,提醒自己加以借鉴,给自己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一、谁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书中所谓管理者是指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产生决策,并通过内部其他人员加以实施,从而改善对外部的输出,并从外部获取收益的人。可见管理者并非单单是处于管理者职位的人,至少还包括了**性和技术性工作者。
然而如何衡量管理是否卓有成效书中写道:“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功的**。我们既然不能增加资源的供给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但是卓有成效的量化标准是短期收益翻倍还是企业长期存在还是只要项目不失败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这是令人困惑的。也许是因为无法确定一个**的标准,也许是根本就不存在一个这样的标准,因为卓有成效本身含有主观的判断。
虽然没有标准,但是,德鲁克对于卓有成效应该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限定,那就是管理者必须面向未来,从事创新性活动,做出重要决策,使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例如以下3种活动:
产出直接成果,并通过**将成果应用到外部,取得效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人。
二、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要做到卓有成效,就要珍惜时间、自我管理、有效决策、坚定执行。具体阐述如下:
减少浪费的时间:
1、不要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学会谢绝、授权。
2、不要让自己浪费别人的`时间。只做自己擅长的、重要的事。
3、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沟通时间。**的规模要合适。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沟通,减少会议。
管理者首先是管好自己,产生了实践性知识,养成以下习惯,才能管好**:
1、善用时间。
2、以终为始,为成果而工作。
3、善用长处,善于借势。
4、集中精力处理要事;
5、做有效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6、着眼于贡献。实现3个转变:由技术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到分析方法;由效率到成果要避免使管理者陷于无效的4种陷阱:忙于别人的工作;忙于日常工作;管理决策执行不力;忙于内部事务,无暇关注外部趋势的变化。
要避免决策失误的陷阱,做到: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而不能只看到困难。化机会为挑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生产性。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要注重决策的有效性:
1、能区分情景属于规则还是例外。只进行创新性的重大决策。
2、有效的决策者遇到问题总是先假设该问题为“经常性”,致力于找出真正的问题,而非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
3、有效的决策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4、有效的决策首先要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5、能有效地推行,落实谁来执行、如何执行等问题,并注重反馈。
要坚定执行,保障决策产生效果:
1、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
2、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要坚持对过去的决策和计划进行检讨。任何计划若无法证明其确属有效及需要,便该立即放弃。
3、若要开拓一项新业务,则应该先删除一项现有业务,并将已证明是最有才干的人抽调出来负责,如此才能避免**的膨胀;
4、推陈才能出新。我们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意的执行。如果人人都在为昨天的任务而忙碌,那么公司是无法创新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4
近日,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是负责销售工作的副总,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他向我抱怨一番,他说,他有干不完的事,几乎搞得筋疲力尽。我说,这说明你的工作重要,你的位置显赫。我接着说,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只要有矛盾的存在,就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说矛盾是没有穷尽的,我们都会有干不完的事。如果把需要解决的矛盾排排队,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全面出击,可能就不会现在这么累了。他说,细想起来,是这么回事,不妨去试一试。
我回到家中,还在思考着同那位朋友的谈话,突然想起我还没有读完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看看这位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的极其简单、精炼和深刻,就是四个字:“要事优先”。
在这一章节中,德鲁克开门见山地说:“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things、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one、thing、at、a、time)”。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有的却是突然**,有的接连出现,甚至“祸不单行”。但是我们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必须要有选择的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要事优先”。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要事。我们每个人的处境不同,岗位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岗位,我们每个人面对着各种不同的要事,必须由自己去判断和把握。比如,今天是纳税申报期最后一天,纳税申报表还没有报出,负责此项工作的小王就应该把纳税申报做为要事;后天是开工资的日子,资金还没有落实,财务**和具体工作人员就应当把筹措资金当做要事去抓;我们会计工作时间性强,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要事,需要我们去做。
其次,我们的财务工作,比较繁杂具体,可能会出现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把需要做的工作排队,分出A类、B类和C类,一般来说先做重要的事情,有时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中插上一杠子,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在保证要事完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事,早晚躲不掉的小事,早干完早利索。
再次,要学会*衡术,在做好要事的同时,要注意小事的发展,小事积累起来,也可能成为大事,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不能忽视。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办事利索,不管是要事、大事和小事,不干则已,干则干好,不留尾巴和后遗症。
德鲁克最后强调:“一位有效的管理者,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上,而不会再去兼办其他工作。完成一件事情以后,他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再决定下一步的优先事项。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现做的工作。只要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成为它们的**”。
要善于“牵住牛鼻子”,伟人说的真形象。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5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提高**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筹码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6
彼得·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家,是在大学的管理学课程上被屡屡提起的管理学界大师级人物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旧译《有效管理者》)就是其管理学名著之一。那会在学校昏暗的夹杂着腐烂的书的味道的图书馆某开架阅览室,在各种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中间,发现了一本《有效管理者》的小册子。我读完颇受启发,对课堂学的管理学有了新认识,可惜的是很快随着大学生活的流逝淡出记忆了,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那个书名和时间管理、自我管理等那么几个名词。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管理实践基础上的,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学院派的.所谓管理学家们,把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益或者管理者能力。而管理学只有放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才会发挥其作用。管理学科的学生,经常被认为专业性不强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没有管理实践的背景,从而只能机械的学习理论知识,暂时不能活学活用。这种观点,也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很久后才认识到的。
如今再次打开这本书,就会和*时的工作结合起来,看到很多话能够感同身受,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反省。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开宗明义,是总纲。把这一章读懂了,基本就明白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后面的几章,都是对第一章的展开。
讲有效的管理者,就要定义什么是有效,什么是管理者,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而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
首先,为什么需要有效的管理者?因为这是时代的呼唤。百年以来,世界从体力工作时代逐步过渡到知识工作时代,从单一**形态发展到多**形态。知识工作的不可衡量性与**的复杂化,交融在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只有有效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的效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
其实,对管理者来进行定义。什么是管理者?德鲁克提出,并非有了**才叫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的经营能力集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这个说法拓展了管理者的范围,当然不用咬文嚼字的去给这个管理者下定义,而是要明白这是一个成果导向的概念。
第三,为什么管理者需要有效性?因为他们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埋没着他的能力。如果不致力于改善,将使他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和成果。1、他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他往往被眼前的事务困住,而无法**远瞩,又或者原地踏步,拘泥于固有的工作方式方法;3、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足,无法发挥彼此的长处;4、管理者更多的关注**内部,而忽略外部的现实、趋势和变化。
第四,什么是有效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多才多能,所以有效性不是给高大全的完人准备的,而是更专注于某一领域。如果每个领域都实现了有效,那么这个**就会兴旺发达。有效性也不只是有效率,而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
第五,卓有成效是如何实现的?有效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实践的一种习惯。1、时间管理:知道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时间,系统工作。2、成果导向: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没有成果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3、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4、要事优先: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并坚守这个顺序。5、有效决策。
好了,我们看到,第一章介绍了有效管理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定义了管理者和有效性,面对严峻的管理低效困境,提出了实现有效性的五个方面。后边几章,就会是详细的展开,也会有一些具体的方法。作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7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学领域的奠基之著。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相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大多数人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本书中,我看不到任何的学究之气,德鲁克先生写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德鲁克先生毕生都坚持的对管理的态度: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管理产生了成果,才是有意义的管理,而如果仅仅拥有,纸上谈兵,是没有太多用处的。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二、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擅于发挥人的长处。第三、在管理中有效地管理者必须善于做出决策,做出有效决策。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简单的归位四个字:要事第一。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成大事者均精力充沛,动力十足,正是因为他们总是努力达成自我目标或要求。没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就不可能有效**和管理轻重缓急。道理很清楚,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做好。我们在说要事第一,首先我们有时不知道什么是要事,其次,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的要事,但我们做不到要事第一。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断与周围人的沟通,找准自己的目标,但是实际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愈不重要,它们愈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目标制定原则。“无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顺应自然,即所定目标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学会放弃,要有选择性而为之。做重要的事,而不是急事。这正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的重要管理理念。
用人所长:管理本身是一项高情商的活动,管理实质就是人员的管理,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所以本书中提到识人用人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管理者要卓有成效必须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汉高祖说过,“夫运等策干惟幄之中,决胜干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吾所以有天下。”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标,只有真正的知人善任才能够真正提高**的绩效。本书提到要用人所长,并且可以容忍优秀人才的一些小毛病或个性。但我们不应该因人设事,否则企业或**容易陷入到**的**中。再有,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在用人中培养人的重要性,管理者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成员的优秀品质和优势,有目的或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人。最后,发挥人的长处包括了管理者自己,管理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绩效。
有效决策: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发现,他们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思考。
“要事优先、善用人才、有效决策”此三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8
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们的目标,那怎么才算是卓有成效呢?
大鹏认为,关于卓有成效,德鲁克主要强调了两点,那就是效率和效果,而这两点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德鲁克首先强调的是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随时可能面临决策,参与决策的人在增多,决策的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决策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象德鲁克所说,“对工作效率问题再也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态度了,再也不能继续对其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了”。面对瞬时万变的.市场,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将丧失良好的盈利机会,在投资市场就更加明显,象最近白银市场,如果投资者不能迅速作出决策,很可能在暴跌中血本无归。
除了效率,效果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效果包括两个方面:正确决策,如果决策错误,再有效率也没有用,甚至会加速企业的败亡。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即使决策正确且迅速,如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也无法称之为卓有成效。
那如果能让决策卓有成效?首先就是加快信息在企业中的传递速度,不要因为企业层级、部门分割,让过多的时间耗费在流转和扯皮中。其次,决策不能由个别人垄断,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决策专家队伍。第三,对决策流程进行梳理,明确对常规事项的处理流程和标准,对特殊事项的报告**。这样才能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决策不要过分依赖于个人,从而降低决策风险。明确分工和授权,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让管理变得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结构的设置、激励**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书中对管理者的自身修炼和时间管理等的具体方法没有细致的讲解,没有有效沟通、合理授权等内容,看来侧重点不在具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师高—瞻远瞩的宏观思路,窃不敢妄自猜测。再就是本书的序有六个长达36页,超过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章节,有点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结合着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本部门定位,抓好部门的宏观决策,把公司战略、部门目标、有效决策相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关注员工绩效,从而保障部门绩效,实现公司绩效。
2、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全员学习《为自己工作》的光碟,积极开展案例培训,并辅之的`宣传、图片上墙等措施,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运作方法和保障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业务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业务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业务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0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也才*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
1、自身在**中的位置;
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
3、明确成员的长处;
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1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xx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xx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众多,也可以没有**,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鲁克先生对发挥人长处观点的论述。他讲到“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存在的唯一目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充分的发挥人的长处,而“使人的弱点不影响其工作和成就。”他列举了许多名人,都有着各样的缺点,但是最终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就。这一点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自己来讲,我们不应该总关注与自己的弱点,的确,弥补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长处,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对待他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对方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毕竟,人无完人,发挥他人的长处,不仅可以与他人更融洽的相处,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
在这一章中,德鲁克列举了**的例子,使我感触颇深,他讲,**不注重考核,也基本不解雇职员,而是注重怎样培养职员,这一例子我的日语老师也曾讲过,他讲到**企业宁愿用更高的工资留住职员,而不会用更低的费用聘请更多的人。抛开这一**其他的缺点不谈,**企业这种注重人力的做法,确实令我怦然心动,因为他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长处,使职员可以更有动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以上仅仅是我此次阅读的感受,相信,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增加,我会从这一书中获得更多的启发。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在于其经久不衰的价值,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因此书而受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的最有影响力的**作之一,主要讲述管理者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如何决定着一个现代**的命运。该书是**力领域的奠基之作,是世界上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籍。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在本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独树一帜。他认为“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在知识工作者或者专业人士云集的**中,企图像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德鲁克提出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因而**效率将取决于**成员能够有效的“管理自己”。
对每一个知识工作者而言,一定要注重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知识工作者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他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成果。因此,每个管理者一方面要建立向上的贡献意识,可以让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还要建立横向的贡献意识,满足其他人、其他部门、整个**乃至社会的需要。
管理者要善于用人的长处,容忍他人的短处。为实现目标,仅发挥**所长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的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如何发挥上司所长和自己所长,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的各方关系协调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管理者如何有效决策。决策,必须建立在互相冲突的`意见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中做出决策。如果“众口一词”,反而不能进行决策。
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而该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如书中所说:“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因此,这是一本关于管理者如何实现“自我管理”的书,也是一本提高**者四大核心能力之一的自我提升力有益的参考书。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3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3、各项管理**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