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辩论研习教学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而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要开动脑筋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辩论并提出新的问题。从中看出,辩论研习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等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不敢展现自己。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需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超越自我。辩论研习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的某个内容为切入点,搭建辩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辩论研习教学,对学生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辩论研习教学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有有特定的作用。

辩论研习教学模式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确定辩论的题材、学生通过各抒己见、争辩明理、交流沟通,激发学习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辩论中,学生通过摆事实,讲论据,作出选择,使自己的论点能够成立,并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观点,及时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表达自己的选择,心平气和地学习和讨论;善待批评,以获得更正确的观点,学会倾听;准确地与人交往,形成理解、说服、合作等能力。

二、辩论研习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观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当代教育本质的教育观。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而语文学科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诸多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实用工具,而且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走“辩论研习教学”的道路是合情合理的,是正确的。

辩论研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遵循归因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这就使辩论研习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中国特色: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辩论研习教学是历史的必然、正确的选择和科学的结论。

三、小学语文辩论研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基本操作

(一)小学语文辩论研习教学的特征

1.以问题为纽带。

首先,教师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就其辩论问题提出一些有争议的或假设性的问题。其次,学生善于从问题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是智慧动力之源,解决问题是能力形成之源。语文教材给辩论研习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辩论题材,为辩论研习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课前查找资料,学生动脑主动查找。在课中,学生参与分析、辩论并根据自己的所读、所思主动提出问题,在辩论中培养了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等能力。

(二)小学语文辩论研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辩论研习教学的步骤分为四步:设立辩题——各抒己见——争辩明理——交流沟通。

1、设立辩题

辩论题的确定,影响着“辩论研习”教学的开展。我们要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辩论题。教师设计的辩题要切合学生实际,并有针对性,题目宜小不宜大,内容宜少不宜多。

(1)、抓住课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进行辩论学习。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表明学生动了脑筋,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辩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2)、抓住课文中能产生认识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如《骆驼和羊》叙述骆驼认为高好,羊认为矮好,它们俩为这争论起来,各自不肯认输的事。究竟是高好还是矮好?上完第三自然段时,可把学生要分成持高好观点和持矮好观点的两方,举行辩论赛。又如《落花生》教学之后,可围绕究竟做“花生”式的人还是做“苹果”式的人开个小小辩论会。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含义,而且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才。

(3)、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展开辩论。学习《赤壁之战》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还要谈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4)、抓住课堂的扩展延伸也能成为辩论的好题材。如:浙江义务教材《嘱咐》(九册),文章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想起母亲的话,我就联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祖国的土地,祖国的历史养育了勤劳善良的母亲,母亲对我的嘱咐,不正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当学习这段时,有学生提出:“课文是写母亲教育子女怎样做人,而这段是写祖国母亲的希望,明显是戴大帽子。是多余!”多么大胆!多么会思考!这不正是辩论的好题材吗?

2、各抒己见

学生喜欢辩论,是因为这种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告诉我们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单一的方式,否则他们的兴趣便无法得到延续。其实,辩论的形式很多,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让学生始终以最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把辩论变成自己的需要。

(1)、生生辩论。以教师为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不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商讨、收集论据、组织语言等完成辩前准备,力求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然后进行辩论。如:当教学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有些问题好像余意未尽。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走进鲁迅和闰土当时的生活圈,捕捉好教学的契机,我组织了一场以“鲁迅”和“闰土”身份的选择为题的辩论赛,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开始了。想当纨家子弟,饱读诗书鲁迅似的学生有近15人,想去大自然锻炼自己,做做农活的学生有20人,激烈的唇舌之辩上演了:

正:我愿像鲁迅一样,平时多从书本上学些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反:但你能看到海边的五色贝壳,知道怎样捕鸟吗?

正:可他会读书写字吗,有先进的思想吗?

反:闰土会看瓜、会捕鸟,会的事很多。

正:闰土知道的只是乡下的事,对城里的事了解多少呢?

反:闰土虽不知城里事,但乡下这么多新鲜事挺让他快乐。

……

辩论僵持不下,答案尚未知晓,教师抓住时机,发言:“两者身份难以取舍,你准备做一个新世纪怎样的‘鲁迅’(或‘闰土’)的人呢?”

“我要学习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新世纪的闰土。”

“我要把我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做新世纪的鲁迅。”

“我要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知识,既不做鲁迅似的人,也不当闰土,我要做他们合二为一的新世纪的好少年。”

同学们通过这场辩论,已经在这两个人物的基础上选择了自己的身份。

(2)、师生辩论。教师特设障碍,故意与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辩论,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收集资料、去请求帮助。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导读课中学习了文章《才能来自勤奋》后,我故意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点:女孩子就是不如男孩。结果引起了男女同学极大的争论,尤其是女同学,她们纷纷去查阅、收集资料,用许多事例来证明女孩和男孩是一样的。尽管这个辩题不是很恰当,但在学生思考、收集的过程中就已经达到了此次辩论的目的。在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对这种方式最感兴趣。因为一直来,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权威,他们不敢与老师争论,而在辩论中,他们就敢于和老师大干一场,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因此,我们可以多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开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收集、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3)、班班辩论。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在平行班之间进行辩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五年级的学生应注意辩论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校五年级段举办了“辩手训练营”活动,通过对学生辩论技巧的辅导,平行班之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辩论赛。在辩论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思维碰撞的火花不时的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4)、专题辩论。预先布置辩论题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收集。最后围绕主题开展辩论。辩论前,应要求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自己阐述问题时,要有理有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二是别人阐述问题时,要认真倾听,敏锐思考,善于抓住别人的“漏洞”反驳。如辩论的问题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中的“小学生该不该打电子游戏”,作为正方,应重点说出打电子游戏对训练人的思维活动及大脑反应有何益处;作为反方,则应重点阐述打电子游戏的种种危害,并应举出典型事例证明。

3、争辩明理

组织学生辩论,针对问题各组发表自己的见解,摆出收集的材料进行说理,让别人明白自己所要阐述的道理。通过争辩,让学生明确生活常见现象的正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训练学生的倾听及应对能力。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确凿的事实、严密的推理加以阐述,发言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语音清楚、响亮;其次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把握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弄清其论证方法,抓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最后针锋相对地驳斥对方的观点,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第三,辩论要讲究文明礼貌。遵守辩论规则,轮番发言,遵守时限,不打断对方的话头,不以势压人,不无理取闹,不搞人身攻击。

4、交流沟通

辩论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对辩论过程中某一位同学的发言,或对辩论的结果进行交流沟通。让所有同学能明确道理,受到教育,达到目的。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针对“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重要”进行辩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把自己的主张讲述出来,并与对方进行辩论,在你来我往的语言交流中,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随机应变等诸多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四、小学语文辩论研习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反思

世界各国在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中,都始终强调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能够步人社会、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辩论研习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了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我教育,避免了德育的单纯说教;注重通过活动和学习合作,逐步形成学生的自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一方面在常规教学中采取补充资料、演示多媒体课件、设计探索性的问题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另一方面应采用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许多缺陷,“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为师生的口头禅,为能“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辩论研习本身并不在于谁对谁错,重要的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在准备过程中,学会思考、交流、体验,在听、说、读、写、收集等环节中去探索、发现、感悟!也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得到提高,师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这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提出的目标。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5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