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精选15篇)

1吨有多重 篇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吨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对质量单位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以往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单位间的化聚,而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吨"这个质量单位的现实意义,缺少数学概念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事实上"吨"这个质量单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教学中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难建立清晰的概念.所以我在本课设计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反复提一提,说一说等环节,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理解.具体目标如下:

  ⑴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⑵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⑶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四,教学设想

  1吨有多重 重在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感悟.创设一个怎样情境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呢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从初步感受到理性认识逐步升华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五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从课件上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提沙袋感受.从2千克沙袋到5千克沙袋提一提的亲身感受中体验它们的质量逐渐加重,再让学生说一说能提几袋5千克的沙袋中感受到要提起10-15千克的沙袋已力不从心,以说明10—15千克的沙袋真是挺重的.

  第三个环节:通过搬运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中感受.让两位学生合力搬一袋25千克的大米,从搬运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两位同学合力搬一袋25千克重的大米很难抬,感悟到一袋25千克重的大米非常重.

  第四个环节:多媒体出示的40袋大米,以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算出40袋25千克的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这时老师适时指出1000千克就等于1吨.使学生明白1吨就等于1000千克.

  第五个环节:联系学生较熟悉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计算解答几头牛,几桶油,几包水泥,几袋面粉是1吨等问题,进一步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1吨有多重.

  五,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带一件标有质量数的物品;2千克,5千克沙袋每小组各1袋,25千克大米1袋,课件一套.

  六,教学理念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一下你带的物品的名称和它的质量.

  你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请问g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2,我们还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千克)用字母怎么表示(kg).

  3,谁能告诉大家,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板书:千克―――――kg

  克――――――g

  1千克=1000克

  【复习的目的在于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伏笔.】

  (二)体验感知,教学新课

  1, 第一次感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图片出示:大象:3吨;石头:4吨;轮船:45吨;桥梁的载重量:20吨.)

  你知道这个质量单位叫什么 (板书:吨)

  你从刚才的图片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说说每件物品的质量)(板书:t)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是很大,很重.特别是通过这些现实的物品的呈现,激发起学生有关"吨"这个质量概念的现实意义.同时能了解到质量单位吨可用字母"t"来表示.】

  2,初步了解.

  有没有同学把用"吨"作单位的物品带来.说说你为什么没有带来

  小结:计量较大或大宗物品时,通常用"吨"作单位.

  【通过反问,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认识水平,让学生对 "吨"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解,有效地促使学生建构数学概念.】

  3,第二次感受.

  ⑴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让我们一起来提一提2千克的沙袋有多重

  请组长把2千克的沙袋拿出来,全体同学提一提.

  说说提2千克沙袋的感受 (板书:2千克―――较轻)

  ⑵请小组长把大袋的沙袋拿出来,给组员提一提.

  说说提5千克沙袋有什么感受 (板书:5千克―――较重)

  这样的沙袋你能提多少袋呢

  当同学想同时提起几个沙袋显得很困难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你想知道这几袋沙袋的重量吗

  【通过对比,让学生对2千克,5千克的质量有充分的了解.】

  4,第三次感受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物品.谁愿意帮老师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没叫到同学请仔细的观察.(从讲台下把25千克一包的大米抬出来)哪些同学也想上来搬一搬 .

  请下面的同学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情况,看他们搬你有什么感觉 (可从动作,表情,人数等方面观察)

  采访抬米的同学.请问你有什么感觉

  【通过搬25千克的大米,让学生体会到25千克的物体已经很重了】

  5,第四次感受

  (课件出示:40袋大米的图片)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几袋大米 你知道这些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吗 你从哪里知道一袋大米的质量的

  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算一算,40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

  这些大米质量是1000千克,(课件出示)用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来说就是1吨.(课件出示)(板书:1000千克=1吨)指名学生读一读.

  这40袋大米的质量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对,1吨就是1000千克.

  板书:1吨 =1000千克

  1 t = 1000 kg

  这40袋大米你拿得动吗 老师拿得动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1吨重的大米运走

  小结:1吨这么重,单凭我们一个人或二,三个人的力量是拿不动的.

  6,第五次感受

  (1)算一算,说一说:

  每头牛的质量约是500千克,( )头牛的质量约是1吨

  每袋面粉的质量约是20千克,( )袋的面粉约是1吨

  1袋水泥的质量约是50千克,( )袋水泥的质量约是1吨

  1桶油的质量约是100千克,( )桶油的质量约是1吨

  (2)福永街道中心小学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大约多少位同学的体重是1吨 (约40人)

  请你估计一下,像老师这样的体重多少位是1吨 (约15人)

  现在你们明白1吨有多重了吗

  【"1吨"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感知1吨的这个质量呢 教学中先以直接经验为主,让他们对2千克,5千克的质量有充分的了解;然后,让他们逐步体会到提15――25千克的质量已是他们不能承受的质量了.最后通过计算这个教学环节,进一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1吨有多重.】

  (三)单位的转化

  刚才我们明白1吨有多重,并知道1吨=1000千克.出示前面的课件画面(大象等画面)那么这些吨数用千克作单位应该怎么表示呢 (主要是把用吨作单位的数用千克作单位来表示)

  (1)5吨=( )千克 3t=( )千克 6t=( )kg

  请拿出本子,把括号里的数写出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下列各题.

  2000千克=( )吨 2000kg=( )t

  (3)这段时间我们深圳的柚子要运往外地,请你想一想,这两堆柚子能一次性装上这辆车子吗 (课件出示)

  货车限载8吨.两堆柚子:一堆:4000千克,一堆:4吨.

  (4)(课件出示)装着10吨货物的货车来到一座桥梁前,桥梁显示其载重量10吨.问这辆货车可否通过这座桥梁

  【通过应用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将课题补充完整:1吨有多重 1吨等于1000千克.

  (五)课堂作业(略)

  课本24页 第 1,2,3题

  八,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把目标定为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2千克——5千克——25千克——100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是全体参与,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1吨的质量是非常抽象的,即使是大人,哪些物体重1吨,也难以回答.1吨有多重呢数学书上直接呈现的是一幅"40袋25千克的大米"的情景图.如果教学时直接从这个学习材料入手也是可以的,但学生对"吨"的理解却是"平面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学中我采取了通过对"千克"的接触,以小到大,由认识并理解一定数量的千克为学习新的经验,调动学生全面参与,当学生已十分清楚的意识到25千克很重时,不失时机的出现了40袋25千克的大米让同学们通过计算,得到1000千克,这时学生认识1吨等于1000千克,已是水到渠成.这些提沙袋,搬大米的直接经验为学生获得1吨这个间接经验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吨有多重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掌握1吨=1000千克;

  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本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层次地反复感知1吨有多重。我认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25日(前天)晚上9时10分,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大事吗?(神舟七天发射到太空上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视频)

  师:神舟七号满载着我们全国13亿人民的希望飞上了蓝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是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的象征。老师课前调查了一下,神舟七号有58米多高,这么高的体型有多重呢…

  (板书:4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的同时,感受到用刚刚学过的“克”和“千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吨”这个更大的质量单位。)

  (板书课题:1吨有多重)

  简单复习克和千克。

  二、实践体验“吨”

  1、初步认识“吨”。

  师:“吨”用字母t表示。说说看,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合适?(学生根据录像中的实物特点概括出:计量很重的或很多的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借助活动, 直观体验“吨”。

  (1)质疑激趣。

  (2)感受25千克的质量

  ①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体重。

  ②说明三年级学生标准体重是25千克,也就是说体重在25千克左右,比25千克多一点或少一点的体重都是标准的。我们班哪些同学的体重比较标准。这样,我们同桌同学互相之间像老师这样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大概有多重,把感受记在心里。

  ③感觉25千克怎么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算40个同学的总体重。

  (4)建立1吨重的观念。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刚才记在心里的感受,一个同学体重25千克。咱们这儿站了40个同学,总体重是1000千克,你感觉怎么样?(学生闭眼感受)

  师指出: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再次回顾神舟七号发射上天的伟大和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吨”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看一看”(根据实际需要有改动)

  (1)小组内看图讨论:这些物体分别要几个才能达到1吨?(师深入小组,对读图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算一算。

  学生交流:

  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 50筐苹果约重1000千克; 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

  (3)进一步感知:1吨=1000千克,。

  4.巩固和深化“吨”的概念。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丰富学生对“吨”的感知,巩固和深化“吨”的概念。

  学生先自由发表看法。

  师用课件出示搜集的一些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快乐判断

  师:下面凭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比1吨重,哪些比1吨轻。以你的头为标准,如果比一吨重你就把手举过头,如果比一吨轻你就把手放下来,好吗?

  学生练习

  2.小小邮递员。(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师:我们每个同学先来写信。(完成课本第22页第3题)老师这里有三个信箱,请同学们来做邮递员,把信投到相应的信箱里好吗?邮递员们要细心啊,可不要把信投错了,同学们,如果他们放对了,我们来鼓掌三下,表示对他们的祝贺吧。

  3. 交通检查员。(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化聚,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吨,也就是( )千克。

  (2)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7t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 )千克的车通过。

  (3)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你们这些检查员可要认真仔细地把把关,看看哪些车是不允许通过的。(用手势表示)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运往地震灾区的捐赠物资大米5吨,面粉6000千克能过大桥吗?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开着一辆卡车装载着7辆小轿车,每辆大约重2吨。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5吨的卡车,车上装有20头生猪,每头约300千克。

  (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据调查显示,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

  4.我会比。(完成教材第22页第2题,有补充)。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 t○3600 kg 9kg○9000g

  800g○10kg 3kg○3t 4000g○4t 1kg○300g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就像发射神舟七号的科学家,把那么大那么重的飞船发射到太空中去,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同学也应该向研制神舟七号的科学家学习,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拓展延伸(帮小明改日记)

  (师投影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六、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写下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1吨有多重 篇3

  《1吨有多重》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教材上也只是借用3头350千克的牛、10桶100千克重的油、20袋50千克的面粉加以说明。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设计了背一背这一体验环节。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重量是一吨。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1吨有多重》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较大的重量单位。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比如实际提一桶重20千克的水,再想象一下50桶这样的水会有多重,会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得出1吨=1千克。进而解决小动物们过桥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存在问题:

  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还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改进措施: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1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1吨有多重>教学反思

  关于质量单位吨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且产生了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去探究身边以往不太关注的事物,把“吨”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交流,构建自己关于吨的新知。在教学中,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空间想像不是很具体,如果在教学中能通过多种手段来尽可能地感知质量单位吨会更好一些。

  课后对自己本课进行了反思:

  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探索。

  首先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导入,猜测大象的体重;然后计算周围熟悉物体的质量;最后来称大象体重。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关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吨有多重

  1吨到底有多重呢?如何让学生感受到1吨的重量呢?在课前,我先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粮油店观察米店的摆放,记录那里一袋米、一筒面、一袋面粉等的重量,然后一个一个的测量学生的体重。学生将自己的体重也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最后我跟老板商量让孩子们提提20千克1袋的米。孩子们回到教室叽叽喳喳的议论着谁谁重些、轻些;谁有力气等等。很显然,大家对这样的实践活动很感兴趣。

  乘着学生高兴,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全班30人,一共有多重呢?学生立刻说:这么多怎么算啊?我说:我们不是学过估算吗?大家可以估计一下啊。“哦。这就快了。”班上几个小机灵连忙问旁边的同学体重是多少,有的说“26千克”, 有的说“25千克” ,有的说“30千克” ,有的说“22千克” ,有的说“32千克”等等。于是,大家又议论了一番,觉得大家的体重在25千克上下,就用25乘以30,大约是750千克。我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觉得很奇怪,这样一个得数有什么用呢?我又在750千克旁边写了1000千克。我让学生比较者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可是,这些似乎和吨没关系啊。我呢还是慢慢的卖关子。我问:如果1个学生是25千克,这样体重的学生要多少个才是1000千克呢?几个超前学习乘除计算的孩子抢着说“40个”。其余学生说“这么多呀。”“好重啊!”“真的很重吗?同桌互相背背看。”学生通过背体验到几十千克都比较重。这时,我让学生说说刚才记录的粮油的重量,同时想想1000千克米(一袋装20千克)有多少袋? 1筒面500克,1000千克面有多少筒呢?如果要一次运走2000筒的面,选择什么运输工具呢?问题一个比一个难,但是学生们丝毫不害怕,他们兴致勃勃的讨论着。最后大家一致认为1000千克的面要用面拖才能一次运完。这时,我告诉学生:1000千克就是1吨。吨是生活中重的物品的质量单位。比如沙、水泥等的重量都用到吨。在动物中,大象、鲸的体重也是用吨来计量的。

  至此,学生对于“吨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快乐的进行着。因此,选择合适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角度,就算是很抽象的事物也能让学生豁然开朗的。这也就是教学的艺术吧。

1吨有多重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初步发展空间想像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萨尔图区地处大庆市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好,教学挂图、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教学用具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的总体素质也比较好。经过两年的课改实验,三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虽然,平时学生对 “吨”接触得很少,但本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较大质量单位“吨”的;并且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视频、图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是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出示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书上画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

  (1)小组内看图互相说一说,1吨有多重。(师深入小组,对读图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算一算。

  通过小组计算(记录员记录数据),让学生交流多少千克是1吨。

  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2)填一填。

  4千克=( )克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t=2000 kg

  18 t=( )kg( )kg=6 t

  2.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

  3 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有关讨论和计算这两个小环节,教师可根据时间自行把握,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作为课下作业。)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以补充。

  (五)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量的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上。

  〖教学反思〗

  关于质量单位吨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且产生了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去探究身边以往不太关注的事物,把“吨”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交流,构建自己关于吨的新知。在教学中,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空间想像不是很具体,如果在教学中能通过多种手段来尽可能地感知质量单位吨会更好一些。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探索。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导入,猜测大象的体重;然后计算周围熟悉物体的质量;最后来称大象体重。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在关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4.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弹性。

  本节课在教学环节和教学用具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具体情况去选择。

1吨有多重 篇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00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拓展延伸

  1 、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

  请一名同学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船上的石头分 8 次才称完,请看记录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2、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 2 )、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 )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 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告诉学生: 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 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1吨有多重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本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层次地反复感知1吨有多重。我认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情分析 :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 能力目标: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沙子1袋,体重磅,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生答,师评价)

  2、 师:你们见过大象吗?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大象图片)

  师:因为大象的体重很大,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都不合适,所以它的体重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生踊跃回答,师及时评价)

  3、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学生熟悉的体重大的动物大象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教师及时评价并肯定学生的猜想)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学生们会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师:四个小动物们会怎样过桥呢?(鼓励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说出不同的过桥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说出1吨=1000千克,所以要讨论过桥的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抱每袋重20千克的沙袋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沙子,感受20千克沙子有多重。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沙子重20千克,多少袋沙子重1吨?(5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5袋沙子(因为5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50袋沙子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课前没条件测量的同学可以用老师准备的体重磅称一称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的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九年级某班学生平均体重50千克,那么这个班20名学生的体重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头牛的体重大约是1吨。”更应该说“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这样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

  4. 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课件出示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说出如何将吨转换成千克,如何将千克转换成吨。师适时点拨并小结。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的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 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本道题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三第3题。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4、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

  请一名同学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船上的石头分 8 次才称完,请看记录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我相应地加入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加油啊!”的思想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困惑吗?鼓励生大胆的说一说,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并小结。

  五、拓展延伸:(帮小明改日记)

  师:上个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小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

  (师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一个大约重50千克的熟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兴趣高涨,很快帮小明改好了日记,师及时评价: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3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

  师:学完了这节课后,老师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小明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但不能太粗心,又像小明一样闹出笑话。】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成功。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吨的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与能力,利用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利用学生熟悉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亲身经历体验较缺乏,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1吨有多重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22页“1吨有多重” “练一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 = 1000千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吨” ,掌握“1吨 = 1000千克” 。

  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课件:

  森林里来了什么?

  我们一道来看看它们在说什么?

  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想说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1吨有多重”

  板书课题“1吨有多重”

  观察并发表个人见解

  提出想弄明白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感知1吨有多重。

  ⑴电脑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⑵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⑶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质量是1吨。

  一箱苹果的质量是10千克。一付哑铃的质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的质量是100千克。一头牛的质量是500千克。

  请各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员做好记录。

  ⑷现在你知道了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了吗?请闭眼想一想。

  2、探究吨、千克、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⑴你们知道哪些质量单位?

  ⑵你能把这些质量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⑶你知道每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⑷你知道“吨”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⑸下面各题你会填吗?

  4吨 = ( )千克

  6000kg = ( )t

  8kg = ( )g

  15t=( )kg

  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吨作计量单位?

  ⑴同学们,生活中你是否观察到用吨作计量单位的例子。

  ⑵我们一道来看看生活中的这些例子。逐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学生通过看图观察、估算、互相说等活动感知1吨有多重。

  学生自由选择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闭眼感觉。

  学生互相说后,个别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个别发言。

  学生观察图片说图意。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本第22页练一练1、2、3及数学故事

  1、小淘气想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

  ⑴出示第2题

  ⑵出示第3题

  2、“曹冲称象”

  ⑴结合图片请学生说故事。

  ⑵根据记录表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

  小组合作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快乐吗!还有什么想弄明白的问题吗?下一节可我们再继续研究。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再个别说思考方法再。

  学生独立填写后先同桌说想法,再全班交流。

  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学生交流看法。

  学生根据记录表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学生互相谈想法。

1吨有多重 篇8

  《1吨有多重》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较大的重量单位。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上述“吨的认识”教学片断中,当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绝大部分学生均回答“不可能搬得动”。但有一个男孩说:“我想我能”,面对这件预先没有料到的“意外事件” 。我让那个“固执已见”的学生来背班上最重的同学并说感受,进一步引导,如果20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大约重1吨,让你去背,你觉得怎样?这男孩的回答是: “肯定把我压扁”。并难为情地说:“老师, 1吨的大米我想我应该是搬不动的,太重了”。这男孩在体验中被说服了。

  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1吨有多重》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知识。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图片加以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显然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课前的反思,我设计了拎一拎、背一背两个体验环节。

  环节一:我从食堂借来了2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拎一拎、说一说。弱小的女同学几乎拎不起来,她们直喊太沉了;力气大些的男生们虽然拎离了地面,但也坚持不了20秒。他们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还红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顺势利导,“才小小的一桶2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这样,要是50桶这样的色拉油,你估计我们班谁能拎的动?你们知道多重吗?”学生纷纷表示,50桶这样的色拉油1个人不可能拎的动。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板书着:一桶20千克 50桶( )千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1000千克就是1吨。

  环节二: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重量是一吨。

  … …

  教学完后,我注意到这两个环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环节一上,有些力气小的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环节一的20千克与环节二的25千克差别不大,有重复之感,很难说学生的体验有多明显。我想,环节一如果改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准备几瓶这样的色拉油,让学生两手拎一拎,看看各种学生拎起的不同瓶数后,再引入多少瓶这样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时,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样的处理后环节一和环节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学难点。

1吨有多重 篇9

  教材分析

  《 1 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 “ 数与代数 ” 中 “ 常见的量 ” 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结合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质量单位 “ 吨 ” ,了解 1 吨实际有多少。通过练一练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能使用吨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感受吨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 “ 克 ” 与 “ 千克 ” 两个质量单位,对质量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 “ 吨 ” 是一个较抽象的量。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相比于长度等单位还是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能被学生具体地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 吨 ” ,掌握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能力目标:能用 “ 吨 ”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复习:出示课件, 口 答 : 6 千克 =( ) 克

  8000 克 =( ) 千克

  2 、激趣

  大象也来称体重,小明用地秤称后说:您的体重是 3000 千克。大象说:前两天我称重时他们告诉我体重是 3 ,后面的单位也不是千克。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感知探究

  1 、大家看书自主学习说说这是为什么?

  2 、汇报:大象的体重是 3 吨。

  3 、吨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4 、汇报: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学生板书)

  5 、同学们想知道生活中一吨有多重吗?让我们开始探究吧。

  6 、出示课件,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 10 桶油质量是多少呢?

  7 、1 袋大米质量是 50 千克, 20 袋大米质量是多少呢?

  8 、我们平均每人大约重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9 、一头水牛重 350kg , 3 头水牛约重多少 kg ?也就是多少吨?

  10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1 吨有多重?

  11 、出示课件:班级同学体重表。

  12 、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千克时,老师用人体称给大家称的。每个人的体重和 1 吨差的很远,但我们的总体重呢?

  13 、用 excel 自动求和,全班体重和是( )。比 1 吨多,多多少?

  14 、猜测一下,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是 1 吨。

  15 、用 excel 自动求和证实。

  16 、请这些同学到前面来,大家看一下 1 吨有多重。

  17 、练一练: 4 吨 = ( )千克

  7000 千克 = ( )吨

  18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9 、 3 吨 500 千克 =( ) 千克

  6700kg=( )t( )kg

  20 、连一连,找到合适的单位。

  三、拓展延伸

  1 、生活中的 “ 吨 ”

  出示课件, 3 幅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含义。

  2 、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

  教师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大家带来一个问题:

  船上的石头分 8 次才称完,请看记录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 (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中重吗?算一算。

  3 、开放题:出示课件

  有一座载重为 1 吨的桥,下面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小组讨论看谁的方法多,方法好。

1吨有多重 篇10

  一、说教材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先通过猜测大象大约三吨重的场景,导入课题并突出本课重难点,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3头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体的重量,帮助学生学习并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接着,结合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基于以上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材设计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换算

  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启发式教学

  由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故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探究中。课堂接近尾声,考虑到比较难调动学生情绪,因此又设计了《小“糊涂”日记》一情景,学习和运用“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并且能很好的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又突出重难点。学生情绪激昂。

  (二)说学法

  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使情节更生动,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我特意创设了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并为后面单位换算留下伏笔。

  为了让故事生动,离现实生活比较贴近,我将曹操设计成一小学老师,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湖边进行综合实践体验。曹操问学生:“有谁能称出大象的体重?”正当学生围坐湖边发愁时,老师五岁的儿子曹冲来到学生当中,他利用船、石头和磅秤将大象体重称出。根据教材提供八次称石头的质量数据,让学生算出:

  大象的体重为2800千克。由此引出问题:

  像这样的大宗物品还有其它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吗?

  学生会由课题猜想出质量单位“吨”,老师追问:为什么用吨,1吨到底有多重呢?2800千克可以用吨表示成什么呢?(板书2800千克=( )吨)这时老师及时引出课题并介绍吨的字母表示为“t”(板书:1吨有多重)“吨”用字母表示为“t”

  这个环节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旧故事新说法,使学生耳目一新,引发兴趣。

  (二)温故知新、导出新知

  首先提问:有哪位同学还记得前几节课,我们学过千克、克的质量换算?

  学生在做出1千克=1000克的回答时,我抓住时机继续发问:

  同样是质量单位,你能推想出,当千克满了多少可以用1吨表示呢?

  学生根据千克、克的质量关系,能猜想出千克、吨之间的关系也是“1000”,从而得出:1吨=(1000)千克

  这一环节非常简短,通过老师引导性的发问和学生的猜想,从而引出新的质量关系,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自己成功的推断会记忆犹新,并带动全班的情绪,提高整堂课的效率。

  (三)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考虑到现在班级都有饮水机,所以,我特别设计了《抬水》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1桶水(20千克)的重量,从而推想一吨有多重。

  在学生已感受1桶水很重的状况下,我让生计算出:10桶、20桶、50桶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后,从而引出50桶水约1吨重(电脑出示)。

  再让同学们想想:我们平常每天喝多少桶水呢?照这样的速度,喝完一吨水差不多要多少天的时间呢?学生按每天喝一桶水的速度,算出喝完1吨水需要50天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已感受到“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一般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才会用吨作单位,并在计算10桶、20桶、50桶过程中验证并巩固了1吨=1000千克的换算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多的接触和经历有关情景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四)看看算算,感知1吨

  电脑展示《生活中的一吨》,前面的抬水试验,同学们已经了解到:1桶水20kg——50桶约1吨重

  继续展示:1头牛350kg——3头牛约1吨重

  1桶油100kg ——10桶油约重1吨

  1袋面粉50 kg ——20袋面粉约重1吨

  1学生25kg ——40个学生约重1吨

  1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1大桶矿泉水的重量是20千克,1位老师体重50千克,请问你可以组成哪些1吨呢?(以小组合作可自由组合)

  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更好的数感,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质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使已经具备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进一步加深了1吨=1000千克换算的理解。最后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多方位进行思考得出1吨可以怎样组成,加深巩固学生对1吨的理解与应用。

  此时,解决前面《曹冲称象》留下的问题,即:2180千克还可以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呢?

  通过计算2800千克=2吨800千克,学生知道:一头大象大约有3吨重

  将前面遗留的问题有始有终解决完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这一环节,学生在建立1吨概念后,让生初步建立几吨的概念,并为第四课时内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养成:面对不同情况,仍能发挥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接着,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吨?例:这车煤有4吨;这辆货车限重3吨等等,从中发现吨在生活中广泛存在。

  (五)课堂总结,灵活运用

  一节课结尾时,学生对于“吨”已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要正确区分并运用“千克、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使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所学内容,所以设计了《小“糊涂”日记》(电脑出示)一情景,日记上这样写到:

  今天早晨起床后,我喝了一杯1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55千克的鸡蛋,吃得饱极了。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吓了一大跳!

  当我以夸张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读完时,学生已是捧着肚子大笑不已:

  此时,我更加故意问到:“你们为什么笑呢?有什么好笑的地方?”

  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按常规,课尾时会很难调动学生情绪,但此时的学生却各个情绪激昂。

  我抓住时机马上问到:“你想对小糊涂说些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不乱用这三个质量单位吗?

  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能主动进行归纳小结出对三个质量单位的感受,从而替代了以往教师总结成词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比较,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学习内容归纳得系统、完整。

  本环节先是通过一组题帮学生整理所学过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能够准确分辨克、千克、吨,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

1吨有多重 篇11

  教学内容:认识吨(1吨有多重)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千克和克适合计量哪些物体的重量呢?

  2、一袋白糖重( )千克 一个鸡蛋重( )克

  二、新授。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3、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

  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

  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

  (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

  (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

  5吨= ( )千克 8000千克= ( )吨

  5、 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6吨=( )千克 9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27000千克=( )吨

  2、曹冲称象。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四、作业。

  书上第22页的第2题。

  思路:估计重量 → 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 → 寻找1吨的参照物 → 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 → 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1吨有多重 篇12

  一、说教材

  《1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先通过猜测大象大约三吨重的场景,导入课题并突出本课重难点,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3头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体的重量,帮助学生学习并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接着,结合实际中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基于以上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材设计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换算

  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启发式教学

  由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故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活动中去感知、发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现代版《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探究中。课堂接近尾声,考虑到比较难调动学生情绪,因此又设计了《小“糊涂”日记》一情景,学习和运用“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并且能很好的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又突出重难点。学生情绪激昂。

  (二)说学法

  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教师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使情节更生动,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1吨有多重 篇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质量单位 “吨”,掌握 1 吨 =1000 千克这一单位换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用 “吨” 表述物体的质量,能进行吨与其它质量单位的换算。

  3.创新目标:提高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医生要给动物们体检,大象第一个到,请你猜猜它的体重是多少?(课件演示测体重的过程。)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四个好朋友也从河对岸赶来体检,可到了小桥边,它们却停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到了桥边,小马准备和大家同时过桥,可小熊指着桥边的提示牌说:“限重一吨”。于是它们犹豫了。同学们,你给出个主意吧!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

  2、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3、学生自由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一吨到底有多重,然后再帮助它们过桥好吗?

  二、感知探究

  课件出示情境图

  1 、猜一猜:一头水牛、1 袋面粉、1 桶油的质量和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体重各是多少?

  2、用称称一称,验证猜想。(课件演示)

  3 、试一试

  (1)让学生背一背体重25千克的同学。

  (2)提一提质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课件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课件出示

  1 桶油质量是 100 千克,这样的10 桶油正好重1吨

  1 袋面粉质量是 50 千克, ( ) 袋面粉约重1吨

  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人大约重 1 吨

  一头水牛重 350kg , ( )头水牛约重1吨

  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1 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书)教师强调: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5、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 1 吨大约有多重,哪位同学来说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做单位。(强化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6、解决问题:它们能否同时过桥(出示情境图)

  (1)现在谁来说说它们能不能同时过桥,为什么?

  (2)它们谁和谁能同时过桥?(小组讨论)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们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过桥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

  (3)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也去这个地方游玩,我们能同时过这座桥吗?为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评价。

  三、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三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 吨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吨用字母“t”来表示。

1吨有多重 篇14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 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

  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xx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1吨有多重 篇15

  课题:1吨有多重

  教者: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小学 马巍,指导者: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冉红

  (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六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的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cai课件

  2、学生课前体验和感受10、20千克、50千克各有多重

  3、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

  (三)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1千克

  师:这里有一袋1千克大米,谁能来拎一拎说说你对1千克的感受。

  生:1千克的大米很轻,不用费力我就能拎起来。

  (2)感受10千克

  师:这是一袋10千克大米,谁能拿一拿,说说你对10千克的感受。

  生1:10千克比1千克沉很多

  生2:我使劲还是能拿动的。

  (3)引入“吨”

  电脑出示:一汽车大米,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千克?

  导语:那就会是很多很多千克,如果还用“千克”作单位就会很麻烦,所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出示课题)

  2、实际感受,探索新知

  (1)吨和千克的关系

  师:那么1吨是多少千克呢?

  生:1000袋1千克的大米就是1吨。

  1吨 = 1000千克(板书)

  师:对,凑够了1000千克我们就可以叫做1吨,如果把1000千克的大米装成1大包,你想象一下,让你去搬,你觉得怎样?

  (2)感受1吨,建立吨的概念

  电脑播放录像,学生看录相回忆课前自己在“挑战极限”活动中的感受。

  师: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拿不同质量物体的感受吧!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20千克的一桶水很重,搬不起来。

  生2:我勉强能搬起来。

  师:一桶水重20千克,5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

  生3:重100千克。

  师:50桶呢?

  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生5:肯定搬不动。

  生7:因为搬50千克一袋的大米时,我使尽全身

  力气大米都纹丝不动。

  生8:我们班同学谁都不能自己拿动50千克一袋的

  大米,要六、七个男同学才抬得动。

  师:多少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吨呢 ?

  生9:得需要20袋。那一定沉得不得了。

  生10:一吨的大米就要工人装成小袋抬上汽车来运了。

  师: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 26千克。

  生: 24千克。

  师: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请你算一算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

  生 3 :大约 40个。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齐:34人。

  师: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

  生齐:不够。

  师:你觉得 1 吨怎样?

  生齐:对我们来说太重了。

  (3)说一说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物体大约重一吨?

  生1:3头水牛大约是吨.

  生2:10桶汽油是1吨。

  生3:200桶色拉油是1吨

  生4:600块红砖大约是1吨

  3、观察生活,发现新知

  师:我们经常在路旁桥边看见这样的标志牌,50t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指这座桥只能通过50吨重的汽车。

  生:不对,指这座桥最多能承载的重量是50吨。

  师:桥的载重量是50吨,就是指这座桥最多能承载50吨的重量。

  师:用字母怎样表示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呢?

  生:1t = 1000kg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说下面那些动物的体重试合用“吨”作单位?

  生:大象的体重试合用“吨”作单位。

  生:鲸鱼的体重也适合用“吨”作单位。

  师:再看看那些工具的载重量适合用“吨”作单位。

  生:火车、轮船的载重量适合用“吨”作单位。

  生:伙计的载重量也适合用“吨”作单位。

  生:还有卡车。。。。。。

  生:电梯的载重量适合用“吨”作单位。

  生:用千克也行,只不过是用“吨”作单位简单些,不用写太大的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个喜瓜重5( )

  一只大象重3( ) ;一辆卡车的载重10( )

  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在奥运会上举起162( )荣获金牌。

  小丽体重30( )

  (3)质量单位的换算。

  4千克=( )克 ;3吨=( )千克

  8000克=( )千克 ;( )t=2000kg

  18t=( )kg ;( )kg=6t

  (4)

  (5)动物王国新建成了一座载重量1吨的木桥,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观看,它们都想上桥走一走于是就一齐涌向桥上,这是小马大喊一声,同学们猜一猜小马会说声么?

  (1)为什么这样说?说出数学根据。

  生:小动物们的体重和是1240千克,超过了一吨所以桥会塌的。

  生:大象、水牛、小马和小熊的体重和起来就是1吨再加上狮子也一起过桥,桥一定会塌的。

  (2)最多可以有哪几只小动物通过这座木桥呢?说出数学理由。

  生:大象、水牛、小马和小熊的体重和起来就是1吨可以一起过桥。

  生:狮子、水牛、小马和小熊也可以一起过桥。

  生:最多四只可以一起过,但是要注意体重和不能超过1吨。

  小结:说得太好了,同学们也一定要注意外出时不要挤电梯、不要乘坐超载的交通工具,以免发生危险。

  5、数学故事,拓展新知

  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数学情景图。

  (1)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2)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

  (3)请同学算算这头大象的体重。

  师:同学们现在有没有称大象体重的秤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看到这么多的秤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真让我大开眼界。

  生:我看到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了。

  生:我也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研究出更科学的秤。

  生:。。。。。。

  评析

  各种感官参与,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平台。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为载体,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拿一拿等方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感悟1吨、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特别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小组中驱除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 吨的例子,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首先课前让学生搬一搬桶装水,亲自感受1桶20千克的水的重量,此时让学生感悟出1吨有多重时,有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全感受到,因为一些班级的“大力士”经常一个人为班级换水他会觉得20千克一桶水很轻。让学生展开想象也会有一定困难。此时再通过感受50千克一袋大米的重量,班级里没有人能自己抬起,要六、七个男生一起抬还很费力呢。如果让你搬1吨的大米,你觉得怎样?进而学生主动感悟出1吨有多重;接着让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生根据平均体重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中教师创设了动物过桥的情境和曹冲称象的故事的教学情景,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引入,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并且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对学生进了一次明确学习目的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