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精选15篇)
镜面对称 篇1
芜湖市小学数学 优质课评选教案 课题:镜 面 对 称 授课人: 年级:二年级 年11月9日 课题: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例3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⑵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 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教学准备:课件、 镜子、 游戏道具(玩具企鹅、球)。 学法与教法设计: 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播放“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 影,当然捞不到月亮。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二、初步感知镜面 1、展示图片1,认识小宝贝。 2、展示图片2,你看见了什么? 3、小宝宝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三、游戏激趣,探究规律 1、导入。 2、请一位同学上台自由做动作。 3、探究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4、探究左右位置关系。 5、小组活动、汇报。 四、巩固练习 1、回看宝宝相片,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展示交流。 五、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 1、了解发展史。 2、谈谈用途。 3、课件欣赏。 六、总结拓展 1、谈收获。 2、课外拓展。 七、板书设计: 镜面对称 上下前后位置不变 左右位置相反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具: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 教学流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 生1:反过来了。 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 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 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 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 面 对 称。 2 、提出学习目标 (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 2、全班展示 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 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 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 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 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 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 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 生7: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6:我应该伸左手。 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6:知道了。 `````` 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 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2、总结镜像的特点 (前后、上下——不变) (左右——变)。 3.完成练习 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 全班交流反馈: 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 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 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 开封市中山路第一小学张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象。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感知。 4激发学生对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è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教学过程说明:我利用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称现象丰富的生活来源,在数学小精灵的引领下,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新课的探索情景。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主动建立连接。】 è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Q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 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 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 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 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Q课件播放声音:你们说的对极了,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 镜子,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也是对称的。我 有几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愿意继续欣赏吗? 生:(劲头十足)愿意。 l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 给他看,好吗? l同桌合作学习。 Q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低年级学生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我在网上搜集了具有明显现象的景物照片,学生在游历祖国东西南北,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究。】 Æ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说明:在同桌交流中,相互启发,增加信息的捕捉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体会快乐。】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l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 【教学过程说明:在感知特点后,回到生活再发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决问题。找一找让学生明确的特点。在应用中培养用数学的能力,创设情景,满足学生的自尊。】 è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l用一用,动手做 师:你们太棒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难题吗?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Æ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l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课前活动 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在家里照照镜子,和爸爸妈妈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怎样活动的。 Æ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Æ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Æ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l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Æ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Æ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Æ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2、学生对学生,学生对镜子,韵律操活动再次提高观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为下面的练习铺平道路。玩中学。】 l想一想,多探究 1.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Æ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è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Æ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è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过程说明: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索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 【教学收获】 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 数学第三册(二年级上册) 单位:开封市中山路一小 执教:张洁 评析:李喜文 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69例3、做一做和p71的练习4、5、思考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学生活动,体会和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中左右方向相反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认识,知道对称图形的特征,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镜面对称有很多了解,这节课就是在这些基础,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体会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听老师的口令,学生做动作,先做正确的动作,再做反向的动作 (目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让学生体会左右方向相反作准备) 二、故事设疑,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讲《猴子水中捞月》的故事。 你们猜一猜,小猴子能摘到月亮吗? 为什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可能答:是影子,是水中的像), (目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此让学生感知镜面对称中的“物体能够在水面形成倒影”) 三、介绍镜子的发展史 人比猴子聪明,由水面能成像而发明了镜子 (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激发学生的未知欲) 四、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大家经常照镜子,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可能回答:一模一样,大小相同等) 是不是这样呢? 老师示范,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的旧知形成镜面对称的映像 那还有什么奥秘呢?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照一照,并可以做一些动作,看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然后小组汇报活动情况 (目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知镜面对称中前后、上下的关系) (在这次活动中可能有学生会发现一些规律,也有可能说不到位) 师生游戏:请一位学生上台,师生配合扮演人和镜子中的像,通过一些动作游戏让学生感知前后、上下是相同的。 学生游戏:分两人小组活动做游戏。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活动,进一步体会物和镜子中的像的前后、上下是相同的,并总结板书出来) 在此活动中,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左右的问题,如果有就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通过后面的活动再次体会;如果没有,就直接开展下面的活动。 学生活动: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老师说动作学生。 (目的:让学生产生左右方向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物和镜子中的像左右是相反的,总结并板书) 五、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师生共同完成p71面的第五题和思考题 在完成思考题时,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直观的手段,强调运用全面得到的结论 六、拓展思维 请学生课后通过观察,找一找湖面对称的奥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 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4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一,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教学过程说明:我利用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称现象丰富的生活来源,在数学小精灵的引领下,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新课的探索情景.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主动建立连接.】 二,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 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声音:你们说的对极了,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也是对称的.我有几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愿意继续欣赏吗 生:(劲头十足)愿意. l 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 l 同桌合作学习. 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低年级学生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我在网上搜集了具有明显镜面对称现象的景物照片,学生在游历祖国东西南北,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究.】 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说明:在同桌交流中,相互启发,增加信息的捕捉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体会快乐.】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l 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 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 【教学过程说明:在感知镜面对称特点后,回到生活再发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决问题.找一找让学生明确镜面对称的特点.在应用中培养用数学的能力,创设情景,满足学生的自尊.】 4,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l 用一用,动手做 师:你们太棒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观察能力.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难题吗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l 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l 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 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2,学生对学生,学生对镜子,韵律操活动再次提高观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为下面的练习铺平道路.玩中学.】 l 想一想,多探究 1. 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 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5,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6,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过程说明: 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索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 【教学收获】 镜面对称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史婉珍邮编:315300 新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中有一节镜面对称(书本第69页)。教学中只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初步了解镜像的性质就可以了。 教学时我利用学校现成的大镜子,课前我就把孩子们招呼到了大镜子前,让他们在镜子前做各种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你和镜外的你有什么不同。课始我先请个别孩子在镜子前表演,其他的孩子观察表演孩子镜中镜外的不同,几个孩子表演下来,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发生对换。有了体验后的发现,孩子们再一次在镜子前展示自己优美的动作,加以验证找到的结论。 带着表演中的喜悦,带着真切的体验,孩子们回教室后很快投入了对图片的观察中,一张两张,你说我说,个个感悟非浅,尤其是看镜子里的时间,孩子们也判断地非常出色。欣喜之余,我出示了随堂练习中的一道练习:下面哪一张是小红拿着的? 思考片刻,就让孩子们用手指表示自己的选择,一看:1、2、3均有。不忙,听听孩子们的理由吧。生1:刚才我们照过镜子,镜子内外只有左右互换,没有上下互换,所以我选择1(选择同样答案的孩子一片附和)。生2:我们刚才照镜子时是发现镜子内外只有左右互换,没有上下互换,但刚才照的只有一个人(事物),现在有四个图了,我觉得1不对,应该是2。生3:我觉得1是对的,你看,镜子中朝左的1里朝右,镜子中朝右的1里朝左了(对!对---又是一片附后声),似乎选择1的同学是对的。 课后,回到办公室,心里始终有点疑问:究竟哪个是对的,假如弄错了,这不是要误人子弟吗?犹豫间,拿起纸笔,画了几张视力图片,跑到镜子前,一个一个仔细地对照起来。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果真练习中选择1是错的。原来孩子们在分析时,只考虑了一个物体的左右要发生互换,却忽略了一排物体照镜子时,每个物体的位置都要改变,假如原来物体的标号是1、2、3、4,镜子中的物体顺序就是4、3、2、1了。因此,对练习中的选择应该是2不是1。怎么办?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于是我动手写了几张含有两个、三个、四个及多个的视力表图,在每个视力图下面标上了顺序号,并事先在视力表实物图下画出了对应的镜中视力表。 一切准备就绪,来到教室,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想给同学们道个谦,不过在向大家道谦之前,老师还想带同学们去学校的大镜子前,希望能够在大镜子前让大家弄明白老师犯的是什么错误。孩子们带着好奇,很快地来到了镜子前,场面出奇得安静。望着孩子们真切的目光,我没说什么。而是让孩子们面对大镜子,先叫了两个孩子站在镜子前,让其他孩子观察他们镜中镜外的位置;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视力图,放在镜子前,让孩子们观察;再接着是三个、四个------好多孩子忍不住了:“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再到这里来了”。“我也知道今天早上的选择选错了”。“老师,你不用向我们道谦,我们知道原因了”。“我现在明白该选几了”。“早上x同学说的时候我没认真听,仔细一点就好了”。“早上我选2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可是讲不出理由,现在我知道了。”“错了也没关系,现在我们不是更清楚了吗”?------是的,错了没关系,可以再来。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从头再来有时会更好。 一、说教材: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湖面的倒影、照镜子”。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教学思想。 教材通过设计照镜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照,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二、说教法: 教学力求体现自觉性、民主性原则。采用学生独立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法进行。自主性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运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主线。 强化学生共同探究、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数学美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对称美、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从而落实教法中的“三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操作、验证。从具体操作中来验证自己想象的结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愿意说给别人听,让学生想说、会说。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过程: 这节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兴趣。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上都以饱满的情绪贯穿始末,是我在这节课坚持的理念。 一. 创设情境。 本课以明明的一天贯穿始末。 1.课件演示。上午,来到了公园。 提问: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到第二个情境,中午,明明来到了红红家里,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明明呢?谁是真正的明明呢?你们能帮明明解开这个谜吗?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情境,不但使学生初步感知了镜面对称的特点,而且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对称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3.学生会答,是个镜子。 (1)组织学生拿出镜子,随意活动,照一照,观察人与像之间的关系。 (2)在小组内,议一议。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说一说。 通过照一照、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直观、生动地认识了镜面对称现象,认识了镜面对称的特点。 课件过渡第三个情境,课件语音,明明说:“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怎样运动呢?”红红说:“我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是怎样拿呢?” (1)让学生先想象以后,再发言。 (2)组织两个学生亲自在全班进行验证。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学生的想象、验证,不但又一次让学生直观感受了镜面对称的性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二.实践应用。 1.进入第四个情境。配音:“咦,这是什么呢?”学生会很快答:是只蝴蝶。 提问:怎样做才能看见一只完整的蝴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一遍。 要求以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进行照一照,能知道它们分别是些什么。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2.进入第五个情境。配音:“哪个是她们是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呢?” 指名选择,并说出为什么? 3.玩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要求:老师做动作,要求学生做镜子里的动作。看谁反应快,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通过想一想、照一照、连一连、圈一圈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结束。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明明很高兴,因为他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他知道了(指着板书)物体和像上、下位置一样,左、右位置对换,前、后位置一样。其实,物体和像也是一种对称,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 教材分析: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能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小镜子每人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水面对称 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投影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师: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师: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 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 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一齐说一遍。 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面对面感知左右。 (4)加深体验镜面对称的上下、前后同向,左右相反的性质。 师生模仿动作游戏:假设一方是镜子里的人。师向前、向后走问生该如何走?(向前或向后)师向上跳、向下蹲问生该如何做?(向上或向下)师用左胳膊托左腮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镜子中的老师影像该如何做?(生也左胳膊托左腮) (5)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3、简介镜子的历史与构造: 师: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镜子时,他们用什么方法认识自己? 生:看水面(师:平静的水面!) 师:对了,后来人们发现把铜磨平后也能照出人的影子来,于是就有了铜镜。但铜镜里照出来的人影并不十分清晰,后来人们发现把一种叫水银的东西涂在玻璃的表面,就能十分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子来。这就是现在小朋友手中的镜子。看林珊西的小镜子比较旧了,后面的水银都有些剥落了,所以像玻璃一样,两面都看穿了! 4、巩固练习: 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镜子怎么能帮助找到另一半图形? 3、照镜子中的数字。 写下1—9的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以某一数字为例说明镜面对称。 看镜子中的数字判断是几。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你们学到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有什么疑问要解答?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四、布置作业:写数学日记《镜子里的知识》 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学习镜面对称前,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做镜中(外)人,学生做镜外(中)人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突破了难点知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生活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如果本节课只停留在“热热闹闹的”层面,孩子们总结不出镜面对称的特点:上下前后四个方向不变,左右颠倒。如果学生只是通过操作找到这样的特点而不会应用也是一大缺憾。书中习题有看着镜中的数字写出原来的数字,有看着镜子中的钟面影像读出几时几分这些习题的处理正是应用镜面对称的特点来解决问题的。并不是让学生依赖于小镜子,如果不带小镜子这些题就不会做。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镜面对称的应用,事实证明学生不拒绝抽象,能总结出镜面对称的特点并应用特点去还原一半的图像、去读镜子中的钟面。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有待改进的地方本节课感到学生感知的不够充分,如果带着思考任务(在镜子前做向前走、向后退、高跳、下蹲动作观察镜子中的你的动作)留在课前照大镜子做动作,把自己的发现在上课时向同学和老师汇报会更 设计说明: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左右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韵律,习旧引新: 师说口令,生做动作。(生面对面) 我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刚才哪些地方不整齐,为什么? (生:左右拍时,因为面对面,左右是相反的。) 二.谜语激趣,初步感知: 师讲谜语故事: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对会跳舞的山鸡。不久,其中一只山鸡死去了,失去伙伴的另一只山鸡再也没有跳过舞。于是,曹操向众人许诺:谁能让山鸡跳起舞就重重有赏。文武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都失败了,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名叫苍舒的小男孩想 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大臣拿来一个东西放在山鸡的面前。山鸡看了,真的跳起了舞。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猜看。苍舒拿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山鸡一看到它就高兴的跳起了舞? (镜子) 师: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它吗? (生:不是,镜子里的是它的影子,那不是真实的它。) 师:哦,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山鸡,而是它的“像”。 那镜子里的像与我们真实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三.照镜实践,探索特征: 1、设疑: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当我们上下,左右,前后动的时候,镜子中的像会怎样动呢? (生发表自己的猜测。) 2、验证: 师:镜子里的像真的如同学们讲的那样吗? 学生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填好表一,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填表的结果? (生汇报。) 3、归纳特征: 师:照镜子时,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面对称”) 四、多种练习,加深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同学们,镜面对称现象有趣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现在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 (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让动作比较全面的一组来反馈,并请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 练习2:人的变化— →物的变化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 生先猜测,再照镜子验证,填好表二,最后说明理由。 师: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然后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反馈。) 练习3: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看表三中的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先猜测,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看一看:(观看课件)观察这些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师: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叫做倒影。看到这些图,老师不禁想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谁能联系这幅图,猜猜这句成语什么意思?(生:就是指水很平静,像镜子一样!) 师:为什么说水平像镜子一样? (生:因为它能照出影子来!) 五.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 1、了解发展史: 师: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不久,人们便发明了青铜镜。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 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销往日本、朝鲜等国呢。此外,欧洲人曾制造过“铝镜”,而俄国人还制过“钢镜”。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钢镜又太容易生锈。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镀银的玻璃镜。 2、谈谈用途: 师: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师:现在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像,还慢慢成为一种装饰晶。下面有几张镜子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观看课件)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镜子来起到增大空间的左右。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宫殿叫凡尔赛宫,宫内有一个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高13米。镜廊的一面墙上有17扇巨大的拱形落地窗门,另一面墙上镶着17面镜子,由483块镜片镶拼而成。(观看课件) 3、欣赏照片: 师:老师这有几张自己的照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吗? (都是镜面对称) 师;下课前,老师还有一份神秘礼物要送给大家。 同学们的镜面对称的照片,想看看吗?喜欢这份礼物吗?这是给同学们勤奋好学的奖励! 第三课时 认识镜面对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到数学交流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能够初步进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及其性质。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一面大镜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最好是长方形镜面。 四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中的轴对称 现象,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对称现象,老师希望大家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1、观察活动一: (1)出示幻灯片:“桥梁及其倒影”。 (2)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生:桥与影子连在一起,景色很美。 生:桥与影子完全一样。 生:桥和影子是对称的。 (3)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对称现象,是桥相对于水平面和影子相互对称的一种现象。 2、观察活动二: (1)出示幻灯片:“小朋友及其镜面” (2)再来观察这幅图,比比看谁发现的多。 生:镜面里外两个小朋友动作都一样。 生:镜子里外的东西都是对称的。 … … (3)小结:在生活中大家都照过镜子,都有这种体验,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是我们和镜中影象相对于竖直镜面的一种对称。 … … 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影子,上下活动头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经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巩固练习: 1、游戏形式完成练习十五第四题。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看到的完整图象是什么?镜子里外的事物是什么关系? 2、独立完成第5题,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3、你觉得这节课表现的怎样? 反思: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物体的像左右对称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动作,请其他同学观察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镜子里的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为了让学生明白镜面对称,做了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当镜子里的人,一人照镜子进行表演,取得较好的效果。 《镜面对称》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了解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使学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极力学生主动的探索未知。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导语:昨天啊,明明到聪聪家做客,可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 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展示:明明到聪聪家做客,却发现那儿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谁是真的明明呢?他请求同学们给予帮助。 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和自己行为一样的人? 生:那是一面镜子。 教师给予鼓励,并出示课题:镜面对称。 二、探究新知 1.游戏进入,感知镜面对称。 教师请两名学生上来当自己的镜子,师对着学生做一些动作,生表演。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一个和老师的动作一样,一个和老师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亲自体会。 学生讨论不出结果,教师带领学生亲自体验,通过照镜子,你发现了 什么? 让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让学生亲自观察、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如果自己伸左手,那镜子里的“你”会伸哪边手? 同伴间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举出生活中有关镜面对称现象的例子。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生:湖面的倒影、下过雨后地面上积水的倒影…… 三、动手操作 巩固应用: 1.课件依次出现半只蝴蝶、雪花、天坛、飞机等。 师:这些分别是什么?你通过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伴间进行看镜子写数字 的游戏。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一些关于镜面对称的现象,生活 中还有很多镜面对称现象,希望大家多留心,看谁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现象。 新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中有一节镜面对称(书本第69页)。教学中只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初步了解镜像的性质就可以了。 教学时我利用学校现成的大镜子,课前我就把孩子们招呼到了大镜子前,让他们在镜子前做各种自己喜欢的动作,看看镜中的你和镜外的你有什么不同。课始我先请个别孩子在镜子前表演,其他的孩子观察表演孩子镜中镜外的不同,几个孩子表演下来,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发生对换。有了体验后的发现,孩子们再一次在镜子前展示自己优美的动作,加以验证找到的结论。 带着表演中的喜悦,带着真切的体验,孩子们回教室后很快投入了对图片的观察中,一张两张,你说我说,个个感悟非浅,尤其是看镜子里的时间,孩子们也判断地非常出色。欣喜之余,我出示了随堂练习中的一道练习:下面哪一张是小红拿着的? 思考片刻,就让孩子们用手指表示自己的选择,一看:1、2、3均有。不忙,听听孩子们的理由吧。生1:刚才我们照过镜子,镜子内外只有左右互换,没有上下互换,所以我选择1(选择同样答案的孩子一片附和)。生2:我们刚才照镜子时是发现镜子内外只有左右互换,没有上下互换,但刚才照的只有一个人(事物),现在有四个图了,我觉得1不对,应该是2。生3:我觉得1是对的,你看,镜子中朝左的1里朝右,镜子中朝右的1里朝左了(对!对---又是一片附后声),似乎选择1的同学是对的。 课后,回到办公室,心里始终有点疑问:究竟哪个是对的,假如弄错了,这不是要误人子弟吗?犹豫间,拿起纸笔,画了几张视力图片,跑到镜子前,一个一个仔细地对照起来。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果真练习中选择1是错的。原来孩子们在分析时,只考虑了一个物体的左右要发生互换,却忽略了一排物体照镜子时,每个物体的位置都要改变,假如原来物体的标号是1、2、3、4,镜子中的物体顺序就是4、3、2、1了。因此,对练习中的选择应该是2不是1。怎么办?该怎样向孩子们解释?于是我动手写了几张含有两个、三个、四个及多个的视力表图,在每个视力图下面标上了顺序号,并事先在视力表实物图下画出了对应的镜中视力表。 一切准备就绪,来到教室,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想给同学们道个谦,不过在向大家道谦之前,老师还想带同学们去学校的大镜子前,希望能够在大镜子前让大家弄明白老师犯的是什么错误。孩子们带着好奇,很快地来到了镜子前,场面出奇得安静。望着孩子们真切的目光,我没说什么。而是让孩子们面对大镜子,先叫了两个孩子站在镜子前,让其他孩子观察他们镜中镜外的位置;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视力图,放在镜子前,让孩子们观察;再接着是三个、四个------好多孩子忍不住了:“老师我知道你为什么让我们再到这里来了”。“我也知道今天早上的选择选错了”。“老师,你不用向我们道谦,我们知道原因了”。“我现在明白该选几了”。“早上x同学说的时候我没认真听,仔细一点就好了”。“早上我选2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可是讲不出理由,现在我知道了。”“错了也没关系,现在我们不是更清楚了吗”?------是的,错了没关系,可以再来。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从头再来有时会更好。 一、联系学情说教材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教材通过观察图片、照镜子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镜面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性质的过程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二、以生为本说策略 由于本课是一节活动探索课,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来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每位学生都有照镜子的生活经历,但谁也不会去留意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才能去注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因此本节课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我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学校的舞蹈室,并用摄象机偷偷的拍下了一些同学们照镜子的镜头。课一开始,老师播放录象,同学们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他们说着,笑着,教师引导:看完这段录象,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趁机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 问题的提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数学学习就从这个现实、有趣、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开始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面对面照镜子 课前同学们在舞蹈室照镜子,只是无意识的活动,为了让同学们通过有意识的照镜子活动来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我设计了四次照镜子的活动: 第一次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照一照,让学生把人与镜中的像加以区分,知道镜中的那个“人”实际上是一个“像”。 第二次“照”镜子,让同学们做无指向动作(如拍手,*腰等),得出照镜子时,人与像的指向一致。 接着第三次“照”镜子,做有指向的动作,得出照镜子时,人与像的指向一样,但左右是相反的。这是一个难点,所以有的同学在模拟照镜子的动作时出现了将左右方向弄反的现象,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纠正,而是让他们停下来,回忆照镜子时镜中像的动作,然后再次照镜子并观察,最后再进行演示,他们终于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第四次“照”镜子,与同桌合作完成人往前走,镜子里的像也往前走,越走越近最后两人碰在了一起。明白人与像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并能完全重合的道理。 四次照镜子的活动,都是先让学生猜想自己做动作时镜子里的像会怎样,然后让学生站在镜子前,边做动作边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移走镜面,邀请另一名学生与他面对面地模拟照镜子的动作,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认识成直角照镜子。 伴随着动听的音乐,课件出示几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思考(1)这是镜面对称现象吗?(2)它同面对面照镜子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很聪明,自觉地把图片和图片加以对照,比较。从而得出了直角照镜子的特点:物与像的指向一致,左右相反,底部相连,物与像完全倒过来。为了让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我让学生拿出小镜子去照一照数学书封面对所得的结论进行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这一现象的特点。 一组具有明显镜面对称现象的景物照片,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进一步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对镜面对称从表到里有了初步认识。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是实践应用。在这里设置一组练习:猜一猜:哪个是你在镜中看到的样子;写一写:看镜子写出数和文字。认一认:根据镜中的钟面说出实际的时间…… 游戏活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通过游戏,巩固了镜面对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 (四).提出要求,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留心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看一看,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 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究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 四.教有所得说反思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教学一开始就注意让知识从生活中来,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发矛盾冲突——探索知识(感受数学的乐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真有用!) 2.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体验中。 本课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观察,小组探究,在反复的亲自试验中感悟知识的产生。真正达到了:在做中学,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在做中学,动作逻辑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老师们,课堂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呢?它反应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就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当我们面对那一份份童真的时候,请放开所有的牵绊,你会发现一串串更深、更远的脚印。 教学内容: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 2、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2、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2、拓展性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镜面对称 篇2
镜面对称 篇3
镜面对称 篇4
镜面对称 篇5
镜面对称 篇6
镜面对称 篇7
镜面对称 篇8
镜面对称 篇9
镜面对称 篇10
镜面对称 篇11
镜面对称 篇12
镜面对称 篇13
镜面对称 篇14
镜面对称 篇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