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孟浩然简介
诗人孟浩然简介1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湖北襄阳人,是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和隐居中度过的。在青年时期,他“漫游五湖、三湘”,饱览了祖国的山川胜景,从而不断地扩大艺术视野,丰富了诗作的内容。孟浩然的诗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抱负,给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在*文学史上,人们公认他是从初唐陈子昂到盛唐李白、王维这个过渡时期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诗人。◆诗人孟浩然简介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阅读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1)
——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创作背景及赏析3篇
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创作背景及赏析1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2)
——诗人孟浩然名言名句 (菁选2篇)
诗人孟浩然名言名句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远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高标回落日,*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念我*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诗人孟浩然名言名句2
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孟浩然《早梅》
5.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6.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8.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9.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1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1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2.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4.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15.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6.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0.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莫停声。——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3)
——诗人孟浩然名言
诗人孟浩然名言1
1、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2、天边树如荠,江*洲如月。
3、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6、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7、风鸣*叶,月照一孤舟。
8、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0、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1、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1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14、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16、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4)
——《哭孟浩然》赏析3篇
《哭孟浩然》赏析1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译文翻译
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
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注释解释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好友。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与王维同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并称“王孟”。
故人:老朋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此诗指孟浩然。
汉水:*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借问:请问。《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襄阳老:此处指孟浩然。
江山:江河山岳。《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空:空寂无人。蔡州:一作“蔡洲”。这里泛指孟浩然故乡一带。《全唐诗》诗后有一注曰:“岘山东南一里有蔡洲,蔡瑁居之故云。”
创作背景
此诗题注:“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据此可知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维于当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开元二十九年春到襄阳时孟浩然已死,所以王维作此诗哭悼。
诗文赏析
作者与孟浩然是老朋友了,如今老朋友永远离去了,因此诗一开头就说“故人不可见”。这是直抒胸臆,直抒对故人长逝的哀悼之意。对于老朋友的去世,作者无限悲痛,站在汉水边上,望着滔滔江水东流不胜悲伤。这第二句“汉水日东流”是借景抒情,借汉水日夜奔流不息抒发老朋友一去不复返,也是比喻自己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就像东流之水绵绵不绝。“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两句,兼具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手法。上句可看作即景之语,下句景中含情,江山,景象广阔,著一“空”字,显示出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无限感慨和遗憾,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的无限思念。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手法并用,使诗篇直中有曲,语短情深。故人长逝,悼惜深情与凄怆涕泪,随诗行奔迸而出。朋友已矣,如江水东流,唯能追寻遗踪以寄哀思。
王孟为知交,王维是深知孟浩然的情意的。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句,正是王维这首诗所寄托的感慨。
王维这首诗并无华辞丽藻,其动人心魄处全在于情深。诚如明末清初黄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5)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课件。
一课时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3、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èng)、浩(hà)、陵(líng)、辞(cí)、 唯(wèi)。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七、作业练习: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
【设计意图】
诗的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简单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该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让古诗教学既充满灵动飘逸、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诗的能力。
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
【课前准备】
收集写送别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
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
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历吗?当时的感受如何?
2、学习古诗:
王维的《渭城曲》。
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
3、小结启发:
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难过的事情!
二、揭示诗题、解题
过渡:今天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离别。
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诗题:
⑴ 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⑵ 补充介绍“黄鹤楼”、“ 广陵”的知识。
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
过渡: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
1、单个自渎。
2、正音朗读。
3、齐读。
四、再读探索──明诗眼、寻依据
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1、交流肯定所学。
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诗眼:
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归纳:
⑴ 静态:
① 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② 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③ 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 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⑤ 送别的心情──孤。
⑶ 动态:
① 送别的原因──故人西辞下扬州。
② 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③ 送别的结果──长江天际流。
4、理解感知,配乐读诗句:
过渡:既然诗是围绕“送”写,那就让我们一起送别这样一位故友,齐读!
五、炼情品诗意
1、感受诗中的画意:
过渡:喜欢这首诗吗?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吗?
注意引导诗的美:
⑴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似乎让你看到了什么?
⑵ 烟花是什么季节,她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 孤帆远去,你还能见到什么?
⑷ 长江是怎样在天际流的?
2、感受诗中的情意:
过渡: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情?
⑴ 缓缓西辞,随江南下,那是不舍。
⑵ 在烟花中送别,那是无可奈何。
⑶ 孤帆远去,那是孤独寂寞。
⑷ 长江独自在天际流,那是怅惘,失落。
注意:可画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对称结合上),也可边说诗中画意边说情意(结合)。
六、延伸巩固入诗境
1、过渡:
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你找到了吗?
2、交流:
⑴ 自读: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⑵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一首诗,解决这是怎样的别离!
作业:将古诗改写成现代的散文。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6)
——唐诗杂论孟浩然3篇
唐诗杂论孟浩然1
当年孙润夫家所藏王维画的孟浩然像,据《韵语阳秋》的作者葛立方说,是个很不高明的摹本,连所附的王维自己和陆羽、张洎等三篇题识,据他看,也是一手摹出的。葛氏的鉴定大概是对的,但他并没有否认那“俗工”所据的底本——即张泊亲眼见到的孟浩然像,确是王维的真迹。这幅画,据张洎的题识说,虽轴尘缣古,尚可窥览。观右丞笔迹,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这在今天,差不多不用证明,就可以相信是逼真的孟浩然。并不是说我们知道浩然多病,就可以断定他当瘦。实在经验告诉我们,什九人是当如其诗的。你在孟浩然诗中所意识到的诗人那身影,能不是“颀而长,峭而瘦”的吗?连那件白袍,恐怕都是天造地设,丝毫不可移动的成分。白袍靴帽固然是“布衣”孟浩然分内的装束,尤其是诗人孟浩然必然的扮相。编《孟浩然集》的王士源应是和浩然很熟的人,不错,他在序文里用来开始介绍这位诗人的“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八字,与夫陶翰《送孟六入蜀序》所谓“精朗奇素”,无一不与画像的精神相合,也无一不与孟浩然的诗境一致。总之,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再没有比孟浩然更具体的例证了。
诗人孟浩然简介(扩展7)
——**诗人穆尔简介
**诗人穆尔简介1
穆尔出生于1887年,于1909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生物系,其后转学商科并任教于**印第安大学的卡莱尔学院。1915年开始,穆尔在文学刊物《自我**者》(the Egoist)和《诗歌》(Poetry)上开始发表诗作。1919年后,与她的母亲,住在纽约布鲁克林,摩尔致力于诗歌写作和批评。在1921年在伦敦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诗歌》,1924年,穆尔出版了第二本诗集《观察》。
于1925年至1929年担任著名文学杂志《日昝》(Dial)的编辑。1935年穆尔出版了《诗选》(Selected Poems)。这本诗集收录了以前诗集中的诗歌并加入了新的作品。艾略特为《诗选》作序,这本诗集奠定了穆尔在现代诗坛上的地位。
由于早年毕业于生物系,穆尔又有着画家的敏锐。她对客观世界,特别是动物世界有着精细的观察,动物常常成为激发穆尔创作的源泉,因此穆尔被视为自然诗人。穆尔通过对细节准确、精细、详尽地、观察传达自己在道德和诗学上的观点。穆尔可视为艾略特诗歌理念忠实的'实践者,在创作中,她摒弃了个人倾向,选用精巧古怪的意象,擅长于将视觉效应和多种修辞相融合。由于诗歌的非个人化,使得穆尔的诗歌显得很中性,几乎泯灭了女性色彩,不少评论家用阳刚气(masculine)来形容穆尔的诗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