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精选10篇)
百年孤独 篇1
邓浩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3.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二.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12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18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1948年内战爆发时,他中途辍学,不久进报界工作。1954年任《观察家报》记者兼电影专栏负责人。此后,他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曾到过意、法、英、苏、波、捷、匈等国。1959年回国,担任古巴“拉丁社”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负责人。 1961年任该社驻联合国记者,后迁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伦比亚。为了抗议军人政权,他曾于是年举行“文学罢工”。1981年受军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从事文学创作。当年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担任法国—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还有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可奈何》《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枯枝败叶》《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长篇小说《恶时辰》《家长的没落》(197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三.预习诊断:
1.下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D )
A.清澈(zhe) 褴褛(lanlu) 螺钉(luo) 骷髅(kulou)
B.吹嘘(xu) 胼(bing)手胝(zhi)脚 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 干瘪(bie) 窸窣(xishu)
D.啁啾(jiu) 狩猎(shou) 砾石(li) 蝾螈(rongyuan)
2.判断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 D )
A.无可置疑 五彩缤纷 心灵手巧 难以置信 焦头烂额
B.专心致志 胡思乱想 随心所欲 小心翼翼 无所不至
C.一无所知 烟消云散 不知所措 首屈一指 无动于衷
D.同心协力 老态龙钟 振耳欲聋 循循善诱 挨家穿户
3.魔幻现实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检查预习单元知识的情况)
四.解题:
《百年孤独》以马贡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深入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说因而成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作品。
本篇课文作为《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既具有与整部长篇小说相勾连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同时又具有独立成章的表述个性。在这一章里,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的交往成为主体内容。随着吉卜赛人每一次带来的新奇的东西的不同,布恩地亚进行科学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受其影响,布恩地亚甚至想率领众人整体迁移,离开马贡多。虽然由于乌苏拉的阻拦最终没有实现,并且眼光开始转向现实生活,但布恩地亚对科学、知识的痴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应该说,作者对布恩地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贡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人物形象分析。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带领人们创建了马贡多镇,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痴迷于各种科学实验,即使失败或受伤,也从不气馁,终于靠观象仪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的科学真理。在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布恩地亚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这种向往和进取随着布恩地亚后来的发疯而夭折。
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是马贡多的创建者,也是马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终日操劳,任劳任怨。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不仅阻止了布恩地亚的搬迁计划,而且扭转着一切使布恩地亚家族混乱的倾向,是家族的守护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亚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乌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吉卜赛人的出现的意义和作用。
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艺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贡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地亚着迷、布恩地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它才要率领马贡多的人们共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当这条道路终于没有开通的时候,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墨尔基阿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还是马贡多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赛人留在马贡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奥甚至把吉卜赛人的美妙形象作为传世的回忆,讲述给后辈们听。这也就是布恩地亚与墨尔基阿德斯结下“伟大的友谊”的原因。
七.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分析。
小说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奇幻与现实相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篇课文中同样得到了体现。课文真实地描绘了吉卜赛人的到来给小镇带来的热闹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亚一次次做科学实验的情景,还有乌苏拉带领孩子们在菜地劳动、布恩地亚教孩子们知识的场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与这些真实的描绘相交织的还有许多奇幻的因素,如当吉卜赛人拽着两块磁铁走家串户时,磁铁就会使“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再加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儿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还有“奥雷良诺是第一个在马贡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满六岁了。他好静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会哭,生下来时睁着眼睛。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惊慌的神态察看着人们的脸庞。然后,他不再理会前来看望他的人们,却专心致志地盯着那棕榈叶盖的顶棚,房顶在雨水的巨大压力下眼看就要塌下来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独》这种魔幻砚实主义色彩,显然与《变形记》中的荒诞不同、《变形记》中的荒诞是整体结构上的幻想与细节描绘上的真实的结合,而《百年孤独》则是奇幻与真实的相互交织、水乳交融。
八.分析小说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记或倒叙的视角,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小说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类似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民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这种在情节演进时以“现在”为逻辑起点的时序的相互交织,一方面强化了小说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还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这内里其实隐含着作者的态度:从“现在”回顾布恩地亚家族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九.处理课后练习:(略,见教师用书)
十.课后阅读文学读本《〈百年孤独〉评析》和《百年孤独》全书,体会整个小说内容。
[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尔克斯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3.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4.通过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66年,马尔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去探求它的缘由。 二、简介作者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三、学生自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梗概 四、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明确: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业怪诞、夸张的行为和乌苏拉理智、坚定的表现,从而体会乌苏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对布恩地亚来说,科学的探索曾经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于是他用“魔铁”来开采地底下的黄金。神奇的放大镜,使他不惜用三块金币把它换来,用来试验作战武器,尽管他“多处灼伤,经久方愈”,也不能影响他的献身精神。对航海仪器的着迷,让他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甚至不为妻子的狂怒所吓退。炼金术更让他痴迷无比,他把三十枚金币投进烧锅,跟铜屑、雄黄、硫磺、铅等一起熔化,最后终使乌苏拉的这笔珍贵的遗产变成了一团粘在锅底里挖不下来的锅巴。小说细腻地表达出布恩地亚天才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科学认识的极限,从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无人之境。 乌苏拉始终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发生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伤心地哭”“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进而“忍不住了”“吼叫着”“把观像仪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继而“对吉卜赛人没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带孩子祈祷去了”,组织“全村人反对他们(吉卜赛人)”;对布恩地亚的冒险,“布置妇女反对”“以局外人的态度观察”“柔中有刚地顶了他”。由于乌苏拉的理智和坚定,最终挽救了布恩地亚家族。乌苏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乌苏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亚家族才得以日益发展。 六、课外阅读 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来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忆的视角,即作家从现在的角度来俯视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然后向人们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故事。小说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小说由“现在”起笔,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初建时期的马贡多,同时又让读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来)的遭遇。类似的句子在文中经常出现:“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许多年以后,在正规军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前一分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重温了那个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这种在情节发展中插进现时的写法,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读者的思维空间,让人领悟到小说深广的意蕴,一方面认识小说的历史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让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只稍加点拨,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三、分析小说为何定名为“孤独”,造成马贡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学生阅读全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小说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贡多的开拓、发展和毁灭。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种“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种孤独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现象,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 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探究活动 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脉络。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现有条件,或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查阅,或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参读书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武汉出版社出版。 (2)吴健恒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外国文学手册》,北京出版社出版。 优胜记略 先前阔 见识高 真能做 光荣的癩头疮 挨打的荣耀 痛苦的转移 麻木、愚昧、落后、无赖的万劫不复的奴才相 精神胜利法乃立身法宝 百年孤独(节选)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3.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二. 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12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18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1948年内战爆发时,他中途辍学,不久进报界工作。1954年任《观察家报》记者兼电影专栏负责人。此后,他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曾到过意、法、英、苏、波、捷、匈等国。1959年回国,担任古巴“拉丁社”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负责人。 1961年任该社驻联合国记者,后迁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伦比亚。为了抗议军人政权,他曾于是年举行“文学罢工”。1981年受军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从事文学创作。当年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担任法国—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还有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可奈何》《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枯枝败叶》《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长篇小说《恶时辰》《家长的没落》(197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三. 预习诊断: 1.下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D ) A.清澈(zhe) 褴褛(lanlu) 螺钉(luo) 骷髅(kulou) B. 吹嘘(xu) 胼(bing)手胝(zhi)脚 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 干瘪(bie) 窸窣(xishu) D. 啁啾(jiu) 狩猎(shou) 砾石(li) 蝾螈(rongyuan) 2.判断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 D ) A.无可置疑 五彩缤纷 心灵手巧 难以置信 焦头烂额 B.专心致志 胡思乱想 随心所欲 小心翼翼 无所不至 C.一无所知 烟消云散 不知所措 首屈一指 无动于衷 D.同心协力 老态龙钟 振耳欲聋 循循善诱 挨家穿户 3.魔幻现实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检查预习单元知识的情况) 四.解题: 《百年孤独》以马贡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深入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说因而成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作品。 本篇课文作为《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既具有与整部长篇小说相勾连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同时又具有独立成章的表述个性。在这一章里,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的交往成为主体内容。随着吉卜赛人每一次带来的新奇的东西的不同,布恩地亚进行科学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受其影响,布恩地亚甚至想率领众人整体迁移,离开马贡多。虽然由于乌苏拉的阻拦最终没有实现,并且眼光开始转向现实生活,但布恩地亚对科学、知识的痴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应该说,作者对布恩地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贡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 人物形象分析。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带领人们创建了马贡多镇,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痴迷于各种科学实验,即使失败或受伤,也从不气馁,终于靠观象仪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的科学真理。在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布恩地亚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这种向往和进取随着布恩地亚后来的发疯而夭折。 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是马贡多的创建者,也是马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终日操劳,任劳任怨。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不仅阻止了布恩地亚的搬迁计划,而且扭转着一切使布恩地亚家族混乱的倾向,是家族的守护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亚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乌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 吉卜赛人的出现的意义和作用。 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艺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贡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地亚着迷、布恩地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它才要率领马贡多的人们共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当这条道路终于没有开通的时候,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墨尔基阿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还是马贡多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赛人留在马贡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奥甚至把吉卜赛人的美妙形象作为传世的回忆,讲述给后辈们听。这也就是布恩地亚与墨尔基阿德斯结下“伟大的友谊”的原因。 七. 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分析。 小说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奇幻与现实相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篇课文中同样得到了体现。课文真实地描绘了吉卜赛人的到来给小镇带来的热闹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亚一次次做科学实验的情景,还有乌苏拉带领孩子们在菜地劳动、布恩地亚教孩子们知识的场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与这些真实的描绘相交织的还有许多奇幻的因素,如当吉卜赛人拽着两块磁铁走家串户时,磁铁就会使“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再加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儿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还有“奥雷良诺是第一个在马贡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满六岁了。他好静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会哭,生下来时睁着眼睛。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惊慌的神态察看着人们的脸庞。然后,他不再理会前来看望他的人们,却专心致志地盯着那棕榈叶盖的顶棚,房顶在雨水的巨大压力下眼看就要塌下来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独》这种魔幻砚实主义色彩,显然与《变形记》中的荒诞不同、《变形记》中的荒诞是整体结构上的幻想与细节描绘上的真实的结合,而《百年孤独》则是奇幻与真实的相互交织、水乳交融。 八. 分析小说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记或倒叙的视角,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小说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类似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民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这种在情节演进时以“现在”为逻辑起点的时序的相互交织,一方面强化了小说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还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这内里其实隐含着作者的态度:从“现在”回顾布恩地亚家族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九. 处理课后练习:(略,见教师用书) 十.课后阅读文学读本《〈百年孤独〉评析》和《百年孤独》全书,体会整个小说内容。 十一. 教学后记: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尔克斯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3.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4.通过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66年,马尔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去探求它的缘由。 二、简介作者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三、学生自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梗概 四、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明确: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业怪诞、夸张的行为和乌苏拉理智、坚定的表现,从而体会乌苏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对布恩地亚来说,科学的探索曾经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于是他用“魔铁”来开采地底下的黄金。神奇的放大镜,使他不惜用三块金币把它换来,用来试验作战武器,尽管他“多处灼伤,经久方愈”,也不能影响他的献身精神。对航海仪器的着迷,让他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甚至不为妻子的狂怒所吓退。炼金术更让他痴迷无比,他把三十枚金币投进烧锅,跟铜屑、雄黄、硫磺、铅等一起熔化,最后终使乌苏拉的这笔珍贵的遗产变成了一团粘在锅底里挖不下来的锅巴。小说细腻地表达出布恩地亚天才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科学认识的极限,从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无人之境。 乌苏拉始终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发生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伤心地哭”“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进而“忍不住了”“吼叫着”“把观像仪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继而“对吉卜赛人没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带孩子祈祷去了”,组织“全村人反对他们(吉卜赛人)”;对布恩地亚的冒险,“布置妇女反对”“以局外人的态度观察”“柔中有刚地顶了他”。由于乌苏拉的理智和坚定,最终挽救了布恩地亚家族。乌苏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乌苏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亚家族才得以日益发展。 六、课外阅读 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来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忆的视角,即作家从现在的角度来俯视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然后向人们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故事。小说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小说由“现在”起笔,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初建时期的马贡多,同时又让读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来)的遭遇。类似的句子在文中经常出现:“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许多年以后,在正规军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前一分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重温了那个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这种在情节发展中插进现时的写法,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读者的思维空间,让人领悟到小说深广的意蕴,一方面认识小说的历史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让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只稍加点拨,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三、分析小说为何定名为“孤独”,造成马贡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学生阅读全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小说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贡多的开拓、发展和毁灭。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种“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种孤独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现象,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 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探究活动 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脉络。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现有条件,或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查阅,或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参读书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武汉出版社出版。 (2)吴健恒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外国文学手册》,北京出版社出版。 一、课文语读 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伟大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这两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遥对峙。前者刻画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后者虚构了一个叫做马贡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它把读者引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相互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到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而且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甚至有人认为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深刻得让人觉得害怕。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评语中说,作者在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 的确,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根据拉丁美洲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丰富的想像,描绘出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从小镇马贡多的建立、发展直到毁灭的百年历程中,活灵活现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兴衰。马贡多镇很像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拓荒者如何翻山越岭去寻找伟大的发明;吉卜赛人如何把“文明”世界的玩意带到这个偏僻的小镇;外国垄断资本家如何侵入这个盛产香蕉的小镇;本国独裁政权如何勾结帝国主义者屠杀大批工人;人民群众如何进行流血斗争;最后,洪水、飓风和蚁群如何把这个小镇化为乌有。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出,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正如作者在《拉丁美洲的孤独》那篇演说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之后所说的:“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小说的最后一句“遭受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恰好说明了作者的主导思想:孤独的拉丁美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团结的、朝气蓬勃的拉丁美洲必将出现。 二、亮点探究 1.小说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学习:加西亚·马尔克斯花了18年的时间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并且在篇名上煞费了一番苦心。“百年”是什么意思?作家说,那是为了表示年代的久长,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又作何解释?作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有了这样的提示,读者可以从作品中寻找到造成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 2.小说开篇名句“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探究学习:小说的开头,是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是隐匿在“现在”的。在我们读过的所有作品的开局中,这个开场白真可以算得上精巧神奇了,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随后,马尔克斯用他那冷静沉着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画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们慢慢感受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 3.课下结合对整部作品的阅读,思考造成马贡多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学习: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像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4.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探究学习: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逐渐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它离不开拉丁美洲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客观条件。不少拉丁美洲当代著名作家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在拉丁美洲繁荣昌盛,是因为“它适应和植根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这种流派的创作手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这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复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是: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虽然它蒙罩着一层神秘的外壳,但通过它的折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 5.小说中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有哪些? 探究学习: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复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像,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溯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是魔幻化了的: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 三、选题设计 1.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脉络。 研究方法: 可以3—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现有条件,或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查阅,或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参读书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武汉出版社出版。 (2)吴健恒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外国文学手册》,北京出版社出版。 (4)达·萨尔迪瓦尔著,胡真才、卞双成译《追根溯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2.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逊;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逊。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孤独”的,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屈原的孤独”或“鲁迅的孤独”。 研究方法: (同上) 参读书目: (1)金开诚等《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出版。 (2)曹尧德《屈子传》,花城文艺出版社出版。 (3)《鲁迅生平史料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④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导学新概念]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流派。它的特点是在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部经典性作品。小说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展示了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拉美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课本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一章,叙述了布恩地亚和乌苏拉夫妇在马贡多创业时期的生活。 小说篇幅较长,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熟悉故事情节。小说描写的马贡多的创业经历,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从而展现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这一点是自读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思考造成马贡多的原因。 [资料显示屏] 1966年,马尔克斯的长篇力作分别在拉美和欧洲的多家报刊上连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为作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1982年,马尔克斯由于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修订本·下)》,崔宝衡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9页、320页] 魔幻现实主义被应用于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则始于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虚构的小镇马贡多以及居住在马贡多的布恩地亚一家100年间的变迁,反映哥伦比亚的历史。其中充满离奇怪诞的情节和人物,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这种独特的风格,引起读书界和评论界强烈的兴趣,认为是现代小说创作中一种新流派的代表,因而借用美术上与此近似的新流派的名词,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近年来,拉丁美洲文学评论界趋向于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一)》第723页、724页] 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结尾) 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布恩地亚和他的妻子乌苏拉为了逃避厄运的纠缠,和朋友们一同来到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创建了马贡多小村镇。布恩地亚作为年轻的族长,跟大伙一块劳动,为全村谋福利。由于吉卜赛人的引诱,他迷上了磁铁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发现世界奇迹。失败后,他又打算开辟一条道路,让马贡多和那些发明连接起来,结果又失败了。他想离开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镇,但由于乌苏拉的反对,也失败了。从此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不再理睬家务和公益活动。 布恩地亚家族在乌苏拉的主持下日益发展。他们盖起了迷宫一样的住宅,积聚了不少财产。 乌苏拉坚持要寻找因与情妇皮拉有了孩子而随吉卜赛人出走的大儿子阿卡迪奥,无意中打通了马贡多与外界的联系。马贡多开始出现了机器、镇长、教会、自动钢琴…… 由于布恩地亚的二儿子奥雷良诺在国内战争中成了自由派领袖,他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变得残酷、乖戾、衰老,在停火协议签订后,他开枪自杀未遂,从此蜗居小作坊。他的17个儿子长大后均被敌人杀害。 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第四代时,马贡多来了许多外国人,他们残酷剥削本地居民,激起了强烈反抗,政府军奉命镇压罢工者,马贡多在天灾人祸中萧条得可怕。 布恩地亚家族的女儿阿玛兰塔在接受了外国文明的熏陶后,偕丈夫回到马贡多,满腔热情地要重建马贡多,但她又堕入情网,与自己的外甥奥雷良诺发疯似地相爱,并且生出了一个带着一条猪尾巴的儿子。阿玛兰塔因大出血丧命,婴儿则被蚂蚁咬死。小奥雷良诺在惨象环生的刺激下,终于解读了吉卜赛人在一百年前写下的羊皮书,上边记载着马贡多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记载着这个家族每个人的归宿。当他全部译完的一瞬间,一阵飓风把马贡多从地面上一扫而光,遭受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再出现第二次了。 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过程为经线,浓缩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以魔幻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导语设计:1966年,马尔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去探求它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见导语设计) 二、简介作者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三、学生自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梗概。 四、把握布恩地亚怪诞、夸张的行为和乌苏拉理智、坚定的表现,从而体会乌苏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对布恩地亚来说,科学的探索曾经是高于一切的。他“想象力极其丰富”“想象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为了证明磁铁的采金功能,“信不过吉卜赛人的诚实”,用一头骡子和一群山羊从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手中换来两块磁铁。他查遍了整个地区,只发掘出一副15世纪的盔甲。这骡子和山羊是乌苏拉要振兴家业的,“但她劝阻不了他”。为了证明放大镜的战略威力,布恩地亚“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亲自置身于太阳光的焦点之下,结果多处灼伤”。这放大镜是用两块磁铁和三块殖民地时期的金币换的,为此乌苏拉“伤心地哭了”,因为“金币是她父亲劳累一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的一部分”,她是“等个良机作本钱用”的,她被布恩地亚“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试验失败后,布恩地亚收下了诚实的吉卜赛人送来的地图和航海仪器。他“长达数月的雨季闭门不出”“当他能熟练地操作仪器时,他对空间有了认识”“他发着高烧,抖抖索索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此时全村的人都以为他“已经精神失常”,乌苏拉“再也忍不住了”,一气之下把他的观象仪摔碎。当吉卜赛人送给布恩地亚一间炼金试验室并做了演示后,布恩地亚见炼金术配方简单,又被迷住了。本来乌苏拉对吉卜赛人没什么好印象,也不信那一套,但“拗不过丈夫,又让了步”。结果,“乌苏拉的这笔珍贵的祖产变成了一团粘在锅底里挖不下来的锅巴”。当吉卜赛人把假牙的原理告诉布恩地亚后,他的情绪又变坏了,他意识到“世界上正在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可我们还在过着毛驴似的生活”。长期以来,对马贡多的社会创造精神,此时已“烟消云散”。原来的“富有闯荡精神的、整洁的”布恩地亚,已经变成了“一个外表怠惰、衣着马虎的人”。他带上了几个人,为了“把马贡多同伟大的发明联系起来”“轻率地开始了冒险”。他设想出把马贡多“迁移到更合适的地方去的计划”。对此,乌苏拉“抢了先”“像蚂蚁似地通过秘密而又不懈的工作”“布置好让全村妇女反对男人们随心所欲的计划”“以一种局外人的态度观察着他”“对他的远见毫不动心”。小说细腻地表达出布恩地亚天才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科学认识的极限,从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无人之境。乌苏拉始终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发生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伤心地哭”“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进而“忍不住了”“吼叫着”“把观象仪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继而“对吉卜赛人没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带孩子祈祷去了”,组织“全村人反对他们(吉卜赛人)”;对布恩地亚的冒险,“布置妇女反对”“以局外人的态度观察”“柔中有刚地顶了他”。由于乌苏拉的理智和坚定,最终挽救了布恩地亚家族。乌苏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乌苏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亚家族才得以日益发展。 五、思考:作者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让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只稍加点拨,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设计B 探究性学习:探讨小说的主题。 小说为何定名为“孤独”,造成马贡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学生阅读全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小说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贡多的开拓、发展和毁灭。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种“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种孤独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现象,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设计C 拓展阅读:的开头,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它在整个作品的时空拓展、情节安排、人物关系、气氛营造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具体分析这一开头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个开头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叙述者站在某个不确定的“现在”,讲述“多年之后”的一个“将来”,然后又从这个“将来”回眸到“那久远的一天”的“过去”。一句话中包含了现在、将来、过去,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时间圈。这个由39个字组成的句子是作者在中处理时间的“纲领”。 从本质上讲,那个“现在”,那“多年之后”,“那久远的一天下午”三个时间段,只是事件先后的排列不同,但一切均已发生,均已存在,一切都属于回忆。 邓浩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3.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现实主义创作引入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二.介绍马尔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镇,父亲原来学医,后来成了当地邮电所报务员。外祖父马尔克斯·伊瓜兰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党人。阿拉卡塔卡镇过去是美国公司的香蕉种植园,在“香蕉热”时期有过繁荣的阶段,后来,国际市场上香蕉的价格暴跌,美国公司撤离,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来,社会矛盾随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政府派军警来镇压,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迁。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独、萧条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经常对他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讲故事能手,对他讲了许多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她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继续存在,为了不让亡灵们感到孤独,她特地为亡灵们安排了两间空房经常与他们谈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姨妈也笃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将要死亡,便坦然地躲进自己的房间,成天在里面织尸衣。孤独而带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独有的审美情趣。 12岁时,作家来到首都波哥大教会学校读书。18岁后在波哥大大学读法律,参加了自由党。1948年内战爆发时,他中途辍学,不久进报界工作。1954年任《观察家报》记者兼电影专栏负责人。此后,他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曾到过意、法、英、苏、波、捷、匈等国。1959年回国,担任古巴“拉丁社”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负责人。 1961年任该社驻联合国记者,后迁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伦比亚。为了抗议军人政权,他曾于是年举行“文学罢工”。1981年受军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伦比亚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从事文学创作。当年因《百年孤独》的成功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担任法国—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还有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可奈何》《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中篇小说《伊莎白尔在马贡多的观雨独白》《枯枝败叶》《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等;长篇小说《恶时辰》《家长的没落》(197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三.预习诊断: 1.下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D ) A.清澈(zhe) 褴褛(lanlu) 螺钉(luo) 骷髅(kulou) B.吹嘘(xu) 胼(bing)手胝(zhi)脚 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 干瘪(bie) 窸窣(xishu) D.啁啾(jiu) 狩猎(shou) 砾石(li) 蝾螈(rongyuan) 2.判断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 D ) A.无可置疑 五彩缤纷 心灵手巧 难以置信 焦头烂额 B.专心致志 胡思乱想 随心所欲 小心翼翼 无所不至 C.一无所知 烟消云散 不知所措 首屈一指 无动于衷 D.同心协力 老态龙钟 振耳欲聋 循循善诱 挨家穿户 3.魔幻现实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检查预习单元知识的情况) 四.解题: 《百年孤独》以马贡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深入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说因而成为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性作品。 本篇课文作为《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既具有与整部长篇小说相勾连的艺术与思想特质,同时又具有独立成章的表述个性。在这一章里,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的交往成为主体内容。随着吉卜赛人每一次带来的新奇的东西的不同,布恩地亚进行科学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受其影响,布恩地亚甚至想率领众人整体迁移,离开马贡多。虽然由于乌苏拉的阻拦最终没有实现,并且眼光开始转向现实生活,但布恩地亚对科学、知识的痴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应该说,作者对布恩地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贡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人物形象分析。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带领人们创建了马贡多镇,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来的科学与文明,痴迷于各种科学实验,即使失败或受伤,也从不气馁,终于靠观象仪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的科学真理。在闭塞落后的马贡多,布恩地亚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这种向往和进取随着布恩地亚后来的发疯而夭折。 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形象。她是马贡多的创建者,也是马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终日操劳,任劳任怨。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不仅阻止了布恩地亚的搬迁计划,而且扭转着一切使布恩地亚家族混乱的倾向,是家族的守护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亚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乌苏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吉卜赛人的出现的意义和作用。 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艺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贡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地亚着迷、布恩地亚痴迷的不仅是这些物件,更是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学与文明。正是受了这些物件的影响,它才要率领马贡多的人们共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当这条道路终于没有开通的时候,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墨尔基阿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还是马贡多与外界联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赛人留在马贡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奥甚至把吉卜赛人的美妙形象作为传世的回忆,讲述给后辈们听。这也就是布恩地亚与墨尔基阿德斯结下“伟大的友谊”的原因。 七.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分析。 小说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奇幻与现实相交织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篇课文中同样得到了体现。课文真实地描绘了吉卜赛人的到来给小镇带来的热闹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亚一次次做科学实验的情景,还有乌苏拉带领孩子们在菜地劳动、布恩地亚教孩子们知识的场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与这些真实的描绘相交织的还有许多奇幻的因素,如当吉卜赛人拽着两块磁铁走家串户时,磁铁就会使“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再加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儿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还有“奥雷良诺是第一个在马贡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满六岁了。他好静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会哭,生下来时睁着眼睛。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惊慌的神态察看着人们的脸庞。然后,他不再理会前来看望他的人们,却专心致志地盯着那棕榈叶盖的顶棚,房顶在雨水的巨大压力下眼看就要塌下来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独》这种魔幻砚实主义色彩,显然与《变形记》中的荒诞不同、《变形记》中的荒诞是整体结构上的幻想与细节描绘上的真实的结合,而《百年孤独》则是奇幻与真实的相互交织、水乳交融。 八.分析小说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记或倒叙的视角,即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说情节铺展的逻辑起点却是“现在”。小说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类似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民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这种在情节演进时以“现在”为逻辑起点的时序的相互交织,一方面强化了小说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还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这内里其实隐含着作者的态度:从“现在”回顾布恩地亚家族的“过去”展望它的“未来”。 九.处理课后练习:(略,见教师用书) 十.课后阅读文学读本《〈百年孤独〉评析》和《百年孤独》全书,体会整个小说内容。 文/李振林 [导学新概念] 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流派。它的特点是在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部经典性作品。小说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展示了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拉美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课本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一章,叙述了布恩地亚和乌苏拉夫妇在马贡多创业时期的生活。 小说篇幅较长,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熟悉故事情节。小说描写的马贡多的创业经历,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从而展现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这一点是自读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 [资料显示屏] 1966年,马尔克斯的长篇力作《百年孤独》分别在拉美和欧洲的多家报刊上连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为作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1982年,马尔克斯由于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修订本·下)》,崔宝衡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9页、320页] 魔幻现实主义被应用于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则始于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以虚构的小镇马贡多以及居住在马贡多的布恩地亚一家100年间的变迁,反映哥伦比亚的历史。其中充满离奇怪诞的情节和人物,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这种独特的风格,引起读书界和评论界强烈的兴趣,认为是现代小说创作中一种新流派的代表,因而借用美术上与此近似的新流派的名词,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近年来,拉丁美洲文学评论界趋向于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当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一)》第723页、724页] 这手稿上所写的事情过去不曾,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因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百年孤独》结尾) 《百年孤独》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布恩地亚和他的妻子乌苏拉为了逃避厄运的纠缠,和朋友们一同来到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创建了马贡多小村镇。布恩地亚作为年轻的族长,跟大伙一块劳动,为全村谋福利。由于吉卜赛人的引诱,他迷上了磁铁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发现世界奇迹。失败后,他又打算开辟一条道路,让马贡多和那些发明连接起来,结果又失败了。他想离开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镇,但由于乌苏拉的反对,也失败了。从此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不再理睬家务和公益活动。 布恩地亚家族在乌苏拉的主持下日益发展。他们盖起了迷宫一样的住宅,积聚了不少财产。 乌苏拉坚持要寻找因与情妇皮拉有了孩子而随吉卜赛人出走的大儿子阿卡迪奥,无意中打通了马贡多与外界的联系。马贡多开始出现了机器、镇长、教会、自动钢琴…… 由于布恩地亚的二儿子奥雷良诺在国内战争中成了自由派领袖,他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变得残酷、乖戾、衰老,在停火协议签订后,他开枪自杀未遂,从此蜗居小作坊。他的17个儿子长大后均被敌人杀害。 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第四代时,马贡多来了许多外国人,他们残酷剥削本地居民,激起了强烈反抗,政府军奉命镇压罢工者,马贡多在天灾人祸中萧条得可怕。 布恩地亚家族的女儿阿玛兰塔在接受了外国文明的熏陶后,偕丈夫回到马贡多,满腔热情地要重建马贡多,但她又堕入情网,与自己的外甥奥雷良诺发疯似地相爱,并且生出了一个带着一条猪尾巴的儿子。阿玛兰塔因大出血丧命,婴儿则被蚂蚁咬死。小奥雷良诺在惨象环生的刺激下,终于解读了吉卜赛人在一百年前写下的羊皮书,上边记载着马贡多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记载着这个家族每个人的归宿。当他全部译完的一瞬间,一阵飓风把马贡多从地面上一扫而光,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再出现第二次了。 《百年孤独》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过程为经线,浓缩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以魔幻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导语设计:1966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孤独》,去探求它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见导语设计) 二、简介作者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三、学生自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梗概。 四、把握布恩地亚怪诞、夸张的行为和乌苏拉理智、坚定的表现,从而体会乌苏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对布恩地亚来说,科学的探索曾经是高于一切的。他“想象力极其丰富”“想象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为了证明磁铁的采金功能,“信不过吉卜赛人的诚实”,用一头骡子和一群山羊从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手中换来两块磁铁。他查遍了整个地区,只发掘出一副15世纪的盔甲。这骡子和山羊是乌苏拉要振兴家业的,“但她劝阻不了他”。为了证明放大镜的战略威力,布恩地亚“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亲自置身于太阳光的焦点之下,结果多处灼伤”。这放大镜是用两块磁铁和三块殖民地时期的金币换的,为此乌苏拉“伤心地哭了”,因为“金币是她父亲劳累一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的一部分”,她是“等个良机作本钱用”的,她被布恩地亚“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试验失败后,布恩地亚收下了诚实的吉卜赛人送来的地图和航海仪器。他“长达数月的雨季闭门不出”“当他能熟练地操作仪器时,他对空间有了认识”“他发着高烧,抖抖索索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此时全村的人都以为他“已经精神失常”,乌苏拉“再也忍不住了”,一气之下把他的观象仪摔碎。当吉卜赛人送给布恩地亚一间炼金试验室并做了演示后,布恩地亚见炼金术配方简单,又被迷住了。本来乌苏拉对吉卜赛人没什么好印象,也不信那一套,但“拗不过丈夫,又让了步”。结果,“乌苏拉的这笔珍贵的祖产变成了一团粘在锅底里挖不下来的锅巴”。当吉卜赛人把假牙的原理告诉布恩地亚后,他的情绪又变坏了,他意识到“世界上正在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可我们还在过着毛驴似的生活”。长期以来,对马贡多的社会创造精神,此时已“烟消云散”。原来的“富有闯荡精神的、整洁的”布恩地亚,已经变成了“一个外表怠惰、衣着马虎的人”。他带上了几个人,为了“把马贡多同伟大的发明联系起来”“轻率地开始了冒险”。他设想出把马贡多“迁移到更合适的地方去的计划”。对此,乌苏拉“抢了先”“像蚂蚁似地通过秘密而又不懈的工作”“布置好让全村妇女反对男人们随心所欲的计划”“以一种局外人的态度观察着他”“对他的远见毫不动心”。小说细腻地表达出布恩地亚天才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科学认识的极限,从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无人之境。乌苏拉始终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发生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伤心地哭”“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进而“忍不住了”“吼叫着”“把观象仪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继而“对吉卜赛人没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带孩子祈祷去了”,组织“全村人反对他们(吉卜赛人)”;对布恩地亚的冒险,“布置妇女反对”“以局外人的态度观察”“柔中有刚地顶了他”。由于乌苏拉的理智和坚定,最终挽救了布恩地亚家族。乌苏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乌苏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亚家族才得以日益发展。 五、思考:作者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让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只稍加点拨,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设计B 探究性学习:探讨小说的主题。 小说为何定名为“孤独”,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学生阅读全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小说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贡多的开拓、发展和毁灭。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种“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种孤独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现象,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设计C 拓展阅读:《百年孤独》的开头,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它在整个作品的时空拓展、情节安排、人物关系、气氛营造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具体分析这一开头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个开头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叙述者站在某个不确定的“现在”,讲述“多年之后”的一个“将来”,然后又从这个“将来”回眸到“那久远的一天”的“过去”。一句话中包含了现在、将来、过去,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时间圈。这个由39个字组成的句子是作者在《百年孤独》中处理时间的“纲领”。 从本质上讲,那个“现在”,那“多年之后”,“那久远的一天下午”三个时间段,只是事件先后的排列不同,但一切均已发生,均已存在,一切都属于回忆。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尔克斯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3.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4.通过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66年,马尔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去探求它的缘由。 二、简介作者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三、学生自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梗概 四、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明确: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业怪诞、夸张的行为和乌苏拉理智、坚定的表现,从而体会乌苏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对布恩地亚来说,科学的探索曾经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于是他用“魔铁”来开采地底下的黄金。神奇的放大镜,使他不惜用三块金币把它换来,用来试验作战武器,尽管他“多处灼伤,经久方愈”,也不能影响他的献身精神。对航海仪器的着迷,让他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甚至不为妻子的狂怒所吓退。炼金术更让他痴迷无比,他把三十枚金币投进烧锅,跟铜屑、雄黄、硫磺、铅等一起熔化,最后终使乌苏拉的这笔珍贵的遗产变成了一团粘在锅底里挖不下来的锅巴。小说细腻地表达出布恩地亚天才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科学认识的极限,从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无人之境。 乌苏拉始终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发生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伤心地哭”“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进而“忍不住了”“吼叫着”“把观像仪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继而“对吉卜赛人没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带孩子祈祷去了”,组织“全村人反对他们(吉卜赛人)”;对布恩地亚的冒险,“布置妇女反对”“以局外人的态度观察”“柔中有刚地顶了他”。由于乌苏拉的理智和坚定,最终挽救了布恩地亚家族。乌苏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乌苏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亚家族才得以日益发展。 六、课外阅读 阅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来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忆的视角,即作家从现在的角度来俯视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然后向人们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故事。小说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小说由“现在”起笔,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初建时期的马贡多,同时又让读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来)的遭遇。类似的句子在文中经常出现:“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许多年以后,在正规军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前一分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重温了那个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这种在情节发展中插进现时的写法,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读者的思维空间,让人领悟到小说深广的意蕴,一方面认识小说的历史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让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只稍加点拨,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三、分析小说为何定名为“孤独”,造成马贡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学生阅读全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小说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贡多的开拓、发展和毁灭。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种“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种孤独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现象,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 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探究活动 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脉络。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现有条件,或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查阅,或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参读书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武汉出版社出版。 (2)吴健恒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外国文学手册》,北京出版社出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尔克斯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3.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4.通过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66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孤独》,去探求它的缘由。 二、简介作者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三、学生自读小说,熟悉故事情节,编写故事梗概 四、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明确: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远征队的人“一个个像梦游病人似的,借助着萤火虫微弱的闪光,在这恶梦般的天地中行进。他们不能往回走,因为有一种新的植物转眼间就会长大起来,不一会就会把他们边走边开的小路封闭了”等等,这些奇幻的因素与真实的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业怪诞、夸张的行为和乌苏拉理智、坚定的表现,从而体会乌苏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对布恩地亚来说,科学的探索曾经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于是他用“魔铁”来开采地底下的黄金。神奇的放大镜,使他不惜用三块金币把它换来,用来试验作战武器,尽管他“多处灼伤,经久方愈”,也不能影响他的献身精神。对航海仪器的着迷,让他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甚至不为妻子的狂怒所吓退。炼金术更让他痴迷无比,他把三十枚金币投进烧锅,跟铜屑、雄黄、硫磺、铅等一起熔化,最后终使乌苏拉的这笔珍贵的遗产变成了一团粘在锅底里挖不下来的锅巴。小说细腻地表达出布恩地亚天才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科学认识的极限,从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无人之境。 乌苏拉始终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发生的一切。她由“劝阻不了”“伤心地哭”“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进而“忍不住了”“吼叫着”“把观像仪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继而“对吉卜赛人没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带孩子祈祷去了”,组织“全村人反对他们(吉卜赛人)”;对布恩地亚的冒险,“布置妇女反对”“以局外人的态度观察”“柔中有刚地顶了他”。由于乌苏拉的理智和坚定,最终挽救了布恩地亚家族。乌苏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乌苏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亚家族才得以日益发展。 六、课外阅读 阅读《百年孤独》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本文独特的叙事角度 从总体上来看,小说基本保持了一种追忆的视角,即作家从现在的角度来俯视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然后向人们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故事。小说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小说由“现在”起笔,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初建时期的马贡多,同时又让读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来)的遭遇。类似的句子在文中经常出现:“许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定期的驿道,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也从这一地区经过时,看到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烧焦的龙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这时,他才相信这一段历史并非父亲杜撰的产物”;“许多年以后,在正规军军官命令行刑队开枪前一分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重温了那个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这种在情节发展中插进现时的写法,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读者的思维空间,让人领悟到小说深广的意蕴,一方面认识小说的历史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像的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让学生反复品味,教师只稍加点拨,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确:魔幻与现实相结合是这部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而这些描写又被作者放置在一个精心营造的魔幻氛围之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扑朔迷离的奇迹,使小说笼罩着浓厚的魔幻气氛,从而展现出一个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三、分析小说为何定名为“孤独”,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学生阅读全文、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小说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贡多的开拓、发展和毁灭。布恩地亚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种“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尽管也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写这种孤独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现象,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整个社会,成为民族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 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 探究活动 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百年孤独》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脉络。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现有条件,或上网查询,或到图书馆查阅,或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参读书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武汉出版社出版。 (2)吴健恒译《拉丁美洲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外国文学手册》,北京出版社出版。百年孤独 篇2
百年孤独 篇3
百年孤独 篇4
百年孤独 篇5
百年孤独 篇6
百年孤独 篇7
百年孤独 篇8
百年孤独 篇9
百年孤独 篇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