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无锡市12家系统集成公司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欢迎大家参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4年,目前专业在校生人数为387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兼职兼课教师23人。2005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特色专业,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列为全国高职示范重点建设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无锡市12家系统集成公司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科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智能化楼宇实训室,按“六步法”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江苏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专业教师先后到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印度等国家与地区学习访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课程3门,无锡市精品课程2门;编写江苏省精品教材2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中已有多人成为所在公司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在公司承接的无锡机场、无锡市政府新办公大楼、湖滨饭店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需求与专业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增大和速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无锡地区智能建筑市场也在飞速发展,已有从事智能建筑的企业100多家,每年营业额达到几十亿元,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
为适应地区经济建设结构的调整,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市场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就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适时调整服务方向,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方向。
三、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有:智能化弱电系统综合布线与施工管理员、弱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员、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助理管理员、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技术员、楼宇自控系统编程与调试员、计算机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技术员。
四、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综合布线、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弱电系统控制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楼宇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与施工、计算机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修课程有:C++程序设计、智能楼宇工程制图、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开发、智能化综合布线、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楼宇自控设备的编程与实施、数据库应用开发课程设计、网络工程实训、智能化楼宇综合实训。
六、校内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先后投资360余万元联合无锡市冠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集成企业共建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包括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项实训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综合实训室、智能化综合布线实训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供配电实训室、智能楼宇视频会议实训室等,可满足《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楼宇供配电技术》、《智能化综合布线》等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实践教学需要。这些实训室选择典型的智能楼宇弱电子系统,采用智能楼宇行业主流的弱电系统设备,实践性强,与市场需求的动手能力结合紧密。
七、校外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拓了11家具有建设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资质的弱电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江苏蓝深远望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江苏富润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冠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开拓信息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无锡中科新瑞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校企实习实训协议,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实施“讲专业看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实践教学,运行情况良好。
八、技能大赛成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于2010年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比赛二等奖。
九、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9.58%,较高的就业率是多年来从学院到分院(系)到教研室,全员树立危机意识,高度重视和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果;是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制度保障的成果;是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特别是校企合作成功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不断巩固和深化的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