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廉政的话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怀,不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后人做出了榜样,更留下了大量家书,教育后辈要居官清廉,勤于政务,生活节俭。这些家书无不寄予了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其中有许多成为掷地有声、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今天读来仍受益匪浅。
《晋书·陶侃母湛氏传》中记载,陶侃初为浔阳县小吏,管理渔业。有一天,他托人送给母亲一瓦罐糟鱼。哪知母亲拒收官物,将鱼封好退还,并修书一封责备儿子:“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陶侃谨记母亲教诲,勤政廉政,颇有政绩。有一次,鄱阳孝廉范逵前来拜访,见陶母家徒四壁,陶母剪发卖给邻人供其酒食时,叹道:“非此母不生此子。”陶母封鱼截发待客的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
唐代宰相崔涣的父亲在外做官时,崔涣的祖母曾作《诫子》一书,开头引用了她表哥屯田郎中辛玄驭的话:“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恶消息。”崔涣的祖母“常重此言,以为确论”。书中还写道:“仕宦者,多将钱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问此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馀资,诚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何别?”崔涣的父亲在唐高宗时曾任中书令,执掌都督职权,遵母命居官清廉,后崔涣官至宰相,更不受私谒,及至崔涣的儿子崔纵、孙子崔碣,都以清廉、正直被世人称道。
北魏名臣源贺屡立战功,封陇西王,虽官高禄丰,但清廉节俭 。公元479年,源贺自料不久于人世,便作《遗令诸子》一书,告诫儿子:“忠勤以事君,清约以临己。吾终之后,所葬,时服单椟,足申孝心,刍灵明器,一无用也。”在风行厚葬的封建社会,源贺身居高位却遗令薄葬,的确难能可贵 。源贺的两个儿子后来也都做了高-官,他们都清廉节俭,有名于时。
此外,像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俭以养德”,明末朱柏庐《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更是人们历来传诵的名句。
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
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这首诗是一个叫朱良的人,得知海瑞去世,去海瑞家吊唁是所见真实写照。
海瑞是中国人们心中的清官,但在近代史上“文-化-大-革-命”中却变成了众矢之人 。《海瑞罢官》的历史剧作者吴晗也含冤而死(包括他的夫人) 。在1966年以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为导火线,引发了一场 “文-化-大-革-命”。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祖籍福建,回族,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这个人确与罢官有缘,在明朝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从嘉靖二十八年中举,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初任福建南平县教谕(相当于现在县教育局局长)一个八品小官,到万历十五年(公元1589年)十月十四日病死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位上(管监察的二品高-官,)他在仕途上三十三年,多次罢官,后又多次复职,但每次罢官后复职都升一级,当然在官场上有很深层原因,非常复杂,这里只能暂且不谈……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官吏集团极为引人注目,它垄断权力,掌握法律,控制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命运。支配这个集团的行为—遵循原则,本应该是“忠君爱民,清正廉明”,但他们所做的一切行为与遵循原则相去甚远 。在官吏集团背后有一套长期遵循不成文的规则,也叫灰色规则,不遵循这个规则,很难在官场生存下去。海瑞多次罢官就有其中原因,你要遵循这些灰色规则,就必定是贪官 。据某历史学家考证,当时一个县令的俸金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不足千元(生活水平低),据说连上任的路费都在俸金中开支,那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数千里的车马劳顿,远道有的要走数月才能到达,多数是亲朋好友支持,除此外要赡养父母,养家室儿子,招待上面来人,款待亲友来访等等。
海瑞在我们浙江淳安县(当时属于严州府)当县令时,某年农忙季节,某钦差大人下来,沿途官吏敬送礼物,多得装了几船,要县令派民夫去拉纤,他为了不骚农事,就自己带了一帮衙役亲自去背纤,给那个钦差大臣非常难堪,这个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他当官时,家中蔬菜都亲自种植,酒肉之类很少食用,海瑞四岁时死了父亲,依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是个孝子,他母亲生日买了两斤肉,当时就作为一件新闻,在官场上传播,连总督大人也忍不住用大惊小怪的口气对别人说:“你们知不知道海瑞买了肉,买了两斤,两斤哪!”
海瑞做户部侍郎时,他先买好棺材,迁返家属,安置僮仆,胆敢冒死上疏痛斥嘉靖皇帝种种弊端,触怒嘉靖被关进大牢论死,差点杀了头,幸亏首辅徐阶、尚书王光升千方百计保住性命,因此海瑞与徐阶关系很深。当海瑞升任应天府巡按时,对徐阶在家乡多圈地霸占一案,仍铁面无私,还是按章程办事。
从历史上来看海瑞不贪污,不受贿,也不接受任何灰色收入。当他做了大官,更严以律己,到下面去巡视,一律不允许官员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只在考虑到朝廷大员来临时,稍存体面,简单规定少量鸡、鱼、肉各一样,蔬菜几碟。海瑞的一生始终如一坚持他的清廉,甚至达到不近人情或匪夷所思的地步,新官上任,旧友高升,总有人来送礼品、礼金,以示祝贺,只要数额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一点意思也没有,他公开贴出告示:“……今日做了朝廷官,便于家居之私不同”“被酬此答,殊是虚繁,却之不为已甚”,然后当真把别人送的礼品一一退还,连老朋友远道送来的礼,也不例外,至于公家便宜,更是一分不沾 。海瑞临终前,户部送来多算柴金五钱银子,其实五钱银子,算不了什么,但他还是清算退回,他却不肯为这蝇头小利毁了自己一世清白,他死后检点行囊,俸金八两,葛布一块,旧衣数件而已,连挂在灵堂前的帐幔也是破旧之物。
古人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知府是正四品,对一个二品大员的高-官,留下百余银子,都够不到一个零头,严嵩倒台抄家财,单单白银一项就抄出二百万两之多 。海瑞这样清官,百姓当然由衷地拥护,而官员们嘴上不便多说,心里却说不出嫌恶和腻味,当他升任应天府(南京)巡抚,他的清廉让人闻风丧胆,应天地区的官吏纷纷想法托关系,要求改任他地,弄得同僚们又恨又怕,说明他在官场上是很孤立的。
海瑞一生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他的道德水平很高,虽然有很多地方有点不通人情世故,但海瑞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批评强权,他的清廉不但名副其实,而且难能可贵,这就是开场白的这首诗,也深深的反映他一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