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才个人简历袁文才简介资料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袁文才个人简历_袁文才简介资料_袁文才经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文才,原名袁选三,江西宁冈人,出生于1898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30年2月23日,袁文才被龙超清等人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年仅32岁。袁文才个人简历_袁文才简介资料_袁文才经历 人物生平 早期1898年10月生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袁文才是客家人,与当地土籍有较深的矛盾。1921年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
早年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当地的马刀队,任参谋长。1926年秋,“马刀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同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前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1927年7月,根据党的指示,会同王佐等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同时,成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自卫军副总指挥。后来敌人反扑占领了永新县城,袁文才见敌人势众,带领农民自卫队保护中共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刘珍、贺子珍等迅速撤回宁冈茅坪一带。后来国民党调一个团的正规军进山“追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利用山高林密的天然屏障,灵活指挥,将部队化整为零,出没无常,有利就打,不利就躲,历时一个多月,拖得国民党“追剿”军精疲力尽,不得不退下山去。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后,在此会见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向袁文才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前途。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为革命掌握好枪杆子。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并慷慨地回赠1000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并表示他接受整编,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袁文才领导的赣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从此,这支队伍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及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4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文才仍任团长。先后率部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城、龙源口、黄洋界、坳头陇等战斗。曾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
1929年1月,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文才任红4军参谋长,随军出征。不久独自返回井冈山,任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
解放后全国解放后,袁文才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5月,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特地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接到井冈山宾馆,亲切地称她“袁文嫂子”,向她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照了相。袁文才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人物墨迹这是1927年袁文才在井冈山亲笔写给毛泽东的信札原件,写在两张白宣纸上,笔迹流畅,用辞文雅。时间当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全文:“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聘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向井冈山地区转移,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载:“十月三日……决定通过地方党组织争取当地袁文才、王佐两支武装”。据何长工在“改造王佐部队”一文中回忆到:“一九二八年初,毛泽东同志决定派我上井冈山去做王佐的工作。王佐是坐镇井冈山上的上皇帝,他和袁文才一文一武,是上客籍的两个领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我便向他提出扩编的问题—一建议王、袁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一个团。王佐也有此心,他说去和他们的u2018老庚u2019商讨。他所谓的u2018老庚u2019即袁文才。此人是个知识分子,参加过大革命,思想比王佐进步些,他是客籍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宁冈县委书记龙兆卿同志对他做了一些争取工作,王佐愿意改编,他那一关就不难通过了。”
1928年1月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经过团结改造,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后来,两人先后被错杀。
毛泽东1965年5月重返井冈山,多次谈话中都提到打开山门,迎接他上山的两位u2018绿林u2019好汉袁文才和王佐。当时二人的夫人还在,据在场的人回忆,当时毛主席哺哺念道:“两位嫂子”。汪东兴把两位“嫂子”袁妻谢梅香、王妻罗夏娥接到宾馆。故人相逢,毛泽东格外激动地握着她俩的手说:“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谢梅香和罗夏斌噙着热泪,半晌才吐出一句话:“想不到您老人家还记挂着我们。”以后,每逢来访,谢、罗二人都要拿出珍藏的照片对人们说:“毛主席还同我照了相呢。”
根据信中的内容,此信当在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之后,也就是袁文才、王佐未接受改编以前所书写可以说此信稿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文献,有着重要价值。
人物之死 与土匪关系袁文才之死的来龙去脉
关于“袁文才、王佐与土匪关系”的讨论
1928年底,国民党调动了三万余人的兵力,对井冈山实施围困战术。由于这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加上经济上的封锁更加严密,红四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之中。
面对这种困难,毛泽东、朱德等在1929年1月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柏露会议,决定实施毛泽东提出的“围魏救赵”战略,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率领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朱、毛率领红四军主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挥师下山,直出赣南,从而达到内线坚守与外线作战相结合。
1月7日中午,柏露会议正式结束,代表们纷纷起身离座。时任中共红四军前委书记兼红四军政委的毛泽东,忙向鱼贯而出的彭德怀、谭震林以及湘赣边界特委书记邓乾元、中共永新县委书记龙超清、宁冈县委书记王怀等人招了招手,将他们留了下来。
毛泽东抓过身旁的布包,环视了众人一眼,抖落出已经传达过的中共六大文件。他用手指着《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的章节,说:“让大家留一下,是要传达一个文件。上午传达时,袁文才、王佐在,我跳过了这一段。”
大家一听,立即睁大眼睛,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是中央u2018关于与土匪的关系u2019一节”,毛泽东抬眼看看大家,又念了起来,“暴动前可以同他们联盟,暴动后则应解除其武装并消灭其领袖……这是保持地方秩序的先决前提。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暴动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土匪而浸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便危险异常。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念完这一段,毛泽东放下文件,心情沉重地说:“你们听明白了吧?就这一段,我上午没念。真不晓得中央搞么子呀?弄出这一条政策来。要是老袁、老王晓得了,还不知有啥事?你们几个议一议,该咋办?”
王怀和龙超清最先站起来表态:“既然中央有这样的指示,我们应当执行,对于井冈山的土匪,我们也应坚决歼除。”
陈毅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前几天我们红四军才发了《告绿林兄弟书》,号召绿林兄弟们加入红军,与共产党齐心合作,怎么一下子又变了调头?再说,老袁、老王他们早就是革命同志了。”
朱德也表示了异议:“土匪的称呼是土豪劣绅的叫法,老袁、老王是被逼上山,共产党理应团结他们。再说,中央这么做,不是让红四军去干过河拆桥的事吗?自相残杀,怎么也说不过去。”
毛泽东听到这里,心里一下宽慰多了,他一锤定音说:“袁文才、王佐的问题不在中央文件的意思范畴内。对于袁文才和王佐两位同志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土匪看待。经过一年多的考查和共同的战斗,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为党的事业,为根据地的巩固,为红军的壮大,立下了许多功劳。他们是功臣。当然,情况还得向中央报告清楚,免得日后留下什么后遗症。”
王怀、龙超清不再争辩。
然而,刚在年底接替谭震林担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邓乾元却对毛泽东的决定有异议。在他看来,中央文件对土匪的处置不是凭空制定的。他认为应该将袁文才的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职免去,另行换岗,不让他与王佐纠合在一起。邓乾元的意见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毛泽东也觉得这个提议既可行又合理。于是,他又果断地提出了将袁文才调离井冈山,改任红四军副参谋长,随大队一起远征赣南。
朱德同意了毛泽东的主张。为了照顾袁文才的情绪,毛泽东又建议并通过了任命袁文才的好友刘辉霄为前委秘书长的决定。
时任红五军军长的彭德怀以不清楚袁文才、王佐的情况为由,自始至终没发表任何看法。
次日,毛泽东找到袁文才,通报了前委对他的任职方案,希望他能顾全大局,出任红四军副参谋长,随军行动。袁文才心中当然割舍不下他熟悉的井冈山,但最终他还是表态:愿意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为了平衡关系,也为了能真正黏合边界特委与王佐等人,毛泽东将自己一贯器重的党务工作者宛希先留了下来,并反复作了特别交代。
所处环境日趋紧张1929年5月,围困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因忙于军阀大战,大部已撤走。井冈山上下无不欢欣鼓舞,长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远征赣南的红四军经过连日的长途奔袭后,作了短暂休整。
这天,袁文才来到了与他一向交厚的前委秘书长刘辉霄处,只见门敞开着,院子外两条破长凳上晒满了文件。屋内,刘辉霄来回走着,不停地整理前委的东西。
袁文才望着忙碌的刘辉霄,没有惊动他。他正欲跨门而入,却本能地回头一瞥,只见长条凳上一溜地摆着中共六大的一系列文件,其中一份用铅笔画出了粗粗的黑杠,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异常醒目。
袁文才收住脚,好奇心顿生。他反身仔细一看,那粗黑的铅笔下画出的居然是一行如此醒目而又刺激他神经的标题“与土匪的关系”。
他屏住呼吸,急速地看了下去。看完后,袁文才顿觉寒彻肌骨,仿佛掉进了冰窖。他放下文件,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刘辉霄闻声而出,看见袁文才如此失魂落魄,心中顿时明白了。他走过去,用力将袁文才扶进室内,却不知说什么好。
两人默坐一阵,袁文才怏怏地告退。从此,那份文件像梦魇一样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终于有一天,跟随南下部队到了广昌苦竹坝,觉得自己已陷入了灭顶之灾的袁文才,决心脱离红四军,再回井冈山。他拉上刘辉霄、谢桂标等人,以“到哪里都一样的革命”为由,将一张“告假条”留在军部,趁着黑夜悄悄离开部队赶往井冈山。
5月中旬,袁文才悄悄回到了井冈山,藏在王佐那里。他痛心疾首地对王佐说:“我们再怎么忠心,他们还是信不过。”
袁文才与王佐一起商量对策。
几天后,中共宁冈县委书记谢希安到砻市向特委书记邓乾元了解袁文才的情况,邓乾元听后大为惊讶。
三天后,邓乾元与龙超清、谢希安等前去“看望”了袁文才,并代表特委邀请袁文才“出去工作”。尴尬自责和无奈无助中,袁文才默默地应允了。
5月下旬,中共宁冈县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已经出来工作的袁文才擅离红四军的处理。凑巧的是,被毛泽东一向器重并特意留下来的特委组织部长宛希先也前来巡查工作,列席了会议。
会上,龙超清、谢希安等土籍干部力主从严处理,开除袁文才的党籍;而刘克犹、李筱甫两名客籍常委则坚决反对。一时,土、客籍的两派党员激烈交锋,相持不下。
经过宛希先的反复劝解调停,会议采取了折中办法:给袁文才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仍参加县委常委工作,负责三十二团军事及宁冈地方武斗的领导。
毛泽东离开井冈山时,心中有两个心结:一是边界特委如何正确看待袁文才、王佐并能与其融洽相处;二是对根据地内纠缠不清的土、客籍争端伤透了脑筋。因为这种争端导致了以土籍人为主把持的特委与袁文才、王佐二人的根本对立,说开去就是敏感的“党与枪”的关系。
“八月失败”后,以袁文才、王佐为主的客籍人掌握的红四军三十二团,在茅坪居然无组织无纪律地枪杀了土籍人、原宁冈县工农兵政府主席文庚宗。土籍人大为恐慌,一下子逃往邻县达6000多人。后经边界特委采取断然措施,方才平息了这场风波。但深埋在土、客籍人之间的仇恨却愈加难解。
作为特委班子里重要成员的宛希先,是唯一的外籍干部。他原本为土、客籍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在各方面声望都很高,尤其与袁文才、王佐过从甚密。自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他便成了袁、王在边界特委内唯一的依靠和缓冲。
边界特委与袁、王关系形同水火之际,宛希先的地位愈加凸显出来。因此,在三任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邓乾元、朱昌偕)的提议下,土籍人把持的边界特委欲除掉袁、王二人连同他们的三十二团,则必须先搬开宛希先这块横亘其间的巨石。
特委在朱昌偕的掌控下,对宛希先动了杀机。经过密谋,永新县委书记刘真与宁冈县委书记王怀一致赞同。
危机加剧龙、宛之死加剧袁文才处境的危机
一天下午,正在永新县九陂山区开展工作的永新县委妇女部长龙家衡,接到侦察人员带来的消息:丈夫刘真(边界特委委员、永新县委书记)的老父亲在家病逝。考虑到刘真的家乡株塘村是白区,龙家衡决定自己回株塘村去。因为时间紧迫,距特委、县委所在地九陇山又远,她来不及请示,只向身边的同志交代了几句,便化装回到了株塘村。她藏在一个族叔家里,暗地里安排料理公公的后事。不料,已被其兄长龙庆楼(当地反动派五乡联防团团总)盯梢。
龙家衡料理好公公后事的当晚,即返回九陂山区。天刚拂晓到了住地。就在龙家衡去株塘的第二天,宛希先率特委一个警卫连到了九陂山区。宛希先是在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时,毛泽东特意安排留下来的,并担任了特委副书记,是特委成员中唯一的外地人。宛希先见到龙家衡便沉着脸说:“龙部长,你怎么一个人出山去白区了?去白区要经过县委、特委批准,这是纪律,你不会不知道吧?”
此时,警卫连颜连长突然指着山脚下叫道:“宛书记,你看白狗子进山来了。”
宛希先突然想起一件,不久前,警卫排长抓到敌联防团一个侦探,从他身上搜到一封龙庆楼给龙家衡的策反信。他狠狠地瞪了龙家衡一眼,忙命警卫连长作好战斗准备,赤卫队掩护区委机关和伤病员赶紧撤往深山老林。
刚安定下来,宛希先即命令警卫连汪排长带几名战士押送龙家衡去特委所在地九陇山。这汪排长出身贫穷,苦大仇深。听说这个女的是“反动派的奸细”很是仇恨。在去九陇山的路上,便“开审”起龙家衡来。他左一个“奸细”,右一个“老实交代”,龙家衡只是默不作声。汪排长气愤不过,最后竟掏出枪来威逼龙家衡招供。龙家衡对着枪口,却无惧色:“你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同志?”
汪排长大怒:“谁是你这个臭奸细的同志?老子一枪崩了你,免得你危害革命!”
鬼使神差,汪排长扣响了扳机,龙家衡倒在血泊之中。汪排长见此慌了,待镇定下来后对战士说:“这个女的是通敌的内奸,就说是她想逃跑被打死了。”
宛希先得到报告,心里很是懊恼。龙家衡惨遭不幸在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宁冈县委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偕为首的一些特委领导成员及永新县委、宁冈县委不少同志对宛希先杀害龙家衡大为不满。
在特委会议上,待宛希先讲述了龙家衡被杀的始末后,特委副书记刘天干就站起来质问:“宛希先,龙家衡一个县委妇女部长,就被你随随便便地枪杀掉,谁给你的这个权力?”
“我已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是她要逃跑,被汪排长击毙的。”
“宛麻子,你哄骗得谁?龙家衡会逃跑?鬼才相信,还不是你的命令?”王怀大声指责。
与会的两位常委袁文才、王佐见状恼怒起来。王佐一掌拍在桌上:“龙家衡,一个大地主的女儿,反动团总的亲妹子,在革命队伍中就是一个隐患!不要说宛希先不是有意杀她,就凭她引来白军一条,杀了她,也没有什么大错!”
刘真一听王佐的话,激愤不已:“龙家衡背叛家庭,一心革命,同志们有目共睹!她与其兄有着根本的区别,即使她有错,也不该死罪!”
“宛希先同志以革命大局为重,秉公办事,他身为特委副书记,在非常时期有权处置一切,何错之有?”袁文才脸绷得铁紧。
王怀一听,脱口而出:“你们三个早就共穿一条裤子,串通一气,想打击永新的同志。老实告诉你们,没那么容易!”
宛希先、袁文才、王佐被王怀的话激得勃然大怒:“姓王的,你血口愤人,今天你不把话讲明白,绝不罢休。”
朱昌偕目瞪这种局面,遂大声说:“别吵了,这是特委会议,像什么话!都是革命同志,要团结一致嘛,不要相互怀疑,相互猜忌,意气用事。龙家衡同志的被杀,也是事出有因,不能全怪老宛。今天就讨论到这里。散会!”
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朱昌偕决定让宛希先暂时离开九陇山,去兼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
1929年11月,边界特委决定永新、宁冈、茶陵等县红军警卫营和赤卫大队攻占永新县城。正在做准备工作的宛希先接到情报,敌人在茶陵通向永新的道路上布下了重兵。宛希先决定:茶陵武装不参加攻打永新县的行动。
攻打永新的战斗胜利后,朱昌偕立即在大湾召开会议,要宛希先说清原因。
会上,朱昌偕、刘天干、龙超清严厉质问宛希先为什么不执行特委决议,茶陵的革命武装为什么不参加战斗。特委副书记王怀板着脸,在宛希先跨入门房之际,就指斥说:“身为特委组织部长另行一套。此次不服调度,贻误战机,要老实交待代自己的问题。”但无论宛希先怎么解释,众人都置若罔闻。袁文才又因故未到会,宛希先实在孤掌难鸣。会议最后决定解除其职务,并关押审查。
被关押在一间茅屋子里的宛希先感到事态很严重,弄不好性命难保,欲赶快离开去向上级汇报。见看守人员抱着枪打瞌睡,他就撬开窗子逃了出来。大湾村一带四面高山,加上黑夜,根本看不清山路,宛希先只好躲在山里,计划天亮再走。特委很快得知宛希先逃跑了,朱昌偕等人断定,他是畏罪潜逃。于是连夜动员二千多人打着火把,上山搜捕。在一个小山洞里,宛希先被赤卫队搜出。朱昌偕、刘天干、王环等特委几位主要负责人决定将宛希先处决了。
消息传到袁文才、王佐所在的宁冈茅坪,二人即率一拨人马赶到大树湾要讨个说法,见特委书记朱昌偕等人,王佐大嚷:“宛希先究竟犯了哪条王法?他身为特委副书记,你们竟擅作主张,说杀就杀,说剐就剐,今天倒要你们说个清楚!”
朱昌偕见袁、王大有兴师问罪之意,怫然作色说:“宛希先违抗特委决议,是罪有应得!谁违抗特委决议,就是这个下场!”
袁文才强压怒气:“老朱,你莫抓着鸡毛当令箭,动辄拿特委来压人!老宛被杀明明是有人打击报复,公报私仇嘛!”
王佐高叫:“姓朱的,你们莫不是想把反对你们的人斩尽杀绝?老子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你们这几个鼠肚鸡肠的人?”说着,拔出手枪往桌上重重一拍。
好一会,朱昌偕才缓过神来,喝道:“王佐,你太放肆了,你莫不是想威胁特委?”
袁文才也觉得王佐的举动有点过分,忙叫他把枪收起来:“王佐是个粗人,哪个不晓得?今天再扯也没什么意思,以后到前委去理论。”说完,扯着王佐衣袖就走。
朱昌偕自袁、王这次大吵之后,对袁、王二人既恼恨,又害怕,心想:此二人到底改不掉土匪习气。
罗克绍事件导火索——罗克绍事件1930年1月间,中央派特派员彭清泉来到永新县了解湘赣革命斗争情况,朱昌偕向彭清泉汇报了袁、王的情况,特别提到了自己对袁、王的担心。
1930年1月18日,在彭清泉的主持下,在江西遂川县于田村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会议决议的第五条就是:“必须坚决解决袁、王问题。”
朱昌偕回永新后即与刘天干、王环、龙超清等人商议。刘真、龙超清认为:袁、王虽目无特委,独断专行,但尚无反对革命、投靠敌人的形迹,现在解决袁、王问题难以服众,还是从长计议为好。朱昌偕考虑再三,也同意了大家的意见。
然而,一个月不到,就发生了“罗克绍事件”。
罗克绍身任茶陵、宁冈、永新等五县联防团团总,是红军的死对头。他有个30多人的兵工厂,能生产步枪、子弹、手榴弹。袁文才、王佐一直想把这个兵工厂缴获过来,为自己所用。1930年2月21日,罗克绍带着随身警卫20余人到茶陵县猎狗垅姘妇家过夜,被袁、王活捉。为了让罗克绍交出兵工厂,二人对罗十分礼遇,等罗答应交出兵工厂即放了罗克绍。
朱昌偕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召集会议研究对策。朱昌偕认为,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袁、王勾结罗克绍反水是真是假,但袁、王不请示特委擅自释放罗克绍已是不争的事实。再说,倘若袁、王反水是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为了革命不遭损失,应先下手为强,除掉袁、王。对于朱昌偕的意见,与会者均表示赞同。
但要诛杀袁、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袁、王队伍有700多人,队员强悍,来硬的难以对付,只能智取。朱昌偕说:“以中共湘赣边特委的名义给袁、王去一信,声称上级决定,边界各县红军警卫营、连拟编入红六军,袁、王部为六军三纵队,袁为司令,王为副司令,即日开赴永新县城集合,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俟袁、王到永新后,将他们与部队分开安排住宿,晚上即可行事。”
某晚深夜,特委书记朱昌偕与常委王怀,连夜骑马赶到红五军驻地,把酣睡中的彭德怀叫醒,焦急地对彭德怀说:“袁文才、王佐勾结反动民团要叛变,袁、王有将参加边区县以上联席会议的同志一网打尽的可能。事情万分危险,请求红五军立即出动挽救这一危局。”
彭德怀听后甚为吃惊,陈述了袁、王不致于叛变革命的理由。朱昌偕和王怀以种种“事实”加以佐证,言辞恳切,后竟泣声陈词。这时,彭德怀不能不考虑了,因为按照党内的隶属关系,红五军应受边界特委节制,于是未加深思,答应派张纯清率红五军第四纵队随朱昌偕、王怀出发。
彭德怀特别叮嘱张纯清,四纵只是守护在永新县城的战略要点东门出城的浮桥与北门,以防万一。先不抓人,弄清情况,稳住局面,再行处置办法。
次日大早,红五军第四纵队300余人枪,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往了永新。特委又将宁冈、茶陵、遂川等五县赤卫队调往永新县城,宣称“成立红六军第三纵队,与红五军攻打吉安”。
与此同时,边界特委伪造了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给袁文才的信。信的内容为:红四军前委决定,边界六县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以袁文才为司令,王佐副之,定于2月22日在永新县城合编,随后配合红五军共同攻打吉安。
一切都按朱昌偕的计划进行,袁文才和王佐接到前委来信后,不知是计,除留少数人在宁冈外,率大部于2月22日抵达永新县城。朱昌偕、刘天干事先已派人安排了袁、王和部队的住宿地点。部队分住几个店铺,与袁、王驻地有一段距离。袁、王对特委的安排并未在意,更无防备。
2月22日午夜,特委向五县赤卫队传达了军事部署,称“袁、王二人勾结茶陵团总罗克韶已经叛变革命,明日借成立大会之际,务必除掉这两个叛徒。各部牢记口令,左臂缠绕白毛巾,一定完成锄奸任务。”
1930年2月23日凌晨5时左右,朱昌偕率十几个警卫人员敲开了袁文才的住房门,随即向尚未起床的袁文才开枪。袁文才当即被打死在床上,副官李筱甫也被打死。
住在不远处的王佐一贯警醒,听到枪声,情知不妙,急忙爬起,在随从的簇拥下,直奔马厩,牵出坐骑,翻身上马,慌忙往东门疾驰,窜上禾水河上的浮桥,岂料河中浮桥已被拆掉,王佐连人带马栽入河中。王佐抱着马脖子,拼命划向对岸。就在他快到达对岸时,守候在此的红五军第四纵队突然钻出丛林,喝问口令。
王佐哪里答得上,只是回答说是三十二团王佐副团长。话音未落,岸上泼水似的子弹一齐射向潭中,王佐就此命丧冬瓜潭。
与此同时,城中的三十二团除逃脱了部分人外,大部被缴械控制起来。
就这样,朱昌偕不但杀了红四军留下的干部宛希先,还将毛泽东花了不少心血争取、教育过来的两位绿林好汉,已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的袁文才、王佐等人杀害了。
远在赣南的毛泽东听说袁文才、王佐被杀,感到十分震惊。井冈山是他和朱德等人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袁文才、王佐对这块红色区域的营建,有着不可抹杀的功劳。毛泽东自然联系到了彭德怀,认为如果没有红五军的介入,边界特委是想杀而杀不了袁、王的。彭德怀不但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这场错误行动,反而派兵参与,太不应该。因此,毛泽东把袁、王被杀的主要责任记在彭德怀身上,觉得彭德怀坏了革命的大事。
这是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第一次历史误会。
袁、王被杀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袁文才的主要骨干周桂春、谢桂标、陈梦平、谢华光、朱游庭、李筱甫等先后被抓住枪杀了;王佐部也只逃出小部分,共计打死淹死40余人,袁、王两支部队从此消亡了。后来,袁文才的妻叔、袁部的骨干谢角铭与王佐的哥哥王云龙即收拢残部,“电省反赤”。从此,井冈山军事根据地随之丧失。后来,红军部队数次力图恢复,均未奏效,反遭严重损失。
过了不到一年,特委书记朱昌偕在“富田事变”中被打成“AB团”,招致错杀。王怀、龙超清等人则随红二十军游走赣江东岸,两年后随队归来,与该部副排长以上干部一同被冤杀。
身后之事袁家在袁文才死后境遇十分悲惨。为避迫害和追捕,袁妻将只有六岁的二女儿送人做了童养媳,因不堪忍受很快死去。她则携了其余儿女逃入深山,以野果为食,以洞穴为室,历三年之久。但她用心保护着袁文才的诸多遗物,解放后,老人将它们无尝捐献了国家。
袁文才死时仅32岁,妻子谢梅香刚刚30岁。他们生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袁耀烈,后有孙子袁全芳、袁建芳和一个孙女。袁文才死后,袁家不同意谢梅香改嫁,说袁家太惨烈了,谢梅香再改嫁,孩子又小,带走了怎么办。谢香梅只好招郎不离家,1932年和肖开福结婚。肖开福原来是袁文才的部下,两人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袁耀厚又名肖常隆,一半继承袁家祭祀,一半继承肖家血统。女儿名叫肖移月。
全国解放后,江西省委第一书记陈正人就派人来为袁文才和王佐平反。袁文才儿子袁耀烈和王佐的儿子王寿生一起被中央邀请参加了开国大典。1954年南方慰问团给钱为袁家盖了新房。解放后不少老红军到井冈山来,都来探望谢梅香。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还特别邀请了谢梅香和王佐之妻兰喜莲到井冈山宾馆见面。
结义事件袁文才 - 与毛泽东井冈山结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遭重挫后,因为他早就听说在井冈山地区有我党领导的农民武装,遂决定率领起义军余部向井冈山地区转移。9月30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并派人给袁文才送信,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要在宁冈一带建立根据地,请袁文才、王佐二人大力协助的愿望。10月3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在井冈山立足和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自卫军采取团结合作的方针,排除了某些人想把袁、王部队吃掉的主张。毛泽东说道:"他们是绿林军,我们是草头王,大家可以合为一家嘛!有机会我要去拜拜山。"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委托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作介绍,在距茅坪不远的大仓村第一次会见了袁文才。毛泽东充分肯定袁文才反抗豪绅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明革命的道路和前途,并决定赠送100多支枪。毛泽东诚恳合作的态度打消了袁文才的顾虑,当即表示欢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他的大本营茅坪安家,还当场赠送工农革命军1000块大洋,解决急需的经费问题。次日,袁文才亲自带领部队和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袁文才组织人员筹集了上万斤粮食和一批布匹,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的吃穿问题。袁文才还资助工农革命军建立了医院和留守处。从此工农革命军终于在井冈山上安了家。
王佐在袁文才的影响和说服下也打消了疑虑。他于1927年10月下旬派出代表迎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上山。24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抵达大井,王佐杀猪宰羊予以款待。毛泽东会见王佐后,赠给王佐70条枪,还有一些马鞍和手枪套等物品,王佐也回赠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作为军粮。10月27日,王佐邀请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并通过打土豪的途径,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和财物,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经费不足的问题。
为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的部队,毛泽东派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等一批干部到袁文才部队工作。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部队的素质很快得到提高,并在部队中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与此同时,毛泽东派何长工只身去王佐部,任王佐部的党代表。何长工很快就把握了王佐重义气、讲情面、自尊心强和疑心重的特点,既灵活又坦率地与王佐接触,又帮助他除掉了多年的宿敌――永新地主武装靖卫团团总尹道一。毛泽东也亲自多次跟王佐促膝长谈,讲革命道理,耐心地做教育和转化工作,使王佐大受启发,对毛泽东折服不已。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王佐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从此彻底抛弃了对工农革命军的重重疑虑,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本文由网友收录到YY简历模板网 http://www.yyfangchan.com/,想关注更多名人的个人简历、个人经历欢迎关注个人资料栏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