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受300

  京华烟云读后感(一)

  用了七天时间看完了《京华烟云》,书比电视好看,所以我喜欢看书,书中的人物更立体,更合理。我不是很相信现代的编剧们,经他们修改后的名著们总是失了味道,走了调。

  很喜欢看历史,历史总是那么的精彩,或许是因为留下来的都是历史学家们精选下来的史料。最近研究历史偏重于封建社会的家庭组成,在封建社会,女人大都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女主内,男主外。女人操劳于家务与孩子。有些地位的家庭,女主人的工作则更为繁重,管理下人,家庭外交,节假礼仪。封建大家族更像现在的家族式企业,男主人是这个家族的品牌,大家要靠这个品牌过日子,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个品牌开展。女主人更像这个家族企业的CEO。管理家庭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家人的和睦相处,家族的外在声誉的保持与提升,内在精神的坚持与传承,家人和仆人的素养品德,子孙的教育,这都是耗人心血的。

  在流传下来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类似于《曾国藩家属》《颜氏家训》之类的书籍,看来子孙教育都一个家族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时会有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一说,也是家教不同。

  之前读红楼梦,元春为这个家庭一直在隐忍,没有自由。迎春太软弱。探春太泼辣,惜春太执拗。妙玉太孤傲。宝钗太圆滑。相比之下,黛玉比较真实,有才气,但是对黛玉一直有说不出的感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而湘云更为我所欣赏,有才气,不必黛玉差,又性格豪爽。读了京华烟云之后对她们则有更客观一点的认知,红玉好比黛玉,太过聪明,凡是看的很明白,但是不知道如何排解,总是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心理上属于不健全的哪种类型,把红玉和木兰莫愁一比,就很明显的感觉到红玉的不健康,人格上的不健全。电视剧里木兰成了宝钗,所以电视里莫愁才会一直怨她的姐姐,她的行为给人带来太多的心理阴影。太不真实,太过完美,没有了自我。书本上的木兰很好,活泼浪漫,奇思妙想。像是湘云。书本上莫愁也比电视上的更加让人喜爱,某些方面像是袭人。

  看了京华烟云很喜欢木兰,她的人格独立是我最羡慕的。她是好的女主人,同时她不拘泥于世俗,对自己的精神有很好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中,她得到满足。木兰和立夫是很好的一对,但是他们在一起不见的很幸福,木兰会助长立夫的锐气,不像莫愁可以克制立夫,木兰也不见得会像莫愁那样为立夫做出那么多的牺牲。那么木兰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奇思妙想,立夫也不会像荪亚那样包容木兰。所以爱情不见得就是两个人结合的最好理由。

  思维有些跳跃,想起什么写什么,希望这里会成我这个爱胡思乱想的水瓶座之人的涂鸦之地。


  京华烟云读后感(二)

  终于又读完了一本书。

  读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想看电视,但是时间不允许。所以就花8元买了一本。

  《京华烟云》历来享有现代《红楼梦》的美誉。今天看完《京华烟云》,心中暗暗与《红楼梦》比较了一下。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相似点:

  两本书都采用了回目,两句七言概括了一个回的主要内容。

  都以当时的时代为历史大背景。

  都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几个较大的家庭。

  《红楼梦》的经典在于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一如它的名字。在这梦幻般景致中,如神仙般的人物的音容笑貌,出于笔端,形成于读者的脑海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象的林黛玉贾宝玉……对人物的细腻的性格描写,使得读者感到人物是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的。红楼梦里的人物依托于他们优异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优异的生活,给了他们这么个空间。这与更广大的人民的生活而言,确实一如他的名字而言,是场梦。当然,他也有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映射,但这是居于人物之后的。这里特别说一下,电视版的《红楼梦》,是历来我觉得最能表现书中内容的一部电视。他给人们找到了那神仙般人物,描绘了那梦一般的生活。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依托于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对社会的描绘占据了主要的篇幅。读完全书,对于人物只是大致了解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不是很明了,人物是衬托社会现状的。《京华烟云》透过和《红楼梦》里一样的大家族的兴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那段悲惨的历史,和在这段历史中不屈不挠的国人,歌颂了不屈于国外侵略的国人。《京华烟云》比《红楼梦》多了抱负、霸气,好似一个男人与一个女子。《红楼梦》的人物描绘又远非《京华烟云》所能比的。

  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京华烟云》里达观的生活态度。达观的态度或许是林语堂阐述其对庄子的理解。

  没有刻意,可是偏偏我看完了《京华烟云》后,电视版的《京华烟云》也播放了。看了几眼,真是失望,我控制了好久,想自己不做评价,可是最终觉得不单是失望,而是觉得编剧对原著的把握太不准确了,有点替原著不平。他根本没有理解原著的意味,原著对于在那个时代,对人生活的理解,都被编剧给破坏了,换成了普通的现代式的闹剧。他根本不明白人对生活的隐忍,有时候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自然,而隐忍的结局有时候恰恰就是幸福。我们这个时代的电视已经注定了吵闹,注定了不安定,注定了电视版的《京华烟云》只是套用了原著的名字,而内容面目全非了。我们没有了八九十年代拍摄《红楼梦》时候的神定气闲,只剩下了过马灯似的喧闹的节目。在这个喧闹的时代,有时我们恰恰需要安静的作品,留着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三)

  林先生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姚木兰,是林先生的理想女子。几欲提笔,却深恐薄了林公的文之深意和木兰之至美。今冒然撰文,所幸读者不多,不致没耻于众人矣!

  鄙人不才,只按林先生的叙述顺序,将全文分成12部分予以评述个人感想,见笑于人,望见谅!

  1.祸乱纷繁战世中,凤凰涅槃劫后生。

  《京华烟云》的开篇和结尾都与战争和逃难有关。这是一个特定的时代,这本书讲的也不仅仅是那个时代里某些人的特定人生,无涯的人生,是大时代的赋予。姚家的逃难之旅,也简单的宣示了姚家的概况和各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叙述方式也与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所见所感,即由黛玉的感观来介绍贾家人物和建筑概况有异曲同工之妙。林公是想写部贴近当时时代背景的《红楼梦》吧?呵呵。杜甫谓诗曰:“乱世遭飘荡,生还偶然随。”在内忧外患的时代里,这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真实写照。有死亡时刻相伴的逃难旅程,一个孩子早早的见识到生离死别不过是一线间的事,此刻的求生是否会改变未来求活的态度?不得不说,姚木兰是个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人,这样的经历或许不用杜撰,战争中的离别和相逢,是命定的奇迹;奇迹能结束人生,当然也会开启新的人生,姚木兰的人生,就在这凤凰涅槃里,重生了。

  2.千里姻缘一线牵,人生何处不相逢。

  奇迹有两种作用:结束旧关系,缔结新关系。曾老爷的偶然搭救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相逢奠定了日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是觉得,这不叫奇迹,该叫命运。命里的姻缘早已注定,不然如何,去解释种种的巧合?呵呵,千里姻缘一线牵,荪亚和木兰、曼娘和平亚、还有木兰和暗香,人生的缘分,真的不是自己来决定的,而这命定的相聚不管美好与否,却造就了我们各自不同的人生。

  谁,丰富了谁的人生?谁,是谁的圆满?谁,又是谁的遗憾?我的一位老亲戚爱说一个自个儿编的顺口溜,用山东话说的:“嘛也不会,冲西一跪,求主的恕饶,免了我的罪。”我们不是虔诚的穆斯林,我们缺乏对真主真正的敬畏,我们只是普通人,恳求真主,宽恕我们的原罪。人生的苦难,是惩罚人类的无知,还是想敲醒,人类沉睡的良知?

  3.姚家有女初长成,道家慈父教有方。

  很想说说姚木兰的成长教育问题,这是我看这篇小说感触最深的地方。姚木兰如何长成了这样一个理想的女子,是与她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姚家家道殷实,父才母贤。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境;一位庄子思想、有儒雅爱好、且不限制女儿兴趣和思想的父亲;再加上一位思想传统的贤德母亲,铸就了木兰姐妹完美的成长环境。都说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一个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长大的女孩子,没有自卑感,而且面对诱惑时,会少些冲动多些理智。一个从小到大都不用为物质发愁的女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会更多的本领好把握住自己未来的人生。这样的女孩子走到哪里都不用为了物质放弃自尊,更不会为了追求物欲而不自爱。这样的女孩子是底气十足的,这样的女孩子,也不会被物质的贫乏销蚀掉美丽的容颜。可光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只能造就出牛素云那样的“富二代”,一个女孩子,还要有好的父母给她好的教育。要让孩子知道财富不是用来炫耀和骄傲的,财富不过是能让人从容一点度过人生的小道具。姚老先生的老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木兰,而他也培养了女儿赏古玩、爱游历的雅兴,他甚至在那个保守的时代鼓励女儿学唱戏,一个女孩子有了豁达的人生观,有了丰富的兴趣爱好,她的人生,无论怎样走,都不会很乏味了,呵呵。而木兰的母亲,则教会了两个女儿做女人的本分,虽然家里生活富足,可两个女儿要自己穿衣做事,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要到厨房里帮工,学会做饭,要帮着大人处理家庭事务,了解人情世故。母亲要让女儿们学会生存的本领和治家的本事,因为母亲觉得女儿嫁到婆家后,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呵呵,试问这样的家境这样的家教,如何,教不出木兰这样理想的女子?呵呵。育人的大智慧,该是教会人如何从容的活着吧?

  4.忧福参半平亚丧,美姣曼娘入空闺。

  命定的缘分不会都像木兰和荪亚那样美满。情窦初开的爱情是那样的朦胧美丽,可有人,真的是薄福。曼娘绝对是那个保守时代里最完美的女人,美得都有些不真实。她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注定了要承受那个时代的悲剧。曼娘的一生无怨无悔,可是日本人的罪恶,玷污了她一生的清白。多少恨,我们甚至,无从去抚平身心的伤痛。这本书里有很多至善至美的完人,文学之杜撰,塑造了林先生心中各色的完美的女人吧?

  5.木兰立夫初相识,银屏抱恨离宅门。

  木兰和立夫的相遇很美丽。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的相见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发生的事若要有个结果,自然是很难的。这本书也并不是要写才子佳人有缘萍聚,无缘相守的遗憾,而是要在命运与现实间,找到一个安稳的和谐。而银屏的故事就是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她的悲剧一半命注定,一半,也是由于没有找到一个圆融的处事方式。

  6.中秋赏月似红楼,缘分始做苦难头。

  林公果然是想写部像《红楼梦》的书,呵呵。书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有模仿《红楼梦》的影子,比如中秋赏月这段,怎么看,都像贾府里合家欢庆的段子。个人觉得,这种模仿略显牵强,反倒使这本书有点不伦不类,少了自己的特点。至于红玉这样一个人物的安排,竟成了林黛玉的翻版,不论是娇弱的身躯,还是敏感的思想,都是一个不甚现代版的林黛玉。在林黛玉的时代,林妹妹就没得个好下场,到了《京华烟云》的大时代里,红玉妹妹也只能跳河了事了。林公写到红玉死时掉过泪,红玉妹妹的悲剧,跟时代没有关系,性格因素。

  7.命运早有天注定,哪由强弩硬上弓。

  书中虽未提及命运,但命运的造化随处可见。银屏硬碰硬的抗争,最终葬送了自己。而姚太太的强硬,也没有给她换回什么好下场,最后她的小儿子竟然还是娶了个丫鬟,何其讽刺!红玉的死,是听从了命运还是听从了自己呢?莫愁是个注定了幸福的女人,命运,可能有时候,真的,有薄厚之分,呵呵。

  8.得意谨记勿忘形,浪子回头金不换。

  牛家,整个一个暴发户的代表。牛家的几个儿女,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富二代教育失策后,会是怎样的下场,呵呵。当时代的洪流淹没了个人情仇,对人性的改变,好像倒是有点帮助。当然体仁的转变和牛素云临死时的转变,根源还是不同的。

  9.富贵王府享天伦,薄命儿女赴阎门。

  当曾姚两家都开始慢慢朝和谐的方向发展时,却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时代的洪流,我们常常想远离政治,但不可否认,有国才有家。木兰丧女应该说是她平稳一生中遭受的第一次最重大的打击,也正是这种打击,让她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居安思危,是她慢慢有的想法,可临危不惧的气魄,确实她从小的教育根深蒂固赋予她的本能。

  10.千金改做农村妇,巧化干戈美如初。

  回归质朴是木兰一生的理想,最初可以把这种理想理解为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富人偶尔想尝尝农家饭,这种质朴多少是有点造作的。最后木兰真的做了村妇,不可不说也是拜时代所赐,这种梦想成真的美好掺杂了很多的痛苦和无奈。木兰做村妇做的怡然自得,只是忽略了她的丈夫。做女人的经常犯这样的错误,醉心于自己的世界而忘了身边的人,可巧天底下的男人本质上也相差无几,一旦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便心生幽怨继而有了借口心猿意马。即便娶了姚木兰这样的美媳妇儿,这样的俗事也不可避免,呵呵。木兰不愧是有大智慧的女人,再有个神仙似的爹帮衬着,这件糟烂事处理的相当圆满。一个女人如果能在这事儿上临危不乱,调停有度,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一点上,林先生对于木兰心理的深度刻画有些弱,呵呵,可能男人能刻画出那么多完美的女子是因为,他们并不真懂女人的内心吧?

  11.国破山河欲不在,家仇国恨熟重轻?

  12.骨肉分离沧海粟,齐心抗日保家国。

  最后两部分是有因果关系的,我想放在一起说。此处是本书的结局,时代缔结、也了结了一切的恩怨。这本书最后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许是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不论生于安乐还是忧患,谁都不足矣改变整个生活。然而每个时代都会赋予我们特定的职责,京华烟云的时代,就是要齐心抗日保家国。一个民族的人只要有觉醒意识,只要团结一致,什么样的强敌都可以战胜!海明威说的好:“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永远都是好样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